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学

合集下载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本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本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本《中医医案学概论》是一本关于中医医案学的入门书籍,通过阅读本书,我对中医医案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中医医案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本书通过对中医医案的分析和解读,系统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内容。

通过学习医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疗法的应用,掌握中医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其次,中医医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医学智慧。

中医医案是中医师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包含了他们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的心得。

通过研究医案,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师如何从整体的角度看待疾病,如何辨证施治。

同时,医案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医学智慧,包括用药方剂的选择、调配和应变等方面的技巧。

第三,中医医案有助于提高临床实践的能力。

临床实践是检验医生能力的关键环节,而中医医案则是实践经验的大宝库。

通过研读医案,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积累自己的临床实践。

同时,医案中的典型病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诊断和治疗的要领。

通过对医案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第四,中医医案反映了中医综合医学思想的特点。

中医学是一门以整体观念为核心的医学体系,强调人与自然、人的身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中医医案通常是从整体、动态、个体、辩证的角度出发来观察和分析疾病。

在这些医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医师们关注患者的整体状况,不仅关注疾病的症状,还注重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等。

这种综合性的医学思维对于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五,中医医案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医案的研究和总结,我们可以不断完善中医理论体系,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

医案也是中医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可以为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同时,医案也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医案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医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推广和传承中医学的精髓。

中医医案学

中医医案学
❖ 兼取李东垣、朱丹溪两家之长,故成为新安医学派 大家之一。
❖ 医案来源:《石山医案》
案一 痞病
汪机医案
❖ 一人年逾三十,形瘦苍白,病食则胸膈痞闷,汗多,
手肘汗出尤多,四肢倦怠或麻,晚食若迟,早来必泄。
初取其脉,浮软近快,两关脉乃略大。余曰:脾虚不
足也。被曰:己服参术膏,胸膈亦觉痞闷,恐病不宜
于参芪耶!余曰:膏则粘稠,难以行散故也,改用汤
增土湿之势矣,岂知亢则害、承乃制之旨乎?”遂令空腹服六
味地黄丸,再以四物汤加黄柏、木通、厚朴、陈皮、参、术,
煎服十余帖,肿遂减半,三十帖痊,腹大如箕,脚肿如槌, 表明水湿泛滥已遍上中下三焦,饮食亦减少,常 医治来,必当急治其标,故所经之医,或曰淡渗, 或曰通利,不足怪也。
薛己医案
薛己医案
❖ 薛己(公元1488-1558年),字立斋,明代吴县人。己幼承家学,初为
疡医,后以内科驰名。
❖ 学术思想
脾肾并重
❖ 临床治疗
擅长温补
重视脾胃与东垣相同 重视肾命,源自钱乙、王冰
❖ 留下大量的医案,为明代一大临床学家。
❖ 对后世的影响: 张景岳、赵献可创立“命门相火”说
李中梓创“先天本后天”论
按:
汪机医案
❖ 汪氏诊治之高明,就在于他从患者脉象得到启示, 患者脉来浮濡而缓,两尺尤弱,知病本非脾虚不运, 乃因肾阴不足,阴虚水聚。此理后人多不理解,惟 方药中先生得其旨趣,治肝硬化腹水提出“阴虚水 蓄”之说,与汪氏本案之旨契合。
按:
汪机医案
❖ 患者由于贪于酒色,损及肾阴,阴损及阳,不能温化 水饮而导致水湿内停,脉现浮濡,肾阴阳俱虚,故两 尺俱弱。此时渗利则进一步伤阴,加重其虚;益气而 治不及肾,于事无补。故汪氏处方用六味地黄汤滋补 肾阴,另用四物汤配伍黄柏、木通及人参、白术、陈 皮等益气健脾之品以治其本,肾气充盛则气化功能正 常,水液就会通利下行,诸症自然向愈。

中医临床医案案例

中医临床医案案例

中医临床医案案例一、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小李,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小伙子,平时身体还算不错。

前段时间着凉后就开始咳嗽,自己吃了点止咳药,但是没什么效果,拖了大概一个星期,实在受不了就来找我看中医了。

二、初诊。

他来的时候,咳嗽声不断,那声音听起来又重又浊,就像个破风箱似的。

我先让他坐下,慢慢说说是怎么个情况。

小李就开始抱怨,说这咳嗽啊,白天晚上都不停,尤其是晚上,咳得他都睡不好觉,感觉嗓子里痒痒的,但是又没有多少痰,好不容易咳出点痰,还是那种白色黏腻的。

我给他把了把脉,发现脉象浮滑。

又看了看舌头,舌头胖大,苔白腻。

我心里就有了数,这就是典型的外感风寒,加上体内湿气有点重,导致肺气失宣,所以才一直咳嗽。

然后我给他开了个方子,用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

麻黄6克,杏仁10克,甘草6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紫苏叶10克。

我给他解释说:“这麻黄呢,就像一把小扫帚,把堵住你肺这个屋子门的冷风给扫走;杏仁能降肺气,让你这肺气顺溜点;甘草调和诸药;半夏、陈皮、茯苓呢,就是专门来对付你体内湿气的,把那些湿气都给化掉;紫苏叶既能帮着麻黄驱寒,又能让你这嗓子不痒。

”三、复诊。

过了三天,小李又来找我了。

这次他可高兴了,一进门就说:“大夫,您可真是神了!我吃了您开的药,咳嗽减轻了好多,晚上能睡个好觉了。

”我又给他把了把脉,脉象比之前平稳了些,舌头的胖大也稍微减轻了,苔还是有点白腻,不过比之前薄了。

我看这方子起效了,但是还得巩固巩固。

于是在原方的基础上,稍微调整了一下药量。

麻黄减为3克,因为寒邪已经去了一部分了,不能再用太多麻黄这种猛药了。

又加了6克白术,增强健脾祛湿的功效。

我对小李说:“你这就像打扫屋子,已经打扫得差不多了,但是有些角落还得再仔细清理清理,这白术就是专门来把那些小角落里的湿气给处理干净的。

”又过了一个星期,小李的咳嗽就完全好了。

他还特意来感谢我,说以后再也不敢小瞧中医了。

一、患者情况。

小赵是个女大学生,每次来月经的时候啊,那痛经就像个小恶魔一样折磨她。

中医典型医案大全

中医典型医案大全

中医典型医案大全一、心悸李某,女,65岁。

初诊:患者有冠心病史,因胸闷、心悸,服用多种药物效果不佳。

刻诊:心慌胸闷,动则加重,气短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西医诊断:冠心病。

中医诊断:心悸。

此为气血不足,心失所养,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方用归脾汤加减: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龙眼肉15克,酸枣仁20克,柏子仁15克,茯神15克,木香6克(后下),炙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7剂后心悸明显减轻,精神好转。

上方继续服用7剂后诸症悉除。

按:患者年老体虚,心脾气虚,血不养心则心悸;脾气虚则乏力、气短;血虚则头晕;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脾虚血亏之象。

治宜健脾养心,气血双补。

归脾汤重用黄芪、党参、白术补益脾胃之气;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龙眼肉补益营血;茯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炙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功。

二、眩晕张某,女,45岁。

初诊:头晕耳鸣数月,视物昏花,精神疲倦。

平素经量多,色红兼有血块。

经前烦躁易怒,乳房胀痛,痛经明显。

刻诊:舌质红绛有瘀点,苔薄黄而干,脉弦数有力。

此属肝肾不足、阴虚阳亢之证。

治宜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处方:天麻20克(单煎兑入),山栀子15克,黄芩15克,石决明30克(先煎),川牛膝15克,杜仲12克(先煎),桑寄生15克,益母草30克,夜交藤30克。

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服药7剂后头晕明显减轻,精神好转。

上方继续服用7剂诸症悉除。

按:患者年近更年之时精血已亏、冲任二脉受损。

症见经量多兼有血块为崩漏之先兆。

肾藏精主骨生髓、开窍于耳而走于脑,肾精不足则脑髓空虚而头晕;肝肾不足则头晕兼见腰酸耳鸣;经前烦躁易怒、乳房胀痛、痛经明显均为阴虚肝旺之象;视物昏花为阴虚不能上承之象;舌质红绛有瘀点、脉弦数有力亦为阴虚阳亢之征。

故治宜平肝潜阳为主以滋养肝肾为辅使精血同补而疗效更佳。

方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益母草活血调经;夜交藤安神定志。

中医内科医案记录

中医内科医案记录

中医内科医案记录【病案一】患者,女,50岁,主诉:咳嗽、胸闷、气促已10天。

患者体型肥胖,面色晦暗,舌苔黄腻。

中医诊断:痰湿阻肺。

治疗方案:清热化痰、祛湿通气。

方药:苏子降气汤加减。

服药3剂后,咳嗽显著减轻,胸闷、气促明显改善。

【病案二】患者,男,60岁,主诉:乏力、胸闷、心悸已2个月。

患者平素脾虚,舌质淡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

治疗方案:补益心脾、调和气血。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服药10剂后,乏力明显减轻,胸闷、心悸症状消失。

【病案三】患者,女,40岁,主诉:头晕、心悸、失眠已1个月。

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肝气郁结。

治疗方案:养心脾、疏肝解郁。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服药7剂后,头晕、心悸明显减轻,睡眠质量提高。

【病案四】患者,男,55岁,主诉:腹痛、腹胀、便秘已半年。

患者平素饮食不规律,舌质淡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脾胃湿热、脾胃气滞。

治疗方案:清热化湿、理气健脾。

方药:二妙丸加减。

服药5剂后,腹痛、腹胀明显减轻,排便顺畅。

【病案五】患者,女,45岁,主诉:胸闷、心悸、口干已1个月。

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舌质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心火亢盛。

治疗方案:清热降火、养阴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丸加减。

服药7剂后,胸闷、心悸明显减轻,口干症状改善。

【病案六】患者,男,35岁,主诉:尿频、尿急、尿痛已3天。

患者平素饮食辛辣,舌质淡红,苔黄腻。

中医诊断:湿热泛滥、膀胱湿热。

治疗方案: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方药:五苓散加减。

服药3剂后,尿频、尿急、尿痛明显减轻。

【病案七】患者,女,50岁,主诉:乏力、气短、心悸已2个月。

患者平素情志不畅,舌质淡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治疗方案:补益心脾、调和气血。

方药:四逆散加减。

服药10剂后,乏力明显减轻,气短、心悸症状改善。

【病案八】患者,男,60岁,主诉: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已1个月。

患者平素肝肾不足,舌质淡红,苔薄白。

中医诊断:肝肾阳虚、气血不足。

中医 医案

中医 医案

中医医案
患者:李某,女,35岁,主诉头痛、口干舌燥,伴有注意力
不集中、口渴多饮等症状。

病情描述:李某自三个月前开始出现头痛症状,疼痛部位多为额部和两侧太阳穴,呈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同时,李某还感到口干舌燥,常有口腔溃疡,饮水量明显增加,尿频较多,尿量较大。

近期还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智力减退症状。

体检结果正常,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无异常。

辨证分析:根据李某的症状和体检结果,可以初步判断为中医“肝肾阴虚”证候。

李某的头痛症状可能是肝血不足、筋络不通
所致的,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口渴多饮是阴液亏耗的表现,智力减退可能与肝肾阴虚导致脑髓不充所致。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以养阴为主,滋补肝肾,疏肝理气为辅。

方药选择是六味地黄丸合逍遥散。

具体处方如下:
主药:熟地黄30克,山药15克,黄精10克,枸杞子10克,
巴戟天10克,菟丝子10克。

辅助药:柴胡10克,香附10克,青皮10克,柏子仁10克,茯苓10克。

治疗过程:每日一剂,水煎服。

连续服用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随访观察: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李某的头痛症状明显减轻,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

口干舌燥、口渴多饮的症状也有所改善,口腔溃疡逐渐消失。

注意力集中能力有所增强,记忆力也有所提高。

继续坚持治疗,观察病情进一步改善情况。

中医医案学习方法医案的分类

中医医案学习方法医案的分类

中医医案学习方法医案的分类
一、医案的分类
医案是历代中医临床实践的重要资料,而且拥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医案一般包含诊断、辨证、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从中汲取可供学习的内容,需对医案进行分类。

1.按病类分
按病类分可将医案按症状或病名分类,比如发热、急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同一病症的医案也可按辨证论治之差别分类,以便更好地收集和分析,从而用于学习和研究。

2.按病端分
按病端分可将医案按中医院诊的不同端分类。

如阴、阳、气、脉等分类,可从不同端着眼,更好地综合考虑病因病机,发现不同端病因的相关性。

3.按诊断分
按诊断分可按诊断方法分类,可以更清晰地发现临床诊断的变化趋势以及诊断的不足之处。

如按现代医学诊断类型,如X线、脑电图、乳腺X 线、心电图等技术,按传统中医的诊断类型,如脉象、面色、舌苔等手工艺类,按程度分类,如一级诊断、二级诊断等,这些分类都可以更细致地进行临床治疗学习和研究。

4.按疗法分
按疗法分可将医案按中医治疗方法分类,可以比较不同疗法的疗效,用于研究药物和非药物疗法的对比和效果比较。

中医医案学习心得

中医医案学习心得

中医医案学习心得学习中医医案,真是一趟奇妙的旅程。

首先,它让我意识到中医不仅仅是治疗,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开篇,感受到的是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仿佛每一个方剂后面都有一个故事。

医案里的病人,像个个鲜活的人,饱经风霜,喜怒哀乐,都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1. 我最喜欢的是医案中的细节。

1.1 每当医生仔细询问病人的生活习惯、情绪变化时,恍惚间我仿佛也参与了其中。

比如,有一位中年女性,长期失眠。

医生没有直接开药,而是先问她的饮食、作息。

那种对人的关注,实在让人感动。

1.2 从中我明白,治病如治人,得深入到生活的点滴。

2. 再说说中医的辩证思维。

2.1 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观念,真是让我开了眼界。

每个症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身体各部分的“合唱”。

2.2 举个例子,像感冒这种小病,可能背后藏着更深的“阴阳失调”。

这让我明白,生活中很多小问题,如果不及时关注,可能会演变成大麻烦。

2.3 中医就是那种不急不躁的老师,慢慢教会我们如何观察和思考。

3. 还有医案里的医患关系,特别让我印象深刻。

3.1 医生和病人之间不是冷冰冰的治疗,而是建立了一种信任的桥梁。

每个病例中,医生耐心地解释,病人认真地听。

这种互动让我觉得,治疗不仅仅是药物的作用,还有心灵的交流。

3.2 一位老爷爷,经历了几轮治疗,终于康复。

他握着医生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仿佛这不仅是身体的痊愈,更是心灵的慰藉。

学习这些医案,让我重新审视了健康的意义。

身体和心灵,是一体的。

最终,我们要的不仅是健康的身体,更是和谐的生活。

中医教会我的,是一种关怀与温暖。

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学习者,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每一段医案,都是一个启示。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心中有爱,方能健康。

中医医案学完整版本

中医医案学完整版本
感发热,以人参佐之。
❖ ④石膏善清头面、咽喉之热。
《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
结合相关论著
❖ ⑤石膏药力常在上、中二焦,寒凉之性,不致下
浸滑泄。
❖ ⑥石膏宜生用,不可煅用(煅石膏只适于金疮),
煅之则宣散之性变为收敛,容易敛邪。
❖ ⑦石膏质甚重,少用无效,必用一两以上方可去
热。
❖ ⑧煎服法:将生石膏煎汤去滓,再入余药煎服。
❖ 这样的病案,如果不读东垣的脾胃内伤论,不了解脾胃气虚,
导致湿气下流,导致阴火上冲,导致内伤发热,那就很难了解 其中之真谛。
(2)结合与本案有关的论著读
结合相关论著
❖ 张锡纯医案中善用石膏:
❖ 善用石膏治疗温热、发疹、痄腮等病;
❖ 善用其调治杂病,如:用大量生石膏治毛印棠痰饮,治于某 外感喘促,治袁简斋疟疾,治郭玉堂脑漏(鼻渊),治王荷 轩痢疾,治刘锡五腹痛三年不愈,治马叟痔疮,治吕氏幼童 眼疾等。
第二讲 学习医案的视点
主要内容
怎样学好中医医案 ❖ 1.必须读好医案类书 ❖ 2.怎样读好各家医案
怎样学好中医医案
1. 必须读好医案类书
(1)什么是医案类书
❖ 医案类书是按“分类隶事”的原则,将各种书中的病案搜
集起来,按照病证、方剂、病因等名目,分门别类加以编排 而成的研究医案的书籍。
(2)几部好的医案类书
结合相关论著
❖ 《医学衷中参西录》“石膏解”一文,将石膏的药效、 证治、用法讲得清晰明白,再参阅其他医家运用石膏之 案来读,则知张氏用石膏之功力,有如冰冻三尺,非一
日之寒。 ❖ 明代金师愚治斑疹,专以石膏清胃热; ❖ 清代徐灵胎用清润药加石膏治朱宗臣阳痿; ❖ 吴鞠通医案中有用石膏八两配方治何叟手足拘挛。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中医医案学概论》是一本对中医医案进行系统总结和研究的著作。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对中医医案的特点、应用方法和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中医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治疗原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中医医案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载体。

中医医案以病证辩证为基础,通过临床实践和总结而形成,是中医学理论的直接应用和表现。

通过学习中医医案,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中医学理论的实用性和生命力。

中医医案中的临床实践和疗效观察,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秘密。

在理解中医学理论的同时,我也认识到中医医案是中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研究中医医案,我们能够更好地挖掘和传承中医学的宝贵经验和智慧。

其次,通过学习《中医医案学概论》,我对中医医案的应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医医案的应用方法包括辩证分析、辨证论治和论治技巧等。

通过辩证分析,我们能够从中医医案中找到病因病机,明确病证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通过辨证论治,我们能够根据病症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方剂,以达到疗效最优的治疗效果。

通过论治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中医学的诊疗原则和方法,对病情进行全面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从而提高诊疗水平和疗效。

此外,通过学习中医医案,我也对中医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治疗原则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注重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疾病,追求以治本为目标的治疗效果。

中医医案中的辩证施治,注重辨证求因,以求得病因病机的根本,以调理阴阳平衡为基本原则,注重调整气血阴阳的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中医医案中的临床实践和疗效观察,不仅能够丰富和完善中医学理论,也能够提供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

最后,通过学习《中医医案学概论》,我对中医医案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中医医案是中医临证实践的重要记录和总结,是临床经验和疗效观察的重要载体。

中医医案学的研究方法

中医医案学的研究方法

中医医案学的研究方法
中医医案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古代和现代的中医医案文献,对各种医案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以了解不同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和治疗方案。

2. 临床观察: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收集患者病情信息和治疗效果,从而评估医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对其治疗过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医案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4. 专家咨询:邀请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医案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以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可靠性。

5. 统计学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医案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科学、客观的结论。

总之,中医医案学的研究方法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临床观察、案例分析、专家咨询和统计学方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深入了解中医医案的特点、规律和疗效,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中医 医案

中医 医案

中医医案
医案1:
患者:李XX,女性,32岁。

主诉:月经不调。

病史:患者经常出现月经推迟、经量少、色淡、小腹胀痛等症状,且经常伴随腰酸乏力、神疲乏力、失眠等不适感。

中医诊断:肾气不足、气血不调。

治疗方案:补肾益气,调理气血。

处方:黄精30克,淮山30克,党参20克,当归10克,熟地20克,黄芪15克,川芎6克,益母草10克,陈皮6克,苍术10克,慈姑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用量:以上药材煎煮后分2次服用,每日1剂,连服2个月。

治疗结果:经过2个月的服药治疗,患者的月经恢复了正常,不再出现延迟和不适症状,同时腰酸乏力、神疲乏力等症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医案2:
患者:张XX,男性,45岁。

主诉:失眠多梦。

病史:患者近半年来夜间难以入睡,常常持续数小时仍无法入眠,同时还伴随多梦、醒后体力疲惫等症状。

中医诊断:心脾不足、痰湿内阻。

治疗方案:养心安神,祛痰止咳。

处方:夜交藤20克,远志10克,酸枣仁10克,茯苓20克,
泽泻10克,木香6克,延胡索10克,青皮6克,白附子3克。

用法用量:以上药材煎煮后分2次服用,每晚服用1剂,连续服用1个月。

治疗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患者的睡眠情况明显改善,能够快速入睡,并且多梦现象也明显减少。

同时醒后精力恢复良好,不再感觉疲惫。

中医医案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医案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医案学知识点总结中医医案学是中医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医案为基本内容,通过对医案的整理、总结和分析,揭示中医治疗规律和思维方式,丰富和完善中医理论体系,提高中医临床实践水平。

中医医案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起到了“活教材”的作用,使中医理论得以落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以下是对中医医案学的一些知识点总结:一、医案的特点1.临床真实性:医案实录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临床真实的,是医生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过程。

2.全面性:医案中详实记载了患者的病史资料、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取穴配伍等各方面内容,使人们能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

3.经验性:医案所呈现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主要来自医生的临床经验积累,是医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4.多样性:不同医生因地域、性别、年龄等差异,对同一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会有所不同,从而呈现了医案的多样性。

二、医案的分类1.按疾病分类:如内科医案、外科医案、妇产科医案等。

2.按病因病理分类:即故夕医案、外感医案、内伤医案等。

3.按病情和治法分类:如危重病例治疗医案、政府宣传医案等。

4.按医生特长分类:即擅长治疗某一疾病或都具有独到的医术风格。

三、医案的内容1.患者资料: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情况等。

2.主诉病史: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病史和治疗经过。

3.体格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局部体征等检查结果。

4.辨证施治:医生根据病情辨证施治及治疗过程的记录。

5.治疗效果: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病情演变。

6.医生总结:医生对治疗效果及病情演变的思考总结。

四、医案的作用1.丰富中医理论:医案丰富了中医理论知识,增加了中医治疗的案例,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帮助临床实践: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中蕴含的丰富经验,对临床医生进行指导,提供了“活教材”。

3.传承医家经典:医案是中医医家治疗疾病的经验之谈,有助于医家经典的传承和发扬。

2024年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样本(三篇)

2024年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样本(三篇)

2024年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样本患者蒋先生,男性,年逾花甲,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初次就诊。

患者自述数日前起床时突发眩晕,无法下床行走,伴有恶心及食欲不振。

患者无高血压病史,经荆州中心医院颅内CT检查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

经一周的输液治疗,患者已能下床活动,但眩晕症状依旧,故由家属陪同至我诊所寻求中医治疗。

患者由老伴搀扶,表情痛苦,血压为125/____毫米汞柱,心率为____次/分,意识清晰,可以正常交流。

舌象表现为淡苔白腻,脉象滑。

中医诊断为眩晕,证型为肝阳上亢、痰阻清窍。

治法上采取清肝泻火、化痰开窍的策略,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础方加减,包括法半夏15克、白术____克、天麻20克、钩藤15克、石决明30克(先煎)、陈皮15克、茯苓20克、丹参____克、代赭石30克(先煎)、枸杞15克、枳实15克、甘草____克、夏枯草15克、蔓荆子15克、生姜____片。

嘱患者服用五剂,并保持清淡饮食,平卧休息。

二次就诊时,患者已自行下车,无需家人搀扶,表明眩晕症状有所缓解。

经检查,舌苔较前薄,舌尖红,脉象细且伴有口干、眼干涩、视物不清等症状。

据此调整治法,以滋养肝肾、明目为主,佐以化痰,改用杞菊地黄丸加减方,包括枸杞30克、菊花15克、枣皮15克、山药15克、熟地20克、茯苓15克、泽泻20克、丹参15克、陈皮15克、半夏12克、白术____克、天麻20克、钩藤20克、首乌20克、寄生20克、石决明20克、当归20克、蔓荆子15克、甘草____克。

继续服用五剂以巩固疗效。

以下病例均为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就诊记录,均体现了中医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的特点。

病例一,患者潘女士,因肝木上升导致头目眩晕,伴随呕吐等症状。

中医诊断为凉肝安胃,使用桑叶、菊花等药材进行治疗。

病例二,患者魏先生,患有头晕目眩、耳鸣、鼻塞等症状多年,经中医诊断为心下有饮,上冒清阳,采用泽泻、白术等药材进行渗利水饮之邪。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2篇)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2篇)

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中医医案学概论》是一本对中医医案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的著作。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对中医医案的研究方法和实践经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研究和理解的心得体会。

一、中医医案的研究方法《中医医案学概论》中详细介绍了中医医案的研究方法和分析要点。

在研究中医医案时,我们需要通过分析病案内容和患者病情,来把握疾病的本质和规律。

在病案内容分析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四个方面的要素,即患者背景、病情表现、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这些要素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过程和治疗原则。

此外,病案中还有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需要注意,比如医师的经验和医案中的难点与疑问等。

在中医医案的分析要点中,作者讲述了几个关键点,比如辨证要点、治疗要点和病案的启示。

辨证要点是指根据病案的内容,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分析,确立治疗方案。

治疗要点是指针对不同的病证,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病案的启示是指从病案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便于今后的临床实践。

通过深入研究病案的辨析和治疗要点,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诊疗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二、中医医案的实践经验《中医医案学概论》中大量的病案实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医医案的实践经验的珍贵。

医案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提高临床疗效和技术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阅读病案时,我发现许多医案中的治疗方法和用药都较为巧妙和独特。

例如,有一位患者因反复头晕求治,经过中医诊疗,医师发现其属于气虚血瘀,通过调理气血,而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经验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头晕的病因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辨证施治。

又如,一位患者患有痛风多年,经过中医的治疗后疾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医案中指出患者的痛风是由于湿热互结和痰湿阻滞导致的,通过清热湿、祛痰湿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经验让我认识到痛风的治疗并不仅仅是通过药物的治疗,还要从根源上进行调理。

中医医案学

中医医案学

中医医案学0801206赵东方经通读全案自以为此案为元代医家罗天益之病案,方名冲和顺气汤出自《卫生宝鉴》卷九,方中葛根(一钱半)升麻,防风,白芷(各一钱)黄(八分)人参(七分)甘草(四分)芍药,苍术(各三分)上咀.作一服.水二盏.姜三片.枣两个.煎至一盏.去渣.温服.早饭后、午前.取天气上升之时.使人之阳气易达故也.数服而愈.患者忧思不已,饮食失节,此为伤及脾胃,然脾气通于口.其华在唇,故见环唇尤甚。

脾气受损则在上不得濡润心肺,在下不得滋养肝肾,之后诸症皆见五脏气之有损,又土本克水,今水反来侮土,故黑色见于唇,此阴阳相反,病之逆也。

《上古天真论》云:阳明脉衰于上,面始焦。

始知阳明之气不足,故用冲和顺气汤。

此药助阳明生发之剂,以复其色耳。

此为阴出乘阳。

天益师承东垣之脾胃论,以实脾胃,畅气机为治病之本,方中多为补气、散气、行气之品。

纵观诸篇之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

所谓无胃气者,非肝不弦,肾不石也。

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内经》之旨,皎如日星,犹恐后人有所未达,故《灵枢经》中复申其说。

经云∶水谷入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

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

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

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

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

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

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

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

又云∶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

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

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而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

卫者,出其悍气之疾,而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

又云∶中焦之所出,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为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中医医案经典50

中医医案经典50

中医医案经典50中医医案是中医诊断、治疗的重要记录,每个医案都包含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等详细信息。

以下是50个经典的中医医案:1. 李某,男,45岁。

患有慢性胃炎,胃痛反复发作,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脾胃虚弱、气机不畅所致。

治疗以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王某,女,52岁。

患有更年期综合征,出现心烦、失眠、头晕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肝肾阴虚、内热所致。

治疗以滋阴清热、养心安神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3. 张某,男,28岁。

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疼痛剧烈,活动受限。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寒湿痹阻所致。

治疗以散寒除湿、舒筋活络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 李某,女,35岁。

患有慢性盆腔炎,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带下量多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湿热瘀结所致。

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5. 陈某,男,60岁。

患有糖尿病,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

经过中医诊断,认为是阴虚燥热所致。

治疗以养阴润燥、清热生津为原则,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由于篇幅有限,其余45个医案不能逐一列举。

这些经典的中医医案反映了中医在临床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理论体系。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医案,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医的诊疗思路和方法,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中医医案学(3)-PPT文档

中医医案学(3)-PPT文档
❖ (《普济本事方》许叔微医案)
医案的类型
❖(2)详细记述医者辨证论治的过程和经验体会。 如案:
❖ 钟大满 腹痛有年,理中、四逆辈皆已服之,间或可止。但 病发不常,或一月数发,或两月一发,每痛多为饮食寒冷之 所诱致。自常以胡椒末用姜汤冲服,痛得暂解。一日,彼晤 余戚家,谈其痼疾之异,乞为诊之。脉沉而弦紧,舌白润无 苔。按其腹有微痛,痛时牵及腰胁,大便间日一次,少而不 畅,小便如常。吾曰:君病属阴寒积聚,非温不能已其寒, 非下不能荡其积,是宜温下并行。而前服理中辈无功者,仅 祛寒而不逐积耳!依吾法两剂可愈。彼曰:吾固知先生善治 异疾,倘得愈,感且不忘。即书于大黄附子汤:
〔案二〕
读案方法
❖ 初用《金匮》桂苓丸以治之,数剂亦不效,乃思王清任善于
治血者,方多奇中,因改用通窍活血汤:
❖ 川芎钱半,桃、红各二钱,赤芍二钱,老葱六根,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麝香五厘(后冲),加归尾、牛膝各三钱。
❖ 连服三剂,头痛顿减,是瘀血化行,以著微效。前方廖进 二剂,痛遂全止。如是知风邪之首犯头经,若不及时宣发, 则经络瘀闭,又非疏解温通所能已,故今以祛瘀疏络获救。 然病无定型,治当随证而变,若拘拘一格,陋矣!
❖ 廉按 病属冲任伏热,桃仁承气加减,正合病机,然非素有 胆识者,不敢担任。(《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严执中医案》)
二、读案方法
读案方法
1.顺读法
❖ 顺读法,即依照医案书写的顺序,先读案语,了解症
状、病因病机、诊断、治法以后,再看处方用药。此法
适宜于读理法方药较严谨的实录式医案以及追忆式 医案。
〔案一〕
医案的类型
❖ 处方:肥知母三钱 川贝母三钱 桃仁泥三钱 生甘草五分 净连翘三钱 黑玄参五钱 粉丹皮 三钱 广箱黄三钱 金银花三钱 广陈皮一钱 鲜生地五钱 原麦冬三钱 牛蒡子二钱 鲜芦根 三钱 鲜茅根一两(去衣) 二味先煎代水

2024年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2024年读《中医医案学概论》心得体会范文《中医医案学概论》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医医案学的专业书籍,通过对各种医案的整理和概述,提供了对中医经典、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理解。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医医案学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在《中医医案学概论》中,我了解到中医医案学是一门研究中医临床实践并提炼归纳规律的学科。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和总结,是中医理论的实践应用,是中医经典的具体应用案例。

通过深入研究医案,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中医理论的深刻内涵,揭示其临床运用的原则和方法。

同时,医案也是中医发展的重要依据和经验宝库,对于改进临床实践和提高中医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读《中医医案学概论》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中医医案的精深和独特。

中医医案凝结了中医师承制度中代代相传的丰富经验和智慧,体现了中医临床的特色和优势。

通过对一些具体疾病的医案分析,我发现中医医案注重辨证施治,重视个体差异,强调整体观念。

而且,中医医案还注重以病人为中心,关注疾病的原因和表现,通过辩证施治达到治疗目的。

总之,中医医案的独特性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医的独特价值和疗效。

此外,在阅读《中医医案学概论》时,我还体会到中医医案学对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医案,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病机和病理,掌握辨证论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医案还可以引导临床医生在处理类似疾病时进行类比和借鉴,提高临床决策的科学性和个性化。

最后,在读完《中医医案学概论》后,我深感中医医案学是我作为中医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深入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学科之一。

中医医案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疗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因此,我将继续深入学习中医医案学,积极参与临床实践,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医学素养和技术水平。

总之,《中医医案学概论》是我读过的一本关于中医医案学的专业书籍,通过深入学习这本书,我对中医医案学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