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切诊(脉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体全面,但繁琐费时,现少用。
”单击此处输入您要的内容,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
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 容或者文本
”单击此处输入您要的内容,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
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
”单击此处输入您要的内容,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
心 小肠
肺 大肠
脉经
心 小肠
肺大 肠
景岳 心
肺
全书 心包络 膻中
关 左右
肝胆
脾 胃
肝胆
脾 胃
肝胆
脾 胃
尺
左
右
肾膀胱 肾 命门
肾膀胱 肾 三焦
肾 膀胱 肾 三焦 大肠 命门 小肠
说明 大小肠配心肺是表里相属, 右肾属火,故命门亦候于右
尺
大肠配左尺,是金水相从; 小肠配右尺,是火归火位
医宗 心 金鉴 膻中
尽量选择病人比较安静的时间和环境切脉,将干扰因素减到最低限度。
如:
时,注意要让病人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休息片刻后,再
诊脉。
体位姿势
患者
体位——正坐为主,其次为仰卧; 手臂——前伸舒展(保持血脉顺畅, 肌肉放松)。平放齐心(保持同一水 平,避免重力影响)。 腕掌——托垫脉枕(掌腕横纹居中, 枕垫松软有弹性)。
肺 肝膈 脾 肾 膀胱 胸中 胆 胃 小肠
肾 大肠
小肠配左尺,大肠配右尺, 是以部位相配,故又以三焦
分配寸关尺三部
脏腑划分——寸关尺分候脏腑
• 1、先定关:以高骨 (桡骨茎突)为标记
左 手Leabharlann Baidu
右 手
• 2、再定寸、尺: 关前为寸 关后为尺
寸 心 统括胸以 肺
上及头部
肝 关脾
心
(胆)
统括膈以 下至脐上
(胃)
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 容或者文本
”单击此处输入您要的内容,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
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
”单击此处输入您要的内容,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
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 容或者文本
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中医切诊
中医教研室 金李
切诊和脉诊
”何为切?触、摸、按、压 ”目的 ”切动脉
脉
诊
别
称
YOUR TITLE HERE
脉诊
触摸按压脉搏动处
EXPLORE MORE
切脉 脉诊 按脉 诊脉 候脉 号脉
脉
诊
来
源
历史悠久 关于寸口脉 1、出自哪本书? 2、何人? 3、最早脉学专著?
后
代
发
展
明——濒湖老人 《濒湖脉学》
寸口脉微弱, 趺阳脉尚有一定力 量时,提示胃气尚 存,尚可救治; 如趺阳脉难以触及 时,提示患者的胃 气已绝,难以救治。
4.寸口诊法
单切寸口部位的脉搏(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
始见于《内经》, 晋代王叔和的《脉经》。
,推广于
简便易行,普遍适用于各种病证。
此外,寸关尺三部分施浮中沉三候, 《难经》称其为三部九候。与遍诊法 三部九候名同实异。
壹
贰
叁
肆
脉诊原理及 部位方法
正常脉象
病 理 脉 象 脉诊临床意 义及运用
壹
脉诊原理及部位方法
脉诊的原理
脉诊 脉象
脉搏动的特征形象
脉诊的原理
“心主血,其 充在脉”“心 藏脉、脉舍神。 心阳、心气
“气为血帅,血 为气母”“气行 则行。”“脉不 自行,随气而至, 气动脉应。”
五脏协同
肺助心行血 肝疏泄气机 脾胃为气血源脉 以胃气为本。
肾为根
脏腑的作用
心气的推动
肺气的敷布
脾气的统摄
保证气血在 脉中运行正常
肾气的鼓动
常脉
肝气的调节
脉象的形成是心脏、气血、脏腑共同作用的结果
脉
诊
部
位
分为四种
一、三部九侯
遍诊法( 《素问》三部九候): 上部、中部、下部
上(头):天(两颞动脉)——候头额、 颞部。人(耳前动脉)——候目、 耳。地(两颊动脉)——候口、齿
肺
肝 肾
尺肾 肾 统括脐以 (命
脾 肾
下至足部 门)
•
左手
心(君火)
右手
肺(金)
肝(木)
脾(土)
肾(水)
肾(相火)
阴、血、精
阳、气
• 1、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 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升,命门
之火,少火生气,故气旺于右为阳;心主血,肝藏血, 肾藏精,精血同源,故血旺于左为阴
现在的仪器,客观化? 胃、神、根
Go Now
脉诊简史
切诊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
左为心肝肾,右为肺脾命
第四节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时间与环境
脉象是一项非常灵敏的生理信息,易受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的 影响,因而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场所,减少干扰因素。
时间——以平旦(清晨)最佳 环境——以清静之处最佳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
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 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素问•脉要精微论》
从标志到争议
中医标志
三个指头一个枕头
备受争议
司马迁《扁鹊仓公列传》 《医学实在易》“方书论脉
愈详,而指下愈乱,何苦张大其言, 以人命为戏乎”
徐灵胎“虚实之要莫逃于脉”
如何学好脉诊?
熟悉脉诊过程 操作规范、
不断实践
熟悉脉诊理论 掌握基本原 理
理论实践印证 心中了了 指下难明
CONTENTS
目录
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 容或者文本
2.人迎寸口诊法 “持其脉口(寸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灵枢·终始》 寸口反映内脏,人迎反映体表,提示病变的内外出入;
较遍诊法简单。
3.仲景三部诊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太谿三部诊法。 以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趺阳脉候胃气,太谿脉候肾气 简繁相兼,多在寸口无脉搏或者观察危重病人时运用
中(手):天(手太阴肺经动脉处)— —候肺气。人(手少阴心经动脉 处)——候心气。地(手阳明大肠 经动脉处)—候胸中之气
下(足):天(足厥阴肝经动脉)—— 候肝气。人(足太阴脾经动脉)— —候脾、胃之气。地(足少阴肾 经动脉)——候肾气
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单击此处输入您要的内容,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
独取寸口的原理
“寸口者,脉之大会 也,手太阴之动脉” “脉会太渊”“肺朝 百脉”“营卫之气遍 布周身,循行五十次 复会于气口”
脉之大会
脉搏显著
手太阴经原穴和输穴,其 经气流注最旺盛之处
反应胃气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 环循胃口
便于诊察
位置固定,部位表浅
寸口分候脏腑
左候心肝肾,右候肺脾命
学说
寸
左
右
难经
”单击此处输入您要的内容,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
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 容或者文本
”单击此处输入您要的内容,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
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
”单击此处输入您要的内容,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
心 小肠
肺 大肠
脉经
心 小肠
肺大 肠
景岳 心
肺
全书 心包络 膻中
关 左右
肝胆
脾 胃
肝胆
脾 胃
肝胆
脾 胃
尺
左
右
肾膀胱 肾 命门
肾膀胱 肾 三焦
肾 膀胱 肾 三焦 大肠 命门 小肠
说明 大小肠配心肺是表里相属, 右肾属火,故命门亦候于右
尺
大肠配左尺,是金水相从; 小肠配右尺,是火归火位
医宗 心 金鉴 膻中
尽量选择病人比较安静的时间和环境切脉,将干扰因素减到最低限度。
如:
时,注意要让病人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休息片刻后,再
诊脉。
体位姿势
患者
体位——正坐为主,其次为仰卧; 手臂——前伸舒展(保持血脉顺畅, 肌肉放松)。平放齐心(保持同一水 平,避免重力影响)。 腕掌——托垫脉枕(掌腕横纹居中, 枕垫松软有弹性)。
肺 肝膈 脾 肾 膀胱 胸中 胆 胃 小肠
肾 大肠
小肠配左尺,大肠配右尺, 是以部位相配,故又以三焦
分配寸关尺三部
脏腑划分——寸关尺分候脏腑
• 1、先定关:以高骨 (桡骨茎突)为标记
左 手Leabharlann Baidu
右 手
• 2、再定寸、尺: 关前为寸 关后为尺
寸 心 统括胸以 肺
上及头部
肝 关脾
心
(胆)
统括膈以 下至脐上
(胃)
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 容或者文本
”单击此处输入您要的内容,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
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
”单击此处输入您要的内容,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
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 容或者文本
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中医切诊
中医教研室 金李
切诊和脉诊
”何为切?触、摸、按、压 ”目的 ”切动脉
脉
诊
别
称
YOUR TITLE HERE
脉诊
触摸按压脉搏动处
EXPLORE MORE
切脉 脉诊 按脉 诊脉 候脉 号脉
脉
诊
来
源
历史悠久 关于寸口脉 1、出自哪本书? 2、何人? 3、最早脉学专著?
后
代
发
展
明——濒湖老人 《濒湖脉学》
寸口脉微弱, 趺阳脉尚有一定力 量时,提示胃气尚 存,尚可救治; 如趺阳脉难以触及 时,提示患者的胃 气已绝,难以救治。
4.寸口诊法
单切寸口部位的脉搏(桡骨茎突内侧的桡动脉)。
始见于《内经》, 晋代王叔和的《脉经》。
,推广于
简便易行,普遍适用于各种病证。
此外,寸关尺三部分施浮中沉三候, 《难经》称其为三部九候。与遍诊法 三部九候名同实异。
壹
贰
叁
肆
脉诊原理及 部位方法
正常脉象
病 理 脉 象 脉诊临床意 义及运用
壹
脉诊原理及部位方法
脉诊的原理
脉诊 脉象
脉搏动的特征形象
脉诊的原理
“心主血,其 充在脉”“心 藏脉、脉舍神。 心阳、心气
“气为血帅,血 为气母”“气行 则行。”“脉不 自行,随气而至, 气动脉应。”
五脏协同
肺助心行血 肝疏泄气机 脾胃为气血源脉 以胃气为本。
肾为根
脏腑的作用
心气的推动
肺气的敷布
脾气的统摄
保证气血在 脉中运行正常
肾气的鼓动
常脉
肝气的调节
脉象的形成是心脏、气血、脏腑共同作用的结果
脉
诊
部
位
分为四种
一、三部九侯
遍诊法( 《素问》三部九候): 上部、中部、下部
上(头):天(两颞动脉)——候头额、 颞部。人(耳前动脉)——候目、 耳。地(两颊动脉)——候口、齿
肺
肝 肾
尺肾 肾 统括脐以 (命
脾 肾
下至足部 门)
•
左手
心(君火)
右手
肺(金)
肝(木)
脾(土)
肾(水)
肾(相火)
阴、血、精
阳、气
• 1、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 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升,命门
之火,少火生气,故气旺于右为阳;心主血,肝藏血, 肾藏精,精血同源,故血旺于左为阴
现在的仪器,客观化? 胃、神、根
Go Now
脉诊简史
切诊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
左为心肝肾,右为肺脾命
第四节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时间与环境
脉象是一项非常灵敏的生理信息,易受饮食、运动、情绪等因素的 影响,因而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场所,减少干扰因素。
时间——以平旦(清晨)最佳 环境——以清静之处最佳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
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 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素问•脉要精微论》
从标志到争议
中医标志
三个指头一个枕头
备受争议
司马迁《扁鹊仓公列传》 《医学实在易》“方书论脉
愈详,而指下愈乱,何苦张大其言, 以人命为戏乎”
徐灵胎“虚实之要莫逃于脉”
如何学好脉诊?
熟悉脉诊过程 操作规范、
不断实践
熟悉脉诊理论 掌握基本原 理
理论实践印证 心中了了 指下难明
CONTENTS
目录
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 容或者文本
2.人迎寸口诊法 “持其脉口(寸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灵枢·终始》 寸口反映内脏,人迎反映体表,提示病变的内外出入;
较遍诊法简单。
3.仲景三部诊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太谿三部诊法。 以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趺阳脉候胃气,太谿脉候肾气 简繁相兼,多在寸口无脉搏或者观察危重病人时运用
中(手):天(手太阴肺经动脉处)— —候肺气。人(手少阴心经动脉 处)——候心气。地(手阳明大肠 经动脉处)—候胸中之气
下(足):天(足厥阴肝经动脉)—— 候肝气。人(足太阴脾经动脉)— —候脾、胃之气。地(足少阴肾 经动脉)——候肾气
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单击此处输入您要的内容,点击输入你想要的文字内容或者文本,
独取寸口的原理
“寸口者,脉之大会 也,手太阴之动脉” “脉会太渊”“肺朝 百脉”“营卫之气遍 布周身,循行五十次 复会于气口”
脉之大会
脉搏显著
手太阴经原穴和输穴,其 经气流注最旺盛之处
反应胃气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 环循胃口
便于诊察
位置固定,部位表浅
寸口分候脏腑
左候心肝肾,右候肺脾命
学说
寸
左
右
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