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及解救
-胃复安等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表现及处理
胃复安等药物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表现及处理胃复安主要作用是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有较强的止吐作用,并促进胃及十二指肠蠕动,加速胃排空。
大剂量应用可阻断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破坏了多巴胺、乙酰胆碱的平衡,导致锥体外系症状,多发生于婴幼儿和老年人。
主要表现有:肌震颤、肌肉抽搐、头向后倾、斜颈、阵发性双眼向上注视、语言障碍、共济失调、静坐不能、流涎、鸭步、面具脸等。
一旦发生上述症状,应立即停用胃复安,给予以抗惊厥、镇静药,抗胆碱能药物及抗组胺剂治疗。
很多药物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锥体外系兴奋作用,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锥体外系的控制失调,使得锥体外系兴奋性增强,结果由锥体外系控制的肌力和肌紧张度失控,从而引起一系列与肌力和肌紧张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是完全可以有效预防的,关键在于要遵医嘱用药,不要轻易加大用药剂量,更不要随意买药来服用。
如果出现异常就要与医生及时取得联系。
胃复安小儿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处理胃复安小儿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处理胃复安小儿剂量是0.2-0.3mg/kg*次胃复安所致锥体外系症状临床表现:两眼凝视,头强直性后仰,头颈僵硬性扭向一侧,四肢强直性痉挛,呈角弓反张,面部肌肉抽搐.呈持续性发作.治疗措施:1停用胃复安药物;2促进排泄;3用安坦,眠尔通;4小量镇静剂;5积极治疗原发病。
【注意】胃复安致急性肌张力障碍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最多见的为抗精神病药物,如吩噻嗪类,其导致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占2%~3%。
胃复安引起急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为1%,大多在用药后1~2天发病,且剂量不需太大,多为10~30mg/d,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胃复安选择性作用于D2受体而起止吐作用,D2受体被抑制后,由D1受体执行的功能占优势,出现颈部、口部的异常运动,表现为急性肌张力障碍。
大剂量或长期应用胃复安可能因阻断多巴胺受体而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导致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等神经系统副作用。
锥体外系反应
锥体外系反应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锥体外系反应(Effects of extrapyramidal system,EPS):锥体外系指在中枢锥体系以外的连接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丘脑、小脑网状结构及神经元的神经束和传导系统椎体外系的主要生理功能:1 为椎体系的随意运动做准备 2 调节肌张力 3 维持躯体的运动姿势 4 与随意运动相伴随的不自主运动有关 5 对下运动神经元的发射起控制作用。
所以当其发生病变时直接间接影响到随意运动,产生各种临床症状。
●急性肌张力障碍:一般于用药后48小时左右出现颈后仰、斜颈,肢体姿势异常,两眼不自主向上凝视,牙关紧闭或强制性张口、伸舌、说话不清等。
一般停药后1~2日症状消失。
●迟发性运动异常:一般用药后1~19个月出现症状,平均10个月。
表现不自主反复发作的伸舌,过度紧张和闭口,下颌偏斜,鬼脸,肢体舞蹈样运动,重者角弓反张,肢体扭转痉挛等。
停药后2~3个月症状逐步消失。
●帕金森综合征:一般用药后2~10日出现表情呆滞,舌头发硬,少语,颈部固定,手足震颤,肢体发硬不灵活等。
停药后2~4日症状消失。
●不安腿综合征:一般用药后30分钟至24小时,也有5~6个月出现下肢,较对称性深部肌肉酸胀、刺麻、极度不安,坐卧不宜,夜间加重,下床活动、改变体位或局部按摩,症状可缓解。
停药后症状消失,严重者可致药源性抑郁,甚至出现自杀。
除此以外,还可出现困倦和乏力,多见于药后30分钟至1小时,出现四肢软弱无力;顽固性呃逆;呼吸衰竭及胰淀粉酶升高等不良反应。
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药物一般有1、抗精神病药:氯丙嗪、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奋乃静、碳酸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本类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最高,并且与药物的剂量、疗程和个体有关。
2、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胃复安又名灭吐灵,是临床各科常用的一种止吐剂,因其止吐作用较强,能促进食管和胃的蠕动,增加贲门括约肌的张力,松弛幽门,加速了胃内容物的排出,对各科原因引起的呕吐有较好的疗效,所以目前临床应用较广,其副作用有疲乏无力、嗜睡和锥体外系症状等。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护理查房
临床表现
急性肌张力障碍
表现为肌肉痉挛、面部 扭曲、肢体僵硬等,可 能出现发音困难、吞咽
障碍等症状。
静坐不能
表现为无法控制的烦躁 不安、坐立不安、腿脚
不停移动等。
类帕金森症
出现动作缓慢、震颤、 肌肉强直等症状,类似
帕金森病的表现。
迟发性运动障碍
表现为不自主的重复动 作、口面部异常运动等, 可能伴随肌张力异常和
分类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可分为急性 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类帕金 森症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类型。
发生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
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 ,药物通过影响神经递质平衡、受体 功能等途径导致锥体外系反应。
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素
个体差异和遗传因素也可能影响药物 对锥体外系的影响,某些基因突变可 能增加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的风险。
病例三:成功治疗经验分享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王某,男性,72岁,因服用心 血管药物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症状表现
患者出现明显的静坐不能和类帕金森 症,影响日常生活。
治疗过程
经过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结合中医 针灸和康复训练,患者症状得到显著 改善。
护理措施
加强患者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鼓 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等,以排除其他病因。
诊断标准
有明确的用药史,即 患者近期服用过可能 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 药物。
排除其他病因引起的 类似症状,如帕金森 病、脑部疾病等。
出现锥体外系症状, 如肌张力障碍、震颤、 运动障碍等。
鉴别诊断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与药源性锥体 外系反应症状相似,但帕金森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无明确的用药史。
药源性引起椎体外系反应2例
药源性引起椎体外系反应2例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在临床上尤常见。
有多种常用药具有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的药物,如非那根、咳必清、阿托品、胃复安、甲硝唑、西米替丁、氯丙嗪、奋乃静等。
这些药物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锥体外系兴奋作用,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锥体外系的控制失调,使得椎体外系兴奋性增强,结果由锥体外系控制的肌力和肌紧张度失控,从而引起一系列与肌力和肌紧张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现将我院抢救2例较典型药源性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及讨论。
1 临床资料1.1 病历1.患儿、女,13岁、主因:神志不清1小时入院。
家长发现时患儿已经神志不清。
而且有胡言乱语。
否认外伤史。
急送我院。
检查:T正常、P150次/分、R26次/分、BP90/60mmHg。
急性病容,谵语状态。
皮肤潮红,干燥无汗。
双眼瞳孔4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
心肺检查无明显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CT示颅内未见异常。
考虑中毒:嘱护士清水1L洗胃。
反复询问病史,家长否认有毒物接触史。
半小时后洗胃结束,患儿出现颈后仰,两眼不自主向上凝视,肢体舞蹈样运动。
再次要求家长仔细找寻。
发现家里一只杯子里有咳必清(喷妥维林)。
1.2 病历2.患儿,男,9岁。
主因:恶心,呕吐半天,不自主运动,伸舌1小时。
患者于半天前吃不洁食物后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不伴腹痛,腹泻,发热等不适。
1小时前在当地诊所诊治(具体不详),后出现肢体不自主运动,颈后仰,舌头伸出口腔外,不能自如退入口腔,急诊入我科。
既往体健,否认外伤史。
查体:生命体征平稳。
急性病容,痛苦表情,双眼瞳孔3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舌伸出口腔。
心肺腹无明显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追问病史家长给予口服胃复安,在诊所肌注胃复安。
1.3 治疗方法1.3.1 给予清水洗胃5-1L,50%硫酸镁40ml导泻;1.3.2 大量液体及速尿静脉输入,加速毒物排出;1.3.3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1.3.4 保护各脏器功能,应用奥美拉唑,肝肽乐等静脉输入;1.3.5 针对椎体外系药物,东莨菪碱注射液每次0.003-0.006mg/k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中,30~60min内滴完毕;1.3.6 对症治疗:病历1患儿出现阿托品样症状可给与新斯的明0.5-1.0mg皮下或肌肉注射。
胞磷胆碱治疗药源性锥外系副作用
对象 自我院住院病人中选择病例 。入组条件 : (1)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4 ] 中精神 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2) EPS 出现 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后 ,且 Simpson 锥外系反应 量表总分 ≥6 分或单项分 ≥2 分 。(3) 年龄 17~50 a 。(4) 除外伴有锥外系症状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符合上述条件者共 75 例 ,按入组先后顺序分为 2 组 。胞磷胆碱组 38 例 ,男性 25 例 ,女性 13 例 ,年龄 28 a ±s 9 a (17~50 a) ;病程 4 a ±6 a (3 mo~28 a) 。 对照组 37 例 ,男性 23 例 ,女性 14 例 ,年龄 27 a ±7 a
1999 ,9 :106. [ 7 ] 董孝慈 (Dong XC) ,施 谦 (Shi Q) ,石奇龙 (Shi QL ) . 脑代谢激
活剂 ———胞 二 磷 胆 碱 的 药 理 及 临 床 [ J ] . 新 药 与 临 床 ( New Drugs Clin Rem) ,1984 ,3 :77280. [ 8 ] 董万军 (Dong WJ ) ,侯淑芬 ( Hou SF) . 关于拮抗药的临床使用 [J ] . 山东精神医学 ( Shandong Arch Psychiatry) ,1994 ,4 :62264.
Chin J New Drugs Clin Rem , 2001 May ,20 (3) :185 - 187.
Citicol ine in treating neuroleptic - in2 duced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
5. 5 ±1. 9 0. 8 ±0. 6 0. 7 ±0. 6 1. 0 ±0. 6 0. 9 ±0. 6 0. 8 ±0. 6 1. 3 ±0. 6
锥体外系症状
锥体外系症状锥体外系症状(Extrapyramidal Symptoms,简称EPS)是指一类由锥体外运动系统异常引起的症状,包括坐骨神经痛、震颤、肌肉僵硬等。
这些症状通常与一些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使用相关,特别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本文将对锥体外系症状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以及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锥体外系症状是一类由神经递质异常引起的障碍。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来发挥治疗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多巴胺功能缺陷,进而引发锥体外系症状。
其他可能引起这些症状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药物、抗坐骨神经剂以及其他某些药物。
锥体外系症状的病因颇为复杂,包括多巴胺功能缺陷、抗胆碱药物影响、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运动控制中心的功能异常,从而引起锥体外系症状的出现。
锥体外系症状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包括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障碍。
震颤是指不自主的节律性肌肉收缩和舒张,通常在肌肉休息时出现,特别是肢体、头部和颈部。
肌肉僵硬则是指肌肉的过度紧张和抵抗感,最常见于四肢和面部肌肉。
运动障碍涉及到肌肉运动的协调和流畅性,表现为不协调的动作、肢体不稳定等。
处理锥体外系症状的方法主要包括调整药物治疗和采取辅助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中可以考虑减少抗精神病药物剂量或更换为低风险的抗精神病药物。
辅助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言语疗法和行为疗法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肌肉功能和协调能力。
除了治疗方法,预防锥体外系症状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临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抗精神病药物和剂量,以降低患者发生锥体外系症状的风险。
在用药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副作用的出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锥体外系症状是由锥体外运动系统异常引起的一类症状,在抗精神病药物的长期使用中较为常见。
了解其病因和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处理。
通过调整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预防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也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出现锥体外系后的急救处理
出现锥体外系后的急救处理
1、一般处理
立即停用胃复安,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对症施治。
2、对症用药
可酌情给予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β受体阻断药、治疗帕金森病药物等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临床最常用的是抗胆碱药物,东茛菪碱在治疗锥体外系反应的卓越疗效,使用方法:东茛菪碱成人0.3mg肌注,儿童酌减。
一般30分钟至1小时左右可完全缓解。
或应用苯海索、654-2等效果也不错。
3、静脉输液
以促进中毒药物排泄。
4、低流量吸氧
5、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尿量、四肢肌张力等)。
6、心理安慰
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必不可少,要耐心给患者和家属讲述药物不良反应,安抚患者的惊慌和焦虑,使其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措施。
常见精神药物副作用和护理
常见的精神药物副作用及预防和护理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临床上在使用精神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副反应是很常见的,引起的副作用除药物因素外,还可能与某些非药物的因素有关,如病人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过敏体质等。
因此,除了医生在临床中合理用药外,平时观察病人时应考虑以上相关因素,才能更好地对病人情况加以正确的判断,同时,要求我们护士必须掌握精神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性能,中毒的临床表现、应急处理能力。
另外,由于精神病人缺乏主诉,我们护士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注意观察病情,掌握各个病人用药情况,及早发现病人的异常表现,对病情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当发现病人出现任何不适时,都应该深入了解,查明原因,是否是用药的关系,及时汇报医生,做到早期发现,正确、安全、有效的处理,这样治疗护理得当,可以使病人药物副作用得以及早治疗、控制。
精神药物副作用常见的主要有:1.神经系统的副作用:锥体外系反应、药源性癫痫、植物神经系统副作用、恶性综合征、共济失调等2.心血管的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电图改变、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衰、下肢静脉血栓等3.精神方面的副作用:过度镇静、药源性精神障碍等4.消化系统的副作用:胃肠道副作用、肝脏副作用、麻痹性肠梗阻5.泌尿系统的副作用:肾损害、尿潴留6.造血系统的副作用: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7.致畸作用:锂盐、三环抗抑郁药、氟哌定醇均可导致胎儿畸形8.代谢与内分泌的副作用:体重增加、男性乳房增大、甲状腺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月经异常9.皮肤副作用: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皮肤色素沉着10.眼部副作用:视力障碍、闭角性青光眼、视网膜病11.药物依赖与停药综合症12.猝死:心源性猝死、肺血栓栓塞下面主要讲一讲,临床经常遇到的一些药物副作用,使大家有一定的了解,在以后临床观察方面便于识别,更好地及时发现病人情况,作出处理。
急性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的诊断和治疗
( 1 )明确诊断后 ,应立 即停用 可疑药物 。 ( 2 )使用抗胆碱能药物 :氢溴酸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菪碱 0 . 3 m g 肌注 ,0 . 5 h内症状缓解 ,复发可再次应用 ,但
应注意间隔 0 . 5 h以上 。 ( 3 ) 肌 松 剂 :首 选 苯
4 临床 表现
i z e d b y t h e p a r o x y s ma l a c u t e d y s t o ni a i n t h e e a r l y me di c a t i o n s t a g e s ,t h e pa t h o g e ne s i s ,c o mmo n pa t ho g e n i c d r ug s ,c l i n i c a l m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 a n d a nt i c h o l i n e r g i c d ug r t h e r a p y e f f e c t s we r e i n t r o du c e d.
LI AO Yi x ue
( H o s p i t a l o f L i u z h o u S t e e 1 )
Ab s t r a c t :T h e a c u t e d mg — d e r i v e d e x t r a p y r a mi d l a r e a c t i o n r e f e r s t o a n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s c h a r a c t e r -
6 结
语
急性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是一种 急性可逆
柳
锥体外系反应概述
据报道硝苯地平、桂利嗪、氟桂利嗪、左旋多巴、利血平(大剂量)均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4、其他
多潘立酮、西咪替丁、卡马西平、喷托维林(咳必清)、乙胺丁醇等也偶见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编辑本段引起椎体外系反应的药物
1、抗精神病药
氯丙嗪、三氟拉嗪、氟奋乃静、氟哌啶醇、奋乃静、碳酸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一般而言,本类药物所致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最高,并且与药物的剂量、疗程和个体有关。
2、甲氧氯普胺
与用药剂量和时间有关,如将剂量控制在每日30mg以下,短期使用,发生率可显著减少。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及协调运动。小脑半球与大脑皮层有双向性的联系,即小脑一方面接受大脑皮层下行的控制,同时也发出纤维返回到大脑皮层。小脑的传出纤维主要发自齿状核,它们一部分止于红核,经红核脊髓束到达脊髓前角;而大部分纤维止于丘脑,由此发出纤维返回大脑皮层,对大脑皮层发动的随意运动起调节作用。这个大、小脑皮层间的环路在人类最为发达。小脑损伤后的病人,随意动作的力量、方向、速度和范围均不能很好地控制,表现为乏力、乏平衡、乏协调的症状。即四肢乏力,行走摇晃不稳;当病人闭双目、两脚并扰站立时,就无法维持自身的平衡;协调动作也发生障碍,拮抗肌作轮替动作时,协调障碍明显,这称为意向性协调障碍,也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
纹状体其功能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该系统病理损伤的主要表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运动过多而肌紧张的综合征,如舞蹈病和手足搐动症;另一类为具有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的综合征,如震颤麻痹(巴金森氏症)。
编辑本段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在临床上尤常见。有多种常用药具有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的药物,如非那根、咳必清、阿托品、胃复安、甲硝唑、西米替丁、氯丙嗪、奋乃静等。这些药物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锥体外系兴奋作用,并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对锥体外系的控制失调,使得椎体外系兴奋性增强,结果由锥体外系控制的肌力和肌紧张度失控,从而引起一系列与肌力和肌紧张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是完全可以有效预防的,关键在于要遵医嘱用药,不要轻易加大用药剂量,更不要随意买药来服用。如果出现异常就要与医生及时取得联系。
药物副作用(1)
(七)血液系统副反应
1、主要表现 (1)血小板减少症 甲硫达嗪、三氟拉嗪等偶可引起变态反应
性血小板减少症,而引起皮肤、粘膜、胃肠道出血。检查 可见血小板减少(<50 x 1000000000/L),出血时间延长, 血块收缩不良。 (2)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大剂量、长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出 现再障,要考虑此因素。 (3)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症 许多抗精神病药物都可引起 白细胞减少,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引起急性粒细胞缺乏 疸的,以氯氮平为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喉炎、淋巴 结肿大等防御机能减弱症状。一般病程较短,可能为变态 一免疫反应所致,严重者可因并发症而死亡。 (4)有些药物还可引起血液凝固性增加,易发生血管栓塞性疾 患。
应用时间较久后,往往会诱发强迫症,估计至少在15% 以上。少数病例在应用过程中猝死,原因未明。
氯氮平:
在利培酮上市之前,几乎70%病例都用氯氮平治疗。疗效的 确不错。虽然锥外副反应不明显,但是其他副作用不少。
(1)粒细胞缺乏:服药初期必须按期化验血象,以防白细 胞减少、甚至粒细胞缺乏;这是可能致命的严重问题。
(2)嗜睡严重,但可逐渐适应。 (3)体重增加比氯丙嗪多,堪称第一。 (4)流口水。 治疗量(300到500mg) 维持量(75到100mg)
(三)迟发性运动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D)
1、主要表现 此症状多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典 型的表现为颊肌、舌肌及咀嚼肌的不自主运动,产生吸吮、 咂嘴、弄舌等动作,称为“口一舌一颊”三联症。
2、处理措施 (1)停药或换药 迟发性运动障碍一旦出现,应及时停药。
对仍需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病人可改用锥体外系反应 较轻的药治疗,如氯氮平、甲硫达嗪等。 (2)药物治疗 可试用:①利血平②碳酸锂③氟哌啶醇④异 丙嗪⑤安定⑥毒扁豆碱。 (3)预防 避免长期大剂量用药。长期服药的病人,可采取 间歇给药法,防止骤停抗精神病药物,并合理使用抗巴金 森症药。对中老年及伴有脑器质性疾病患者,治疗时应密 切观察
药源性锥体外系综合症
常 用 的止 吐药 灭 吐灵 临床 表 现 为斜 颈 、 体扭 转 、 肢 颈
吐灵 , eol rm d ) 及 可 卡 因 是 最 容 易 引 起 急 m t o a ie 以 cp 性 肌 张 力障 碍 。 有 丙 咪 嗪 、 巴西平 、 妥 英钠 、 再 卡 苯 左
旋 多 巴 、 喹 、 氯 喹 宁 以 及抗 眩晕 药 脑 益 嗪 、 桂 氯 双 氟 嗪都 是 引起 锥 体 外 系 的危 险 因素 。 际上 , 体外 系 实 锥
5 ; 氟 拉 嗪 及 氟 奋 乃 静 约 5 ~ 6 ; 丙 0 三 0 0 氯
嗪 约 2 ~ 3 [ 。发 生 时 间最 早 可在 服药 后 4 5 0 2 ] 8h 出现 , 多数 在 用药 3 但 ~5周 内发 生 。酚 噻 嗪类 中的
哌 啶 类如 甲硫 哒嗪 , 尔 登等 的锥体 外 系反 应最 轻 。 泰 非 典 型 的抗 精神 病 药 如奥 氮平 、 塞廷 平 、 太平 和低 奎
失 调 有 关 。因 此 , 年 提 出 “ A A h对 立 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衡 ” 近 D —c 假
说 , 为纹 状 体 受 D 能 神 经 元 和 A h能 神 经 元 双 认 A c
重 支 配 , A 为抑 制 性 神 经 递 质 , c D A h为 兴 奋性 神 经
递质 , 二者 互相 拮 抗 , 保持 平 衡 。 4 治 疗
部强 直 、 搐 、 弓反 张 以及 喉肌 痉 挛 。 抽 角
抗精神病药物的药源性精神症状及防治
.综述.抗精神病药物的药源性精神症状及防治莫云杰石广念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广西南宁市530001【提要】抗精神病药物(APD)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可缓解精神病患者的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改善病情,而另一方面又可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
APD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震颤、视物模糊、急性锥体外系反应、药源性精神症状等,而患者的药源性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焦虑抑郁、意识改变、强迫综合征等。
药源性精神症状会加重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体验或不适感,本文就患者药源性精神症状及防治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药源性精神症状;综述【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ADOI:10.16121/45-1347/r.2020.06.23抗精神病药物(APD)具有缓解精神症状、非特异性镇静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及兴奋躁动患者的治疗*药源性精神症状是精神病患者使用APD治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精神活动发生异常改变,一般认为主要与药物种类及用药者体质等因素有关[1-3]o药源性精神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精神运动性兴奋、焦虑、谑妄或意识改变、强迫状态、睡行症等,会加重原有精神疾病病情,增加患者的痛苦体验⑷*1药源性癫痫多数APD可以降低精神病患者癫痫域值,引起癫痫样发作,其发生率约为0.9%;癫痫发作与患者使用药物种类、个体体质、用药剂量及合并用药情况等有关[1,5]*传统抗精神病药物(FGA)如氯丙嗪、奋乃静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如氯氮平、奥氮平、座硫平等均容易引起患者癫痫发作*氯氮平日用量300mg以上时可导致患者出现癫痫发作的机会明显增多,日用量超过500mg时可即刻导致患者癫痫发作;注射用氯丙嗪使患者血药浓度增加过快,诱发癫痫大发作的概率显著增高*APD联合碳酸锂治疗会导致患者血锂浓度过高甚至锂盐蓄积中毒,易诱发患者癫痫发作;APD联合多塞平、氯丙咪嗪等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或阿米替林使用时也易诱发患者癫痫发作。
药源性锥体外系综合症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2 年第 10 卷第 2 期
障 碍 效 果 较 快 而 好O 开 马 君 ( procyclidine kamadrin ) 5 ~ 10 mg 每 日 1 ~ 3 次O 二 环 己 丙 醇 ( biperiden) 日量 8 mg 可用于静坐不能O 4. 2 抗组胺类药物
( 收稿日期: 2002-02-08)
氟罗沙星注射液致过敏反应 1 例
汪莉
扬州市脑科医院 ( 扬州 225002)
氟罗沙星注射液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 抗菌药物 主要用于呼吸道感染 泌尿生殖系统感 染 细菌性肠道感染 关节~ 软组织感染等O 现将我院 近期氟罗沙星注射液引起皮肤过敏反应 1 例报道如 下O
参考文献
1 Van Harten PV Schultz SK. BMJ. 1999 72lD: 623-625. 2 沈渔 主编 . 精神病学 . 第 3 版 .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926-930. 顿 郭 3 DoriS A MoSS-morriS R. Lanceb 1999 354: 1369-1375.
- 不良反应-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2 年第 10 卷第 2 期
药源性锥体外系综合症
耿黄宁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南京 210029)
药物引起锥体外系综合症是用抗精神病药物和
其它药物治疗时引起的一种副反应0 锥体外系综合 症主要指大脑深部的基底神经和中脑的黑质纹状体
等, 这些结构的锥体外系统的病变称之0此综合症临 床分四种类型: D震颤麻痹症G @静坐不能症G 急 性肌张力障碍症G D迟发性运动困难0这些症状令人 害怕, 尤其是急性肌张力障碍, 会严重影响医患之间 的关系0 因此, 医生在用多巴胺阻滞剂药物时, 必须 熟练地掌握锥体外系综合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如
使用甲氧氯普胺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使用甲氧氯普胺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观察及护理发表时间:2012-07-19T14:14:18.9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禤丽萍[导读] 医护人员应态度亲切,多关心帮助患者,给予耐心解释,多与其进行言语的交流沟通。
禤丽萍(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妇科广西北流 537400)【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296-02 【关键词】甲氧氯普胺副反应护理甲氧氯普胺(也称胃复安)为临床常用的止吐药,该药物本科室常用于手术后的恶心呕吐及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没有发现过敏反应及毒副作用的病例,现出现1例因静滴甲氧氯普胺所致锥体外系反应,经过一年的治疗护理后基本恢复。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2岁,因葡萄胎排空后24天于2010年10月25日步行入院。
入院诊断:1.葡萄胎排空术后;2.阴道炎。
于10月26日按医嘱给5%葡萄糖500ml加入氟尿密啶250mg静滴;5%葡萄糖250ml加入甲氧氯普胺20mg静滴,每天一次。
第二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呕吐胃内容物,可以进食少许粥,考虑是化疗药物引起的反应,没有特别处理。
呕吐加剧于28日医嘱改为5%葡萄糖加入甲氧氯普胺20mg静滴,每天两次。
但此后的几天上述症状没有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不能进食,并出现抽搐、动作迟钝、肢体乏力现象。
10月31日患者出现两眼凝视,四肢强直痉挛,呼之不应,查血压90/60mmHg,面色较苍白,皮肤湿冷,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项无抵抗,持续约半分钟后症状缓解,无口吐白沫,无昏迷及尿失禁。
过后,患者表情淡漠、懒言,能应答切题,但伸舌困难,一字一字表述,吐词欠清。
予停用化疗药物,继续使用甲氧氯普胺止吐及补液支持治疗。
但上述症状仍无好转。
11月2日患者出现表情呆板,发音困难,持续震颤,步态不稳,四肢无力,无畏寒发热,无头痛,无头晕。
经多科室会诊后考虑为甲氧氯普胺引起锥体外系反应,予停用甲氧氯普胺。
药源性体锥外系反应 2
• ( 2 )抗精神病药:此类药物引起锥体外 系反应的发生率与药物的品种、剂量及用 药时间有关,其长期大剂量应用的发生率 依次为:三氟拉嗪,氟哌利多,氟奋乃静、 氯丙嗓、氟呱啶醇、碳酸锉、奋乃静、三 环类抗抑郁药。本类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反 应的类型与患者的年龄有关,如急性肌张 力障碍多见于青少年,震颤麻痹综合征多 见于老年人,静坐不安可见于任何年龄。 一般而言,本类药物(长期大量应用)所 致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最高,且以震颇麻 痹综合征最为常见。
药源性椎体外系反应
华美紫馨医学美容医院麻醉科
锥体外系的概念
• 广义概念: 包括锥体系以外的所有运动神经核和 运动神经传导束。 • 狭义概念: 锥体外系包括基底节(尾状核、壳核、 苍白球)和脑脚核(红核、黑质、丘脑 底核-Luys核、网状结构)两大部分。
锥 体 外 系 的 解 剖
锥体外系解剖
锥 体 外 系 的 功 能
• 锥体外系功能有赖于其调控中枢(黑质一 纹状体多巴胺受体)的神经递质多巴胺 (DA )和乙酞胆碱的动态平衡。当DA 减少或乙酞胆碱相对增多时,则可出现胆 碱能神经亢进的症状
DA
ACh
临床表现
• 1、急性肌张力障碍:强迫性张口、伸舌、 斜颈、眼睑闭合不全,眼球向外上凝视躯 干扭转或四肢强直性痉挛、呼吸运动障碍 及吞咽困难,、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 肉震颤、流涎,
鉴别诊断
• 防治应了解和熟悉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 药物(应用上述药物剂量不宜过大、时间 不宜过长,且不宜联用),提高对锥体外 系反应的认识,注意与癫痛、中毒性脑病、 手足抽溺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 尽早确诊、立即停药。
治疗
. 停药 。乙酰胆碱和多巴胺有拮抗作用, 所以多数 有锥体外系症候群者, 可用抗胆碱能药物, 使其解除或减轻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及解救」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及解救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
这种调节功能有赖于其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动态平衡,当多巴胺减少或乙酰胆碱相对增多时,则可出现胆碱能神经亢进的症状,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帕金森综合征样症状;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静坐不能,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口—舌—颊三联征,如吸吮、舔舌、咀嚼等,这就是锥体外系反应。
当有关药物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耗竭纹状体内多巴胺或阻断多巴胺受体,使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功能减退,乙酰胆碱作用增强,从而临床上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引发锥体外系症状的药物,从类型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类药:1.消化系统用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2.抗精神失常药及其它精神药物,氯丙嗪、氟哌啶醇、舒必利、利培酮、奋乃静、地西泮、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喹硫平3.抗过敏药,异丙嗪、苯海拉明4.循环系统用药,利血平、桂利嗪、氟桂利嗪、曲美他嗪5.抗感染用药,青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吡哌酸、林可霉素、螺旋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解救:一惊恐万分之男士搀扶其新婚妻子入急诊科,该女士系妊娠两月,两眼上翻凝视,张大口,吐出长长的舌头,头转向右侧。
男士大哭,诉他使劲也不能把其妻子的头转过来,其状极为恐怖。
追问病史,平素体健,因妊娠剧吐难忍于两小时前在社区医院用过葡萄糖、氯化钾等补液治疗,同时口服硫糖铝口服混悬液,注射甲氧氯普胺。
作为急诊科大夫,您认为选用下列哪种药物可能最为合适:( )A 山莨菪碱(654-2)B 地西泮C氟哌啶醇D异丙嗪E东莨菪碱所以多数有锥体外系症状群者,可用抗胆碱能药物,山莨菪碱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作用很小。
而东莨菪碱能透过血脑屏障,对震颤麻痹症有缓解流涎、震颤和肌肉强直的效果,可能与拮抗中枢神经的乙酰胆碱作用有关,属中枢神经性抗胆碱药,而且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较强,所以东莨菪碱注射液治疗锥体外系反应,可收到良好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及解救
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
这种调节功能有赖于其调节中枢的神经递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动态平衡,当多巴胺减少或乙酰胆碱相对增多时,则可出现胆碱能神经亢进的症状,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等帕金森综合征样症状;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及吞咽困难;静坐不能,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口—舌—颊三联征,如吸吮、舔舌、咀嚼等,这就是锥体外系反应。
当有关药物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耗竭纹状体内多巴胺或阻断多巴胺受体,使纹状体中多巴胺受体功能减退,乙酰胆碱作用增强,从而临床上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引发锥体外系症状的药物,从类型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类药:1.消化系统用药,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
2.抗精神失常药及其它精神药物,氯丙嗪、氟哌啶醇、舒必利、利培酮、奋乃静、地西泮、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喹硫平
3.抗过敏药,异丙嗪、苯海拉明
4.循环系统用药,利血平、桂利嗪、氟桂利嗪、曲美他嗪
5.抗感染用药,青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吡哌酸、林可霉素、螺旋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
药源性锥体外系反应解救:
一惊恐万分之男士搀扶其新婚妻子入急诊科,该女士系妊娠两月,两眼上翻凝视,张大口,吐出长长的舌头,头转向右侧。
男士大哭,诉他使劲也不能把其妻子的头转过来,其状极为恐怖。
追问病史,平素体健,因妊娠剧吐难忍于两小时前在社区医院用过葡萄糖、氯化钾等补液治疗,同时口服硫糖铝口服混悬液,注射甲氧氯普胺。
作为急诊科大夫,您认为选用下列哪种药物可能最为合适:()A 山莨菪碱(654-2)B 地西泮C氟哌啶醇D异丙嗪E 东莨菪碱
所以多数有锥体外系症状群者,可用抗胆碱能药物,山莨菪碱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作用很小。
而东莨菪碱能透过血脑屏障,对震颤麻痹症有缓解流涎、震颤和
肌肉强直的效果,可能与拮抗中枢神经的乙酰胆碱作用有关,属中枢神经性抗胆碱药,而且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较强,所以东莨菪碱注射液治疗锥体外系反应,可收到良好效果。
因此正确答案是E 东莨菪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