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案22基因在染色体上

合集下载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内容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2019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2节的内容,是解决“基因存在于细胞中什么位置”问题的核心环节,是联系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枢纽。

本节课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之上,为”基因的本质“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摩尔根通过实验巧妙地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推测控制眼色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再通过进一步设计实验最终得出“控制眼色的基因在 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其等位基因”的假说的思维过程,是本次教学设计所要突破的教学重难点。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理解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理过程。

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假说-演绎法,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学目标生命观念:从萨顿的假说到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基因是物质的实体,继而运用基因与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本质,进一步理解遗传的物质性.。

科学思维:通过操作学具模型,能够准确地简述科学家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平行关系的推论过程。

科学探究:通过摩尔根实验再现假说-演绎法,学会自主提出假说,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体现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过程,培养勇于质疑、勇于探究、善于思考、善于合作以及热爱科学的精神。

社会责任:掌握假说-演绎法的具体过程,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其他生物学知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教学难点:对果蝇杂交结果的解释和验证。

五、教学准备学具模型、学案和课件六、教学设计思路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和实验证据等重难点内容,可列表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操作学具模型等体验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相应的结论,发展科学思维。

高中生物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⑶能力方面: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对话法、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2
五、教学过程。

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中⼈教版必修⼆-基因在染⾊体上(教案)基因在染⾊体上⼀.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基因位于染⾊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概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过程与⽅法(1)运⽤有关基因与染⾊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尝试运⽤类⽐推理的⽅法,解释基因位于染⾊体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参与类⽐推理的过程,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三、教学难点1.运⽤类⽐推理的⽅法,解释基因位于染⾊体上。

2.基因位于染⾊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思路的设计问题探讨引出问题→根据已学习的知识对问题作出⾃⼰的假设,并与科学家的假说⽐较→理解假说的实验⽀持,对科学家的精神敬佩→得出结论,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的认识教师引导将分离定律、⾃由组合定律中的遗传因⼦换成同源染⾊这只是假说,证明假说是否成⽴要拿出实验证据。

历史性别相联系的现象?与事实相符。

、Ab⼩结:形成配⼦时,由于⾮同源染⾊体⾃由组合,所以五、1.常染⾊体和性染⾊体:常染⾊体是指与性别决定没有直接关系的染⾊体,性染⾊体是指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体。

2.2种性别决定的⽅式:XY 型:雌性性染⾊体为XX ,雄性性染⾊体为XY 。

如果蝇、哺乳动物以及⼈类的性别决定属于这种形式。

ZW 型:雌性性染⾊体为ZW ,雄性性染⾊体为ZZ 。

如鸟类、蝶类和蛾类的性别决定属于这种形式。

六、课堂练习1.基因型为AaBb 的动物,在其精⼦的形成过程中,基因AA 分开发⽣在A.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B.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C.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D.精细胞形成精⼦的过程中解析:基因AA 是随着着丝点分裂姐妹染⾊单体的分离⽽分开,发⽣在减数第⼆次分裂后期,即在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

人教生物(2019版)必修2教学案: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教生物(2019版)必修2教学案: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教生物(2019版)必修2教学案2-2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的假说1.研究方法:类比推理法。

2.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3.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3.实验现象4.实验现象的解释(1)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2)遗传图解:5.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6.发展: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教材微点发掘】1.果蝇是一种小型蝇类,以发酵腐烂水果上的酵母为食,因此在有水果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

下图(教材第31页图2­9)为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果蝇作为遗传学的实验材料的优点有哪些?提示:①相对性状多且明显;②培养周期短;③成本低,易饲养;④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⑤具有性染色体。

(2)果蝇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Ⅱ、Ⅲ、Ⅳ为常染色体,X、Y为性染色体。

(3)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吗?提示:不是。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既存在于体细胞中,也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2.下图(教材第32页图2­11)为果蝇X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控制朱红眼和深红眼的基因不属于(填“属于”或“不属于”)等位基因。

(2)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但其分布是不连续(填“连续”或“不连续”)的。

(3)“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否适合所有生物?提示:“基因在染色体上”只适合于真核生物,其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原核生物、病毒无染色体,故不适合“基因在染色体上”这种说法。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生物必修《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沿着遗传学史的发展顺序,在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即基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并确定基因在细胞内的存在位置,完成整个有关基因在哪里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基因和染色体知识的总结和升华,又为第三章阐明基因的本质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所体现出的类比推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在后续的章节中还会多次用到,因此本节课具有鲜明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共三部分内容,具体分析如下:1. 萨顿的假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研究蝗虫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由此得出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教科书将具体的平行关系分4条清楚地交代给学生。

为了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教科书设计了思考与讨论,请学生在教科书提供的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中,在染色体上标注出相应基因,看看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否仍然成立。

2. 摩尔根实验为了加强科学方法教育,本节安排了类比推理的科学方法介绍,萨顿的假说就是运用了这一科学方法。

但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教科书紧接着介绍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在这部分内容的介绍中,教科书并不局限于单纯介绍实验,也谈到了摩尔根在对其他科学家的学说持怀疑态度时,是怎样对待科学研究的。

他没有批评、挖苦所怀疑的学说,而是认真钻研,设计实验,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在介绍摩尔根的实验时,教科书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但是每种生物的基因数量,都要远远多于这种生物的染色体的数目,显然,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至此,关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及其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遗传规律,学生循着科学家的探索足迹,不仅在观念上逐渐认同,在知识结构上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详案
课题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时
第一课时
教研组
生物组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概述基因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并了解科学家探索的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基因和染色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行为,存在一致性。本节课通过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本节课的内容涉及性染色体,与后续的伴性遗传有连贯性,需要学生掌握。
3.基因的数量染色体的数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4.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上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
的过程中,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上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彼此分离的同时,上的自由组合。
同学们,时间到,接下来大家根据ppt上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ppt翻页至议的内容)
提问: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进入配子时有什么样的特征(同源、非同源)?
在形成配子时,基因进入配子有什么样的行为(等位、非等位)?
【旧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和基因的平行关系】
提问“思考(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在孟德尔提出他的遗传理论之后,其他科学家都带来了什么新的思考?
三、议min
1.快速核对思的答案,并解决错误;
2.除了回交,还有什么样的杂交组合可以验证摩尔根的解释?【火箭班】
3.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为什么?
4.(在ppt上用图片表示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学生思考配子的基因型有哪些?并回答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教案: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教案: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构建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构与功能观。

2.科学思维: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萨顿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科学探究: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并能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4.社会责任:认同摩尔根等科学家尊重科学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知识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和实验证据2、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探讨导入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为什么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首先要确定一些染色体呢?为什么不能测定全部的46条染色体呢?(提示: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区别在于:A.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B.配子的染色体是由体细胞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组成的。

)一、萨顿的假说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9页萨顿假说,并思考一下基因和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并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老师请学生来回答填表,并引导学生思考填图。

结论:染色体和基因之间是平行关系推断: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方法:类比推理理解类比推理丽丽是某个中学九年级的学生,她最近偶然发现学校里有两个男孩长的很相似,行为举止也很像,下课后往同一个方向回家。

然后小明推测……提问:(1)丽丽会推测什么内容呢?(2)这个推测有没有理论依据?(3)这个推测一定正确吗?揭示类比推理的概念:像这样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因而推断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方法称为类比推理。

由类比推理推断的结论不存在逻辑上的必然性,它的正确与否,还需要通过观察和来验证。

总结:一百多年前,美国生物学家萨顿就是运用了这种类比推理的方法,来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然后他和我们一样推断:基因在染色体上,这就是萨顿假说。

2.3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2.3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的内容,按照遗传学的发展顺序,在学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说明科学家是先通过类比推理,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然后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做出相关的解释,使用实验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假说演绎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学情分析在学完有丝分裂、遗传因子的发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后,学生对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中基因的行为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些为本章本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类比推理法在课本中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生活中学生也会常常无形之中用到,所以要求学生运用类比推理法,说明基因和染色体之间有明显的平行关系,进而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具有可行性。

在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中学生对于假说演绎法虽然说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达不到灵活应用的程度,所以教师在讲述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要及时灵活的引导学生回顾孟德尔是怎样思考的,这实际上是在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再次巩固了假说演绎法的知识,并且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可尝试独立灵活运用此方法,借此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教学目标1.运用假说—演绎法对果蝇眼色遗传现象进行解释,阐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构建相关生物学概念。

2.借助假说演绎法再现摩尔根的实验,学会自主提出假说、设计实验并验证,体验摩尔根证实基因位置的实验过程,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基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事实,运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科学思维,阐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4.认同基因的物质本质、体会科学研究需要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科研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第一篇: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包括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个教学知识点。

在人类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领悟科学家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由于本节从上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引过来,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思路如下:(1)通过回忆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观察哺乳动物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联想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学生的这种疑惑源于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由认知冲突产生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接着引导学生把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重读分离定律,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让学生强烈意识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点的认同程度。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教师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通过介绍多种生物的染色体和基因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到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另外,还简要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定位上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代感,体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4)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第二章22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 第二章22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值得拥有!------精品文档教材分析:在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减数分裂之后,沿着遗传学发展史的顺序,本节主要安排了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二者分别从逻辑思维和实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

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深入理解,而且也为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

我听过很多老师讲这节课,发现她们对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的处理大都是在引导学生发现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定律及跟性别有关之后,教师就出示了摩尔中的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进行的杂交根的假设,然后用假设来解释他所做的实验,再用 F1作为检验假说的测交。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科学家经过那么艰难的思维过程才得出的结论现在被我们不费任何力气就得到了,而且还出现了对测交理解的错误。

既没有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也没有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矛盾冲突。

纯粹是教条地讲教材而不是用教材,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违背了新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②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①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②尝试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并需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激发 3.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

1.教学重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教学难点: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杂交试验教学策略,以学生为本。

引导学生重演萨顿、摩尔根当年的思维过程。

:总的策略:依据“建构主义思想”组织策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握时机,组织讨论,激发学生思考,使课堂生气盎然。

提问策略:问点准确,难度适宜,问机得当,问法灵活,讲授策略:精、准、活、趣。

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探究式问题讨论法、引导探索法、精讲点拨法等综合运用教学过------值得收藏!!珍贵文档------------精品文档!值得拥有!------------值得收藏!!珍贵文档------------精品文档!值得拥有!------验交实蝇杂遗德尔与孟制果蝇眼色的基因在确染色体组成色体图解,明进一步追性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二《2.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二《2.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

中学生物必修二《2.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课题的设计主要依据建构主义思想,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学问和阅历,主动探究,主动沟通,在发觉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各种信息的反馈中,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形成学习过程的主动建构。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中学生物必修Ⅱ第2章第2节的内容。

根据遗传学发展史来支配教材内容的人教版,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改变之后,本节的核心内容是:萨顿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果蝇做杂交试验证明白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者分别从逻辑思维和试验证据两个方面把基因定位在了染色体上,从而把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减数分裂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了一起。

更有利于学生对分别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深化理解,同时又为学习伴性遗传奠定了基础。

我听过许多老师讲这节课,也在网上看过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发觉大家对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的处理大都是在引导学生发觉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孟德尔定律及跟性别有关之后,老师就出示了摩尔根的假设,然后用假设来说明他所做的试验,再用 F1中的红眼雌蝇和白眼雄蝇进行的杂交作为检验假说的测交。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科学家经过那么艰难的思维过程才得出的结论现在被我们不费任何力气就得到了,感觉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个试验,既没有引导学生去思索探究,也没有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冲突冲突。

而且摩尔根的哪个试验才是检验假说的测交?我认为是他又设计的三个新试验中的白眼雌蝇和红眼雄蝇进行的杂交。

对这些教材资源假如不是细心设计学生参加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重走摩尔根的探究之路,而是照本宣科讲教材,甚至讲错。

则违反了“建构主义”中“相识是一个过程,决不是一个结果。

”的原则。

学情分析我教的三班四班是试验班。

学生思维灵敏,学习实力强,学习生物的主动性高。

喜爱挑战自我,享受探究问题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已养成探讨合作学习的习惯。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19:2.2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19:2.2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1.确定教学目标课标解读: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的奥秘的过程”。

在“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还提到“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在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有独到的研究方法,有缜密的思考,有严谨的推理,并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这些都应该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展示。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继续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寻找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再次体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想方法,领略科学家富于想象、大胆假设的创新思维品质和严谨求证的科学态度。

基于以上考虑,本节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应突出两点:一是科学的过程和方法;二是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2.设计教学思路3.完成教学计划(见附表)4.展开课后反思(1)选择最佳教学方式,实施分层合理教学“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节内容是课标中“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一部分。

它主要由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三部分组成。

对于萨顿的假说,人教版教材已直接叙述为主,在介绍完假说内容后设计了在染色体上标注基因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同。

但在授课过程中,这种直接将知识进行呈现的方式,学生容易明白,但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特别是无法完成课标提出的通过教学“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的奥秘的过程”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把握萨顿假说的建立过程,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我首先通过减数分裂后期图形的识别,巩固学生对减数分裂实质的认识。

再通过列表的形式,让学生发现在现成配子的时候,细胞中染色体行为和遗传现象中基因的行为具有一致性,从而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说。

通过假说的建立,引导学生思考两者间平行关系的更多证据,体验萨顿建立假说的过程。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教案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Word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教案 2.2基因在染色体上 Word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教学重点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三、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五、教学方法1.学情分析:已学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及减数分裂,知道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顺理成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法:引导学生对萨顿、摩尔根等人的研究进行探究,设计合适的问题,以提问式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对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再现摩尔根使用假说演绎法进行科学探究的历程。

从萨顿假说,到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引导学生在再现的科学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乐趣。

3.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锻炼通过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提示:摩尔根等人又通过一系列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假说。

6.摩尔根研究方法【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引导回顾摩尔根实验过程,归纳研究方法 假说——演绎法发现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什么总是与性别相联系?作出假说:控制白眼基因(w )在X 染色体上,而Y 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

实验验证:测交得出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教师活动】: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

提问: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够自由组合吗? 【学生思考】: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能自由组合进一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巩固课堂知识,引申知识板书设计:&2.1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萨顿假说 1、依据2、方法:类比推理3、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二、实验证据(摩尔根)——假说演绎 1、材料:果蝇 2、现象 常染色体3、染色体 ♀:XX性染色体♂:XY4、解释:5、验证: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三、分离定律的现代解释。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案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案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从基因和染色体层面解释新情景下的简单遗传现象。

2.科学思维:尝试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社会责任:认同摩尔根等科学家尊重科学事实,勇于否定自我的科学精神。

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项目基因染色体传递中的性质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分配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②易饲养,繁殖快;③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3.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4.实验过程(1)实验现象现象分析P红眼(♀)×白眼()↓F1红眼(♀、)↓雌雄交配FF2红眼(♀、)∶白眼()=3∶1 ①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蝇只有雄果蝇(2)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性别相关联?(3)实验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5)测交实验①测交预期F2中的白眼雄果蝇和F1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然后选取子代中的白眼雌果蝇再和F1中的红眼雄果蝇杂交。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安排在遗传因子的发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之后,伴性遗传之前,是一节承前启后的教学课。

内容包括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逻辑思维和学习积极性都较强,而且对于孟德尔遗传规律、遗传图解、假说演绎法掌握的比较到位,为这节课的学生奠定基础,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还是比较抽象,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化抽象为具象,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目标:1、基于基因和染色体的相关事实,运用归纳、概括、演绎推理等科学思维,阐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科学思维、生命观念)2、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角度,对孟德尔遗传规律作出现代解释(生命观念)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敢于质疑、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社会责任)4、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科学探究)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和实验证据(2)对于孟德尔遗传规律作出现代解释2、教学难点:(1)对果蝇杂交实验结果的解释和验证(2)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关系四、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不断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量。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展示人染色体的扫描电镜照片,提问:1、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为什么首先要确定测哪些染色体?2、为什么不全测46条染色体?思考讨论,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和基因的关系萨顿的假说【提问】1、萨顿提出来什么假说?2、提出这一假说运用了什么科学方法?3、提出这一假说的依据是什么?【任务】萨顿将看不见的基因和看得见的染色体进行比较,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请列出萨顿比较和分析的内容。

【任务】根据思考讨论提供的减数分裂图片,在相应的染色体上标识基因符号。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学案22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学案22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1.科学思维——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2.科学探究——运用“假说—演绎法”,理解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事实和证据。

3.生命观念——依据减数分裂过程,理解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知识点(一)| 萨顿的假说(1)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3)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所以基因全部位于染色体上。

(×)(4)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1.(科学思维)萨顿从几个方面进行了类比推理?提示:(1)体细胞中成对出现: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2)配子中单个存在:单个基因、单条染色体;(3)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

2.(生命观念)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吗?提示:并非所有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在真核生物中,细胞核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细胞质基因位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上;在原核生物中,细胞内无染色体,其内的基因位于拟核区的DNA上或者质粒DNA上;病毒中有基因,但无染色体。

1.类比推理2.图示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和完整性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C.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析:选D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故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不是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时。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轻松备课】高一下学期生物同步精品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轻松备课】高一下学期生物同步精品系列(人教版2019必修2)

2.2 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核心素养: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培养科学探究思维。

2、通过萨顿的假说,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萨顿推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类比推理法”。

2.摩尔根的实验过程。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此时学生的心中会有一些疑问:遗传因子(基因)是什么?遗传因子(基因)在哪里?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那基因究竟与染色体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阅读教材P29,找出PPT上的内容)一、萨顿的假说阅读教材P29,回答以下问题:1.尝试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形成配子时的组合方式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传递中的性质杂交过程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保持稳定性结论: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平行关系总结出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行为表现并与课本中所列萨顿的推论进行比较。

说明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尝试举例说明。

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吗?萨顿提出的只是推论,看其是否成立要以实验为依据。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介绍美国科学家摩尔根作出的重要贡献,提醒学生注意摩尔根选用的实验材料,回忆孟德尔实验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用类比的方法启发学生列出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有多个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体色等;2、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能缩短研究周期3、做杂交时,结果可靠,易于分析4、后代个体多,可用于统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学目标
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
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到19世纪,1866年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人们意识到遗传因子(1900年,基因)是客观存在的。

那么基因在哪里?
二、讲授新课
(一)萨顿的假说
问题探讨:
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系到了什么?
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替换后: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对相对性状的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这个替换没有问题)
一百多年前,萨顿在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时发现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也就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同减数分裂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尝试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真的位于染色体上吗?
类比推理具有非必然性,萨顿的假说遭到同时代的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强烈质疑。

“我不相信孟德尔,更难以相信萨顿毫无事实根据的臆测,我更相信的是实验证据,我要通过确凿的实验找到遗传和染色体关系。


摩尔根的这种大胆质疑,科学务实的研究精神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

(二)摩尔根的实验
1. 实验材料:果蝇
昆虫纲双翅目,体长3~4mm。

在制醋和腐烂水果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

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作为实验动物,果蝇有什么优点?
(1)个体小,易饲养
用一只牛奶瓶,放一些捣烂的香蕉,就可以饲养数百甚至上千只果蝇。

(2)繁殖快
在25℃左右温度下十几天就繁殖一代,一只雌果蝇一代能繁殖数百只。

(3)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且形状有明显差别
常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4)果蝇有众多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在实验室里养了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几年里没发现白眼果蝇。

说明野生果蝇的红眼基因是纯合的还是杂合的?(野生果蝇的红眼基因纯合)1910年5月,摩尔根果蝇室的大群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

这是
一只变异个体,临死前与一只红眼果蝇交配,把突变基因传了下来。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红眼是显性性状。

3:1的性状分离比符合分离定律,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相同。

但F2代中白眼为什么全部是雄性?怎么解释F2代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这与性别相联系吗?
提出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注意: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需标明其位于常染色体上(例DD.dd),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需标明(性染色体要大写)。

摩尔根对设想的解释:
验证假说——测交:
统计的结果与理论上的推测完全符合假说,假说就是正确的!
回顾摩尔根的实验:
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作出假说:控制白眼基因(w)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验证假说:测交
得出结论:基因在染色体上
这种演绎方法称为假说——演绎法。

从此,摩尔根成了孟德尔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思考:果蝇的4对染色体上却有数百个基因。

人的体细胞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3~3.5万个基因,基因与染色体可能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
结论: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线性排列”是什么意思?一个接一个的意思。

简单来说,就是指基因在染色体上一个接一个地排列,没有分支或分叉的现象。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三、课堂小结
【教师】课堂小结,多媒体课件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