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70年代主流小说
50-70年代小说1

茹志娟小说的艺术风格(P161):
在选材上,一般不从正面描写时代的重大题材好曲折复杂的斗争,
而喜欢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通过描写大时代的一朵小浪花,以 小见大,折射时代的巨大波澜。 多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法,不仅使小说带上了个人化的叙事特征, 而且也带上了明显的女性色彩。同时也影响甚至决定了小说的叙 述视野和叙事内容。 一般不写高大完美、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而常常关注普通群众 和小人物。写人时也不把人物放在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 而喜欢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表现人物,尤其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写 人物的内心世界。 不善唱高亢激昂、雄壮豪迈的音调,而依靠充满字里行间的委婉 优美的诗情,拨动读者的心弦。
《红旗谱》 《红日》 《林海雪原》 《青春之歌》 《红岩》 《铁道游击队》 《保卫延安》
革命历史小说研究专著推荐:
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唐小兵《再解读:大众文艺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李杨《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蓝爱国《解构十七年》,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版 董志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4年版 郭冰茹《“十七年”小说的叙事张力》,岳麓出版社,2007年版 郭冰茹《革命叙事与现代性:中国大陆“十七年”文学研究》, 文史哲出版社,2007年版
通过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从不屈服
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 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 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 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了“九一 八”-----“一二九”这一特定历史 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 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 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 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 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 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 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 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 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 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青春。
50-70年代小说2

二、艺术性(P173) (1)艺术构图宏伟广阔。 (2)艺术描写细腻多姿。
(3)抒情议论深沉精辟。
浩然
作者简介
浩然(1932—2008 ),原名梁金广。天津宝坻人。1946年参加革
命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过8年村、区、县基层干部。 1954年至1964年先后任《河北日报》、《友好报》(俄文)记者, 《红旗》杂志编辑。后在北京市从事专业创作。处女作是1956年 冬发表的短篇小说《喜鹊登枝》。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主 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四 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艳阳 天》(共3卷)、《金光大道》(共4册)、《苍生》、《乐土》;中篇 小说《弯弯的月亮河》、《浮云》等;中篇小说集《嫁不出去的 傻丫头》、《碧草岩上吹来的风》等;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 《杏花雨》等;儿童文学集《幼苗集》、《机灵鬼》等;《浩然 文集》(2卷),《浩然选集》(5卷)。
《李双双》电影海报与剧照
农民作家赵树理
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人。1925年就读于陕
西省立第四师范。1942年毛泽东《讲话》发表后,他 的《小二黑结婚》被认为是实践《讲话》方向的代表 作品。50年代后曾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和 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被 殴致残致死。代表作还有《李有才板话》《登记》 《锻炼锻炼》,长篇小说《三里湾》等。他是一个来 自民间,回归民间的作家,写农民的生活给农民看, 自称“地摊”作家。他的语言通俗有趣,情节引人入 胜。他的农村小说不同于其他来自知识分子作家的农 村题材作品,而总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实实在在地反 映农村的现实问题。
《李双双小传》作品分析
李双双的形象融合了 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 主义的时代精神,凸 显了其勤劳善良、豪 爽泼辣的个性。这是 一个在社会变革过程 中争得了平等地位和 独立人格的农村青年 女性的典型,在一定 程度上表现了中国劳 动妇女的解放过程。
1950-7070年代的小说

一、题材对于50-70年代小说的意义
1、何谓“题材”: “指的是可以作为写作材料的社会生活、社 会现象的某些方面”(1961年第3期《文艺 报》专论《题材问题》,张光年执笔 2、50-70年代题材的分类: 按社会生活空间来分,工业,农业,军队, 学校; 按时间来分,历史题材,现实生活题材
农村题材:赵树理的《登记》、《三里湾》;(山 药蛋派诸作家如马烽、西戎等)周立波的《山乡巨 变》、柳青的《创业史》、李准的《不能走那条 路》、《李双双小传》;浩然的《艳阳天》、《金 光大道》; 工业题材:艾芜的《百炼成钢》、草明的《乘风破 浪》、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等。 56年打破“禁区”的题材:王蒙的《组织部来了 个年轻人》、李准的《灰色的蓬帆》、刘绍棠的 《田野落霞》等—— “干预生活”题材;宗璞的 《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陆文夫的 〈〈小巷深处〉〉等——爱情题材作品。
3、赵树理的《三里湾》 比较原生态体现作者对农村的观察和思考 1)结构上,不是全景式 秋收、扩社、整社、开渠 支书王金生的工作本:高、大、好、剥、拆、 公、畜、欠、配、合 2)没有把所谓农村两条道路的斗争写得很 尖锐,营垒分明
四个家庭的复杂情况: 马多寿 范登高 袁天成 王金生
二、赵树理等的农村题材小说
1、以反映“农村合作化道路”为主的农村 题材长篇小说: 赵树理的《三里湾》1955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1957 柳青的《创业史》1960 浩然的《艳阳天》1965 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李准《李双双》,马烽 《三年早知道》,西戎《赖大嫂》
2、农村题材小说的政治使命: 为农村社会主义运动做宣传 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互助组——初级 社——高级社——人民公社 作家书写此题材的资源: 一是政策,而是深厚的农村生活体验
50-70年代小说2汇编

《三里湾》:我国第一 部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 的长篇小说。
赵树理建国后小说创作的特点 (P117):
首先,是始终如一地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其次,致力于民族化的普及和创新。 最后,是喜剧讽刺手法的创新。
山药蛋派(P118):
主要指赵树理及其创作风格影响下的马烽、西戎、孙 谦、束为、胡正等一批作家。他们的小说多取材于山 西农村生活,注重民风民俗的描写;强调文学的社会 功能,有“指导现实的意义”;坚持从生活本来面貌 出发反映现实;善于塑造中间人物和社会主义新人; 主张“为农民”写作,以农民的审美心理和民族形式 为美学目标;追求故事叙述的完整性和语言的大众化、 通俗化。由此形成了一个著名的文学流派,即“山药 蛋派”。
《铁木前传》
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 最具艺术风采的作品
1、通过铁匠傅老刚与木匠黎老东的一段情感 变化历程,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农村 各阶层的精神状态、思想感情以及复杂的人 际关系的新变化,从而折射出当时历史的身 影。
2、一部诗化的小说。情节单纯明净,将叙事 融入描写之中,呈现了一副副充满乡土气息的 农村生活画卷,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注重将 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特别是九 儿的心理刻画尤为细腻、精彩。
孙犁
孙犁
孙犁(1913—2001):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高 中毕业。1944年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从事研究 和教学。这时发表的《荷花淀》等作品受到广发赞誉。 1949年随军到天津,在《天津日报》主编文艺副刊。 50年代初期出版长篇小说《风云初记》。1958年出版 小说散文合集《白洋淀纪事》。1959年出版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曾任中国作协理事,天津作协副主席、 主席。1977年后主要以散文创作为主。“文革”后出 版有《芸斋小说》、《秀露集》、《尺泽集》、《老 荒集》、《陋巷集》等散文集。早期作品明净质朴, 勾勒乡土民风,继承了现代乡土小说抒情的一脉。晚 年作品由清新而入平淡,在简洁中蕴藉丰富。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经历了70年的风雨历程。
在这七十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文学创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各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中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既是时代的见证,又是人民的心灵寄托。
本文将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70部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值得收藏和传承。
1. 《红岩》《红岩》是中国作家小说家曾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青年党员赵辛楣在运动学院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最终英勇牺牲的故事。
该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革命的浩然正气和英勇奋斗的精神,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围城》《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围在城里的人和渴望进城的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的局限性。
作品以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深入剖析了人们在浮躁的社会中的无奈和迷茫,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3. 《家》《家》是老舍的代表作,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民国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和苦难。
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复杂的家庭关系,从而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互动。
4. 《白鹿原》《白鹿原》是陈忠实的代表作,通过讲述一个中国农村家族三代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变迁。
作品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节构建,深入刻画了不同时期农民的艰辛和困境,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反思。
5. 《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讲述一个中国农村家族三代人的命运,揭示了中国农村的封建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手法,深入剖析了封建传统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
……70.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代表作,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三代人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乡村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命运。
作品以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刻画,让人们对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50年代 ——70年代小说

第三节现实生活题材
一农村题材的小说:主要以农村生活为主线,描写农村改革 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和农村面貌的变化。 1代表作家: “山西作家群”(赵树理、马烽、西戎等)、 “山药蛋派” 也就是山西作家群指的是以活跃于20世纪 50.60年代文坛的赵树理,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 人称“西李马胡孙”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体。这批小说家以 《人民文学》《火花》为阵地发表了一批趋向相似,风格相 近的作品。作品多以山西农村生活为描写的对象。追求生活 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走的是一条民族化,大众 化的道路,艺术上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法和口语化的写作 特点。语言朴实,清新,风趣。代表作品:马烽的《一架弹 花机》、赵树理的《登记》 《三里湾》 陕西作家(柳青、王汶石等)、 还有周立波、李准、浩然等。
杨沫 《青春之歌》——知识分子 的成长史
1杨沫(1914--1996),原名杨成业 小说以 “九·一八” 事变到 “一 二· 九” 爱国学生运动这一历史时 期为背景,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 子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 民族矛 盾日益尖锐激烈的动荡年代,知识分 子的觉醒与分化,表现了中国一代青 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的成长,歌颂了 革的青春。
2林道静的成长道路
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像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展
a受五四启 蒙思想影 响 父母之家 b遇到余永 丈夫之家 泽 c卢嘉川的启 蒙
走向革命成为共产党员 d江华的指 引
3、 林道静成长过程的政治意蕴
余永泽个性解放(骑士英雄) 卢嘉川知识分子型的马克思主义(精神英雄) 江华中国化工人型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英雄)
2《红日》结构主线
我军涟水战役受挫 莱芜战役大捷 孟良崮全歼国民党七十四军
50-70年代小说3

王蒙
• 王蒙(1934--- ):生于北京。1945年入私立平民中学 学习。1948年入党。50年代后任青年团干部。1953年着 手写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因受“反右”斗争影响, 二十多年后才得以发表。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 来的青年人》,引起轰动,后因此被划为右派。1963年举 家赴新疆伊犁。1978年调回北京。1983—1986年任《人 民文学》主编。1986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任中国作协副 主席,书记处书记。同年6月任文化部部长。1990年卸任。 出版有小说集《深的湖》、《冬雨》、《木箱深处的紫绸 花衣》、《在伊犁》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 变人形》、《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 季节》等。他的创作一直求新求变,经常领风气之先。是 一个在国内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分析
• 1、借助林震的视角,矛头直指新政权中的旧官场 的种种陋习。小说最引人注目之处,就是表现了 反官僚主义的主题。 • 2、小说最成功的地方,是塑造了刘世吾这样一个 革命意志严重衰退的领导干部的复杂灵魂。“就 那么回事”,是他的口头禅。这既是一个世故圆 滑的官场游戏规则的执行者,同时也反映出了政 治对人性的磨损或者异化。 • 3、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主人公林震,他充满青 春的激情,代表了理想对现实的批判和改造冲动。
历史小说
• 60年代初,由于各种现实原因,一些作家 选择以历史人物和故事为题材创作小说, 不触及现实社会,而在历史故事取材中隐 寓作家的现实生存体验和评价。比如陈翔 鹤《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 《杜子美还家》,冯至《白发生黑丝》等。
陈翔鹤
• 陈翔鹤(1901---1969):四川重庆人。1920年 入复旦大学,后转入北京大学。1922-1925年参 与发起浅草社和沉钟社,开始发表作品。抗战爆 发后到成都,曾参与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 都分会领导工作多年。1954年到北京,任中国科 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协理事等职。短 篇小说《陶渊明写挽歌》和《广陵散》发表后影 响广泛。两篇作品都有借古喻今的意思,影射了 当时知识分子艰难的生存环境,借高风亮节、正 直狂傲的古人来映照现时的知识分子,寄托了他 对现实的批判,同时也是他在感时伤世中对知识 分子如何安身立命的一种关照。1964年,作者受 到严厉批判,并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第二章50-70年代的小说

第三节 新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力作 —《创业史》
一、柳青(1916~1978),陕西省吴堡县人。
二、《创业史》:
1、主要人物:
梁家——梁三老汉、梁生宝、梁秀兰
“蛤蟆滩三大能人” ︱郭振山
︱姚世杰
︱郭世富
贫苦农民——高增富、任欢喜、徐改霞
落后农民——高增荣、栓栓
2、《创业史》主题
心灵上逐步转变的艰难历程。 蛤蟆滩“三大能人”: 三个人虽都因精明强干被称为“能人”,但由于各人身份
性格不一,“能”的特点就各有千秋。郭振山:阳奉阴违、 装腔作势。郭世富:外善内奸、贪婪狡黠。姚士杰:阴险 狠毒、诡计多端。
(2)宏大结构与精细描写、心理刻画、哲理性议论 相结合
①全书结构严谨细密。
子,可也志气了一辈子。”(激越慷慨、豪放倔强) 严志和:“咱什么也别朴摸,低着脑袋过日子吧!”(朴
实本分、胆小懦弱) 洪子诚:“对这一地区民间语言的运用,也加强了小说
表现的生活的历史连续性,而多少缓和了观念、主题阐 释上的坚硬、紧张的程度。”
民族风格:
第一,在情节内容方面:描写的是我们居住的这 块古老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朱老巩大闹柳树 林”、“反割头税”、“保定二师学潮”;运涛 与春兰的爱情描写也具有时代性、地域性。
第二章 50、60年代的小说
第一节 50、60年代小说概述 第二节 农民革命的历史画卷—《红旗谱》 第三节 新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力作—《创业史》 第四节 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知识分子成长的长
篇小说—《青春之歌》 第五节 中国农民最熟悉和热爱的作家李准 第六节 “清新、俊逸”的《百合花》 第七节 “百花文学”—《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红豆》
1950-70年代非主流小说

非主流文学
对既定文学观念的怀疑,对 “启蒙意识”和 人道主义的保护和重建,是当时“非主流文学” 的思想特征。
非主流文学产生的阶段:
1956-1957年,被称为“百花时代”的阶段; 1961-1962年,是对文学政策进行调整的阶段; 或产生于文学控制虽十分严厉,却存在某种个 人写作、“发表”空间的时候(如“文革”后 期)。
发表时被认为“不合时宜”。
小通讯员的性格: 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怯于与异性交往。
新媳妇的形象: 活泼可爱,热情,真诚。
对人性美、人情美的表达: 作家的创作目的 就是表现战争中令人难忘的、 而且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崇高纯洁 的人际关系, 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 人性美和人情美。 是通过对小通讯员性格和新媳妇形象的刻划来表 达的,而景物和往事则作了烘托。 (要注意把握普通人性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
《红豆》 写作背景:
1957年7 月,《红豆》由《人民文学》的 “革新特大号”作为“新人的作品”推荐发 表。 小说发表以后,《人民日报》、《中国 青年报》、《文艺月报》等对它进行了将近 一年的批判,认为作品宣扬了资产阶级的 “人情味”和爱情观。
这篇小说所关注的题材,对人物内心世界表现 的细腻,以及整体风格上的优雅,都和我们所 接触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有很大区别。它 固然在写革命和爱情之间的矛盾,但表达方式 却游离出了当时已经逐步规范化的语词和观念。
艺术特色: 1、细节描写。 2、笔调:从轻松到凝重。
女性视角(“我”)的作用: 1、在女性意识表达上。 2、在故事情节发展上。 3、在清丽风格形成上。
《红豆》 宗璞介绍:
现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原籍河南省唐河县。 1928年7月生于北京。主要作品有:《红豆》、 《弦上的梦》、《三生石》、《宗璞小说散文 选》、《丁香结》等。
50年代 ——70年代小说

能而不为 “能”:有高深的理论修养 对事物冷静理智的观察力 有相当的工作能力和魄力 “不为”:世故与冷漠 口头禅:“就那么回 事”
作品的深刻之处在于,通过刘世吾形象引发思考:随着年龄阅 历的增长,涉世的深入,如何永远保持年轻时的单纯、热情、 朝气?
林震(成长的心路历程)
热情单纯,富有理想,朝气蓬勃,正在成长的 青年共产党员
3《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的体现
A体现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 (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消灭座山雕,火 烧大锅盔,消灭马希山和侯殿坤) B体现在对传奇式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杨子容:刚毅的意志和惊人的胆魄,能说善辩 的雄才大略和机智灵活的斗争艺术和崇高的精 神世界) C体现在小说的环境,景物的描写上。
曲波《林海雪原》
1曲波(1923-),山东蓬莱人
2、创作特点:
“五虎将”的结构模式五种性格构成的主要英雄人物常常是 古典武侠小说的基本人物模式。 关羽—— 忠诚(政治方面)勇毅(个性方面)双全的少剑波; 张飞—— 骁勇威猛、谋略不足的刘勋苍, 赵云—— 胆识过人、百战百胜的杨子荣, 马超—— 身怀绝技、粗俗诙谐的栾超家 黄忠—— 忠厚老实、刻苦耐劳的“长腿”孙达得。 “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而且在传奇的意义上更加夸张 了所谓“好人特别的好,坏人特别的坏”的模式。 以现实生活中的同名英雄为原型。暴露了土匪极其残忍的本 性和描写了解放军战士的英勇牺牲精神,在描写主要英雄人 物时始终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基调。
三、突破“禁区”的小说
A.干预现实的作品: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主题思想小说发表于1956年,是较早反映社会 主义体制下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 品。也是一篇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 的冲突,表现主人公心路历程的成长小说。
50—70小说(二)

白先勇小说特色: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白先勇受到《红楼梦》等 古典小说较深的影响,较多地采用以形写神的手 法,同时融进了西方意识流的技巧。 在结构上,把传统的纵剖面的写法与西方的横断 面的写法相结合,总体上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 在局部又常借鉴西方现代派时空交错的表现手法。
重视对语言基调的把握,追求传统语言与现代语 言的契合,文笔洗练、明快、精美,无论叙事、 描写、对话都精练纯粹,体现出汉语的魅力。
.
由现代诗发端的台湾现代主义文学运动,在60年 代达到高潮。1960年《现代文学》杂志的诞生, 标志着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全面崛起。 《现代文学》的创办者有白先勇、王文兴、陈若 曦、欧阳子、叶维廉、李欧梵、刘绍铭等,他们 办这个刊物的目的在于“有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 近代艺术学派潮流、批评和思想”,“试验、摸索 和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发刊词》)。 《现代文学》受到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深刻 影响,它对现代派文学在台湾的崛起起了重要的 推动作用。
刘以鬯(1918─2018,浙 江镇海人,生于上海,原 名刘同绎,字昌年)1948 年赴港后,著有长篇小说 《酒徒》《陶瓷》《岛与 半岛》《对倒》,中短篇 小说集《天堂与地狱》 《寺内》《一九九七》 《春雨》《白色里的黑色, 黑色里的白色》,此外还 有散文、评论集等。
刘以鬯
1963年出版的《酒徒》是刘 以鬯的代表作。 作品全方位地表现了现代都 市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 透视了在金钱支配下现代人 灵魂深处的矛盾和痛苦。 《酒徒》在艺术上明显地受 到乔伊斯、福克纳等西方现 代派小说家的影响。整部作 品写主人公酒醉和梦境占了 很大的篇幅,借助醉与梦的 荒诞来折射现实社会的病态、 畸形和不合理。
汉语言文学专业书单-推荐下载

当代文学部分阅书目(作品)作品部分:50-70年代小说阅读目录:中短篇:*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和路翎《洼地上的“战役”》*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李国文《改选》* 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周立波《山那面的人家》李准《李双双小传》*茹志鹃《百合花》孙犁《铁木前传》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广零散》刘澍德《归家》、康濯《水滴石穿》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康濯《春种秋收》长篇:杨沫《青春之歌》、梁斌《红旗谱》柳青《创业史》浩然《艳阳天》《金光大道》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孙犁《风云初记》欧阳山《三家巷》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冯德英《苦菜花》新时期小说文本阅读篇目: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高晓声《陈奂生进城》何士光的《乡场上》、张贤亮的《土牢情话》、《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巴金《随想录》、茹志鹃《剪辑错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王蒙的《蝴蝶》、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方之的《内奸》、刘真的《黑旗》、李国文的《月蚀》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杂色》、宗璞的《我是谁》周克琴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芙蓉镇》、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张贤亮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礼平的《晚霞消失的时候》、赵振开的《波动》冯骥才的《铺花的歧路》张弦的《记忆》柯云路《新星》贾平凹的《小月前本》、《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王润之的《鲁班的子孙》,路遥的《人生》,张炜的《秋天的思索》知青小说:郑义《枫》叶辛《蹉跎岁月》竹林《生活的路》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老鬼《血色黄昏》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孔捷生《南方的岸》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张承志《黑骏马》寻根文学:阿城《棋王》郑义《老井》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小鲍庄》贾平凹《商州初录》系列新写实、新历史主义小说: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生》《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苏童《红粉》《妻妾成群》《妇女生活》叶兆言“夜泊秦淮系列”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莫言《红高粱》新历史小说(补充):苏童《罂粟之家》《1934年的逃亡》《米》《十九间房》《我的帝王生涯》北村《披甲者说》格非《敌人》方方《祖父在父亲心中》王安忆《长恨歌》莫言《丰乳肥臀》陈忠实《白鹿原》先锋小说格非《欲望的旗帜》马原《虚构》余华《现实的一种》《河边的错误》《在细雨中呼喊》女性写作:张洁《方舟》王安忆“三恋”《叔叔的故事》《长恨歌》铁凝“三垛”《玫瑰门》陈染《无处告别》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卫慧《上海宝贝》晚生代写作: 韩冬《障碍》朱文《我爱美元》潮流之外:贾平凹《废都》陈忠实《白鹿原》刘恒《沧河白日梦》张炜《九月寓言》张承志《心灵史》理论部分阅读书目《移动的边界:多元文化与欲望表达》,陈晓明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主编陈晓明、撰稿李洁非等,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后现代的间隙》,陈晓明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陈晓明小说时评》,陈晓明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陈晓明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文人集团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程光炜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都市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程光炜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大众媒介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程光炜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踩空的踏板》,程光炜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中国当代诗歌史》,程光炜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程光炜诗歌时评》,程光炜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孟繁华, 程光炜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无名时代的文学批评》,陈思和, 张新颖, 王光东编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陈思和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陈思和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0年代批评文选》,陈思和, 杨扬选编,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1《理解九十年代》,陈思和等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陈思和自选集》,陈思和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新文学传统与当代立场》,陈思和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共和国文学50年》,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当代文学关键词》,主编洪子诚, 孟繁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众神狂欢:当代中国的文化冲突问题》,孟繁华著,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1978激情岁月》,孟繁华著,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梦幻与宿命: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历程》,孟繁华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叙事的艺术》,孟繁华著,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4《想象的盛宴》,孟繁华著,昆明:海天出版社,2001《新时期小说与诗歌十讲》,孟繁华, 吴丽燕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众神狂欢: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化现象》,孟繁华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孟繁华, 程光炜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洪子诚著》,北京:三联书店,2002《中国当代新诗史》,洪子诚, 刘登翰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文学与历史叙述》,洪子诚著,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洪子诚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956:百花时代》洪子诚,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967:狂乱的文学年代》杨鼎川,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993:世纪末的喧哗》张志忠,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学生阅读书目(现代部分)一、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朱栋霖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唐弢严家炎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3)黄修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二、综合参考书(包括文学史资料、文学史论著和作品)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1-3)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上下)北京大学等三校合编:《中国新文学运动史料选》(1-5)黄曼君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1-3)钱谷融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孔范今主编:《中国现代文学补遗书系》《中国现代各流派小说选》《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一1927)(1一10)《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1—20)《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1—20)三、作家作品:《鲁迅全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坟》*《二心集》《郭沫若全集》(文学编)*《女神》《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胡适:《尝试集》《终身大事》《叶圣陶短篇小说选》*《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郁达夫文集》《郁达夫小说集》*《沉沦》《冰心全集》*《冰心选集》*《朱自清散文》*《周作人散文》《闻一多文集》*《死水》《徐志摩全集》*《徐志摩诗集》《丁西林剧作全集》(上下)陈西莹:《西莹闲话》《象征派诗选》《(语丝)作品选》《新月派诗选》《茅盾全集》*《子夜》《蚀》《虹》《腐蚀》*《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老舍文集》*《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巴金全集》*《家》《憩园》《寒夜》《沈从文文集》*《边城》《沈从文小说选集》《沈从文散文选》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柔石:《二月》*《为奴隶的母亲》叶紫:《丰收》《张天翼小说选》*《华威先生》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淘金记》艾芜:《南行记》李劼人:*《死水微澜》钱钟书:*《围城》《钱钟书散文》《张爱玲文集》*《金锁记》*《倾城之恋》《赵树理文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文集》*《荷花淀》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刘云若:《红杏出墙记》秦瘦鹃:《秋海棠》徐訏:《鬼恋》《风萧萧》周立波:《暴风骤雨》路翎:《财主的儿女们》萧军:《八月的乡村》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萧红全集》康濯:《我的两家房东》鲁彦:《黄金》曹禺:*《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田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回春这曲》《田汉文集》洪深:《五奎桥》夏衍:*《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夏衍剧作集》*《包身工》陈白尘:*《升官图》李健吾:《这不过是春天》贺敬之等:*《白毛女》*《新感觉派小说选》《中国诗歌会作品》《山药蛋派作品选》《殷夫诗选》《艾青文集》*《艾青诗选》《戴望舒诗全编》*《戴望舒诗选》戴望舒《雨巷》、《寻梦者》、《乐园鸟》、《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田间诗选》《冯至诗选》*《穆旦诗选》*《臧克家诗选》*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竟:《漳河水)袁水拍:《马凡驼的山歌》《现代派诗选》《七月派诗选》*《白色花》*《九叶集》《林语堂散文》《京华烟云》《梁实秋散文》何其芳:《画梦录》丰子恺:《缘缘堂随笔》丽尼:《鹰之歌》陆蠡:《囚绿记》注:表有* 号者为重点阅读作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学生阅读书目(当代部分) 一、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二、综合参考书(包括文学史资料、文学史论著和作品)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程光炜:《中国当代诗歌史》金汉:《中国当代小说艺术演变史》李新宇:《中国当代诗歌艺术演变史》王新民:《中国当代话剧艺术演变史》沈义贞:《中国当代散文艺术演变史》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三、作家作品贾平凹散文《秦腔》《静虚村记》《腊月•正月》《浮躁》《高老庄》《废都》《白夜》等陈忠实《白鹿原》浩然《金光大道》刘心武《班主任》《如意》《钟鼓楼》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北岛《回答》顾城《一代人》杨炼《大雁塔》《诺日朗》沙叶新《陈毅市长》《假如我是真的》高行健《绝对信号》《车站》巴金《随想录》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池莉《烦恼人生》《你是一条河》方方《桃花灿烂》刘震云《一地鸡毛》谈歌《大厂》阿垅《纤夫》鲁藜《泥土》陈敬容《力的前奏》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春之声》《活动变人形》茹志鹃《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阿城《棋王》谌容《人到中年》汪曾淇《受戒》《大淖记事》林斤澜《矮凳桥》系列小说邓友梅《在悬崖上》《那五》《烟壶》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王安忆《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小鲍庄》《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心灵史》韩少功《西望茅草地》《爸爸爸》《马桥词典》徐怀中《西线轶事》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虚构》洪峰《瀚海》苏童《1934年的逃亡》《妻妾成群》余华《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艾青《在浪尖上》《鱼化石》雷抒雁《小草在歌唱》舒婷《致橡树》《会唱歌的鸢尾花》。
解放以来出版的书籍

解放以来出版的书籍
1. 《平凡的世界》:路遥的长篇小说,以中国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2. 《活着》:余华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3. 《三体》: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系列,由《三体》《三体 2:黑暗森林》《三体 3:死神永生》组成。
讲述了地球科学家与外星文明三体人的联系,以及三体人对地球的入侵和人类的反抗。
这些书籍只是解放以来出版的众多优秀书籍中的一部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对特定领域或类型的书籍有更多需求,可以提供详细信息,我将尽力为你提供帮助。
建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

建国70年,70部长篇⼩说建国70年,70部长篇⼩说⾃1949年10⽉1⽇中华⼈民共和国成⽴以来,虽然也遭遇了“⽂⾰”等挫折与⼲扰,但⼤陆⽂学创作突飞猛进、成果卓著,就诞⽣且有影响的长篇⼩说⽽⾔,已不下千部。
这⾥,姑且以个⼈阅读、⼤众影响结合专家评议⽽论,真正影响了⼀代代读者的长篇⼩说,有经过岁⽉考验和官⽅推崇被证明是经典的⾰命历史⼩说的“红⾊经典”系列19部、最具影响⼒的茅盾⽂学奖系列16部以及顺应时代潮流进⾏⽂学创新因⽽具有全国⼴泛影响⼒的长篇35部共三类70部:⼀、“红⾊经典”1、杜鹏程《保卫延安》2、周⽴波《暴⾬骤⾬》3、丁玲《太阳照在桑⼲河上》4、马峰、西戎《吕梁英雄传》5、刘知侠《铁道游击队》6、冯志《敌后武⼯队》7、梁斌《红旗谱》8、吴强《红⽇》9、杨益⾔、罗⼴斌《红岩》10、柳青《创业史》11、杨沫《青春之歌》12、冯德英《苦菜花》13、曲波《林海雪原》14、孙犁《风云初记》15、王蒙《青春万岁》16、⾦敬迈《欧阳海之歌》17、浩然《⾦光⼤道》18、欧阳⼭《三家巷》19、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茅奖作品⼆、茅奖作品20、古华《芙蓉镇》21、周克芹《许茂和他的⼥⼉们》22、路遥《平凡的世界》23、陈忠实《⽩⿅原》24、阿来《尘埃落定》25、刘⼼武《钟⿎楼》26、霍达《穆斯林的葬礼》27、麦家《暗算》28、徐贵祥《历史的天空》29、熊召政《张居正》30、姚雪垠《李⾃成》31、张洁《沉重的翅膀》32、王安忆《长恨歌》33、刘震云《⼀句顶⼀万句》34、凌⼒《少年天⼦》35、魏巍《东⽅》激扬时代三、激扬时代36、张扬《第⼆次握⼿》37、柯云路《新星》38、叶⾟《蹉跎岁⽉》39、徐怀中《我们播种爱情》40、苏叔阳《故⼟》41、王⼩波《黄⾦时代》42、韩少功《马桥词典》43、贾平凹《废都》44、梁晓声《雪城》45、格⾮《欲望的旗帜》46、莫⾔《红⾼粱》47、余华《活着》48、杨志军《藏獒》49、姜戎《狼图腾》50、铁凝《笨花》51、迟⼦建《伪满洲国》52、张炜《古船》53、周⼤新《第⼆⼗幕》54、张承志《⾦牧场》55、李洱《花腔》56、史铁⽣《务虚笔记》57、毕飞宇《平原》58、⽅⽅《乌泥湖年谱》59、周梅森《中国制造》60、陆天明《省委书记》61、张平《⼗⾯埋伏》62、⽯钟⼭《激情燃烧的岁⽉》63、海岩《永不瞑⽬》64、都梁《亮剑》65、郁秀《花季·⾬季》66、曹⽂轩《草房⼦》67、王刚《英格⼒⼠》68、范稳“藏地三部曲”(《悲悯⼤地》《⽔乳⼤地》《⼤地雅歌》)69、李佩甫《⽺的门》70、王跃⽂《⼤清相国》。
50-70年代小说1

(2)在不损害人物的
“阶级特征”的前提下, 在性格刻画上努力寻求 丰富性和深入性。既从 侧面描绘了我军英雄身 上也可能存在的弱点 (如连长石东根),对 敌军人物的塑造,也力 图避免漫画化(如张灵 甫)。
(3)战争与和平场景的相互
对照、转换。一方面,在叙 述上呈现了有张有弛、快慢 协调的适度节奏感,另一方 面,这些舒缓明朗的日常生 活场景和细腻感人的爱情画 面,本身就是对战争暴力的 一种反差、对和平生活和美 好人性的一种呼唤,无形中 偏离了当时流行的战争文学 观念。
通过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从不屈服
于命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个人反 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 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 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了“九一 八”-----“一二九”这一特定历史 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 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的精神 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 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 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人 民的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 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 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 世界,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 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青春。
3、创造了富有民族气魄、民族风格的真正民族 化的艺术。
《青春之歌》:革命知识分子的精 神自传
杨沫
杨沫(1914---1995):原名杨成业。原籍湖南湘阴,生于北京。
抗战爆发后,在晋察冀边区做妇女工作和报纸编辑工作。1952年 起先后担任中央电影局剧本创编室、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1963 年为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任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文联主席等 职。主要作品有《青春之歌》、《苇塘纪事》、《芳菲之歌》、 《英华之歌》、《青春之歌》(续集)、《自白:我的日记》等。 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写九一八事变至一 二九运动时期形形色色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革命道路, 但因以在当时被视为小资产阶级的人物为小说主人公,发表后引 起争论。后作者听从意见所做的趋时的修改再次引起评论界的分 歧。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全面展现新中国文学发展水平,学习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8家出版机构联合推出的丛书,并于2019年9月23日上午在北京图书大厦首发。
丛书共收录了从1949年至今,描写我国人民生活图景、展现社会全方位变革、反映社会现实的70部原创长篇小说精品力作。
它们在艺术形式、叙述方式上具备独特的创造性,在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也均有独到之处,很多作品曾荣获过“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等。
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担任主任,丁帆、朱向前、吴义勤、陈思和、孟繁华、南帆、梁鸿鹰、谢有顺、潘凯雄等资深评论家担任委员的评审专家委员会。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书目:序号书名作者1 《风云初记》孙犁2 《铁道游击队》知侠3 《保卫延安》杜鹏程4 《三里湾》赵树理5 《红日》吴强6 《红旗谱》梁斌7《我们播种爱情》徐怀中8《山乡巨变》周立波9 《林海雪原》曲波10 《青春之歌》杨沫11 《苦菜花》冯德英12 《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13 《上海的早晨》周而复14 《三家巷》欧阳山15 《创业史》柳青16 《红岩》罗广斌杨益言17 《艳阳天》浩然18 《大刀记》郭澄清19 《万山红遍》黎汝清20 《东方》魏巍21 《青春万岁》王蒙22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23 《冬天里的春天》李国文24 《沉重的翅膀》张洁25 《黄河东流去》李凖26 《蹉跎岁月》叶辛27 《新星》柯云路28 《钟鼓楼》刘心武29 《平凡的世界》路遥30《第二个太阳》刘白羽31《红高粱家族》莫言32 《雪城》梁晓声33 《浴血罗霄》萧克34《穆斯林的葬礼》霍达35 《九月寓言》张炜36《白鹿原》陈忠实37 《长恨歌》王安忆38 《马桥词典》韩少功39 《抉择》张平40 《草房子》曹文轩41 《中国制造》周梅森42 《尘埃落定》阿来43 《突出重围》柳建伟44 《李自成》姚雪垠45 《历史的天空》徐贵祥46 《亮剑》都梁47 《茶人三部曲》王旭烽48 《东藏记》宗璞49 《雍正皇帝》二月河50 《日出东方》黄亚洲51 《省委书记》陆天明52 《水乳大地》范稳53 《狼图腾》姜戎54 《秦腔》贾平凹55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56 《藏獒》杨志军57 《暗算》麦家58 《笨花》铁凝59 《我的丁一之旅》史铁生60 《我是我的神》邓一光61 《三体》刘慈欣62 《推拿》毕飞宇63 《湖光山色》周大新64 《大江东去》阿耐65 《天行者》刘醒龙66 《焦裕禄》何香久67 《生命册》李佩甫68 《繁花》金宇澄69 《黄雀记》苏童70 《装台》陈彦艺术学人THE ART SCHOLAR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旗谱》的艺术成就 (1)小说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
• 朱老忠:是小说刻画最成功的一个农民英 雄形象,他是跨越新旧两个历史时代的人 物,他的思想性格是在中国从旧民主主义 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特殊的历史 环境中形成的。性格特点是:嫉恶如仇、 刚正不阿;行侠仗义、爱憎分明;有胆有 识,深谋远虑;勇猛刚毅,风趣乐观。
• 蛤蟆滩上的“三大能人”的形象也描写得 非常生动。这三个人虽都因精明强干被称 为“能人”,但由于各人的身份性格不一, “能”的特点就各有千秋。
• 郭振山:阳奉阴违、装腔作势。
• 郭世富:外善内奸、贪婪狡黠。
• 姚士杰:阴险狠毒、诡计多端。
杨沫与《青春之歌》
作者简介
• 杨沫(1914~1995),当代女作家。原 名杨成业。祖籍湖南湘阴,1914年08月生 于北京。
• 1958年出版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 歌》,是一部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 学生运动的优秀长篇,成功地塑造了知识 青年林道静这一艺术典型。
杨沫的作品:
• 中篇小说《苇塘纪事》 • 短篇小说选《红红的山丹花》
• 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英 华之歌》
• 长篇报告文学《不是日记的日记》、 • 散文集《自白——我的日记》《杨沫散文
• “重大”指当代的政治运动、中心工作, 如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大跃进等。
• 工业题材、农业题材、部队题材的作品地 位比较高,知识分子题材、“家务事、儿 女情”类作品地位低。
三、当代小说体裁状况
• 在小说体裁上,5、60年代的趋向是关注 “两极”,即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中篇 小说被看作是一种不稳定的体裁,不管在 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没有受到重视。
选》《杨沫文集》
《青春之歌》的主题:
• 小说以“九 一八”事变到“一 二九”运动 这一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塑造了 林道静这个从个人反抗走上革命道路的青 年知识分子的艺术典型及形形色色的知识 分子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日益尖锐激烈的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的觉 醒和分化,表现了中国的一代青年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教育下的成长,歌颂了革 命的青春。
1950-70年代主流小说
一、当代小说发展的轨迹
1、1949~1956年,探索阶段。 • 小说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主要原因就
是,面对新生活、文艺新方向,作家们需 要有一个适应、熟悉的过程。
• 孙犁《山地回忆》(1949),赵树理《登 记》(1950),峻青《黎明的河边》 (1954),王愿坚《党费》(1954)。 另外,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1949)
• 短篇小说受重视主要因为:它能迅速、敏 捷地反映生活,能及时配合社会政治运动。 短篇小说侧重表现现实,关注当前政治、 经济生活状况。赵树理、李准、马烽、王 汶石、峻青、王愿坚、茹志鹃等都被称为 短篇小说作家。
• 长篇小说受重视主要因为:(1)长篇能够 “反映这个伟大的时代”。(2)不少作家 有写作“史诗式”作品的情结。长篇小说 侧重表现历史,表现“逝去的日子”(激 情燃烧的岁月)。英雄传奇、战争史事都 如此。
河北文联,成为专业作家,曾担任过全国 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河北省文联副 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 1958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红旗谱》,使他 一举成名,接着1963年出版了长篇小说 《播火记》,1978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翻 身纪事》(上部),1980年出版了《烽烟 图》。被称为梁斌多卷本长篇小说。
徐改霞 • 落后农民——高增荣、栓栓、白占魁
• 梁生宝:小说的主人公,是作家着墨最多、 倾注最大热情塑造出来的一代社会主义新 型农民形象。
• 梁三老汉是小说塑造得最精彩的形象。他 是一个老一辈农民,善良、勤劳、倔强、 保守。他由衷地感谢共产党,给他带来土 地、带来创业希望,但又不理解、不能接 受社会主义的新事物,思想和性格上充满 了矛盾。最后,在事实面前,他心悦诚服 并愉快走上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大道。
孙犁与荷花淀派
• 作家群又被称作白洋淀派作家群。它指的 是以孙犁为代表的小说创作群体,并以孙 犁的小说成名作《荷花淀》为其命名。这 个作家群的代表人物有孙犁、刘绍棠、从 维熙、韩映山、房树民、冉维舟等。
• 这批小说家多生活在京津冀(河北)水乡 地区,其作品以写白洋淀、冀中平原、冀 西山区以及运河两岸的农村生活见长,往 往通过家务事、儿女情之类的日常生活, 显示时代生活和历史足音,挖掘农村生活 的自然美和人情美,颇具诗情画意。
(2)《红旗谱》的民族形式与民族风格
• 在章法结构上,虽然扬弃了章回体,但是 继承了古典小说的布局技巧。
• 在语言上,小说具有民族化、地域化、大 众化特点。
柳青与《创业史》
作者简介
• 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 1952年任 陕西省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并在长安县皇 甫村落户长达14年。1978年6月13日因病 逝世,终年62岁。历任第四、五届全国政 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 事,作家协会西安分会副主席等职。
• 这批小说家以《人民文学》、《火花》为 阵地,承《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的格调,发表了一批趋向相似,风格相近 的作品,代表作有赵树理的《三里湾》、 《锻炼锻炼》,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 级》、《三年早知道》,西戎的《赖大 嫂》,束为的《老长工》,孙谦的《伤疤 的故事》和胡正的《两个巧媳妇》等。
• 林道静 • 林道静与余永泽的关系 • 林道静与卢嘉川的关系 • 林道静与江华的关系
赵树理与“山药蛋派”
• “山药蛋派”作家群
也就是山西作家群。指的是以活跃于五、六 十年代文坛的赵树理、马烽、西戎、束为、 孙谦、胡正为代表的山西籍小说家群体。 共同性是取材于山西农村生活,从农村各 类运动诸如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中取 得素材,写作的多是问题小说。
• 主要作品 • 短篇小说集《地雷》 • 中篇小说《咬透铁锹》 • 长篇小说《种谷记》 • 长篇小说《铜墙铁壁》 • 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第二部上卷、
第二部下卷
• 《创业史》
• 梁生宝——“蛤蟆滩三大能人”郭振山、郭 世富 、姚世杰
• 梁家——梁三老汉、生宝妈、梁秀兰 • 贫苦农民——高增富、冯有万 、任欢喜、
• 其代表作有孙犁的《荷花淀》、《山地回 忆》、《村歌》、《铁木前传》和《风云 初记》,刘绍棠的《青枝绿叶》、《运河 的桨声》、《蒲柳人家》、《蛾眉》,从 维熙的《七月雨》、《南河春晓》,韩映 山的《瓜园》、《鸭子》、《水乡散记》, 房树民的《一天夜里》、《引力》、《渔 婆》等。198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 《荷花淀派作品选》。
四、当代小说的成就
1、塑造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 (1)英雄形象:朱老忠、梁生宝、林道静、
江姐、许云峰、杨子荣等。 (2)“中间人物”形象:严志和、梁三老汉、
常有理、吃不饱、小腿疼等。
2、当代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专业作家队伍
(1)跨时代的作家:赵树理、周立波等。
(2)革命者,积累了大量素材的作家:杨沫、 峻青等。
二、当代小说的题材
• 当时“题材”被认为是,关系到反映生活 本质的“真实”程度,也关系到“文学新 方向”的确立问题。
• 题材是被严格分类的
(1)空间上:工业题材、农业题材、部队题 材、知识分子题材、少数民族题材等。
(2)时间上:历史题材(主要指革命历史题 材)、现实生活题材。
• 出现了“主要题材”(重大题材)、“次 要题材”(非重大题材)的概念。
• 1957年:曲波《林海雪原》、吴强《红日》
• 1958年: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 歌》、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 巨变》、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冯德英《苦
菜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 1959年:柳青《创业史》(第一部)、欧 阳山《三家巷》
• 1961年: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 1962年:欧阳山《苦斗》 • 1963年:姚雪垠《李自成》(第一部)
• 2、1956~1957年,是短篇小说短暂而 有光彩的阶段。
(1)“干预生活”小说,代表作有:王蒙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绍棠《田野 落霞》,李国文《改选》,李准《灰色的 帆篷》。
(2)“爱情小说”, 代表作有:宗璞《红 豆》,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 巷深处》,丰村《美丽》等。
3、1957~1966年,是长篇小说创作的繁 荣期。
(3)和新中国一同成长起来的作家:王蒙、 刘绍棠、陆文夫、邓友梅、茹志鹃等。
3、有些作家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 • 赵树理:纯朴幽默; • 孙犁:明快甜美; • 茹志鹃:细腻俊逸; • 峻青:雄浑悲壮; • 王愿坚:含蓄凝练; • 李准:质朴明朗。
梁斌与《红旗谱》
作者简介 • 梁斌,河北人,1914年生,1955年调到
内容简介
• 小说主要描写两家三代农民和一家两代地 主矛盾斗争。
• 《红旗谱》一共分三卷:第一卷写朱严两 家同冯兰池的斗争;第二卷写“反割头税” 运动;第三卷写保定二师学潮。
• 朱老巩——朱老忠(贵他娘)——朱大贵、 朱二贵;严老祥(老祥奶奶)——严志和 (涛他娘)——严运涛(春兰)、严江涛 (严萍);冯兰池(冯老兰)——冯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