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简介

合集下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 2. 土地适宜性评价 3.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4. 土地利用目标和方针、任务; 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分区 7.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规划; 8.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分解 9.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二)法律效力
●国家实行用途管制的基础
《土地管理法》总则中,明确规定:“国家编制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 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确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法律效力和强制力
“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特点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 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 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 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 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手段。
• 4.指导性。 指导性。 指导性 对各专项规划、规划设计、下级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 用计划具有控制和指导意义。 • 5.动态性。 5.动态性 动态性。 • 6控制性。 控制性。 控制性 ◆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受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的指导和控制 ◆对本区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起到宏观控制 作用。
规划体系层级与土地利用分区
性质 指标 分区
综合分区
宏观
省级规划 市级规划 县级规划

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浅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 周 彬[工作研屯一、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对今后 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的总安排。

其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 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 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

1. 审批权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

省级、省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 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审批;除此之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其中,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政府授权设区市的市政府批准;浙江省省级及杭州 市、宁波市、台州市等长三角城市均需的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其他市级和县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政府批准(报批土地占用 基本农田的乡镇规划报省批准,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报本级地级市批准);设区的城市郊区的乡镇(包括街道办事处、农场)、县(市)人民 政府所在地的镇和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省的批准,其他乡镇的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报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批准。

2. 审批内容是否充分体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要求。

上级规划下达的各项土地利用控制指标是否落 实。

各类用地协调较好,布局合理,土地利用结果调整依据是否充 分,调控措施是否可行。

土地利用分区是否科学,合理。

非农建设 用地指标分解与各类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是否紧密衔接,控制 到位。

耕地占补平衡挂钩措施是否得到落实。

规划文本,说明和专题研究的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规划图内容是否全面,编绘方法是 否正确,图面是否清晰。

采用基础资料是否准确,可靠。

3.局部修改局部修改规划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国务院和省政府已批准行政区划调整的;国家和重大能源、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及国家军事 设施建设项目用地涉及基本农田的;国防、交通、水利、能源、通 讯、环保、城市和省级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加工、重大外商投资建设项目用地不涉及基本 农田,但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项目已列入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规划指标已预留,但由于选址未确定、没有落实到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或已落实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但实际位置 需作调整的;建设项目符合符合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机动指标条件 的;建设项目用地符合国家供地政策(与产业政策基本相符),全部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非耕地的;对市、县(市、区)经济发展 有重大影响的城镇建设项目,确实无法在现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 地范围内安排,在县(市、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 工作完成后,可以申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一般一年只 能提一至两个项目,项目类型没有限制);国家和省重大基础建设 的拆迁安置、抢险避灾安置和下山脱贫安置用地.确定无法在现 行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安排的(先用后批)。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国家、地区或城市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利用的长期规划。

它是国家地方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指导性、统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涵盖了城市建设、农村发展、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并结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和区域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和政策。

总体规划的编制需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确保规划的可实施性和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总体情况评估。

通过对土地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评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意见。

第二步,确定发展目标。

根据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需求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包括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目标。

第三步,制定政策措施。

在确定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包括土地利用政策、规划管理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等,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律、经济和技术的保障。

第四步,编制规划方案。

根据已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方案和功能区划方案,明确各类用地的分布范围和用途,为土地利用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第五步,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

将制定的规划方案向社会公众和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通过听取和吸纳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

第六步,发布和实施。

经过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后,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并最终发布公告。

规划的实施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实施并加强管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合理引导土地利用、实现精细布局,有效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

44
4.编制供选方案 编制方案方法: (1)综合平衡法 (2)数学模型法
45
5.方案择优 全面评价,对比择优。效益好,实施 可能性高的方案
46
6.编制规划成果资料 (1)文本报告 (2)图件成果
47
(三)规划审批阶段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评审 成果要求:贯彻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充分体现了 切实保护耕地、严格控制各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耕地 的原则和精神;落实了上一级规划的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规划所要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符合实际,规划目标和任 务切实可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依据充分,各业用地原 则正确,调控措施切实可行;耕地占补平衡挂钩的要求 得到落实;土地利用分区合理,用地位置清楚;土地整 理、复垦、开发的潜力分析和可行性分析比较深入,重 点项目明确,分期实施计划可行;规划指标分解落实到 下级,指标分解和用地布局控制紧密衔接;规划与城镇 规划及其他部门规划协调较好;规划文本、说明及专题 研究内容符合要求,论述清楚;规划图内容全面,编绘 方法正确,图面整洁清晰。
15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 (一)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土地宏观管理体系的基础 (二)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 对各类用地合理布局,以充分、合理、 科学、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资 源盲目开发 (三)土地利用的规范监督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法律效力,是 监督各部门土地利用的依据
16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40
(二)方案编制阶段 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 2.土地供需平衡分析 3.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基本方针 4.编制供选方案 5.方案择优 6.编制规划成果资料
41
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与土地供需预测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通过对土地利用 结构和布局、土地利用率、土地生产率、 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的分析评 价总结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土地利用变 化规律,发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它 是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的依据。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是预测规划地区规 划期内的土地利用,主要是建设用地和农 业用地的利用潜力,测算各类土地供给量 和未利用土地的开发潜力。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解析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解析

【重点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 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
目 录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第二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第三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第四节 土地利用宏观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特点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念 (一)定义

是在一定规划区域,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 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 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
组织准备
工作组织──有权威的领导力量和干练
的专业技术队伍
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的安排,建
立规章制度和技术培训及经费预算和 必要的物质准备。
规划领导小组
规划工作小组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准备:成立规划的领导组织和业务班子 2、制定工作计划:具体工作计划的编制 3、制定技术方案:规划依据、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技术路线、 成果要求等 4、收集资料:最主要的的技术准备。需收集的资料主要有:
(一) 县级规划应包括的内容




1. 确定全县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和任务 2. 对各业用地进行综合平衡,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 构,制定全区各业用地指标,确定土地整理、复垦、 开发、保护分阶段的任务。 3. 划定土地用途区,并确定各区利用管制细则 4. 安排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5. 将全县土地利用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 6. 拟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国务院驳回土地规划纲要 对耕地保护指标不满意
耕地保护政策战役已经打响 :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消息说,《全国 土地利用总体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2006年9月6日 的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上没有被通过。 上报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纲要》提出,到2010 年,全国耕地 总量保持在18亿亩的规模,“十一五”期间每年减少耕地280万 亩用作新增建设用地。而国务院领导则指出, 18 亿亩的耕地保 有量至少要保持到2020年而不是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此 批评500万亩的建设用地指标“没有体现集约、节约的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引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进行规划,而城市规划则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设用地等进行规划。

本文将详细阐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和作用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进行规划,包括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等方面的规划。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能够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它能够指导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三、城市规划的概念和作用1. 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设用地等进行规划,以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2. 城市规划的作用城市规划能够合理布局城市的各项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它能够指导城市建设、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 相互依存关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土地资源的基础,而城市规划则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城市的发展。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城市规划提供基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土地资源的基础。

它通过对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等方面的规划,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合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方案。

3. 城市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城市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建设用地等进行具体规划,以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衔接方案分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衔接方案分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衔接方案分析第一篇范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衔接方案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方案。

本文将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的衔接方案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规划,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治理进行全面部署和安排的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简介“三区三线”划定是指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将全国土地分为生态保护区、农业生产区和城镇建设区,并划定相应的控制线(生态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和城镇开发边界)。

“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耕地资源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衔接方案分析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根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对于生态保护区,要切实加强生态保护,禁止开发和占用生态用地;对于农业生产区,要保障耕地资源,提高农业产值;对于城镇建设区,要优化城镇布局,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

2. 强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根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制定针对性的土地利用计划,确保各类用地需求的合理满足。

对于生态保护区,要合理安排生态建设用地;对于农业生产区,要保障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用地利用效益;对于城镇建设区,要合理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促进城镇内涵式发展。

3. 完善土地政策体系为衔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需要完善土地政策体系。

对于生态保护区,要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保障生态用地的合理利用;对于农业生产区,要实施农业支持政策,提高农民种植意愿;对于城镇建设区,要实施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引导城镇合理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活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意义包括:1.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对土地资源现状和潜力的全面调查和评价,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划分土地功能区,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2.保障国家安全:通过规划建设军事用地、国土资源开发、生态安全和自然灾害防治等重要区域,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土安全。

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

4.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修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规划编制方案确定:确定编制规划的范围、目标、任务和原则,明确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基础工作开展:对规划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区域经济社会情况、生态环境等进行详细调研和评估,为规划编制提供科学依据。

3.规划方案编制:结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4.规划方案论证:对规划方案进行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征询,完善方案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规划报批:将规划方案报批相关部门审批,形成正式文件,成为当地的法定规划文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

在规划实施阶段,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组织实施:按照规划方案的要求,有序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工作,落实各项规划任务和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规划
• 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所做的预先估算的 过程。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是指在各级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 发展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内(通常为15年)土地利用 的总安排。(根据现状和要求对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向的 计划)
•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 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 其次在农业与农业内部进行配置,如在农业内部的种植 业、林业、牧业之间配置。
பைடு நூலகம் 规划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2.土地供给量预测 3.土地需求量预测 4.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 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6.土地利用分区 7.确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编制程序
1、调查研究 摸清土地家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 研究、土地供需分析。 2、编制规划方案,形成规划文本、图件 3、审批 国务院审批全国、省级、省会及大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 省政府批准除国务院审批外的市、县、乡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
土地总体规划编制的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编 制 依 据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要求; 3、土地供给能力; 4、各项建设对土地需求; 5、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