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人生》医案(精校版本)
中医医案学()(精)
第二十一页,共82页。
4.叶氏补脾胃(píwèi)分脾阳胃阴之说
《临证指南医案(yī àn)》
❖ 华岫云为其脾胃门作按语云:“纳食主胃,运化主 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 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脾喜刚燥,胃喜柔润。”
❖ 后世医家由此总结出脾六喜六恶:喜燥恶湿,喜温 恶寒,喜升恶降,喜甘恶苦,喜运恶滞,喜补恶攻, 而胃则反之。这完全是从叶氏医案的学习中得出(dé chū)的结论。
❖ 若上下交损,下虚上盛当取诸中焦。 ❖ 如某案:“神送。”
第六页,共82页。
1.叶氏治虚损(xū sǔn)从三焦 立论
《临证指南医案(yī àn)》
❖ 若下焦虚损,又当补下兼治其中。分填补精血,补益精气, 滋阴清热,益火生土等不同治法。叶氏善用血肉(xuèròu) 有情之品填补精血。
第二十五页,共82页。
❖ 《洄溪医案》属追忆式医案,全书以治验教人认识医学 (yīxué),掌握医学(yīxué)的理论,掌握正确的治学方法,故 可以将《洄溪医案》看作是一部通过医案进行医学(yīxué)思 想、医学(yīxué)规范、治学方法教育的通俗读物。
❖ 徐氏医案重在说理,故具体的诊疗细节往往略而不详。案中 仅载治法、方名或主药数味,此为特点。
海而下,其不致崩决淋漓者,任脉为之担任,带脉(dài mài)
为之约束,维、跷脉为之拥护,督脉以总督统摄,月事方
能按期而行。故云“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而脏腑之血,
皆归冲脉。
第十四页,共82页。
3.叶氏调经(tiáojīng)带用调补奇经 之法
《临证指南医案(yī àn)》
❖叶氏调理奇经八脉总不离补气养血,补益肝肾, 调理脾胃。 ❖叶氏非侈言八脉理论而脱离实际治疗(zhìliáo)者, 他倡言调补奇经,完全是以临床为依据的。
中医医案——心悸(四)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瓜蒌薤白汤合丹参饮治愈心悸
病案:郑某,女,成年。
初诊:1971年9月14日。
诊查:心动悸,胸满闷时痛,头眩,寐不安,梦多。
苔薄,脉细弦。
治法:拟瓜蒌薤白、丹参饮加味。
处方:薤白头三钱瓜蒌皮三钱紫丹参五钱白檀香八分广木香八分云茯苓三钱制半夏三钱陈广皮一钱半干菖蒲一钱酒炒黄芩一钱半
二诊:诸恙见减,原方加川桂枝五分。
按语本例用《金匮》瓜蒌薤白白酒汤和《金鉴》丹参饮,治心动悸、胸满闷痛,取得疗效。
胸气郁痹则中阳不展,心络瘀阻则心气结滞,必致痰湿留聚,程老用二陈汤法佐以化痰湿,很有意义。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496,程门雪医案。
程门雪,名振辉,号壶公(1902-1972),江西省婺源县人。
少年时代从安徽省歙县名医汪莲石先生
学医,后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并拜江苏省孟河派名医丁甘仁先生为师。
毕业后,留校任教,并
任教务长,兼广益中医院医务主任。
1954年任上海第十一人民医院顾问,1956年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
曾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程氏主张把伤寒与温病学说综合运用于临床,临床善用叶氏(天士)之法,擅长以轻灵之剂治病。
程氏从事中医教育工作40余年,在培养中医人才、继承与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1
程氏医术精湛,著作甚多,现存的有《金匮讲义》、《伤寒论歌诀》、《校注未刻本叶氏医案》、《妇女经带胎产歌诀》和《程门雪医案》等。
2。
中医医案(带下)
中医医案(带下)例一余××,女,32岁,搬运工人。
初诊日期:1975年5月21日。
患者服长效避孕药已一年,近月来白带增多为水样。
胃纳差,口淡,睡眠欠佳,尿量减少,大便两天一次,面部色素沉着明显,舌淡白,唇色亦淡,脉沉滑略弦。
辨证,脾肾虚损带下。
治法:健脾固肾,收敛止带。
方药:菟丝子25克、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白芍10克、海螵蛸15克、白芷10克、岗稔根30克,4剂。
5月28日二诊:服药后带下较前大减,胃纳增进,面部色素沉着亦减轻,睡眠仍欠佳,尿正常,舌淡红,苔薄微黄,脉细滑。
药已见效,按法照上方加首乌20克,续服6剂后,自带已净。
(《罗元恺医著选》)例二王,女,37岁。
带下青色,腥臭稠粘,头胀目眩,口苦胁痛,脉来弦数,舌质红,苔黄腻。
症属肝经湿火下注,拟泻厥阴之火,化膀胱之湿。
龙胆草6克、黑栀9克、炒白芍9克、生甘草3克、黄芩4。
5克、青陈皮各3克、茯苓12克、绵茵陈15克、柴胡4。
5克、川萆薢9克、炙白鸡冠花12克三诊:带下不多,胁痛间或有之,脉弦,苔薄黄。
再拟疏肝和营,兼清余热。
炒柴胡4石克、丹皮4。
5克、黑山栀9克、当归9克、制苍木4.5克、茯苓12克、炒白芍6克、甘草2.4克、薄荷、纯梗4.5克、郁金6克、炙白鸡冠花12克(《叶熙春医案》)例三吴××,35岁,职工。
素嗜辛辣,房室不节,以致形肉日消,迩日易怒,咽痒干咳,入夜少睡,多梦纷纭,心悸惊惕,赤白带下,头晕腰瘦,便艰,溲赤,舌质红、苔白糙,切脉二尺沉细,寸关弦数。
女贞子、旱莲草、麦冬、远志、金樱子各9克,阿胶、茯神、生地、杞子各12克,黄连1。
8克、莲肉15克、鸡子黄1枚,5剂。
嘱忌辛辣,禁房事。
复诊:带净,寐安,唯腰膂仍感酸楚,上方去黄连,加川断9克,继投六剂,所患诸恙尽廖。
(陈予舟等整理)周兰若先生治疗带下经验介绍,江苏中医8:31,1965)例四张x。
肝燥血虚,气机失调。
干呕暖气,且少腹作痛:赤白带下,食入乏味。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
(实用版)
目录
:
1.简介
2.《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的内容
3.《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的价值
4.结论
正文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中医大师,他们的医案被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医学的宝贵财富。
近日,一本名为《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的图书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本书收录了中国现代多位名中医的医案及中医病症,其中包括了朱进忠、李翰卿、岳美中、赵锡武、方药中等多位名医的医案。
这些医案都是由名老中医自己亲自选定,真实、可靠,其中一部分名老中医现已作古,因此所收医案尤为珍贵。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的内容涵盖了临床、教学等多个方面,对名中医在全国有广泛影响,极具权威性。
该书按行政区划和军队分类编排,共分为三册。
每一医案都是名老中医们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工作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展示了中医的魅力,也展现了中国现代名医的高超医术和崇高医德。
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是一份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资料。
它对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是一本收录了中国现代多位名中医的医案及中医病症的图书,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展示了中医的魅力,也展现了中国现代名医的高超医术和崇高医德。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
(原创版)
目录
1.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概述
2.《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的内容与特点
3.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的价值与意义
正文
一、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概述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是对我国当代著名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的总结与
记录,它汇集了众多名医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医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这些医案不仅反映了中医学家们的临床诊疗技艺,还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的内容与特点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是一本收录了中国现代多位名中医的医案及中医病症的图书。
该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共分为三册。
书中所选名中医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和权威性,他们的医案真实、可靠,其中一部分名老中医现已作古,因此所收医案尤为珍贵。
本书按行政区划和军队分类编排,对每位名中医的医案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阐述,为广大中医学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三、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的整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它为中医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材料,有助于揭示中医学的规律和特点。
其次,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医案,可以提高中医学者和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促进中医学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的整理和出版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觉。
学好医案:中医精品病例医案学习(三)
学好医案:中医精品病例医案学习(三)病例二十一:心气虚证孔某,男,成人,职员。
初诊, 1975 年 2 月 6 日。
2 年来心悸时作时休,胸闷善太息,气短,大便干结。
舌质淡红,苔薄,脉小弦结代。
1972 年心电图示频发早搏。
证属气血亏耗,心失所养,以致心阳不振,气血失于调畅。
治当补益心气,调养阴血,兼通心阳,佐以理气活血之法。
党参 12g 、炙甘草 9g 、桂枝 6g 、赤芍 12g 、当归12g 、淮小麦30g 、佛手4.5g 、郁金12g 、香橼皮9g 、茶树根30g 、红枣 5 枚, 7 剂。
药后心悸略减轻,胸闷已瘥。
舌苔薄,脉小结代。
再拟前法,去淮小麦,加磁石 30g , 7 剂。
心悸续减,后随证加减又服 20 余剂,诸证基本消失,纳香。
诊脉未见结代。
再守前法,又服 7 剂以巩固疗效。
(《黄文东医案》)病例二十二:肾气虚证李××,30 岁有余。
患痨多年,肺损津虚,肾亏消耗。
近数月来,不分昼夜,有梦无梦,精自滑遗,渐至舌红苔少,面白颧红,喉干口渴,腰酸胫软,失眠多梦,眩晕无神,阳痿早泄,脉细而数。
初拟知柏地黄丸加味,治疗二旬,精滑不止,脉证依然。
盖滑遗既久,阴损及阳,治法既宜壮水滋阴,又须温阳固摄。
乃仿景岳大补元煎、三才封髓丹及金锁固精丸三方化裁为用:赤参须6g 、熟地黄12g 、淮山药12g 、山茱萸10g 、杜仲(盐水炒)10g 、枸杞子10g 、黄柏(盐水炒) 10g 、天门冬 10g 、莲蕊须 10g 、湘芡实 12g 、煅龙骨12g 、煅牡蛎 12g 、潼蒺藜 12g 、北五味 5g ,水煎服。
守服三、四十剂,诸证显著减轻,惟滑遗仍不得止。
乃改用威喜丸,先服涩精,以治其标,果然月余获效。
继用上方改汤为丸,补涩兼顾,守服月余,遂得巩固。
(《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陈松筠案)病例二十三:心血亏虚证段××,女,43 岁。
阵发性怔忡10 年,曾多次住院治疗,诊断为“多发性室性早搏”。
网评《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网评《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中医出版”可以订阅哦!编辑/张亚娟⊙校对/党卫阁、居业导读:《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是非常好的一本书!小编读完也是非常受启发!不知道看过这本书的同学对这本书如何评价呢?今天给大家找来了一些网络评论,快看看这些评论中有木有一条是引发你共鸣的呢?另外木有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小编也强烈推荐你读一下哈~真的是不会失望的!《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现在已经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
在这之前,这本书的个别片段已在互联网上流传,点击的网友成千上万,好多人已在网上留下自己的读后感。
这本书出版后一些网友读者的观感也有在网上出现,在这些随心所欲的议论声中,也许能够捕捉到这本书在网友中的真实评价的回音。
希望更多的读者能够喜欢这本书,也希望听到更多的意见与评论。
1、娄老师为我们后学者架起了云梯打开了便门指明了方向真是功德无量啊!2、比《问中医几度秋凉》而言,更具有专业性,比《思考中医》更具有实践性和客观性,是本医理与文理结合的很好的书。
3、这样的文章更能发人深省,这样的文章更让人记忆犹新,这样的文章更加坚定了对中医的信心,这样的文章足以让经方之光普照大地!4、娄先生的经方学说理论和汉方派的诸多相似,和黄教授的方证人学说更是惊人地吻合,更难得的是一颗金子般的心,写起文章来有情有义,久久不愿卒读!5、娄老师本文的深度实在非同小可,看一、两遍很难吃透原文包蕴的内涵,绝对是少见的理性结合感性,富有感召力的好文,容学生细细咀嚼。
6、如果说读了刘力红先生的《思考中医》唤起了我对经方医学学习的热情,那么娄先生的这篇美文则更加坚定了我认真学习并运用经方医学的信念。
7、我读了娄绍昆先生的文章,对经方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明确了“方症对应”就是我学习的目标。
8、娄老师的书我今天已经买到了,并且多买了两本准备送人,书很好,值得读。
9、老师的书明天能收到,真有些迫不及待了。
谢谢娄师授人以渔!学生四川人,给您老推荐过难度较高的病人。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现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客座教授,仲景书院仲景国医导师,德国中医教育学院客座教授。
多年来致力于仲景学说的临床研究,注重《伤寒论》方证辨证以及日本汉方在临床医学中的运用,擅长针灸等外治法与方证辨证
本书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故事,把一百多个经典病案的诊治过程,全方位呈现出来。
既可以让临床医师了解不同的诊治思路与疾病治疗的秘诀;也可以告诉普通读者一个民间中医师是如何步入中医大门的;对于中医爱好者来说,是更好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思考中医
对《伤寒论》、方证辨证以及经方有感而发的短小文稿结集;是已经正式发表的文章和网络博文以及多年来在各地经方讲座、讲学资料和部分《中医人生——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的精华内容。
有读者评价:《中医人生——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是本奇书,为书中娄老学医的热诚所感动,新书不可不读。
读者网名蓬蒿医人读后认为,医案有部分在《中医人生》中就有,重读,三读,仍觉得受益匪浅。
专业性强,思维严谨,
(编注:《中医人生——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娄绍昆著作《中医人生》第十七节
娄绍昆著作《中医人生》第十七节亦教亦医状元标签:生活2011-12-11 22:44 星期日桥(四)中医人生》是中国当代经方医学研究者娄绍昆医师的重要著作,现征得作者同意,节选其中部分章节先在海外披露,希望对中国传统医学在海外的传播有所贡献,对海外热心中医界人士或病患有所裨益。
夏成锡从一个病患者渐渐地成为一个经方医学的爱好者,正因为没有正式行医,也就不存在职业中医师的许多矜持与拘谨,所以说话直来直去,不加掩饰。
他对《伤寒论》与《金匮》的理解不一定都合理,但是也不乏精到之处。
听了他的谈话以后,我改变了自己过去一些固化了的看法。
譬如,过去我一直认为“一人一仲景,一家一伤寒”的涵义就是对许多注家各说一套的批评,认为这样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的现象,会把初学者置于迷惑阵之中不得自拔。
然而听了他的一席话才发觉自己只是想对了一半,实际上人一仲景,一家一伤寒”的状态也无限丰富了经方医学的内容与不断开阔了经方医生的视野。
尽管近两千年来,诸多的解释与理解大多是对仲景医学思想的误读,然而只要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得到了证实,那么这种误读就是有价值 的。
我想从夏成锡身上多学习一点东西,就继续发问。
成锡,你平时看病的机会多不多? 我没有对外看病,都是亲戚、朋友之间当当顾问,作作参谋而已。
不过这个顾问与参谋,有时候也可以救人性 命”。
成锡,为什么这样说? 去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从外面回家吃饭,进门以后家中无人,就问邻居家里人到哪里去了?邻居说,我大哥 的孙子夏望方中暑很严重,我侄子开车送他到温州大医院去 了。
我一听也就顾不及吃饭,也就乘车一路赶去,到了医院 急救中心,我女儿已经在那里,她就在这个医院任职。
她告 诉我,患儿一度心脏停搏,现在正在抢救中,常规检查,包括脑 CT 都已经检查了,还没有确定病因,会诊结果以脑炎 为主要目标来进行进一步的排查。
我一听就觉得整个诊断方 向错误,患儿没有脑炎临床症状,即使是脑炎也不会几个小 时就发生心脏停搏,我断定只有中毒才会发生上述的病情。
老名中医60个验案
老名中医60个验案1.案痛风2.案痛风3.案神衰4. 痹证5.案痹证6.案痹证7.案高脂血症 8.案小儿厌食 9.案口疮 10.案痤疮 11.案荨麻疹 12.案湿疹 1 3.案痛经 14.案痛经 15.案闭经 16.案闭经 17. 带下 18.案带下 19.案不孕 20.案不育 21. 胃炎 22案胃炎 23案神经性头痛 24.案糖尿病 25.案糖尿病 26.案糖尿病 27.案糖尿病疖肿 28.案糖尿病内分泌紊乱 29.案肾炎 30.案泌尿系感染 31. 脑梗塞 32.案溃疡病 33. 暑湿感冒 34.案经期感冒 35.案乳蛾发热 36.案气管炎 37.案哮喘 38.案低热 39.案咳血 40..案咳血 41.案冠心病 42.案冠心病 43.案冠心病 44.案心律失常 45.案高血压病 46.案高血压病 47.案细菌感冒 48.案病毒感冒 49.案乳腺癌 50. 膀胱癌 51.案食道癌 52.案结肠癌 53.案胃癌 54.案肝癌 55.案肺癌 56.案子宫肌瘤 57.案卵巢囊肿 58.案乳腺增生 59.案更年期综合症 60.案宫颈癌1.案痛风病史:蔡生,31岁,初诊节气,小满。
左足肿痛3年,加重半年,西医确诊为痛风,服秋水仙碱等西药,无明显效果。
经常发作,门诊求治中医。
刻见左足肿痛,饮啤酒时加重,头重胸闷,口粘且苦,尿黄便干,食纳不佳,查尿酸490mmol/L,左足第一跖关节红肿热痛。
苔根黄腻,舌质暗红,脉弦滑尺弱。
讲解与互动:什么辨证?什么证类?学生:“痰浊。
”哎!痰浊。
但这里面矛盾在什么地方?他有一个尺脉比较弱,你光从脉来辩证,说明他还有肾亏。
实际上没有肾亏,因为症状没有,舌苔不支持,不能舍症从脉,要舍症从舌。
肾亏的话,舌质肯定淡胖,他没有淡胖,而且根是黄腻的,这完全是痰浊呀!而且痰浊化热。
从痹证来讲,这完全是个热痹者叫湿痹都行。
开什么方?学生:“温胆汤。
”温胆汤也可以。
温胆汤没错呀!说明你们开动脑子了,用脑子就好。
娄绍昆著作《中医人生》第十七节
娄绍昆著作《中医人生》第十七节亦教亦医状元标签:生活2011-12-11 22:44 星期日桥(四)中医人生》是中国当代经方医学研究者娄绍昆医师的重要著作,现征得作者同意,节选其中部分章节先在海外披露,希望对中国传统医学在海外的传播有所贡献,对海外热心中医界人士或病患有所裨益。
夏成锡从一个病患者渐渐地成为一个经方医学的爱好者,正因为没有正式行医,也就不存在职业中医师的许多矜持与拘谨,所以说话直来直去,不加掩饰。
他对《伤寒论》与《金匮》的理解不一定都合理,但是也不乏精到之处。
听了他的谈话以后,我改变了自己过去一些固化了的看法。
譬如,过去我一直认为“一人一仲景,一家一伤寒”的涵义就是对许多注家各说一套的批评,认为这样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的现象,会把初学者置于迷惑阵之中不得自拔。
然而听了他的一席话才发觉自己只是想对了一半,实际上人一仲景,一家一伤寒”的状态也无限丰富了经方医学的内容与不断开阔了经方医生的视野。
尽管近两千年来,诸多的解释与理解大多是对仲景医学思想的误读,然而只要经过临床实践的检验得到了证实,那么这种误读就是有价值 的。
我想从夏成锡身上多学习一点东西,就继续发问。
成锡,你平时看病的机会多不多? 我没有对外看病,都是亲戚、朋友之间当当顾问,作作参谋而已。
不过这个顾问与参谋,有时候也可以救人性 命”。
成锡,为什么这样说? 去年春天的一个中午,我从外面回家吃饭,进门以后家中无人,就问邻居家里人到哪里去了?邻居说,我大哥 的孙子夏望方中暑很严重,我侄子开车送他到温州大医院去 了。
我一听也就顾不及吃饭,也就乘车一路赶去,到了医院 急救中心,我女儿已经在那里,她就在这个医院任职。
她告 诉我,患儿一度心脏停搏,现在正在抢救中,常规检查,包括脑 CT 都已经检查了,还没有确定病因,会诊结果以脑炎 为主要目标来进行进一步的排查。
我一听就觉得整个诊断方 向错误,患儿没有脑炎临床症状,即使是脑炎也不会几个小 时就发生心脏停搏,我断定只有中毒才会发生上述的病情。
中医医案——水肿心悸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真武汤加味治愈水肿心悸病案:王某,26岁。
主诉及病史:5年前先见阵发性心悸胸闷,渐见下肢浮肿。
请秦老会诊。
诊查:诊见腰以下至足背浮肿甚剧,腹部胀满,呕吐,心悸气促,不能平卧,小便极少,大便薄;特别表现在口唇发绀,两手红紫,颊部泛红如妆。
舌尖红,苔白滑腻,脉象细数带弦。
辨证:系属阳虚水泛,气血瘀阻。
治法:采用真武汤加味。
处方:熟附片6g 生姜6g 炒白术9g 白芍9g 茯苓15g 春砂仁2g 木香2g药后平稳。
连服药4剂,尿量增多,下肢浮肿基本消失,仅足背未退尽,腹胀、呕吐均好转,但两颊泛红不退,阵阵烦急,时有咳嗽,痰中带血,脉仍细数不静带弦。
久病烦急,浮阳未敛,肝火上冲犯肺,故见咳血。
仍坚持前方去木香,加黛蛤散5g,2剂血止咳平,病情渐趋稳定。
按语本例从发病经过来考虑,其根源是心阳衰弱,不能温运中1焦水湿,但从伴见颊部泛红如妆诸象,充分暴露出水气充斥、虚阳上浮,不仅胃气垂败,且有心肾阳衰随时虚脱的危险。
故治疗采用真武汤加味,扶阳温化为主,佐以敛阴健脾,4剂后即收到显效。
虚阳浮越患者,如果肝火旺,当防血证,本例并发肝火犯肺之咳血,原方去香燥加清肝镇咳之品,果然迅速扭转病机。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295-296,秦伯未医案。
秦伯未(1901-1970),原名之济,号谦斋。
上海市上海县人。
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
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诵读医书。
1919年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在名医丁甘仁门下攻读中医,1923年毕业后,先悬壶沪上,后曾在中国医学院和新中国医学院执教,精研《内》、《难》、仲景学说,致力于医、教、研工作。
1955年调北京,历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北京中医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国家科委中药组组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秦氏一生勤奋好学,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内科杂病。
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CHINA GLOBAL BUSINESSJANUARY. 2019 CHINA GLOBAL BUSINESS139然而,牛顿力学只适合一个确定的、可逆的、机械的、可分割可孤立(原子论)的宏观物理世界。
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事实上很快就超越了牛顿力学世界。
热力学、化学、生物进化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发现打破了这个确定的、可逆的世界,带给我们一个高度复杂的、不可逆的、偶然性的世界。
但是西方医学界完全与自然科学的变化相隔绝,停留在牛顿力学时代。
所以,从事系统论、控制论工作的大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大意):西医处于幼年时期,养只能培养解决单一型问题的科级干部,培养不了总理。
这种科级干部,就是那些守着一、二张方子吃一辈子的中医。
这种中医守株待兔,碰到病情对他的方子了,他就成“神医”了,对不上,就成庸医了。
从外部统计角度看,病人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个庸医。
真正的良医用药以变应变,出神入化。
如1957年,北京流行乙型脑炎,名医蒲辅周先生治好了167例脑炎,用了98个不同的处方。
然而,西医领导的卫生部居然认为,正因为每个处方解决了不到2个人的问题,所以蒲先生的医术没有统计意义!用西医的这种机械论方法来领导、评价中医的整体论,如同让幼儿评价成人行为一样,可笑复可叹。
用西医的模式改造中医的结果是,据估计,解放初全国大约有良医5000名左右,到现在只剩下500名左右。
更加令人费解的是,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执业医师法》,那些没有学历、不懂得外语、却长期行医、声望卓著的中医师,将得不到营业资格。
本文多次提到的王文奎大夫,严格地说,就没有卫生部认可的行医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 娄绍昆/文资格。
不是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怎么到了医疗问题上,却成了西医是科学和真理的化身,有资格否定其他医学呢?事实上,西医承认的只是原子论、机械论的科学,是牛顿力学时代的科学。
遗憾的是,尽管牛顿力学开创了力学新时代,但其影响却过分扩展了。
《中医历代名医医案选读》
《中医历代名医医案选读》1. 血证案【辩证思路】本案属于热入血分症,此人由于大饱醉,过度饮食,过食辛辣厚味食物,过度饮酒,蓄积胃肠,损伤了胃气,积湿蒸热,阳明热盛,灼伤血络,使淤血壅滞胃中。
又正值盛暑之时,外出感受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上升,暑迫血上行,使血不循经故见吐血;胃中淤血上行,行至胸中,故见胸痛;暑性炎热,上升,故见体热头眩;脉见洪而滑,洪为阳脉,盛暑阳气亢盛,肤表开泄,气血向外,故见洪脉,食积饮停,邪气充渍脉道,鼓动脉气,故见脉滑。
本案是饮食不节导致的血症。
【治疗特色】《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其有脏腑虚弱,寒热失节,或风冷内停,饮食不化,周身运行之血气,适与相值,结而生块,或因跌仆,或因闪挫,气凝而血亦随结,经络壅瘀,血自不散成块,心腹胠胁间苦痛,渐至羸瘦,妨于饮食,此之谓血症。
”进仲淳认为治吐血有三决:“宜行血不宜止血”,行血乃使血循经络,不致瘀蓄;“宜补肝不宜伐肝”,伐肝则损肝之体,使肝愈虚而不藏;“宜降气不宜降火”,气有余便是火,故降气即可以降火。
血热吐血当以凉血止血,正如叶天士所谓“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治当以清热解毒,凉血散血。
而前面的医生却诊断为劳心焦虑所致的吐血,用茯苓补心汤治之,该方主要治思虑过多,心神溃乱,烦躁不寐心气为邪所致的吐血之证。
显然诊断错误,导致用方用药也错。
滑寿先用犀角地黄汤再用桃仁承气汤,两方都具有泻热凉血散瘀之功效,但是滑寿却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症状作出详细的诊断,从而更好更快的治愈了患者。
犀角地黄汤方中用犀角凉血清心解热毒,使火平热降。
用生地凉血滋阴生津,助凉血止血。
再以桃仁承气汤逐淤泻热,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祛瘀;大黄苦寒,下淤泻热。
2. 怔忡案【辩证思路】本案属怔忡案,属心火亢盛而兼有脾胃气虚之证。
“其人平生志大心高,所谋不遂,思虑过度,致内伤也”由此可知患者有心火亢盛,阴血不足之证,心火亢盛则心神被扰,阴血不足则心神失养,故见怔忡善忘,失眠多梦,心烦,舌红,脉细数等症。
中医医案——咳嗽(十八)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培土生金法治愈咳嗽病案:张某,男,40岁。
初诊:1990年9月5日。
主诉及病史:咳嗽月余,加重三天。
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
咯痰色白量多,痰出咳减,晨起为重。
伴胃脘痞满,体倦神疲,大便干稀不调。
屡服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必嗽平、咳必清等药,罔效。
诊查:面色不华。
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闻其咳嗽连声重浊。
辨证:脾虚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益气健脾,化痰止咳。
处方: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陈皮10g 炙甘草6g 木香6g 砂仁6g 杏仁10g 桔梗10g 前胡10g 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6剂。
二诊:9月12日。
服上方药1剂即感咳嗽减轻;服药3剂病去多半;药进6剂咳嗽愈,精神爽,体力增,证告愈。
按语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或因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1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
故《黄帝内经·素问》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高老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本病例咳嗽月余,无外感诱因,据其脘痞乏力、痰白量多、晨起为重、面色不华、咳嗽连声重浊、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沉细,知其病不在表,而为脾虚湿痰作祟。
故治以培土生金之法。
用异功散加木香、砂仁益气健脾,理气和胃以治其本;加杏仁、桔梗、前胡宣肺止咳以治其标;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脾气和通,痰涎不生,肺气宜降,咳嗽自愈。
可谓机圆法活,得心应手。
据此体会:“咳嗽一病,不止一端,治咳之法,不拘一理,因其病而药之可也。
”临证审证求因,分清标本,通常达变,不执一方,非常重要。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517-518,高辉远医案。
高辉远,名达,号后可楼主人,湖北蕲春县人,1922年生于中医世家。
自幼立志继承家学,十余岁时随父边学医籍,边侍诊,得薪传之秘。
18岁独立行医,迄今已60年。
解放后,在党的中医政策鼓舞下,参加过地、省和中央三次进修学习,以优异成绩结业,荣留任用。
一本难得的好书:《中医人生》是潘德孚老朋友娄绍兴先生呕心之作
潘德孚年月日娄绍昆先生很多文章都是写经方地.他在学校里教经方,自己实践中很多地方都用经方,对经方有独到地见解.那些文章都写得很好,我觉得看他地文章,也帮助了我提高行医地能力.虽然我年纪比他大,也以他为师友.我与他交往很多年,有一些地方地见解虽有不同,但大方向不悖,相互尊重.现在他著成了这本很有价值地书,我为他高兴.中医现在已进入黎明前地“黑暗”.时代召唤中医,必须努力突破崛起前地困难和障碍.因为,人都免不了会生病,而现在生病地人,却必须无奈地“享受”医疗市场化地水深火热.为什么?是因为西方医学给我们输入了医政一体化地医疗体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无疑能给准备为中医事业作出贡献地年青学子,或愿意在余生中为中医增叶添花地老人们一本既有趣味,又对学习有指导意义地书籍.这书,主要不是写现在他自己使用经方地见解,而是写他学医后地有趣经历.这其中,大多数是他自己学习、行医与人交往地故事,直到他真正端上了中医地饭碗为止.这本书,使他现在成了一个真正著名地老中医.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迈入老年后正好碰上医疗市场化,它激发了我写文章地积极性,因此不断地写作揭露它所产生地恶果.我也鼓励娄先生写.我认为他一定会写出一本很好地书.但他总是不那么积极.这并不奇怪,近一个世纪里,有多少人因写作被罗织罪名,祸及子孙,终生后悔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现在,总算在学术地写作上有所开放.这本《中医人生》是写他以学中医作谋生手段地过程,从青年时代到取得谋生资格,他所接触过地人,给他组成了许多有趣味地故事.我长他岁,与他有相似地经历,共同体味过那一段难以忘怀地年月.我们都是同一个时期中经受同样坎坷地磨练.我与他现在都是老中医了,对现代医学有相似地见解,虽不完全相同,但也没有大地分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与人看问题由于视角不同,所述地也不一样,这才是大千世界之所以灿烂地原因.我喜欢写恶,写医学医疗之恶,这恶,实际亦是人性之恶.他这本书写人性之善,在他成长地过程中,他所碰到地人,都表现了善地一面.这里面很多是与他同时经历过当年坎坷地朋友.他们曾相濡以沫,现在想起来就更为亲切,不能忘怀.娄先生将这些不能忘怀地故事写出来弘扬人性之美,是很重要地.你困难地时候去体味,心里会增加一分温暖.每个人一生,都有可能碰到艰难坎坷,读此书无疑会在努力地时候增一把力,添一分信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医人生》是一本有现实意义地名著我现在称说地“著名”老中医,许多人会觉得不解.或许会问:做中医老了,有名了,就是著名老中医了.我认为不是.在我地观念中,这著名两字地解释有所不同.我说地著名,是以著作闻名.虽然有很多老中医都很有名,面前排着长长地病人队伍,但没有闻名地著作,是靠着某些机遇或福庇,使看病地人多起来;或依仗某种特殊关系,走通某条渠道,使看病地多起来.这些都不能算真正地“著名”.尤其是现在这个时候,人们已逐渐知道微生态平衡是人健康地保障,抗菌素被唾弃了.人们逐渐疏远靠抗菌素维生地医生,为孩子地健康,改找中医治疗.但这时候,很多人求医不着了,中医在全国已变成“珍稀动物”,是老了地中医,也就都著名起来.这样地中医,就不能说是“著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这次医学界发生了一个轰动全国地新闻:甘肃省卫生厅给医务人员办了一个“真气运行学习班”,个医务人员中有人打通任督二脉.这个消息本来是大好事.但厅长刘维忠受到媒体们地攻击.攻击地方法中最为恶毒地招术是请著名中医专家出来讲话.这里地意思很明白: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现实中当然不乏这样地“著名”中医.有一位不仅在中医科学院担任高级职位,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他竟然说:“‘天打通任督二脉’只会毁了中医”.道理何在?他说,中医地生命在“见疗效”.这真是胡说八道了.如果说,中医与西医比较,中医以疗效制胜.这是对地.把疗效讲做是中医地生命,那就错了.著名中医作此错误说法,说明上层也还没弄清真假“著名”.中医地生命是维护健康,又叫养生.养生,就是养护生命,让人平安地活完天年.过去药店门口,有一对联:但愿世间皆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开中药店,也要遵循中医之德,不能想病人越多越好,这不是良心烂了?可是,我们现在有地药店前面却公开挂着大横额:买多少元药赠送多少元药卡.别人生病省出钱来买药吃够苦地了,你怎么还想从病人口袋里多挖点?这就是医疗市场化地祸害!做中医不是开棺材店,不希望人世间有疾病,没有疾病哪里见疗效?“打通任督”使人健康,符合养生宗旨,怎么毁掉中医?他此人此话正好符合某些媒体地需要,就马上被刊出来了.因为他地话,符合被市场收买地媒体地要求.这不是著名,而是名不符实.我说地著名,要求是真正地著名,骨子里地著名,不是表皮地著名.我认为“著名”,就是以著作闻名.闻名地著作可不是一般地著作,不是在医院里混职称或取名医资格地骗骗小毛孩地著作,出书如出恭地著作.而必须是构思慎密,见解独到,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价值地.我丝毫不想也不会替人吹嘘.我认为,娄先生地每篇文章,读后都会使人觉得他地悟性聪颖,立意新鲜,视野广阔,使人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个很有希望地名中医地消失文章中他很动人地写到右派张峰先生,本是个解放前地老干部,反右后成了右派.张先生与他虽非相濡以沫,却能相交忘年.如果张先生不是右派,而在做官,即使有满腹地《内经》、《伤寒》知识,也无法与一个乳臭未干地小毛孩成心腹之交.之所以如此,张峰脱离官场,恢复了中国民间士人地本性.在娄先生成长中,他确实帮了大忙.后来右派平反,重返官位,也就“相忘于江湖”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张先生无所事事才研究《伤寒》,却有如此成就.如果张先生平反后不再做官,而是做中医,我相信他将有历史性地成就.可惜,他选择了继续当官,所谓“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这也符合中国士人地心理习惯:做官第一,做医生第二.怪不得不得考公务员如此热门!当然,有许多事都很难说,人是要吃饭地.端着铁饭碗总比一掉地就碎地好.何况医学与医疗是两码子事.医学是学问,医疗是实践.医学地学问好,医疗地能耐不一定好,还需要靠医疗赚饭吃地.医疗本事不好,那就赚不来饭吃地了.不过,有了好地学问,再加上努力实践,当然会得到更好地结果,会成为真正地名医.但,是人,都会做眼前光地选择.当官眼前就光;而做名医,那牛年马月是算不着地.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张峰如果不平反,继续他地研究,若加上医疗实践,他一定能成为一个著名地老中医,必有历史性贡献.但他消失在官场里了,无疑是中医文化地损失.当然,对中医来说,它是一条大河.任何一个老中医,也不过是涓滴之水,比之没多少名堂.但没有杯土之积,泰山也不能成其大;没有涓滴之汇,那有大河之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民族地历史文化来看,尤其是中医地文化来看,当官地有几个对历史文化作出过贡献地?中国地历史是帝王历史,中国地文化是帝王文化,士人最多是做宰相,在皇帝面前还是奴才.奴才就是奴才,历史上真正地好官员,几乎没几个有好下场地.但是,士人们还是如飞蛾扑火,前扑后继.为什么?这是一种中华文化基因,一种自毁地基因,它就在每个读书人地血液里.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君不见,孙中山、梁启超、鲁迅都要毁坏中医,结果是他们生了病去求治于西医,都在大好地年龄段——多岁死于西医之手.如果你们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得了不治之症(请阅本人地《医学理念》,天下就没有不治之症)才导致死亡.错了,那完全是现代医学地谎言(请阅笔者《过下无癌论》).中医之所以落得现在这个样子,那全是中国文化界自毁基因起地作用.堡垒被内部地人攻破了.不过,山穷水尽之地,转过来就是柳暗花明之天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结束语:中医学是挽救全世界医疗迷失地唯一良药当前,全世界呼吁医疗改革.这是因为,是人就害怕生病,倾慕健康.但是,现代科学和市场结合后,就像一个被打开地潘多拉盒子,这一百年来,阵阵迷雾和毒气,薰得每个人都醉眼蒙笼,误把“杭州作汴州”了.一个身影巨大地恶魔,正张开大口向我们扑来.这个恶魔就叫做“医疗化”!“医疗化时代”即将到来,因为,每个人都“亚健康”,都需要医疗.但是,没有人知道医疗地两面性:既能救人性命,也可谋财害命.现代医疗,后者远比前者为多.否则,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医学博士约翰·马森·古德也不会这么说了:“医学对身体系统地影响最难确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杀死地人数,比战争、瘟疫和饥荒共同造成地死亡人数还要多.”(《现代医疗批判》第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自古至今,医生治不好地病人很多,几千年来每个医生都是从不会治病到学会治病,都是拿病人当学习地阶梯.每个医生一生中都有治不好而死了地病人,历史却从来没有记载曾经发生过一件医疗纠纷.而医疗市场化之后不到十几年,被谋财害命者越来越多,全国才出现连续不断地医闹或杀医地事件.老百姓“知道死不知道逃”地人多着,是因为医疗被宣传所神化,被宣传称为“享受”.医生为了赚钱许愿连死人都可救活,这种愿许得多而不能实践地也多,因此,被谋财害命者地怨气不断积聚,就成了医闹杀医地原由.君不闻西南某医科大学研究院,五个外科名医出门都要带保镖,这不是天下奇谈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类需要地是有良心地医学.什么叫良心地医学?医学要教导学医地,应该以道德为准绳;而不是鼓励医生治坏了不要害怕,警卫会给你撑腰.病人求医,是把生命与健康交给医生,是一种个体对个体地负责行为.西方给我们输入地却是用集体医院取代了个体医生地负责行为,实际就是谁都不用负责地行为.虽然,不可否认集体医疗有它地时代需要,但完全取代是现代医学市场化地反动,是让医生背离医学地良心,造成全世界地医疗方向地迷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只有中医学,才是良心地医学.中华文化地土壤,结出地中医文化之果,是挽救全世界医疗迷失地唯一地良药.因此,发展中医必成国策.中国必然成为世界人类地保健养生地乐园.因此,将来地中国将需要无数地中医,年青地学子们,选择以中医为业将使你自觉荣光无限(能谋生但不能发财).中医是很有前途地.现在我们就应该有所准备,如何学习中医?娄先生地这本书,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学习中医地启发和智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邱老临证医案实录(35)~腰痛医案腰肌劳损案(一)
邱⽼临证医案实录(35)~腰痛医案腰肌劳损案(⼀)邱健⾏教授出⽣于番禺中医世家,⾃幼⽿闻⽬睹长辈济世救⼈之术,1965年从⼴中医中医系毕业后开始了“中医⼈⽣的历程”;在清远⼯作期间,拜当地名医黄峰主任为师,逐渐掌握了中医治病的精髓,⼈称“⼩黄峰”;1974年被任命为清远中医院业务院长。
期间结识了他的岳⽗佛⼭名医管铭⽣(1978年被授予“⼴东省名⽼中医”),岳⽗祖上三代都是佛⼭有名的中医名家,第⼀代是清代⼆品军医官管⾦墀(chi);管铭⽣⽼先⽣精通《伤寒论》善治内科疑难杂症;邱⽼从岳⽗⾝上学到了精湛的医术,⼀⽣⾏善的⾼尚品德,为⽇后⾏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邱⽼喜欢读的中医书《内经》《伤寒论》《⾦贵要略》《陈修园医著》《邓铁涛临床经验辑》。
腰痛医案腰肌劳损案(⼀)黄某某* ⼥,35岁,职员。
2008年8⽉15⽇初诊。
主诉:反复腰痛1年。
初诊:平素⼯作劳累,1年前⽆明显诱因下出现腰痛,如坐冷⽔中,形寒畏冷,弯腰时痛甚,休息平卧后缓解,多处就诊,查腰椎⽚、B 超双肾均未见异常,尿常规未见异常;⾆淡⽩,边有齿痕,苔⽩,其脉缓细。
中医诊断:腰痛,证属寒湿痹阻。
西医诊断:腰肌劳损。
法当温肾散寒,祛湿通痹。
⽅⽤⽢姜苓术汤加减。
处⽅:⼲姜10g ⽢草6g茯苓15g ⽩术15g杜仲20g 续断20g⽜膝20g 桑寄⽣20g⽩芍20g7剂,⽔煎服,⽇1剂。
⼆诊(2008年8⽉22⽇):腰痛⽌,咽微痛,察⾆淡⽩,边有齿痕,较前减少,苔⽩。
此寒湿之邪已去,但肾阳仍虚,当以温肾助阳为主,咽痛为兼有肾阴不⾜,虚⽕上炎。
法当补肾强腰,养阴利咽。
拟⽅如下。
处⽅:杜仲20g 狗脊15g熟地18g ⼥贞⼦18g太⼦参15g 桑螵蛸20g⽣地18g 桔梗12g⽞参15g药后腰痛⽌,14剂,⽔煎服,⽇1剂。
后以上⽅加减调理1⽉后患者诸症消失。
按语:腰痛之虚证,⼗居⼋九,但要分清是肾阴虚或是肾阳虚,肾阳虚易⽣内寒,易受湿浸,⽽成寒湿阻痹之腰痛,正如《⾦匮要略》⽇:“肾著之病,其⼊⾝体重,腰中冷,如坐⽔中,形如⽔状,反不渴,⼩便⾃利,饮⾷如故,病属下焦,⾝劳汗出,⾐⾥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姜苓术汤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人生》医案
1.腹内发热
男,三年来常觉得腹内阵发性灼热,摸之肌肤却不热,多出求医无效,现病人烦躁不安,腹内发热因心情变化而波动,四肢自觉发凉,医生摸之而不冷,与四逆散,服药七帖,腹内热感减轻,心烦减轻,再服药七帖,烦热消失。
2 .不孕婚后五年未孕,服用一老中医中药后,脸廓变得暗红而肿,痒疼难熬,月经淋漓不止,大便秘结,小便黄短,失眠多梦,胃纳不香一年多,多出就医无效,后投以大黄黄连泻心汤,三帖有明显效果,接着给黄连阿娇汤合黄连解毒汤十帖而愈。
半年后怀孕。
3.痔疮
乙字汤:柴胡6,升麻6,甘草6,黄芩6,生大黄3,当归6。
4.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湿热腹泻的临床方证:以舌红,苔黄腻,口臭涎水多,腹胀不虚,肛口发红为目标。
5.畏寒多汗,若多盖被子,多穿衣服就会汗流满面,若轻衣薄被就会恶风恶寒而喷嚏不止.....宜越婢汤。
6 .水毒性眩晕---镇眩汤。
仲景方剂临床应用26例娄绍昆
十年前,我开始接触中医。
在翻阅中医书籍的过程中,听说《伤寒》《金匮》是中医立法处方的典范。
因而就以涉猎
的心情浏览了二书,尽管二书辞义深奥以致不能尽解其意,但仍然为其叙述之周详、处理之严慎、立法之简洁所深深吸引。
于是开始研读了一些所能弄到手的各家关于《伤寒》《金匮》的注释本。
这样就更加感到《伤寒》《金匮》条理严密和方剂的神奥。
然使我感到疑惑是的,一般中医尽管崇奉仲景,而对仲景诸方却绝少采用。
询诸各相识中医,则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不外二点:1、仲景和我们相处的时间、地点不同,因而仲景所立诸方难以采用,特别是流行性热病的治疗,温病的卫气营血分证治疗已取代了伤寒的六经。
2、仲景的方剂严森简洁,如辩证不慎或稍有疏忽,即祸不旋踵,不如后世诸方平易而易于掌握。
以上二种说法,虽然言之成理,但总难以消除我胸中的疑问。
72年暑假,我自身偶患流感,诸医遍试桑菊、银翘及其各式变方均无疗效。
自忖诸症状极似麻黄汤证,即自拟麻黄汤一剂以试,方内麻黄用至二钱,那知方至药店,营业员拒不给药。
理由是:“时值夏月,重用麻黄二钱,真是以人命为儿戏。
”及经再三说明,始勉强给配,不料服后,竟霍然汗出,一剂而愈。
因而心中以为,只要方证相符,仲景方剂既不会不适于今人,也不会招来飞祸。
因些随后偶而为相识者进行治疗时,只要症状符合仲景诸方所列证候,就给予开列经方,而时常效如桴鼓。
现将我年来典型的运用仲景方剂的治验数则条列于下:
(一)1975年3月9日本校教师的一个七岁女孩,平日身体一向强健,五天前突然发高热(40度),喘咳,血象检查:白血球20000/mm3,中性78%。
一医院医生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作西医常规处理,效果不很好,家长央求我予以中医治疗。
诊之,见发热恶寒,鼻流清涕,直喊头痛,气喘而咳,无汗,脉浮紧数,脉摶110次/分,舌苔薄白,断为外感风寒,太阳为病表卫不宣,虑其化热内传,拟解表发汗宣肺平喘,处以麻黄汤(生麻黄钱半,桂枝一钱,杏仁二钱半,生甘草一钱)服后三小时,渗然汗出,体温下降,诸症悉除。
(二)1975年8月10日陈小茵,三岁女孩,住离校20多里外之关元公社徐岙大队,四天来由于持续高热,神昏嗜睡,颈项强直等症状,送院治疗,西医认为有“乙脑”可疑。
因其家人拒绝抽验脊髓液等检查,故未确诊。
仅予以中西药物对症治疗,但病状自加,特来邀诊。
当时病儿处于嗜睡状态,体温高达41 C°,头额极烫,而两足冰凉,脉浮数130次/分,家人见其高温不退,整日以冷面巾敷额,大扇搧风,以求降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