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合集下载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PPT课件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PPT课件
12
解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假说—演绎法;萨 顿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为类比推理的方 法;而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也是假说—演绎 法。 答案 C
13
考点二 染色体组型、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1.染色体组型(染色体核型)的理解 (1)概念: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 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 构成的图像。 (2)步骤:显微摄影→测量→剪贴→配对、分 组和排列→图像。 (3)用途:根据种的特异性来判断生物的亲缘 关系和遗传病的诊断。
3
三、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组型又称 染色体核型 ,是指将某种生物体 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 大小和形态特征 进行 配对、分组和 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四、性染色体和性别决定
1 . 染 色 体 分 类 : 一 类 是 性染色体 , 另 一 类 是 常染色体 。
2.性别决定的主要类型: XY 型和 ZW 型。
9
3.方法:类比推理法,即借助已知的事实及事物间 的联系推理得出假说。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含 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少量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前者DNA位于染色 体上,复制前每条染色体有1个DNA分子,复制后每 条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而后者DNA是裸露的。每 个DNA分子上含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 性排列。
6
练一练 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如图所示。该病受一对基因 控制,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请分析回答: (阴影为患者)
(1)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 染色体上 显性遗 传。 (2)Ⅰ2和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aa和Aa 。 (3)Ⅱ4和Ⅱ5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3/8 。
7
构建知识网络
8
高频考点突破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为说明
的方便起见,通常将其分成前期、中期、后 期和末期四个时期,在两次有丝分裂中间的 时期称为间期。
细胞周期(cell cycle)
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起到下一次细胞分裂止,细
胞所经历的变化过程和时间。
例如:蚕豆根尖
19.5小时。
间期 分裂期 G1 — S — G2 — M 5 7.5 5 2
(减数分裂I,meiosis I)和第二次减数分裂(减 数分裂II,meiosis II),在两次减数分裂中都 能区分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图)。
第一次分裂 前期I(prophaseI)
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特别长,包括细 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 期。
细线期 leptotene
染色体细长如丝,首尾难分, 彼此缠绕在一起
偶线期 zygotene
同源染色体开始彼此靠拢联会配对
粗线期:染色体继续缩短变粗,两条同源染色体配对完 毕。因此原来是2n条染色体,经配对后形成n组染色体, 每一组合有2条同源染色体,这种配对的染色体叫做双 价体(二价体)。
粗线期 pachytene
二价体凝缩变短变粗呈粗线状 可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
同一物种相对恒定 水稻2n=24 玉米2n=20 陆地棉2n=52 萝卜2n=18 番茄2n=24
体细胞中成双
生殖细胞中成单
染色体组型分析和显带
染色体组:一个生物赖以生存和保证正常生
长与发育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
染色体组型: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表现,
包括一个生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组成。
有 丝 分 裂
间期
早前期
晚前期
有丝分裂的意义?
中期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课件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课件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存在的 两种不同形态,两者不存在成分上的差异, 仅反映它们处于细胞分裂周期的不同时期的 两种状态
1、染色体一般形态结构
分裂期出现,复制在间期,所以每条染色体含并列的两条染色单 体——姐妹染色单体。
初级缢痕:染色体一定部位、向内凹陷、着色 较浅且狭窄的部位叫初级缢痕;将染色体分两 部分,染色体的长、短臂。 着丝粒:在初级缢痕处把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连 一起的颗粒状的结构,其位置固定。
后期
①着丝点一分为二,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成为两条染色体。
纺锤丝牵引着子染 色体分别向细胞的 两极移动。这时细 胞核内的全部染色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体就平均分配到了
细胞两极
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
①染色体变成染 色质,纺锤体消 失。②核膜、核仁 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 出现细胞板,并 扩展成分隔两个 子细胞的细胞壁
(2) 中期I:
各个双价体排列在赤道面上,两个同源染色 体上的着丝粒逐渐远离,双价体开始分离, 但仍有交叉联系着
(3) 后期I:
双价体中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向两 极移动,每一染色体有两个染色单体,在着 丝粒区相连(相当于有丝分裂前期的一条染色 体)。这样,每一极得到n条染色体,即在后 期I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双价体中哪一条染色 体移向哪一极是完全随机的
(6) 前期II、中期II、后期II和末期II
前期II、中期II、后期II和末期II的情况和有丝 分裂过程完全一样,也是每一染色体具有两 条染色单体,所不同的是染色体在第一次分 裂过程中已经减数,只有n个染色体了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一)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性细胞 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而两性性细胞受精结 合(细胞融合)产生的合子是后代个体的起始点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讲义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讲义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讲义在生命的奥秘中,遗传现象一直是人们探索和研究的重要领域。

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提出,为我们理解遗传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染色体。

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线状结构,由 DNA、蛋白质和少量 RNA 组成。

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可以清晰地被观察到,它们呈现出特定的形态和特征。

那么,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认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这一学说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众多科学家的研究和探索。

早在19 世纪末,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但当时人们并不清楚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和作用方式。

随着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结构和染色体的行为。

在这个过程中,萨顿通过对蝗虫生殖细胞的研究,观察到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与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十分相似。

他由此提出了染色体学说的初步想法,即染色体在遗传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摩尔根则通过果蝇杂交实验,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他发现果蝇的某些性状与特定的染色体相关联,进一步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那么,染色体是如何实现遗传功能的呢?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进行复制,然后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并发生交换,这使得遗传物质能够重新组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不同的基因位于不同的位置。

当染色体传递给子代细胞或个体时,其上的基因也随之传递,从而实现了遗传信息的传递。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的遗传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它解释了为什么子代能够继承亲代的特征,以及遗传变异是如何产生的。

例如,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双亲的染色体通过配子的结合传递给子代,使得子代获得了双亲的遗传信息。

同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交换和随机组合,子代又具有了不同于双亲的新的遗传组合,这就是遗传变异的来源之一。

此外,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也为遗传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对细胞分裂和发育的研究
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
染色体学说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染色体的复制、分离和重组等过 程。这些过程对于理解细胞分裂的机制以及发育过程中基因组的重排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分化与染色体的关联
染色体学说揭示了细胞分化过程中染色体的关联和变化。这有助于理解细胞如何从原始的胚胎细胞分 化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成熟细胞,以及这些过程中染色体的作用和变化。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孟德尔通过对豌豆进行的一系列 实验,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 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定律的贡献
孟德尔的定律为理解遗传物质的 传递和分布提供了基础们发现了染色体的存在,它们承载了遗传信息。
染色体与遗传
课堂讨论总结
通过课堂讨论,我们深入探讨了遗传 的染色体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 解了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基 因在世代传递中的规律。
学生们积极发言,对一些经典案例进 行了深入剖析,加深了对遗传学基础 知识的理解。
下节课预告与预习内容
• 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变化, 以及DNA复制和转录的相关内容。请大家提前预习相关的基础 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染色体上的基因定位:染色体上定位的基因可以影响个 体的表型和特征,如人类的基因定位可以解释不同的遗 传特征和疾病易感性。
染色体数目异常:如唐氏综合征是由染色体数目异常引 起的,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导致智力低下、面 部畸形等症状。
染色体多态性:一些染色体的微小差异,如X染色体的 长短臂比例、Y染色体的有无等,可能会影响个体的表 型和特征。
THANKS
[ 感谢观看 ]
略,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二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二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 端粒(telomeres) • 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 SC) • SC组型(Karyotype) • 二价体(bivalent)或四联体(tetrad) • 单价体(univalent)或二联体(dyad) • 染色单体(chromatids) • 交叉( chiasma (单),chiasmata (复),) • 交换(crossovers)
2n 2n 精原细胞 2n 2n 卵原细胞
2n 初级精母细胞 2n 初级卵母细胞
n
n次级精母 n n 第一极体
n n n n n nn n
第二极体
第三节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 1902 W. Sutton (美) &

T. Boveri(德)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的平行性
基因
染色体
配对 A a A
• 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telocentric chromosome , t ) 7.0~∞
• 亚端着丝粒染色体 (subtelocentric chromosome , st ) 3.0~7.0
• 随体染色体 (satellite chromosome , Sat)
染色体类型图
M m sm st t t T Sat
常 染 色 质
异 染 色 质
间 期 染 色 淡
染 色 深
中 期 染 色 深
染 色 淡
染 色 体 大 部 分 区 域
着 丝 粒 附 近
含 基 因
不 含 基 因
复 制 早 , 可 转 录
复 制 迟 , 不 转 录
收 缩 程 度 大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讲义课件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讲义课件

2、粗线期非姊妹染色单体间交换; 后期 I 非同源染色体随机分离 变异、生物进化
第三节 染色体周史
一、配子形成和受精
高等动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
高等动物 高等植物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受精
雄配子+雌配子 → 合子 精核(n)+卵细胞(n) →胚 (2n) 双受精
图 2-3 高等动物雌雄配子形成过程
图2-8
两对同源染色体及其载荷遗传因子的独立分配示意图


1、玉米孢子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 (2n=20),请写出下列各种组织细胞中的 染色体数目:根尖、胚、营养核、胚囊、 胚乳、反足细胞、卵细胞。 根尖20、胚20、营养核10、胚囊80、胚乳30、 反足细胞10、卵细胞10
2、用基因型Aab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 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 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如何? 8种基因型,比例相等 AAABBb AAaBBb AAAbbb AAabbb aaABBb aaaBBb aaAbbb aaabbb
非同源染色体: 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
二、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数目相对稳定 A染色体:正常的染色体 B染色体:额外染色体, 也称超数染色体(supernumber chromosome) 或附染色体(accessary chromosome)
三、染色体组型和组型分析
染色体组型或核型(karyotype):
一、有丝分裂(mitosis)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
间期:G1 S G2 细胞周期 分裂期 M: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有丝分裂过程
1、极早前期 2、早前期 3、中前期 4、晚前期 5、中期 6、后期 7、早末期 8、中末期 9、晚末期

2-4必修2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4必修2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3/4红眼(雌、雄) 1/4白眼(雄) 红眼( 白眼( 红眼 白眼
X XWXw(雌)
XWXW(雌)
(四)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
F1
×
XWXw XwY
红眼( 红眼(雌、雄) 白眼(雌、雄) 白眼( 各占1/4 各占 各占1/4 各占1/4
(五) 实验验证
摩尔根等人亲自做了该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摩尔根等人亲自做了该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类比: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具有平行关系 类比 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具有
减数分裂的核心
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核心
Dd
D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的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类比
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 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 基因的 等位基因的分离
平行关系 推理
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 等位基因就是同源染色体 基因就是同源染色体? 等位基因就是同源染色体
雌果蝇种类: 雌果蝇种类: 红眼(XWXW) 红眼(X 白眼(X 白眼(XWXW) 雄果蝇种类: 雄果蝇种类: 红眼(X 红眼(XWY) 白眼(X 白眼(XwY) 红眼(XWXw) 红眼(X
(三)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P
配子
XWXW XW
×
Xw XWXw XW
XwY Y
F1 F2
XW
w
× XWY
Y XWY(雄) ( XwY(雄) (
精子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尝试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的行为
体细胞中的 存在形式 配子中的存 在形式 成对 成单
染色体的行为
成对 成单 一个来自父方,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 来自母方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 中保持稳定性

2.2-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_

2.2-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_

学生练习
写出以上遗传图解: 注意分析:子女可能的基因型和表现 型,后代色盲的比例
P
配 子
女性携带者
B b XX
×
XB
男性正常
XBY
XB
Xb XB Xb
Y
Xb Y
男性色盲
后代
比例
XB XB
XB Y
男性正常
女性正常 女性携带者
1 :
1:
1
: 1
P
配 子
b b XX
女性色盲 Xb
×
XB
XBY
男性正常
男性
女性
性别决定
性别:是由染色体来决定的
常 染 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 色 体 性 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染 色 男性:XY 女性:XX 体
染 色 体
精 子 发 生 基 因
AZF
SRY
睾丸决定基因
SRY基因,雄性的性别决 定基因,指Y染色体上具 体决定生物雄性性别的基 因片段。
引起无精症的基因——无 精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位于Y染色 体长臂(Yq),这一区域的 异常和大多数原发性无精 子症密切相关 。
例如:人类的红绿色盲的遗传
色盲症的发现
道尔顿在圣诞节前夕买了一件礼物---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妈妈。妈妈却说:你 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我怎么穿呢? 道尔顿发现,只有弟弟与自己看法相 同,其他人全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 道尔顿经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原来自 己和弟弟都是色盲,为此他写了篇 论文《论色盲》,成了第一个发现色 盲症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 盲症患者。后人为纪念他,又把色 盲症叫道尔顿症。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PPT课件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PPT课件

基因与遗传信息的表达
基因表达的调控
基因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转录因子、miRNA和表 观遗传修饰等,这些调控机制决定了特定基因在特定时间和 空间中的表达水平。
基因表达与细胞分化
基因表达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不同细胞类型通过表达 特定的基因来发挥其功能,从而形成复杂的生物体。
基因突变与遗传信息的改变
03 染色体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复制的机制
DNA复制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关键过程,通过DNA聚合酶的作用,以亲代DNA为 模板合成子代DNA,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DNA复制的调控
DNA复制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细胞周期、DNA损伤修复和基因表达等, 这些调控机制确保了DNA复制的准确性和细胞分裂的稳定性。
染色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跨学科研究的融合
目前对染色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仍有许多 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染色体的精细 结构和动态变化。
染色体学说的研究需要与其他生物学、物 理学和化学等领域进行交叉融合,以推动 遗传学和相关领域的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染色体结构异常
染色体易位
染色体倒位
如唐氏综合征,由多一 条21号染色体引起。
如猫叫综合征,由于5号 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
染色体片段位置的交换 ,如罗伯逊易位。
染色体局部区段的反向 排列。
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遗传疾病
威廉姆斯综合征
由于7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 致,表现为心血管和面部 特征异常。
唐氏综合征
由于21号染色体多一条导 致,表现为智力障碍和特 殊面容。
囊性纤维化
由于第7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导致,影响肺部和消化系 统。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一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一、基本知识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内容:。

2、基因随染色体行为的变化
(1R和r)
复制
前期I 中期I 后期I 末期I
前期II 中期II 后期II 末期II
(2)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控制豌豆种子颜色和形状的基因R和r,Y和y)
间期:
复制
复制前复制后
前期I 中期I 后期I 末期I
前期II 中期II 后期II 末期II
二、反馈练习
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F2代出现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F2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A、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B、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非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3、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
C、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
D、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
4、某黑色公牛(Aa)的100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的精子中,含隐性基因的有()
A、50个
B、100个
C、200个。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出的依据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出的依据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出的依据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是遗传学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的提出基于一系列科学实验和研究,以下是一些主要依据:
1.核型观察:通过对细胞核的观察,科学家们发现细胞中存在着染色体。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同物种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状都是有规律的。

这些实验结果揭示了染色体在遗传中的重要地位。

2.配对现象: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出现配对现象,即每对染色体都能够精确地彼此对应。

这一现象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揭示了染色体在遗传中具有重要的功能。

3.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细胞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的细胞分裂能够使得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通过对减数分裂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染色体在基因分离中的作用,进一步论证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4.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的结构或数量发生变化。

通过对染色体突变的研究,科学家们观察到了染色体异常对遗传的影响,这进一步证明了染色体在遗传中的重要地位。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是现代遗传学的基石之一,它解释了遗传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通过对染色体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不仅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学说,还揭示了更多有关遗传的奥秘。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提出凝聚了众多学者的智慧和努力,为整个遗传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名词:染色体真核细胞细胞分裂时期可以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类小体。

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所包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彼此不同的一组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

同源染色体是指二倍体细胞中来源相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分别来自父母一方的一对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上分别携带着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

染色体组型把某生物个体或分类群体的体细胞内有恒定特征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的相对恒定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配子形成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有丝分裂。

染色体在前减数分裂间期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第一次分裂着丝粒不分开,只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因此称为减数分裂。

染色体组型分析将一个细胞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用显微照片剪贴的方法,按一定系统排列起来,对其染色体数目、长度、着丝粒及副缢痕的数目、大小、位置等染色体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姊妹染色单体由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形成的仍由着丝粒相连的两个子染色体。

习题一、问答题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遗传基础的异同点是什么?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无膜包围,为类核核有双层膜包围染色体环状DNA分子核中有染色质或染色体。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为环状DNA分子连锁群数目一个基因连锁群1个或多个连锁群染色体组成DNA裸露或结合少量蛋白质DNA同组蛋白结合,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裸露DNA顺序很少或没有重复顺序有重复顺序细胞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性系统基因由供体质受体单向传递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含同等基因组的配子融合绘有丝分裂中期典型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各称。

3.简述核小体的结构和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

染色体的一级结构:核小体染色体二级结构:螺旋体染色体三级结构:超螺旋体染色体四级结构:中期染色体。

4.简述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过程。

5.什么是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常染色质是细胞分裂间期和早前期染色质丝折叠疏松,高度伸展,染色时不易分辩,而在细胞分裂中期螺旋折叠达到最大程度,染色时着色很浓的染色质。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讲义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讲义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讲义在探索生命奥秘的旅程中,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无疑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它为我们理解遗传现象的本质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框架,让我们能够从微观的染色体层面来解读生命的遗传密码。

要理解遗传的染色体学说,首先得了解什么是染色体。

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线状或棒状结构,由 DNA(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以及少量的 RNA(核糖核酸)组成。

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最为清晰可见。

那么,染色体与遗传到底有怎样紧密的联系呢?这就要从细胞的减数分裂说起。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

首先,同源染色体配对,然后它们相互交换部分片段,这一过程被称为交换或交叉。

紧接着,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这样的过程确保了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核心观点在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行为与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的行为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比如说,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指出,在杂种第一代(F1)中,等位基因相互独立,在形成配子时会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而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也正是如此,它们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再看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他认为,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会自由组合。

同样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自由组合,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这种染色体行为与基因行为的一致性,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通过对染色体的研究,我们还能解释许多遗传现象。

比如性别决定。

在人类中,性染色体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女性为 XX 染色体,男性为 XY 染色体。

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某些遗传疾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有所不同。

此外,染色体的变异也会导致遗传变异。

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结构变异,以及染色体数目的增减,都会对个体的表型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唐氏综合征就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

患者多了一条21 号染色体,从而表现出智力低下、特殊面容等特征。

2.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发生的时间 适用范围
随非同源染色体 的自由组合而自 由组合 均发生在MⅠ后期
适用于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细胞核基 因的遗传。
例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下图的哪个过程?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①表示减数分裂,遗传 规律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课堂小结:
1.染色体学说: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 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3.孟德尔遗传规律解释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细 胞核基因的传递规律。
2.2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内容提要: 1.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一、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提出依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上具有一致性 基因
项目 杂交过程 中 保持完整性、独立性 体细胞中 形成配子 时
染色体
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成对存在
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成对存在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注:除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外,细胞质中的线粒 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分布,称为细胞质基因。
例1
1.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 的是( B ) A.染色体是基因的唯一载体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 D.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
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现代解释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什么形成配子时 有的基因会分离,有的基因会自由组合 呢?该如何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呢?
1.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
相同位置,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A a A Aa a
A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讲义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讲义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讲义在生命的奥秘探索之旅中,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无疑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它为我们理解遗传现象的本质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将看似神秘莫测的遗传规律与细胞内的微观结构紧密联系起来。

让我们先从细胞的基本结构说起。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在细胞内部,存在着细胞核。

细胞核中包含着染色体,染色体是由 DNA (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非常有规律。

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先进行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确保了遗传物质的稳定传递。

减数分裂则更加复杂和精妙,它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特殊分裂方式。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形成四分体。

这个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会发生交换,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核心观点在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而染色体则是基因的载体。

这一观点很好地解释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以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为例,如果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对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携带不同等位基因的配子形成,从而解释了性状分离的现象。

自由组合定律也能通过染色体学说得到合理的解释。

如果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那么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这些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得配子中基因的组合多种多样,进而产生了丰富的遗传变异。

染色体学说还为我们理解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很多生物中,性染色体的存在决定了个体的性别。

例如,人类的性染色体为X 和 Y,女性为 XX,男性为 XY。

这种性染色体的差异决定了性别的遗传方式。

通过对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遗传疾病的研究,我们更能深刻体会到染色体学说的重要性。

比如唐氏综合征,就是由于患者多了一条 21 号染色体导致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染色体的研究手段也日益先进。

从最初的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对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了越来越深入的认识。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问题探讨
基因(即遗传因子 是抽象的概念还是客 基因 即遗传因子)是抽象的概念还是客 即遗传因子 观存在的实体?它究竟存在哪里? 观存在的实体?它究竟存在哪里?性 质怎样? 质怎样?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生物体 在前后代传递遗传物质时的传递规律, 在前后代传递遗传物质时的传递规律,而 减数分裂又是生物体在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时的分裂方式,这二者是否有联系? 时的分裂方式,这二者是否有联系?
(1)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表现出分离。 F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表现出分离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表现出分离。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 等位分离的原因: 等位分离的原因: 减数分裂时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 离。 等位基因分离的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等位基因分离的时间: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形成含A或 基因的两种类型的 形成含 或a基因的两种类型的 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 配子,并且比例为1∶ 。 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 配子,并且比例为 ∶1。 F1 产生 、a两种类型的配子且 产生A、 两种类型的配子且 比例为1∶ , F2出现3∶1比例的原因 比例为 ∶1,在受精作用形成受 出现3∶1比例的原因: F2出现3∶1比例的原因: 精卵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精卵时,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 所以F2出现三种基因型比例为 所以 出现三种基因型比例为 1∶2∶1,出现二种表现型比例 ∶ ∶ , 为3∶1。 ∶ 。
孟德尔对基因的存在和行为的 假设: 假设:
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① 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其中 一个来自母本, 一个来自母本,另一个来自父本 基因在杂交实验中始终保持其独 ② 基因在杂交实验中始终保持其独 立性和完整性 F1形成配子时 形成配子时, ③ 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 F1形成配子时 形成配子时, ④ F1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表现 出自由组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介绍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是基因遗传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遗传信息通过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和性状。

本文将深入探讨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从染色体的发现、结构与功能、遗传物质的定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染色体的发现与研究
遗传学与染色体学的关系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现象及遗传规律的科学,而染色体学则是研究染色体的结构、功能和遗传规律的分支学科。

遗传学与染色体学密切相关,染色体学的建立对于遗传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染色体的发现
染色体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838年,德国细胞学家沙万在肝藻(Aphanocapsa)细胞中首次观察到纤细的结构,被后来的科学家称之为染色体。

随后,另一名德国细胞学家弗莱明在观察动植物细胞时,进一步确认了染色体的存在。

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
染色体的结构
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

在非分裂细胞中,染色质是染色体主要的可见部分。

染色质是由DNA、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质组成的复
合结构,呈现出一种线状的、纺锤状的或环状的形式。

染色体的功能
染色体担负着许多重要的功能,包括: 1. 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染色体承载了个体的所有遗传信息,并能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

2.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表达出来,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特征。

3. 遗传多样性的产生: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交换、断裂和重新组合等事件,导致了个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

遗传物质的定位
DNA的发现与结构
DNA(脱氧核糖核酸)被认为是遗传物质。

20世纪初,摩尔根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中,并由DNA组成。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即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

基因与DNA的关系
基因是决定个体性状的基本单位,而DNA则是基因存在的物质基础。

每个基因都包含在染色体上的特定位置,称为基因座。

而基因座上的DNA序列则决定了基因的信息。

染色体与DNA的联系
染色体是DNA的携带者和组织者。

它通过特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将巨大的DNA分子在细胞中进行有序、紧密的组织和复制。

染色体上的DNA序列决定了染色体上的基因和非编码区域,进而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染色体和遗传的相关研究进展
遗传疾病与染色体
许多遗传疾病都与染色体的异常有关。

例如,唐氏综合征是由于第21对染色体上的三个染色体引起的,即三体染色体21。

其他一些遗传疾病,如染色体畸变综合征和染色体缺失综合征,也与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异常相关。

染色体突变与进化
染色体突变在物种进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染色体的交换、重排和重组等突变事件,能够引起新的基因组组合和变异,从而对进化产生影响。

例如,物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化可能导致种内或种间的繁殖隔离,从而推动了物种的形成。

其他染色体相关研究
除了上述内容,染色体在遗传学和生物学的研究中还涉及到许多其他方面,如性染色体、染色体工程、染色体的变异与性状相关性等。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遗传现象与进化规律,还为人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总结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为遗传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疾病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染色体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组织者,通过其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个体的性状和特征。

当前,对染色体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揭示更多关于遗传的奥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