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式语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模式语言》读书报告

土木1608 居少捷1801160809本书作者为克里斯多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1936年10月4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亚历山大的父母均为考古学家,1959年开始在哈佛大学攻读建筑学博士学位。1963年,亚历山大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67年创立环境结构中心并任其主任至今。亚历山大理论与实践并重,是一位多产的建筑理论家和开业建筑师。本书写作与1977年,写作时间较早。

《建筑永恒之道》(卷1)与《建筑模式语言》(卷2)是完整著作的两个部分,本书为城市、建筑和规划提供了模式语言,而后者为这些模式语言提供理论和说明。《建筑永恒之道》中作者认为城市和建筑的关键是生机,有活力的城市才是好城市。永恒之道和“无名特质”只有在最有生气的情境下才能达到,什么是“无名特质”,作者认为是建筑中无法精确描绘的特质,我认为是一种审美经验的积累,比如中国屋顶的飞檐是引导雨水的,但随着经验和审美作用变为审美的特质的“无名特质”。强调“事件模式”对城市的影响,认为城市和建筑的由发生在其中的时间支配。作者提出建筑或城市只有踏上了永恒之道,才会生机勃勃;“它是一个惟有我们自己才能带来,秩序的过程,它不可能被求取,但只要我们顺应它,便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本书的模式有先后顺序,根据尺度大小从区域、城镇到邻里、住宅组团、房屋、房间、最后是构造细节。

每个模式写作方式包括了四个部分:1.模型的原型实例(图片)2.一段引言,说明该模式承上启下,即和其他模式的关系3.提出问题4.解决方案。

作者通过星标的方式(没有星、一颗星、两颗星)将每个模式的不变性做定量的叙述,星标越高表示该模式在作者角度看来越不可变,即该模式的解决方案已经囊括了所有的可能途径的特性。

《建筑模式语言》提供了253个描述城镇、邻里、住宅、花园、房间及西部构造的模式。本书的模式分为了三个部分:城镇、社区的模式、建筑布局及单体模式、结构、构造的模式。其中城镇、社区的模式包括了城镇和乡村的生长、各

种道路的布置、工作和家庭的关系、邻里内合适的公共机构的建立、支持公共机构所需的公共空间。

在城镇与区域的模式中,作者对的规划程序做了如下的描述:

1.区分层次结构:A.区域:8000000人 B.主要城市:500000人 C.社区和小城镇:50000-10000人 D.邻里:500-1000人 E.住宅组团和工作社区:30-50人

F.家庭和工作小组

2.作者认为的理想情况:每个团体在自己级别内拥有公共用地,较高级的团体并不拥有低一级团体内的土地,而只是拥有低一级团体之间的公共土地,并为高一级团体服务。(不存在产权问题)

3.每个团体对其自身内部有关模式承担责任。

4.每个邻里、社区、或城市内可以自由施展才能。(3.4需不存在权利分配问题)

5.实现模式采取松散资源的方式,以社会责任感为基础,而不是以立法和强制为基础。

6.强调模式间的关联性。

7.作者相信个人的行为能够促进更高级模式的改变,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尺度更大的范围。

在城镇与区域模式的描述中,作者对90多个模式进行了论述,其中包括了尺度最大的独立区域,城乡分布、指状城乡交错等问题。其中对我启发最大的是文中模式的系统形成了一种嵌套式的层级关系,这种层级式嵌套关系类似于中心地理论的布局系统,可以为微型公共空间的布局系统提供思考的途径。

综合来看,本书中作者强调城市的分散和均质化,强调各类空间的系统化,每一类空间与上一级空间和其他类型空间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强调空间的多样性、可识别性、空间边界的清晰与产权的明确,强调权利的下放,甚至下放到社区,强调自治对环境改善的积极作用。

通读本书后,我认为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各个模式之间互相关联,可以为现实中的各种物质空间设计提供参考。整本书的逻辑结构很好。本书视野广阔,包含了空间设计中的各方面考虑,涉及到社会中的各个人群: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孕妇等等。同时涉及到了关于人的所有方面:社会组织、日常生活、工作、游憩、生老病死等。设计理念回归人性,以人为本,倡导自然,回归自然。

虽然本书自身逻辑的结构很好,但是建立在乌托邦的基础上,忽略了城市发展中历史因素在其中的极端重要性;忽略了城市现状背后的多种力量。缺少对政治经济制度的考虑,很多模式与资本主义及市场化的力量难以配合。模式中缺少了“利益”的考虑,城市的发展是由各方利益均衡的结果,建筑规划作为城市空间的生产活动,也离不开各方利益的博弈。

当现代主义建筑的缺陷一再凸现,人们就会顺理成章的产生这样的思路。因为柯布理想城市的设想之所以回落空,公认的原因便是柯布太过凭直觉而对人们的需求缺乏认识。于是伯克利用科学的眼光分析建筑,他们观察,并对人们的好恶做了大量的统计。

对于一个空间,他们大概分析了这样一些属性:形状(x,y,z轴均有,再次之下有很多因素),亮度,围合程度,开洞,视野等等,并在每个条目之下令分出了很多项目。首先提出这样那样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何其科学。令我惊奇的是,科学竟也能是温暖的。一年前从朋友那里初见这本书时,觉得摸到了建筑学的门把。如果动用想象力,每个模式都很迷人,仿佛满足一切,就是理想之宅,但事实并非如此。

《建筑模式语言》中类型学的思考方法、关于模式的系统化考虑、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空间的思考成果都可以为我论文的写作提供一些新的认识方法和借鉴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