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
沪科版七年级(下) 中考题同步试卷:7.4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01)
第3页(共9页)
14.阅读材料:解分式不等式
<0
解:根据实数的除法法则:同号两数相除得正数,异号两数相除得负数,因此,原不等 式可转化为:
①
或②
解①得:无解,解②得:﹣2<x<1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2<x<1 请仿照上述方法解下列分式不等式:
(1)
≤0
(2)
>0.
15.某超市销售有甲、乙两种商品,甲商品每件进价 10 元,售价 15 元;乙商品每件进价 30 元,售价 40 元. (1)若该超市一次性购进两种商品共 80 件,且恰好用去 1600 元,问购进甲、乙两种商 品各多少件? (2)若该超市要使两种商品共 80 件的购进费用不超过 1640 元,且总利润(利润=售价 ﹣进价)不少于 600 元.请你帮助该超市设计相应的进货方案,并指出使该超市利润最 大的方案.
元,问有几种购买方案,哪种方案费用最低?
23.某企业新增了一个化工项目,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该企业决定购买 A、B 两种型 号的污水处理设备共 8 台,具体情况如下表:
A型
B型
价格(万元/台)
12
10
月污水处理能力
200
160
(吨/月)
经预算,企业最多支出 89 万元购买设备,且要求月处理污水能力不低于 1380 吨.
(1)每个气排球和每个篮球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2)该体育馆决定从这家体育用品商店一次性购买气排球和篮球共 50 个,总费用不超
过 3200 元,且购买气排球的个数少于 30 个,应选择哪种购买方案可使总费用最低?最
低费用是多少元?
19.某汽车专卖店销售 A,B 两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上周售出 1 辆 A 型车和 3 辆 B 型车,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7章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
应用5
甲型客车
载客量(人/辆)
35
租金(元/辆)
400
乙型客车 30 320
学校计划此次研学活动的租金总费用不超过3 000元, 为安全起见,每辆客车上至少要有2名老师.
应用5
(1)参加此次研学活动的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 【点拨】设参加此次研学活动的老师有x人,学生有y 人,根据“若每位老师带队14名学生,则还剩10名学 生没老师带;若每位老师带队15名学生,就有一位老 师少带6名学生”,即可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组,解之即可得出结论;
由题意可得
150a+100(12-a)≥1 500,
5
000a+3
000(12-a)<54
000,
所以 6≤a<9,
所以整数 a=6,7,8.
应用5
当用6辆大货车,6辆小货车时, 费用为5 000×6+3 000×6=48 000(元); 当用7辆大货车,5辆小货车时, 费用为5 000×7+3 000×5=50 000(元); 当用有8辆大货车,4辆小货车时, 费用为5 000×8+3 000×4=52 000(元).
应用4
解:设分配 a 人清理养鱼网箱, 则分配(40-a)人清理捕鱼网箱. 根据题意,得 2 000a+3 000(40-a)≤102 000, a<40-a. 解得 18≤a<20.
应用4
因为a为整数,所以a=18或19. 所以一共有两种分配方案,分别为 方案一:分配18人清理养鱼网箱,22人清理捕鱼网箱; 方案二:分配19人清理养鱼网箱,21人清理捕鱼网箱.
应用1
方案1所需费用12×3+18×5=126(万元); 方案2所需费用12×4+18×4=120(万元); 方案3所需费用12×5+18×3=114(万元). 因为114<120<126, 所以方案3改造5个甲种型号大棚,3个乙种型号大棚 投入资金最少,最少资金是114万元.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7.4综合与实践 排队问题 应用题及答案
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⑴审题,找出不等关系;⑵设未知数;⑶列出不等式;⑷求出不等式的解集;⑸找出符合题意的值;⑹作答。
一.分配问题:1.把若干颗花生分给若干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分3颗,就剩下8颗;如果每只猴子分5颗,那么最后一只猴子虽分到了花生,但不足5颗。
问猴子有多少只,花生有多少颗?2 .把一些书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余8本;如果前面的每个学生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
问这些书有多少本?学生有多少人?3.某中学为八年级寄宿学生安排宿舍,如果每间4人,那么有20人无法安排,如果每间 8人,那么有一间不空也不满,求宿舍间数和寄宿学生人数。
4.将不足40只鸡放入若干个笼中,若每个笼里放4只,则有一只鸡无笼可放;若每个笼里放5只,则有一笼无鸡可放,且最后一笼不足3只。
问有笼多少个?有鸡多少只?5. 用若干辆载重量为8吨的汽车运一批货物,若每辆汽车只装4吨,则剩下20吨货物;若每辆汽车装满8吨,则最后一辆汽车不满也不空。
请问:有多少辆汽车?6.一群女生住若干家间宿舍,每间住4人,剩下19人无房住;每间住6人,有一间宿舍住不满。
(1)如果有x间宿舍,那么可以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组:(2)可能有多少间宿舍、多少名学生?你得到几个解?它符合题意吗?二速度、时间问题1爆破施工时,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人跑开的速度是5m/s,为了使点火的战士在施工时能跑到100m 以外的安全地区,导火索至少需要多长?2.王凯家到学校2.1千米,现在需要在18分钟内走完这段路。
已知王凯步行速度为90米/ 分,跑步速度为210米/分,问王凯至少需要跑几分钟?3.抗洪抢险,向险段运送物资,共有120公里原路程,需要1小时送到,前半小时已经走了50公里后,后半小时速度多大才能保证及时送到?三工程问题1 .一个工程队规定要在6天内完成300土方的工程,第一天完成了60土方,现在要比原计划至少提前两天完成,则以后平均每天至少要比原计划多完成多少方土?2 .用每分钟抽1.1吨水的A型抽水机来抽池水,半小时可以抽完;如果改用B型抽水机,估计20分钟到22分可以抽完。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7.4 综合与实践 排队问题 (共24张PPT)
(二)拓展延伸
(1)了解食堂开始就餐前等待打饭的学生数 (2)调查出每打一个人的菜平均需要多少分
钟
(3)平均多少分钟增加一位就餐者 (4)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计算出从第几个人,
多少分钟开始无需排队等待。
时间,每人每天得到的都是24 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 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 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队问题。
对于顾客而言影响个人等待服务时 间的长短因素有哪些?
1.服务窗口的数量 2.每服务一位顾客所花的时间 3.开始服务前已到达的人数
4.开始服务后多长时间来一个人 5.你排在第几位
【问题1 】某服务机构设了一个窗口 办理业务,并按顾客“先到达,先服 务”的方式服务,该窗口每2分钟服务
一位顾客。已知当窗口开始工作时, 已经有6位顾客在等待,在窗口开始 工作1分钟后又有一位“新顾客”到达 ,且预计以后每5分钟都有一位“新顾 客”到达。
能否用代数式表示出上面的数量 ,总结上面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并根据这个关系来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想一下在符合什么条件时 你去窗口时无需等待?
当你到达的时间不小于前面所 有服务的时间总和时无需等待
在问题1中,当服务机构的窗口开 始工作时,如果已经有10位顾客 在等待(其他条件不变),且当“
新顾客”cn离去时,排队现象就此
鲁迅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 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书不仅是 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 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只是对于一件事情很长时间很热心地去考虑罢了。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 书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读书当将破万卷;求知不叫一疑存。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 吃者长疾瘤。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 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不学,则不明古道,而能政治太平者未之有也。 若不抽出时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4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排队问题的相关知识。
教材以生活中的排队现象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和建模等过程,掌握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集合、图示法等基础知识,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学生对排队问题的实际背景和应用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激发兴趣和理解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学会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排队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建模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建模等过程来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排队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排队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数学模型,让学生初步了解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
3.实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排队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和解决。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5.总结与拓展:对排队问题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排队问题的应用和拓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排队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包括排队模型的定义、特点和解决步骤等。
板书应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来进行。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7.4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之后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列出算式求解等问题,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如何合理地安排排队顺序,如何优化排队方案等问题,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排队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数学的方法解决排队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优化排队方案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自主地发现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好排队问题的相关案例,以及解决排队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以便记录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超市结账排队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排队问题。
教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排队的情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安排排队顺序,才能使排队的时间最短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个具体的排队问题案例,如:“某校七年级有三个班,共120人,今天进行数学测试,每个班的学生都要按顺序到教室门口领取试卷,然后再进入教室。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排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排队问题更加突出。
为了减少排队时间、提高服务效率,人们提出了各种排队算法和策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一些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并介绍一些排队算法和优化策略。
综合排队问题1. 客户端数量和服务端数量在服务行业中,客户的数量和服务员的数量对排队问题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客户数量远大于服务员数量,那么排队的时间就会变得非常长,导致客户等待不满足,进而影响到服务的质量。
反之,如果服务员数量远大于客户数量,那么就会浪费人力和物力资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有效地调整服务员的数量来达到最佳的服务质量。
例如,在客流量高峰期,我们可以增加服务员的数量以提高服务质量。
而在客流量低峰期,我们可以减少服务员的数量以节约资源。
这种方法称为“动态调整”。
2. 不同服务类型的等待时间排队问题还涉及到不同类型的服务所需要的等待时间。
例如,购物和餐饮等服务可以通过增加收银台或者餐桌来缩短等待时间。
而医疗、公安等服务往往需要更多时间来处理每位客户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入“服务类型区分”的策略。
例如,在医院服务中,我们可以设置不同区域处理不同的病情,从而提高接诊效率。
在餐饮服务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桌位的方式来避免客户排队。
3. 新客户与老客户的优先级新客户和老客户的服务优先级不同,这也是排队问题的另一个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场景会给老客户特别的优待,这会导致新客户的不满和耐心的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实行“公平服务”的策略。
服务员应该根据先来先服务的原则,公平地为每一个客户提供服务。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服务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实践排队算法1. 最短作业优先排队算法“最短作业优先”算法是一种常见的服务排队算法。
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是优先处理服务时间最短的客户。
7.4综合与实践 排队问题
1,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列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不等 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步骤,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 题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求解问题。 2,会用列表等方法分析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排队问 题
二:自学提纲
问题 某服务机构开设了一个窗口办理业务,并按顾客“先到达, 先服务”的方式服务,该窗口每2min服务一名顾客。已知当窗 口开始工作时,已经有6位顾客在等待,在窗口开始工作1min 后,又有一位“新顾客”到达,且预计以后每5min都有一位 “新顾客”到达。
间/min
(3)根据上述两个表格,能否知道“新顾客”中,哪一 位是第一位到达服务机构而不需要排队的?求出他的 到达时间。 解:C5是第一位到达服务机构而不需要排队的,他到达 的时间是第21min。
(4)在第一位不需要排队的顾客到达之前,该 窗口已经服务了多少位顾客?为这些顾客服 务共花费了多少时间?
解:已经服务了10位顾客,为这些顾客服务 共花费了10×2=20(min)。
(5)平均等待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服务质量指标,为考 察服务质量,问排队现象消失之前,所有顾客的平 均等待时间是多少?
解:(2+4+6+8+10+11+8+5+2)÷10=5.6(min)
问题2 在问题1的条件中,当服务机构的窗口开始工 作时,如果已经有10位顾客在等待(其他条件不 变),且当“新顾客”Cn离去时,排队现象就此消 失了。即cn+1为第一位到达后不需要排队的“新顾 客”,问:(1)用关于n 的代数式来表示在第一位 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 cn+1 到达之前,该窗口已 经服务了多少位顾客?为这些顾客服务共花费了多 少解:时该间窗?口已经服务了(10+n)位顾客。为这些顾客服务共
综合实践排队问题
一、引言排队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尤其在公共场所,如车站、商场、餐厅等地方,排队现象尤为普遍。
排队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涉及到社会管理效率。
因此,研究排队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排队问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探讨排队问题的成因、影响及解决策略。
二、排队问题的成因1. 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排队问题的首要成因是需求与供给不匹配。
当某个服务设施(如窗口、柜台等)的供给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时,就会形成排队现象。
例如,在节假日或高峰时段,火车站、机场等地的售票窗口前往往会出现长队。
2. 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质量不高也是导致排队问题的原因之一。
当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不佳、工作效率低下时,顾客需要等待的时间就会增加,从而形成排队现象。
3. 管理不善管理不善是排队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成因。
例如,某些公共场所的排队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措施,导致排队现象加剧。
4. 信息系统不完善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排队问题方面,部分公共场所的信息系统仍不够完善,无法及时向顾客提供准确的排队信息,导致顾客盲目排队。
三、排队问题的影响1. 时间成本排队问题会浪费人们的时间,降低生活质量。
尤其是在高峰时段,长时间的排队会让人感到焦虑和疲惫。
2. 资源浪费排队问题会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如人力、物力、财力等。
例如,火车站、机场等地的排队现象会导致部分资源闲置,降低资源利用率。
3. 社会矛盾排队问题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产生。
当人们长时间排队时,容易产生不满情绪,甚至引发冲突。
4. 品牌形象受损排队问题会损害相关机构的品牌形象。
例如,若某个餐厅因排队问题而受到顾客投诉,可能会影响该餐厅的口碑和客流量。
四、排队问题的解决策略1. 优化资源配置针对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解决。
例如,在高峰时段增加服务窗口、调整工作人员配置等,以提高服务效率。
2. 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质量是解决排队问题的有效途径。
2018-2019学年沪科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习题课件:第7章 7.4 综合与实践 排队问题(1)
(2)设小王答对 y 道题,
5y-320-y≥75 135 145 ∴ ,∴ ≤y≤ ,∵y 为正整数,∴y=17 或 18. 8 8 5y-320-y≤85
14.小杰到学校食堂买饭,看到 A、B 两窗口前面排队的人一样多(设为 a 人,a>8),就站在 A 窗口队伍的后面,过了 2 分钟,他发现 A 窗口每分钟 有 4 人买了饭离开队伍,B 窗口每分钟有 6 人买了饭离开队伍,且 B 窗口 队伍后面每分钟增加 5 人.
1.生物兴趣小组要在温箱里培养 A、B 两种菌苗,A 种菌苗的生长温度 x℃ 的范围是 35≤x≤38,B 种菌苗的生长温度 y℃的范围是 34≤y≤36.那么温 箱里的温度 T℃应该设定在( B ) A.35≤T≤38 C.34≤T≤36 B.35≤T≤36 D.36≤T≤38
2.某班有学生 48 人(每人至少会下一种棋),会下象棋的人数比会下围棋人 数的 2 倍少 3 人、两种棋都会下的至多 9 人,但不少于 5 人,则会下围棋 的有( D ) A.20 人 C.11 人或 13 人 B.19 人 D.20 人或 19 人
3.周末,小明骑自行车从家里出发到野外郊游,从家里出发以 20km/h 的 速度前往乙地,小明出发 1 小时后,妈妈驾车沿相同路线以 60km/h 的速度 前往乙地,当小明出发 A.0.5 C.1.5 小时后,妈妈超过他( C ) B.1 D .2
4.某段隧道全长 9 公里,有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60 公里到 80 公里之间的速 度通过该隧道,下列可能是该车通过隧道所用的时间是( B ) A.6 分钟 C.10 分钟 B.8 分钟 D.12 分钟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资料之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试题
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试题一、选择题1.有7个人排队买票,平均每人只需1分钟,轮到最后一个人买票时,他等了( )分钟。
A. 5B. 6C. 7D. 42. 三个小朋友排队打电话,甲要打3分钟,乙要打5分钟,丙要打2分钟,要使三个人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打电话顺序应是( )。
A.甲,乙,丙B. 丙,甲,乙C.乙,甲,丙D. 乙,丙,甲3.地球正面临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据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目前的四分之一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2014年底,长江江豚数量仅剩约1000头,其数量年平均下降的百分率在13%—15%范围内,由此预测,2015年底剩下江豚的数量可能为( )头。
A. 970B. 860C. 750D. 7204.某知院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对挂号处的排队人数进行了调查,发现:当还未开始挂号时,有N个人已经在排队等候挂号,开始挂号后前来挂号的人数平均每分钟为M人,假定挂号的速度是每分钟K人,当开放一个窗口时,40分钟后恰好不会出现排队现象;若同时开放两个窗口,则15分钟后恰好不会出现排队现象,根据以上信息,若要求8分钟后不出现排队现象,则需要同时开放的窗口至少应有( )。
A. 4B. 5C. 6D. 7二、解答题5.为增强市民的节能意识,我市试行阶梯电价。
从2015年开始,按照每户每年的用电量分三个档次计费,具体规定如图7-4-2所示,小明统计了自家2015年前5个月的实际用电量为1300度,请帮助小明分析下面问题。
(1) 若小明家计划2015年全年的用电量不超过2520度,则6至12月份小明家平均每月用电量最多为多少度?(保留整数)(2)若小明家2015年6至12月份平均每月用电量等于前5个月的平均每月用电量,则小明家2015年应交总电费多少元?6. 某大型音乐会在艺术中心举行,观众在门口等候检票进入大厅,且排队的观众按照一定的速度增加,检票速度一定,当开放一个大门时,需要半小时待检观众全部进入大厅,同时开放两个大门,只需十分钟。
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
(2)用关于n的代数式表示cn+1的 到达时间。
学生 到达时间 (分钟) c1 1 c2 6 c3 11 c4 16 c5 21 c6 … 26 cn+1
5n+1
(3)根据(1)和(2)得到的代 数式以及它们的数量关系,求n+1 的值。
作
业
布
置
结合你所观察的排 队现象,选择一个 进行调查,并给出 解决方案。
7.4 综合与实践 ——排队问题
东至二中初中部数学组
领书处
天哪!这么 多人!可是 发书的老师 还没来呢!
A同学
领书处
B同学 运气真好,跟在老 师后面,噫?这么 多人排队呢!不知 道什么时候才能到 我。
领书处
D同学
C同学
还算不错,马 上就到我了, 来的还挺巧。
领书处
E同学
D同学
哇!不用 排队吗?
学生 学生到达时间(分钟) e1 0 e2 0 e3 0 e4 0 e5 0 e6 0 c1 1 c2 c3 c4 c5 c6 …
开始领书时间(分钟)
0
2
4
结束领书时间(分钟)
2
4
6
等待时间(分钟)
0
2
4
6
8
8
5
学生
e1
e2
e3
e4
e5
e6
c1
c2
c3
可以用含n的代数式表 c4 c5 c6 … 达 一下cn+1同学的到达 时间吗?
谁不用排队 就可以领到书?
问题1:
开学了,学校开设了领书处, 并按学生“先到达,先领书”的 原则领书,该领书处每2分钟就 可以发给一位同学。已知领书处 老师到达的时候,已经有6位同 学在等待,在老师开始发书1分 钟后,又有一位“新同学”到达, 且预计以后每5分钟就有一位 “新同学”到达。
【说课稿】 综合与实践 排队问题(3)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一、教材分析我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及解法,第二课时是不等式组的实践与探索。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之后,进一步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继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又一次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也是后续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重要基础,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难点:建立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四、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根据七年级学生上课易分散注意力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让他们多思考、多合作交流,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3、在心里上,七年级学生好表现,对新事物、特别是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我抓住这些有利因素,在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发表见解,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即使给予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策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下七个环节。
1、回顾旧知,承上启下2、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合作交流,探索新知4、寻找规律,强化思想5、巩固练习,加深理解6、检测考试,激发兴趣7、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六、说教法本节课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都比较强烈,因而这节课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及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特别注重探索知识的过程,尽量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尽可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得学习需求,让学生自己探索、归纳总结,以此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方法的运用。
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
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待时间最短。
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与同伴交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和价值,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新课引入: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排队等待的现象,如医院挂号付费、银行办理业务、车站购票等。
有时由于排队的人很多,人们将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等,给他们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开设太多窗口又会造成浪费。
如何使投入资源较少,而顾客对服务又比较满意,这就需要研究排队问题,下面我们一块来研究最简单的排队问题。
二新知探究:问题1:某服务机构开设了一个窗口办理业务,按先到达先服务的方式服务。
该窗口每2分钟服务一位顾客,已知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有6位顾客在等待,在窗口开始工作1分钟后,又有一位新顾客到达,且预计以后每5分钟都有一位新顾客到达:(1)设e1e2e3e4e5e6表示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在等待的6位顾客,c1c2c3c4…表示窗口开始工作后按先后顺序到达的新顾客,完成下列表格:出他的到达时间(4)在第一位不需排队的顾客到达之前,该窗口已经服务了多少位顾客?为这些顾客服务共花费多长时间?(5)求平均等待时间是多少?学生思考独立完成表格,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3)由表格可知c5是第一位到达服务机构而不需要排队的顾客,他的到达时间是21分钟。
(4) 10位顾客,共花费了20分钟。
(5) (0+2+4+6+8+10+11+8+5+2)÷10=5.6分钟上面问题中,如果问题的条件变复杂(如,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有很多顾客在等待),使用列表方法就很不方便,你能否用代数式表示出上面的数量,总结上面表格中的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问题2 问题1 中,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有10位顾客在等待,且当新顾客c n离开时,排队现象消失,即c n1+为第一位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1)在第一位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c n1+到达之前,已经服务了多少位顾客?共花费了多长时间?生答:10+n位; 2(10+n)或2n+20分钟(2)“新顾客”c n1+到达时间是什么?引导学生从问题1中的表格找出表达式生答:5n+1(3)“新顾客”c n1+到达后不排队的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39页右下角方框内文字,寻找答案。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这一节主要讲述了排队问题的相关知识。
排队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研究队伍中元素(如学生、商品等)的排列顺序和位置的问题。
通过学习排队问题,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排列组合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对于排队问题这种实际应用问题,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排队问题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排队问题的定义和意义。
2.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
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排队问题,并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例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练习环节,通过不同难度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PPT和教学课件。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排队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学校门口排队测体温,如何安排队伍才能使测体温的效率最高?2.呈现(10分钟)呈现排队问题的定义和意义,以及排列组合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PPT和教学课件,讲解和展示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练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引导学生总结排队问题的解决方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更复杂的排队问题,如多条件约束下的排队问题。
03《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课件
1、当老师开始改卷时如果已经已经有 6位同学在等待(其他条件不变),哪 一位是第一个不需排队的同学呢? 2、他的到达时间是多少? 3、此时为前面同学面批一共花费了多 同学们感受到 少时间? 不等式的妙用了吗? 4、如果已经有10位同学在等待了,结 果又如何呢?
1、老师面批试卷时如果每6分钟面批
设 e1 , e2 , e3 表示当老师开始批改时已经到达讲 c1 , c2,… cn ,表示在老师开 台在等待的3位同学; 排队消失前,每位 始批改以后,按先后顺序到达的“新同学”,请 同学的面批开始时 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间和已花费时间之 e e e (这里假设 1 , 2 ,3的到达时间为0)
一位同学,排队现象还会消失吗? 2、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 什么途径来解决排队问题呢?
面对现实生活中的 种种排队现象我们 要怎么处理呢?
本节课你收获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 解决
数学模型 实际问题
抽象
1、关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排队问题的数 学小论文。 2、基础训练第24页。 3、选择一个排队现象进行调查,并就 你调查发现的问题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下周一上交)
有什么关系呢?
1 6 16
同
学
e1 e2 e3 c1 c2 c3 c4 c5
0 0 0 0 2 2 0 21
…
... … …
到达时间 开始时间 等待时间
4
4
6
5
8
2
11
0
16
0
21
0
1、假设 cn 为第一位不需排队的同学, 那么你能用含有 n 的代数式表示他的到达 时间和开始时间吗?
2、当到达时间和开始时间满足什么关系 时排队就会消失呢?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教学设计3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7.4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排队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排队问题的基本模型和解决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概率和统计的基础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排队问题,他们可能还缺乏直观的感受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排队问题的现实意义,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排队问题的基本模型和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概率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排队问题的模型建立。
2.概率和统计在排队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排队问题,让学生感受其现实意义。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能力。
3.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排队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排队问题的教学软件或工具,如队列模拟器等。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银行排队、食堂打饭等,引导学生关注排队问题。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排队等待的情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引出排队问题的研究意义。
2.呈现(10分钟)介绍排队问题的基本模型,如M/M/1排队模型、M/M/c排队模型等。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模型的含义和应用。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排队等待的时间?如何优化排队系统?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排队问题的教学软件或工具,模拟实际排队情况。
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尝试解决排队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排队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设计】 综合与实践 排队问题
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课时是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一些具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
2.内容解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掌握了不等式组的解法的基础上,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
不等式组的应用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法的巩固与延伸,因此它也是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本章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通过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等关系,引导学生完成抽象过程,运用不等式组这种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用符号语言表述结论。
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不等式组的解在实际问题中要与实际相符。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2.目标解析达到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会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解决实际问题。
达到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归纳总结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达到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并有了解题的欲望,并通过解题了解到,实际生活中可以运用不等式组的知识来设计规划。
三、学生学情分析在前面所学的知识中,学生已掌握了如何求不等式组的解。
作为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用不等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容易出现的认知困难是:如何从实际问题出发,抽象出隐含在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从而得到不等式组,解出不等式组还要结合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问题的答案。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运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在实际问题中寻找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四、教学策略分析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七(2)班
授课时间:2013.3.26
7.4综合与实践-排队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待时间最短。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与同伴交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学重点:
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和价值,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一新课引入: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排队等待的现象,如医院挂号付费、银行办理业务、车站购票等。
有时由于排队的人很多,人们将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等,给他们带来很大影响;如果开设太多窗口又会造成浪费。
如何使投入资源较少,而顾客对服务又比较满意,这就需要研究排队问题,下面我们一块来研究最简单的排队问题。
二新知探究:
问题1:某服务机构开设了一个窗口办理业务,按先到达先服务的方式服务。
该窗口每2分钟服务一位顾客,已知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有6位顾客在等待,在窗口开始工作1分钟后,又有一位新顾客到达,且预计以后每5分钟都有一位新顾客到达:(1)设e1e2e3e4e5e6表示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在等待的6位顾客,c1c2c3c4…表示窗口开始工作后按先后顺序到达的新顾客,完成下列表格:
出他的到达时间
(4)在第一位不需排队的顾客到达之前,该窗口已经服务了多少位顾客?为这些顾客服务共花费多长时间?
(5)求平均等待时间是多少?
学生思考独立完成表格,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3)由表格可知c5是第一位到达服务机构而不需要排队的顾客,他的到达时间是21分钟。
(4) 10位顾客,共花费了20分钟。
(5) (0+2+4+6+8+10+11+8+5+2)÷10=5.6分钟
上面问题中,如果问题的条件变复杂(如,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有很多顾客在等待),使用列表方法就很不方便,你能否用代数式表示出上面的数量,总结上面表格中的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问题2 问题1 中,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有10位顾客在等待,且当新顾客c n离开时,排队现象消失,即c n1+为第一位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
(1)在第一位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c n1+到达之前,已经服务了多少位顾客?共花费了多长时间?
生答:10+n位; 2(10+n)或2n+20分钟
(2)“新顾客”c n1+到达时间是什么?引导学生从问题1中的表格找出表达式
生答:5n+1
(3)“新顾客”c n1+到达后不排队的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39页右下角方框内文字,寻找答案。
生答:在“新顾客”c n1+到达之前,该窗口为顾客服务时间小于等于“新顾客”c n1+的到达时间。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2n+20≤5n+1
19
n≥
3
师问:问题解决吗?能否确定n+1的值?还需要什么条件?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新顾客”c n到达之前,该窗口为顾客服务时间大于“新顾客”c n的到达时间。
2n+18>5n-4
22
n<
3
所以 n=7,n+1=8 即第八位新顾客不需要排队。
三归纳总结:
请学生小组选代表谈谈解决问题后的感受,教师再概括总结归纳:学习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要会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本节我们就是建立并利用不等式模型解决问题的。
四课后作业:
请你选择一个排队现象进行调查,并就你调查发现的问题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7.4 《综合实践排队问题》知识解读与说课设计
《综合实践排队问题》是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中新增加的内容,所涉及的“平均等待时间”是排队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服务质量指标,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遇到排队等待的现象,例如,到医院挂号付费、银行办理业务等,除了上述有形的排队,还有大量的无形的排队现象。
例如,生产线上的原料等待加工工,因故障停止运转的机器等待工人修理等。
某些场合下,由于排队的人很多,人们将花费很多的时间在等待,这使人们的的工作和生活受到很大
影响。
同时,也使人们对服务机构的服务产生不满,这无疑损害了服务机构的效益和形象。
服务机构通常通过增加服务窗口来减少排队,但窗口增加过多又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一般是根据顾客可接受的排队等待时间来安排和调整其服务窗口的。
要使投入的资源较少,而顾客对得到的服务又较满意,这就需要来研究排队问题。
这些表述引入,使学生初步的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而这部分知识对学生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
因为这是一节实践与综合运用课,于是我们将教学目标定位为:(1)初步学会在排队问题中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综合能力。
(2)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并能针对他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
(3)让学生感知生活离不开数学,学数学知识是更好地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
活中去。
这节课教材的主题部分两个图片下的生活情境介绍导入,我们先让学生自己看例题的图文,正确地理解题意(借助表格理清顾客等待时间与顾客到达时间、服务开始时间和服务结束时间等相关量之间的关系)有哪些数学信息,要求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建立在什么前提下:假设e1、e2、e3、e4、e5、e6的到达时间为0,填充表格。
然后把每一位顾客得到服务之前所需等待的时间填入表格。
为了叙述方便,把当窗口开始工作时已经在等待的6位顾客用e1、e2、e3、e4、e5、e6表示,c1、c2、c3……Cn表示在窗口开始工作以后,按先后顺序达到的“新顾客”,明确了这些后,组织学生讨论,哪一位是第一位达到服务机构而不需要排队的?并求其达到时间。
在第一位不需要排队的顾客到达之前,该窗口已经服务了多少位顾客?这些顾客共花费了多长时间?数学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性,模型正是高度概括的产物,但是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内容是具体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教材中的表格,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
对问题的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放手让学生参与,组织好学生进入角色,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在活动中鼓励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激发创造潜能。
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另一方面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并能针对他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接着师生共同解决“平均等待时间”,一起来“考察”银行等服务机构服务质量,从而解决问题。
接着引入第二个问题,对问题一中的条件进行变式,改变了窗口开始工作时在等待的顾客人数,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为列出代数式、构造不等式模型并解决问题作了坚实铺垫,从而借助代数思想构造出的不等式模型来解决“何时排队现象消失”这一问题。
而在根据(1)和(2)得到的代数式以及它们的数量关系,求n+1的值时,要最终引导学生从内心认识并理解“在Cn+1到达服务机构之前,该窗口为顾客服务所花费的时间小于等于Cn+1的到
达时间”,既2(n+10) 5n+1,解得
n ≥
3
19
,所以n+1=
319+1=3
22,因为n+1为整数,且Cn+1为第一位到达
后不需要排队的“新顾客”,所以n+1=8。
在这一过程中,要启发、帮助、鼓励学生解决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努力在互动中共同解决困难,面对困难时,明确是知识问题还是方法问题?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引导学生尽量自己找到成功的路,体验成功的快乐。
作为本节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外延伸,在课外选择一个排队现象进行调查,并就调查发现的问题设计一个解决方案。
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这节课,师生们在交流互动中领悟了数学思想,使数学思想方法内化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全课的活动,我们整理出排队问题的解决办法:
对于排队问题,通常是通过列表法和列代数式法来解决,其一般步骤如下:
1.弄清问题的意思以及问题中涉及的术语、词汇的含义;分清问题中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等。
2.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拟订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3.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把已判定的方案具体地进行实施。
4.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反思,也包括检验得到的答案是否符合问题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