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合集下载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悔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悔

第一讲: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理解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其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其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为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为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

相乘和相侮,是指五行系统关系在外界因素的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状态,都是指五行之间不正常的相克。

作为人体,则是病理上的相互传变。

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

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1、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

如土气不足,则木乘土(虚)。

2、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制之行。

如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则木(亢)乘土,从而使土气受损。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

同样也有两种情况:1、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

如金本克木,若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反来侮金,即为木(亢)侮金。

2、二是克者本身衰弱,被克者因其衰而侮之。

如金本克木,若金气虚衰,则木因其衰而侮金,即为木侮金(衰)。

一般来说,凡因某一行过度亢盛而产生相乘或相侮,如木亢乘土或木亢侮金等,在病变过程中常表现为机能过亢的实证性病理变化;而因某一行虚衰所导致的相乘或相侮,如木乘土虚或木侮弱金等,则常表现为机能不足的虚证性病理变化。

第二讲: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对应的五脏生克乘侮首先谈:相生1、木生火五脏对应的是肝生心2、火生土五脏对应的是心生脾3、土生金五脏对应的是脾生肺4、金生水五脏对应的是肺生肾5、水生木五脏对应的是肾生肝其次谈相克:6、木克土五脏对应的是肝克脾7、土克水五脏对应的是脾克肾8、水克火五脏对应的是肾克心9、火克金五脏对应的是心克肺10、金克木五脏对应的是肺克肝再次谈相乘11、木乘土五脏对应的是肝乘脾12、土乘水五脏对应的是脾乘肾13、水乘火五脏对应的是肾乘心14、火乘金五脏对应的是心乘肺15、金乘木五脏对应的是肺乘肝再谈相侮16、木侮金五脏对应的是肝侮肺17、金侮火五脏对应的是肺侮心18、火侮水五脏对应的是心侮肾19、水侮土五脏对应的是肾侮脾20、土侮木五脏对应的是脾侮肝共二十条,简称为病机20条,每一条在临床上都可以得到灵活的运用。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心理调理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心理调理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心理调理中医五行学说源远流长,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在生理病理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心理调理也具有独特的指导意义。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线性联系,而是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从心理调理的角度来看,五行学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调节不同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比如,木主肝,在情志上对应怒。

当一个人经常处于愤怒的情绪中,可能意味着肝气过旺。

此时,就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疏泄肝气,达到心理的平衡。

可以选择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来舒缓身体的紧张,进而缓解愤怒的情绪。

同时,也可以多接触大自然,绿色的环境有助于安抚肝气。

火主心,对应的情志是喜。

过度的喜悦可能会导致心气涣散。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人在极度兴奋或大喜之后,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

这就提醒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的过度波动。

当感到过于兴奋时,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

土主脾,与思相关。

过度的思考、忧虑容易损伤脾气。

如今,生活节奏快,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常常陷入过度思考的状态。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学会适时地放下心中的负担,避免思虑过重。

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等,转移注意力,让心情得到放松。

金主肺,在情志上为悲。

悲伤的情绪可能会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

当遭遇挫折或不幸而陷入悲伤时,我们要积极地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安慰,参加社交活动,融入集体,以驱散悲伤的阴霾。

水主肾,对应的情志是恐。

长期处于恐惧的心理状态可能会损伤肾气。

要克服恐惧,首先需要正视恐惧的根源,通过逐步面对和解决问题来增强自己的信心和勇气。

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也为心理调理提供了思路。

当一种情绪或心理状态出现失衡时,可以通过相生的关系来进行调节。

比如,一个人因压力过大而思虑过度,损伤了脾气,可以通过增强心气来帮助恢复。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五行相生相克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中国古代医学、农学、军事、哲学等各个领域。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是指其中一种元素能够生我,相克是指其中一种元素能够克我。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在中医、风水、农学等领域有所体现,同时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这是五行相生的顺序。

金能够生水,因为金的特性是坚硬的,而水则能够将金熔化,从而产生新的形态。

水能够生木,因为水是滋润万物的源泉,可以滋养植物生长。

木能够生火,因为木燃烧后能够产生火焰。

火能够生土,因为火能够将物质燃烧成灰烬,形成土壤。

土能够生金,因为土壤中含有金属矿物质,可以形成金属。

其次,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这是五行相克的顺序。

金克木,是因为金能够砍伐木头,木克土,是因为树木的根系能够破坏土壤的结构,土克水,是因为土壤能够吸收水分,水克火,是因为水能够灭火,火克金,是因为火能够将金属熔化。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中医领域,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被用来分析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在风水学中,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被用来分析环境的气场,指导布局和设计。

在农学领域,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被用来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

在军事战略中,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被用来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指导军事行动。

总而言之,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理论,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它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实用的指导原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五行相生相克原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日常养生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日常养生

中医五行学说如何指导日常养生中医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木、火、土、金、水,与人体的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志等相对应,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系统。

这一学说不仅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我们的日常养生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五行中的木对应肝,火对应心,土对应脾,金对应肺,水对应肾。

同时,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维持着人体的平衡与健康。

在日常养生中,我们可以根据五行学说来调整饮食。

春季属木,与肝相应。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春季是养肝的好时节,此时应多吃一些绿色的蔬菜,如菠菜、芹菜等,因为绿色入肝。

同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气郁结。

夏季属火,与心相应。

心主神明,为阳中之阳脏。

夏季炎热,容易心火旺盛,可多吃一些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红枣等,以养心安神。

还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防耗伤心气。

秋季属金,与肺相应。

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津,应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如百合、雪梨等,以润肺生津。

同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寒邪侵袭。

冬季属水,与肾相应。

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

冬季寒冷,宜补肾壮阳,可多吃一些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还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损伤肾阳。

除了饮食,五行学说还能指导我们的起居作息。

根据五行的规律,一天之中也有不同的脏腑当令之时。

比如,子时(23 点至 1 点)胆经当令,丑时(1 点至 3 点)肝经当令。

因此,我们应尽量在晚上 11 点前入睡,以保证肝胆的正常排毒和修复。

寅时(3 点至 5 点)肺经当令,此时人体的气血开始重新分配,若能在此时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有助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在运动方面,五行学说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不同的季节适合不同的运动方式。

春季万物复苏,适合进行一些舒展身体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以促进肝气的疏泄。

中医药五行学说:五行的生克乘侮(图解)

中医药五行学说:五行的生克乘侮(图解)

中医药五⾏学说:五⾏的⽣克乘侮(图解)五⾏学说,是中医中药的基础内容,也是每⼀位中医⼈必备的内容。

但是要想全部搞懂这个还是很难得,今天⼩编就⽤图解的⽅式为你讲解五⾏学说!同时,五⾏学说也是执业中医师和执业中药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各位考⽣有所帮助!⼀、五⾏与五⾏学说五⾏,即⽊、⽕、⼟、⾦、⽔五类物质的运动。

五⾏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对⽊、⽕、⼟、⾦、⽔五种物质的认识基础上,进⾏抽象⽽逐渐形成的哲学概念。

(⼀)五⾏的特性1.⽊的特性古⼈称“⽊⽈曲直”。

“曲直”是指树⽊的⽣长形态,为枝⼲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

因⽽引申为具有⽣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2.⽕的特性古⼈称“⽕⽈炎上”。

“炎上”是指⽕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3.⼟的特性古⼈称“⼟爰稼穑”。

“稼穑”是指⼟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

因⽽引申为具有⽣化、承载、受纳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故有“⼟为万物之母”之说。

4.⾦的特性古⼈称“⾦⽈从⾰”。

“从⾰”是指“变⾰”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5.⽔的特性古⼈称“⽔⽈润下”。

“润下”是指⽔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五⾏的分类其⼀,取象⽐类法,即将事物的性质和作⽤与五⾏的特性相类⽐,推演得出事物的五⾏属性。

如以五脏配属五⾏,则由于肝主条达⽽归属于⽊,⼼阳主温煦⽽归属于⽕,脾主运化⽽归属于⼟,肺主肃降⽽归属于⾦,肾主⽔⽽归属于⽔。

其⼆,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属性,推演⾄其他相关的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的五⾏属性。

如肝属于⽊,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的“筋”和“⽬”亦属于⽊;⼼属于⽕,则“脉”和“⾆”亦属于⽕;脾属于⼟,则“⾁”和“⼝”亦属于⼟;肺属于⾦,则“⽪⽑”和“⿐”亦属于⾦;肾属于⽔,则“⾻”和“⽿”、“⼆阴”亦属于⽔。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一)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构成了万事万物,但五行之间仍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维持事物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

在正常状态下,有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两种机制。

1.五行相生生有资生、助长、促进之意。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

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种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难经》称为母子关系。

以木为例,由于土生木,而木又生火。

也就是土是木之母,木为土之子。

而火为木之子,木为火之母。

2.五行相克克有克制、抑制、制约之意。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与五行相生一样,也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

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与“我克”两种关系。

“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内。

经》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

以土为例,克我者是木,故木为土的“所不胜”; 我克者是水,故水为土之“所胜”。

3.五行制化制,即制约、克制;化即生化、变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生克的动态平衡关系。

《类经图翼•运气上》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

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 五行相生,助长、促进事物的发生与成长。

相生太过,就必须克制,所以才有五行相克,以抑制、制约事物的过分亢盛为害。

这样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正常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

(二)五行的反常生克五行在正常范围内,虽有量的变动而引起生克平衡的波动,但不致出现质的变化。

若因某种原因,对立统一的生克制化关系失去了动态平衡,就会导致反常的生克关系。

常见的有相生太过、相生不及、相克太过与反克四种情况。

1.相生太过五行中任何一行相生太过,若无有效及时抑制,必定会亢盛为害。

简述中医五行的相生相克联系

简述中医五行的相生相克联系

简述中医五行的相生相克联系中医五行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以及它们之间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中医认为,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掌握这种关系对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都有重要意义。

简单的说,相生是指五行之间的相互生长和壮大的关系,相克则是指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互相克制的关系。

一、相生关系1. 木生火木能生火,即木是火的母亲。

例如,大自然中的树木可以转化为燃料,为人们生火做饭、取暖等提供便利。

同时,在中医中,肝属木,肝气旺盛可以生发火的阳气,对于身体来说至关重要。

2. 火生土火能生土,即火可以使土壤变得富饶。

中医上认为,火属于心脏,心主血,火能生土,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达到健康的目的。

3. 土生金土能生金,即黄土产生出金属矿物。

中医中,脾属土,脾能够消化食物中的精华,提取出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同时产生出“津液”,滋润全身各组织器官,保持生命活动正常。

4. 金生水金属可以融化为熔断,形成液态的水。

中医经络理论中,肺属金,肺主气,气质清晰,可以通过呼吸运动促进身体的气血流通,使身体保持平衡。

5. 水生木水能生木,即给树木生长提供必要的水分。

中医中,肾属水,肾精负责生命的起源和生长发育、繁殖,同时控制人体的水分代谢,维持身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二、相克关系1. 金克木金属可以砍伐树木,制作家具或者是工具等等。

中医认为,肺属金,肺的气虚则会导致肝木受阻,肢体麻木,头昏、头痛、失眠等等。

2. 木克土树木生长需要土壤,但同时会将丰富的养分吸收掉,破坏土的肥力。

在中医中,肝属木,肝气过旺则易损害脾土的消化功能,最终导致身体各种疾病的发生。

3. 土克水泥沙是土的一部分,当泥沙过多的时候,就容易导致水的流速减缓,甚至堵塞河道。

中医中,脾属土,脾气血虚弱,则水液不能运行于四肢百骸,人会有疲乏无力、肢倦乏力、面色未泽等现象。

4. 水克火水能够将火灭掉,保护人类的安全。

五行学说如何应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如何应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

五行学说如何应用于医疗诊断和治疗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组成,并且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这种学说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医医疗诊断和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行学说中的相生关系是指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关系则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五体等都与五行相对应。

例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在医疗诊断方面,五行学说可以帮助医生从整体上把握患者的病情。

通过观察患者身体各部分的表现,判断其所属的五行属性是否平衡。

比如,如果一个人面色发青、容易发怒、眼睛干涩,可能提示其肝脏的功能出现了问题。

因为在五行中,肝属木,青色也与木相对应,而发怒和眼睛的问题也与肝的生理功能有关。

再比如,一个人总是咳嗽、气短、皮肤干燥,可能是肺脏出现了异常。

因为肺属金,咳嗽、气短等症状与肺的呼吸功能相关,而皮肤在中医理论中与肺相表里。

五行学说还可以用于分析疾病的传变规律。

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推测疾病可能的发展方向。

例如,肝脏有病,可能会影响到心脏,因为木生火;也可能会克制脾脏,因为木克土。

了解这些传变规律,有助于医生提前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在治疗方面,五行学说为中医提供了多种治疗思路和方法。

基于相生关系的治疗方法称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比如,肾阴虚的患者,由于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所以可以通过滋养肝脏(补母)来间接滋养肾脏。

这就是“虚则补其母”的应用。

而对于肝火旺盛的患者,由于心属火,肝之子为心,可以通过泻心火(泻子)来达到清泻肝火的目的。

基于相克关系的治疗方法有“抑强扶弱”。

比如,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导致脾胃虚弱。

此时,既要疏肝理气(抑强),又要健脾益气(扶弱)。

又比如,脾土虚弱,不能制约肾水,导致水湿泛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一)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构成了万事万物,但五行之间仍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维持事物生化不息的动态平衡。

在正常状态下,有五行相生与五行相克两种机制。

1. 五行相生生有资生、助长、促进之意。

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助长、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

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和“我生”两种关系。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难经》称为母子关系。

以木为例,由于土生木,而木又生火。

也就是土是木之母,木为土之子。

而火为木之子,木为火之母。

2. 五行相克克有克制、抑制、制约之意。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与五行相生一样,也形成周而复始的圆周运动。

五行之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与“我克”两种关系。

“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我克”者为我“所胜”。

《内经》称为“所胜”、“所不胜”关系。

以土为例,克我者是木,故木为土的“所不胜”;我克者是水,故水为土之“所胜”。

3. 五行制化制,即制约、克制;化即生化、变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生克的动态平衡关系。

《类经图翼·运气上》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

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五行相生,助长、促进事物的发生与成长。

相生太过,就必须克制,所以才有五行相克,以抑制、制约事物的过分亢盛为害。

这样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正常的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

(二)五行的反常生克五行在正常范围内,虽有量的变动而引起生克平衡的波动,但不致出现质的变化。

若因某种原因,对立统一的生克制化关系失去了动态平衡,就会导致反常的生克关系。

常见的有相生太过、相生不及、相克太过与反克四种情况。

1. 相生太过五行中任何一行相生太过,若无有效及时抑制,必定会亢盛为害。

例如水气盛,生木特旺,木偏亢,若为金气及时有效制约,必导致过克与反克,也就是乘土侮金。

同时,木气偏旺,生火也偏亢,导致火气上炎。

2. 相生不及五行任何一行虚衰,必将引起两种相生不及的异常变化。

一种是母病累子,例如火能生土,若火母不足,则土子也不足,结果火衰土虚。

另一种是子病累母,例如木为水之子,若木气久衰,势必下损水母,终至母受子累,木枯水竭。

相生不及也必将导致乘侮异常。

3. 相克太过相克太过又称为相乘,简称过克。

乘是乘虚侵袭的意思。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过度克制“所胜”行的状态。

常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某气偏亢则会过度克制此气之“所胜”。

例如,金气偏亢,必乘木;火气偏亢,必乘金;土气偏亢,必乘水。

另一种是某气为正常水平,而所克之气过度虚弱,此时某气正常的克制就变成了一种相对过度的克制,也称为相乘。

例如,水本克火,若火气过衰,则水气虽未偏亢,而已造成过度克制火气情况,称为火虚水乘,同样还有土虚木乘、木虚金乘等等。

4. 反克即相侮,又称反侮。

侮有持强凌弱的意思。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反向克制“所不胜”行的状态。

常见也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某气有余则会反向克制其“所不胜”行。

例如,木其偏亢,必侮金;水气偏亢,必侮土;金气偏亢,必侮火。

另一种是某气处于正常水平,而“所不胜”之气偏衰,此时某气原本正常的被克制反而变成了一种相对强盛的反向克制,也称为反侮。

例如,木本克土,若木气偏衰,此时土气虽然为正常水平,仍可抽象由被克制变成反向克制“所不胜”之木的状态,称为木虚土侮。

同时还有金虚木侮、水虚火侮等等。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而形成五行间的生克制化异常:后者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反向的克制现象,而形成五行间的生克制化异常。

两者之间联系是:在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乘。

综上所述,五行中任何一行的生克制化异常均可表现为相关行的生克反常。

相生太过与相生不及均可引发相关下的相乘或相侮。

这4种生克反常实质上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气有余,则制已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中医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战国至两汉时期很有影响的哲学思想。

它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了整个世界,五种物质的不同配比,组成了万物,因此,世界万物都可以归入这五大类之中。

五行学说源于先民的生活和生产实践。

《尚书·洪范》曰:“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

”到了战国晚期,贤哲们还根据五行的特点,将自然界的许多事物或现象,最终归纳为五大类别。

并认为五者之间有着内在的次序和联系,遂构建起一整体关联的世界图景。

这一学说渗透进入中医学,成为中医学家认识生命的一大方法。

五行的特性及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一)基本概念“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

因此,可将“五行”定义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就性质而言,五行学说也是古贤用以解释世界和探索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

(二)五行的特性古人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通过长期观察,抽象出五行的特性,并以此归纳各类事物的特点,并作出演绎分析。

现结合《尚书·洪范》的记载,将五行特性分述如下:木的特性:“木曰曲直”。

所谓“曲直”,是以树干曲曲直直的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

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火现象,都可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

所谓“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征。

因此,凡具有温热、升腾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

“稼”指播种,“穑”指收获。

所谓“稼穑”,指土地可供人们播种和收获农作物。

延伸而言,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土”。

由于农耕生产方式影响,古人对“土”特别重视,故有“土载四行”、“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以及“土为万物之母”的说法。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

“从革”本意颇为费解,今人认为有“变革”之意。

引申为肃杀、潜降、收敛等。

凡具有这类特征的事物或现象,皆可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水曰润下”。

所谓“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征。

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和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水”。

五行特性,虽然来源于对木火土金水五者的具有观察,但却是古人抽象概括的结果,超脱了它们本身的具体性质,而具有更为广泛更为抽象的涵义。

(三)事物的五行归类如上所述,五行学说按五行特性把事物分别归类。

具体方法有两种。

1. 取类比象对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气、五化、五色、五味、五音这7.种事物与现象各分5类,每类依据自身的性质与特点与五行特性逐一进行比较,凡符合某类共同征象者即划归某行,这种方法称为取类比象。

例如:五方这种空间结构,共分为东、南、西、北、中这5类。

其中东方为日出之处,富有生机,与木的生长、升发特性相类似,故将东方归属于木;南方气候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似,故将南方归属于火;西部高原,为日落之处,其气肃杀,与金特性相似,故归属于金;北方气候寒冷,无霜期短,虫类蛰伏,与水的寒凉、向下和静藏特性相似,故归属于水;中央地带,气候适中,长养万物,统管四方,与土特性相似,故归属于土。

余可类推。

2. 归纳推演在已知某事物五行属性基础上,可归纳推演与这一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相关事物的五行属性,这种方法,称为归纳推演。

如人体与自然界之间,依赖五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而人体的五脏按各自生理特点可分属于五行之一。

例如肝在五行属木,是根据肝的生理特性肝气升发向上、喜条达而恶抑郁而划定的。

这样胆、目、筋、怒、呼等与肝有生理组织联系的事物就可归纳推演而均属木行。

余可类推。

明白了这两种方法,就可理解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了。

从五行归类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五行木火土金水为纽带把自然界与人体连成了一个整体,表的左边自然界中的事物与现象就是按取类比象法归纳进了五行系统,而表的右边人体则以五脏为中心,按归类推演法归纳进了五行系统。

这样,极其复杂的生命活动与纷纭变化的外部世界就有了协调统一的基础。

五行系统之所以能应用于中医药学的临床实际,道理也就在此。

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与构成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特点。

由于五行学说把以五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归纳进了五行归类表,以阴阳为核心与基础的整体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与完善。

因而人体内部的有机联系、协调统一有了更为清晰的内涵。

而人与自然界的联系也因五行的沟通,有了令人信服的基础。

使天人相应、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有了更坚实的阴阳五行依据。

正如《伤寒论·序》所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

”(二)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按照取类比象法,人体五脏的生理特性可分别归纳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而按照归纳推演法,六腑、五体官窍、经络、气血等均可附于某脏而分属某行。

具体来说,因肝气升发、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与木的特性相似,故肝属木,而胆、筋、目、爪等均因此而属木;因心阳温煦推动气血,类似于火的特性,故心属火,而小肠、脉、舌、面等均因此而属火。

其余三脏,依此类推。

五脏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一旦确定,五行之间生克乘侮的基本关系也就可以用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

1. 按五行学说解释五脏之间的正常生克制化按五行生克,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那么同样存在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以及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的生克关系。

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济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阳以温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生肾就是金生水,如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肾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肾藏精以滋养肝的阴血等等。

这就是用五行相生的理论来阐释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

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肾制约心,肾阴承制着心阳,使其不致过于亢盛;心制约肺,心阳可以制约肺,使肺不致于过寒;肺制约肝,肺的肃降抑制着肝的升发,防其太过;肝制约脾,肝之疏泄可以疏达脾气,令其不致于壅塞;脾制约肾,脾之健运可以调控肾的主水功能,使水湿不致于泛滥,等等。

按五行制化,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生相克,平衡统一,谓之“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