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一年级下册- 解决问题(1)教案与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的例7及“做一做”,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难点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批注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学例7。
师: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这里有一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出示教科书第46页情境图。
2.观察图,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信息?3.学生观察汇报。
(1)有很多的珠子,题目中告诉我们有58个。
(2)要10个穿一串。
(3)问题是:能穿几串?(板书:能穿几串?)二、知识新授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1.先小组内讨论,看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1)圈一圈,每10个一圈,能圈5次。
(2)用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
(3)1串是10个,2串是20个,5串就是50个,还剩下8个。
……(有人能够用其他方法解决,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教师追问: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好?学生自由汇报,教师不要急着做出选择。
2.小组合作,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学生汇报,谈感受。
(1)喜欢圈一圈,因为这样看得清楚。
(2)喜欢用数的组成,因为这样更快。
……小结:刚才大家用了这么多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老师觉得大家的方法都有道理,我们在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3.想一想,比一比。
如果5个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大家想一想,比比谁的方法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一个学生汇报。
教师指名做得最快的学生来汇报,大家一起验证,让学生感受优化策略。
三、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交流汇报。
2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_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板书设计〕解决问题能穿几串?方法一:一串一串地穿方法二:圈一圈方法三:借助数的组成◆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我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教学中,我给学生创设了许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使学生在交流和分享探索结果的快乐中,主动学习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第一个教学环节,完全放给学生,学生根据主体图,自主提出问题,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提出了不同问题(有一步的,有两步的)。
学生们积极动脑,思维活跃。
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研究出了多种多样的解决方法,即加减混合、带小括号。
正是因为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把自己最原始的想法展现了出来。
解决问题要体现出学生思维的个性,这一点特别重要,往往思维的火花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一点,我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打开了,竞相展示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闪光点。
例如:教学例1,有一个学生想出了16+13=29,“16”不是题中直接给出的条件,而是学生在心中将第一步计算出来的得数直接应用到了算式中,这时,其他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16是22-6得出的,而你在算式中没有表示出来,这样解答不行……通过其他学生的补充,这名学生很快修正了自己的问题。
再如: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例1处理加减混合,例2处理连减和小括号。
但今天,学生在解决木偶戏的过程中就想出了带小括号的解答方法,这在试讲的过程中是没有出现过的,于是例1、例2的重难点内容,学生全部在例1中通过自学自悟理解、掌握了。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体育东路小学陈昭君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不足:
1、由于主题图及巩固练习中,规律的出现都是比较的单一(两种颜色交替出现),所以在补珠子时,学生出现的情况都是两种颜色交替出现。
如果在练习的时候,多一些形式,如出现表格式、十字型等,或是在颜色的交替规律上多一些准备,那学生填出的效果肯定会更好,不会被此框死。
2、在串珠子中,有一个学生出现了黑珠不变,白珠一个个增加的想法,教师在及时表扬的同时,也应及时给予学生奖励,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出现这种方法时,应及时抓住课堂上的生成就,及时提问,“根据这个白珠一个个增加,黑珠不变的规律,你还能想到什么?”这样课堂上会更精彩,学生自己的发现就会越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及时的教育。
如在补珠子时,有一个学生出现圈错规律补错珠子,而这时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她补错了,应该……。
”而此时的我只是“那还有其他的补法吗?”一个反问而过去了,如果此时在提问的同时,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并及时指导,这样的处理会比前面的做法更妥当。
优点:
1、IPAD全景课堂让学生的氛围更积极;
2、学生操作过程更灵活,场景也更逼真。
3、每一个学生补珠子的步骤可能是不同,但都反映了他们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在这些规律中有高一层次的规律(课堂上没有讲解过的),也有我们学过的规律。
每一种规律都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的真实呈现。
同时也生成了我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012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第九课时解问题(一)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掌握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通过画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练习,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练习题:小红要写12个大字,已经写完了7个,还要写几个大字?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计算还要写几个大字?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答案是否正确?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二、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20页例5。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师:问题是什么?生:问题是还有几人没来。
2.选择有用的信息。
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条件?摆一摆:教师引导学生将已知条件和问题制成纸条,让学生把有联系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已知条件放在一旁。
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师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
”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是多余的条件。
3.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你能把用文字表述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改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3)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提问:求还有几人没来,怎样列式呢?生:16-9=7(人)。
提问:谁能说说算式中的16、9、7分别表示什么?生:16表示踢球的总人数,9表示已经来的人数,7表示没来的人数。
4.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强化记忆。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1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安排了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刚接触有余数的除法,本身就有些困难,再加上还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可谓是难上加难。
例5学习的是用“进一法”解决问题,这种题目对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很容易理解还剩余的2个人也要坐船,如果这两个人坐到其他船上,人数就多了,不符合最多坐4人,所以这2个人要再坐一条船,要用5+1=6(条)。
我带领学生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认识了进一法,用做了相应的练习,学生掌握比较好。
第二节课,我们又学习了“去尾法”,这种题目也不难理解,剩余的钱不够买一个面包了,所以只能买3个,还剩余1元钱。
我给学生强调了统一的格式,要先认真读题,正确列除法算式并正确解答,然后根据题意判断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最后写上简单的答。
学生对于这两种题型能熟练正确的区分,只是个别学生加单位名称时经常写错,他们还是不理解题意。
例6是解决有规律的排列问题,学生刚开始接触这种题目有点难度,做了两道题以后,他们就已经很熟练了。
我们还一起总结了解题步骤:第一步要先找规律,看看是几个为一组排列的,第二步列除法算式并解答,第三步也就是最关键的一步,看余数,余数是几,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最后一个。
总之,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部分内容难度不小,还要带领学生加强练习,并且要让学生多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2这节课讲了一遍,又讲一遍,遗憾挺多,算理说的不到位,着急,无论是动手操作,还是画图,训练不够。
教具准备不充分。
本节课主要是完成一个“逆向思维”的解题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突破这一难点的有效手段就是画图,本节课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透彻的理解题意,不仅对关键词进行了解,还采用动手操作的手段,重点突出用画图的方法把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亲手画图,亲身体验的直观效果,从而让学生喜欢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为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打下基础。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解决问题(一)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20页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
12—8 7+9 17—8l6—7 15—5 11+22.★★★★★★★★●●●●●★和●一共有多少个?3、△△△△△△△△△△△还剩多少个△?二、新授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
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
”这个条件有用吗?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
(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教学反思: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创新,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本质。
教师则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体现在:①通过适当的提问和板书,促进学生对表格的分析,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
②通过课件演示,对学生可能遗漏的重要规律进行预设,对教材进行补充,拓展学生的思维。
③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活动,让学生在组际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进一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是学生在认识6和7以及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基础之上学习的,但它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也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顺利地进行以下内容。
课后反思:
我在上《图画应用题》这一课时,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图画,使他们在活动中,有机会探索,并有所发现。
学生能够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方法进行计算,使学生在交流中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教师给予恰当的肯定,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他学习的兴趣。
我看到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学习的积极性也高了,学得也就快乐。
不足:《图画应用题》一课,应该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理解图画,自己探索,并有所发现,再让他们在交流中各抒己见,学生有独特见解的,给予恰当的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图画应用题》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整个认知过程,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但由于上课之前,我没有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所以就缺少了这一环节。
因此,在今后的授课过程当中我会力求做到备课严密,考虑周到。
另外本节课的练习环节,我让学生说算理说的太少了。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与时间,促成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成功。
同时,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及时的、深层次的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不断“贴近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
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一定要让孩子独立读题。
一般我们要让孩子从“图”和“文”两方面获取信息。
这里需要提醒学生注意分清数学信息和无关信息。
在所获得的图文两方面的信息中,找出哪些是条件,哪些是问题。
初步确定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解决。
使学生明确,根据已经知道的数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的答案也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掌握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种是先尝试,再根据试算的结果进行有方向的调整;另一种是选定一本后,按顺序罗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大部分孩子都掌握了这两种方法,个别孩子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解。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教师预设和生成的把握不够充分和到位。
有时,我为了得到想要的答案往往会忽视和越过孩子生成的东西,甚至在出现意料外的生成时变得慌张,这些都是我平时要着重注意的地方。
方法之一就是在备课时,先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
然后列举出各种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再有针对性地对此做出准备,达到好的预设,以应对临时的情况。
在最后一道题中,由于时间没有很好的把握,学生一些不同的思维方式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今后还应该在时间的把握上多下工夫。
韩鹭
2014年5月13日|。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反思
《解决问题》反思
五一中心小学王超
解决问题(含多余条件)是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20页的例5,与以往的解决问题不同的是,例5含有多余条件,多余条件很容易干扰到学生解决问题。
在找一找(找多余条件)这个环节中,我引导学生找出多余的条件,可是学生似乎不知道什么是多余的条件,虽然我已经在黑板上帖好了“有16个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三个条件。
如果我能以小组为单位,把三个条件制成小纸条,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动手摆一摆,把多余的条件摆在一边,可能效果会更好。
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在课前我反复思考如何能让这群好动的小朋友跟着我的节奏走。
我采用了有节奏的拍掌声鼓励问题回答得好的学生,让其他学生都想得到表扬而认真听讲。
在小组讨论的这一环节,我也采用了老师说上句诗,学生接下句诗的方法让学生迅速安静下来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到我这里来。
事实证明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确实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一年级《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解决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解决问题,对题目的题型、格式要求,理解有相当大的难度。
为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了情境教学、同桌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格式与计算方法的选择上。
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困惑:低年级学生不会识别有用信息,不会联想信息之间的关系;对于这种现状,我在本节课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从现实情境中得以萌发和滋长,这就是新教材编者的意图。
对此,整节课我以:“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为主导线贯穿整节课堂,促使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事物。
值得注意问题是:在新授课的开始,出示例题小兔情境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画面说说自己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此时比较积极活跃的课堂立刻有些沉默,想说的只有个别人,站起来说的孩子开始也说不到主要的数学信息,与平时的说图意完全不同,让我有些吃惊,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还是出在教师的语言上,“用数学的眼光看图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话平时的课堂上很少出现,而本课是正规指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格式的第一节课,突然改变问法学生有些摸不着头脑。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和学生更多的是看图说说图的意思,从中提一个数学问题,学生习惯于这样的交流,直接性的改变问法学生就出现了不敢说、不知怎么说的情况。
可以说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语言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解,平时学生习惯于一种表达方式要改变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适应于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收集信息,启动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下的应用题教学改变了以往信息直接呈现出来的状况,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
人教一年级下册数学 解决问题(1)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4课时解决问题(1)◎教学笔记煌固中心小学陈道元▶教学内容教科书P77例4,完成P77“做一做”,P79“练习十八”第1题。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
2.经历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优化,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经验,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方法的多样性及优化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知识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学生汇报结果。
第1题要说出各算式的运算顺序,第2题要强调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进一步强化口算,同时为本节课的解决问题打下知识基础。
二、情境引入,明确问题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我请小朋友们折了一些小星星,准备在节日期间装扮教室。
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朋友完成的情况吧!课件出示教科书P77例4情境图。
1.读懂主题图,记录信息和问题。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从文字和图两个角度进行表述,佳佳、浩浩和小芳3人一起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小星星,要求的问题是: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学生可能表达得不完整,最后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相应信息记录在黑板上。
师:每人折了6个小星星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一种说法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佳佳折了6个小星星,浩浩折了6个小星星,小芳折了6个小星星。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在看图表达图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同时通过变换叙述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揭示课题。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画图表述数量关系。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单元 2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2 解决问题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材第88页例5)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出事物的排列规律。
2.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难点:运用排列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珠子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有一串珠子,不小心被弄断了,丢失了一颗珠子,你知道丢失的是哪一颗珠子吗?请你猜猜看。
(课件出示一串美丽的珠子)让学生猜一猜,猜对的给予表扬。
二、学习新课教学教材第88页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例5)(1)仔细观察,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这串珠子的规律。
小组交流,组织学生汇报。
汇报:这串手链是每2颗黄珠子后接1颗蓝珠子穿成的,前面几组都是对的,到后面就只有1颗黄珠子了。
(2)思考:掉的是哪2颗?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珠子卡片动手摆出这串珠子的规律,相互交流,并把认为要补的2颗珠子加上,看符不符合小红穿珠子的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摆珠子卡片,教师巡视,并指名学生汇报。
汇报:小红穿珠子的规律是每2颗黄珠子后接1颗蓝珠子,所以掉的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
(3)质疑:解答正确吗?教师引导学生检查解答过程。
观察摆出的手链,发现符合小红穿手链的规律,所以解答正确。
(4)拓展:同学们真棒,帮助小红补上了掉了的珠子,那么你们能用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自己设计出一串漂亮的手链吗?组织学生用珠子卡片设计有规律的珠子手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定学生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的设计规律。
三、巩固反馈1.完成教材第88页“做一做”。
答案:掉的是1颗蓝色珠子和2颗红色珠子。
2.完成教材第89~91页“练习二十”第4题。
答案:被挡住的部分是4颗蓝色珠子,画图略。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和感受?板书设计解决问题规律:2颗黄珠子接1蓝珠子掉了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八单元第5课时解决问题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 5 课时解决问题【教课内容】复习解决问题。
【教课目的】1.经过复习,进一步稳固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娴熟地解决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
2.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识题的探究性。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数学知识的价值,培育学习的兴趣。
【要点难点】1.能依据情境采集信息,提出数学识题并解答,进一步稳固100 之内的加减法。
2.经过创建情境,组织学生议论沟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情境导入】1.出示教材相关蝴蝶与花的主题图。
(1)组织学生仔细看图,说一说图意。
(2)小组合作议论:依据图中描绘的内容,谈谈能提出什么数学识题。
(3)小组报告议论的结果,全班沟通。
图中的素材比较丰富,除了蝴蝶和蜻蜓外,还有不一样颜色的小花。
只需学生提出问题有道理,就应赐予充足的必定。
在解决问题时,也能够先让学生解答,而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只需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能够了,不用按照必定的模式来说。
【练习讲解】1.达成课本第 96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 题和第 8 题。
师:(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列式?11 / 3学生活动:剖析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后,在解题。
2.达成课本第 9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6 题。
师:(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列式?3.达成课本第 9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7 题。
第 2 小题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4.达成课本第 9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8 题。
5.达成课本第 9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9 题。
组织学生议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达成课本第 99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20 题。
同桌相互说一说,小英和小均分别可能套中的是哪两个圈?答案:1.课本第 96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7 题。
30-9=21(只)2.课本第 96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8 题。
24-8=16(只)3.课本第 98 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6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0例5,完成P20“做一做”。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初步学会用减
法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画图策
略,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回顾经验
1.课件出示习题。
口算。
(1)拿出口算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任指2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课件出示复习题。
◎教学笔记
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学情预设】学生已经比较熟悉解决此类问题的步骤,很容易列式解答。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先通过看图或文字,明确知道了哪些信息和问题,然后进行分析,列式解答。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1)]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新课教学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20例5主题图。
1.理解题意,发现问题。
师:要解决问题,首先进行第一步——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从图中会发现:①有16人来踢球;②现在来了9人;③我们队踢进了4个。
问题是: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按步骤解决问题。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组织学生讲解图意及发现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知道了信息和问题,接着进行第二步——怎样解答?(板书)
(1)分析题意,选择信息。
师:读一读,想一想,在这三个条件中(教师指着上面三个条件),哪两个条件是有联系的?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学情预设】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与人数有关,与踢进的球数没有关系,因此“我们队踢进了4个”是个多余条件。
根据学生回答把多余条件圈起来。
师:谁能将有用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一方面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看看哪两个条件是有联系的,另一方面,从问题入手,看需要哪两个条件,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有些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无关联的,从而选择出相对应的信息,排除多余信息对解决问题的干扰。
(2)画图表示,深化理解。
①师:图中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得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示。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画图表示图中信息和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画图表示。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②全班交流,呈现学生不同的画图策略。
指名学生中有代表性的画图方法进行讨论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不同的画图方法。
交流时,分别说一说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3)列式计算,建构意义。
师:根据刚才画图分析,要求还有几人没来,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6-9=7(人)
师:谁说一说算式中的“16”“9”“7”分别表示什么?
【学情预设】“16”表示有16人来踢球,“9”表示现在来了9人,7”表示还有7人没来。
【设计意图】明确条件和问题后,突出画图策略,让学生把条件和问题用图表示出来,通过画图,分析两个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并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实现图形表征到语言表征的转化,同时为后面的列计算做好准备。
3.验反思,回顾梳理。
(1)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继续进行第三步“解答正确吗?”(板书)
师:要怎样检验呢?
【学情预设】预设1:用加法进行减法的检验。
7+9=16(人)。
预设2:语言描述。
没来的7人加上已到的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检验,证明结果是正确的。
最后口答。
(教师适时板书)
(2)师:回顾解决这个问题过程,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解决的?
【学情预设】解决问题要经过三步。
第一步要通过看图、看文字弄清楚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也就是“明确问题”。
第二步要分析哪些条件与问题有关,找出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后,通过画图帮助理解,然后列式计算。
第三步,检验结果是不是正确,并进行口答。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先通过看图或看文字信息,明确问题是什么。
再分析清楚哪些条件与问题有关,通过画图操作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列出算式。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学生的画图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只要能反映出问题的结构即可。
最后要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
建立解决这类有关数量关系的问题的数
学模型。
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同时再次凸
显画图策略,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正确选择相关信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科书P20“做一做”。
师:要求“母鸡有几只”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哪个条件是多余的?
(1)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多余条件,并解答。
(2)全班交流。
2.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是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来学习的,学生很容易发现基本信息
和问题,能够找到多余条件,并能尝试用简单的符号表示图中的条件和问题;画
◎教学笔记
图不是很完整,但是能基本反映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并很轻松地列式解答;对于如何检验解答是否正确,还是存在一定困难。
从本节课开始,要训练学生严格按照解决问题的步骤解答,建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模型。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作业P13第三题。
三、1.还有几人没来?
2.(2019·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小丽做了7道题,对了6道题。
小刚和小丽一共做了16道题,小刚做了多少道题?
参考答案
三、1.17-8=9(人)
2.16-7=9(道)
【素材积累】
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
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