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霍尔和它的现象学
建筑现象学对于建筑设计实践的应用和指导意义
Architectural phenomenology
演讲人:程丹
1
建筑现象学应用于建筑实践
从现象学到建筑现象学, 这本身已经是 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一个“ 形而下 ” 的过程。而与理论领域的建筑现象学 研究相比, 试图将现象学研究应用于指导 设计领域的具体操作, 则更加具有“ 形而 下” 的特征。
运用于实际设计的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于:
1、
现象学缺乏“具体实在”的数据可掌握
2、
•内容充满了“玄学"的色彩。
3、
•作为指导设计的原则纲领,仅停留在心理层次, 很难深刻的贯彻
建筑现象学的根基在于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现
98
象学,其对于认识世界的作用甚于对于具体操 作的指导作用。
在于建筑实际中所发挥的作用,建筑评论方
把握。
斯蒂芬·霍尔的建筑设计作品展示
98
伯克维兹住宅 材料选用灰色的木头能更好地与这一地区 相呼应。外廊与丰富的结构变化产生对称、 纵深、丰富的阴影。这些光影的变换、细 部的处理,都将霍尔这种对独特场所的气 氛与特性的追求。
2
台湾学者季铁男提出的 设计方法纲要
季铁男先生在建筑设计方面做出了宝贵的尝试, 他 从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现象学应用于建筑设 计的可能方式, 从现象学出发, 给出了如下设计方 法纲要:
圣伊格内修礼堂
98
常生活,让建筑与城市进行更多的功能性关
联,让人们在连续的自然环境中体验生活, 也让都市生活归回到自然的生命节奏中,从 中人们获取真实的自然感知,从而产生自身 能量的汇聚,那么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哲学也
即将完成它的时代转译。
谢谢大家观看
Thanks For Watching
现象学和后现象学的观点
现象学和后现象学的观点现象学(Phenomenology)和后现象学(Postphenomenology)是现代哲学中两个重要的学派,它们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来理解和解释人类经验以及世界的现象。
本文将对现象学和后现象学的观点进行探讨,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一、现象学的观点现象学最早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提出,它强调通过直接观察和描述现象来认识世界。
现象学认为,在人类认识过程中,应该抛弃对世界的预设和假设,而要将注意力集中在纯粹的现象上。
胡塞尔提出了“现象学约定”,要求研究者对于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详实的描述,而不是过早地进行解释或理论化。
现象学认为,人类的主体性是认识世界的关键。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通过感知、经验和直觉等方式与世界进行接触。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反思,可以揭示出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二、后现象学的观点后现象学是由美国哲学家菲尔德勒(Don Ihde)提出的,它对现象学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和修正。
后现象学认为,现象不仅仅是人类主体的反映,还包括与技术、工具和媒介等介质之间的关系。
技术和工具的存在使得人类与世界的接触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也对认识世界的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象学强调了技术媒介的中介性,认为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具,而是对现象的一种再现和转化。
例如,相机通过镜头的选择和焦距的调整,对拍摄对象进行了选择和变形,这就为我们呈现了一种特定的视角和观点。
另外,后现象学还关注了人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
技术不仅仅是人类的工具,人类在使用技术的同时也在被技术所塑造。
技术对人类行为、认知和社会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后现象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三、现象学和后现象学的异同现象学和后现象学在对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式上有一定的区别。
现象学更加注重对现象的纯粹性描述,将注意力集中在观察者对现象的直接感知和体验上。
而后现象学则考虑了现象与技术媒介的关系,强调了现象的再现性和转化性。
跨越时间的鸿沟
跨越时间的鸿沟作者:华亦雄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7期摘要:现象学作为当代重要的哲学流派逐渐渗透于各学科门类,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以直观观察为主,这给解读建筑作品带来了新的方式,本文尝试以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传统园林和霍尔的建筑进行解读,并对建筑现象学的设计方法进行了诠释。
关键词:现象学;研究方法;寄畅园;斯蒂文·霍尔1质疑理性世界的现象学当现代性社会日益碎片化与平面化,恒常不变的理性只能停留在理论世界而对现实世界无能为力的时候,一批哲学家将目光回归到了可本质直观的“现象”上,提出了生活世界、诗意的栖居、知觉世界等理念,这些哲学思潮被统称为现象学。
当有着“哲人王”野心的胡塞尔明确提出现象学这一哲学流派后,现象学研究中有一位哲人对西方思想的源头追根溯源,甚至比他的任何一个前辈都走得更远,他跳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直追苏格拉底之前的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和克拉泰勒斯,以揭示存在的本真之源。
他就是海德格尔,因为他关于人类存在属性和真理的研究,关于世界、居住和建筑之间关系的论述,为建筑现象学提供了哲学基础和指导思想。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中有两点对于当代建筑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关于整体的概念、对器物的诠释与关于技术的解读。
康德和黑格尔将美学的研究对象限定为艺术哲学,这对以后的哲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负面影响是使得美学的研究范围日趋狭隘,正面影响则是两者将美学纳入了哲学研究体系中,因此形成了哲学对艺术作品与艺术现象研究的传统。
海德格尔对于存在的关注,使得他比较关注人居环境与建筑,此外他将建筑视为与环境一体的艺术品催生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与设计方法的诞生。
海德格尔一再的强调天空、大地、诸神和“终有一死”者的四方概念,与以往持二元对立理念的哲学流派相比,现象学使生命现象与人类等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其与人类的合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
这意味着,个体生命的成长、个别事物的存在因为现实实有的规定而获得了非同于世俗意义上的哲学内涵,同时固有的抽象的形而上学分类体系被宣布为无效的裁断,事态原初的圆融境地用哲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浅析现象学理论在斯蒂芬·霍尔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20 0 7年第 5期 总第 17期 0
福
建
建
筑
No ・2 07 5 0
F i nArhtcue & Co s u t n u i c i tr a e n t ci r o
Vol・1 7
浅 析现 象 学 理 论在 斯 蒂芬 ・ 尔建 筑 设 计 中的应 用 霍
的人 口, 身体存在世界中 , 看到 世界 , 也同时看到 自己, 由此 形
现象学 ( hnm n l y p eo e o g )来 自于希腊 语 , o 意为 研究 外观 、
表面迹象或现象的学科 。现象学 本意 的解 释是 “ 让人 从显现
的东西本身那里 , 如它 从其 本 身所 显现 的那样 来看 它 ” 。根
思想是可以重 回我们生命 中可感 的世界 的。但我们过于重视
科学的“ 控制力 量 ” 以为可 以通过科 学 控制 知觉 , 而对事 , 从 物进行预测和安排 , 至包括 “ ” 因此 , 甚 美 , 坚持 着偏 见 , 视科
rl t don)是哲学和科学的开端 , a Sa pit n 任何其 他世界均根植 于 它, 在它上面建立 , 但却无法 代替或损 害它 ” 。现象学 对建筑
成完整 的世 界。梅罗 ・ 蒂在他 的著作 《 与心 》 庞 眼 中表明 了
他对科学的态度 : 学浏览的思想 , 科 对一般事务进行关照顾 的
据现象学之父 ,9~2 1 0世纪德 国哲学 家胡 塞尔 的解释 , 为 认
“ 存在一种纯粹 的世界 , 它是 ‘ 自然 ’ 的出发点 , 也就是 未被哲 学和科 学 侵蚀 的 、 响 的人 们 所 经 历 的 1 ‘ 活 世 界 ’ 影 3常 生 (i dw r )。这个 ‘ 1e ol v d 自然 出发点之世界 ’ Wol o teN t- ( r fh au d
斯蒂文·霍尔与建筑现象学
斯蒂⽂·霍尔与建筑现象学摘要:⽂章⾸先介绍了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分类;然后分析了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霍尔的建筑理论,从建筑现象学的研究⼊⼿解读其实践作品与设计⽅法。
关键词:斯蒂⽂·霍尔;建筑现象学;思想 Abstract:First, thispaper introduc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architecture phenomenology;Second, analysises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architect Steven Holl's architectural theory;Then studies his practice works and design methods from the rearching of architecture phenomenology. Key words:steven holl; architecture phenomenology; thinking 1建筑现象学的研究分类 建筑现象学研究从思想取向来分,⼤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种采⽤的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领域,其代表⼈物是著名的诺伯格·舒尔兹(C. NorbergSchulz)。
他的⼀系列著作,例如《实存、建筑、空间》对海德格尔的《居、住、思》(Building Dwelling Thinking)中的思想进⾏了建筑化和图像化的解释。
他⾃⼰也称,《场所精神》是⾛向建筑现象学的第⼀步。
他认为,只有当⼈经历了场所和环境的意义时,他才“定居”了。
“居”意味着⽣活发⽣的空间,这就是场所。
⽽建筑存在的⽬的就是使得原本抽象、⽆特征的同⼀⽽均质的“场址”(site)变成有真实、具体的⼈类⾏为发⽣的“场所”(place)。
建筑现象学研究的另⼀个领域采⽤的是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思想,侧重于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其主要代表⼈物是斯蒂⽂·霍尔。
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数学表达式
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数学表达式哎呀,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呀。
这个定律在物理学里可是相当重要的呢。
它主要是关于热辐射的一个定律哦。
它的数学表达式呢,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很多关于热辐射相关问题的大门。
它的表达式啊,和黑体辐射有着密切的关系。
黑体呢,就是那种能吸收所有照射到它上面的辐射而无反射的理想物体。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黑体的辐射力是和它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的。
具体的表达式就是E = σT⁴。
这里面的E就是黑体的辐射力,单位是瓦特每平方米(W/m²),T就是黑体的绝对温度,单位是开尔文(K),而σ呢,就是斯蒂芬 - 波尔茨曼常数啦,这个常数的值大概是5.67×10⁻⁸ W/(m²·K⁴)。
这个定律在很多实际的场景里都有用到呢。
比如说在研究恒星的辐射能量的时候,恒星就可以近似看成是一个黑体,通过这个定律就能大概算出它的辐射能量。
还有在工业上的高温炉,也可以用这个定律来研究它的热辐射情况。
而且这个定律在大气科学里也有它的身影。
大气里的很多热量交换过程,热辐射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个时候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热量是怎么在大气里传递的。
再比如说在建筑的热学设计方面,如果我们要考虑一个建筑表面的热量吸收和散发,这个定律也能给我们提供很好的理论基础呢。
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定律来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让建筑在夏天不会吸收太多热量变得很热,在冬天又能很好地保持室内的热量。
在航天领域也离不开它哦。
卫星在太空中会受到太阳的热辐射,通过这个定律就可以计算出卫星表面受到的辐射能量,从而设计合适的散热或者隔热措施,确保卫星的正常运行。
所以说呀,斯蒂芬波尔茨曼定律虽然看起来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学表达式,但它的作用可真的是超级大呢。
它就像一个小齿轮,在很多大的科学和工程的机器里,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斯蒂芬·霍尔与现象学
斯蒂芬·霍尔与现象学【摘要】斯蒂芬·霍尔作为建筑现象学其中一领域代表,所采用的是梅罗·庞蒂的感知现象学思想,侧重于建筑设计理论实践。
本文论述现象学哲学基础和基本观点,从建筑现象学的角度介绍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理论和主要作品,并指出其对现代建筑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通过对霍尔的设计思想与代表作品的分析评价,揭示了霍尔的建筑观与实践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斯蒂芬·霍尔;建筑现象学;建筑设计;建筑与场所;锚固;纠缠一、斯蒂芬·霍尔(Steven Holl)生平简介斯蒂文·霍尔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建筑师,霍尔和他的现象学以及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上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1947年,霍尔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市(Bremerton),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
1976年,在英国伦敦建筑学院(AA)完成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并于同年在纽约创建了Steven Holl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
2001年,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最优秀的建筑师之一,霍尔成为新一代建筑师中的领袖级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芬兰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公寓楼、西雅图大学圣伊格内休斯礼拜堂等。
斯蒂文·霍尔是建筑现象学的著名实践者之一。
二、斯蒂芬·霍尔和他的现象学建筑现象学有两大分支,其一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而另一个则是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侧重于理论与实践。
与前者相比较而言,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的著作对霍尔建筑观影响更大。
霍尔作为知觉现象学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和实践者,霍尔认为知觉在各要素当中处于首要地位,霍尔认为知觉要先于文化、科学领域等其它层次的研究,对于知觉载体的身体,霍尔和梅罗·庞蒂持有相同的观点,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身体是人进入世界的入口,世界和身体是同质的。
《世界哲学源流史》现象学之一:现象学思潮
《世界哲学源流史》现象学之一:现象学思潮现象学之一:现象学思潮1.现象学的缘起现象学是现代世界哲学中一股强劲的" 运动"。
它分广义和狭义两类。
狭义现象学是指20世纪以胡塞尔为创始人的哲学流派,由胡塞尔及其早年追随者的哲学理论所构成。
广义现象学是指胡塞尔现象学产生以来,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各种哲学理论及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中,所运用的现象学原则和方法的体系。
任何学说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现象学的出现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状况的哲学反映。
首先,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革命,出现了现代物理学,动摇了经典物理学的长期统治地位,这场革命在科学家和哲学家中引起强烈反应,导致了一场" 物理学危机"。
胡塞尔亲临其境,力图建立一种学说以帮助科学家们澄清和批判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假定,从而使科学摆脱危机。
其次,社会政治经济的危机必然带来意识形态的危机。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苦痛,希特勒法西斯对人类文明的摧残等,都象阴影一样笼罩着人们,肇始于古希腊的欧洲文明陷入危机,理性沦丧。
可是,人们不可避免地思考人的生存的意义。
最后,上述两种危机的结果必是哲学危机。
各种客观唯心主义日渐衰微,各种主观唯心主义纷纷登场。
但胡塞尔认为它们无力给当时的危机以出路。
重重危机强烈驱使着胡塞尔去创立新的哲学理论,这种理论既反映现实危机,又能指导现实走出危机,它就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现象学思潮从出现到发展壮大,由狭义走向广义,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①胡塞尔现象学时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
胡塞尔创立现象学后,很快在哥廷根大学,慕尼黑大学形成了现象学学派。
1913年到1930年,两派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以胡塞尔为首,组织出版了《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
因观点分歧,海德格尔另创学说。
海德格尔学说被提出和纳粹上台,宣告此时期结束。
②存在论现象学时期(20年代末至50年代末)。
此时期是指德、法两国的存在主义。
建筑现象学与场所精神解读PPT课件【精编】
目录
一. 场所与建筑现象学
1.现象学基本观点 2.场所与空间解读 3.场所的形成 4.场所精神 5.场所与建筑设计
二.建筑现象学与空间感知
1.知觉论 2.感知建筑 3.建筑作品分析
一. 场所与建筑现象学
现象学的基本观点
历史起源
现象学由19世纪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意为研究外观、表面迹象或现象的学科。
梅洛·庞蒂受胡塞尔“生活的世界”的观念影响很深,他把“生活的世界”改造为 “知觉世界”,身体是感知、体验和知觉的机器。他认为“存在”有两种意义:人作 为物体存在,或者作为意识存在。
例如用手抚摸一块布料,就会立马有一种感觉呈现出来,那种感觉是不可言说的, 是绝对真实的,饱满的知觉。但当我把这种感觉与抚摸其它布料的感觉进行比较后,当 我在心里用语言来描述这种感觉后,那种感觉便已经经过了我们意识的改造,被赋予了 规定性,可描述性——它已经不是原来那种真实饱满的知觉了,而是被抽象化为近乎单 调的概念。所以他认为知觉是先于一时的。
定居
存在于世
当我们选定了一个场所,我们就选定了自己存在于世的方式。定居意味着人与选定的 环境建立了一种有意义的关系。
建筑现象学与场所精神解读PPT课件【 精编】
建筑现象学与场所精神解读PPT课件【 精编】
场所的形成
定居活动包含两个环境心理和认识活动
a.定向:人辨别方向,明确自己同场所的关系。 b.认同:指一个有意义的环境,与环境世界产生有意义的联系,即通过对物与环境的 理解获得世界。
弧面的入口设计,据 说是芬兰拥有较多湖泊而 启发的。
建筑现象学与场所精神解读PPT课件【 精编】
在室内 设计中,冰 冷的家具外 面都包裹着 柔软的织物。
第六章现象学(现象学概述、胡塞尔的现象学)
第六章现象学(现象学概述、胡塞尔的现象学)第六章现象学(现象学概述、胡塞尔的现象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现象学哲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基本观点,把握现象学哲学的基本方法、理论内容、哲学目标及其演变过程;并通过对现象学基本思想观点的评析,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现象学哲学的成就和局限,以及它对此后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一节现象学概论一、什么是现象学现象学(phenomenology)是20世纪初期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所开创的哲学运动,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哲学思潮之一。
所谓“现象”就是呈现出来的东西。
传统西方哲学是在与“本质”、“本体”的对立中来使用现象一词,所以做了现象与本质的区分,认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才是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东西。
康德对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是其典型代表。
现象学虽然是把现象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但它对现象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理解。
现象学所说的现象就是事物本身,没有现象之后的问题;现象作为“显现”,不仅是对感官而且是对意识的显现,而且正是在意识中事物本身被认识;同时,意识活动与事物的显现也不再是主客观关系,因为显现是通过意识活动在意识之中的显现、是意识的自我显现。
这里“意识”已经不是传统哲学所说的精神实体或主观的活动,而是一个揭示真理的过程。
“事物本身”也不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精神实体,而是在意识活动或人的存在过程中显现出的内容。
现象学正是要通过意识的自我显现来揭示事物本身。
这种关于现象的概念,企图消除传统哲学中内在与外在、本质与现象、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心灵与身体、人与物的对立,强调显现于我之物即事物本身。
二、现象学方法现象学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是一个由不同理论和学派组成的哲学思想运动。
各种理论和学派的一致性在于他们都采用了现象学方法。
斯皮格尔伯格(H. Spiegelberg)在《现象学运动》一书中总结了现象学方法的七个要点。
斯蒂芬霍尔
• 南京艺术博物馆
• 博物馆的新址在南京珍珠泉茂盛碧绿的草木景观环绕间,中国国际实 践建筑艺术展览区入口处。博物馆力图通过多觊度的理论观点,空间 层次,雾气不水的扩展等几个主题,来探索中国古代绘画深层次变化 的空间奥秘。
• 博物馆项目由平行的透视空间“场域”,黑竹混凝土花园墙壁以及其 上斱悬空的轻盈”形体”组成。地平面笔直的道路渐渐变成了悬空形 体内的弯曲通道。上层的画廊被悬挂在高空,按顺时针顺序逐渐暴露, 最后聚集亍“观景位”的顶点眺望远斱的南京城市。这块乡村场地由 亍建立了不明朝古城南京相连的视觉轴线而被赋予了新的城市意义。
• 住宅分为4个部分,以对应音乐中 的4个乐章。每个部分都包含两种 模式:凝重的巨型混凝土块不轻 盈的金属框架屋顶。住宅的平面 形式为矩形,而截面形式为曲线; 客人房则正好相反:平面形状为 曲线形,而截面为矩形。好象是 巳托克第一乐章的倒置。在主人 房里,“如水的空间”,用好几 种形式表现出来——地板平面的 层层搭叠,屋顶像溪流般的越过 墙端,拱形的墙体又将天窗的光 线引入室内。这种音乐上的隐喻, 使树林中的这栋住宅充满了浪漫 的气息,又将环境的特质不建筑 紧密联系在一起。
梅罗·庞蒂知觉现象学思想
• 霍尔强调的是“场所”在建筑设计中的决定作用。他认为,建筑不音 乐、绘画、雕塑、电影和文学丌同,是不它所存在的特定场所中的经 验交织在一起的。通过不场所的融合、通过汇集该特定场景的各种意 义,建筑得以超越物质和功能的需要。
斯蒂文·霍尔的建筑现象学理论
• 霍尔吸取了梅的“知觉”,“身体”,“科学”的概念,把对建筑的 亲身感受和具体经验不知觉当作建筑设计源泉。这里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建筑师个人对建筑的真实知觉;二是在此基础上试图在建筑中创 造出一种使人能够亲身体会戒引导人们对世界进行感觉的机会。对亍 霍尔来说建筑现象学丌是一种设计斱法,而是一种关亍建筑本质的哲 学基础,丌采用建筑现象学的观察斱式就无法真正掌握建筑和场所的 精神,从而无法正确地觋决建筑问题。 • 一个人在建筑戒者建筑物结构中的感觉,霍尔认为这是现象学的 一种经验。对亍他来说,现象学是对事物本质的研究,而建筑则是唤 醒我们日常生活本质的一种训练斱式。作为一名感观建筑师,霍尔认 为我们关亍建筑的经验是视觉艺术,但是他也认为这是伴随着空间和 形体的轨迹,是觌觉,听觉,嗅觉的纠缠。建筑师必须从所有的觊度 来思考。霍尔一直寻求在建筑的想象学设计上体现他的两个原则。第 一是使用建筑物融入场所,形成一个整体,对亍建筑师来说他们有责 任来协调场所不建筑的统一,第二是竭尽全力把自己作品的意构层次 不自身所感受到的觌觉经验融合为一。
从符号学到现象学--建筑可读性的表达的应用
2020年2月'设计从符号学到现象学—建筑可读性的表达的应用刘奕莎尚晓伟(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4)摘要:建筑设计中可读性的表达一般包含两个方面,感性方面的触感以及语义信息的传达。
因此,一般的表达任务又分支为两种具体的任务,现象学表现和符号学表现。
这两种方向共同指导设计师的设计过程。
本文通过对符号学和现象学在形式与细节等方面的表达,得出其相互的共同点与差异。
关键词:符号学;现象学;形式;细节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2-0053-02建筑与工程的界限在于建筑环境的社会功能与技术功能的区别,它需要通过空间组织来引导使用者在其中找到去向和彼此,并通过外观的可识别性来实现社会的认同。
这就涉及到了建筑可读性的表达,在现象学和符号学两方面,均对建筑可读性问题作出了回答。
1对符号学&现象学表达的认知1.1符号学符号是用形象来表达思想和概念的物质实在。
符号学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后经过皮尔斯、卡西尔、苏珊・朗格和莫里斯等人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
索绪尔认为符号有能指和所指两方面,即它的物质所在与精神意义。
黑格尔在他的著作《美学》中提到,建筑是一种用建筑材料造成的象征性符号。
从整体来看建筑自身就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符号的一般特征。
从建筑的各个部分看来,每个部件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并在历史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蕴含了其需要表达的的内容,具有了符号的特征,因此人类所面对的建筑世界是一个充满符号的世界。
1.2现象学为揭开事物的存在及其意义,上世纪初开始了一场“现象学”的重要哲学思潮。
建筑理论家普瑞茨在《建筑的空间:作为表现和呈现的意义》一文中认为建筑不仅仅是意义的载体。
相反,作品意义的存在的现实在于意义仅简简单单地在那里面对着你,这就是我们所面对的现象。
2形式的表达2.1符号的形式表达在符号学中,常常通过对传统建筑形象,地方文化特征,自然风貌等的分析,对这些元素进行抽象提取与转换,再将这些提取出来的形式应用到建筑设计中,这里的要素与现象学的要素相较更加具体化,并没有太多涉及到感知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以视觉特征为基础的,强调对某种元素的提取与再利用。
现象学诸人物(杂谈)
现象学诸人物(2011-03-26 14:39:30)标签:杂谈综述现象学是二十世纪德法哲学(一般称为欧洲大陆哲学)的主流,其次是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等。
与其对应,上个世纪英美哲学的主流是分析哲学,其次是实用主义、科学哲学。
现象学的代表人物,可以分前三巨头,后三巨头。
前三巨头是,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
后三巨头是,萨特,梅洛-庞蒂,伽达默尔。
萨特与梅洛-庞蒂是法国人,其他人都是德国人。
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创始人,德国犹太人。
舍勒是现象学第二号人物,与胡塞尔亦师亦友。
海德格尔是胡塞尔的学生。
现象学,最著名的人物是海德格尔,人们耳闻目睹的是其著作《存在与时间》。
萨特与梅洛-庞蒂主要受海德格尔的影响。
伽达默尔是海德格尔的学生。
现象学以晦涩难懂而著称。
分析哲学,最杰出的人物是维特根斯坦,奥地利犹太人。
维特根斯坦跟希特勒小时候是同校同学,他们有一张合影照片,他们还是同年同月生。
据有人考证,希特勒仇恨犹太人,跟维特根斯坦有关。
当时,维特根斯坦人长的帅,成绩又好,家庭富裕;希特勒模样一般,成绩不好,家庭贫困,唯一的特长是美术,希特勒擅长风景画。
回到事物本身。
是现象学的口号。
现象学是一种方法。
辩证法也是一种方法。
与我们日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有区别的。
直观到的现象,就是事物的本质。
本质不是独立于现象之外的东西,本质实际是最佳角度显现的现象(特别是对范畴事物来说,从而有本质直观)。
维特根斯坦的回应:所谓直观,不过是语言游戏中的熟悉。
分析哲学,定义无休止的追问,导致循环定义。
现象学截断此一困境,所有的概念都是循环论证的,知识怎么可能?比如出生时,必然有不证自明的东西,本质直观。
维特根斯坦的反驳:所谓的直观不过是一种熟悉,生活世界充满语言游戏。
古希腊:认识你自己。
现象学的意识自识问题,唯识论早在1500年前就进行过深刻讨论。
最后护法提出了意识四分说: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自证分与证自证分,可以参考华严宗金狮子章,双镜喻,两个镜子相互对照,是同一意识内的现量,不存在时间的无限性,不是恶无限。
胡塞尔说的“现象”,和一般意义上的“现象”,有什么不一样?
胡塞尔说的“现象”,和一般意义上的“现象”,有什么不一样?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介绍,20世纪著名的现象学哲学家,胡塞尔的哲学思想。
今天,我们来聊聊:现象和现象学?说到现象,我们通常的理解是来自于感官的所见和所闻,比如看到日月星辰的变化是一种现象,看到大自然的花开花落也是一种现象,但是现象学里面的现象显然并不是这个意思,简单来说,现象学的现象,是我们意识中呈现出来的事物。
而现象学就是一种方法,是一种使现象不受曲解,并且在现象出现的时候加以正确描述的方法。
这样说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不好理解,我们分开来讲。
首先,现象的对立面是本质。
在西方哲学里面,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理念论”开始,就区别了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是相对立的,柏拉图的理念论说,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虚幻的,柏拉图有一个著名的“洞穴比喻”,大概说的是,我们就像被囚禁在一个山洞里面,手脚被绑起来,背对着洞口,面前有一堆火,眼前有一面墙壁,我们以为墙壁上的影子就是真实的世界的样子。
但它只是洞穴外面,真实世界的影子,是不真实和虚幻的。
而在洞穴外面,有一个更加本质和真实的世界,它就是理念的世界。
由此,西方哲学进入了二元对立的发展路径,由此开始的西方哲学,一直都没有逃离开这种本质和现象,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对立思维。
不管是笛卡尔的“我思”,还是康德的“物自体”,都有强烈的主体和客体,现象和本质的二元对立思维。
比如康德认为,我们只能认识到事物的表象,而事物表象背后,有一个“自在之物”的领域,是我们无法认识的。
总之,在胡塞尔之前,西方哲学充斥着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但胡塞尔对此提出了质疑,对传统哲学的思维模式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他利用“还原”的方法,试图找到哲学的起点,他开始反思人们在不自觉地预设“主客关系”和“现象本质”之前的那个领域又是什么呢?胡塞尔提出了“回到事情本身”,或者说“回到事物本身”。
这里的现象就是指我们意识中的事物,这里的事物是指我们意识中的一种体验。
浅析斯蒂芬·霍尔的现象学态度及设计特征
其实设计本身就是意念与现象的有机活动,不 可能只靠意念,纸上谈兵地赋予图形化的建筑以意 义和概念,只有将意念和现象之间相互缠绕到最后 和谐统一,才能使理智与感觉相融合,使设计更加 精准、合理[3]。
2.3 建筑的第一要素(Proto-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霍尔的要素理论虽然听起来像美术或者建筑中 的构成要素,但并非停留于简单的构成的成分阶段。 它类似一种开放性的建筑语法,它不同于场地,不 同于文化,它是一种美好的潜力:建筑的第一要素。
间,霍尔让自己的理论更加落地化。并涌现出青岛 文化艺术中心等具有个人艺术标签的作品。它还不 断充实自己的学术理论,完成了《视差》等著作。 他在MIT学生公寓中,将自己的多孔性体现得淋漓 尽致,这都是对他整个设计历程的全新诠释。
3.3 设计的现象学特征 霍尔并没有现象学既有的概念,而是通过具有 现象学性质的视角,窥探隐藏在建筑空间的“场所现 象”,并以“现象区”命名,他们分别是:①视差; ②现象镜;③材料和细部;④光;⑤纠结的经验;⑥ 建筑中的程序活动;⑦时间;⑧声音;⑨色差空间[7]。 3.3.1 地域性与场所。霍尔的作品到处充斥着 方言土语,他出生在美国华盛顿州,对于美国西北 部太平洋地区的木结构非常感兴趣,这可能对他之 后的设计中融入地域性产生了影响。在日本,由于 用地紧张,霍尔运用窄深型的平面空间布局,针对 不同户型量身定制,在福冈11号住宅尤为明显[5]。 3.3.2 玻璃与映象。霍尔作品中第二个值得注 意的主题是他对夹层平面玻璃,特别是喷砂加工毛 玻璃的偏爱。这个主题曾首次在科恩公寓的室内高 窗上得到充分发挥,之后又以巨大尺度出现在他的 柏林美术馆扩建设计中。那里一面巨型磨砂毛玻璃 墙饰刻了比喻性的直棂与横档。这些轨迹线描述了 建筑物里面的活动。这个“悬挂式的风情画”概念 频繁出现在霍尔的建筑中[8]。 3.3.3 纠结的经验。所谓“纠结的经验”,就是 不断演化的场所经验。霍尔认为建筑与其存在的场所 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在时间,气候、使用过程 中逐渐强化的。在霍尔有些作品中,它会运用倾斜的 墙面、视觉上有倒置感的楼梯、受到挤压的屋顶等表 现手法来造成视觉上的转移。这种冲击不同于解决主 义的天马行空。而是通过这些元素的刺激让人们能 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建筑场所经验的体验中去[9]。 3.3.4 桥与反复。桥一直是霍尔作品中不可或
斯蒂芬·霍尔从现象学到可持续性的设计历程
一
种线性 的,甚 至是断开的模式 ,通过建筑空 间体
验 的凝聚从而唤醒记忆和心灵 的共鸣 。 ”因此,他 通 过解析 和汇 聚场 地时间、宇宙时 间和哲学 时间于同
一
个场 所进而使人们 以不 同方式在建筑 中找到统一 1 9 9 3年设计的芬兰现代 艺术博物馆 ( K I A S M A ) ,
建筑 周边、建筑上方和建筑 内部 都令人获得多层面 的空间感受 。环绕 的塔楼表现 了围合而集中的设计
理念 ,将塔楼塑造为一种非孤立 的城市私有化而是 有足够公共空间 的城市分 区:首层 “ 微型都市生活 单元 ”的公共通道 ,不仅居 民游 客都可 以使用 ,还 激活 了环绕在大型 中央倒 影池旁边的城市空 间:低 建筑 中间层有一个 公共屋 顶花园提供 了静谧 的绿色 空间;1 2 ~1 8层 ,整个建筑体最 明显 的多功能人行 天桥将建筑体系连 为一体 ,这种半网格框架结构使 公共 的空 中连 接环 和地面 能够 持 续保持 随性 的关 系,创造 了特殊 的城市生活体验的社会容器 。 除此之外 ,霍尔更是将 整个建筑的节能、环保 、 舒适度放在重要 的位置,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
斯蒂芬 ・ 霍尔从现象学到可持续性 的设计历程
■ 丁 小 夏
出时间 的主题 。从室外看 ,外墙的双层玻璃随时 间 变化 出不 同的光影效果 :黄昏时晶莹闪耀 ,清晨 时 朦胧轻柔 。而建 筑内部的光线通过 “ 透镜 ”映入 建 筑, 与室内光影一起让人们感 受到户 外云层 的移动 , 让建筑 “ 活”了起来。人穿梭在室 内外感 受到光 与
斯蒂芬 ・ 霍尔 ( S t e v e n・ H o l 1 )是美 国当代最 具有影 响力 的建筑 师之 一, 以其建筑现象学为理论 基础形成 的简洁 清晰,严谨理性又不失诗意和美感 的作 品而闻名世 界。霍尔的现象学思想强调场所在 设计 中的决定作 用,但 同时人们也能从历年来他 的 理念和作 品中看 出他的思想是在 “ 场所精神 ”的大 前提 下不断发展调整, 由现象学转变 为可 持续性 发 展。本文将霍尔 的作品和思想分为三 个部 分进行说
解读史蒂芬·霍尔——由建筑现象学开始
二 、霍尔对建筑现象学的实践 霍 尔的作 品中,早期 的勃 ・ 奥住宅 是建筑 现象学在其 作 品 中运 用 的一 个 例 子 。 “ 营造 一 片景 象 ” 在作 品 形成 中
占有 特 别 的 地 位 ,景 观 、形 态 、 营造 方 法 ,都 融 合成 一 个 整 体 。 住 宅 坐 落 在 一 处俯 瞰大 西 洋 与玛 莎 园 的 小 山 上 。 霍 尔 对 它 的 构 思 来 自于 对 当地 人 文环 境 。 以一 部 当地 的 风 景
一
入 室内。这种 音乐上的隐喻 ,使树林 中的这栋住 宅充满 了 浪漫 的气息 ,又将环境的特质 与建筑 紧密联 系在一起。 三 、霍尔个性化的空间营造 霍尔的建筑 ,往往给人 以强烈 的视觉冲 击力。它是在 具体 的场 景下 ,对 当地的人文环境 、物理 条件 等多重 因素 综合考虑 下产生的。同时 ,它也和建筑 内部 非几何 性、动
的 “ 场 所 ”。 这 也 就 是 建 筑 存 在 的 目的 。 霍 尔 在 建筑 设计 中 ,更 是 强 调 “ 场 所 ” 的决 定 作 用 。他 的 建筑 现 象 学 有 两 个 基 本 原 则 :其 一 ,是 要 在 概 念 上 将 建 筑 与其 所 表 现 的 现 象 学 经 验 结合 起 来 ;其 二 ,是 将 建筑 “ 锚 固 ”在 场 所 中。
■ 甘 圆 圆
斯 蒂芬 ・霍尔 是美 国 当代最具 有影 响力 的建筑 师之
一
中,霍尔表达 出土地 的城市 意味与海洋粗犷之 间的差异 。 这种精妙 的象征 与文化 上的联 想 ,并结合人们在现 象学差
异 上 的感 受 ,正 是 霍 尔 的 匠 心所 在 。
,
现象学研究方法概览
现象学研究方法概览现象学研究方法概览1. 引言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方法,旨在深入探究和理解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经验。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可以应用于各种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研究以及自然科学等。
本文将对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概览,介绍其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领域。
2. 现象学的基本原理现象学起源于德国哲学家爱德蒙·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思想,强调“回归事物自身”的原则。
即,研究者应该摒弃任何预设和假设,纯粹地观察和描述对象的现象特征。
通过这种纯粹的观察,研究者可以揭示对象的本质和内在意义。
3.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在现象学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采用直接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象的各个维度和方面,尽可能地还原对象的真实面貌。
研究者还会关注观察者的角色和影响,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4. 现象学的应用领域现象学方法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心理学领域,现象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探究人类意识和认知的本质。
在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中,现象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人类行为和经验。
在自然科学领域,现象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揭示其背后的规律和意义。
5. 现象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现象学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强调对事物的直接观察和描写,可以提供真实和细致的描述。
现象学方法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主观性和相对性较高,容易受到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和观察角度的影响。
现象学方法在某些复杂和抽象的主题上可能面临困难,需要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6. 总结与展望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直接观察和描写的方式,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和揭示对象的本质和意义。
它在心理学、社会学、文化研究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现象学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现象学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的结合,以拓展其应用领域和提升研究的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尔建筑现象学思想观点
建筑中引入“知觉”体验
霍尔把对建筑的亲身感受和具体经 验与“知觉”当做建筑设计的源泉,同时 也是结果。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建 筑师个人对建筑的知觉;二是在此基础 上创造出一种能够使人 亲身体会或引导 人们对世界进行感觉的契机。 霍尔认为“身体”成为存在和空间 感知的关键。身体在空间中穿越产生片 断层叠的透视画面,是人与建筑之间建 立的基本联系。因此,他以赫尔辛基博 物馆为例,试图让身体成为活着的空间 量度。他将空间抬起弯曲,表现出染色 体一般的交叉,使消失点消失,使多条 流线在不同层面互相穿插,形成多个视 点和视域。
1、磨砂玻璃
霍尔十分钟情于磨砂玻璃通过玻璃厚度、类型和使用硅石颗粒大小的不同产 生微妙的变化,似乎在它的材料当中捕获光线,他的半透明性保持了反射光、折 射光或者散射光的光芒,其朦胧的光线往往具有引人冥想的诗意气质。这些材料 特性和视觉现象相互交织,开辟了新的探索领域。 2、金属材料 霍尔十分重视触觉感受,对制作模型的材料都有较高,有时为了特定的感受 甚至要求表面金属锈。霍尔的金属制品都是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实现的,他不拘泥 于一种金属材料,而是根据环境特征,考虑用户的感受而选择不同的材料。低成 本的铜、铝、铁、钢等金属材料直接包裹着建筑,成为霍尔的一道建筑景观。
斯蒂芬▪霍尔和他的现象学
斯蒂芬▪霍尔的思想观点 及建筑设计特点
霍尔建筑现象学思想观点
现象与思想的交织
建筑现象的体验来自特定的场所和 建筑,它能塑造有生命的、感觉的、时 空缠绕的空间,进而能够改变我们的生 活。建筑通过对形式、空间和光的组合, 通过各种现象,可以升华人们日常生活 的体验。 通过思想,各种复杂要素多方面的 关系被综合把握,思想的特殊性和清晰 性受到场合的限制,同时他又在场所和 计划中构筑意义。建筑组织的思想是一 根暗线,用确切的意图把不同的部分连 接起来。组织概念是一个启发式的方法, 可以来自于场所的历史、计划或者几何 学的灵感,或是来自作为神话诗歌的故 事。建筑联系了历史、场所、文化以及 激情。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3、材料与气味
对建筑的处理,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同时也涉及到触觉、嗅觉、听觉等多方 面的感知,显现或揭示出比外在形式更为重要的维度。霍尔通过感觉获得灵感, 对知觉体验中嗅觉也同样重视,通过对人的嗅觉的关怀,营造适宜的气氛。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2、光引入自然 在光的运用上,像阿尔托、柯布两耶等建筑大师那样,霍尔成功的关键是对自 然光处理上每次都有新意,近乎随心所欲的应用,从容运用天窗、侧窗、二次折射 窗等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霍尔将空间与自然光以丰富且密切的方式结合,使人 因而能与自然环境有良好的关系,在其中捕捉到一种现代主义往往容易缺乏的诗意 性。
霍尔建筑现象学思想观点
建筑在场所中的“锚固”
整体和真实地把握场所现象,据此将建筑锚固束缚于特定的情境中,与特定场所 中的经验交织在一起。建筑不单纯是为场地而形成的某些事物,不再单单依靠从功能方 面对场地和建筑的解析:远处的景观、日照的角度、交通以及通路等具有建筑环境学要 求的物理学,通过一个环节或一个引申的主题。对建筑场所的各功能问题的解决仅是物 理范畴。当建筑作品把建筑同场地融合于一处时,从场地的第一个感觉产生的意念在原 始思维基础上的反省,或是对现有地形的重新考虑,转化为创作的框架。 霍尔认为建筑应该依据场地特有的内涵而设计。不同建筑应该传递不同的信息, 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不同的建筑形态和风格。
架空空间
水环境空间
露台、平台空间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2、交织的空间 霍尔的建筑作品表现出内部空间关系丰富,往往提供给我们运动的视觉——倾斜、曲 线——起初看见的房间是倾斜的,而且房间里的人与物看上去都是倾斜的,但随后在空 间中人的知觉发生了变化:房间里的人与物都由倾斜变直了。一旦身体变换了观看的角 度与方向,景象也随之改变,其所呈现出的所有的空间关系,透视的叠加,精彩的细节 和经过仔细推敲的比例尺度都有自己的想法,是需要使用者到建筑内部去体验的。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四、精心选用的材料
霍尔非常注重利用材料本身固有的触感和色彩,以及大气侵蚀所体现出的时间流逝感。 他试图赋予看似最普通的材料以生命,让它们表现出自己的本质同时,也在努力探寻材料 另外的存在方式。这些方式并不丧失材料的天赋特性,有时甚至加强其特性。在他看来光 线、质地、细致程度和空间重叠构成了一种沉默而强于任何文章操作的意义。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三、细腻的光影
霍尔是当代建筑师中最善于利用自然光线的几位建筑师之一,他对光的崇拜近乎到了 迷恋的程度。他说:没有光空间将有如被遗忘了一般。光即是阴影,它的多源头可能性, 它的透明、半透明与不透明性,它的反射与折射性,会交织地定义与重新定义空间。光使 空间产生一种不可确定的性格,形塑出在行经空间时短暂的即时性经验体会。 1、光塑造空间氛围 霍尔视光线为空间气氛创造者的态度与他崇拜的建筑师康是一致的,但光线在 他的手中,不像康那样富有圣性与神秘色彩,而是有着春天晨光的喜悦与顽皮气。型手段
虽然霍尔坚信建筑的形式来源于场所,但并不是简单地附和场所的所谓文脉,而是 努力摆脱象征和符号的束缚。建筑的形式根据它所处的特殊场所和位置来确定,将有关 地方特性的线索收集整理。 场地的多样的线索也决定了霍尔建筑造型手段的多样性,同 时也决定了他的建筑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 1、基本几何形
基本几何形的加减
基本几何形的组合
L型的演绎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2、有机形态
德克萨斯“螺旋堡”
西班牙人类进化博物馆
丹麦Herning艺术中心
霍尔建筑设计特点
二、赋予诗意的空间
霍尔的建筑有一种极为特别的精致:它不但拥有同样高的技术含量,更耐人寻味 的是沉淀在那些缓慢研磨出的空间,凭借一些深层的操作:比如往往通过人为的拉长流 线,扭曲空间,习惯的角度被更改,方向感被搅乱产生了陌生的距离感等等来强调时间 感。这些做法延长了我们身体感知空间的过程。 1、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