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_人肉搜索_的实质_利弊及引导策略

合集下载

防网络人肉搜索安全教育尊重个人隐私

防网络人肉搜索安全教育尊重个人隐私

防网络人肉搜索安全教育尊重个人隐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人肉搜索现象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网络人肉搜索是指通过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途径,将某个人或特定信息公之于众,破坏了个人的隐私权和安全感。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行网络人肉搜索的安全教育,重视并尊重个人的隐私。

一、网络人肉搜索的危害网络人肉搜索可能会给个人带来很大的困扰和伤害。

首先,它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将个人的私密信息公之于众,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其次,网络人肉搜索可能引发人肉报复和网络暴力,给被搜索者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

此外,网络人肉搜索还容易引发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和个人的声誉。

二、加强网络人肉搜索的安全教育为了预防和避免网络人肉搜索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我们应该加强安全教育,培养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个人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轻易泄露自己的隐私。

不要随意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个人的敏感信息,如住址、电话号码等。

同时,应学会使用设置权限和隐私保护工具,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2. 提高网络素养:加强对网络搜索和信息验证的教育,提高人们对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识别能力。

在接收和传播信息时,要注重核实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不随意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3. 规范网络道德: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培养和宣传,引导人们健康文明地使用互联网。

要强调网络举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鼓励人们通过正当的渠道维权,而不是将不满通过网络人肉搜索来进行暴力和谩骂。

4. 加强立法保护: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严惩网络人肉搜索的行为。

同时,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网络人肉搜索的发生,并对发布和传播非法信息的行为进行惩罚。

三、健康共享网络空间网络是人们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我们应该共同营造健康、积极、文明的网络环境。

在网络使用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权益,不通过网络人肉搜索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侵犯和谩骂。

法律案件中的人肉搜索(3篇)

法律案件中的人肉搜索(3篇)

第1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引发了许多争议。

特别是在法律案件中,人肉搜索的滥用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还可能引发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危机。

本文将围绕法律案件中的人肉搜索展开讨论,分析其危害以及应对措施。

一、人肉搜索的定义及特点人肉搜索是指通过互联网,利用各种手段搜集、传播、评论他人的个人信息,以达到揭露真相、监督社会、追求正义等目的的一种网络行为。

其特点如下:1. 快速传播:人肉搜索具有极强的传播速度,一旦发起,相关信息瞬间被大量网民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

2. 门槛低:人肉搜索的门槛较低,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无需专业知识和技能。

3. 真假难辨:人肉搜索的信息来源复杂,真假难辨,容易造成误判。

4. 隐私侵犯:人肉搜索过程中,个人隐私容易被泄露,给受害者带来极大伤害。

二、法律案件中人肉搜索的危害1. 侵犯个人隐私:人肉搜索将个人隐私暴露于众,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痛苦,甚至可能导致其生活、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2. 影响司法公正:人肉搜索的滥用可能导致舆论压力过大,影响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甚至干扰司法公正。

3. 加剧社会矛盾:人肉搜索的负面效应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引发暴力事件,破坏社会和谐。

4. 法律风险:人肉搜索的滥用可能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名誉权等,给参与者带来法律风险。

三、法律案件中人肉搜索的应对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公众对人肉搜索危害的认识,倡导文明上网、理性表达。

2. 完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加大对网络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规范网络行为,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

3. 强化网络监管: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对涉嫌侵犯他人隐私、名誉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4. 提高公众道德素质: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高公众的道德素质,引导网民理性表达、文明上网。

5. 建立人肉搜索举报机制:鼓励网民积极举报人肉搜索违法行为,共同维护网络环境。

6. 加强司法救济: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人肉搜索”之利弊分析

“人肉搜索”之利弊分析

“人肉搜索”之利弊分析绪论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播方式也发生的很大的变化。

第四媒体的异军突起,使得网络传播逐渐进入千家万户。

而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信息搜索工具显示了其强大的作用,使得个性化新闻能够顺转流畅。

当然,“人肉搜索”只是一种工具,但当人的主观意识介入时,工具的用途也出现了岔路口,一条指向正常的信息需求,另一条则成为基于道德层面的某种诉求,甚至又恶的倾向。

目前,一些研究把目光聚集在“人肉搜索”的新闻事件和网络暴力事件之上,并且以达到相当的深度,基于这些不断成熟的网络传播理论,本文从人肉搜索的产生、发展再到其典型案例,分析存在的法律问题,以此来说明“人肉搜索”这种信息搜索工具出现的利与弊。

一、人肉搜索概述(一)、人肉搜索的定义与起源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人肉搜索就是在一个网站里面提出一个问题,由人工参与解答,而不是由计算机自动地回答你的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广聚五湖四海的网友力量,每个遇到困难的人提出问题,而有这方面知识或者线索的人就对其解答、分析,可以说是一种问答式搜索。

如果有人想进行人肉搜索,可以通过百度知道、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等网站进行撒网式提问;也可以通过天涯论坛、猫扑论坛、百度贴吧等大型网络论坛上发帖进行提问。

对于一些八卦搜索特别是哪些没有唯一答案的多选结果的搜索,人肉搜索往往能够得到更有价值和吸引力的结果。

人肉搜索是“猫扑论坛”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1,与许多论坛一样,猫扑上有很多网友会经常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提问者为了感谢提供问题答案的网页会以一种名为Mp币的猫扑虚拟货币作为回报。

虽然Mp币没有任何的价值,但是却激发了一些网友的好奇并醉心于Mp币的收集,这些惯于通过回答别人问题挣取货1胡源. 《人肉搜索涉嫌网络暴力》. 科技潮, 2008(7):46-47.币的网友一般被称呼为“赏金猎人”。

于是在猫扑论坛上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某人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在猫扑网站上发帖并许诺一定Mp币作为酬谢,很快就有赏金猎人发现这个帖子并用搜索引擎等方式来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争先恐后地将答案回复在帖子里以获取网友悬赏的Mp币。

人肉搜索的弊端分析及策略探讨

人肉搜索的弊端分析及策略探讨
2 1 年( 3 卷) 1 00 第 9 第 期
信 息 技 术
人 肉搜 索的弊端分析及策 略探讨
牛 江 彬
( 南京航 空航 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江苏 南京 2 0 0 ) 10 0 摘 要 :人 肉搜索” “ 乃近年来在 网络上兴起的一种搜索方式 , 它充分显示出了网络监督 的力道 。但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 虚
事件 到周 久 耕事 件 ,我 们都 可 以发 现 网络 的巨大 优 势
和威 力 。
《 2 第 4次 中 国互 联 网络 发 展状 况统 计 报 告》 显示 , 至 截 20 09年 6月 3 0日, 中国 网民规模 达 到 33 亿 人 。搜索 .8 引擎 用 户 规模 达 到 23 . 5亿人 , 预计 20 0 9年 底 , 国搜 中 索引 擎用户 人数 将达 到 26亿人 。 . 随着 社会 经 济 的发展 , 人们 的生 活水 平 不断 提 高 , 对物 质 的需要 达 到一 定 满 足后 ,社 会 交 流和 信 息 获取
音, 希望被认可和重视 , 网络正好提供 了这样一个 自 而 由平等的对话平台。其次 ,人 肉搜索” “ 被认为是公共道 德 的表达 。从 “ 虐猫 事 件 ” 开始 ,人 肉搜 索 ” “ 的题 材从 最
初 的 戏谑 、 乐 内 容 , 速 转 换 为 弘扬 真 善 美 、 斥假 娱 迅 贬
22公 民隐私保 护意 识较 弱 , . 自我约 束 能力不 强 人 肉搜 索 之所 以存在 这 么 大 的争议 ,究其 根 结在 于公 民 的隐私 是 否应 加 以保 护 。网络 隐私 权是 指 公 民 在 网上 享 有 私 人生 活安 宁和 私人 信 息 依 法 受 到 保 护 , 不 被他 人非 法 侵犯 、 悉 、 索 、 知 搜 复制 、 用 和公 开 的一 利 种人 格 权 ;也 指禁 止 在 网上 泄露 某些 个 人相 关 的 敏感 信 息 , 括事 实 、 包 图像 以及诽 谤 的意见 等 。

人肉搜索利大于弊立论稿

人肉搜索利大于弊立论稿

人肉搜索利大于弊立论稿在当今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肉搜索”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对于人肉搜索,社会上存在着诸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其侵犯了个人隐私,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而我认为,人肉搜索利大于弊。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人肉搜索的定义。

人肉搜索是指通过大量人工参与来寻找问题答案的网络搜索方式。

在某些情况下,它能够帮助受害者伸张正义。

比如说,在一些恶性犯罪案件中,警方的力量可能有限,而通过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提供线索,能够加快案件的侦破速度。

许多犯罪分子在网民们的“火眼金睛”下无处遁形,最终被绳之以法。

这种情况下,人肉搜索成为了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为受害者讨回公道,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次,人肉搜索还能够起到监督和约束不良行为的作用。

在网络时代,一些人可能会因为缺乏道德约束而做出不良行为,比如某些公职人员的贪污腐败、某些企业的违法违规操作等。

当这些行为被曝光后,网民们通过人肉搜索,深挖背后的真相和细节,让这些不良行为无处藏身。

这不仅对当事人起到了警示作用,也对其他有类似想法的人形成了一种威慑,从而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社会环境。

再者,人肉搜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信息的传播和共享。

在一些紧急事件中,比如寻找失踪的儿童、老人,或者是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寻找急需帮助的人,人肉搜索可以迅速汇集大量的信息,提高寻找的效率。

而且,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通过人肉搜索,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和全貌,促进公众的参与和讨论,推动问题的解决。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人肉搜索容易侵犯个人隐私。

但我们应该看到,这并不是人肉搜索本身的问题,而是部分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当行为。

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人的错误使用,就否定人肉搜索的积极作用。

为了使人肉搜索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对个人隐私的侵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一是加强法律监管,明确人肉搜索的合法边界和使用规范,对于违法使用人肉搜索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从“人肉搜索”看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保护

从“人肉搜索”看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保护

从“人肉搜索”看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保护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息自由和表达权利。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在互联网上,隐私权和言论自由之间的平衡保护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其中,“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互联网行为引发了广泛关注,不仅涉及到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问题,还涉及到道德、法律以及社会伦理等多个领域。

一、什么是“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是指通过互联网来追踪、搜集并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通常会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资源,如社交网络、博客、论坛等,集中力量对某个特定的目标进行调查、追踪和公开。

这种行为通常是出于民间的公益心理、求真心态或个人好奇心,但也存在着侵犯隐私权的风险。

二、“人肉搜索”的利与弊1. 利“人肉搜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公共信息的不足,追踪到一些重要信息,揭露某些腐败、欺诈等不光彩行为,对维护社会公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通过“人肉搜索”揭露了一些被遗忘的公益事业,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人肉搜索”还推动了一些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改善,为民众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变革。

2. 弊然而,“人肉搜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这种行为往往缺乏合法性和规范性,容易滋生网络暴力和私人恶意的追踪与攻击。

其次,很多时候,“人肉搜索”过程中的信息与事实之间存在误导或断章取义的情况,会给被搜索者带来巨大的伤害和困扰。

此外,个人信息的公开和滥用也威胁到了个人的隐私权和人权。

三、隐私权与言论自由的边界1. 隐私权的重要性隐私权是个体在个人生活、思想、信仰、家庭等方面的自由权利,是个体对自己个人信息的保护。

隐私权的保护有助于个人发展、尊严和自由的实现。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护个人隐私尤为重要,因为公开个人信息可能导致个人的丧失尊严和受到不必要的干扰。

2. 言论自由的必要性言论自由是一个民主社会的基石,保障了个体的表达权利、知情权利和监督权利。

人肉搜索的法益侵犯问题探讨

人肉搜索的法益侵犯问题探讨

人肉搜索的法益侵犯问题探讨人肉搜索是指通过互联网等方式,集合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调查、追踪、公开信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

近年来,人肉搜索现象在网络上愈发猖獗,甚至演变为一种社会运动,对被搜索对象的隐私权、人身安全等法益造成了严重侵犯。

本文将探讨人肉搜索现象与法益侵犯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一、人肉搜索存在的问题人肉搜索的目的在于通过集众人之力来获取和公开某特定对象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家庭成员等隐私信息。

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被搜索对象的隐私权,还有可能导致他们遭受到人身安全威胁。

人肉搜索给被搜索对象的隐私权造成了侵犯。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公民的人身、姓名、肖像、声音、名誉、荣誉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人肉搜索行为往往会收集到被搜索对象的个人信息,对其隐私权造成侵犯,甚至会直接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给其带来不良后果。

人肉搜索可能导致被搜索对象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一旦被搜索对象的个人信息被公开,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对其实施恶意攻击、骚扰甚至犯罪行为。

一些名人、网络红人等经常会成为人肉搜索的目标,他们的个人信息一旦被公开,就有可能遭受到粉丝或者不法分子的侵害。

二、人肉搜索与法益侵犯问题的关系人肉搜索行为对被搜索对象的隐私权和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侵犯,直接损害了其合法权益。

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而《网络安全法》则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可见,人肉搜索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构成了法益侵犯。

人肉搜索行为也会对社会秩序造成不利影响。

在一些涉及到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事件中,人肉搜索常常会成为煽动者和助长者。

被搜索对象可能会面临谣言传播、人格诽谤等风险,甚至会对其家庭、工作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

这种情况下,人肉搜索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更为明显。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 “人肉搜索”,指的是通过大量人工参与来寻找问题答案的网络机制,即根据网络上的一张照片、一个视频场景、一个网名甚至一个QQ号码,网民们互通信息进行寻找,往往可以挖掘出目标人物在现实中的真名实姓、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此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亲朋好友等私人信息也一概会“暴露于阳光之下”。

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人肉搜索”现象呢?它的存在合乎道德吗?更重要的是,合法吗?????? 一.从社会学的角度,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肯定涉及多种社会因素,但就其得以发生的条件来看,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

??? 首先,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原本人们认为是“深不可测”的互联网等高技术信息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日益“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使各种社会信息迅速得到更大范围地传播和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社区”进行各种形式的超时空的社会互动成为现实。

可以说,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达是“人肉搜索”这种新社会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 其次,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过渡转型时期,由于思想多样、价值多元、规范缺失、道德弱化等原因,出现了一些社会失范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比如,前段时间被“人肉搜索”曝光的一些轻视生命、婚外恋、造假、不遵守公共规则、以强欺弱以及违反基本道德的事件,就是如此。

人们为什么对此高度关注?我认为主要是这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物质以外的社会价值普遍关注与追求,比如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

??? 再次,产生“人肉搜索”现象的直接动因应该是网民的广泛参与。

从微观心理层面来看,为什么网民乐于广泛参与此事呢?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猎奇探究的心理。

浅谈人肉搜索

浅谈人肉搜索

浅谈“人肉搜索”“人肉搜索”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搜索方式。

这种信息的提供通常是网民在论坛上提出问题寻求解答,而其他网民则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得知的个人信息答复论坛求助者,因此,该过程实际就是搜索知道特定信息的人。

i虽然它有别于百度、Google等这种利用机器搜索技术,但实际上在“人肉搜索”的过程中,也是以他们为平台的。

言论自由与公民隐私权的平衡在任何一个民主法治社会,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在信息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互联网传播成为了人类最主要、最广阔、最丰富和最便捷的信息平台,也是当前信息公开和充分表达自身观点的最佳场所。

切实保证了人们言论自由的权利。

当然,人肉搜索也的确是公民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公民行使监督权、批评权的体现。

网民自发的将涉嫌违法、违纪或触及人们道德底线的人和相关的事公布在网上,是对存在于社会上的各种违和现象的一种深入揭露,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舆论监督与制约作用,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社会正义的维护。

但是言论自由并非抽象的,它是以不能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为前提的。

而在这里,“人肉搜索”引起最大争议之处莫过于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了。

在网络世界中,由于信息把关人的缺失,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机制,以至于难以控制和规范数以亿计的信息,极易造成言论失实,很容易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民的隐私权是在于保障公民自己能控制自己的信息,不被外界侵入和干扰,具有保守性和封闭性;言论自由则在于将公民的信息披露,满足公民知情权或舆论监督的需要,这就势必将他人的信息公开,具有开放性。

ii因此,在“人肉搜索”的过程中,在保证自己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承认他人隐私的重要价值。

“人肉搜索”的过程中,不要表现出一种非理性“惩恶”的倾向。

一个人如果因为做了某些违反道德的事情而遭到网友的“人肉”,比如“死亡博客事件”、“铜须门事件”,当事人的行为都违背了道德。

针对网络上的“人肉搜索”现象,说说你的看法。

针对网络上的“人肉搜索”现象,说说你的看法。

针对网络上的“人肉搜索”现象,说说你的看法。

“人肉搜索”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群体性地搜集、曝光和扩散他人的个人信息、隐私和负面信息的行为。

以下是对“人肉搜索”现象的一些看法:
1.违法和不道德:在许多情况下,人肉搜索往往违反了当事
人的隐私权、名誉权和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

它可能导致
个人受到网络暴力、个人信息泄露以及在线骚扰和迫害等
不良后果,涉及到他们的个人和家庭安全。

2.盲目正义:人肉搜索往往是出于一种追求正义的心态,希
望揭露和制裁严重违法或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

然而,由
于信息来源的不确定性和短视性,人们可能对所得到的信
息进行错误解读和主观扭曲,从而可能导致个人或团体受
到无辜的诋毁和损害。

3.法律和规范的缺失:在很多情况下,人肉搜索行为缺乏适
当的法律约束和规范。

这使得行为参与者可以在没有责任
和处罚的情况下随意侵犯他人的隐私和权益,加剧社会的
不稳定和不公平。

4.需要加强隐私保护和法律监管:人肉搜索现象凸显了当前
网络环境下对个人隐私保护和法律监管的重要性。

相关的
法律法规需要明确规定和约束人肉搜索的行为,并确保对
违法行为的追责和处罚。

同时,需要加强社会对个人信息
保护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公众对隐私权的重视和尊重。

综上所述,尽管人肉搜索可能是出于某种意义上的正义追求,但其行为往往涉及到对他人隐私和权益的侵犯,应引起重视和警惕。

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落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和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

2009年 虐婴女事件

虐婴女,网名慕容小Q,本名殷雨骐,是九 江市卫生学校2006级护理专业的一位18岁 在校女生,家住九江市区,单亲家庭,母 亲为普通职工。她因讨厌小孩而虐待婴儿, 她在博客上详细地记录了自己虐婴的经过 及心理变化。2009年5月,有网友看到这些 文章,转发到豆瓣网上,引发了网友对 “虐婴女”的人肉搜索


民法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保护个人的 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每一个 人在网络上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 空间都受到隐私权的保护。在网络上进行 的“人肉搜索”,侵害的仍然是个人的隐 私权
曝光隐私,肆意辱骂,侮辱人格,妄加诽 谤,甚至到现实住所进行滋扰„„这一切 早已经超出了正义的底线。 人肉搜索而侵犯名誉权、隐私权、扰乱他 人生活等行为
223宿舍
网络“人肉搜索”
目录
人肉搜索的定义 人肉搜索的利 人肉搜索的弊 人肉搜索的事例 对人肉搜索的看法 正确对待人肉搜索
一、网络“人肉搜索”
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电视、 电脑、广播、新闻报刊等),变传统的网 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 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 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 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 颗真心,千方百计的搜索体验。
网络中的某些失控行为,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公众在现实生活中知情权、 监督权等权利极度匮乏。

“人肉搜索”倒体现了一种彻底的信息民主, 网上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信息共享。无 论如何,道德只要有底线,法规引导,相 信“人肉搜索”也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 式”。至于非得用刑法来规范,未免太不 实际,本身执行就是个大问题。我支持人 肉立法
建议
网络实名制思考 加强对论坛的管理和信息审核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人肉搜索的法律探索与分析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人肉搜索”,指的是通过大量人工参与来寻找问题答案的网络机制,即根据网络上的一张照片、一个视频场景、一个网名甚至一个QQ号码,网民们互通信息进行寻找,往往可以挖掘出目标人物在现实中的真名实姓、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此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亲朋好友等私人信息也一概会“暴露于阳光之下”。

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人肉搜索”现象呢?它的存在合乎道德吗?更重要的是,合法吗?一.从社会学的角度,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肯定涉及多种社会因素,但就其得以发生的条件来看,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

首先,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原本人们认为是“深不可测”的互联网等高技术信息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日益“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使各种社会信息迅速得到更大范围地传播和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社区”进行各种形式的超时空的社会互动成为现实。

可以说,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达是“人肉搜索”这种新社会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次,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过渡转型时期,由于思想多样、价值多元、规范缺失、道德弱化等原因,出现了一些社会失范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比如,前段时间被“人肉搜索”曝光的一些轻视生命、婚外恋、造假、不遵守公共规则、以强欺弱以及违反基本道德的事件,就是如此。

人们为什么对此高度关注?我认为主要是这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物质以外的社会价值普遍关注与追求,比如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

再次,产生“人肉搜索”现象的直接动因应该是网民的广泛参与。

从微观心理层面来看,为什么网民乐于广泛参与此事呢?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猎奇探究的心理。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打破沙锅一探到底,是每个人自然产生的、普遍具有的心理活动。

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人肉搜索的利与弊

人肉搜索的利与弊2008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对2491名公众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五成公众认为人肉搜索是不是网络暴力要“视情况而定”,近八成被调查者认为应该更好地规范人肉搜索引擎。

各种调查数据表明“人肉搜索”被简单粗暴的“禁止”并不能为大多数网民所接受,正如陈力丹所说,“人肉搜索”本身没有“原罪”,如何在实际过程中趋利避害,使“人肉搜索”能够真正地、有效且有益地发挥其信息收集与传播的强大功能,正是我们所要探讨的。

人肉搜索引擎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的搜索机制。

根据提问的线索,由人工参与解答。

而网络传播的广泛与迅速,赋予了这种解答前所未有的高效。

同时,它“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的活动。

它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使人肉搜索体现出了巨大的威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肉搜索”就是一个获得信息的工具。

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

是“利”是“弊”,关键在于人的发展历程,2001年的“微软陈自瑶事件”,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底的“华南虎事件”、“张殊凡事件”,2008年的深圳市海事局党委书记林嘉祥“猥亵门”事件和南京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局长周久耕的“天价烟”事件,2009年杭州“富家子飙车撞人事件”,2011年的“药八刀事件”。

这许多的“人肉搜索”案例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心的某种“公共议题”。

而这些“公共议题”大致涉及到以下方面:一是对某些既得利益者的揭发与监督,某些官员的道德败坏、贪污腐败迅速激起了网友的集体愤怒,这种网络舆论的力量,甚至对事情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人肉搜索”这种草根监督的模式,不失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传统媒体监督之后的有效补充。

二是对社会事件的道德批评。

例如婚外恋、第三者等违背社会道德的事情。

这些事件往往不是鼓励的,他们共同反映的是社会当今的乱象之一,即人们扭曲的、异化的价值观、道德观已经由此引发而来的“包二奶”、“婚外情”等等状况。

人肉搜索弊大于利

人肉搜索弊大于利

谢谢主席,我方的观点是:人肉搜索弊大于利。

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些定义:人肉搜索指利用人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的一种机制。

人肉搜索有许多种业务,但是最引争议的是其中对人的搜索。

一直以来辩论赛的目的都是讨论有争议的问题。

因此本次辩题中的人肉搜索指的就应当是对人的搜索。

我们讨论的话题也应是人肉搜索人的利与弊。

下面我将从两个方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1.人肉搜索对被搜索者信息的公布会直接损害他们的人身权益。

从06年的“踩猫事件”到之后的“钱军打人事件”,“Die豹事件”无一不伴随着个人信息的不合法公开。

而且不止是当事人的信息,就连他们的妻子、丈夫、父母、孩子的个人信息同样被公之于众,这就损害了他们的隐私权。

以及人肉搜索所引起的一系列“冤假错案”,同样使得无辜群众的名誉权,甚至是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网民对被搜索者指名道姓的谩骂,暴力词语铺天盖地,逐步演变为侮辱当事人的“网络暴力”行为。

我们不否认,在事件人物的搜索速度上人肉搜索的确有利,但它对人民的人身权益造成的危害明显要严重得多,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人肉搜索弊大于利。

2.由于人肉搜索参与者的不受控制,人肉搜索会间接损害被搜索者的人身权益。

2013年底发生的“女生被疑偷衣服遭人肉搜索自杀身亡”的事件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

人肉搜索这一网络应用的存在,因为少了约束,造成了太多的随意性。

泄一时之愤,却置人于死地。

当然自杀毕竟是极端行为,但也是人肉搜索最严重的影响。

除了这样人命关天的大事外,不少被人肉的人,家门口都被刷上了油漆,手机被打爆,甚至还曾收到过“我要弄死你全家”这样的威胁短信。

使网络暴力演变为现实暴力。

我们承认,人肉搜索的确有能力找出事件的真相,但是由于人肉搜索参与者的不受控制会对当事人及其周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和伤害。

由此得出人肉搜索弊大于利。

我们从不否认人肉搜索有其积极的一面,作为法治社会的公民,我们必须意识到人肉搜索所造成的危害已经极大的侵害了一般群众的合法权益。

我对人肉搜索的看法

我对人肉搜索的看法
我对人肉搜索的看法
“人肉搜索”是好还是坏 ?
1
人肉搜索的含义
人肉搜索又为人肉搜索引擎,是指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 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实际上就是通过其他人 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与知识搜索的概念差不多, 只是更强调搜索过程的互动而已。搜索引擎也有可能对 一些问题不能进行解答,当用户的疑问在搜索引擎中不 能得到解答时,就会试图通过其他几种渠道来找到答案 ,或者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寻求答案 。
。提供“人肉搜索”功能的网站应当自我约束,并承担起 保护每一个上网公民隐私权的法律责任。
7
谢谢!
8
人肉搜索引擎其实就是在一个社区里面提出一个问题, 由人工参与解答而非搜索引擎通过机器自动算法获得结 果的搜索机制。通俗来说就是通过广聚五湖四海的网友 力量,每个遇到困难的人提出问题,而有这方面知识或 者线索的人就对其解答、分析,可以说是一种问答式搜 索。
2
咱们网民有力量,一石能激千层浪。 道德底线莫逾越,否则天涯无处藏。
5
Hale Waihona Puke 极影响 (二)执行“人肉搜索”的“网络侦探”们往往是借着“行善、 寻找真相”的名义去追究别人的过错,却在这一过程中越 过了道德界限,其性质类似于“执行一种私刑”,从而违 反了另一种更大的正义,这是互联网上可能发生的事情。 “人肉搜索”能不能构成对相关当事人隐私的侵犯。从法 律角度来说,主要看公布的信息属不属于个人隐私范畴,
4
消极影响 (一)
“人肉搜索”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网络暴力等消极影响 。“人肉搜索”事件中,当被搜索对象的个人隐私被毫无 保留地公布,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人们在网络上的口诛笔 伐,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也遭受到人身攻击和伤害。对于被 搜索对象的搜索一旦失去控制。“人肉搜索”超越了网络 道德和网络文明所能承受的限度,就容易成为网民集体演 绎网络暴力非常态行为的舞台,侵犯了个人隐私权等相关 权益,阻碍了“人肉搜索”发挥网络舆论监督作用。

人肉搜索利弊分析

人肉搜索利弊分析

人肉搜索利弊分析“人肉搜索”是一种有猫扑网站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

运作方式为:当某人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在猫扑网站发帖并给予一定数量的Mp(猫币)作为酬谢,很快就会有赏金猎人看到这个帖子,他们就会通过各种途径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最后提供最佳答案者得到猫币。

与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利用计算机搜索技术搜索不同的是,它更接近于“爱问”、“知道”一类的提问回答网站。

提问者提出问题,其他网民以自己的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等来回答问题。

它是一种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机器搜索)提供的信息,从而获得准确答案的一种搜索机制。

在互联网普及的条件下,“人肉搜索”这一特有的网络名词早已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并且有不断扩张之势,因此,我们不得不要思考“人肉搜索”这种网络行为的是非对错。

一、“人肉搜索”的贡献与便利在现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更多地依赖于网络。

而借助于“人肉搜索”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网友们的集体智慧。

在“人肉搜索”中人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信息查询,集思广益、整合相关信息,提高获取有用信息的效率,迅速找到想要的结果。

江西的“敲头男”事件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据江西《大江网》2008年9月28日的新闻报道:在江西宜春市袁山大道农话中心、体育中心、秀江中路等地出现敲人事件,一名中年男子专门选择单身女性下手,用铁锤敲击受害女性的头部。

一时间,女性市民不敢独身外出,人心惶惶。

随后,市民在网上发“人肉搜索城区敲头男子”的帖子,有2000余次浏览量及近百条回复、6个类似真实案例,“人肉搜索”最终推断出敲头男子特征。

2008年9月1日,警方据此果断出击,锁定该作案男子并将其抓获,让人不得安宁的“敲头案”终于告破。

通过网友们自发启动“人肉搜索”,近百条回帖列举直接目击者和受害人的描述,网上再现多次案件现场和凶手特征,离奇“敲头案”仅在10多日内得以告破,让人不得不承认网友的集体智慧和“人肉搜索”的力量。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

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人肉搜索”,指的是通过大量人工参与来寻找问题答案的网络机制,即根据网络上的一张照片、一个视频场景、一个网名甚至一个QQ号码,网民们互通信息进行寻找,往往可以挖掘出目标人物在现实中的真名实姓、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此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亲朋好友等私人信息也一概会“暴露于阳光之下”。

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人肉搜索”现象呢?它的存在合乎道德吗?更重要的是,合法吗?一.从社会学的角度,如何看待“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肯定涉及多种社会因素,但就其得以发生的条件来看,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

首先,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原本人们认为是“深不可测”的互联网等高技术信息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日益“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使各种社会信息迅速得到更大范围地传播和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社区”进行各种形式的超时空的社会互动成为现实。

可以说,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达是“人肉搜索”这种新社会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次,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过渡转型时期,由于思想多样、价值多元、规范缺失、道德弱化等原因,出现了一些社会失范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引起人们普遍关注。

比如,前段时间被“人肉搜索”曝光的一些轻视生命、婚外恋、造假、不遵守公共规则、以强欺弱以及违反基本道德的事件,就是如此。

人们为什么对此高度关注?我认为主要是这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对物质以外的社会价值普遍关注与追求,比如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

再次,产生“人肉搜索”现象的直接动因应该是网民的广泛参与。

从微观心理层面来看,为什么网民乐于广泛参与此事呢?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猎奇探究的心理。

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打破沙锅一探到底,是每个人自然产生的、普遍具有的心理活动。

“人肉搜索”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人肉搜索”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人诟 病 的 一 种 “ 民 行 为 ” 这 种 搜 索行 为 产生 的动 因是 什 么 , 网 , 我
2减压宣泄心理。市场竞争 日趋白热化的今 天, 、 面临 各种压
力 和 矛 盾 的 人们 急 需 一 个 可 以尽 情 宣 泄 的途 径 。正 如 著 名社 会
学 者 夏 学 銮 在 分析 “ 须 门 ” 铜 事件 时所 说 。 有 的 人 对 事 物 的判 断 “
拟 世 界 中 自 由 表达 意 见 , 行 各 种 形 式 的超 时 空 社 会 互 动 , 为 进 这
“ 肉搜 索 ” 信 息 的交 流互 动 提 供 了便 利 。 人 时
( ) 二 网民复杂心理 因素的驱使
中 国互 联 网络 信 息 中, ( C CNNI { 2 次 中国 互 联 网络 发 , C) 第 5 展状况统计报告》 示 , 至 20 显 截 0 9年 1 2月 , 国 网 民 数 量 已达 我
4平等参与心理。每个人都期望获得平等和尊重 , 、 希望自己
能 够 拥 有 发 言权 。 网络 信 息 的搜 集 、 理 、 纳 和 处 理 并 不 需要 整 归
到 38 亿 。 为 一 种客 观 存在 的社 会现 象 ,人 肉搜 索 ” 象 产 生 . 4 作 “ 现
的 直 接 动 因与 诸 多 网 民 的广 泛 参 与 有 很 大 关 系 ,究 其根 源 是 网
民 复 杂心 理 动机 的驱 使 。
太 专 业 的技 术 . 只要 具 备了 基 础性 的 电脑和 网络 知识 即可 。网络 社 会 中 , 有现 实社 会 中所 谓 的 高低 地位 悬 殊 和 等 级 观 念 , 没 网络
虚 拟 社 区 给 予 了人 们 平 等 参 与 的权 利 , 搜 索 当事 人 相 关 信 息 , 在

浅析_人肉搜索_的实质_利弊及引导策略

浅析_人肉搜索_的实质_利弊及引导策略
从上述解释可以清晰地看出,人肉搜索或 人肉搜索引擎是区别于互联网搜索引擎程序的 一种依靠互联网的基础性信息和人类大脑强大 而复杂的模糊逻辑处理能力而对机器搜索无法 反馈有效信息的一种机器与人力混合的搜索模 式。当机器搜索无法返回符合要求的信息时, 人肉搜索 者 可 以 利 用 电 话 查 询、问 熟 人、问 同 事、翻阅纸质文献甚至亲自前往某地进行现场 查看获得直接的一手信息。人肉搜索也是一种 网民搜索信息的方式,不同于传统搜索引擎的 是,它更 多 的 是 利 用 人 工 参 与 提 纯 搜 索 引 擎, 来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搜索引擎虽然高效快 速,但是因为现在人工智能并不完善,还不能完 全理解人们的自然语言,其搜索一些特殊信息 的能力有所不足,人肉搜索引擎针对这些不足, 更多的是利用人工把搜索引擎得到的信息进一 步萃取,进一步有序化,同时汇聚众多网友提供 的信息资源来满足信息搜索者的需要。
第 32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文章编号]1004—5856( 2011) 01—0069—04
Vol. 32 No. 1 Jan. 2011
浅析“人肉搜索”的实质、利弊及引导策略
潘杨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近年来,网络上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 人们也新创 了 一 个 网 络 词 汇“人 肉 搜 索 ”来 专 门指代这一类事件。新浪、新华、搜狐、千龙等 网站均开设了相关的新闻专题。据《中国经营 报》报道,国 内 频 发 的 大 规 模 的 人 肉 搜 索 现 象 已引起了国际上的注意,英国 BBC 在报道有关 中国人肉搜索新闻时,直接把人肉搜索翻译成 “human flesh search engine”,为了便于西方读 者理解,BBC 还 附 注 了“witch hunt ”( 搜 捕 女 巫) ,形容在中国如火如荼发展的人肉搜索,就 像当年围剿女巫的行动。在美国,媒体为表达 中国的人肉搜索,专门创造 了 一 个 短 语“Chi-

人肉搜索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一辩发言稿

人肉搜索对社会发展利大于弊一辩发言稿

正方一辩发言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下面由我陈宝花代表我方做一辩陈词。

我方的观点是人肉搜索对于社会道德的影响利大于弊。

人肉搜索引擎之所以以“人肉”命名,是因为它与百度、Google等利用机器搜索技术不同,它更多的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

人肉搜索狭义上是在社会层面上寻找具体的人和线索。

广义的人肉搜索绝大部分时候是在不违反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利益以及不触犯现有法律的情况下默默地为广大地网民提供帮助,基本上都是通过求助、发问的方式获得很多网友的帮助和回答。

因此人肉搜索对于社会道德发展影响深远。

下面请听我为大家列举一下人肉搜索的具体好处。

1.“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工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寻找到失去联系的亲朋好友,揭露某些事件的真相,让虚假丑恶无处遁形,让社会正义得到弘扬,2.它网罗了民众,尤其是网络上的公众对于信息的渴求。

3.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利用开放的、互动的、共享的网络平台,来获取信息的一种技术,从而大大满足了群众的知情权。

但它也有部分弊端,那就是较大程度的侵犯了他人隐私权。

4.人肉搜索这种“类民众监督”利大于弊。

从监督手段来看,“人肉搜索”确实是让公众公司、公众人物走向更透明、更多人监督的一个过程。

一线监管人员从中也能获取很多公司、个人违法违规的线索,有助于对公司、个人的具体沟通、调查以及了解监督。

官方监督与民众监督通过网络的信息反馈从而得到互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共促监督方式。

5.一个人没办法,一群人还是有办法的。

人肉搜索充分发动了人际网络的力量,将互联网“互助、分享”的精神发扬光大,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一些事件背后的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

这样的方式能给更多出头的“坏鸟”有效打击,可以解决法律和道德都解决不了的事。

6.当法律不方便时,人肉搜索是最好的道德武器,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德,维护操守;同时各地网友联动,全社会监督,使道德谴责可视。

7 “人肉搜索”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标识码]A
2008 年 5 月 21 日,互联网上出现一段视 频,一名女子用很轻蔑的口气大谈对四川地震 和灾区难民幸灾乐祸的看法,激烈和肮脏字眼 充斥其中。紧接着,一个“号召 13 亿人一起动 手把她找出 来”的“搜 索 令”由 震 怒 的 网 民 发 起,很快,该女子的 QQ 密码被网友攻破,半小 时不到,有匿名网友将该女子的身份证号、家庭 成员、具体住址、工作地点,甚至父母亲和哥哥 的电话全被“挖”了出来。21 日下午 1 时,沈阳 市警方根据网上提供的该女子的信息资料,在 一家网吧将其抓获并拘留。
加于和渗 入 于 人 们 的 头 脑。”[2] 还 有 更 多 的 意 见者担忧的是,公民隐私权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这些批评和担心不无道理,然而大部分其 实搞错了 对 象,那 就 是 将“搜 索 人 肉 ”与“人 肉 搜索”的概念混为一谈。人肉搜索是一种信息 检索方式,在这种检索方式的帮助下,借助网民 的力量,可以得到借助机器搜索无法得到的信 息。例如人肉搜索可以得到同城同一商品哪家 更便宜的信息; 可以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在谷歌 的寻亲搜索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亲人,当然也包 括如“辽宁 女 ”事 件 当 事 人 的 姓 名、身 份 证 号、 家庭成员、家庭地址、工作地点。
四、对“人 肉 搜 索 ”弊 端 的 正 确 认 识 和可能有效的规范和引导
( 一) 要正视弊端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存 在的现实
对于一些由于自己的言行不当而被网民披 露个人信息遭到现实舆论和生活压力的人,恐 怕只能说“我 很 同 情,但 抱 歉 我 无 法 改 变。”这 不但是当事人自己应当付出的代价( 也许在程 度上有所偏差) ,也是社会进步所需要付出的 必要代价。随着现实的发展,也必然有越来越 多的人会谨言慎行,这就是搜索人肉的正效果 体现。法律和刑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则 的体现。你尽可以说鞭刑、死刑太让人痛苦,然 而谁又能否认正是由于这真实的痛苦让更多人 在以身试法之前仔细掂量最后放弃从恶了呢? 惩罚从来就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警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摘 要]“人肉搜索”在当前已成为热门的社会话题,从一种单纯的网络文化现象逐渐到对现实社
会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鉴于人们对于“人肉搜索”的实质存在诸多误解,文章将对其相关的一些
概念、内容进行厘定,分析此现象的利弊并提出可能的规范和引导措施。
[关键词]人肉搜索; 机器搜索; 利弊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 3: G206
那么人肉搜索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根据百 度百科对“人肉搜索”词条的解释,人肉搜索就
[收稿日期]2010 - 04 - 26 [作者简介]潘 杨( 1981 - ) ,男,安徽芜湖人,讲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传播
法、危机传播、公共关系研究。
70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 年
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 ( 电视、电脑、广播、新闻 报刊等) ,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 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 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 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 心,千方百计的搜索体验。人肉搜索引擎是利 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 制,搜索引擎也有可能对一些问题不能进行解 答,当用户的疑问在搜索引擎中不能得到解答 时,就会试图通过其他几种渠道来找到答案,或 者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寻求答案。①
然而,人肉搜索在当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质疑,一些普遍的观点认为,人肉搜索的背后依 托是一群“网 络 暴 民 ”,由 于 网 络 的 匿 名 性,使 得言论发表不负责任,对他人的隐私、名誉侵犯 的风险越来越低,再加上“道德制高点”的优越 感和“羊群效应”带来的盲从,最终将掩盖事实 真相。也有人提出,人肉搜索所带来的后果就 是所谓的“舆论暴政”,19 世纪法国思想家阿 列克西·德 · 托 克 维 尔 在《论 美 国 的 民 主 》第 二卷中,发展 了“多 数 的 暴 政 ”概 念,提 出 一 个 针对性 更 强 的 概 念——— “舆 论 的 宗 教”( religion of public opinion) : “…… 因 此,在 民 主 国 家,公众拥有贵族制国家的人民无法想象的强 大力量。公众不是用说明办法,而是以全体精 神大力压服个人智力的办法,将公众的意见强
71
和对当事人个人信息的公开达到道德的舆论审 判。而在另一些已经涉嫌违法的事件中,由于 各种原因,自诉、公诉人均缺位,在只有网民掌 握确切或模糊的线索的时候,通过引起舆论的 关注进而引起行政、司法机关的关注,从而进入 正常的行政、司法程序。
在当下中国法律不完善,社会不公现象较 为严重的阶段,网民搜索行为可以视为自发的 价值维护 或 民 众 的 自 力 救 济。英 国《泰 晤 士 报》援引观察家的言论说: “正义是儒家传统倡 导的五德( 仁、义、礼、智、信) 之一。网络所带 来的便利,以及对应法律的缺席,让怀着正义感 的人们接 手 了 一 个 个 问 题。”[3] 无 论 是 已 经 参 与其中的网民、客观看待事件进程的公民还是 也有过类似道德缺失的潜藏者,通过网络的放 大作用,不能不说这是另一种公民道德教育的 典型场合,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要比单纯的说 教更加有效。即使教育功能在某些人群那里失 效,至少潜在的强大的舆论压力会产生一定程 度上的震慑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搜索人肉” 对于维护社会道德规范运行有着积极的作用, 是传统社会组织力所不能及的另一种力量。
在将“人肉搜索”与“搜索人肉”概念区别 厘清之后,下面的讨论将得以更有针对性。
二、作 为 社 会 事 件 的“人 肉 搜 索 ”的 类型分析
从目前影响较大的“搜索人肉”案例来看, 基本上可将引发公众关注的搜索人肉事件划分 为五类。
第一类的基本特征是被搜索者的言行违背 了公共道德准则,对公共利益产生威胁或已经 对公共利益造成危害,这是所占数量最多的一 类,基本上 可 占 所 有 搜 索 人 肉 事 件 的 70% - 80% ; 第二类,被搜索者的言行符合网民特定兴 趣和关注,存 在 一 定 的 放 大 价 值,如 南 昌 大 学 50 美女; 第三类,公众人物,特别是存在舞弊、 渎职行为的政府官员,如天价烟局长周久耕; 第 四类,为泄个人私愤而恶意发起的,数量较少, 影响很小; 第五类,出于善意,助人寻人,如失散 多年的亲人、情人、同学等,则很少引起舆论关 注从而进入公众视野。
所以,“人 肉 搜 索 ”是 一 种 信 息 检 索 方 式, 而“搜索人 肉 ”是 利 用 这 一 信 息 检 索 方 式 对 一 些转移到网络的现实事件当事人发起搜索,并 将相关信 息 特 别 是 个 人 信 息 如 姓 名、年 龄、住 址、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包括与之有联系的一 些其他信息在网络上公布的一种现象。
从上述解释可以清晰地看出,人肉搜索或 人肉搜索引擎是区别于互联网搜索引擎程序的 一种依靠互联网的基础性信息和人类大脑强大 而复杂的模糊逻辑处理能力而对机器搜索无法 反馈有效信息的一种机器与人力混合的搜索模 式。当机器搜索无法返回符合要求的信息时, 人肉搜索 者 可 以 利 用 电 话 查 询、问 熟 人、问 同 事、翻阅纸质文献甚至亲自前往某地进行现场 查看获得直接的一手信息。人肉搜索也是一种 网民搜索信息的方式,不同于传统搜索引擎的 是,它更 多 的 是 利 用 人 工 参 与 提 纯 搜 索 引 擎, 来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搜索引擎虽然高效快 速,但是因为现在人工智能并不完善,还不能完 全理解人们的自然语言,其搜索一些特殊信息 的能力有所不足,人肉搜索引擎针对这些不足, 更多的是利用人工把搜索引擎得到的信息进一 步萃取,进一步有序化,同时汇聚众多网友提供 的信息资源来满足信息搜索者的需要。
三、“搜 索 人 肉 ”现 象 对 社 会 生 活 的 利弊分析
( 一) 利的方面 关于利的方面,前文已有论及。将 “搜索 人肉”善 意 地 用 于 惩 恶 扬 善,那 就 是 社 会 正 义 的体现; 而将其用于反腐败,就是公民权利的觉 醒和变相回归; 用于寻亲寻人则体现出网络互 助的良好道德。总之,搜索人肉若使用得当,将 大大推进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重塑百年来的 历史动荡造成的国民人格和道德体系。对犯错 者是一种舆论惩罚; 对潜藏者是一种告诫; 对一 般公民来说是一种教育。 ( 二) 弊的方面 “搜索人 肉 ”引 起 较 大 争 议 的 主 要 是 对 公 民隐私权的侵害。网络的公开性一方面对人类 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将传统社会结 构中的不易产生较大后果的内容过度夸张与放 大,其结果就会使得搜索人肉所带来的个人信 息公开脱离原来的轨道,使得当事人受到与其 言行所带来的应有结果不相称的巨大压力,从 这点上来看,搜索人肉存在私刑性质。
第 32 卷 第 1 期 2011 年 1 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文章编号]1004—5856( 2011) 01—0069—04
Vol. 32 No. 1 Jan. 2011
浅析“人肉搜索”的实质、利弊及引导策略
潘杨
(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从上述分类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搜索人 肉事件都与维护公共道德准则和公共利益为出 发点,网民所发起的对当事人的搜索事实上具 有公共道德审判的效果。特别在一些法律无法 涉及的道德领域,网民实际上承担了公民道德 警察和道德公诉人的角色,通过对事实的调查
第1 期
潘 杨: 浅析“人肉搜索”的实质、利弊及引导策略
nese style internet man hunt”( 中国特色的网上 搜捕) 。[1]
一、对“人 肉 搜 索 ”概 念 的 通 常 认 识 和实质内涵的厘清
从一般人们认为的典型的人肉搜索案例来 看,不少人对“人肉搜索”的定义存在很大的误 差。首先,“人肉搜索”是相对于“机器搜索”而 提出的一个相对概念,“机器搜索”的基础是互 联网发展背景下为人们所广泛使用的搜索引擎 技术,并包括由此派生出的“本地搜索”( 在本 机硬盘上依搜索条件进行的全局搜索) 和网站 ( 论坛) 内部数据搜索等。而目前人们最为广 泛的 获 取 信 息 的 手 段 是 使 用“搜 索 引 擎 ” ( search engine) ,其基本原理是指根据一定的 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联网上的 信息,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将信息显示给 用户。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搜索引擎提供一个 包含搜索框的页面,在搜索框输入词语,通过浏 览器提交给搜索引擎后,搜索引擎就会返回跟 用户输入的内容相关的信息列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