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与计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量体重教案

四年级数学:量体重教案

四年级数学:量体重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重量的概念,掌握KG、G用法;
2.学会使用电子秤和天平;
3.能够通过比较、称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教学准备
1.电子秤或天平;
2.不同质量的物品,如书、水果等;
3.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介绍物品的重量和不同测量单位;
•通过介绍物品的例如搬动的劳动强度,从而引出物品的重量概念;
•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如何测量物品的重量。

2. 学习重点
•厘米、千克等计量单位的介绍;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物品比较,引导学生理解物品的轻重程度。

3. 实验环节
•对不同物品进行测量,让学生感受物品的重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比较,理解不同物品之间的重量关系。

4. 讲解重点
•介绍常见的千克、斤、克、两等计量单位,让学生能够记住常见的重量单位;
•按照不同计量单位进行转换,例如:1千克等于1000克等。

5. 强化练习
•让学生在课堂或者家里再次体验测量不同物品的重量;
•给学生出示多道课后题,让学生在课后反复练习。

总结
量体重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深入理解了重量和测量单位的概念,并能够掌握使用电子秤或天平进行物品重量测量的方法。

同时,学生也能够进行重量的比较、称量,从中深入体会和理解物品的轻重,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三年级数学10总复习第1课时量的计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10总复习第1课时量的计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10 总复习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分、秒,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字编码,集合。

教科书安排了三部分的学习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数学活动;三是综合练习.成长小档案是对全册学习内容的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

数学活动以主题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动”中回顾,主要安排了三项数学活动.综合练习是对全册教科书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教科书在基础回顾复习的基础上,注重知识整合、综合运用。

在查漏补缺的同时,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总复习不再是新知识的生长,主要是认知结构的重组与优化。

在内容设置上全面覆盖,但更重视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为后续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主线形成知识网络奠定基础.丰富学习经历,积累复习知识的经验,感受复习的价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对各单元的知识已经了解和掌握,但可能有所遗忘,而且对重要的知识还会存在理解不透彻的地方。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能更系统地掌握知识。

学生在前面四个学期的数学学习中,每册都有安排总复习这一内容,经历了总复习的过程,有一定的整理知识的经验,但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串联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本单元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归纳总结,更要在总结的层次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建立起知识框架。

1.借助具体情境,指导学生掌握有序整理知识的方法,积累复习活动的经验.教师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开展复习。

2。

处理好全面复习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虽然教科书在“成长小档案"中只呈现了对本册书中部分内容的复习,但教师要根据教科书设计的具体情境和提供的活动对本册书所学的内容做全面的整理。

同时,对本册的重点内容,如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要给予充分的重视,使学生切实掌握好,为后续学习活动打好基础。

理实一体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设计

理实一体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设计

点拨 , 自己解决 问题 , 掌 握专业 技 能 , 提 高实 际工 作 能 力。采用 分部工程典型案例和实际工程项 目为载体 , 围 绕完成项 目工作 任务展开教学 , 把必须掌握 的知识 和技 能融 汇在完成项 目任务 的过程 中 ,理论与实 践融为 一
体, 在学 习过程 中实施训 练 , 在训 练过程 中掌握知识 和 技能 ,以项 目任 务完成情 况作 为课 堂教学效 果 的评 价 内容 。
算 编制能 力 、 工程 量清单 计价 能力 、 建 筑工程 投标报价 文件的编制能力 , 即培养 “ 理论知识 够用 , 实践操作能力
强” 的造价人员。

本课程是实践性非 常强 的课程 , 学 生应具 有较强 的

设计理念思路
实 际动手能力 , 从课程 的培养 目标和学生认识规律及职 业 能力成长 规律 出发 ,教学设 计体现 了完整 的工 作过
税 金计算 , 工程竣工决算 。 引入大量实际工程案例 , 实施 案 例教学 。
3 . 学习领域教学组织
设计理念和 思路 , 对课程 的结构体 系、 教 学 内容 、 教学模 式、 教学方法进行整体设计 。 从教学模 式设计 、 教 学 内容组织 、 教 学内容设计
和教 学评价革新等四方面对本课程进行 了教 学设计 , 以实现理 实一体 的教 学模式 , 达到教与 学的最佳融合 。
[ 关键 词 ]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理 实一体 教 学设计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3 4 3 7 ( 2 0 1 3 ) 1 0 — 0 0 3 1 — 0 2 [ 文献标识码 ] A
作过程 中 , 让学 生 自己提 出问题 , 并 经过思考 和老师 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各种计量单位教案详细设计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各种计量单位教案详细设计

标题: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各种计量单位教案详细设计导语: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认识各种计量单位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设计合理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计量单位的概念和应用。

本文将针对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各种计量单位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设计,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整体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各种计量单位的教学目标。

学生需要能够听懂和说出各种计量单位的名称,并且能够简单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比如米和厘米、千克和克等。

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认识各种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有关计量单位的儿歌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计量单位,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认知:通过展示各种实物,如铅笔、书包、水杯等,引导学生认知不同的计量单位,比如长度、重量、容积等。

3. 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计量单位相关的实物,比如用尺子测量桌子的长度、称重水果等,以加深学生对计量单位的理解。

4. 拓展:设计一些拓展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和实践中进一步认识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比如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身高和同伴的身高,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

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计量单位的概念。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自主探索计量单位的意义和应用。

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法,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四、总结回顾在教学结束后,需要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知识。

可以设计一些小测验或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内容。

老师也要及时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认识,以确保他们对计量单位的理解准确。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认识各种计量单位是一个基础而又重要的内容。

幼儿园生活小小手:计量教育教案设计

幼儿园生活小小手:计量教育教案设计

【幼儿园生活小小手:计量教育教案设计】一、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计量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计量教育,幼儿可以学习到如何观察、测量、记录和比较各种不同的物体和现象。

设计一份高质量的计量教育教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浅谈计量教育的意义计量教育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测量和比较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对事物的准确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和比较能力。

在幼儿园的计量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计量知识,使他们在幼儿园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三、计量教育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在设计计量教育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导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观察并测量各种不同的物体,比较它们的大小和重量,培养他们对物体的实际感知和观察能力。

2. 教学内容计量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围绕着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和现象,比如身高、体重、容量、时长等,让幼儿在测量和比较中逐步建立丰富的认识和理解。

3. 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活动,比如“小手测身高”、“小手称重量”、“小手量容量”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案设计的重要部分。

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听取他们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以及展示成果等方式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计量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测量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幼儿建立对事物的实际感知和准确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比较能力,促进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总结和回顾计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设计一份高质量的计量教育教案需要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和比较能力。

通过计量教育,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幼儿园生活充满乐趣和意义。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对幼儿园计量教育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量的教学大班教案

量的教学大班教案
量的教学大班教案
课程主题
教案内容
课时
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了解量的概念和意义。
单元1
第1-2周
2.掌握基本量词的使用方法。
3.能够通过实际活动和游戏认识和应用量。
教学重点
量的概念、基本量词的使用。
教学难点
理解量的概念及量词的运用。
教学准备
1.数量、长度、重量、容量等实物。
2.量的图片和实物教具。
3.游戏和活动设计。
3.设计更复杂的量的比较游戏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通过游戏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量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长度、重量等引出量的概念。
第1课时
10分钟
2.讲解:简要介绍量的概念,并逐个介绍数量、长度、重量、容量等基本量词。
10分钟
3.游戏活动:进行量的比较游戏,让学生通过比较实物的大小、长度、重量等来认识不同的量。
20分钟
4.实践应用:组织学生参与量的实践活动,如用不同容器装水、用秤称物品的重量等。
20分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巩固量的概念和基本量词的使用方法。
10分钟
差异化支持
1.针对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采用更具体的实物进行教学。
2.针对学习兴趣较低的学生,增加趣味性活动和游戏。
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探究其他量的概念,如时间、温度等。
2.组织学生参与量的测量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从项目化教学的角度探讨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教学设计。

在介绍了项目化教学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分别概述了项目化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提出了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设计了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讨论了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总结了项目化教学对课程的影响,评价了教学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项目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化教学、教学设计、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未来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建筑工程专业中的重要课程,它涉及到建筑工程中的成本、工程量、造价等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将项目化教学引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项目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学习和实践,通过完成项目来实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

对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专业课程来说,项目化教学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本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学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探讨,旨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的包括:1.探讨项目化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深入研究项目化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2.分析项目化教学设计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探索适合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项目化教学策略;3.评价项目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为提高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量和度量大班数学教案

量和度量大班数学教案

量和度量大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量”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不同单位进行度量;2. 掌握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度量方法;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估算的能力;4. 培养学生使用度量工具的技能;5.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初步理解“量”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不同单位进行度量;2. 掌握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度量方法;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估算的能力;4. 培养学生使用度量工具的技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黑板、白板、量杯、尺子、天平等教具;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等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你们都见过什么东西可以用来量东西的大小吗?教师以引导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发他们对度量的兴趣。

2. 观察和探究(15分钟)学生分小组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容量和质量,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度量的概念和方法。

3.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展示实物和教具,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度量方法,教授不同单位的使用方法。

教师使用示意图、实物和教具进行讲解,生动形象地向学生阐述知识点。

4. 实践操作(3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运用尺子、量杯和天平等工具进行实践操作,进行长度、容量和质量的度量。

教师分组辅导,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度量工具,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估算的能力。

5. 合作探究(3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一些实际问题,并通过实践操作进行解决。

教师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他们通过合作讨论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6. 总结归纳(10分钟)学生回到座位,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

7.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找一些常见的物体,使用尺子、量杯或天平进行度量,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知识讲解、实践操作和合作探究等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度量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Commonly used measurement units-measurement generation, length unit,area unit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常用的计量单位-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课题: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使所学知识系统化.2.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收集信息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3.使学生知道量是人们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受到初步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进一步形成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熟记单位间的进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导入:在前几册中,我们已经分散地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长度,那么今天我们就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首先我们来研究计量的产生.(板书课题:计量的产生)二、探究新知1.教学计量的产生:(1)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量:教师提问:今天是几月几日?星期几?教师向学生说明:计时的时间是一种量.教师接着问:你们还知道哪些量?(长度、面积、质量……)教师说明:不能直接数,要用一定的单位来讲计量.教师举例:如:要表示铅笔的长度,可以用1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铅笔有几个1厘米,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2)教学量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的产生使学生明确:早在古代,人们就有计量的需要.最初是直接比较.比如,拿两条绳子比一比哪一条长,有时很不方便,人们就选取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长度作为计量的标准,把要比较的物体同身体上选定的那一部分长度来比较,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如一寸、一尺就是根据人体的一部分长度来确定的,(投影出示如课本77页插图)把中指顶端一节定为一寸,把大拇指和中指张开的长度定为一尺(现在叫一扎).教师向学生介绍:面积的产生关于面积计量的产生:古时候,尼罗河两岸土地肥沃,人们生活幸福,可是,尼罗河经常泛滥,冲毁两岸的田地、房屋,使人们的生活受到重大损失.洪水退去,人们经常为了土地的分割而发生冲突,由此人们产生了计量土地面积的大小(即面积)的需要,这就是最早面积计量的萌芽.【演示动画“面积计量的产生” 】(3)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介绍关于量的产生.(4)关于计量单位的发展、统一教师说明:在古代不同地区的人们采用的计量单位是不同的,人们交往起来很不方便,经过很长的时间才发展成统一的精确的计量单位.我国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时,统一了度、量、衡的单位.我国原来使用市制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有丈、尺、寸,质量单位有斤、两,面积单位有亩等,这些都在1990年废除了.为了更好的与世界接轨,我国现在法定的计量单位与国际通用的一致.(5)学生举例说出自己所知道常用的量?教学长度单位:(板书:长度单位)(1)教师提问:要知道物体或距离的长短,必须用长度单位来计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2)教师提问:1厘米、1分米、1米到底有多长呢?学生实践:找一找身体的哪部分与这些长度单位差不多?然后拿出直尺比一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些长度.)(3)教师归纳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4)练习:①估测一条线段的长度:a)说说你是怎样进行估测的?b)进行实际测量:长度是多少?为什么?(线段中有几个1厘米,这条线段就是几厘米)②3分米=()厘米80分米=()米4千米=()米120厘米=()分米小明的身高是135().数学书的厚度是12().从甲城到乙城的铁路长120().教学面积单位.教师提问:面积单位是用来计量什么的?使学生明确:要知道物体表面的大小,必须用面积单位来计算.启发学生思考: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让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说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有多大?教师归纳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教师举例说明1平方千米、1公顷、有多大.教师归纳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教师指出:平方千米、公顷是计量士地面积的单位.4.学生讨论: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意义不同;进率不同)5.练习:(1)估测数学书封皮的大小.A.说说你是怎样进行估测的?B.测量书皮的长和宽(取整厘米数),计算面积,看与估测的结果相差多少.(2)填空: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800平方分米=()平方米4公顷=()平方米1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课桌的面积是30().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学校礼堂的面积是1200().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填写课本78、79页“常用面积单位表”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出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先目测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再实际量一量,把结果分别填在下表里,然后算出相差的数量.目测结果实际测量结果相差数量教室长教室宽3.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请同学帮忙解决实际问题.【演示动画“长度单位”】张老师要搬新家了,请同学们帮忙添置生活用张老师要搬新家了,请同学们帮忙添置生活用品:要为窗户添置窗帘、为写字台配上玻璃板、还要为单人床上配置床单.请同学们帮助张老师算算:每样东西到底需要多少呢?(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理解,在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窗帘、床单应该比实际窗户、床的大小要多一些,玻璃板的大小应与写字台的大小一样或略小一些.)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3.还有什么问题或补充的内容?五、布置作业量一量学校的篮球场或操场的长和宽,再算出球场或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板书设计量的产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丰富对量与计量单位的理解——“度量衡的故事”主题活动整体设计与教学案例

丰富对量与计量单位的理解——“度量衡的故事”主题活动整体设计与教学案例

◇朱德江一、整体规划基于2022年版课标对于“度量衡的故事”这个主题活动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附录实例,教学设计与实施时重点需要思考:“度量衡的故事”学什么?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学习目标如何确定?“度量衡的故事”怎么学?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如何整体、系统规划主题活动的学习路径,设计适合的学习任务?1.主题内容的理解。

“度量衡”经历了很长的演变与统一的过程,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度,相当于现在的长度测量,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有:寸、咫、尺、丈、跬、步、矢、轨、里、毫、厘等。

量,相当于现在的容积测量,中国古代的容积单位有:升、斗、石、斛、钟等。

衡,相当于现在的质量测量,中国古代的质量单位有:斤、两、钱、钧、铢、锊、匀等。

在我国的成语或古文中也有很多计量单位,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胆大如斗、火冒三丈、百步穿杨、半斤八两等。

2.学习目标的确定。

“度量衡的故事”的核心是丰富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基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知识基础,“度量衡的故事”主题活动的学习目标如下:(1)会查找、梳理资料,理解度量衡的意义,理解度量的本质就是表达量的多少。

提高借助资料开展学习的能力。

(2)了解常用计量单位的历史和发展,知道最初的度量都是借助日常用品,体会计量单位的统一、细化等过程,知道计量单位是人为规定的,加深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丰富并发展量感。

(3)体会“计量及计量单位的统一对于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的重要性”,感悟“计量单位由多元到统一、由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学习方式的选择。

“度量衡”的发展历程及计量单位演变与统一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尽管在第一、二学段,学生已经分别认识了长度、面积、质量、时间、货币等相关的量的意义,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探究意识等,“量及计量单位的发展演变历程”等内容,仅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是比较困难的,纯粹的教师讲解则是枯燥乏味的,需要采用查找资料理解、表述、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测量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测量

⼩学数学(北师⼤版)⼆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测量第五单元测量单元教学⽬标:1、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操作能⼒。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分⽶、1毫⽶、1千⽶有多长,并知道千⽶、⽶、分⽶、厘⽶、毫⽶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能估计⼀些物体的长度,进⼀步发展估测意识。

4、结合⽣活实际,经历⽤不同⽅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统⼀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5、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厘⽶的含义,知道分⽶,毫⽶,会进⾏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6、能估计⼀些物体的长度,并进⾏测量。

教学重点:1、实际感受1分⽶和1毫⽶的长度,学习⽶、分⽶、厘⽶和毫⽶之间的关系。

2、建⽴1千⽶的长度概念,掌握千⽶和⽶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1、正确的实际测量与换算2、千⽶概念的建⽴教学时间:6课时第⼀课时铅笔有多长(分⽶、毫⽶)教学⽬标: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和1毫⽶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操作能⼒。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分⽶、厘⽶和毫⽶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估”“量⼀量”等活动,发展学⽣的估测能⼒。

教学重点:实际感受1分⽶和1毫⽶的长度,学习⽶、分⽶、厘⽶和毫⽶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的实际测量与换算教具:投影;直尺;铅笔等学具教学活动设计:活动⼀:认识分⽶1、每⼈⼀根10厘⽶长的铅笔,估计⼀次,这根铅笔有多长?2、测量这根铅笔的长度到底有多长?3、汇报测量结果,找差距。

4、⽤⼿⽐⼀⽐10厘⽶有多长。

讲:10厘⽶就是1分⽶。

分⽶是⽐厘⽶⼤⼀些的长度单位,可以⽤字母dm来表⽰。

1dm=10cm5、量⼀量教室⾥那些物体的长度是1分⽶。

汇报6、⼩组讨论:⽶、分⽶、厘⽶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1m=10dm活动⼆:认识毫⽶1、量⼀量你⾃⼰的铅笔,看正好是整厘⽶吗?2、讲:⽐厘⽶还⼩的单位是毫⽶(mm),毫⽶和厘⽶有什么关系,请你观察直尺上的刻度,3、汇报⼩结:1cm=1mm4、⽤直尺量出学具(橡⽪、课本、练习本)的长度(单位:厘⽶毫⽶)活动三:练习1、完成P41(2)2、先量⼀量再填空:( )分⽶()毫⽶3、⼝答2⽶=()厘⽶;5厘⽶=()毫⽶;20毫⽶=()厘⽶;3分⽶=()厘⽶;150毫⽶=()厘⽶;10⽶=()分⽶=()厘⽶课桌⾼8();⼀分硬币的厚度是1();⼀本字典厚8();⼀根粉笔长13();⼩明⼀步的距离约是56();⼩芳的⾝⾼132();楼房⾼20()4、填适当的计量单位5()>5()>5()70()<3()实践作业:⽤长20毫⽶的⼤头针去测量数学课本的长,量了10次,还剩10毫⽶,数学课本长多少毫⽶?板书设计:第⼆课时1千⽶有多长教学⽬标:1、通过“⾛⼀⾛”、“估⼀估”、“想⼀想”等活动,体验1千⽶有多长,初步建⽴千⽶的空间表象。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量与计量》教学设计

《量与计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经历自主梳理常用计量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及进率,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2、在生活化的复习应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3、通过选择一些典型的复习题材,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领略数学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进一步明确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

教学难点:进一步建立计量单位的正确表象。

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同学们上午好,我是你们的荆老师,那接下来的35五分钟,由我陪你们一起度过。

初次见面,老师想和你们交个朋友,交朋友那就要坦诚相待,来看,老师的个人资料!(出示图片)帅不帅?什么,大点声老师听不见,帅!老师就喜欢诚实的好孩子!继续看,姓名:性别,这个都看得出来。

身高八尺,八尺大汉,体重60千克,出生日期,爱好…,优点….,我感觉此处可以有掌声!好了,那大家看完老师的自我介绍,发现了哪些计量单位呢?有尺、千克….(板书),我知道大家见多识广,那大家还知道哪些计数单位呢?来。

准备10秒钟中,告诉我,每人必须至少数出两个来,…..(学生回答)有米,平方米,等等等。

(板书),但是大家看一下黑板写的,什么感觉,一个字——乱,两个字,非常乱!是不是?那要怎么办,分类整理呗!咱看看大体上这些单位可以怎样分类?时间的,质量的,长度的,体积的,面积。

先看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有哪些?1写2排3进率4总结规律根据这些步骤自己整理其他的单位。

2、小组合作来,给你们次表现的机会,俗话说得好,三个诸葛亮顶个臭皮匠,咱这么多小猪得多少皮匠呀!小组为单位,写出所有的计量单位,然后在我们的学案上整理出来,要求:分类整理,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考虑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因为时间关系,咱们分组进行,这样,神兽组的孩子们,你们整理长度和面积,灵兽组的孩子们你们整理体积和重量,魔兽组的孩子们,你们整理时间的!来,抓紧时间,gogogo!好了,时间差不多了吧?Ok没有?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you are clever!这个每月的天数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牢牢记住,老师这里有两个方法,你们想学哪一个?想学第一个的举手?想学第二个的举手?就没人想两个都学?来看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可厉害了,江湖上失传已久,估计现在全国也没几人会,恰巧你们老师会。

《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学阶段,“量与计量”知识分布在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包括货币、时间、质量)和图形与几何领域(长度、面积、体积),这些知识思想和内容上存在共性,思想上的共性体现在“定量”,内容上的共性体现在“单位”。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单元,是几何领域学习度量知识的起始内容。

而在上完本单元的内容后,我们会发现学生掌握的知识呈零散状,结构化程度低。

学生可以记住尺子测量的步骤,但对于度量的本质理解不清,做不到灵活地进行测量,在学习更多的长度单位之后,学生更加难以选择,遇到估测的问题也往往无从下手,这些都是量感薄弱的表现。

因此,在本单元学习之后,上好一节复习课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把分散的数学知识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注意沟通知识间纵横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进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简单地说,复习课就是要重“联”求“通”。

这节课主要围绕着“布点(罗列知识点)——连线(梳理成知识串)——织网(形成知识网络)——用网(灵活运用知识)”四部曲,让复习课的教学也可以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教学目标】1.梳理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理清单位间的关系。

2.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测量线段,测量物体的方法,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3.借助习题整理复习,查漏补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以熟悉的“身高”入手,唤醒对长度单位的旧知。

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请大家来猜一猜吧!生:我猜老师的身高是1米多。

师:具体是多少呢?(生猜)提问: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身高了,我也想知道同学们到底有多高?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身高?生:我的身高是120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米30厘米。

(学生可能说的不规范,教师及时纠正)【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身高进行估测,并用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来描述老师和自己的身高,唤醒旧知。

《量的计量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量的计量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3—124页,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完成练习二十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对相邻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更清楚,加强建立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而学会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2)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3)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发挥个人与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4)能够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和换算。

三、教学重点:对量的计量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四、教学难点:对量的计量知识有序整理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五、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米尺、单位体积、重量的实物等。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优秀3篇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累积法测算一张纸的厚度,会用以直代曲法、滚轮法测算曲线的长度。

2、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3、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练习用这些“尺”和“表”进行测量,提高估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学会一些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⑴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和曲线的长度。

⑴领会积累法和以直代曲法等测量的技巧和转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自己身上的“尺”和“表”粗劣估测长度和时间。

教学关键通过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交流法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圆规、秒表、量筒、量杯、水、金属块。

教师演示实验器材: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已学过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今天我们继续讨论几个实际的测量问题,比如能否用毫米刻度尺直接测量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和课本P14图1-23曲线的长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新授1、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⑴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刻度尺测出一张纸有多厚?生交流回答,师总结:纸张的厚度:h1=h/n提醒学生注意:h是一摞纸的厚度n是纸张的张数,而不是页数。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1: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拟定测量方案和步骤交流测量结果。

师总结。

指出测量方法⑴用刻度尺测量课本(不包括封面)的厚度为_____________mm;⑴查出课本中纸的张数为______________张;⑴用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求得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___mm。

(多媒体出示)累积法: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累积”起来,变得可直接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累积的个数,便得到微小量,这种方法叫“累积法”⑴教师提出问题:测量课本P14图1-23曲线的长度?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测量》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测量》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三年级《测量》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依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不同学段的主要表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全面分析主题、单元和课时的特征,基于主题、单元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围绕单元细化具体课时的教学目标。

单元是指整体中自为一组或自成系统的独立单位。

《教育大辞典》认为单元是教学的基本单位。

在学科课程中,教学的基本单位都是单元教学。

即教材中性质相同或有内在联系的,可以相对独立的部分。

1995年,覃可霖提出了大单元的概念,大单元的出现使单元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成为落实核心素养的研究重心,成为教研的主要模式。

单元名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课时数量:6课时单元教学背景分析主题名称: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毫米的认识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测量》是属于量的计量方面,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和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数学思考,将有效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教材分析:“测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实践性比较强。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

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估测在生活中用的很多,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

本单元的学习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因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难度降低,学生将会更有信心地理解长度单位的内涵。

基于以上认识,本单元的主题定位“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力求让学生参与其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数感量感的培养。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克和千克,还学会了一些测量方法。

《生活中常见的计量》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计量》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生活中常见的计量》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计量仪器。

2、了解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用计量仪器进行测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计量仪器,了解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计量仪器进行准确测量。

教学准备:相关材料及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计量不但和生活有关,而且和科学研究、实验、生产的劳动都极为密切。

只有用准仪器,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才能有利于生活和生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课生活中常见的计量。

二、活动探究,学习新知(一)认识这些常见的计量仪器1、指名说出书中图片上是计量仪器的名称。

2、在生活中你还见到或知道哪些计量仪器? (1)学生相互交流后进行全班汇报 (2)将交流的结果填入书中(二)测量教室的体积1、准备:卷尺或米尺、测绳、竹竿。

自由组成小组3人为一组。

2、过程: (1)小组中1人为记录员,2人为测量员。

分别对教室的长、宽、高进行测量并且记录。

(2)对教室测量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教室的体积。

(3)按班级人数计算出每人占有的面积。

(4)查找资料或网上搜寻,找出小学教室的国家标准,每班人数标准。

并且对照你的测量结果,看看你们班的教室和人均占有面积是否合乎国家标准。

(三)饮料瓶制作的秤 1、学生自学制作的过程与方法。

2、自由组成小组进行制作。

3、优秀作品展示及优秀经验交流。

三、活动延伸: (一)制作测距、测高器 1、教师介绍所需材料及制作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制作。

3、优秀作品展示及经验交流。

(二)拜师、走访学计量 1、我做小老师 (1)学生将自己所学到的计量方法教给其他学生 (2)评出优秀小老师和优秀学生奖章。

(3)颁发优秀小老师和优秀学生奖章。

2、课后向周围的人学习计量方法。

四、学习相关链接 1、阅读书中资料 2、交流学习后收获板书设计: 第三课生活中常见的计量方便生活利于生产教学反思:本课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社会实践部分,通过酊剂要学习,学生知道了计量在生活中的作用,学生认识了很多计量仪器,掌握了基本计量仪器的计量方法,能够利用废物进行简易的计量仪器的制作,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节约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较好。

高中生物计量方法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计量方法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计量方法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实验室中常用的计量方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的计量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2. 学会使用不同的计量器具进行实验室计量;
3. 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教学重点:
1. 不同计量方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计量器具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难点:
1. 对不同计量方法的灵活运用;
2. 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入实验室计量方法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

2. 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常用的计量方法,如容量计量、重量计量、长度计量等,以及各种计量器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老师进行实验室计量方法操作演示,包括使用容量瓶、天平、尺子等常用计量器具。

4. 学生练习(3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和计量器具进行操作。

5.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总结实验中计量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总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强调实验室计量方法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实验操作准确性和熟练度;
2. 学生对不同计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反思:
1. 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操作失误或错误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
2. 加强实验操作和计量方法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实施实验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素材:
1. 计量器具:容量瓶、天平、尺子等;
2. 实验材料:水、小量试剂等;
3.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十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量与计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度、质量、时间等常见物理量的计量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计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量意识和计量技能。

3. 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尊重和正确使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内容:1. 长度的计量:厘米、分米、米、千米2. 质量的计量:克、千克、吨3. 时间的计量:秒、分钟、小时、天4. 单位换算: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重点:1.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的概念和进率2. 长度、质量、时间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1. 单位换算的进率理解2. 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计量工具(如尺子、天平、时钟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计量物品,如尺子、天平、时钟等,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物品的用途。

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计量物品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测量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

二、新课讲解1. 长度的计量a. 讲解厘米、分米、米、千米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c. 练习: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2. 质量的计量a. 讲解克、千克、吨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c. 练习: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3. 时间的计量a. 讲解秒、分钟、小时、天的概念和进率b. 示例: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1天=24小时c. 练习:进行时间单位间的换算三、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 家长签字确认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例、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计量方法和单位换算。

高中生物计量方法教案

高中生物计量方法教案

高中生物计量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计量方法在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掌握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计量方法。

3. 能够准确使用计量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内容:
1. 计量方法的概念和作用。

2. 常用的生物实验计量方法:容量法、重量法、比色法等。

3. 计量仪器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计量方法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计量方法的兴趣。

2. 学习:讲解常用的生物实验计量方法,如容量法、重量法、比色法等,并进行示范操作。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练习使用计量仪器,如量筒、天平、分光光度计等。

4. 总结: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计量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资源:
1. 教学课件:包括计量方法的概念、常用计量方法及操作步骤等内容。

2. 实验仪器:量筒、天平、分光光度计等。

3. 实验材料:溶液、试剂等。

评价方法:
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2. 提出一些计量方法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3. 以作业形式进行评价,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包括计量方法的相关内容。

拓展: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计量方法解决生物实验中的问题。

2.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生物实验主题,使用计量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和实施。

教学反思:
1. 教师应重点讲解计量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计量方法的重要性。

2. 在实验操作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计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量与计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交流梳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的过程中,进一步弄清各种量的计量单位级进率,明确她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构建知识网格。

2、结合具体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计量单位”的理解。

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各种量相邻计量单位之间进率的大小。

3、让学生经历有序整理、分类归纳的全过程,形成自主处理信息、构建知识网络的思维习惯。

教学流程:
一、欣赏日记,揭示课题
同学们,二年级新来的的王明同学上台进行了自我介绍,大家请看王明的自我介绍:我叫王明,今年上二年级,我出生于2007 年 2 月29 日,我是个矮胖子,才1.25 分米高,却有62 克呢!因为身材太胖,我跑步特别慢,跑50米要18分钟。

我家住在红旗区三片,家里房子可大了,听妈妈说足有150 米呢!我很可爱,希望能成为大家的好朋友!
对于王明的自我介绍,大家想对他说什么?好,那我们来纠正一下吧?
我叫王明,今年上二年级,我出生于2007 年3 月1 日,我是个矮胖子,才1.25 米高,却有62 千克呢!因为身材太胖,我跑步特别慢,跑50 米要18 秒。

我家住在红旗区三片,家里房子可大了,听妈妈说足有150 平方米呢!我很可爱,希望能成为大家的好朋友!
在这个自我介绍中有很多很多的量,比如:长度、质量、时间等等,其实,我们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要接触各种量,进行各种量的计量,每种量都有它的计量单位。

你还记得哪些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量与计量。

(板书:量与计量)[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量,每天都在接触各种计量单位,新课的出示显得非常自然]
二、检查自学结果,整理计量单位
1、课前,大家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等。

下面,请大家把整理的内容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交流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首先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遇到不同的意见要及时讨论、补充或修改,最后小组要推选出一名同学代表你们小组进行交流,好,开始!
2、复习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

(1)哪个小组想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整理情况?你觉得他们小组整理的怎么样?写上字母就更好了,简单明了的表示出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复习进率。

让学生填写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进率。

提问:你能发现长度、面积和体积相邻计量间的进率有什么特点吗?同学们,刚才我们整理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我们发现了它们各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有规律的。

不过呢,还有特殊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特殊情况吧。

千米和米,谁知道为什么其他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呢?可能它们之间还有些其他的单位。

大家觉得这个想法有道理吗?应该还有十米和百米。

因为长度单位的进率都应该是10 。

如果加上这两个单位的话,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就都是10 了,也就符合规律了。

我们再来看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1 公顷是边长是100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面积是100 乘100,同学们在整理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疑问?为什么其他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而他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0 呢?它们之间可能还有其他的单位,可能还
有其他什么样的单位呢?可能还有边长是10 米的正方形。

老师告诉大家,确实有这样一个单位,这个单位叫做公亩,公亩是边长是10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公亩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00.公亩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00. 这样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
经过刚才的整理我们知道了,每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看着这些规律,你有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相邻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 ,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体积单位间进率是1000?这样吧,小组之间进行讨论讨论吧。

哪个同学想起来说一说?长度单位是一条线段,所以它的进率是10,面积单位是边长乘边长,10 乘10 就是100,体积单位是指一个空间,是棱长乘棱长乘棱长,所以是1000,。

同学们听明白了吗?我看有的同学好像不是很明白,下面呢,我们来一同回顾一下这个同学的想法,大家看屏幕。

长度单位进率是多少?(屏幕展示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 份,表示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而面积单位,大家看由线变成了面,它的面积怎么求?边长乘边长就是10 乘10.接着看体积单位,由面变成了体,它的体积怎么求?棱长乘棱长乘棱长,那进率就应该是10 乘10 乘10,现在你明白了吗?
3、复习质量单位
谁想来展示一下你整理的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它们的进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这些计量单位的复习,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自学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计量单位,估算多少计量单位,在重点、难点处精心设计练习,同桌学习、小组探究,自学提问,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较好地掌握了这些计量单位。

]
4、复习名称的改写。

4 米=()分米6500 毫升=()升
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乘进率,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我们刚才整理了这么多的量的单位,有必要有这么多单位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我们通过几个例子看一看,是不是这样的。

1、屏幕出示,千乘湖的容量是5601 万立方米,水桶的熔炼是18.9 升。

交换单位看一看。

出示闫马小学的面积是 1 公顷,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是 4.81 平方分米。

交换单位看一看。

所以说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单位。

2、请将小虎的日记补充完整。

今天是2016 年6 月3 日,早上7 时,我就从2()长的床上起来了。

用3()的时间很快的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质量约200()的蛋炒饭,喝了50()水,背起2()重的书包,以每秒 6 米的速度奔向学校。

来到教室,坐在高80()的课桌前,我马上拿出一本封面面积约是 2.2()、价格是4()钱的《口算天天练》开始做题。

3、单位换算
4、实际问题,课本116 页第五题。

5 你能在括号里面填上合适的单位吗?
思维拓展题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