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臀部-腰方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合集下载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疗法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疗法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疗法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以下内容为本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注出处一.95%的慢性疼痛来自肌筋膜触发点的活化现代人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加之生活习惯不良,经常保持固定姿势使用手机、电脑、电视,或因运动创伤、肌肉疲劳等致长期体态失衡,加重的慢性损伤会导致疼痛以及肌肉运动模式的重新分配,长时间后会导致动作控制模式的变化,短期来看很多患者不发生疼痛一般是其他肌肉保护性代偿的结果,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动作障碍及各种急慢性疼痛。

因此很多人频繁出现头颈肩部的酸胀不适甚至疼痛,手麻,腰腿痛等,依据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可有如颈源性头痛,颈椎失稳,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袖损伤,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腰肌劳损,足底筋膜炎等各种诊断。

这些疾病除了对症处理疼痛发生部位和修复压迫损伤之外,这一类患者还同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疾病特点,即肌筋膜疼痛综合征;ICD-11诊断标准里又根据是否找得到原发因素分为“慢性原发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

其中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Trigger Points,MTrPs),又称激痛点,简单来讲就是肌肉里面出现的异常小结节或条索,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标志性特点。

它最早是由美国临床教授Janet Travell 于1942 年提出,可分为隐性触发点和活化触发点。

该理念在国内于上海体育学院黄强民教授的带领下获得普及推广。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95%慢性疼痛病人与此有关。

当疲劳、抵抗力下降、反复感冒、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出现时,可促使隐性触发点发展为活化触发点,继而产生疼痛、关节功能受限等。

如图1 中显示的“x”便是常见的触发点部位,其活化后往往表现为远隔部位(红色部分)的疼痛,因此患者疼痛的部位往往不是真正出现问题的点,对着疼痛部位推拿按摩针刺效果往往不佳的原因也在于此。

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如何灭活既然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活化是大部分疼痛疾病产生的源头,那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就是以各种方法灭活触发点。

腰部及下肢筋膜触发点之臀小肌篇

腰部及下肢筋膜触发点之臀小肌篇
精确定位臀小肌内的触发点,并仔细 确认它们与坐骨神经的关系。
前部纤维注射点(图 A 或 B ) : 根据前 部纤维深部触诊点定位,辨认引起压 痛最严重的按压方向,顺行进行扇形 多点注射。
后部纤维注射点(图C ): A、B图中 的 按照后部纤维触诊点定位。定 位梨状肌上缘线。穿刺针应朝向这条 线上方,并指向上方,避免刺入坐骨 神经。
臀小肌触发点检查:
前部触发点:以髂前上嵴为定位, 在阔筋膜张肌的后方深压,有些患 者在其表层尚有臀中肌,注意区别 (图A)。
后部触发点:健侧卧位,患侧大腿 最大限度内收并保持 30 度左右轻微 屈曲(图 B )先定位梨状肌线,虚 线。然后按图示方向按压。
臀小肌激活的Trp很少单一表现,多 与梨状肌、臀中肌、股外侧肌、腓 骨肌,腰方肌和臀大肌内触发点相 互关联。伴有卫星灶。
临床需要根据主诉,触发点表现,严格的查体基本功,根据治疗性的判断来鉴别。
治疗之一:
牵拉下的间断冷喷治疗(云南白药 气雾剂或者冰块)
前部纤维牵拉方向:使大腿逐渐伸 展,并在重力作用下内收。图A
后部纤维牵拉方向:使大腿在髋部 水平屈曲 30 度,内旋,然后在重力 作用下使之内收。图B
治疗二:注射与拉伸
鉴别诊断:
4、 :压痛最早在髂后上、下棘。直腿抬高通常受限。主动4字 检查阳性。其本身也是激活臀小肌Trp的原因之一,两者或有重叠。
脊神经背根内侧分支支配其走行经过的上下关节突关节,还支 配腰背筋膜、深部的椎旁肌,骨突关节滑膜囊的纤维帽、黄韧带、棘间韧带。
疼痛多牵涉多个区域。关节突局部压痛,可伴多个区域的牵涉痛。
近侧:沿臀前线和臀下线之间的髂 骨外表面与骨盆相连
远侧:以肌腱的形式固定于大转子 前表面的最高处,连接股骨。

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变性的一种疾病。

腰背部广泛疼痛,多位于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有时可放射至臀部。

慢性劳损,如长时间弯腰工作、久坐、长时间开车等。

腰椎基础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

腰背部广泛疼痛,多位于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有时可放射至臀部。

疼痛常于清晨发作,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

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MRI等,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药物治疗: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针灸等,可帮助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封闭治疗:在疼痛点注射局部麻醉药和激素类药物,可迅速缓解疼痛和消炎。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等。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如进行瑜伽、普拉提等运动。

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以维持骨骼健康。

本研究旨在观察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经筋疗法在缓解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将介绍经筋疗法的基本概念、治疗方式、效果及安全性,并结合现有研究进行讨论。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主要由肌肉和筋膜的微小损伤或慢性炎症引起。

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僵硬和活动障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的改变,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经筋疗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在筋膜调理和疼痛缓解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经筋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

研究发现,经筋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经筋穴位,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紧张,从而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

然而,经筋疗法的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疼痛加重等不良反应。

肌筋膜疼痛详解

肌筋膜疼痛详解

肌筋膜疼痛详解人体疼痛75%是由激痛点引起的肌肉结节和肌肉紧绷带——引起牵涉痛。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一个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位置,通常可在这个位置上摸到一个拉紧的带和条索样结节,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和交感现象,包括临床上所涉及到许多头颈、躯干和四肢的疼痛。

一块受累的肌肉常有几个不同的固定疼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

一个原发疼痛点可触发另一个邻近疼痛点,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又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引起腰背痛、颈肩痛、腰腿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一个常见的慢性疼痛病。

-------去掉真皮层后的浅筋膜筋膜的解剖构造及作用机制所谓筋膜,是人体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为一覆盖在肌肉与肌腱周围的外表一层菲薄膜性构造,遍布全身,根据其位置的深浅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2种: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内含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等,有些局部还可有乳腺和皮肌,浅筋膜对其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些部位的浅筋膜对外来加压能起缓冲作用。

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深筋膜与肌肉关系密切,随肌肉的分层而分层,在四肢,其插入肌群间,并附着于骨,构成骨间隔;并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在肌数目众多而骨面不够广阔的部位,还可供肌的附着或作为肌的起点;肌肉较兴旺的地方,其深筋膜就显得特别兴旺,强厚而坚韧。

具有保护肌肉免受摩擦和约束肌肉的活动,并分隔肌群或肌群中的各间肌,以保证肌群和各间肌能单独进展活动。

深筋膜在腕踝部可增厚形成支持带,对经过其深部的肌腱有支持和约束作用,并能改变肌力的牵引方向,以调节肌力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筋膜可潴留脓液,限制炎症扩散。

由于血管和神经都沿着肌间或肌群之间的筋膜间隙行走,这对于诊断血管神经及肌的病变,有很大的帮助。

腰部及下肢筋膜触发点之臀中肌篇

腰部及下肢筋膜触发点之臀中肌篇

臀小肌TrP
2020/10/4
触发点的检查:
2020/10/4
治疗—注射与拉伸:
注射时感觉针下的局部抽搐感(体 位及注射部位,右图)
拉伸(下图)(大腿应该伸展然后 内收)
2020/10/4
臀中肌及臀小肌拉伸图:
2020/10/4
实例:腰臀部及大腿外侧、前侧疼痛。有臀小肌、臀中肌、 梨状肌压痛点。
2020/10/4
纠正练习:
2020/10/4
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球挤压可以消除TrP(循按手法可 以替代)TrP.
半倚靠的动作使下肢处于水平位置, 这样可以避免臀中肌和躯干肌的负 荷过重。
2020/10/4
知识共享,促进提高
2020/10/4
和较短的第一跖骨)引起行走时的 (右)臀中肌劳损。
患侧卧位困难。 仰卧位多需要膝部垫枕。 凡是有压迫、挤压臀中肌的动作均
会诱发疼痛。
2020/10/4
症状及诱因
突然摔倒,运动损伤,跑步,超长 的网球比赛。
在柔软的沙滩长时间行走。 单腿负重过久或肌注药物。 骶髂关节移位。
2020/10/4
2020/10/4
区别点:(需记忆的图)
臀部肌肉分布区
梨状肌Trps
2020/10/4
鉴别:
:压痛最早在髂后上、下棘。直腿抬高通常受限。主动4字 检查阳性。(另述)
脊神经背根内侧分支支配其走行经过的上下关节突关节, 还支配腰背筋膜、深部的椎旁肌,骨突关节滑膜囊的纤维帽、黄韧带、棘间 韧带。 疼痛多牵涉多个区域。关节突局部压痛,可伴多个区域的牵涉痛。 电刺激L4双侧内侧支可诱发两侧腹股沟区、右侧大腿前部和腰骶部的疼痛。 电刺激L5的两侧背根可出现左侧臀部、右侧大腿后部和右侧小腿前部的疼痛。 注意可靠的查体鉴别。神经阻滞(关节上方和下方组织内侧束)会明显减轻牵 涉痛。

用“肌筋膜触发点”技术对抗“慢性前列腺炎”

用“肌筋膜触发点”技术对抗“慢性前列腺炎”

用“肌筋膜触发点”技术对抗“慢性前列腺炎”脊近完美肌筋膜触发点慢性前列腺炎 (chronic prostatitis, CP) 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病之一, 好发于20~40岁的男性青壮年, 主要表现为疼痛、尿路症状、生殖系统症状、精神抑郁等。

诸多生理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消沉,给日常生活带了极大的不便,降低幸福感。

本期推文,我将基于尿道动力学病因学,分享“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又称激痛点,trigger point)技术”应用于前列腺炎治疗的新思路,即通过找到触发点,进行按压或者针刺灭活,达到治疗效果。

——资深治疗师高静”01研究支撑:前列腺炎成因前列腺是正常男性的腺体,位于膀胱的尖部,包绕整个后尿道,并开口于尿道。

前列腺炎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

部分患者表现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会阴部疼痛或者小腹部胀痛等症状。

临床上,一般将慢性前列腺炎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 CBP) 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 CNP) 。

尿道动力学学说认为,前列腺炎产生主要的病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可能存在有尿路感染,尿液中的细菌进入前列腺内,引起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另一种可能是尿道的肌肉功能失调,引起尿道压力过高,造成无菌性的尿液逆流进入前列腺,前列腺组织长期受到尿液的刺激,会引起无菌性的炎症,造成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其中,多数学者认为尿道压力的增加,和α-肾上腺素能受体相关。

如A-wad认为,α-肾上腺受体兴奋将导致血管收缩,从而使膀胱颈、前列腺尿道平滑肌及盆腔肌肉痉挛, 尿道内压力增加, 尿液反流入前列腺导管,使尿液中的病原菌或化学物质诱发前列腺炎症反应, 而炎症刺激又进一步诱发功能性尿道梗阻及盆腔内肌肉系统的挛缩, 从而加重排尿功能异常,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02抑制+缓解:前列腺炎治疗思路基于尿道动力学病因学思考,我们打开了前列腺炎的治疗思路,可以从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缓解前列腺尿道平滑肌和盆腔肌肉痉挛两大方面入手——1、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链位于脊柱两侧前缘,可以通过针刺脊柱两旁多裂肌触发点,调整脊柱序列,从而缓解交感神经所受到的张力,降低神经兴奋性。

肌筋膜触发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肌筋膜触发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六章肌筋膜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由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一个临床上常见的肌肉疼痛问题。

根据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的证实,肌筋膜触发点的存在已被广泛的接受。

证明1.对MTrP的按压会再次引起和加重病人经常疼痛部位的疼痛。

消除(更恰当的方法,使失活)MTrP可以缓解任何不舒服的症状.2.对不同病人的每个肌肉的MTrP进行按压可以引出相类似的牵涉痛.3.对MTrP高强度的刺激(包括深度按摩和针刺)可以抑制疼痛.4.在MTrP区域针刺微小的位点(疼痛感受器,即敏感的位点或是局部抽搐反应位点)可以减轻疼痛和牵涉痛,而且LTR可以用肌电图描记记录出.5.如果在针刺MTrP时可以引出局部抽搐反应,那麽立即消除MTrP疼痛是可以.6.所有的MTrPs都位于终板区域内,而且MTrP区域上的终板噪音比正常的肌肉组织上的更多地被记录到.7.电子显微镜和超声波研究提供了形态学证据即MTrP区域上(终板区域)绷紧带和挛缩的结节。

MTrP已经被定义为是骨骼肌纤维绷紧的带上应激性过度的结节。

潜在的MTrP(压痛,但是不是自发性疼痛)可以变成由病理病变继发的活动的MTrP(压痛和自发性疼痛)。

在对病理因素进行恰当治疗后,活动的MTrP会被抑制成它的失活状态。

但是,MTrP不会永久消失,它只是从一种活动的状态转变为潜在的形式。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潜在的MTrPs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转变为活动的MTrPs而引起的疼痛现象,包括微小肌肉的慢性重复性损伤,不正确的姿势,系统性疾病,或是骨骼肌神经损伤(例如损伤,扭伤,创伤,关节炎,或是椎体椎间盘病变)。

通过对肌筋膜触发点的病因学、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尽管这些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但是,根据临床的观察和治疗研究,以及对临床治疗有效性调查,我们还是可以把许多临床现有的、以疼痛为主体、较为混淆病症和综合症常可以归类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综合症或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理念中去。

从大的方面讲,例如:纤维性肌痛、纤维组织炎或肌炎、肌风湿病、肌筋膜炎或肌束膜炎、骨髓病、脊神经根炎、等;其实都与肌筋膜触发点有关。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_刘琳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_刘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18卷第46期2014–11–12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November 12,2014Vol.18,No.46www.CRTER .org刘琳,男,1989年生,河北省吴桥县人,汉族,上海体育学院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黄强民,博士,教授,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上海市200438;上海体育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上海沪东医院疼痛科,上海市200129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4.46.028[]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44(2014)46-07520-08稿件接受:2014-10-11Liu Lin,Studying for master’s degree,Department of Sport Medicine,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Huang Qiang-min,M.D.,Professor,Department of Sport Medicine,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Department of Pain,Shanghai Hudong Hospital,Teaching Practice Bas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129,China Accepted:2014-10-11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刘琳1,黄强民1,2,汤莉3(1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上海市200438;2上海体育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上海沪东医院疼痛科,上海市200129;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200050)文章亮点:1此问题的已知信息: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旧称扳机点,又名激痛点,是骨骼肌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但国内众多骨科、疼痛科和康复科临床医师对其病理机制、诊断与治疗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和局限性。

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技术实训教程

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技术实训教程

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技术实训教程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技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肌肉疼痛和功能障碍的非侵入性疗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技术的实训教程,帮助您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这项技术的训练和应用。

一、肌筋膜触发点概述肌筋膜是一种形成人体肌肉外部包裹的结缔组织,它具有保护和支撑肌肉的功能。

肌筋膜触发点则是指在肌肉中出现的异常紧张区域,常常会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技术通过对肌筋膜进行刺激和按摩,来缓解肌肉痛和恢复功能。

二、肌筋膜触发点诊断1. 触感诊断法:通过手指或工具在病人身上进行触感检查,寻找异常的肌筋膜触发点。

触感诊断法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皮肤、肌肉和筋膜来感受异常的硬结和疼痛点。

2. 动作诊断法:观察病人在特定动作下的症状变化,以确定肌筋膜触发点的位置。

例如,当病人抬起手臂时感觉到肩部疼痛,可能是肩部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

3. 压力诊断法:用手指或工具对病人的肌肉施加适当的压力,观察病人的反应以确定肌筋膜触发点的存在。

如果病人在特定区域感到疼痛,可能是该区域存在肌筋膜触发点。

三、肌筋膜触发点治疗1. 按压松解:将手指或工具对肌筋膜触发点施加适度的压力,持续按压数秒钟,并且在按压的同时要求病人主动参与,例如做相应的运动。

这样可以促进肌筋膜的松解和肌肉的放松。

2. 按摩放松:使用指尖或指关节按摩肌筋膜触发点周围的肌肉组织,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松弛。

按摩时可以使用适量的按摩油或乳液,以减少摩擦和不适感。

3. 拉伸放松:通过拉伸肌肉和筋膜,可以进一步缓解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疼痛和紧张感。

拉伸时应注意逐渐增加拉伸幅度,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

四、肌筋膜触发点预防和保健除了治疗肌筋膜触发点,预防和保健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保健措施:1.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不良姿势,如低头看手机或电脑。

2. 适度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量,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等。

特拉维尔的肌筋膜触发点手册

特拉维尔的肌筋膜触发点手册

原文:在可触摸的紧绷肌带的结节上有圆周状的点状压痛,并且患者对于施加压力在压痛点上所诱发出来的疼痛指认是他所熟悉的----摘自肌筋膜疼痛與機能障礙肌痛點手冊IX分析:当我们在需要进行按摩的肌肉上发现粗大的条索状阳性反应物的时候,其中将有一个最核心的治疗区如上描述,在该点上按压能够诱发出引起患者难受的症状,而对该店的静态持续按压超过90秒时间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或相关症状。

肌痛点的活性小点:在肌肉的一个小区域内出现自发性电位活动的地方,它可能会或也不可能会展现单纤维动作电位特征性的尖峰。

活动性肌筋膜肌痛点:会导致临床疼痛抱怨的肌筋膜肌痛点,它总是压痛的,会阻碍肌肉被完全地伸展,弱化肌肉的强度,在直接压迫时还会引出患者确定的疼痛,而如果刺激够强的话,会引起肌肉纤维抽搐反应,在患者疼痛忍受限度内压迫的话,会在它的疼痛引传区域内产生压痛,以及引传性运动现象和自主神经现象。

----摘自触发点治疗手册摘要P1分析:什么是我们需要进行分筋力筋手法的区域,是有上述问题的区域,这种按压先是诱发了疼痛并按照一定的方式传到如经络传导,同时可能会诱发出运动出现,如果一个区域不具备上述特征,我们可以放弃,因为它可能不是我们要选择的关键性治疗点。

关联性肌筋膜激痛点:一块肌肉上的激痛点会和另一块肌肉上的激痛点同时发生,这些关联性激痛点可能由一个引发出另一个,也可能两个都来自于相同的机械性或神经性源头。

分析:康复中提倡治疗的时间的叠加,空间的叠加,传统针灸讲究配伍,往往我们在治疗部分疼痛性疾病时,往往要清除不同区域的阳性反应点,或者整体性调整脊柱,这些关联性的疼痛的存在应该存在着合理有效的规律,而在掌握不到其中的规律,仔细寻找肌筋膜激痛点,全面的清除应该可以提高治疗疗效,在临床中发现坐骨神经痛不仅在梨状肌上出现肌筋膜激痛点同时在斜方肌上也出现肌筋膜激痛点,二者同时治疗加强疗效,而肩井配合环跳的针灸配伍在古代早有,因此合理的辨证在我们分析的取穴的区域上仔细探查是否有关联性激痛点,并给与合理的解决,将帮助我们提高疗效,而如果我们的预估区域上没有肌筋膜激痛点,将提示我们反思诊断是否正确,这个位置是否需要针灸或者压揉?附着性激痛点: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或肌肉骨骼附着处的激痛点,会造成肌腱附着点病,那是来自于中央性激痛点其特征之紧绷带所无法缓解的张力所致----摘自触发点治疗手册摘要P2分析:在反阿是穴医术中,详细描述了肌肉的起点\止点—肌腹上都存在可能解决问题的阳性反应点,而二者在治疗中所赋予的意义不同,因此如果一个肌肉是我们疑似的损伤区域,如果在肌腹上没有阳性反应点,则应该仔细探寻两端的骨性机构,将力垂直与骨膜按压下如果诱发处症状,可以采用压揉手法或者关节松动结束给与处理。

腰部肌筋膜发生非特异性炎症病变称腰部肌筋膜炎

腰部肌筋膜发生非特异性炎症病变称腰部肌筋膜炎

腰部肌筋膜发生非特异性炎症病变称腰部肌筋膜炎(或纤维织炎)或称腰部肌肉风湿病。

原发性病因多不明,但常与受风、寒、湿有关;继发性病因多为劳损、感染所致。

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腰臀部压痛点明显,可触及肌筋膜硬结节(为局限性脂肪或穿越筋膜的神经),重压有酸胀感。

臀部疼痛点可反射到坐骨神经分布区。

如作局部封闭后,臀腿痛减轻或消失者,提示为原发病变。

若封闭后而臀腿痛无变化者,则常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

服药、痛点封闭,辅以按摩、理疗均有疗效。

若疗效不显并对工作或生活有影响,可手术切除疼痛点脂肪或粘连松解术。

筋膜来源于各种组织,如肌肉、骨、血管和内脏等器官原基的周围间充质,这些间充质细胞可分化为下列各种筋膜:①由致密结缔组织(包括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构成的肌外膜筋膜;②皮下蜂窝组织组成的浅筋膜;⑧网状筋膜结构;④组成浅筋膜成分之—的脂肪组织。

椎前筋膜和椎前肌与路角肌周围的筋膜,各由所在部位间充质分化而来;颈背筋膜是由该区轴上和轴下肌节的间充质以及包盖轴上肌群的间充质分化而来(舌骨下)颈筋膜来自包围颈直肌柱的间充质;颈深筋膜(颈外的)的被层来自围绕乳头肌-斜方肌板的间充质。

靠后的斜方肌和靠前的胸锁乳头肌同样形成颈深筋膜覆盖颈后三角。

腰背筋膜由轴上与轴下肌节间充质分化而成。

肌间隔具有许多其他筋膜的特性,形成胶原纤维板或腱纤维,供肌肉附着。

腱筋膜也称做腱膜。

分为胸背部和腰背部。

胸背部较薄弱,向上连于项筋膜,内侧附于胸椎棘突及其棘上韧带,外侧至肋角,向下续为腰背部。

腰背部较发达,分浅、中及深3层。

①浅层(后层)最为强厚,覆盖竖脊肌,向内侧附着于腰椎棘突、骶中嵴及棘上韧带,向下与髂嵴和骶外侧嵴处的骨膜融合。

②中层位于竖脊肌深面,向内侧附着于腰椎横突尖和横突间韧带,向下至髂嵴,向上至第12肋下缘。

③深层(前层)覆盖于腰方肌前面,其内侧缘附着于腰椎横突的前面,下至髂腰韧带和髂嵴,上端形成外侧弓状韧带。

中层与浅层在竖脊肌的外侧缘处融合,构成包裹竖脊肌的鞘。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
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简称MTrPs)是肌肉和筋膜所组成的复合体中的痛点。

肌筋膜是人体内连接所有肌肉、骨骼、脏器及神经-肌肉等系统的结缔组织。

MTrPs是肌筋膜中的局部痛点,它的存在可能导致疼痛和运动障碍。

在肌肉酸痛、僵硬和不适时,肌筋膜触发点技术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肌筋膜
触发点技术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适用于减轻肌肉僵硬、促进肌肉舒展和缓解肌肉痉挛。

它是一种无创性手段,通过深压肌肉组织来改善局部的循环系统,以帮助肌肉组织恢复正
常机能。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压力刺激肌肉中的MTrPs来消除疼痛和刺激肌肉
放松。

MTrPs是肌肉中的一种局部变化,当压力施加在这个区域时,这个区域的肌肉组织
将产生微小的短时收缩,从而进一步刺激MTrPs。

此时,肌肉组织中的代谢废物将被清除,并促进新的营养物质进入肌肉组织中,提高肌肉功能的恢复能力。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通过施加压力,可以帮助肌肉舒缓,促进运动员的康复和减轻肌肉
疼痛。

这种技术通常通过手动治疗方法来实现,可以使用手指、手掌或肘部等手段来进行
施压。

对于MTrPs的治疗是一个复杂和细致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在使
用肌筋膜触发点技术时,需要注意施压的强度和区域,避免使运动员的身体受到创伤。

总之,肌筋膜触发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恢复肌肉功能
和减轻运动损伤。

在使用这种治疗方法时,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确保治疗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身体各部常见之肌筋膜疼痛

身体各部常见之肌筋膜疼痛

身体各部常见之肌筋膜疼痛一、头颈部常见之肌筋膜疼痛有些学者将头颈部之肌源性头痛笼统地归因于「肌肉紧张型头痛,往往处方已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或肌肉松弛剂来解决,虽然能暂时止住疼痛,但患者常要受症状反覆发生之苦。

就病理观点,不同部位之头颈部肌肉疼痛,各有其特有之诱因。

能正确地找出有问题的肌肉,并施以适当之局部治疗及指导病患正确的治疗性伸展运动,方能彻底解决患者之问题。

本节将就常见之头颈部的肌筋膜疼痛作个别讨论:1.斜方肌(Trapezius)脖子僵硬,落枕,膏肓痛,慢性颞侧头痛,都是因为它…2。

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头痛,头晕,耳鸣脑鸣,眼痛耳痛,视力模糊,却找不到原因,很可能就是它…3.提肩胛肌(Levator scapulae muscle)脖子僵硬,就是血浊,高血压吗?4.头夹肌及颈夹肌(Splenius capitis and cervicis)头项痛,痛之入骨,原来就是它…5。

后颈肌群(Posterior cervical muscles: multifundi, semispinalis)脖子僵硬,孙悟空金箍咒型的头痛,原来就是它…6.下枕骨肌(Suboccipital muscle)金箍咒型的头痛的另一个帮凶7。

颞肌(Temporalis muscle)单侧颞部的头痛,不一定就是偏头痛喔!8。

脸部表情肌及咀嚼肌假性三叉神经痛,颞颚关节疼痛牙关开合困难,可能就是它!二、常见之肩胸背部肌筋膜疼痛肩胸背部的疼痛,为患者在门诊常见的主诉,个别的肌肉有不同的激痛点及不同的转移痛分布区,本节就此区域常见的肌肉作逐一的介绍。

1.斜角肌(Scalene mucscle)手指酸麻无力最常见的源头,偶见手指关节痛及晨间僵直,而被误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得不慎.2.上肩脊肌(Supraspinatus muscle)五十肩的秘密客,肩关节内收动作困难,无法侧面上举。

临床激痛点注射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用注射物质,注射方案、治疗效果、安全评估及不良反应

临床激痛点注射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用注射物质,注射方案、治疗效果、安全评估及不良反应

临床激痛点注射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用注射物质,注射方案、治疗效果、安全评估及不良反应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见于各类疼痛病人,临床特征为软组织疼痛及受累骨骼肌局部存在能够触及的疼痛结节和肌纤维痉挛带,即肌筋膜激痛点。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由肌筋膜激痛点引起的,以局部软组织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MPS治疗方案可分为侵入性治疗和非侵入性治疗,激痛点注射作为侵入性治疗中最常见的方式,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和治疗效果显著的优势。

激痛点注射肌筋膜激痛点肌筋膜激痛点简称激痛点,也叫触发点或扳机点,1942 年首先提出。

MTrPs 是骨骼肌易被激惹而引发疼痛的某一特定位置,在该部位通常可触及疼痛结节和紧绷的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可以引起原有疼痛加重、局部肌肉颤搐以及牵涉痛,常易累及头颈部肌群和腰椎椎旁肌群,如颞肌、斜方肌、夹肌、腰方肌等。

局部肌肉长期超负荷或损伤使运动终板功能异常,大量乙酰胆碱经此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骨骼肌细胞膜发生去极化,大量钙离子经肌浆网释放,导致肌纤维持续性收缩,造成肌节短缩及局部缺血缺氧,引发三磷酸腺苷 (ATP) 减少及致敏物质释放,通过激活伤害性感受器诱发疼痛,并对自主神经产生影响,出现自主神经症状。

活动性 MTrPs与自发性和持续性疼痛有关,而潜在性MTrPs仅在受刺激时才会被激活并引起疼痛。

活动性 MTrPs 准确定位后进行灭活是成功治疗MPS关键。

针对MTrPs 的治疗方案包括干针、针灸、注射治疗、体外冲击波治疗、超声波治疗、经皮神经电刺激和手法治疗等。

注射治疗与干针“干针”疗法以现代医学为背景,以 MTrPs 理论为基础,以解剖学和肌肉力学为依据,通过针刺激痛点并提插肌肉组织引出局部肌肉颤搐反应,达到缓解肌肉紧张,消除疼痛的作用。

干针与湿针有关针刺效应机械和神经生理学机制较为明确,主要包括:①破坏异常的运动终板,降低乙酰胆碱水平;②减少外周伤害感受,降低外周神经递质浓度进而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活动,最终降低痛觉信息传入;③激活痛觉下行抑制通路,从而降低外周和中枢敏化。

常用肌肉起止点完整版

常用肌肉起止点完整版

常用肌肉起止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常用肌肉起止点及肌肉功能总结皮紧张的感觉。

额肌部分地连接到眼轮匝肌上,这两个肌肉常与头痛有关。

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

下方,至眼眉表面的皮肤,部分至眼轮匝肌和鼻根部。

2.肌连接:上方,至帽状腱膜。

下方,至枕骨上项线。

相关部位:局部疼痛放散至头后部和顶部,并可涉及到同侧眼部。

3.肌连接:内侧,至睑内侧韧带,额骨和上颌骨及眼睑组织。

上内侧,至眼眶。

4.肌连接:上方,至颧骨。

下方,至口角组织,与口轮匝肌纤维融合。

5.TMJ)问题的病人,都应该检查并治疗颞肌。

肌连接:上方,至颧弓上方颞窝的骨和筋膜。

下方,至下颌骨冠状突和下颌支前缘。

6.TMJ有问题时,首先应该治疗咬肌。

肌连接:上方,至上颌骨颧突和颧弓。

下方,咬肌浅层至下颌角外表面和下颌支的下半部;咬肌深层至下颌支上半部,可能延伸至下颌角。

7.人都应该仔细检查胸锁乳突肌。

它的两个头是胸骨头和锁骨头。

肌连接:上方至乳突外侧面和枕骨上项线外侧1/2下方:胸骨头:胸骨柄前表面锁骨头:锁骨前表面的内1/3。

8.存在这一肌肉的问题。

胸廓出口这一词用来指由斜角肌和第一肋骨限定的整个区域,或指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通路。

腋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在至上臂的途中经过这两个肌肉之间,然后走行于第一肋和锁骨之间。

肌连接:前斜角肌:上方,到第3至第6颈椎横突的前面。

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里面。

中斜角肌:上方,到第2至第7颈椎横突后面。

下方,到第1肋骨的上缘外面。

后斜角肌:上方,到第5或第6颈椎和第7颈椎横突的后面。

下方,到第2肋骨的侧面,有时也可至第3肋骨。

9.问题可能引起多种疼痛和不舒适,因为它在上身疼痛和功能障碍中它起重要的作用。

对大部分人来说,它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部位。

肌连接:上斜方肌:上方和内侧,至上项线、项韧带和颈1到颈5的棘突。

下方和外侧,至锁骨外1/3。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引言根据近年来的对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肌筋膜触发点的存在已被广泛的接受。

一个触发点区域通常存在许多个活化的触发点。

而一个触发点则由两部分组成:敏感小点(有局部抽搐反应:LTR locus)和活化部位(终板噪音:EPN locus)。

基础研究表明,敏感小点是致敏的神经末梢,而活化部位是功能失调的终板,并伴有过渡的乙酰胆碱的释放。

乙酰胆碱的过渡释放导致终板区域的肌纤维局灶性收缩,渐而渐之局部形成肌筋膜疼痛特点之一的紧张带。

几乎在每一块正常的骨骼肌我们能够发现触痛点,即潜在的触发点(有触痛,但无自发性疼痛)。

这个潜在的触发点在出现一些病理损害时被激活变为活化的触发点(有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疼痛)。

当这个病理损害得到恰当的治疗后,活化的触发点能被抑制失活。

而这个触发点不会消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就是一种因潜在触发点受一些病理条件(如慢性反复的微小劳损、不良姿势、全身系统性疾病或软组织撕裂伤等)的作用后活化,从而引起疼痛。

所以触发点疼痛治疗的基础也就是对这个基础病理的治疗。

肌筋膜疼痛的治疗方法已经有比较全面的描述,本文的重点是对肌筋膜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进行综述。

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肌肉疼痛,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临床问题。

急性损伤可以直接引起肌肉疼痛,例如:挫伤、贯穿伤、撕裂伤、牵拉伤、过用伤、等。

如果这些急性疼痛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彻底治疗,就可以发展为慢性骨骼肌疼痛。

更常见是,这种慢性骨骼肌疼痛以后不需要有肌肉本身的损伤,只要对机体无论任何组织和结构有损伤,都可以被引发。

在临床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肌肉疼痛综合征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而这种疼痛综合征都是由肌筋膜触发点(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MTrP)所引起的。

这个病名术语是Travell在1942年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治疗后首先提出的。

然后,近20年被医务界广泛接受,认为MTrP是一个局部可辨别的疼痛或对疼痛敏感的骨骼肌上的结节。

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PPT

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PPT

临床特点
触发点(trigger point)
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 痛的位置
在这个位置上可摸到一个 拉紧的带(条索样结节), 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 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 和交感现象,包括临床上 所涉及到许多头颈、躯干 和四肢的疼痛。
临床特点
一块肌肉常有几个的固定疼 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 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
潜在的触发点常处于休眠状态,还可引起受累的肌 无力、骨骼肌的牵张范围减小和关节运动受限,并 持续多年和被某些原因激活,例如创伤、急性过牵、 超用疲劳、劳累、受凉和反复感冒
诊断
诊断标准
首先排除疼痛是否来自器质性和其他 的病变
病史:突然发作的肌肉过用或跟随发 作的疼痛;反复和慢性过用受累肌肉 而引起的肌痛;无明原因的肌痛
一个原发疼痛点可触发另一 个邻近疼痛点,第二个疼痛 点又可触发更远处的疼痛点, 从而造成远距离牵涉痛
牵涉性的头痛可造成失眠和 精神焦虑
各个触发点引起的临床症侯 群都有各自的特征
临床特点
正常人体的每一块肌肉都可以因某些慢性损伤而引 起一个或多个潜在的触发点,这些潜在的触发点仅 有局部的疼痛
被某些原因至痛后变为活动触发点而患病,然后触 发远处的牵涉痛和局部的其他症状
冷喷雾和牵拉
治疗
随意性收缩与放松
等长收缩后放松 交互性抑制 收缩放松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
激痛点压力放松术
缺血性压技术 物理治疗
超声波 电刺激
治疗
激痛点注射
麻醉剂注射 干针(dry needling) 肉毒素注射
肌筋膜触发点及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美国Janet Travell教授首先发现众多的来自非器质性 神经肌纤维的疼痛综合征都是由于肌筋膜痛性触发 点所造成的

腰臀肌筋膜炎的症状

腰臀肌筋膜炎的症状

腰臀肌筋膜炎的症状腰部筋膜与臀部筋膜并不是整体的结构,但是有可能这两种疾病同时发作。

而腰部筋膜炎在刚刚发作的时候,会出现腰部肌肉的紧张状态,局部软组织僵硬。

随着症状的加重,会使局部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以及腰部活动受限,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的症状会在晨起时出现,或者局部受凉后会有明显的加重。

治疗方法:筋膜炎在早期的时候主要就是表现为这个弥漫性的最痛,而且尤其是两边的腰肌上面也是比较明显的,局部可能会出现一些疼痛,发凉。

与劳累,受凉有关,过度劳累以及受凉都会加重,减肥搭配,多想点开心的事,在冶辽上可以选择针灸、按摩或者外F(古顺、敷堂、筋膜贴),桃保的,最重要的还是要保养身体,同时不管什么时候辣椒和酒是不能沾的。

适当的吃一些瓜果蔬菜,少吃油腻的食品以清淡的为主,少喝浓茶。

1、侧弯腰锻炼站直身体,双腿分开,两臂自然打开,接着上身弯曲,用左手指触摸右脚,右手指指向天,两条腿和两条胳膊都是不能弯曲的,深吸气身体恢复原状,然后呼气。

接着用右手指摸左脚,左手举起来。

这样重复做八次。

2、曲腿运动我们平躺在垫子上,把你的手臂平放在地板上,双腿弯曲膝盖抬起,深深吸气,让你的大腿靠近你的腹部。

然后呼气,慢慢恢复。

这样重复做8次。

3、抬腿瘦腹主要是锻炼下腹部力量。

同样是平躺在垫子上,你的上半身不动,伸直你的双腿,把它们抬高到和地面成90度,然后慢慢地把它们放下。

运动完成后,双膝弯曲继续做同样的事情。

重复做10次。

4、双手攀足身体是直立放松的,腿可以微微分开,两臂向上举起来,身体向后仰,尽可能大程度地向后。

暂停片刻,然后向前弯曲,让你的双手尽可能多地触碰你的脚,稍稍停下来,然后回到开始的状态。

可以连续做10到15次。

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1、不宜服用对病情不利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品,如辣椒等。

2、食品一般不采取炸、烤、爆等烹调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臀部-腰方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腰臀部- 腰方肌肌筋膜疼痛,腰痛的主要原因
腰方肌疼痛触发点是最常见和最多见的下背部疼痛的原因,绝大多数急慢性腰部损伤都累及腰方肌,特别急性腰扭伤的情况,腰方肌分为深浅两层,深层在内侧面,浅层靠外侧。

浅层腰方肌刚好在腰髂肋肌的深面,其外侧缘可以在腰髂肋肌的外侧缘触到,而其浅层肌触发点也刚好在这个位置可以触到。

这个触发点在这个缘处的上下两个位置出现,上触发点的牵涉痛沿上部髂翼后外侧面集中,并向前弥散到髂前上棘和下腹部,向后弥散到骶髂关节处。

下触发点的牵涉痛集中在大转子部位的前后,并弥散到臀皱褶中部处。

深层腰方肌触发点位于腰椎横突尖,也分为上、下两个位置;上部触发点的牵涉痛集中在骶髂关节和臀后内侧;下部牵涉痛集中在臀皱褶上方外侧部。

患者对疼痛感受的描述是在躺着休息时,无论在身体任何姿势状态下出现的持续的、深部的、烦人的疼痛;在站立、坐位的直立姿势时,这种疼痛更加烦人。

轻微的运动都可以加剧这个疼痛,而且像刀割样的疼痛;因此,使人感到精神压抑。

腰方肌触发点造成了弯腰困难和脊柱运动的障碍,患者转身和倾斜健侧困难,以及上楼梯都疼痛和床上翻身闲难.其至在任何行动时都要靠手扶来帮助完成。

咳嗽和打喷嚏都会引起疼痛除了上面描述的疼痛和牵涉痛外,一些患者还会有腹股沟、睾丸和骶骨的牵涉痛.其至坐骨神经区域牵涉痛。

还会引发胸腰椎旁肌和臀小肌后部的卫星触发点,一些病人髋部沉重、小腿抽搐,腿和足部的烧灼感觉。

腰的疼痛多见腰方肌的触发点,但许多关联因素可以诱发腰方肌触发点的发生,因此常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检查,首先要对腰方肌进行检查,其次要检查畸形情况:半骨盆、短缩肢体(上、下肢体)、脊柱和椎体变形,最后还要注意检查不良姿势情况。

当然,影像学对情况的检查也是必要的。

患有腰方肌触发点患者在行走、躺下、翻身、起床和从椅子站起时,通常会对受累肌进行保护性避开,以限制腰椎向骶骨间的运动;而且,咳嗽也会激惹特征性的疼痛范围,即咳嗽时,腰骶区疼痛。

在站立时,患者会将正常侧骨盆向下倾,使之出现腰椎侧弯现象,由于脊柱的旋转,腰部脊柱的生理曲度变浅。

腰部活动困难,侧屈功能只能向正常侧,有时两侧受限。

仰卧平躺时,患侧骨盆会抬高,所以要检查患者的侧弯、坐下,仰卧、站立、翻身等功能。

[病因病机]
1.长期站立或坐位,姿势过久致使腰方肌疲劳损伤。

2.劳动或运动时急性腰扭伤。

3.腰部着凉受寒。

[临床表现]
1.腰部胀痛,在站立、坐位的直立姿势时,这种疼痛更加烦人。

2.腰活动困难,有时有腰部脊柱侧弯。

[诊断要点]
1.腰部疼痛,站立、坐位、卧久及劳累后明显。

2.腰活动受限。

按照症状在腰方肌寻找疼痛激发点,治疗方法灵活运用。

一,微型刃针肌筋膜松解术,在治疗点散刺3-5个点,刺入深度0.3-0.5厘米。

症状马上减轻。

二,专业的肌筋膜松解针,在治疗点弾击3-5个点,每个点打两下,症状马上减轻。

三,砭石筋膜刀沿着腰方肌从内向外操作20-30次,按压治疗点一分钟,症状马上减轻。

四,用筋膜枪用铲一档放松一分钟,治疗点操作一分钟。

拉伸方法
配合拉伸方法,效果非常显著。

特别是在针刺后结合拉伸效果更好
热敷疗法
整体操作完毕,运用蜡疗深层透热治疗,效果显著。

[腰方肌自我牵张方法]
1.仰卧,两上肢枕在头下,将健侧腿搭在患侧腿上,用健侧腿将患侧腿向健侧压。

2.双腿前后交叉步态,将臀部向患侧倾,躯干向后向健侧倾。

上面这两个方法同时对臀中肌和臀小肌进行牵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