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解读
孙子兵法解读
孙子兵法解读第一篇计谋第一原文+旁注(注释略):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此句说的是战争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每起战事,国之上下必须同心协力共同应对,否则难保战争胜利,特别是实力相当的两个国家的战争成败均定于细节情况下。
于是乎孙子在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就警醒兵家对待战争必须严谨认真的态度,并体察入微,掌握战争全局,始终要站在战略高度审视战争的变化。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该段承接上段之“察”字,主要说的是战争成败的五大关键因素:道、天、地、将、法,并一一做出解释。
在这五事中,“道”本人认为是最重要的。
道者,齐心也。
无论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归根结底战争还是人的较量,人始终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而这里的“人”不能仅仅局限于专门从事战争的军人,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军队的事情,而是全民的事情,军队只是国家战争对抗的前头兵,军士与人民从来都是相等的,这一意识的建立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战争动员潜力,即军事实力。
而军事上的科技发展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的冲破“天”“地”等客观自然因素的对战争的制约。
因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此二者对战争进程的制约作用越来越少,但绝不是没有,因而我们在不断的发展科技,尽量克服客观自然因素对战争进程的制约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所还未克服的自然因素,从而大大增强我方自身实力。
至于“将”,胆略第一,胆者,勇也;略者,智、信、仁、严也。
一个真正的将军,谋略的发挥更难的是在平时,熟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于一场战争的成败,不仅要看战时的正确谋略,更要看平时军队训练的成效及军队装备的更新与维护。
孙子兵法的要点解读
孙子兵法的要点解读《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法之首,是军事理论的经典著作,通过对战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许多兵法原则和战争策略。
下面是对《孙子兵法》的要点进行解读。
一、战略思想1.谋定而后动:强调事前的充分准备,战前的充分计划,确保每一步都有合理的战略部署和精确的目标,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3.知己知彼:知己者胜,知彼者胜,指的是了解自己和对手的优缺点、实力和弱点,才能在对战中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你了解对手的同时,也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实力和潜力。
只有对自己和对手都有准确的判断,才能在战争中保持优势,才能百战不殆。
二、指挥策略1.兵贵神速:指挥官在战争中,必须迅速做出决策,快速行动,抓住战机。
只有高效率的指挥才能赢得战争。
2.敌进我退,敌止我扰:取长补短的思想。
如果对手有优势,就退让避免正面冲突;如果对手沦于劣势或停滞不前,就用各种手段进行扰乱,尽量不让对手恢复元气。
3.择地而战:强调选择适合的战场地形,避免在对手有利的地形作战。
合理利用地形、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4.兵不厌诈:让敌人在战术上无法预料和判断,制造更多的干扰,保持自己的战略上的秘密,从而实现主动权在自己手中。
三、兵法原则1.战争是正义和非正义的:正义的战争是指为了国家、人民和社会的利益而进行的;非正义的战争则是指为了私人利益、扩张领土或破坏他国而发动的。
《孙子兵法》强调支持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2.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在战争中必须运用意外的战术和计划,一方面使敌人无法预测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击中对手的弱点,达到最高的效果。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己和敌人的详尽了解,是制定和执行胜利战略的基础,只有做到了解自己和敌人,才能保持胜利的状态。
4.虚实相生:虚实是军事计划和战术的核心,虚实之间的变化与转化是战争发展过程的重要环节。
虚实相生意味着指挥官必须懂得诈兵之道,善于用虚实之间的相互作用。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
孙子兵法十一家注解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法的经典之作,自问世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深奥的理论和实用的策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和学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和解读不断深入,各类注解版本也层出不穷。
本文将介绍孙子兵法的十一家注解,并给出相关参考内容。
1. 孙膑兵法注:孙膑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军事家,他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解。
他的注解主要从组织结构、兵种运用和指挥战术等方面进行解读。
参考内容:在对整体组织结构的注解中,孙膑提到了“三军之法”、“十八阵”等,指出了军队内部的组织和分工。
在兵种运用的注解中,他提到了“一师三分”的战术布置和“车战法”等。
在指挥战术方面,他强调了指挥官的作用和军事决策的重要性。
2. 王翦兵法注:王翦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他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并总结出了自己的战争经验和教训。
参考内容:在对孙子兵法的注解中,王翦提到了“用间”的重要性和“能而示之”的指挥原则。
他还提到了“主客论”和“兵力对比”的战略思想,以及“信任与威慑”的作用。
3. 王益兵法注:王益是明代军事家,他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研究,并结合当时的战争实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参考内容:在对孙子兵法的注解中,王益提到了“敌我比”的重要性和军事计划的编制原则。
他还强调了“士卒饥寒”的问题和士兵心理的影响。
此外,他还提到了“雷霆一击”的突袭战术和“以夷制夷”的兵种运用等。
4. 唐肃兵法注:唐肃是唐代的将领,他在注解中结合了自己的战争经验和孙子兵法的原则,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和战略思想。
参考内容:唐肃注解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以一制百”,他认为在战争中正确把握主动权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他还提到了“计谋多端”的战术应对和“以弱胜强”的兵种运用等。
5. 杜杲兵法注:杜杲是元朝时期的将领,他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对孙子兵法进行了解读和注解。
参考内容:在注解中,杜杲强调了军事情报的收集和利用,以及战争态势的分析和判断。
孙子兵法对地的解读
孙子兵法对地的解读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兵书之一,被誉为军事智慧的典范。
其中的“对地”战略思想,是指根据地形地势和其他因素,在战争
中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作战,并利用地形优势来取得胜利。
这种
战略思想在现代军事理论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强调了军事策略中的“地利”。
地形和地势是军事行动
的重要因素,孙子认为熟悉地形并灵活利用地形可以使战斗更加
有利。
他强调了“占地”、“固地”和“乘地”等概念,即要占领具有战
略优势的地点,并进行防守,或利用地势进行进攻,以达到战争
目标。
孙子兵法注重了“合地”的原则。
即根据作战目标和敌我双方实
力对比,选择适合的地形进行作战。
合地作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
挥我方优势,同时削弱敌方的力量。
这种选择地形的战略思想在
现代军事中仍然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山地、沙漠、平原等不同
地形进行作战时,选择合适的战术和兵种配合,可以提高作战效能。
孙子兵法对地也强调了运用地形的变化和灵活性。
地形是动态的,要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作战部署。
孙子提出了“以逸
待劳”、“以守为攻”等战术原则,即在敌我实力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利用地势优势进行防守等待时机,或者利用地形纵深和包围等手
段进行进攻。
孙子兵法的对地战略思想强调了地形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种
战术原则和方法。
这些思想在现代军事理论和实践中仍然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无论是对地形地势的研究,还是灵活利用地形优
势进行作战,都是军事领域中重要的战略思想之一。
《孙子兵法》解读
----------Content诵读经典诗文,铸就精神家园品味国学经典 领悟生命箴言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1)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2)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3)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4)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5)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6)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7)计篇第一——兵者大道,胜从计出(8)最能凸现一个民族传统与智慧的,莫过于文化。
浩瀚的典籍就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其中那些流传百世、历久弥新的国学经典便是中国文化精髓之所在。
这些经典深蕴着民族的文化之根,承载着民族的血脉之魂,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华夏文明得以薪火相传、魅力永存。
弘扬国学,传承中华文明的薪火,要从每个人做起、更要从孩子做起。
继贵州人民出版社修订重版《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之后,又隆重推出这套《国学解读丛书》,借助于专家们的“解读”指导,借古阐今,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普及到青少年之中,为读者开启一扇通向传统文化的大门,接续起民族文化的血脉,铸就得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本套丛书呈现以下几大亮点:一、篇目精挑细选,译文简洁流畅这套丛书从先秦至晚清2000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中精心挑选出具代表性的11部典籍, 210幅精美图片穿插文中,书中设有导读、注释、经典原意等相关栏目:导读深邃精微,统领全篇,方便读者阅读;注释力求浅显、精准;译文简洁明了,通晓畅达。
展开书卷,纯美的诗歌、经典的选本、彰显诗意的绘画,闪烁的智慧火花,让传统的国学典籍从殿堂走下,超越时空,成为极具现代气息的恢宏画卷。
二、含英咀华,古为今用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理解,出版策划者还有针对性地增加了当代阐释、国学故事、文化常识三个小栏目。
“当代阐释”从当下语境与视域出发,以今释古,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使小读者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与学习。
“国学故事”和“文化常识”部分涉及了文学、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等常识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极大丰富了图书内容,既补充了青少年的国学知识,又拓展了思维空间。
孙子兵法观点
孙子兵法观点1、避实击虚:孙子指出,战争中兵力的布置是战争指挥者依照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其兵力必定是有强有弱。
我方在作战中应当避开敌人兵力强大的部分,而重点进攻敌军兵力薄弱的部分,这样就能夺取战斗的胜利。
2、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即调动敌人,让敌人依照我的意图行事;“致于人”,即被敌人调动。
孙子指出,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掌握战斗的主动权,没有主动权,便会被敌人牵着牛鼻子走,就会陷入被动、消极防御甚至处处挨打的境地。
3、先胜而后求战:孙子在其兵法的首篇写道:“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由于孙子认识到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因而提出了以慎重的态度对待战争的观点。
善于作战的人,总是打有把握之仗,而不打无把握之仗。
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指出,在战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了解自己,也了解敌人。
知彼知己,才能去实施避实击虚之计,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最终战胜敌人。
5、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在其兵法理论中,提出了一个“奇正”的命题,即在作战的战术部署中,兵力部署以承担正面作战为正,进行侧击、包围、迂回的为奇;担任钳制敌人主力的为正,列阵对敌、明攻的为正;承担突击的为奇,采用机动、偷袭或者特殊战法的为奇。
孙子提出作战必须有“正奇”的变化,要“以正合,以奇胜”,才能最终赢得主动。
6、识众寡之用者胜:他指出,打仗、用兵应视不同的情况而灵活地使兵力分散或集中,在我方兵力不如敌人时,要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这样,在局部上造成“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的相对优势,给敌人以有力打击。
孙子在他的兵法中总结了兵多与兵少的用法后,指出:“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
”可见,孙子提倡兵力的部署要以敌我力量的对比为依据,在作战中要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孙子兵法》解读
《孙子兵法》解读《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瑰宝。
这部兵法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军事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现代战争理论和企业管理、商业竞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孙子兵法》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核心理念和实际应用。
一、《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1.兵者,诡道也《孙子兵法》强调战争是一种诡诈的艺术,兵不厌诈。
在战争中,要通过各种手段欺骗敌人,使敌人不能了解我方的真实意图和行动,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认为,了解敌人和自己的情况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前提。
只有了解敌人的情况,才能制定出相应的战术和战略;同时,也要了解自己的情况,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1.以逸待劳《孙子兵法》强调在战争中要善于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以逸待劳,使敌人处于不利的地位,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二、《孙子兵法》的实际应用1.在军事战争中的应用《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在军事战争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战争中,通过运用诡诈的手段,欺骗敌人,使敌人不能了解我方的真实意图和行动,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同时,要了解敌人和自己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战术和战略,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战争中,还要善于利用地形和兵力优势,以逸待劳,使敌人处于不利的地位,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1.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也可以应用于企业管理中。
在企业竞争中,要了解竞争对手和自己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市场战略和产品策略,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
1.在商业竞争中的应用《孙子兵法》的核心理念也可以应用于商业竞争中。
在商业竞争中,要通过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和产品方案,才能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份额和利润。
同时,要善于利用各种商业手段和资源,以实现商业目标。
三、对《孙子兵法》的评价《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解读《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体现了“以德治军,以智胜敌”的思想理念。
它涉及军事组织、军事器械、战争攻守等方面,今天有很多军事理论家仍然在经常性地研究它。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战国时期孙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
他在当时创立了多个有影响力的军事制度,创造了多种新型的军事方式,对我国古代军事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战争策略。
孙子兵法指出,应该正确分析战争特点,结合时代背景与军队自身实力,采取得当的策略来夺取胜利。
这里孙子提出的原则包括“先攻、快攻”,“以轻敌重”,“以敌之弱处为其伤害”。
2、军事组织。
孙子兵法讲求军队的组织要严格而有条理,它以军队组织、装备、征讨方式为重点,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组织方式。
它强调军队的内部组织、装备和指挥制度,规定了军队结构的要求、军事指挥技术的要求、士兵列队和报警的要求。
3、军事器械。
孙子兵法中提到了多种军事器械,如斗车、火攻器、铁矛、筑垒、靶子、弓箭等,认为它们在军事行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孙子在军事技术上的发明,可以说大大推进了军事科学的发展。
4、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针对战争进行思想分析,形成了以德治
军,以智胜敌的军事思想。
即提倡把士兵的道德品质和技术水平提高,使军队在斗争中更容易取得胜利,这也是孙武在当时的军事改革的主旨。
解读《孙子兵法》,一方面深刻领会它的军事理论,以充实自身的战略思想;另一方面,深刻认识孙武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以礼仪、德、智、勇的优良品质,这不仅是当代政治家要学习的宝贵经验,更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把握的古代人文理念。
孙子略解全文及译文
孙子略解全文及译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之一,被誉为兵学经典。
全文共有十三篇,包含了关于战争策略、军事组织、战术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每篇的简要解读及译文:1. 孙子兵法·计篇,强调了战争策略的重要性,包括了计谋、间谍、情报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计策篇》。
2. 孙子兵法·作战篇,介绍了战争的基本原则和作战方法,包括了攻守、兵员、军队行动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作战篇》。
3. 孙子兵法·谋攻篇,探讨了攻击敌人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了兵力运用、攻城略地、战争节奏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攻敌篇》。
4. 孙子兵法·形篇,讲述了军队的组织结构和战斗队形的重要性,包括了兵种分类、兵员编制、兵力部署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兵势篇》。
5. 孙子兵法·势篇,强调了军队在战场上把握有利位置和形势的重要性,包括了地理环境、天时、地利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形势篇》。
6. 孙子兵法·虚实篇,讲述了如何利用虚实之间的变化来迷惑敌人,包括了假装退却、伏击、欺敌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虚实篇》。
7. 孙子兵法·军争篇,探讨了军队应对战争变化和应急情况的策略,包括了兵力调动、战争节奏掌握、应战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军争篇》。
8. 孙子兵法·九变篇,介绍了九种变化的原则,包括了敌我兵力对比、战争形势、战术应变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九变篇》。
9. 孙子兵法·行军篇,强调了军队行军的重要性和技巧,包括了行军速度、补给、兵员疲劳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行军篇》。
10. 孙子兵法·地形篇,探讨了地形对战争的影响和利用,包括了山地、水域、平原等地形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译文,《地形篇》。
11. 孙子兵法·九地篇,介绍了九种地形的特点和利用方法,包括了险要地形、易守难攻等方面的内容。
译文,《九地篇》。
12. 孙子兵法·火攻篇,讲述了利用火攻战术进行战争的原则和技巧,包括了火源、火势、火攻对象等方面的内容。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注释
《孙子兵法十三篇》全文和解释一、始计篇【原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译文】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是关系民众生死的所在,是决定国家存亡的途径,不能不认真加以考察、研究。
【原文】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译文】应该以五个方面的情实为纲,通过具体比较双方的基本条件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所谓“道”,就是从政治上使民众与君主的思想一致,这样,民众就能与君主同生死共患难,誓死效命,毫无二心。
所谓“天”,就是气候的阴晴、寒暑、四季节令的更替规律等。
所谓“地”,就是指行程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易,战地的广狭,是死地还是生地等。
所谓“将”,就是看将领们是否具备智、信、仁、勇、严五种素质。
所谓“法”,就是指部队的组织编制制度,军官的职责范围规定,军需物资的供应管理制度等。
大凡这五个方面,将领们没有谁没听说过,但只有透彻掌握了的人才能取胜,没有透彻掌握的人则不能取胜。
因而,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
这些条件是: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有道?将领哪一方更有才能?天时、地利哪一方占得多?军中法令哪一方执行得好?兵力哪一方更强大?士兵哪一方更训练有素?奖赏与惩罚哪一方更严明?我凭着对这些情况的分析比较,就可知道战争胜负的情形了。
【原文】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
全网罕见《孙子兵法》浓缩版,51个要点通俗解读,半小时掌握精髓悉心整理,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意思是:战争是国家大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不可不认真对待,做好谋划和研究。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意思是:为将者要从五个方面判断战争的胜算:一是看这场战争是不是出师有名,二是看这场战争发动的时机是否利于己方,三是看战场的地理位置是否对己有利,四是看指挥这场战斗的将领能否胜任,五是看军队的法规制度和组织是否严明。
孙子像3.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意思是:军队能不能打胜仗,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问号”:君主是否贤明并受到大家的拥护支持?率领军队的将军是否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天时地利是否对自己有利?军队的法令制度是否能严格贯彻执行?军队的士气是不是旺盛?士兵的训练是不是有素?在官兵立功或犯错时能否做到赏罚分明?4.兵者,诡道也。
意思是:用兵打仗,处处充满着诡诈。
换句话说,在战场上对待敌人不需要考虑所谓的诚信,因为行军打仗和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不一样,处处充满着诡诈。
谁若鄙视这种诡诈的行为,那就必败无疑。
如果你在战场上相信了来自敌人的承诺,那就是一种幼稚。
如果你在战场上还处处想着以诚信为本,那你也是永远打不了胜仗的。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我们常常视阴谋诡计者是卑鄙之人,但在战场或者是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中,仍然不屑于使用诡计者,便是一个十足的愚蠢之人。
孙子剧照5.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意思是:按照诡道的原则,明明有能力,却给人的感觉很无能,明明想得到,却又要欲擒故纵,本来想要攻打离自己近的敌人,反而做出的样子是要打那个离自己远的,本来是想要打近的敌人,反而有做出要打远的那个的样子。
这就好比《三十六计》中所说的“远交近攻”“借道伐虢”。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读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解读第一计:瞒天过海1.伪装成弱者,隐藏自己的真正实力,以迷惑对手。
2.驱使敌人产生轻敌之心,使其放松警惕。
3.利用敌人的轻敌,以出人意料的战术给予打击。
第二计:围魏救赵1.采取围而不歼的态势,消耗敌人的资源和士气。
2.逼迫敌人做出决策,然后利用战机抢救自己的同盟。
3.针对敌人的弱点,迎头痛击。
第三计:借刀杀人1.利用他人的力量去对付敌人。
2.运用外援,转移敌人的注意力和资源。
3.躲藏自己的意图,使敌人无法防备。
第四计:以逸待劳1.利用对手疲劳的时机发动进攻。
2.保存精力,等待对手暴露弱点。
3.以对手的劳累为机会,在其不备之间给予致命打击。
第五计:趁火打劫1.在他人掌握火势之时,出其不意地抢夺利益。
2.获取他人在混乱中的财富或资源。
3.在危机中抢夺利益,迅速行动。
第六计:声东击西1.制造分散的声音和信息,以迷惑敌人。
2.编造假象,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3.扰乱对手的判断,使其无从得知真相。
第七计:无中生有1.编造假象的情报,使敌人误判形势。
2.利用敌人对情报的过分依赖,制造假象。
3.以虚假情报达到迷惑敌人,令其不知自己的真实意图。
第八计:暗渡陈仓1.利用暗道或以秘密的方式潜入敌人的核心地带。
2.利用敌人对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突袭。
3.快速占领敌人的重要位置,使其手足无措。
第九计:隔岸观火1.在敌人两败俱伤之际,观望其动态。
2.不轻易插手争斗,等待双方衰弱后再出击。
3.在双方实力削弱后,选择对敌方损失最大的时机出手。
第十计:笑里藏刀1.表现温和而友善的一面,获得敌人的信任。
2.利用对手的轻信,秘密攻击其软肋。
3.以和平外表掩盖战略意图,让敌人防不胜防。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1.利用替身去引诱敌人的攻击。
2.利用他人的身份去捍卫自身的利益。
3.让敌人对敌友难辨,无从下手。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1.在逃离战场时顺势掠夺敌人的财物。
2.利用混乱局势,实施损人利己的行动。
3.迅速获得物资和资源,增加自身的实力。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和解释《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
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
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
2.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
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八计: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第九计: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3.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4.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
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
比喻用计脱身。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
《孙子兵法·用间》解读
《孙子兵法·用间》解读《孙子兵法》是古代中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兵书。
《孙子兵法·用间》是其中重要的一篇,主要讲述了如何使用间谍的策略,以及如何通过间谍获取敌方情报。
以下是本人对《孙子兵法·用间》的解读。
首先,孙子在开篇就明确指出,“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这句话表明,只有明智的君主和贤能的将领,能够运用高明的策略来使用间谍,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这里的“上智”指的是具有极高智慧和谋略的人,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形势,制定出精妙的计划并加以实施。
其次,孙子强调了使用间谍的重要性。
他指出,“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
这句话表明,要想成功攻击敌方目标,必须先了解敌方将领、左右手、传达人员、门卫和亲信等人的姓名和身份。
而这些信息,往往可以通过间谍来获取。
通过使用间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敌方的内部情况,掌握敌方的动态和弱点,从而制定出更加精准的作战计划。
再次,孙子提到了使用间谍的几种方法。
他指出,“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这五种间谍的使用方法各有特点。
因间是指利用敌方内部的普通人作为间谍;内间是指利用敌方官员或亲信作为间谍;反间是指利用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死间是指我方间谍在敌人面前故意泄露虚假信息,以便让敌人上当;生间是指我方间谍能够在完成任务后安全返回。
最后,孙子强调了使用间谍的道德准则和保密措施。
他指出,“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这句话表明,只有具备极高智慧、仁义和精妙技巧的人才能成功运用间谍。
同时,他也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策之而知得失之计,候之而知动静之理,因势而利导之”。
这句话意味着我们要对获得的情报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作战计划。
总之,《孙子兵法·用间》篇是孙子兵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篇。
它讲述了如何使用间谍来获取敌方情报和制定作战计划的重要策略。
孙子兵法十种重要思想简单总结
孙子兵法十种重要思想简单总结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之一,被誉为战争艺术的经典之作。
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对于军事领域的战略决策和战术运用都有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孙子兵法十种重要思想的简单总结:1. 战争全局思维:孙子兵法强调了对整体战局的把握。
他讲究“智者必有计,不智者必有惑” ,并提出了“兵无常势”、“不失时机”等观点,强调战争中的时机和变化。
2. 军事智谋思维:孙子兵法对于智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强调了对敌情的了解和分析,以及在战争中灵活运用兵力,以取得最大的战果。
3. 优势兵力思维:孙子兵法注重在战争中发挥兵力的优势。
他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并提出了“以正治邪,以奇胜正”、“以细胜众”等观点,强调利用优势兵力进行作战。
4. 兵力运用思维:孙子兵法对于兵力运用有独特的见解。
他提出了“以迂为直,以软为刚”、“先攻击敌人的心理”等观点,强调使用计谋和战术来迷惑敌人,以获取战略或战术上的优势。
5. 战争决策思维:孙子兵法强调了战争决策的重要性。
他讲究“计谋并进,而不得已”、“小败大胜”等观点,强调战争中的灵活变通和战术上的立即决断。
6. 军事组织思维:孙子兵法关注军队的组织和管理。
他提出了“知天道者,胜人而不败”、“众擒敌之谋”等观点,强调建立坚实的组织体系和科学的军事管理。
7. 能动思维:孙子兵法主张主动进攻和积极作为。
他提出了“纵横捭阖”、“计无常、胜无常”等观点,强调主动出击和及时调整战术,以获取战略上的优势。
8. 战争经济思维:孙子兵法对战争经济有一定的论述。
他讲究“对内夺取利益,对外压制敌人”,强调在战争中充分发挥经济资源的作用。
9. 人民战争思维:孙子兵法对于人民战争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他认为“军民齐心,可使敌人服从”、“无后顾之忧,无困顿之敌”,强调军民团结和民主参与。
10. 教育培训思维:孙子兵法注重军队的教育和培训。
他提出了“权衡利弊,深思熟虑”、“刻苦深研”等观点,强调军队应该注重培养指挥员的能力和士兵的战斗素质。
孙子兵法详解
《孙子兵法》详解一、始计第一原文:【始计第一】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3.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臸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臹、信、仁、勇、严也;法者,曲臸、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4.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5.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臸权也。
6.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7.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译文:【始计第一】1.孙子说:军事,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一定要慎重研究。
2.通过五个方面的横向比较,得到详情: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
3.道,指上级和民众心志相通,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远近、平坦艰险、开阔狭窄,和地形对部队安危的影响;将,指冷静睿臹,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严格要求;法,指组织层次结构,责权划分,资金物资调配。
对这五个方面,上级都必须十分清楚。
清楚的能胜利,不清楚的不能胜利。
4.所以,通过以上情况的比较,得知详细情况:哪方的领导与部下心志相通?哪方的将领有能力?哪方占有天时地利?哪方的法令能够执行?哪方的士兵强健?哪方的士兵训练有素?哪方的赏罚分明?通过这些,我就知道了胜负。
孙子兵法全文解读
孙子兵法全文解读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孙子兵法》全文解读。
《孙子兵法》那可是老厉害啦!就好比是战争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无数人走向胜利。
比如说在商场上,这就像你是个将军,你的竞争对手就是敌军。
你不得好好谋划,怎么才能打败他们,抢占市场份额呀!这不就跟打仗一样嘛!
开篇就讲了“计篇”,说的是要先算计好各种情况。
哎呀呀,这就像你出门旅游,得先想好带啥东西,走哪条路,对吧!“兵者,诡道也”,这句话可太有意思啦!不就是说打仗得用点小计谋嘛,就像你和朋友玩游戏,偶尔也得动点小心思才能赢呀!
再说说“作战篇”,讲的是战争要考虑成本。
可不是嘛,你想想,打仗得消耗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啊!就跟你装修房子似的,得算算得花多少钱呀!
“谋攻篇”强调要用智谋取胜而不是光靠武力。
这就好比你想追求一个人,不能光靠死缠烂打呀,得动点脑筋,让对方心甘情愿跟你在一起,对不对?
“形篇”是说要先让自己强大起来。
这就如同你想参加比赛,得先好好训练自己,让自己有实力去竞争呀!
每一篇都那么精彩,那么有深意!《孙子兵法》真就是一部宝藏啊!它不仅在战争中有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都能给我们好多启发呢!所以啊,大家赶紧去好好读一读《孙子兵法》吧,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的哟!。
孙子兵法简析最经典本解读
引言
➢ 天之发人,先发慧后发福。
——袁了凡:《了凡四训》
➢ 明代武官兼学者茅元仪将《孙子兵法》看 作是中国武经之纲。
➢ 先孙子者,孙子不遗; 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茅元仪:《武备志 · 兵诀评 · 序》
☺《孙子兵法》是一种智慧思考!
托夫勒:《新战争论》
➢ 环境的挑战:人与自然的关系 ➢ 他人的挑战:人与社会的关系 ➢ 自我的挑战:人与自我的关系
三、谋人和:增进管理者的魅力
一、顺天时:掌握现在,把握未来
《孙子兵法》智慧思考 之基准——道法自然
道天地将法
——《始计篇》
(一)知时:掌握时代的脉动
➢ 世间公道唯白发 贵人头人不曾饶
——唐 ·杜牧:《送隐者一绝》
(一)知时:掌握时代的脉动
➢ 决定策略的关键:时间管理
➢ 孙子指出每一项准备及执行都需要时间,因 此在行动之前我们得先考虑相对的各个变数, 依照不同的方式实施。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 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始计篇》
1、智慧与道德
(1)智 (2)信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素不行以 教其民,则民不服。
——《行军篇》
1、智慧与道德
(1)智 (2)信 (3)仁
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 妙不能得间之实。
——《兵势篇》
2、形名:畅达的通信系统,做到“斗众 如斗寡”
✓ 形名:以旌旗号令来“指挥”部队
☺消息灵通者乃是胜者
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 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
用众之法也。 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孙子兵法金句解读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军事学的奠基之作。
以下是一些《孙子兵法》中的金句以及它们的简要解读:
1.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 解读:了解敌人和了解自己,战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这强调了情报和自我评估的重要性。
2.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 解读:能够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情况下取得胜利,显示了智谋和善于利用局势的才能。
3. "速战速决,兵不厌其烦。
"
- 解读:迅速决胜,不拖延时间,是有效的军事战略。
兵力在战场上时间越长,越容易出现变数。
4.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
- 解读:找准敌人的弱点,趁对方措手不及时出其不意,实施有效的攻击。
5.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
- 解读: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才能在战争中稳操胜券。
缺乏对敌人和自己的了解可能导致不利的局面。
6. "善战者,无智名。
"
- 解读:真正善于战斗的将领,往往是谦虚低调的,不追求个人的荣誉和名声。
7. "凡为军队者,如犯此数者,可称为亡军。
"
- 解读:在军事行动中,违背《孙子兵法》的原则,就有可能导致失败和溃败。
这些金句强调了战争中智谋、计谋、战术的重要性,以及了解敌我情况的必要性。
《孙子兵法》的原则在军事、管理、战略等领域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引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学著作,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
本文为《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通过分析每一章节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
本文总字数约为1500字,以下为正文部分。
一、始计篇孙武在本篇开头就提到,凡战必先认真思考和计划。
他强调了战争与个人形象的关系,并提出了战争的五个重要基本原则:道、天、地、将、法。
1.道:指指导军事行动的思想和信仰,也是战争的核心原则。
2.天:包括气候、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考虑天时地利对战争结果的影响。
3.地:指战场地理条件及相关资源,要善于利用地理环境来达到战略目标。
4.将:指统帅能力和领导才能,战略计划的执行者。
5.法:包括组织结构、战术方法、军事规则等,确保战争按照既定计划进行。
二、作战篇作战篇是《孙子兵法》的核心章节,主要讲述了军队的组织与战斗的技巧。
以下是作战篇的主要内容:1. 对战国时期实际情况的分析作者在这一部分做了横向对比,在战国时期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并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比,孙武强调了选择合适的战略的重要性。
2. 五种行军作战形式作者介绍了五种行军作战形式:势、志、虚、实、诱。
每种形式都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和情况下使用,能极大地增加战争的成功率。
3. 用间篇用间篇主要涉及间谍的运用和情报的收集。
孙武指出,情报是战争决胜的重要方面,掌握敌情可以在战争中制造一系列有利的情况。
三、战形篇战形篇主要分析了不同的战争形势下应采取的战术和战略。
以下是战形篇的主要内容:1. 九变之道孙子兵法中提到的九变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战争形势,包括攻守、进退等方面的战术应对。
2. 灭战之道在这一部分,孙武详细介绍了战争中灭敌的策略和技巧,包括围魏救赵、攻心为上等。
3. 七计之道孙武提出了七种常用的计谋:胜战计、败战计、攻边计、守边计、攻城计、守城计、乘势计。
这些计谋都是在不同情况下应对的有效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解读一、孙子兵法简介《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
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
直到1972年4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
第一《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
第二《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第三《谋攻篇》,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第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第五《势篇》,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第六《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第七《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第八《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第九《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第十《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一《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第十二《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
第十三《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
二、孙子兵法内涵《孙子》作为一个兵法,它是一个非常全面完整的体系,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具体方法。
第一个是层次军事战略和战争观,第二个层次军事战术,第三个层次是治军建军理论。
(一)军事战略与战争观一是慎战思想开篇就提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明确提出,国家的存亡荣辱,人民的死生祸福,无不系于“兵”。
,把养兵用战之事置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要位,要求“兵者”必须做到“安国保民”。
提出“慎战”的思想。
在《作战篇》中提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
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要兴兵作战,需做的物资准备有,轻车千辆,重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向千里之外运送粮食。
那么前后方的军内外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要消耗千金。
按照这样的标准准备之后,十万大军才可出发上战场。
) 《司马法》也提出“天下虽安,忘战必亡;国虽大,好战必危”。
《火攻篇》提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主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国君不可因一时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可因一时的气忿而出阵求战。
符合国家利益才用兵,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
愤怒还可以重新变为欢喜,气忿也可以重新转为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复存,人死了也不能再生。
所以,对待战争,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贤良的将帅应该警惕,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基本道理。
)二是知战思想有一句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基本是兵家法典,它出自孙子兵法,阐述了必须知战,然后战。
《谋攻篇》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具体这么说的,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国君对军队的危害有三种: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前进而下令前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后退而下令后退,这叫做束缚军队;不知道军队的战守之事、内部事务而同理三军之政,将士们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军队战略战术的权宜变化,却干预军队的指挥,将士就会疑虑。
军队既无所适从,又疑虑重重,诸侯就会趁机兴兵作难。
这就是自乱其军,坐失胜机。
所以,预见胜利有五个方面:能准确判断仗能打或不能打的,胜;知道根据敌我双方兵力的多少采取对策者,胜;全国上下,全军上下,意愿一致、同心协力的,胜;以有充分准备来对付毫无准备的,胜;主将精通军事、精于权变,君主又不加干预的,胜。
以上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
)三是非战思想作为兵法,并不强调全部用战争解决一切,他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把战争看成是最好的包医百病的良方,提出非战思想,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就是说追求万全,追求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谋攻篇》提出: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同时提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 四是速战思想孙子认为战争应该速战速决,要进攻进攻再进攻,以最短的时间里边,取得最大的战果,实现战争的目标。
《作战篇》提出:故兵贵胜,不贵久。
同时提出: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如果拖的很久则军队必然疲惫,挫失锐气。
一旦攻城,则兵力将耗尽,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导致国家财用不足。
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军事实力耗尽,国内物资枯竭,其他诸侯必定趁火打劫。
这样,即使足智多谋之士也无良策来挽救危亡了。
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却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
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从来没有过。
)二是趋利思想孙子兵法中多处提出用兵要趋利避害。
要接受战争,不能光想得利,不想它的害,这是不现实的,《百家讲坛》中国人民大学黄朴民教授总结说“赋智者之虑,比杂余厉害”,就是聪明人的考虑,要把利与害放在一起,来辩证地对待。
《火攻篇》说:“非利不动”与“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上”《作战篇》提出: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即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的方面,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有利的方面)(二) 军事战术思想这个思想是孙子所有整个兵学体系里面的主体部分,也是他的核心。
《孙子兵法》说来说去就是用兵的方法,那么他实际上就把重点是放在用兵方法的探讨上,他里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原则。
一是掌握战场主动权。
争取战争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
这个话虽然很简单,但是包含了一切战争里面的最主要的核心含义,就是说:调动别人,不要被别人所调动,就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
《虚实篇》提出: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大凡先期到达战地等待敌军的就精力充沛、主动安逸,而后到达战地匆忙投入战斗的就被动劳累。
所以,善战者调动敌人而决不为敌人所调动。
能够调动敌人使之自动前来我预想的战地,是用利益来引诱;能使敌人不能先我来到战场,是设置障碍、多方阻挠的结果。
所以,敌人若处军安逸,能使之疲劳;若敌人粮食充足就能使之匮乏;若敌人安然不动,就能使他不得不行动起来。
) 《计篇》提出: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用兵作战,就是诡诈。
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
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
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人也。
)老子在道德经里也提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
)二是运动作战思想。
《九地篇》末总结: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兵势篇》提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三是攻守原则孙子兵法多处提出攻守原则,这对于今天的作战仍具有指导意义。
《军形篇》提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敌人无可乘之机,不能被战胜,且防守以待之;敌人有可乘之机,能够被战胜,则出奇攻而取之。
防守是因为我方兵力不足,进攻是因为兵力超过对方。
善于防守的,隐藏自己的兵力如同在深不可测的地下;善于进攻的部队就象从天而降,敌不及防。
这样,才能保全自己而获得全胜。
)《军争篇》提出: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不仰攻占据高地之敌,不迎击背靠丘陵险阻之敌,不追击伪装打败之敌,不进攻士气旺盛之敌,不贪吃敌军的诱饵,不阻击撤兵回国的敌军,把敌军包围起来要留一个缺口,不要过于逼迫已陷于绝境的敌军。
)第三个层次:建军思想是治军的理论,是管理军队和建设军队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军队是老百姓组成的,这个军队不经过训练,不经过调教没有一定的纪律,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它是形成不了战斗力的。
所以孙子对这个问题,他也非常非常地重视,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的治军的方法,那么这些方法和许多包括用将,将领用什么样的人,包括部队的训练,包括部队的赏罚,就是说怎么奖励怎么惩罚等等等等很多。
他的核心就是一句话,叫做“令之以文,齐之以物”,就是用政治教育、物质管理、精神鼓励来教育军队,使他们形成为谁打仗、为谁作战的一种基本的思想,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政治思想教育;“齐之以物”就是要用严格的军纪军法,谁犯了错误,那坚决不留情面,就是要加以惩罚一是对统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