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秦汉散文
秦汉散文
一、诸子散文《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秦相国.秦王政立,尊为相国,号仲父饮鸩而死,年约近六十。
编撰时间及成书过程: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左右。
当时诸侯各国养士之风盛行,四大公子(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的门客盛极一时,吕不韦作为秦国的国相,自然也不示弱,就召集门客三千人,号令他们将自己的见解和学说都写下来,以论述天下之理,共二十多万言,号曰《吕氏春秋》。
悬于咸阳城门,称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吕氏春秋》,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势力从文化思想上和诸侯争强的产物,其中也许还有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体例:《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主要思想:《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主要代表作。
以道家、儒家和阴阳家为主,但都经过加工和改造,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朝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吕氏春秋》的艺术特点:1.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2..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寓言特色:a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b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二、政论散文名家李斯★李斯:秦代政治家、散文家,楚国上蔡人《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1.理气充足,辞采华美,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2.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仇)”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3.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趋向于骈偶化,被后人称为“骈体初祖”;4.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三、刻石铭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
现存刻石共有7篇,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
秦汉散文(课件)
第一章秦漢散文第一节秦及西汉散文一、秦文1、《吕氏春秋》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魏之有信陵君,楚之有春申君,赵之有平原君,齐之有孟尝君),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史记〃不韦列传》是书较诸子之言独为醇正,大抵以儒为主,而参以道家、墨家,故多引六籍之文与孔子、曾子之言……所引庄、列之言,皆不取其放诞恣肆者,墨翟之言,不取其非儒、明鬼者,而纵横之术,刑名之说,一无及焉。
其持论颇为不苟。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一七)2、李斯(略)二、西汉前期散文1、贾谊(《过秦论》)中间险字奇句,亦尽杂见错出,乃却以粗卤矫健之气行之。
读者但见其飞砂走石,横溢不可遏,然而精巧实理俱在内。
(《评注昭明文选》引孙月峰语)2、《淮南子》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依顺也)百姓,流名誉。
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
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
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
然其大较,归之于道。
(高诱《淮南子序》)《淮南》之奇,出于《离骚》;《淮南》之放,得于《庄》、《列》。
(高似孙《子略》卷四)《淮南子》连类喻义,本诸《易》与《庄子》,而奇伟宏富,又能自用其才。
虽使与先秦诸子同时,亦足成一家之作。
(刘熙载《艺概〃文概》)三、西汉后期散文董仲舒学本公羊,而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则其于礼也深矣。
至观其论大道,深奥宏博,又知于诸经之义,无所不贯。
(刘熙载《艺概〃文概》)刘向文足继董仲舒。
刘向、匡衡文皆本经术。
向倾吐肝胆,诚恳悱恻,说经却转有大意处。
秦汉散文概述
秦汉散文概述一秦王嬴政在李斯等人的辅助下,于公元前221年平定六国,建立了空前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秦帝国,自称始皇帝。
秦帝国一统天下,废封建,设郡县,实行中央集权,“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韩非的法治主张,服法术以兼天下,“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威城市”,“不得臣士卒”(《爱臣》),“一法而不求智”(《五蠧》),以及“道无双故曰一”,“抱法处势”等君主集权思想,得到了具体的实践,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秦始皇和李斯又吸收了韩非严刑峻法的治国主张,以刑杀为威,“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五蠧》),实行焚书坑儒的政策。
残酷的剥削压迫,疯狂的镇压杀戮,严密的思想禁锢和焚书毁籍,摧残文化,促使秦帝国仅经短暂的12年统治就土崩瓦解,造成“秦世不文”、文学上几乎成为空白的局面。
《汉书·艺文志》有秦时杂赋9篇,刘勰《文心雕龙·诠赋》也说:“秦世不文,颇有杂赋。
”在《明诗》中又说:“秦皇灭典,亦造《仙诗》。
”但这些诗赋都没有流传下来,今天所见到的秦代作家只有李斯。
二汉代的散文是先秦散文的新发展。
其更新变化与汉代社会政治经济紧密联系。
汉兴承秦之敝,秦王朝的灭亡,引起人们的深切思考。
同时,内有“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外有匈奴威胁,“岁入边,杀人民甚众”,这成为当时内外两大矛盾。
经高祖、惠帝、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经济逐渐发展,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边患暂时平息。
但是,随之而来的又是诸侯国的割据,商人对农民的兼并,经济富厚,交结王侯,奢侈成风,商人与农民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汉初,统治者面对重大社会矛盾,无暇顾及文化思想的建设。
从高祖到文景时代,制定法令,厉行节俭,奖励农耕,与民休息,以及所谓的“黄老之治”,其实都是儒、道、法思想并用,因此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风气得以延续,纵横游谈之风得以继承。
文士关心社会现实,能相对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从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地为汉朝的统治提出社会改革的意见。
6.秦汉散文
《史记》 史记》
◆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的艺术成就: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
☆
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的书面语; 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的书面语;人物语言富于 个性化; 个性化;叙的画面和深邃的意蕴 浓郁的悲剧气氛 强烈的传奇色彩
☆ ☆
☆
《史记》 史记》
秦汉散文
三、东汉散文: 东汉散文: (一)、史传散文: )、史传散文: 史传散文 1、班固:《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班固: 汉书》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描写西汉盛世人物及世袭官僚家族的历史 重视规矩绳墨, 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2、赵晔:《吴越春秋》(历史演义小说雏形) 、赵晔: 吴越春秋》 历史演义小说雏形) 3、《越绝书》 、 越绝书》
采用多种方法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方法:反复渲染;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结合人物出身、 方法:反复渲染;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结合人物出身、 教养、经历;互见法; 教养、经历;互见法;多维透视法
互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 互见法:又称旁见侧出法,是《史记》选择安排材料以 史记》 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 反映历史、表现人物的一种方法。可分为有无互见和详 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 略互见,对某些人物的某些材料在本传中未写,而在他 传中写即有无互见; 传中写即有无互见;对某些史实和某些人物的某些事迹 在一篇传记中详写,在其他传记中略写即详略互见。 在一篇传记中详写,在其他传记中略写即详略互见。此 方法既避免了行文的重复,突出人物主要性格, 方法既避免了行文的重复,突出人物主要性格,有表现 了人物思想性格的多面性
秦汉散文
三、东汉散文: 东汉散文: (二)、政论文: )、政论文: 政论文 王充《论衡》 王符《潜夫论》 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 与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与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三)、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碑文:蔡邕: 郭有道碑》 陈太丘碑》 碑文:蔡邕:《郭有道碑》、《陈太丘碑》 游记:马第伯: 封禅仪记》 最早的游记) 游记:马第伯:《封禅仪记》(最早的游记)
1.2秦汉散文
1.2秦汉散文1.2秦汉散文一、诸子散文《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秦相国.秦王政立,尊为相国,号仲父饮鸩而死,年约近六十。
编撰时间及成书过程: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左右。
当时诸侯各国养士之风盛行,四大公子(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的门客盛极一时,吕不韦作为秦国的国相,自然也不示弱,就召集门客三千人,号令他们将自己的见解和学说都写下来,以论述天下之理,共二十多万言,号曰《吕氏春秋》。
悬于咸阳城门,称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吕氏春秋》,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势力从文化思想上和诸侯争强的产物,其中也许还有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体例:《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主要思想:《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主要代表作。
以道家、儒家和阴阳家为主,但都经过加工和改造,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朝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吕氏春秋》的艺术特点:1.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2..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寓言特色:a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b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二、政论散文名家李斯★李斯:秦代政治家、散文家,楚国上蔡人《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1.理气充足,辞采华美,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2.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仇)”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3.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趋向于骈偶化,被后人称为“骈体初祖”;4.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三、刻石铭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
现存刻石共有7篇,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
秦汉散文
刘安
(明·张路 《淮南 王求仙 图卷》 局部)
❖《淮南子》21篇,十几万字。原 称《淮南鸿烈》,“鸿”是广大之 意,“烈”是光明之意。作者自认 为此书包含广大光明的道理,可处 于诸子百家之上,为汉代治国法典, 实际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 墨、申(不害)、韩之说,是汉初黄 老思想的继续。东汉高诱说此书: “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 静,出入经道。”
❖ 后二十余年(前221),秦一统天下,秦 王政为始皇帝,以斯为卿、丞相,力主 废分封、立郡县,焚《诗》《书》、同 文书,明法定律。秦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出巡会稽,少子胡亥、李斯、赵 高等从,行至沙丘病卒。赵高说斯伪作 遗诏立胡亥,是为秦二世。二世信用赵 高,诛戮公子大臣,荒淫无道。斯贪恋 禄位,阿谀取容,然卒为赵高所陷,以 谋逆罪下狱,诬服。二年(前208),腰 斩斯于咸阳,夷三族,年约七十左右。
❖其中《陈政事疏》、《过秦论》 最为著名,被鲁迅称为“西汉 宏文”(《汉文学史纲要》)。
《陈政事疏》:
❖ 贾谊的政治见解,比较集中地反映在 《陈政事疏》中。
❖ 关于这篇文章的写作缘起,《汉书·贾 谊传》说:文帝时,“匈奴强,侵边。 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音见) 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 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
❖《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 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 朝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吕氏春秋》的艺术特点:
1.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 一。但是,其中有些文章精练 短小,文风平实畅达,用事说 理颇为生动,堪称优秀的文学 散文。
2.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据初步统计,全书中的寓言 故事共有二百多则。这些寓 言大都化用中国古代的神话、 传说、故事而来,还有些是 作者自己的创造,在中国寓 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先秦两汉散文 笔记
第一章先秦散文概说第一节我国散文的起源1、散文的概念与韵文相对(不押韵即散文),出现较晚概念:山谷诗骚妙天下,而散文颇觉琐碎局促——宋《鹤林玉露》2、散文的产生从文字记事开始(比诗歌出现晚,诗歌在文字产生前已经以口头流传的形式存在)文字产生前,两种记事方式A结绳记事B刻划符号记事甲骨文甲骨占卜:序辞、命辞、占辞、验辞钟鼎彝器周易(接近规范的散文)卦: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内容:1、表现行旅生活2、反映战争3、反映尖锐社会矛盾4、反映原始风俗第二节先秦散文的特点中国古代散文总体的特征1、强调实用2、浓郁的政治色彩(实用是为政治服务,与官方紧密联系,大部分散文都是官方文书)3、散文的理论稳定少变(文以载道、证道、喻道、明道)先秦散文的特点1、主要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历史散文的产生,源于史官传统诸子散文的产生则与周王朝统治权衰落、士阶层兴起有密切关系2、文史哲不分3、我国古代各种文体文章滥觞第三节先秦散文的发展阶段一、殷商西周先秦散文的形式阶段甲骨卜辞、殷周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辞》、《爻辞》和《尚书》中的《商书》、《周书》主要是占卜语录和王公言辞政令的记录篇幅短小、文采不多,大都佶屈聱牙,艰涩难懂二、春秋战国之际,历史散文空前繁荣,臻于成熟,诸子散文崭露头角历史散文:《春秋》、《国语》、《左传》诸子散文:《老子》、《论语》、《孙子兵法》诸子散文以语录体为主,文字简练、篇幅短小,富有哲理性,但论述未充分展开三、战国中期,唱主角的是诸子散文以《孟子》、《墨子》、《庄子》为代表,从语录体逐步发展为对话论辩体,专题论文四、战国后期历史散文:《战国策》、《晏子春秋》诸子散文:《荀子》和《韩非子》,代表先秦论说文的最高水平第二章先秦历史散文第一节《尚书》、《春秋》一、《尚书》1、《尚书》的成书与真伪问题现存最早的上古历史文献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关于《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今文尚书》——晁错《古文尚书》——孔安国2、《尚书》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中国古代散文形成的标志《尚书》的文体:典、谟、训、诰、誓、命最早的议论文:《无逸》、《秦誓》最早的叙事文:《顾命》、《尧典》《尚书》文章特点语言特点:文字古奥、佶屈聱牙风格:质直古朴二、《春秋》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现存《春秋》乃鲁国编年史,相传为孔子所撰,以鲁国十二国君为序,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逐年记载这242年间鲁国的历史。
秦汉文学秦汉散文PPT课件
——《吕氏春秋》体例
全书共十二纪(每纪五篇)、八览(每览八 篇)、六论(每论六篇),再加一篇序文,共 161篇(今存160篇)。 ——《吕氏春秋》性质
是先秦杂家的主要代表作。以道家、儒家和 阴阳家为主,而这些思想又不是正宗的,都是经 过加工和改造的,它们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 化的结束和秦国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刻舟求剑”说明“时已徙矣,而法不徙”则难以 为治。
——“引婴投江”说明以其父“善游”而断定其子亦 “善游”的悖谬。二者的论证角度不相同。前者强调 时间、地点起了变化,后者强调人物有所不同。但都 是从反面论证“察今”的重要性和“变法”的必要性, 均紧扣论题。
20
三、《吕氏春秋》在散文史上的意义
最后一段: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 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 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 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 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1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日:“晋 师三豕涉河。”子夏日:“非也,是己 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问之,则日,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 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 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 得之矣。
中国古代文学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授课教师:万小丽
3
第一章 秦汉散文
秦汉散文
董仲舒相关资料
“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 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 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武帝继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数百,而仲舒以贤 良对策焉。”(《汉书.董仲舒传》)
《贤良对策》的主要观点:“春秋大一统者,天
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 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 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D《论贵粟疏》
[5]、晁错的散文名篇是( )。
A《论积贮疏》
B《过秦论》
C《治安策》
D《论贵粟疏》
[6]、《新语》十二篇是( )所写。
A贾谊 B陆贾 C贾山 D晁错
[7]、董仲舒的散文代表作是( )。
A《春秋繁露》
B《盐铁论》
C《管子书录》
D《新序》
[8]、《报孙会宗书》是( )所写。
贾谊散文简介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58 篇,收录于《新书》。其作品大致可分三 类:
一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 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论积
贮书》《陈政事书》(又称万言书之祖) 三是一些杂论。
《过秦论》的艺术特色
1、文章洋洋洒洒,以历史事实为据,以精 辟议论作结,有一种令人深思猛醒的艺术 效果。
刘向及其它作家
刘向是西汉后期重要的经学家和目录学家。 他的《七略别录》一书是我国最早的分类目 录学著作。其它还有《战国策书录》、《管 子书录》、《孙卿书录》等。
散文代表作:《新序》、《说苑》。 东方朔《答客难》 桓宽《盐铁论》 扬雄《解嘲》
第四节 抒情议理散文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秦汉散文2
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 如《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
三是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 说理的杂论。
《过秦论》 对比手法的运用
晁错
(前200-前154) 著名政论文有《贤良文 学对策》、《言兵事 疏》、《论贵粟疏》等。
《淮南子》
由淮南王刘安群臣或门客 集体编成,内篇论道,有 21篇,10余万字,今存; 外篇杂说,有33篇,今已 失传。书名原为《淮南鸿 烈》。
东汉高诱注叙说:“然其 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 烈》。鸿,大也。烈,明 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自刘向校定后,称《淮 南》。《隋书·经籍志》 始题作《淮南子》。
《淮南子》的文学特色
一是多用神话、传说、 历史、故事来说理,文 风新奇瑰丽。
二是行文多铺叙张扬, 语言重修饰整饬。
西汉其它散文作家作品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刘向《新序》、《说苑》、《战国
策书录》 扬雄《太玄》、《解难》、《法
言》、《解嘲》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 桓宽《盐铁论》
参考书目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新月书 社,1929年版。 2、方孝岳《中国散文概论》,上海 世界书局,1936年版。 3、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 华书局,1983年修订版。 4、韩兆琦、吕伯涛《汉代散文史 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
秦汉散文
秦汉文学第二讲
主要内容
秦代散文 汉初散文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 韦集合宾客编撰的著作。
它适应秦统一中国的需要, 杂糅儒、道、法、阴阳等 诸子学说,成为杂家的代 表著作。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 体系,全书分十二纪, 每纪5篇;八览,每览 8篇; 六论,每论6
第06讲 第一章秦汉散文
文化背景 但汉代的儒学,已经截然不同于先秦的儒学。本来意义 上的孔孟之道,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 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 ’说。而董仲舒所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 它吸收了孔孟思想中若干有用的成分,又揉合阴阳家和法家 思想,形成一种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融政治、宗教、伦 理、刑法为一体的实用之学。当然应该看到,这是顺应着当时 历史需要的产物。
(一)诸子散文《吕氏春秋》
• 吕不韦 (?-前 235)
• 据《史记· 吕不韦列传》及《战国策· 秦 策》记载,秦昭襄王42年(前265),昭 襄王立其子安国君(秦孝文王)为太子。 安国君虽有子二十余人,但他宠幸的华 阳夫人无子,而庶出的异人,因其母夏 姬不受宠幸,被派往赵国做人质。秦国 数次攻伐赵国,因此赵国对异人很不礼 貌,异人陷入困境。吕不韦本是卫国富 商,此时在赵都邯郸遇到异人,以异人 为奇货可居,于是出千金西入秦国,通 过多方活动,使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嫡嗣。
1、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 求。
司马相如说: “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 司马迁《报任安书》说他创作《史记》 的宗旨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 。
2、立功扬名、积极进取、关注人生的价 值取向。 3、从浪漫幻想到现实理性的演进 。 4、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的互动。
二、汉代文学发展背景
政治背景 西汉王朝建立后,在多方面继承了秦的制度,但在刑法和, 文化控制方面,则采取较为简约宽松的政策。立国不久,朝廷 废除了秦的“挟书律”,大规模收罗文籍,并允许各家学说流 行。主张“清静无为”即减少国家对社会生活所加干涉的黄老 思想,一度非常兴盛。但这显然不是最适合中央集权制度的 学说。秦始皇控制社会思想文化的设想,对汉王朝仍然是有 用的,不过需要采取比较合理可行的方式去实现。于是,汉武 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黝百家,独尊儒术”,建立起完整 的社会统治思想,并在政治制度上把读经和士人求官谋禄的 出路密切结合,使读书人全都成为儒生,从而有效地结束了百 家争鸣、众说纷纭的历史。 西汉文化生态环境
秦汉散文
元年(前206)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 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全書一百篇,有 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該書在體例上 沿襲了《史記》,但也有所創新,如《藝文志》、 《地理志》和《百官公卿表》等。 班固所崇奉的是正統的儒家思想,所以他缺 乏司馬遷的那種對歷史的深刻見識和大膽的批判 精神。 2、文學成就 內容上,西漢士人的奇特官場命運、家族興 衰的歷史。悲劇人物形象的塑造。 藝術上,重視規矩繩墨,行文謹嚴有法。在 敘述中暗含褒貶;注意強調帶有起始性質的事件。
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 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 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 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 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 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 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彊者士勇。 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 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 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 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 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
逸事置於篇末。 重點是悲劇人物形象的塑造。
蘇武傳(節選)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艸實而食 之。杖漢節牧羊,臥起持操,節旄盡落。積五、 六年,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 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餘,王病, 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後,人眾徙去。其 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 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蘇武 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 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 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 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
古代文学第二编 秦代散文
3.中心思想: 李斯从历史与现实,用物与用人 ,用客的结果与逐客的后果等方面 进行多方对比,以论证逐客之非。
•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 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 ,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 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4.艺术特色: • 论证全面而严密,说理透彻。 • 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层层渲染,形成 奔放的气势。 • 语言丰富生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 大量使用对偶句,文采斐然。
第一章 秦汉散文 第一节 秦代散文
一、李斯其人
• 《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乃从 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 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 ,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
"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 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 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 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二、《谏逐客书》赏析
1.解题
• 《谏逐客书》为劝阻始皇驱逐非秦 国人士而作。 • 谏:规劝。 引秦国前代君王用客卿而成 就功业的史实,以证明逐客之非。 • 第二段,以秦始皇收纳各地珍宝玩好 、美女音乐来论证逐客之非。
• 第三段,以逐客只会使本国削弱、他 国强大,不利于秦国统一天下来证明 逐客之非。
2秦汉散文
《报任安书》原载于《昭明文选》,是一篇 报任安书》原载于《昭明文选》 散文。 重要的散文, 书信体散文 重要的散文,乃书信体散文。 在中国文学史上,纯粹的抒情散文可以说由 在中国文学史上,纯粹的抒情散文可以说由 抒情散文 私人书信文体开始形成的。 私人书信文体开始形成的。 该文是一篇“舒愤懑”之情的杰作。 该文是一篇“舒愤懑”之情的杰作。堪称一 篇无韵的《离骚》 乃绝代之大文章。 篇无韵的《离骚》,乃绝代之大文章。 或称:识得此书,便识得一部《史记》 或称:识得此书,便识得一部《史记》。
秦 汉 散 文
第一节
秦代李斯的散文 汉代散文
第二节
秦汉散文文体多样——政论文、史传文、 政论文、史传文、 秦汉散文文体多样 政论文 诸子散文等 政论文、史传文影响最大 影响最大。 诸子散文等,政论文、史传文影响最大。 特点: 质胜于文” 特点:“质胜于文”。
汉代散文在历史上地位很高,韩愈就说: 汉代散文在历史上地位很高,韩愈就说: 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 答李翊书》 “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答李翊书》)
一、贾谊政论散文——《过秦论》 贾谊政论散文 《过秦论》 贾谊(公元前200—168年),洛阳人,西汉初 洛阳人, 贾谊(公元前 年 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 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 。 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 后为 梁怀王太傅, 怀王坠马死, 贾谊自伤而死, 梁怀王太傅 , 怀王坠马死 , 贾谊自伤而死 , 年仅 33岁。 岁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 哀。”
——毛泽东《七律》 毛泽东《七律》 毛泽东
所著文章58篇 后人辑为《新书》 过秦论》 所著文章 篇,后人辑为《新书》。《过秦论》、 论积贮疏》 陈政事疏》 《 论积贮疏 》 、 《 陈政事疏 》 均为贾谊散文的代表 作。
第二章 秦汉散文
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其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
《论积贮疏》、《过秦论》等。这些文章涉及藩国、 匈奴、政治秩序、经济措施等一些列重大问题,流露 出浓厚的忧患意识。
《过秦论》
其主旨在于辨析秦亡的原因,为汉代的统治提供借鉴。
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批评秦始皇、胡亥和 子婴的统治过失。
实,风格峻切。
代表作《谏逐客书》,此书立论
于客情对秦国的重要作用。
2、西汉初期——贾谊
西汉初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政论文作家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
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 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 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 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 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
第二节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产物,往往较为系 统地表达士人对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看法,理论特 点明显。 秦时吕不韦组织其门课编撰的《吕氏春秋》,汉 淮南王刘安召集门客所作的《淮南子》等,都被后世 视为先秦诸子的延续,名列于书。汉代也有很多这样 的著述,如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说》等。
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中有三百多则寓言故事,其数量可与《韩
非子》相比,书中常常将多个寓言故事连缀为一组,从
不同的角度来阐发某个道理或思想。
《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
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 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
撰写,故而得名。
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
王充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
中国散文发展史(先秦散文、秦汉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唐宋散文)
中国散文发展史(先秦散文、秦汉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唐宋散文)一、先秦散文文学的起源是远在文字之前的。
我国最古老的文学便是始于诗歌;有了文字以后,由于中国文字具单音、独体等特性,在用字造句的时候,自然会因为声气调和的关系,产生了奇、偶的自然音韵。
于是讲求对偶的便逐渐形成诗赋一派,好奇的则产生为散文一派。
然而我国在汉以前所谓的“散文”,并不能算纯文学,大多都是一些记事说理的实用文,像伏羲的“教”,神农的“占”,都属这一类。
仅管如此,这些说理记事的散文,随着时间不断的累积,除了提供前人的思想见解给后人了解外,文章的写作手法,实际上也不断的在往纯文学的艺术标准迈进着。
先秦散文是我国古典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指的是后殷商到战国末年这一段时期的散文。
以目前的文献资料看来,我国最早的“书面文学”应该起于商朝的甲骨卜辞及铜器铭文,它们包括了韵文和散文的记载,这就是散文的起源。
接着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社会文化变迁,提供给散文一个很好的孕育、发展环境,使散文迈向中国古典散文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的散文可分为两大派:史传散文与诸子散文。
当时的散文之所以会大量出现、发展,成为先秦时代散文最重要的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之际,因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土地的利润,也增加了土地的侵占掠夺情形;且当时列国并立,竞争激烈,经常有兴亡纷争的事件发生,需要有文章记载这些事情。
于是史传散文因用而生,并且开始迅速发展。
同时,因为农业生力的发展,渐接造成商业繁荣,商人抬头。
当时有不少富商置身政治舞台,而封建制度则日趋毁坏,从此贵族没落,平民崛起。
贵族在封建制度破坏后流落民间,与庶民无异,只能以传授知识技能谋生,学术文化也从贵族专有普及于民间。
再加上社会政治的影响,一般的才智之士,可以抒发己见,用以劝谏君王,或著书立作,匡救时弊,百家争鸣局面由此产生,于是有诸子散文的产生,并且呈现长足的进步,与史传散文互相辉映。
总之,先秦时代散文能突然蓬勃发展、大放光彩,主要是受到政治经济的改变、社会阶级的变动、文化思想、文学本身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2 秦汉散文
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
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乡者仆常厕下大夫 之列,陪外廷末议,不隶,在闒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
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 哉!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仆少负不羁之材,长无乡曲之誉。 主上幸以先人之故,使得奏薄伎,出入周卫之中。仆以为戴 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 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而事乃有大谬不然 者。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趣舍异路,未尝 衔盃酒,接殷勤之余欢。然仆观其为人,自守奇士:事亲孝, 与士信,临财廉,取予义,分别有让,恭俭下人,常思奋不
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
也。猛虎处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 积威约之渐也。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
不可对,定计于鲜也。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
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 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
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
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
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 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 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 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 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 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贾
谊
过秦论
贾 谊
过 秦 论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第1章秦汉散文
三、抒情议理散文
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报孙会宗书》。 四、刘安《淮南子》 以道家为主,兼采各家,思想庞杂。不仅以百家 之说讲哲学、政治,也讲社会历史、人文风俗,乃至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讲修身治国,有与武帝削夺诸 侯相抵触之处。
第四节 东汉散文
一、东汉前期散文 多怀疑批判,以桓谭、王充为代表。 二、东汉后期 多清议文风,指切时弊,发愤为作。代表人物及作品 仲长统《昌言》、王符《潜伏.袁盎晁错列传》:‚晁错者,颖川人也。学申 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与洛阳宋孟及刘李同师。以文 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孝文帝时,天下无 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 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之。太常遣错受尚 书伏生所。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诏以为太子 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 智囊。‛
第二节 西汉初期散文
一、西汉初期政论文的背景 鉴于秦亡之弊,广开言路,追思秦亡原因。形式多为 奏、议、书策等,内容多为发表政见,指陈时弊,也 有专门总结秦之教训或劝告侯王不要谋反的。艺术上 感情充沛,气势逼人,富于文采,既有战国散文的遗 风,也受当今辞赋的影响。 二、贾谊
1、创作: 一是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 二是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论积贮书》《陈 政事书》(又称万言书之祖) 三是一些杂论。
• • • •
文学特点: 1、擅长分析,论证深切。 2、纵横铺排,有战国策士余风。 代表作:《论贵粟疏》,阐述重农贵粟,强本抑 末的主张。
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一、董仲舒 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渐趋一统。文人 为文,大都依经立义,杂糅‚天人感应‛之说,论证 君权神圣,专制合理,政论文章有了学术色彩。从汉 初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到以天人之际立论,完成这一 改变的是董仲舒。其《春秋繁露》《天人三策》同为 汉代今文经学的奠基之作。 二、刘向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历仕宣、元、成三世, 曾三度下狱,免死。一生著述甚丰。其政论文承董仲 舒而在引经据典方面有所发展。其叙事性强的文章是 《新序》《说苑》,带有志人特点。
秦汉散文论说总结
秦汉散文论说总结一、引言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散文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散文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成熟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对秦汉散文进行论述和总结,以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二、秦汉散文的发展历程1. 起步阶段秦汉时期的散文起步较晚,主要受到古文运动的影响。
当时的文人开始倡导汉代以前的文化,推崇古文化作为文学的典范。
这为散文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秦汉初期的散文作品更多是以史书和编年体的形式出现,如《史记》、《汉书》等。
这些作品在表达历史事实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2. 建立独特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秦汉散文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这一阶段,散文的题材开始多样化,包括描写自然景观、叙述历史故事、抒发个人情感等。
作家们开始注重文字的表达方式,追求语言的优美和形象的丰富。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司马迁,他在《史记》中不仅记载了历史事件,还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绘画般的语言,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文风。
3. 形成成熟阶段到了秦汉时期的中后期,散文逐渐成熟起来。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散文作家,如刘向、班固等。
他们在作品中更加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体验,描写生活琐事和个人心情,使作品更具有亲切感和现实感。
同时,这些散文作品还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寄托了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三、秦汉散文的特点1. 文字的生动形象秦汉散文在文字表达上注重形象的描绘,以丰富生动的语言来描写景物、人物和情感。
通过形象的描绘,使作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美感。
2. 感情真挚自然秦汉散文的作家们在作品中表达情感时,注重真挚和自然。
他们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具有情感共鸣力。
3. 看重个人体验秦汉散文以个人体验为基础,注重个人的感受和思想。
作家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对社会、人性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4. 内容多样化秦汉散文的题材多样化,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故事、个人情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秦汉散文
一、诸子散文《吕氏春秋》★
吕不韦,战国秦相国.秦王政立,尊为相国,号仲父饮鸩而死,年约近六十。
编撰时间及成书过程: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39年左右。
当时诸侯各国养士之风盛行,四大公子(战国四公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和楚国春申君)的门客盛极一时,吕不韦作为秦国的国相,自然也不示弱,就召集门客三千人,号令他们将自己的见解和学说都写下来,以论述天下之理,共二十多万言,号曰《吕氏春秋》。
悬于咸阳城门,称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吕氏春秋》,乃是吕不韦依托秦国势力从文化思想上和诸侯争强的产物,其中也许还有吕不韦为秦的统一天下而进行理论准备的用意。
体例: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每览8篇)、六论(每论6篇),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它组合成了一个所谓“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主要思想: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主要代表作。
以道家、儒家和阴阳家为主,但都经过加工和改造,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因此,《吕氏春秋》的出现,标志着先秦诸子文化的结束和秦朝大一统文化的到来。
《吕氏春秋》的艺术特点:
1.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
2..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寓言特色:
a往往先提出论点,然后引述一至几个寓言来进行论证。
b寓言生动简练,中心突出,结尾处往往点明寓意,一语破的。
二、政论散文名家李斯★
李斯:秦代政治家、散文家,楚国上蔡人
《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
1.理气充足,辞采华美,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2.末尾作结,指出秦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仇)”的危害,有极强的理论说
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3.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趋向于骈偶化,被后人称为“骈体初祖”;
4.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抑制的气势,成为后世奏疏的楷模。
三、刻石铭文★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曾多次巡游各地并刻石表功。
现存刻石共有7篇,这些刻石大都出自李斯之手,以四字为句的韵文写成。
其中除琅邪台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峄山刻石等6篇皆三句一韵,文辞整饬简洁,读来朗朗上口,是秦文学的独创.
《峄山刻石》为东巡第一篇刻石文,秦刻石文堪称碑铭之祖。
西汉散文
一、陆贾
秦王朝政治上的失败,给西汉初年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课题,也给汉初文人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陆贾著文12篇,纵论秦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以及古代帝王的兴衰成败之理,号为《新语》。
二、贾谊★
贾谊(前200一前168)西汉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洛阳人。
贾谊散文分类:
《汉书·艺文志》载贾谊散文共58篇,收录于《新书》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1)专题政论文,如《过秦论》;
(2)就具体问题所写的疏牍文,如《陈政事疏》;
(3)还有一些是杂论。
其中《过秦论》、《陈政事疏》最为著名,被鲁迅称为“西汉宏文”贾谊把汉代政论体散文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过秦论》的艺术特点:
1.先叙史实,后发议论,水到渠成,画龙点睛。
2.强烈的对比
3.辞赋化的倾向
三、晁错代表作:《论贵粟疏》
阐述重农贵粟、强本抑末的主张。
文风简洁明快,有商鞅、韩非遗风。
不足之处:缺乏文采。
四、《淮南子》
淮南王刘安,西汉思想家、文学家。
曾招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淮南子》二十一
篇。
《淮南子》21篇,原称《淮南鸿烈》“鸿”是广大之意,“烈”是光明之意。
五、其他西汉散文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三策》;
刘向《新序》《说苑》
司马相如《难蜀父老》;
桓宽《盐铁论》
六、西汉政论散文和先秦诸子散文的不同:
1.先秦诸子处在诸侯争霸和历史转折时期,为建构新的政治、思想、文化模式各自著书立说并相互攻讦(音节),就成为先秦诸子散文的一大特点;而汉代散文家由于处在大一统的新政治格局之下,如何巩固新兴政权和建立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就成为他们所关心的新问题,这使他们的文章比先秦诸子散文缺少了思想表达的自由度,但却显得严谨质实。
2.从西汉社会发展状况看,由于上承短命的秦王朝,再加上统治者崇尚无为之治,所以汉朝初年在思想文化等方面尚有先秦余绪。
随着帝国政权的稳固和定儒家思想于一尊,武帝以后的政论散文向着深广宏富、醇厚典重方面发展,由越世高谈转为本经立义。
而那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或痛陈事理,或自抒怨愤,或嬉笑怒骂,叙事抒情均富有感染力,成为汉代散文史上一枝旁逸斜出的奇葩。
东汉散文
一、《吴越春秋》
赵晔:东汉学者、文人,字长君。
《吴越春秋》今存十卷,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
《吴越春秋》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吴越春秋》的艺术特点:
1.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
2.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
《吴越春秋》开志怪小说的先河。
3.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书中的几位主要人物如伍子胥、范蠡、勾践等人都写得很成功,个性非常突出。
特别注重对于人物形象的外貌描写,以此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二、《越绝书》
《越绝书》独立成篇,显得比较松散。
除讲述历史故事外,中间还有地理、占气等方面的专章,给人以驳杂之感。
《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因此,它们都具有鲜明的吴越文化的特点。
三、《论衡》
王充,东汉哲学家、文学理论家。
字仲任。
《论衡》体现了王充对现实的积极参与,同时又流露他对于人类的终极关怀。
何意义呢?首先应该说,东汉王朝那种妖妄荒诞的统治学说,并不需要深刻的哲学思辨来对付。
打破它,需要的是勇气,是清楚明白、具有说服力的批判,是尖锐而坚决的抗争。
《论衡》正是这样适时的著作。
没有理性精神的复苏,没有对官方学说的怀疑和唾弃,正处于衰微的文学是很难找到出路的,《论衡》又正是起到了唤起理性的作用。
所以它不仅预示了思想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同样也预示了文学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