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文·霍尔
北京当代MOMA联接复合体_斯蒂文_霍尔
空间
水平
竖直
80 年代前的北京 80 年代后的北京
物体的城市
竖直的水平性
建议
空间的城市
132
邻里格局
密布街道和院落的城市
[ People ] 人物/斯蒂文·霍尔 STEVEN HOLL
传统的邻里格局
口袋城市 :由各自为政的私有化和新住宅开发造成
其他选择
其他选择 其他选择
切块城市
开放社区和混合功能
平均 191m2 住宅 153 000m2
The ground level offers a number of open passages for all people (residents and visitors) to walk through. These passages include “microurbanisms” of small scale shops which also activate the urban space surrounding the large central reflecting pond. On the intermediate level of the lower buildings, public roof gardens offer tranquil green spaces, and at the top of the eight residential towers private roof gardens are connected to the penthouses. All public functions on the ground level, - including a restaurant, hotel, Montessori school, kindergarten, and cinema - have connections with the green spaces surrounding and penetrating the project. Elevators displace like a “jump cut” to another series of passages on higher levels. From the
斯蒂文·霍尔大师介绍(美国)
建筑092 蒋超 200916052203
内景1
内景2
San Lgnatius教堂流光溢彩的室内效果 路易斯· 康曾认为:光是人与神对话的语言,也是人性与神性具体而 微的共同显身的领域。霍尔则成功地用光线塑造了空间氛围。 . 展现了霍尔原创才华的教堂室内细部 这种空间大局的写意化处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细部的关注能力,手工的铜 把手、地毯、座椅、灯具等等,令人惊艳的细节屡屡展现出他的艺术原创性与诗意的感性。
San Lgnatius教堂
San Lgnatius教堂
霍 尔为西雅图大学设计的San Ignatius教堂,就很清晰地彰显出了这位已达 创作成熟期的建筑师的个人特质。乍见之初只觉是一个素素的混凝土房子, 样子很奇怪,还钝钝的。一旦进入 室内人们不禁莞尔,所有的光都呈现出了 斑斓的色彩,洋溢着春天晨光里的喜悦与顽皮,直接、间接、反射、磨砂、 不断游戏般转换着,让人目不暇接的惊呼赞叹: 阳光,原来能这般摄人心魄。 一切都近乎完美地体现了霍尔最初的构想:“在一个石盒子上放置七个空瓶 子。”在功能特定的空间区域里,每一个瓶子以各自的角 度、形式与色彩提 供两种光源效果,一是直接穿过瓶子照射在地面与墙上的光,另一是涂满色 彩的墙面,光照后反射出光晕般迷离的影,与精心设计的一套人工光源 昼夜 交替,为我们呈现出了空间中光的戏剧性力量。路易斯· 康曾认为:光是人与 神对话的语言,也是人性与神性具体而微的共同显身的领域。霍尔则成功地 用光线 塑造了空间氛围。这种空间大局的写意化处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细部 的关注能力,手工的铜把手、地毯、座椅、灯具等等,令人惊艳的细节屡屡 展现出他的艺术原创 性与诗意的
著名建筑师--斯蒂文· 霍尔
著名建筑师
斯蒂文· 霍尔
斯蒂文· 霍尔(steven holl)是美国当代建筑师 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1947年生于华盛顿州的 布雷黙顿,1971年毕业 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 在罗马学习建筑,此后 在伦敦AA school学习 硕士课程。1976年在纽 约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斯蒂文_霍尔的建筑观及其作品分析
在霍尔的著作中,《字母城市》(T h e A l p h a - betical City,1980)分析研究了美国城市格网系统 限制下的建筑类型,并从形态上探索了它们之间 的关系;《乡村与城市住宅类型》(Rural and Ur- ban House Types,1983)系统收集了美国传统住 宅的类型;《杂交建筑》(Hybrid Buildings,1985) 探讨了 2 0 世纪以来美国出现的高层建筑类型在 功能、形式和空间上的“杂交”组合方式。霍尔 认为“传统建筑类型是根据建筑的基本功能划分 的”[5],但 20 世纪以来城市密度的不断增大与建筑 技术的革新使建筑出现了多种功能混杂交错的发 展趋势,随着社会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建筑类型, 即“杂交建筑”。在这种建筑类型的带领下,世界 进入了复杂多元的建筑文化时代。
一 现象学的设计思想
霍尔的现象学思想强调场所在设计中的决定 作用,在其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曾受到几位重要人 物的影响。首先是在学生时期,赫曼·彭德(H · P u n d t )教授曾说过:“学习的唯一方法是在建筑中 亲身经历建筑的经验,不能相信照片。”[2] 这影响了
都市主义建筑究竟是什么
斯蒂文·霍尔:都市主义建筑究竟是什么不知不觉,斯蒂文·霍尔已经成为在中国项目最多的外国著名建筑大师之一。
七个项目,从耳熟能详、已经建成的北京MOMA和刚刚获得美国AIA荣誉奖的深圳万科中心开始,到杭州的音乐博物馆园区和成都来福士广场,项目的规模正在扩大,而霍尔本人却始终低调。
这位在1980年代的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蓬勃之时,与弗兰克·盖里以美国东西为界分庭抗礼的建筑师,是当代美国建筑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建筑并不追求外表的华丽,而却始终强调“灵性的空间”,即使在做大体量的、看似毫无个性的商业楼宇时,也往往有别出心裁之举,这一点,在他中国的作品中也不鲜见,深圳万科中心“躺倒的摩天大楼”就是一例。
去年,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巡回展览“都市主义:斯蒂文·霍尔+李虎——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在中国的七个作品”在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拉开帷幕。
此次展览集中展现南京艺术与建筑博物馆、北京当代MOMA联接复合体、深圳万科中心和成都来福士广场四个项目,详细记录从初期概念、方案设计、模型制作及竣工现状的完整过程;另一方面展出该事务所在杭州的三个新项目,即杭州三轴场域、山水杭州以及杭州中国音乐博物馆园区设计竞赛项目。
日前,斯蒂文·霍尔在接受媒体记者专访时,谈及他心目中追求的具有“灵性”空间的都市主义建筑:“从第一笔的草图到最后建成,建筑都是和情感表达密切相关的,‘灵性’占据了空间,决定了建筑的具体细节。
”谈“都市主义”:建筑应超越单一功能媒体:您理想中的“都市主义”建筑究竟是什么样的?斯蒂文·霍尔(下简称霍尔):我觉得都市主义需要有三个要素。
一是要创造城市和集体使用空间,这些非单功能而是新复合体的建筑物,富有同步性的丰富功能。
就像我们之前北京的MOMA联接复合体项目,它是一个很有创意的住宅建筑群,内部有花园、餐厅、电影院和幼儿园等,用高桥相互连接。
大师作品分析之斯蒂文·霍尔讲义
会堂
火 即,美术馆正面为矩形,与赫尔辛基的 车 站 棋盘式城市布局相吻合,背面的弧形金属壳
体与图罗湾公园的海岸线及列车场相协调, 霍尔将这两种几何类型融为一体,交会于入 口大厅。
赫尔辛基美术馆:
展厅为半长方形,并 含有弧面墙,霍尔通过这 种不规则的空间形态来凸 显每个展厅及每位艺术家 作品的个性,并使人们感 受到空间的多种体验。 博物馆中部的环形坡 道把一系列走廊连接在一 起,同时楼梯与电梯提供 了另外的路线,以供人们 选择。
THE END……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南京艺术博计
理念:将整个项目的色彩限制为黑白两色,不但使设计与中国古代绘画 艺术联系起来,并且赋予未来展出作品一个宏伟的观赏背景,有利于展 览建筑与艺术作品的色彩及纹理。 原本在新建筑附近生长的竹子被重新利用作为黑竹混凝土。 地热循环加热/冷却系统和低耗能源材料的使用等方案使项目的节 能环保主题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霍尔的作品分析:
霍尔重视建筑与场所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对 场地的亲身感受和具体的经验与知觉是建筑设计的 源泉,同时也是建筑最终所要获得的”。 霍尔惯有的理性思维逻辑与清晰简洁的表现方 式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看似简单的要素却构成 了丰富且有说服力的作品。
根据他的设计思想可 将其作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5—1989):“锚固” (anchoring),代表建筑:
一种叙事的建筑斯蒂文霍尔研究系列
斯蒂文·霍尔的建筑中隐约呈现出的一种叙事性或 许可以看作是对这一问题的某种解答。
对于叙事这种人类本能的表达方式,从亚里士多德 开始,人们就从未停止过讨论:从史诗到小说谈论叙事 的体裁类型,从结构主义的角度谈论叙事的文本框架[2], 从真理的角度谈论历史理论的宏大叙事与它的结束[3],
等等……,这是因为“一切话语都是叙事性的”[(4] 利奥塔 Lyotard)。但叙事不只局限于话语,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 “叙事性是对经验性而不仅是对行动和事件本身的符号再 现;经验性本身是世界中的个体人类意识对世界进行的 一种中介行动”[5(] 弗鲁德妮克 Fludernik Monika)。这一 点使叙事性可以在非语言形式的其他艺术体裁中存在, 如戏剧、绘画、电影等,表现为一种没有讲出来的故事。 因此叙事性也可以被看作读者用以处理文本,作者用以 处理材料,心灵用以处理经验数据的认知框架[6]。正是 这点使我们谈论建筑中的叙事性成为可能,尤其在谈论 霍尔坚持。
场所的独特关系——这或许也就是他所一直追求的“锚 固”——并用敏锐的直觉将这种关系用特别的方式—— 词语表达出来。这些词语即是建筑师为自己即将展开的 故事所定的主题或基调或矛盾冲突。
从不同的场所产生不同的词汇,包含如赫尔辛基当 代艺术博物馆的“染色体”与“交织”,匡溪科学院加建 的“奇异”与“吸引子”,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公寓与撒 夫特伊街办公楼的“多孔性”,以及“聚集”、“启发性”、 “杂交”、“七”、“视差”、“声音”、“尖突”等等的词汇, 这些相对具体的词汇融合了建筑师对场地的意识、经验 与概念,形成了建筑师的个人词典,或可称为“概念词 典(”concept lexicon)。这些词语的交错组织,又可使新 词新义得以产生。这是霍尔典型的操作方式——通过吸 收其他事物,或部分吸收其他特定的科学的,诗歌的,政 治等等的词表,提升他对事物和概念的独特把握[9],并激 发独特的形象幻想。与概念艺术相似,这些词汇已从最 早的含义体系中被释放,表现出新的意义。
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
[ UeD ] 120 | 08 | 201910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STEVEN HOLL ARCHITECTS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people ] 人物/斯蒂文·霍尔 STeVeN Holl 11Steven Holl Architects (SHA) is an internationally acclaimed, innovativ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office with locations in New York City and Beijing. Steven Holl founded the firm in 1977 and it now has a total staff of 40. As principal designer, Steven Holl is involved in all projects ongoing in the office. The firm has been recognized with numerous awards, publications, and exhibitions for quality and excellence indesign, including the 2017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istinguished Alumni Award; the 2016 VELUX Daylight Award in Architecture; the Japan Art Association 2014 raemium Imperiale Award for Architecture, the 2012 Gold Medal from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AIA), 15 AIA Honor Awards, 27 AIA Regional Awards, the 2010 RIBA Jencks Award, the 2009 BBVA Foundation Frontiers of Knowledge Award, the 2001 Grande Médaille D’ Or from the French Academie D’ Architecture, and the 1998 Alvar Aalto Award. Steven Holl was named by Time magazine as “America’s Best Architect,“ for creating “buildings that satisfy the spirit as well as the eye.“Steven Holl Architects is known for creating inspiring architecture in major cities across the globe including New York, Beijing, Helsinki, Houston, and Washington DC. The firm’s sensitivity to the delicate balance of creating new visions in campus environments can be seen in several of our works including Rubenstein Commons,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Lewis Arts Complex in Princeton, NJ;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in Richmond, VA, and University College of Dublin Future Campus Expansion in Dublin, Ireland.Most recently, SHA completed Glassell School of Art in Houston; Visual Arts Building, University of Iowa in Iowa City, Iowa; The Reid Building at The Glasgow School of Art in Glasgow, UK; the John F .Kennedy Center for Performing Arts Expansion in Washington, D.C.; Maggie’s Centre Barts in London, UK and Editions de Parfums Frédéric Malle in NY, US. The firm’s current work includes Hunters Point Community Library in Queens, NY; Museum of Fine Arts Houston Campus Expansion in Houston, Texas; Winter Visual Arts Center, Franklin&Marshall College in Lancastar, Pennsylvania; Ostrava Concert Hall in Ostrava, Czech Republic, and iCarbonX Headquarters in Shenzhen, China. SHA has completed a total of 73 projects worldwide, with 51 projec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22 buildings overseas, in a total of 15 countries.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位于纽约和北京,是一家国际知名而颇其创新性的建筑和城市设计事务所。
Planar House
贝尔维尤美术馆
斯蒂文· 霍尔,这位看似欧洲人的美国人,是美国当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80年代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时期,东岸以他为首,线则以弗兰克· 盖里为主。 1993年,霍尔参与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的竞标,在516件竞标作品中,他这 个外乡人大胆地将馆址选在几座赫赫有名的建筑中间:西临国会大厦,东靠 中央火车站,北面芬兰音乐厅,同时和海港遥相呼应。霍尔德设计征服了生 性保守的芬兰人,也从此确立自己的国际建筑师的地位。
Planar House,顾名思义就是“平的房子”。远远看上去, Holl 的这个设计就像是矗立在 荒漠中的一个大盒子--四四方方的地基和坚硬平整的墙面,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力量感。 或许比起那些复杂而又花哨的奇形怪状,只有这样简单直白的设计才显得能稳稳地扎根于 这片干涸荒芜的土地,才能经得起大漠极端的气候和狂野的风沙。可是当你真正走近它的 时候,就会发现其中的很多细节透出的细腻与智慧。 Planar house的外墙主要是厚重的灰 色混凝土墙板。这些墙板被一块块切割成不同的几何形状,然后像拼图似的被一块块拼接 回去。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单独的小墙体的拼接并不是天衣无缝的,它们两两之间或多 或少都留有空隙,而这些空隙则被玻璃墙或玻璃窗所替代。面积较小的玻璃,切割后留下 的缝隙以及厚实高大的混凝土,共同在外墙的墙体上演绎出了点线面的结合,使得外墙看 上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呆板厚重,却又如同一个整体般充满了力量,不可撼动。
霍尔并不张扬,他强调建筑师一种存在。他创办建筑评论杂志,深刻影 响美国建筑界,然而他刻意回避成为明星建筑师。在出名之前,霍尔在大学 任教,靠菲薄的工资糊口,在一间很小的没有热水的屋子住了11年,睡得是 胶合板临时搭成的床,洗澡只能跑去附近的基督教男青年活动中心。他去日 本竞标,业主不信任地把他晾在一边,在半年内找了很多人与他比稿,但最 后还是觉得他的方案最好。这样的生活一支持续到1988年。
一座生态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策略--解读斯蒂文·霍尔设计的深圳万科中心
一座生态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策略--解读斯蒂文霍尔设计的深圳万科中心李楠【摘要】通过对斯蒂文·霍尔设计的深圳大梅沙万科中心(万科新总部大楼)建筑遮阳系统、再生能源利用、照明系统、水环境设计,以及室内环境质量等多方面的可持续建筑策略进行概述,期望能为云南本土建筑生态节能、可持续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多种参考及借鉴。
【期刊名称】《中国市场》【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3页(P146-148)【关键词】生态策略;场所空间;可持续设计【作者】李楠【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现代设计艺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21【正文语种】中文“这幢建筑在土墩之间掠过,巧妙地孕育着景观,它构筑了周边景致,通过创造性手法使之在陆地上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建筑形式。
建筑为景观提供庇荫,让它保持呼吸,如同生命体一般创造整体的可持续性。
这是一个独立创造的建筑类型,悬浮在景观上的综合建筑群,在绿地上翩翩起舞。
”这是美国建筑师学会建筑荣誉奖评审之评论。
万科中心设计概念最初被其设计者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解释为“漂浮的地平线”——将多个功能体以水平几何形态连接在一起,并将整个建筑抬起,犹如海平面升起一样将基地最大限度地还原给自然。
1 地理与定位于2009年投入使用的万科新总部中心大楼,是霍尔对深圳大梅沙地区山—湖—海等自然景观和当地气候理性解读的结果(见图1)。
在没有此建筑之前,山就存在,湖也存在,海也存在,而当建筑出现时,其并没有对自然景观形成干扰而是使其融入其中,使人们能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没有障碍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在建筑内部和其围合的户外空间中,领略山峦的青翠,让大海的辽阔感染人的内心。
图1 万科中心Google earth卫星图2 建成的意义万科总部位于大梅沙度假村,为一栋水平向超长建筑,若干巨型筒体支撑起上部4~5层的结构,在底部形成连续的大空间,使整个建筑物飘浮在离地面10~15m 的空中,结构跨度25~50m,抬高了的建筑使地面空间完全释放,留给大地的是最大的景观空间,同时还可以加强风的对流,营造局部良好的微气候环境(见图2)。
[建筑大师作品] 建筑师斯蒂文 霍尔介绍及作品设计理念
斯蒂文·霍尔,1947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
他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在1970年前往罗马攻读建筑。
1976年,他加入伦敦的AA建筑学院,并在纽约创办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
作为美国最为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斯蒂文·霍尔以利用强烈的环境敏感度融合空间与光、把握每一个项目的独特气质来创造概念驱动型设计的能力闻名。
他尤为擅长将新项目与其所在环境进行无缝融合,关注环境中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
斯蒂文·霍尔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完成了诸多文化、市政、学术和住宅项目。
著名作品包括:芬兰赫尔辛基Kiasma当代艺术博物馆(1998)、荷兰阿姆斯特丹Sarphatistraat办公体(2000)、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圣·伊纳爵教堂,以及非常著名的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的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布洛赫大楼。
近期完工的作品包括:切开的通透体块——嘉德置地来福士广场(中国,成都,2012)、大洋画廊和住宅(韩国,首尔,2012)、海洋冲浪博物馆(法国,比亚里茨,2011)、水平摩天大楼(中国,深圳,2009)。
(一)项目名称:克努特·汉姆生中心项目地点:挪威Hamarøy建筑师: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合作建筑师:LY Arkitekter AS建筑面积:2508平方米项目功能:历史博物馆,包括展览区、图书馆、阅览室、咖啡厅和含230个座位的礼堂建设时间:1994—2009年摄影:Iwan Baan,Steven Holl Architects克努特·汉姆生,作为挪威20世纪最具创意的作家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第一部小说《饥饿》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表达形式。
这座为纪念汉姆生所设立的中心位于Hamarøy 的Presteid村,地处北极圈腹地,距作家长大的农场很近。
这座2508.38m2(27000平方英尺)的中心包括展览区、一座图书馆和阅览室、一间咖啡厅以及一个供博物馆和社区使用的礼堂。
建筑现象学的执行者斯蒂文·霍尔——谈建筑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的执行者斯蒂文·霍尔——谈建筑现象学发表时间:2020-05-22T13:15:19.450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第2期作者:吴玥[导读] 斯蒂文·霍尔,第一代国际建筑大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摘要:斯蒂文·霍尔,第一代国际建筑大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今备受国际建筑界瞩目的他有一套完整的现象学哲学思想用作其建筑设计为指导。
霍尔从本质来讲依旧信奉着现代主义思想,但他冲破了已有学说的限制,他的设计既不是现代主义,更不是颓废主义。
霍尔的建筑被称为当代建筑现象学的最充分体现,可以说他是当代建筑现象学的执行者。
本文通过对斯蒂文·霍尔的创作背景、设计理论和代表作品的解读,对建筑现象学进行浅析,并对建筑哲学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体会。
关键词:建筑现象学;斯蒂文·霍尔;建筑哲学;建筑设计;一、缘起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始于19世纪末,于1920年代成熟,并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统治了世界主流建筑风格。
从60年代~70年代起,人们开始厌倦了现代主义千篇一律的面目,现代主义阵营产生了分裂,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遭到了人们的怀疑和批评,“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在建筑师和大众厌烦了现代建筑的简化法之时,斯蒂文霍尔的作品在千篇一律的庸俗品中脱颖而出。
他先是以美国建筑类型为研究基础,依此建立了类型学建筑观点,并在类型学受制于自己的局限性时,依靠梅洛·庞帝的理论冲破了桎梏。
1、建筑学与哲学哲学与建筑学的联系在于美学。
美学不是对美的研究,也不是对视觉美的研究,而是对人类情感的研究。
美学作为一个哲学的分支, 研究的是哲学不那么"科学"的一面, 即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如何塑造或者扭曲了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
建筑学是从人的“想法”开始,到建成现实世界的物质,是人类的个人想法的物化。
哲学是对真理的研究,也就是说,如何在我们的主观和现实世界目标下发现真理。
浅析斯蒂芬·霍尔的现象学态度及设计特征
其实设计本身就是意念与现象的有机活动,不 可能只靠意念,纸上谈兵地赋予图形化的建筑以意 义和概念,只有将意念和现象之间相互缠绕到最后 和谐统一,才能使理智与感觉相融合,使设计更加 精准、合理[3]。
2.3 建筑的第一要素(Proto-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霍尔的要素理论虽然听起来像美术或者建筑中 的构成要素,但并非停留于简单的构成的成分阶段。 它类似一种开放性的建筑语法,它不同于场地,不 同于文化,它是一种美好的潜力:建筑的第一要素。
间,霍尔让自己的理论更加落地化。并涌现出青岛 文化艺术中心等具有个人艺术标签的作品。它还不 断充实自己的学术理论,完成了《视差》等著作。 他在MIT学生公寓中,将自己的多孔性体现得淋漓 尽致,这都是对他整个设计历程的全新诠释。
3.3 设计的现象学特征 霍尔并没有现象学既有的概念,而是通过具有 现象学性质的视角,窥探隐藏在建筑空间的“场所现 象”,并以“现象区”命名,他们分别是:①视差; ②现象镜;③材料和细部;④光;⑤纠结的经验;⑥ 建筑中的程序活动;⑦时间;⑧声音;⑨色差空间[7]。 3.3.1 地域性与场所。霍尔的作品到处充斥着 方言土语,他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对于美国西北 部太平洋地区的木结构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对他之 后的设计中融入地域性产生了影响。在日本,由于 用地紧张,霍尔运用窄深型的平面空间布局,针对 不同户型量身定制,在福冈11号住宅尤为明显[5]。 3.3.2 玻璃与映象。霍尔作品中第二个值得注 意的主题是他对夹层平面玻璃,特别是喷砂加工毛 玻璃的偏爱。这个主题曾首次在科恩公寓的室内高 窗上得到充分发挥,之后又以巨大尺度出现在他的 柏林美术馆扩建设计中。那里一面巨型磨砂毛玻璃 墙饰刻了比喻性的直棂与横档。这些轨迹线描述了 建筑物里面的活动。这个“悬挂式的风情画”概念 频繁出现在霍尔的建筑中[8]。 3.3.3 纠结的经验。所谓“纠结的经验”,就是 不断演化的场所经验。霍尔认为建筑与其存在的场所 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时间,气候、使用过程 中逐渐强化的。在霍尔有些作品中,它会运用倾斜的 墙面、视觉上有倒置感的楼梯、受到挤压的屋顶等表 现手法来造成视觉上的转移。这种冲击不同于解决主 义的天马行空。而是通过这些元素的刺激让人们能 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建筑场所经验的体验中去[9]。 3.3.4 桥与反复。桥一直是霍尔作品中不可或
建筑和规划典范_斯蒂文·霍尔
被《时代》杂志誉为美国最优 秀的建筑师,斯蒂文· 霍尔对 “同时满足心灵和眼睛的建筑” 具有独一无二的设计敏感。
霍尔信奉现代注意思想的建筑师,强调设计目的是 在于寻找建筑难以琢磨的本质---把玩建筑空间 光影 锚固 建筑现象学,“无理念的建筑,没有建筑经历的意 识,没有建筑中的材料 光 影 色 尺度和比例,就只 不过仅为房屋而已。
关键词
交错 体验
美术馆的设计主题是纠缠。它包括城市与景观的 几何形态与建筑质量的纠缠,而各自从建筑形态 中都得到反映。 在赫尔辛基美术馆设计中,一条文化轴将其与芬 兰会馆连接。另一条自然轴使建筑背后的自然景 观与蒂罗湾连接起来。
赫尔辛基美术馆正面为矩形,与赫尔辛基棋盘式 的城市格局呼应,背后的弧形金属壳体与蒂罗湾 湖岸线相协调
地 形 环 境
• 概念· 构思
斯蒂文•霍尔最初的构想是在一个石盒子上 放置7个空瓶子,代表上帝创造世界用的7 天,不同的形式的七个光瓶子从屋顶把不 同的颜色、气氛带到室内不同的空间中, 配合不同的宗教形式。
室内空间
室内空间
丰富·立面
光影艺术
赫尔辛基现代美术馆
KIASMA
Museum Of Contempoary Kasma
伯克维兹住宅
建筑现象学—文学内涵
《白鲸记》
伯克维兹住宅
• 建筑现象学—音乐联系 • 巴拉克的乐曲 • 斯特莱托(迭句) 住宅
光 的 赞 美 诗
美 国 西 雅 图 大 学 圣 . 依 纳 爵 教 堂
• 一个浅浅的可 以看到倒影的 池塘和高耸的 钟塔把教堂与 校园的其他部 分隔开,教堂 从一个类似停 车场的平台上 竖立起来,并 用21块倾斜的 混凝土墙板, 使用象拼图玩 具那样的方法 装配成整个建 筑。
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
1999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扩建
2003 南京艺术博物馆
2003 北京环状综合楼
2007 成都来福士广场
2006 深圳万科中心
《桥》Bridge,1979 《字母城市》 The Alphabetical City,1980 《住宅的桥》Bridge of House,1981 《混成建筑》Hybird Building,1985 《城市边缘》 Edge of a City,1997 初期关注建筑类型学 并进行了大量的美国地方性建筑调研
1990 电影城
感知现象学·新锚固·多孔的建筑与城市理论
1993 与Juhani Pallasmaa和Alberto Perez-Gomez合著 Question of Perception: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1994 挪威克努特·汉姆森中心
1996 交织 Intertwining 建筑与其他艺术相比 可以更全面的引入知觉 建筑的本质在于知觉和物质现象的交织中
1.锚固与新锚固 从原有对场地的关注 回归到对类型学以及 拓扑学的再次关注 注重内外空间的过度
2.光的特质 白天与夜晚的持续关注
3.城市问题 将多孔性建筑理论体现在城市的尺度上与更大 的建筑尺度上
4.对构造和细部的着迷 如万科中心的吊桥悬索结构
1947 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一个经营五金店的家庭 1966 进入华盛顿大学
天地神人 筑·居·思 桥的意向 诗意的栖居 场所精神
1981 住宅桥 Bridge of House
1981 泳池屋和雕刻工作室
1985 混成建筑
1986 佩斯展室 The Pace Collection
1988 克利夫兰住宅
霍尔
Archezhe<美国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节选自<世界建筑>禹食一霍尔的建筑历史理论研究霍尔对美国城市和建筑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这些理论著述大部分发表于“建筑丛书”系列中。
“建筑丛书”的创办宗旨是独立地进行建筑批评、质疑和交换学术思想。
这套丛书发起于1977年。
它的创办是霍尔为建筑界所做的贡献之一。
它具有前卫设计和先锋思想的特征,受到学院中的学生、青年建筑师和进行形式探索的人们广泛好评。
这套丛书现已出版了13集,其中霍尔的著作占了5集,它们是《桥》、《字母城市》(The Alphabetical City,1980)、《桥宅》(Bridge of Houses,1981)、《乡村和城市住宅类型》(Rural and Urban House Types,1983)、与范顿(J.Fenton)合著的《杂交建筑》(Hybrid Buildings,1985)以及《城市边沿》(Edge of a City,1992)。
下面择其中的几部著作略加介绍。
1,《字母城市》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研究了美国城市中被城市格网系统限定的不同种类的建筑。
他认为可以按字母的形式对这些建筑进行分类。
按照这种分类标准,他共总结出9利字母类型:T、I、U、O、H、E、B、L、X,并附之以实例。
他认为在字母城市中,一个个相邻的建筑组团都是在格网系统上发展的,某些与字母形式相似的建筑在这些组团中重复出现他认为在字母类型的建筑中,平面的形式起决定作用。
随着层数的增加,平面的作用减弱,剖面的作用增加,从而剖面起到决定建筑类型特征的作用,由此产生新建筑类型:塔楼类型。
《字母城市》的第二部分总结了城市格网类型的变体,并从形态的角度探讨了建筑类型与城市格网模式的关系。
该书的研究对象是美国非纪念性城市建筑,这些建筑是大规模建造的多层或高层建筑,大部分是具有历史和传统形象的现代建筑。
这些建筑体量较大,构成了城市街道的几何性和现代城市的开放空间。
浅析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
浅析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摘要:斯蒂文·霍尔设计的芬兰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是一座观念全新的现代博物馆,在设计该建筑时,霍尔充分尊重了当地的景观和文化,发挥了场地在建筑设计中的决定作用,并使用了交织的建筑形式,将建筑有机地融入周围的城市景观之中,充分关注了建筑空间的营造和光线利用,为身处其中的参观者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空间的体验。
关键词:博物馆;纠缠;轴线;空间序列;自然光斯蒂文·霍尔是美国当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之一。
学生时代,霍尔的老师赫曼·彭德教授曾经教导他:“学习的唯一方法是在建筑中亲身经历建筑的经验,不能相信照片。
”这深刻地影响了霍尔以后建筑馆的形成。
霍尔与安藤忠雄、迈耶等著名建筑师不同,他不会去使用特定的建筑语汇进行设计。
针对不同的时空环境,霍尔都会有不同的创意,他始终坚信在设计实践中建筑师的思路要自由开放,这样才能做出更加具有激情的设计方案。
而在一个建筑的设计完成之后,检验此建筑的成败就在于建筑现象学,即人的身体在建筑空间里活动时的感觉,从人的视角出发所感受到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决定一个建筑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就很好地印证了他的观点。
1设计理念斯蒂文·霍尔设计的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也被称为“奇亚斯玛”,它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在它的西边是议会大厦,东边则是沙里宁火车站,北面是由芬兰著名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芬兰大厅,在它的南面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当初选择这样的场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而具有这样的挑战性是因为这里是不同城市格网的交汇处,它不仅临近纪念性的建筑,同时也面向远处的图罗湾敞开的三角形基地。
霍尔认为场所在建筑设计中起决定作用,建筑与特定的地点具有密切的关系,不能脱离环境论建筑。
在其设计之中,场地与建筑的功能组织,亦即景观、日照、交通流线等等是作为建筑物理学来考虑的。
在面对上述这样的场所时,霍尔运用了“纠缠”的设计理念,即“交错搭接”,将建筑体量相互加错,建筑与城市景观交错,从而使建筑体量有机地编织到城市景观之中,有机地融为一体。
斯蒂文霍尔-深圳万科中心
万科中心功能分区
万科中心功能分区
万科集团总部 企 国际会议中心
酒店+公寓 平 地面商业
26000平方米
约6678平方米 阶梯报告厅420座 主会议厅1200平方米 40310平方米 400间客房 约3544平方米
未来集团的新总部,体现环保生态的建筑理念,体现万科 业公民, 为万科品牌创造新价值 东部最大的会议展览场所,东部高端会展的载体为项目赋予、 文化和艺术的调性。时尚事件的发生地
—— 柯布西耶
万科中心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盐田 区大梅沙海滨旅游度假区,西北临内 环路,东南接人工湖,用地面积 61729.7m2,总建筑面积121301.9 m2,万科中心地下1层地上6层,总高 度为35米,为集会议展览、酒店、办 公、休闲娱乐、商业为一体的地标性 建筑。
万科中心项目建设团队
建设单位: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总承包单位:中建三局一公司 监理团队:广州珠江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STEVEN HOLL ARCHTECTS 规划设计: STEVEN HOLL ARCHTECTS 施工图设计: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结构顾问: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机电顾问: 德国TRANSSOLAR LEED顾问: ARUP(奥亚纳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据霍尔自己说,之所以与帝国大厦相提并论,是因为这是一个他在 自己的纽约事务所每天都能看到的建筑。但是,面对摩天楼俨然已经成 为一种“常规”的当今中国建筑现状,人们也许不难辨别霍尔通过帝国 大厦的比拟试图提出一种摩天楼“新范式”的野心。
一个位于最大化景观园林之 上的水平向超高层建筑
绿色 战略
2010年10月9日,万科中心收到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授予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LEEDNC)(USGBC)正式证书,获得LEED铂金认证。
斯蒂文· 霍尔
谢谢! 谢谢!
霍尔的建筑欣赏
芬兰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
南侧外观 美术馆就像一组活泼的, 闪亮的几何体的集合, 东向体量的外墙由半透 明玻璃和铝板组合成抽 象的图案,当夜色降临 时,借助室内的光线, 整个墙面更具有一种魔 幻般的效果。顶上的金 属锌版屋面在向北转折 的过程中演变成包裹整 个形体的曲面。入口特 制的钢框玻璃被赫尔称 为冰之墙,以过滤尽可 能纯的自然光。
美国贝尔维尤美术馆
贝尔维尤美术馆室内: 方正的外观下隐藏着 灵动的空间。
美国贝尔维尤美术馆
当代MOMA 当代
1909年,“野兽派”绘画大师亨利·马蒂 斯带了几个模特来到美丽的地中海边。以 蓝色大海为背景,马蒂斯创作了名作《舞 蹈》。在狂野奔放的画面上,5个朱砂色 身体的女人手拉着手,围成圈,扭动身体, 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控制着。 2004年,有“建筑思想家”之誉的美国 建筑师史蒂文·霍尔以《舞蹈》为灵感, 在北京东直门设计了8楼相连的“当代 MOMA”。
芬兰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 夜晚则变成一个南 北向展开的的灯具。 正如Kiasma的命名 所表达的意境:白 昼与黑夜、明朗与 幽暗、直线与曲线、 外在视觉和内在律 动等相互交叉、意 味深长。
美国贝尔维尤美术馆
贝尔维尤美术 馆的外观霍尔 在1991年出 年出 版的著作《 版的著作《锚 -Anchoring》 》 中阐述: 中阐述:建筑 应该是依据场 地特有的内涵 而设计的。 而设计的。也 许他的独特就 在于遵循自然 的规律, 的规律,在深 入浅出中创造 了自己的设计 哲学。 哲学。
荣获奖项
1997年,日本建筑施工奖 2001年,Holl获得巴黎建筑 学会最高荣誉奖章 2003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 会授予荣誉资深会员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蒂文·霍尔百科名片斯蒂文·霍尔(stevenholl)是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1947年生于华盛顿州的布雷黙顿,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在罗马学习建筑,此后在伦敦AAschool学习硕士课程。
1976年在纽约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目录1基本资料荣获奖项1代表作1个人简介性格特点1理论基础1艺术表现1任职教授设计风格图文解析名作赏析人物点评1人物轶事历史1当代MOMA展开斯蒂文·霍尔编辑本段基本资料姓名:斯蒂文·霍尔(stevenholl) 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华盛顿斯蒂文·霍尔职业:建筑师荣获奖项1997年,日本建筑施工奖2001年,Holl获得巴黎建筑学会最高荣誉奖章2003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授予荣誉资深会员称号代表作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SAILHYBRID贝尔维尤美术馆斯蒂文·霍尔编辑本段个人简介性格特点斯蒂文·霍尔,这位看似欧洲人的美国人,是美国当代建筑师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1947年,霍尔生于华盛顿州的布雷·顿,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建筑系,1976年在纽约设立了自己的事务所。
在80年代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时期,东岸以他为首,西岸则以弗兰克·盖里为主。
1993年,霍尔参与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的竞标,在516件竞标作品中,他这个外乡人大胆地将馆址选在几座赫赫有名的建筑中间:西临国会大厦,东靠中央火车站,北面芬兰音乐厅,同时和海港遥相呼应。
霍尔的设计征服了生性保守的芬兰人,也从此确立自己的国际建筑师的地位。
霍尔并不张扬,他强调建筑是一种存在。
他创办建筑评论杂志,深刻影响美国建筑界,然而他刻意回避成为明星建筑师。
在出名之前,霍尔在大学任教,靠菲薄的工资糊口,在一间很小的没有热水的屋子住了11年,睡的是胶合板临时搭成的床,洗澡只能跑去附近的基督教男青年活动中心。
他去日本竞标,业主不信任地把他晾在一边,在半年内找了很多人与他比稿,但最后还是觉得他的方案最好。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1988年。
理论基础霍尔的理论从本质上说,他还是信奉现代注意思想的建筑师,但他也不满于现代主意建筑过于具体,过于冷酷的结构表现。
他强调他的设计目的是在于寻找建筑难以琢磨的本质。
从这种思维出发,他的设计比较注重强调空间的巧妙处理,强求平淡之中包含精巧的形式和内容。
他的作品深入下去就能丰富的设计内涵。
斯蒂文·霍尔霍尔的建筑被认为是建筑现象学理论在当代建筑上的最充分反映。
建筑现象学研究从思想取向来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一种采用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其代表人物是著名的诺伯格·舒尔兹(C.Norberg-Schulz)。
他的一系列著作,例如《实存、建筑、空间》对海德格尔德《居、住、思》(BuildingDewllingThinking)中的思想进行了建筑化和图像化的解释。
他自己也称,《场所精神》是走向建筑现象学的第一步。
他认为,只有当人经验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他才“定居”了。
“居”意味着生活发生的空间,这就是场所。
而建筑的存在目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无特征的同一而均质的"场址"(site)变成有真实、具体的人类行为发生的“场所”(place)。
建筑现象学研究的另一个领域采用的是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其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斯蒂文·霍尔。
在诺伯格·舒尔兹的理论基础上,霍尔强调的是“场所”在建筑设计中的决定作用。
他认为建筑是与特定的地点具有密切的关系,不能脱离环境论建筑。
同时也承认建筑与建筑师的个人经验和倾向的关系。
所以,霍尔的建筑中包含了场所因素、个人经验、建筑本身存在因素的密切联系。
他的这种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地点因素、地点的历史环境、规划条件、历史因素都考虑在内。
他认为,建筑与音乐、绘画、雕塑、电影和文学不同,是与它所存在的特定场所中的经验交织在一起的。
艺术表现通过与场所的融合、通过汇集该特定场景的各种意义,建筑得以超越物质和功能的需要。
在霍尔的设计中,场地与建筑的功能组织,亦即景观、日照、交通流线等等是作为建筑物理学来考虑的。
但这是一种需要形而上学的物理学。
建筑是依据场地所有的内涵而设计的,建筑与场地相融合又达到超越物理的、功能的要求。
实质上,这是通过建筑与场地的现象学的、经验的结合而得来的。
霍尔将其称为“形而上学的连环”或者是“诗的连环”,也就是他在1991年出版的《寻找锚固点》一书中所提出的"将建筑锚固在场所中"。
所谓的锚固点,就是作为“内在知觉”(innerperception)的现象(经验)结合在作为“外在知觉”(outerperception)的特定秩序中。
霍尔认为建筑设计是一种在真实的现象中进行思维的活动,对场地的亲身感受和具体的经验与知觉是建筑设计的源泉,同时也是建筑最终所要获得的。
这有两个层次,一是强调建筑师个人对建筑的真实知觉,通过建筑是个人独特的精力去领悟借鉴美好真实的事物,二是在此基础上试图在建筑塑造上创造出一种是人能够亲身体会或引导人们对世界进行感受的契机。
面对场所、环境和建筑必须依靠人们的纯粹的意识、知觉来进行自我关照从而获得个人真实的经验和知性。
那么,建筑所呈现出的现象是如何为人们的知觉所感受的呢?霍尔对可以为人们的知觉所感受的现象作了分析和总结,他把它们称之为“现象区”(phenomenalzones),即纠结的经验、透视空间、色彩与光影、夜空间、时间片断和知觉、作为现象镜的水、声音和细部。
任职教授现在,霍尔是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院终身教授。
回首看他的那些历年建筑,发现每件都似曾相识,这是因为其灵感大多来自一本书、一段曲:早期作品渤·奥住宅以《白鲸记》为灵感,建筑坐落在一处俯瞰大西洋的小山上,内部的充气骨架结构被翻到外部,使人不由联想到小说中的鲸骨棚屋;2005年,他为比利时设计的“SAILHYBRID”则以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壁画《一艘向美人鱼倾吐故事的帆船》为灵感。
也许不做建筑师,霍尔会成为画家。
从1977年起,他每天早晨都会画一小时水彩画。
那些用水彩绘制的建筑草图,正如绘画一样,承载了霍尔许多想象和感情。
编辑本段设计风格霍尔可能是现代建筑上最会用光的建筑师之一,霍尔对光的崇拜近乎到了迷恋的程度。
而这种态度让我们想起建筑大师路易康来。
康所宣称:“光为空间神奇的创造者”。
康认为建筑不仅是呈现光艺术的舞台,它本身也是一束光。
在与光并存的阴暗中,潜藏着人类原始的表现欲。
对康而言,光是一种人与神的对话的语言,康多以阳光的深重的强烈明暗对比,来显露空间的崇高的近乎宗教的个性,因此康的设计中一直具有宗教般性格。
霍尔视光线为空间气氛创造者的态度与康是一致的,但光线在他的手中,则没有康的圣性与神秘色彩,反而有着春天晨光的喜悦与顽皮气氛,直接、间接、反射光、磨砂、色彩、轻玻璃的不断变换,让人惊叹:光能如此五彩美丽。
霍尔称阳光的丰富性有如交响乐般层次丰富,我们应善用它来显现空间的优美品质。
霍尔惯用直接用阳光在空间的直射、反射、折射的效果,来陈述他对空间模糊暧昧的捕捉。
霍尔将自然光与空间以这样的方式结合,使人与自然能优良好的关系。
霍尔在他的作品集前言《锚定》中,对光在空间中具有神奇性的阐述:没有光,空间将被遗忘一切。
光既是阴影。
他的多源头可能性,他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他的反射与折射,会交织的定义与重新定义空间。
光使空间产生一种不确定性。
编辑本段图文解析11 SanLgnatius教堂流光溢彩的室内效果路易斯·康曾认为:光是人与神对话的语言,也是人性与神性具体而微的共同显身的领域。
霍尔则成功地用光线塑造了空间氛围。
2 展现了霍尔原创才华的教堂室内细部这种空间大局的写意化处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细部的关注能力,手工的铜把手、地毯、座椅、灯具等等,令人惊艳的细节屡屡展现出他的艺术原创性与诗意的感性。
3 SanLgnatius教堂的外观一个素素的混凝土房子,一旦进入室内所有的光都呈现出了斑斓的色彩,一切都近乎完美地体现了霍尔最初的构想:“在一个石盒子上放置七个空瓶子。
”4 SanLgnatius教堂的室内空间在功能特定的空间区域里,每一个瓶子以各自的角度、形式与色彩提供两种光源效果,一是直接穿过瓶子照射在地面与墙上的光,另一是涂满色彩的墙面,光照后反射出光晕般迷离的影,与精心设计的一套人工光源昼夜交替,为我们呈现出了空间中光的戏剧性力量。
5 一个石盒子上放置七个空瓶子SanLgnatius教堂霍尔为西雅图大学设计的SanIgnatius教堂,很清晰地彰显出了这位已达创作成熟期的建筑师的个人特质。
6 贝尔维尤美术馆的外观霍尔在1991年出版的著作《锚-Anchoring》中阐述:建筑应该是依据场地特有的内涵而设计的。
也许他的独特就在于遵循自然的规律,在深入浅出中创造了自己的设计哲学。
这与他在求学时以专注的热情研究过沙利文(Sullivan),莱特(Wright)等人的理论不无关系。
从中不难看出他们一脉相承的人性化设计主旨。
7 贝尔维尤美术馆室内:方正的外观下隐藏着灵动的空间。
8 Sarphatistraatoffices阿姆斯特丹运河上的“大海绵”霍尔不拘泥于已有的学说或流派,其设计魅力完全出自于自然的、本性的、新颖的创造力,不是现代主义,不是后现代,更不是颓废主义。
当他运用简洁的传统形态和材料的质朴美,将前卫的建筑类型掌握于手中,塑造出无与伦比的空间力量时,建筑就会超越现有模式,把我们引向新的世界。
9 霍尔式楼梯——体观强烈的雕塑感。
87625934编辑本段名作赏析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赫尔辛基市中心地段,西测是国会大厦,东侧是伊利尔·沙里宁设计的赫尔辛基火车站,北侧是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芬兰会堂。
基地的挑战性来自于这里是不同城市格网的交汇处,临近纪念性建筑以及面向远处蒂罗湾敞开的三角形的基地形态。
“交错”的设计概念来自建筑构成与城市和景观的几何形态的交错融合。
城市和景观的几何形态都是在建筑的形式上有所反映。
一条含蓄的文化轴线以曲线的方式将博物馆与芬兰大厅联系起来,同时它也是一条“自然轴线”,将建筑与周围的景观和蒂罗湾联系起来。
赫尔辛基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了多种空间的体验机会。
因此,展室空间的主要特征是半个矩形体量与一面弧形墙相结合,这样就可以为当代艺术的展示提供一种既宁静又生动的背景。
这是一些很安静的空间,但不是静态的,它们因各自的不规则形态而被区分开来。
不对称性限定着空间序列中的行进方式,由此使整个设计成为一种有着轻微弯曲的“展览空间”。
这些弧形展开的空间序列包含了一些既神秘又令人惊讶的元素——这是在那种典型的单一或双重正交的空间布置中所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