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肌筋膜触发点
肌筋膜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骨骼肌肌肉能够激惹疼痛的某一特定位置,这个位置通常可以摸到一个疼痛结节和绷紧肌纤维痉挛带,触压时有疼痛加重和局部肌肉颤搐以及可能引起的远处牵涉痛。
触发点则是指来自肌筋膜痛的敏感点,压之可诱发整块肌肉痛,并扩散到周围或远处部位的放散痛。
激痛点的形成起初是肌肉功能失调,继之生理组织营养不良,局部代谢增加而血流相对减少,结果在肌肉中产生不能控制的代谢区,代谢物中的神经激活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前列腺素等类物质使血管严重收缩,这些局部反应通过中枢或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使肌肉束紧张,并出现感觉痛区。
按压或针刺激痛点可引起不同形式的感应痛点,激痛点可诱发植物神经症状,如血管收缩、局部肿胀、头痛、头晕、耳呜等。
触发点除了引发疼痛及放散痛外,并会增加肌肉的紧张度,使肌肉缩短,缩短了的肌肉又会拉紧不同结构组织,所以肌肉缩短是引起肌筋膜痛的关键,亦是引致其它软组织及关节痛症的主要原因。
肌肉缩短使附着肌肉的其它结构受到机械性的张力,增加肌腱的损伤,如肌腱炎、腱鞘炎,如果腱内有籽骨,则会引致软骨磨损和疼痛,若脊椎旁之肌肉缩短,则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最终导致椎间盘退变或椎间盘脱出,肌肉缩短可引起肌肉排列的改变和关节话动异常,从而又可引起关节疼痛及退行性变化,肌肉对神经的压迫可引起神经压迫症状。
所以有学者认为,肌筋膜疼痛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人们习惯上根据痛处位置来定名,例如“肱骨外上髁炎”、“跟腱炎”等等,但其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肌肉缩短所致。
图中字处为触发点的位置,红色区域是它关联痛的区域。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疗法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疗法治疗慢性肌肉骨骼疼痛以下内容为本人原创,如需转载请标注出处一.95%的慢性疼痛来自肌筋膜触发点的活化现代人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加之生活习惯不良,经常保持固定姿势使用手机、电脑、电视,或因运动创伤、肌肉疲劳等致长期体态失衡,加重的慢性损伤会导致疼痛以及肌肉运动模式的重新分配,长时间后会导致动作控制模式的变化,短期来看很多患者不发生疼痛一般是其他肌肉保护性代偿的结果,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动作障碍及各种急慢性疼痛。
因此很多人频繁出现头颈肩部的酸胀不适甚至疼痛,手麻,腰腿痛等,依据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可有如颈源性头痛,颈椎失稳,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袖损伤,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腰肌劳损,足底筋膜炎等各种诊断。
这些疾病除了对症处理疼痛发生部位和修复压迫损伤之外,这一类患者还同时具有一个共同的疾病特点,即肌筋膜疼痛综合征;ICD-11诊断标准里又根据是否找得到原发因素分为“慢性原发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
其中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Trigger Points,MTrPs),又称激痛点,简单来讲就是肌肉里面出现的异常小结节或条索,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标志性特点。
它最早是由美国临床教授Janet Travell 于1942 年提出,可分为隐性触发点和活化触发点。
该理念在国内于上海体育学院黄强民教授的带领下获得普及推广。
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95%慢性疼痛病人与此有关。
当疲劳、抵抗力下降、反复感冒、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出现时,可促使隐性触发点发展为活化触发点,继而产生疼痛、关节功能受限等。
如图1 中显示的“x”便是常见的触发点部位,其活化后往往表现为远隔部位(红色部分)的疼痛,因此患者疼痛的部位往往不是真正出现问题的点,对着疼痛部位推拿按摩针刺效果往往不佳的原因也在于此。
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如何灭活既然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活化是大部分疼痛疾病产生的源头,那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原则就是以各种方法灭活触发点。
腰背肌筋膜炎
腰背肌筋膜炎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变性的一种疾病。
腰背部广泛疼痛,多位于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有时可放射至臀部。
慢性劳损,如长时间弯腰工作、久坐、长时间开车等。
腰椎基础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
腰背部广泛疼痛,多位于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有时可放射至臀部。
疼痛常于清晨发作,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
进行相关检查,如X线、MRI等,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药物治疗: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针灸等,可帮助缓解疼痛和僵硬感。
封闭治疗:在疼痛点注射局部麻醉药和激素类药物,可迅速缓解疼痛和消炎。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预防措施: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注意保暖;避免过度劳累等。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如进行瑜伽、普拉提等运动。
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以维持骨骼健康。
本研究旨在观察经筋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发现经筋疗法在缓解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将介绍经筋疗法的基本概念、治疗方式、效果及安全性,并结合现有研究进行讨论。
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主要由肌肉和筋膜的微小损伤或慢性炎症引起。
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僵硬和活动障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的改变,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经筋疗法作为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在筋膜调理和疼痛缓解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近年来,经筋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腰背肌筋膜炎的治疗。
研究发现,经筋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经筋穴位,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紧张,从而有效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障碍。
然而,经筋疗法的疗效仍存在一定争议,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疼痛加重等不良反应。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怎么治疗-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怎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而且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有可能发生,但成年人与老年人是主要多发群体。
患有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患者,经常会出现腰背痛、颈肩痛、关节痛等问题。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一种慢性疼痛病,那么肌筋膜疼痛综合症怎么治疗呢?下面将跟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一起来看看。
1、确定关键触发点:首先必须明确即将给予治疗的那些触发点就是导致病人主诉的那些疼痛的原因。
当一个触发点变得异常活跃时,在个区域内的其他潜在触发点的也会激活,这些活化的触发点叫做卫星触发点,他们不是引起疼痛的关键触发点。
可以通过让患者指出疼痛最明显的触发点来确定,关键触发点引发的疼痛远大于那些卫星触发点所致的疼痛。
另外,这个关键触发点受压时,会诱发或加重卫星触发点的牵涉痛。
而如果受压的是卫星触发点,则不会引发关键触发点的牵涉性疼痛。
2、保守治疗与有创治疗:触发点的治疗应该首先选择保守治疗(例如理疗等非侵入性治疗),而非有创治疗(例如注射及外科手术等侵入性治疗)。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治疗基础病理损伤。
3、肌筋膜触发点的急性与慢性期:在急性期,触发点的活化有防御一些急性外伤性损害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疼痛而回避了一些可能干扰康复的过度活动),这时在急性期这个触发点不应予以灭活,除非疼痛无法忍受。
应该首先对基础病理损伤进行相应的治疗,当这个损伤得到充分的治疗后,相应活化的触发点通常不需要治疗而消失。
4、浅表与深部的触发点:控制触发点疼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深压按摩治疗。
这个方法很容易用于浅表的触发点,而深部的则不能。
深部的触发点可通过牵张法或其他如超声、激光、针灸、局部注射来治疗。
为了预防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发生,大家平常就要注意预防,坐姿要正确,不要久坐,多站起来走动走动。
而一旦发现自己长期性的颈肩痛或腰背痛,千万不要自己乱喷药,而是应该尽快上医院检查,及时治疗,以免普通的肌肉痛最后演变成肌筋膜疼痛综合症。
肌筋膜炎诊断标准
肌筋膜炎诊断标准
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肌肉疼痛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功能障碍等。
以下是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
1.疼痛
肌筋膜炎患者通常会出现局部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持续存在,也可能在活动后加重。
疼痛的部位通常在肌肉和筋膜的交界处或肌肉内部。
2.压痛
在肌筋膜炎患者身上,肌肉和筋膜的交界处或肌肉内部可能会出现压痛点。
当用手指按压这些压痛点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疼痛。
3.肌肉紧张或痉挛
肌筋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紧张或痉挛的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疼痛刺激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肌肉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引起的。
4.功能障碍
肌筋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功能障碍,例如关节活动受限或肌肉力量减弱等。
这可能是由于疼痛、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等原因引起的。
5.X线及CT检查
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例如骨折、肿瘤等。
这些检查通常可以显示肌肉和筋膜的病变情况,例如炎症、水肿等。
综上所述,肌筋膜炎的诊断标准包括疼痛、压痛、肌肉紧张或痉挛、功能障碍以及X线及CT等影像学检查。
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确诊和治疗。
肌肉筋膜炎的症状
肌肉筋膜炎的症状
肌肉筋膜炎的症状常见有以下几种:
第一、背部反复发作性疼痛,可为酸痛或钝性疼痛,既可是轻度疼痛也可是剧烈疼痛。
活动过度或受凉时可诱发,早晨起床时或坐位过久可加重疼痛症状。
第二、病人常自述背部有固定压痛点,用手可触及皮下肿物,疼痛缓解时经常无法触及。
第三、可出现背部肌肉痉挛紧张,脊柱屈伸及旋转活动受限。
肌肉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1、卧床休息:筋膜炎严重疼痛的需要通过卧床休息缓解病情,卧床的时候可以减轻神经和病变组织的张力和反应性水肿,所以卧床可以缓解症状,等到疼痛症状稍微的缓解后,可以适当的进行联系活动,活动量可以逐渐增加,每天的活动量可以量力而行,这样有助于恢复。
2、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即止疼药),多数人服用后可收到一定的止痛作用,但因较大的副作用不建议长期使用,如果在治疗,可以采保守疗法,比如(古顺、敷堂、筋膜贴),萄保的,同时不管是否在治疗辣椒和酒是不能沾的。
3、物理治疗:牵引治疗、热疗(热敷、透热疗)、手法治疗(如推拿、按摩)、针灸治疗。
也有一定的缓解疼痛作用。
4、手术治疗:首先手术本身是带来创伤和疼痛的,手术后也会
出现疼痛,因此绝大部分人不需要手术,除非情况严重,才会考虑手术。
肌筋膜疼痛详解
肌筋膜疼痛详解人体疼痛75%是由激痛点引起的肌肉结节和肌肉紧绷带——引起牵涉痛。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一个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位置,通常可在这个位置上摸到一个拉紧的带和条索样结节,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和交感现象,包括临床上所涉及到许多头颈、躯干和四肢的疼痛。
一块受累的肌肉常有几个不同的固定疼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
一个原发疼痛点可触发另一个邻近疼痛点,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又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引起腰背痛、颈肩痛、腰腿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一个常见的慢性疼痛病。
-------去掉真皮层后的浅筋膜筋膜的解剖构造及作用机制所谓筋膜,是人体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为一覆盖在肌肉与肌腱周围的外表一层菲薄膜性构造,遍布全身,根据其位置的深浅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2种: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内含浅动脉、皮下静脉、皮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等,有些局部还可有乳腺和皮肌,浅筋膜对其深部的肌、血管和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些部位的浅筋膜对外来加压能起缓冲作用。
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位于浅筋膜的深面,它包被体壁、四肢的肌和血管神经等,深筋膜与肌肉关系密切,随肌肉的分层而分层,在四肢,其插入肌群间,并附着于骨,构成骨间隔;并包绕血管、神经形成血管神经鞘,在肌数目众多而骨面不够广阔的部位,还可供肌的附着或作为肌的起点;肌肉较兴旺的地方,其深筋膜就显得特别兴旺,强厚而坚韧。
具有保护肌肉免受摩擦和约束肌肉的活动,并分隔肌群或肌群中的各间肌,以保证肌群和各间肌能单独进展活动。
深筋膜在腕踝部可增厚形成支持带,对经过其深部的肌腱有支持和约束作用,并能改变肌力的牵引方向,以调节肌力的作用。
在病理情况下,筋膜可潴留脓液,限制炎症扩散。
由于血管和神经都沿着肌间或肌群之间的筋膜间隙行走,这对于诊断血管神经及肌的病变,有很大的帮助。
骨科: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诊断与治疗
Identification of Underlying Pathological Lesion: 找出 並 治療 引起 活動性肌激痛點 之 病因
Latent MTrP
Central sensitization 2nd to:
Soft tissue lesions, Neurogenic lesions Endocrine disorders (Fibromyalgia), Other factors
BASIC PRINCIPLE of MYOFASCIAL PAIN THE
肌膜疼痛 治療 之 基本原則
1). To treat Underlying Etiological Lesion.
找出 並 治療 引起 活動性肌激痛點 之 病因
2). To provide Pain Control (inactivation of MTrPs). 疼痛控制 3). To correct Perpetuating Factors.去除 持續因子 4). To perform Patient Education. 病患教育 5). To demonstrate Home Program. 居家自療
MTrP region
[Hong & Sim
• 肌激痛點 之 基本單元 周邊敏感化 隱性肌激痛點
異常 之 肌終板
中樞敏感化 活性肌激痛點
MTrP Circuit 肌激痛點神經連結
ANS ReP Pain
刺激強度: 1. 痛 (Pain) 2. 引傳痛 (ReP) 3. 局部抽搐反應 (LTR)
Active MTrP
Inactivation of MTrPs 抑制 活性肌激痛點
General Consideration - 1: Conservative VS Aggressive Treatment: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发病与治疗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发病与治疗
黄丹婧;吕娇娇;黄强民;吴小丽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11(40)7
【摘要】@@ 骨骼肌是人体的最大器官,占人体总重量的50%.每一块肌肉都可能发生疼痛和功能异常,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加[1].临床调查显示,30%骨骼肌疼痛患者是由于肌筋膜触发点导致局部疼痛和远处牵涉痛,这些疼痛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降低了生活质量,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负担.
【总页数】4页(P157-160)
【作者】黄丹婧;吕娇娇;黄强民;吴小丽
【作者单位】570000,海口,海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部;200438,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200438,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570000,海口,海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疼痛护理对腰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J], 张红色;郑耀珍;覃华;谭树生;龙佳佳;黄金艳;
2.对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进行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的效果研究 [J], 吴昊峰
3.冲击波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梁木荣;石慧芳;龚声敏
4.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配合肌肉牵伸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J], 谢格理
5.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埋线治疗与普通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比较研究 [J], 戴迎春;梁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肌筋膜触发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六章肌筋膜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由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一个临床上常见的肌肉疼痛问题。
根据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的证实,肌筋膜触发点的存在已被广泛的接受。
证明1.对MTrP的按压会再次引起和加重病人经常疼痛部位的疼痛。
消除(更恰当的方法,使失活)MTrP可以缓解任何不舒服的症状.2.对不同病人的每个肌肉的MTrP进行按压可以引出相类似的牵涉痛.3.对MTrP高强度的刺激(包括深度按摩和针刺)可以抑制疼痛.4.在MTrP区域针刺微小的位点(疼痛感受器,即敏感的位点或是局部抽搐反应位点)可以减轻疼痛和牵涉痛,而且LTR可以用肌电图描记记录出.5.如果在针刺MTrP时可以引出局部抽搐反应,那麽立即消除MTrP疼痛是可以.6.所有的MTrPs都位于终板区域内,而且MTrP区域上的终板噪音比正常的肌肉组织上的更多地被记录到.7.电子显微镜和超声波研究提供了形态学证据即MTrP区域上(终板区域)绷紧带和挛缩的结节。
MTrP已经被定义为是骨骼肌纤维绷紧的带上应激性过度的结节。
潜在的MTrP(压痛,但是不是自发性疼痛)可以变成由病理病变继发的活动的MTrP(压痛和自发性疼痛)。
在对病理因素进行恰当治疗后,活动的MTrP会被抑制成它的失活状态。
但是,MTrP不会永久消失,它只是从一种活动的状态转变为潜在的形式。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潜在的MTrPs在一定的病理条件下转变为活动的MTrPs而引起的疼痛现象,包括微小肌肉的慢性重复性损伤,不正确的姿势,系统性疾病,或是骨骼肌神经损伤(例如损伤,扭伤,创伤,关节炎,或是椎体椎间盘病变)。
通过对肌筋膜触发点的病因学、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尽管这些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但是,根据临床的观察和治疗研究,以及对临床治疗有效性调查,我们还是可以把许多临床现有的、以疼痛为主体、较为混淆病症和综合症常可以归类到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综合症或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理念中去。
从大的方面讲,例如:纤维性肌痛、纤维组织炎或肌炎、肌风湿病、肌筋膜炎或肌束膜炎、骨髓病、脊神经根炎、等;其实都与肌筋膜触发点有关。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_刘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第18卷第46期2014–11–12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November 12,2014Vol.18,No.46www.CRTER .org刘琳,男,1989年生,河北省吴桥县人,汉族,上海体育学院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黄强民,博士,教授,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上海市200438;上海体育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上海沪东医院疼痛科,上海市200129doi:10.3969/j.issn.2095-4344.2014.46.028[]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44(2014)46-07520-08稿件接受:2014-10-11Liu Lin,Studying for master’s degree,Department of Sport Medicine,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Huang Qiang-min,M.D.,Professor,Department of Sport Medicine,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Department of Pain,Shanghai Hudong Hospital,Teaching Practice Bas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129,China Accepted:2014-10-11肌筋膜疼痛触发点刘琳1,黄强民1,2,汤莉3(1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上海市200438;2上海体育学院教学实习基地上海沪东医院疼痛科,上海市200129;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200050)文章亮点:1此问题的已知信息: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旧称扳机点,又名激痛点,是骨骼肌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但国内众多骨科、疼痛科和康复科临床医师对其病理机制、诊断与治疗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和局限性。
肌筋膜炎的症状
肌筋膜炎的症状肌筋膜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筋膜组织的疼痛、肿胀和运动功能障碍。
肌筋膜是肌肉和骨骼之间的结缔组织,它起着保护和支撑肌肉的作用。
肌筋膜炎可以影响身体的任何部位,尤其是近肌肉和关节的区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肌筋膜炎的常见症状。
1. 疼痛:肌筋膜炎的主要症状之一是疼痛。
患者常常会感觉到局部疼痛,疼痛可以是持续的、钝痛的或剧烈的。
这种疼痛通常会加重或恶化,当患者进行运动或活动时疼痛会更加明显。
疼痛的强度和程度会因患者的个体差异而异。
2. 肿胀:肌筋膜炎还表现为肌筋膜组织的肿胀。
患者可能会发现受累部位周围的肌肉和组织出现肿胀,触摸会感觉到软硬适中的肿胀,有时还伴有局部红斑和温热感。
3. 运动障碍:肌筋膜炎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使其难以进行正常的身体活动。
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僵硬、肌肉无力、运动受限等症状,特别是在受累关节或肌肉周围。
4. 敏感度增加:受累部位的肌筋膜通常会变得非常敏感,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剧烈的触痛或压痛。
即使是轻微的触摸或压力也可以引起明显的疼痛感。
5. 疲劳:肌筋膜炎可以导致患者感到疲劳和虚弱。
这可能是由于疼痛、肿胀和运动障碍引起的。
患者可能会觉得全身乏力,并容易失去体力和精力。
6. 运动后的恶化:肌筋膜炎症状通常在活动后恶化。
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可能会感觉疼痛减轻,但当重新进行活动时疼痛往往会再次加重。
这种特点经常使患者感到极度不适和困扰。
7. 症状的扩散:肌筋膜炎的症状有时可以扩散到相邻的肌肉和组织。
这可能导致疼痛和不适的扩散,以及更广泛的功能障碍。
扩散的范围和程度会因个体差异而异。
此外,肌筋膜炎的症状还可能会受到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炎症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不同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
如果出现类似肌筋膜炎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技术实训教程
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技术实训教程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技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肌肉疼痛和功能障碍的非侵入性疗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技术的实训教程,帮助您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这项技术的训练和应用。
一、肌筋膜触发点概述肌筋膜是一种形成人体肌肉外部包裹的结缔组织,它具有保护和支撑肌肉的功能。
肌筋膜触发点则是指在肌肉中出现的异常紧张区域,常常会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
肌筋膜触发点诊疗技术通过对肌筋膜进行刺激和按摩,来缓解肌肉痛和恢复功能。
二、肌筋膜触发点诊断1. 触感诊断法:通过手指或工具在病人身上进行触感检查,寻找异常的肌筋膜触发点。
触感诊断法可以通过触摸病人的皮肤、肌肉和筋膜来感受异常的硬结和疼痛点。
2. 动作诊断法:观察病人在特定动作下的症状变化,以确定肌筋膜触发点的位置。
例如,当病人抬起手臂时感觉到肩部疼痛,可能是肩部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
3. 压力诊断法:用手指或工具对病人的肌肉施加适当的压力,观察病人的反应以确定肌筋膜触发点的存在。
如果病人在特定区域感到疼痛,可能是该区域存在肌筋膜触发点。
三、肌筋膜触发点治疗1. 按压松解:将手指或工具对肌筋膜触发点施加适度的压力,持续按压数秒钟,并且在按压的同时要求病人主动参与,例如做相应的运动。
这样可以促进肌筋膜的松解和肌肉的放松。
2. 按摩放松:使用指尖或指关节按摩肌筋膜触发点周围的肌肉组织,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松弛。
按摩时可以使用适量的按摩油或乳液,以减少摩擦和不适感。
3. 拉伸放松:通过拉伸肌肉和筋膜,可以进一步缓解肌筋膜触发点引起的疼痛和紧张感。
拉伸时应注意逐渐增加拉伸幅度,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
四、肌筋膜触发点预防和保健除了治疗肌筋膜触发点,预防和保健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和保健措施:1.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尤其是不良姿势,如低头看手机或电脑。
2. 适度运动:保持适度的运动量,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游泳等。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
肌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s,简称MTrPs)是肌肉和筋膜所组成的复合体中的痛点。
肌筋膜是人体内连接所有肌肉、骨骼、脏器及神经-肌肉等系统的结缔组织。
MTrPs是肌筋膜中的局部痛点,它的存在可能导致疼痛和运动障碍。
在肌肉酸痛、僵硬和不适时,肌筋膜触发点技术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肌筋膜
触发点技术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适用于减轻肌肉僵硬、促进肌肉舒展和缓解肌肉痉挛。
它是一种无创性手段,通过深压肌肉组织来改善局部的循环系统,以帮助肌肉组织恢复正
常机能。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压力刺激肌肉中的MTrPs来消除疼痛和刺激肌肉
放松。
MTrPs是肌肉中的一种局部变化,当压力施加在这个区域时,这个区域的肌肉组织
将产生微小的短时收缩,从而进一步刺激MTrPs。
此时,肌肉组织中的代谢废物将被清除,并促进新的营养物质进入肌肉组织中,提高肌肉功能的恢复能力。
肌筋膜触发点技术通过施加压力,可以帮助肌肉舒缓,促进运动员的康复和减轻肌肉
疼痛。
这种技术通常通过手动治疗方法来实现,可以使用手指、手掌或肘部等手段来进行
施压。
对于MTrPs的治疗是一个复杂和细致的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在使
用肌筋膜触发点技术时,需要注意施压的强度和区域,避免使运动员的身体受到创伤。
总之,肌筋膜触发点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恢复肌肉功能
和减轻运动损伤。
在使用这种治疗方法时,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确保治疗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肌筋膜痛综合征
现在已经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是纤维肌痛疼 痛敏感性增加的原因.
精选ppt
8
1993年,Hubbard 和Berkoff发现了肌筋膜TrP的细针电 极EMG的活动特点。
Hans Krans是这一领域的早期先驱者,1937年第一次 发表了氯乙烷喷雾的方法治疗“肌肉硬结”、“纤维 织炎”等
1938 年Kellgreen指出每块肌肉和大多数筋膜结构,当 注射致痛性盐水时,都有典型的牵涉痛。
精选ppt
6
此后,三个洲的三位医生同时强调了TrP的四个基本特 征:肌肉内的压痛结或束;在束上高度定位的压痛点;压 痛点按压产生的远隔部位的疼痛;通过压痛点的按摩或 注射可减轻疼痛.
过载、过度疲劳、神经根病和较大创伤可以直接激活 trp;trp也可以被其他trp、内脏疾病、关节炎、关节功 能障碍和情感压抑等间接激活。
在主要TrP疼痛牵涉区的肌肉或患病的内脏(如心肌梗 死、消化性溃疡、胆石病或肾绞痛)牵涉痛区,易于产 生卫星TrP。任何持续因素都会导致过度应力,从而使一 个TrP从潜在性转变成活动性。
精选ppt
7
4,有关Trp的组织学研究较少。
Miehlke报道了症状轻微病人的较小的改变,以及进展期 症状严重的病人出现的非特异性萎缩。
因为TrP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表明, TrP可能包括了一个运 动终板附近的功能丧失,所以没有理由相信,普通的组织 学研究会清楚揭示病因。然而,最近在TrP部位肌硬结触 痛点的组织学研究,发现了局部肌肉挛缩的根据.
病人一般知道活动性TrP产生的疼痛,但是可能不知道它 产生的功能障碍。潜在性trp也引起某种程度的运动障 碍,但是经常不被病人注意而忽视,只有当在潜在性 TrP上加压时,病人才明白疼痛的来源,随着刺激的增加, 自发性牵涉痛也会出现。
《触发点疗法:精准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按压疗法》笔记
《触发点疗法:精准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按压疗法》读书札记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肌筋膜疼痛的基本概念 (3)2. 触发点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4)二、肌筋膜疼痛的常见原因与症状 (5)1. 肌筋膜疼痛的常见原因 (7)2. 肌筋膜疼痛的主要症状 (8)三、触发点疗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 (8)1. 触发点的定义与特点 (9)2. 触发点疗法的基本原理 (10)3. 触发点疗法的操作步骤与技巧 (11)四、肌筋膜疼痛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13)1. 肌筋膜疼痛的临床应用 (14)2. 触发点疗法在特定人群中的应用 (15)3. 案例分析与讨论 (16)五、触发点疗法的注意事项与风险防范 (17)1.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9)2. 治疗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20)六、触发点疗法的疗效评估与长期管理 (21)1. 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 (23)2. 长期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24)七、总结与展望 (25)1. 触发点疗法在疼痛管理领域的价值 (2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28)一、内容概述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一种专门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按压疗法——触发点疗法。
这是关于运动损伤修复和疼痛管理领域的重要知识,其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感其内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对于理解身体疼痛的原因和寻找解决方法具有极大的帮助。
书中首先介绍了触发点疗法的概念、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
触发点是指肌肉中紧张、疼痛的区域,这些区域可能引发全身性的疼痛。
通过按压这些触发点,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书中详细解释了触发点的识别和定位方法,使读者能够初步掌握寻找触发点的技巧。
书中详细阐述了触发点疗法的具体实施方案和步骤,这些内容包括如何进行按压、按压的力度和频率、按压的时间和顺序等。
这些内容对于想要学习并实施触发点疗法的人来说,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书中还介绍了与触发点疗法相关的其他疗法,如肌肉拉伸和热身运动等,为读者提供了更全面的疼痛解决方案。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肌筋膜触发点(激痛点)疼痛的诊断与治疗引言根据近年来的对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肌筋膜触发点的存在已被广泛的接受。
一个触发点区域通常存在许多个活化的触发点。
而一个触发点则由两部分组成:敏感小点(有局部抽搐反应:LTR locus)和活化部位(终板噪音:EPN locus)。
基础研究表明,敏感小点是致敏的神经末梢,而活化部位是功能失调的终板,并伴有过渡的乙酰胆碱的释放。
乙酰胆碱的过渡释放导致终板区域的肌纤维局灶性收缩,渐而渐之局部形成肌筋膜疼痛特点之一的紧张带。
几乎在每一块正常的骨骼肌我们能够发现触痛点,即潜在的触发点(有触痛,但无自发性疼痛)。
这个潜在的触发点在出现一些病理损害时被激活变为活化的触发点(有自发性疼痛或活动时疼痛)。
当这个病理损害得到恰当的治疗后,活化的触发点能被抑制失活。
而这个触发点不会消失,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肌筋膜疼痛综合症就是一种因潜在触发点受一些病理条件(如慢性反复的微小劳损、不良姿势、全身系统性疾病或软组织撕裂伤等)的作用后活化,从而引起疼痛。
所以触发点疼痛治疗的基础也就是对这个基础病理的治疗。
肌筋膜疼痛的治疗方法已经有比较全面的描述,本文的重点是对肌筋膜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进行综述。
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肌肉疼痛,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临床问题。
急性损伤可以直接引起肌肉疼痛,例如:挫伤、贯穿伤、撕裂伤、牵拉伤、过用伤、等。
如果这些急性疼痛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彻底治疗,就可以发展为慢性骨骼肌疼痛。
更常见是,这种慢性骨骼肌疼痛以后不需要有肌肉本身的损伤,只要对机体无论任何组织和结构有损伤,都可以被引发。
在临床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肌肉疼痛综合征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而这种疼痛综合征都是由肌筋膜触发点(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MTrP)所引起的。
这个病名术语是Travell在1942年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治疗后首先提出的。
然后,近20年被医务界广泛接受,认为MTrP是一个局部可辨别的疼痛或对疼痛敏感的骨骼肌上的结节。
肌筋膜激痛点动态诊疗和针刀无痛治疗技术
一.认识激痛点
激痛点(trigger point)的认识源自西方医 学研究。最早由美国的Janet Travell医生 提出并研究
中央型激痛点(肌筋膜激痛点):位于肌 腹的某些运动终板功能障碍所致的激痛点
附着性激痛点:肌肉在肌腱、腱膜、骨头 上的附着处由于持续性的张力增高产生的 激痛点。
大部分有肌筋膜组织源性疼痛的病症(肌筋 膜疼痛综合征、肌筋膜炎、肌痛症、肌疲劳 综合征等等),尤其是引起运动机能障碍的 疼痛,都归类为肌筋膜激痛点所引起的。
那些以解剖部位命名的疼痛症候群(紧张性 头痛、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肩胛骨胸 骨症候群、胸廓出口综合症、网球肘、腰肌 劳损、腰椎后关节紊乱、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等),绝大多数也是由那些特征性而未被确 认的肌筋膜激痛点引起。
肌筋膜激痛点动态诊疗的先决条件:
1. 必须详细了解骨骼肌的附着处、走向和功能, 根据引发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时的动作,判 断是哪些肌肉参与和控制此种动作,由此分 析有可能受到损伤的肌肉,并以正确的触诊 方法精确的找到主要激痛点。
2. 一种能即刻缓解肌小结的紧张痉挛,迅速改 善功能的无痛无创的治疗手段。
膝前痛肌筋膜激痛点及引传范围
头颞部痛肌筋膜激痛点及引传范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肌筋膜激痛点对针刀诊疗的启示
跳出诊断桎梏,关注肌肉损伤,尤其 是肌腹激痛点的诊察,附着点的激痛 点很多是卫星激痛点,肌腹的激痛点 解决后,起止点的激痛点会少很多。
打破传统手法,针刀以突破紧张的肌 筋膜为度,不强求到骨面。
三.肌筋膜激痛动态诊疗
1. 肌肉被牵拉:静息状态下已经短缩的肌小节 无法伸展到正常的长度而更紧绷,引发渐增 的剧痛,激痛点更易触诊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临床特点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trigger point)是一个受累骨骼肌上能够激惹疼痛的位置,通常可在这个位置上摸到一个拉紧的带和条索样结节,挤和触压时疼痛;并且能引起远处的牵涉痛、压痛和交感现象,包括临床上所涉及到许多头颈、躯干和四肢的疼痛。一块受累的肌肉常有几个不同的固定疼痛点,每一个疼痛点都有自己固定的触发牵涉痛区域。一个原发疼痛点可触发另一个邻近疼痛点,第二个疼痛点又可触发更远处的疼痛点,从而造成远距离牵涉痛。牵涉性的头痛可造成失眠和精神焦虑。各个触发点引起的临床症侯群都有各自的特征。
一、病因学
其发病率很高,可以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但多发于成年和老年人,发病原因病因较多,但最常发生在慢性损伤之后。1999年英国一所医院的一项调查资料表明,3000名因疼痛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慢性疼痛患者占68.9%,其中以1990年,Simons提出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确诊来确定的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患者占47.7%,几乎占了疼痛就诊患者总数的一半。肌筋膜触发点疼痛又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常引起腰背痛、颈肩痛、腰腿痛以及关节周围痛的一个常见的慢性疼痛病。如此高的发病率却没有一个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原因可能就是对此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了解不够深入。
本节的重点只针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讲述,少许带一点病理生理机制帮助大家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提及:1)病人感到的疼痛部位不常是病灶所在的部位,如,病人感到关节疼痛常不是真实的关节疼痛,而是因关节周围肌的慢性疼痛所引发的关节部位的牵涉痛。因此在诊断上要特别注意。2)治疗时,要考虑综合治疗,特别是较重的病人,不能以单一方式。3)针刺治疗时要注意以下交待的几个安全要点。我们的大量临床实践与国外对MTrPs的诊断标准的认识是一样的,即:1)明确的酸痛点,2)疼痛的识别程度(病人能准确认知),3)拉紧带(包括了酸痛点)。牵涉痛和局部抽搐反应是MTrP的准确定位的征象。如果能够准确的诊断,治疗效果也相当有效。
骨骼肌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基本发病原理在图1中表述。软组织的伤害是活化潜伏MTrP最主要的原因可以是炎性变化,也可以是退行性变,或是两者同时即存。炎性变化最初可以是由损伤引起的。如果急性损伤不能够完全地被治愈或治疗方法不当和不彻底,就会转化为慢性的骨骼肌疼痛。慢性炎性伤害也同样能够因为慢性反复性的细小创伤造成,也可以因为已存在退行性变的基础上被细小的损伤而引发。可是,这种细小的损伤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但如果有退行性变就可以造成对正常组织的伤害,肌肉也是如此。退行性变可以因为局部循环障碍以血管数量减少而造成;这种血循环贫瘠的状况可见随年龄增长的改变、急性损伤后的组织水肿、以及慢性损伤后的疤痕组织。因此,无论是炎症还是退行性变都可以促进潜伏或隐性的MTrP向活动的MTrP转化。
四、诊断条件
首先要排除疼痛是否来自器质性和其他的病变,像非肌筋膜的疼痛(皮肤和
疤痕痛、骨膜痛、针灸穴位痛和运动神经终板痛)、肌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疾病、内脏疾病、感染性疾病、新生物和精神性疼痛。触发点的诊断常根据下列标准。总之,我们的大量临床实践与国外对MTrPs的诊断标准的认准确认知),3)拉紧带(包括了酸痛点)、牵涉痛和局部抽搐反应是MTrP的准确定位的征象。如果能够准确的诊断,治疗效果也相当有效。
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历过肌肉疼痛,有时还会引起严重的临床问题。急性损伤可以直接引起肌肉疼痛,例如:挫伤、贯穿伤、撕裂伤、牵拉伤、过用伤、等。如果这些急性疼痛得不到良好的治疗和彻底治疗,就可以发展为慢性骨骼肌疼痛。更常见是,这种慢性骨骼肌疼痛以后不需要有肌肉本身的损伤,只要对机体无论任何组织和结构有损伤,都可以被引发。在临床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肌肉疼痛综合征或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而这种疼痛综合征都是由肌筋膜触发点(Myofacial Trigger Points: MTrP)所引起的。这个病名术语是Travell在1942年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治疗后首先提出的。然后,近20年被医务界广泛接受,认为MTrP是一个局部可辨别的疼痛或对疼痛敏感的骨骼肌上的结节。目前所认识到的有两种类型的MTrP,一种是可自动产生的疼痛或者运动时可以产生疼痛反应的MTrP;还有一种是潜伏MTrP,后者仅表现为疼痛、不适和对压迫有疼痛反应。在最近的对人体和动物的研究中,已经可以肯定MTrP总是发生在神经肌接头处。而且发现6个月大婴儿就有潜伏的MTrP。潜伏的MTrP可能是机体一个防预机制,以避免对已损伤的组织和结构进一步受损的保护条件,从而限制受损组织会引起再损伤的运动。
目前,对慢性骨骼肌疼痛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1、肌筋膜触发点的临床特征,2、肌筋膜触发点的基础研究,3、为研究MTrPs建立动物模型,4、MTrPs区域的多发点,5、敏感点的脊髓机理,6、引起敏感小点的运动终板,7、MTrPs的自主神经功能,8、MTrPs的病了生理学,9、肌筋膜触发点的治疗。这几方面的研究工作基本可以在国外的文献中查到,而且每一项工作都具有连续性,信息量和知识量在逐年扩大。在国内文献中可以找到对肌筋膜触发点临床特征和治疗的研究;一般来说,有三种人群比较多见,一是老年人,软组织的退行性变增加了慢性肌痛的机率,多发部位在颈肩腰臀膝,严重影响了他们退休后生活质量;二是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由于软组织的反复损伤,好发部位决定于他们从事的运动项目,常影响他们的运动成绩,造成过早退役;三是公务员和电脑操作人员,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提肩胛肌和斜角肌的过劳,造成颈部和手臂部无力,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6.压力和针刺痛点(触发点)可引发疼痛和牵涉痛。
7.睡眠不足时加重,但对于运动员来说不明显。而运动员的特征是运动性疼痛,不能发力,发力时疼痛。
当然,客观诊断标准应该包括MRI、B超,肌电图和肌张力仪的检查,但由于检查费用较高,因此常只用于科研方面。
五、治疗方法
为了能有效治疗活化的触发点,建议治疗之前严格执行以下一些原则。
1.病史:突然发作的肌肉过用或跟随发作的短暂时期后的疼痛;反复和慢性过用受累肌肉而引起的肌痛;无明原因的肌痛。
2.肌肉触痛点(酸痛)和痛点处周围常可触及到痛性拉紧的带状或条索状结构。
3.每个肌的痛点(触发点)伴有它特征性的远处牵涉痛。
4.受累肌肉的运动和牵张范围受限和肌力稍变弱。
5.快速触诊和针刺痛点(触发点)可引发局部颤搐。
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是引起局部交感症状主要原因,这些症状表现为:皮肤滚动疼痛、对触摸和温度高敏感、血流改变、异常出汗、反应性充血和烧灼感、皮肤划痕症等(图2)。
触发点引起的肌肉痉孪造成的关节周围肌正常生物力学的平衡失调,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如脊柱退行性变和不稳定的功能失调)和继发性的触发点(图3)。
如果长期短缩肌节,还会产生受累骨骼肌周围筋膜的挛缩,而妨碍肌肉牵张治疗。当伤害性感受器被致敏时,由传入神经将疼痛信号传入脊髓,产生了中枢疼痛信号,再扩散到邻近的脊髓节段或者是通路引起牵涉痛。长期的中枢疼痛致敏可以增高感觉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神经元受体池的扩大,造成顽固性牵涉痛。洪章仁教授提出在脊髓内存在“肌筋膜触发点通路”假设,并且是触发点现象的主要控制中心。当触发点区域的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时,神经冲动就会通过这个触发点通路传导致大脑皮层,引起局部疼痛(图4)。用力按压刺激可引起的强烈神经冲动,这个强烈的神经冲动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触发点通路传导至另外一个触发点的触发点通路从而引起牵涉痛(图4),或者通过脊髓的多突触反射引发局部抽搐反应(图4)。而这个触发点通路可以通过外周的刺激(深压按摩或针刺)来改变使它减少致敏,这样可以阻断任何疼痛冲动传至中枢。这可能也是肌筋膜疼痛治疗的一个基本原理。因此,触发点有两个重要的特征,牵涉痛(ReP)和局部抽搐反应(LTR)。基础研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表明牵涉痛是一种脊髓中枢致敏现象。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提示局部抽搐反应主要通过脊髓反射引发(图4)。
二、病理生理学
大卫·西孟氏(David Simons)教授和其他的临床康复专家们进行大量地临床和实验方面的研究,证实了触发点的存在和病理生理及神经生理学的基础。对于 肌筋膜触发点的研究基于两方面:电生理和组织学,其结果得到了下述的理论假设。近年来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理论的可能性,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是因为梭外肌纤维上运动终板的功能异常所致的一种神经骨骼肌疾病。洪章仁教授的加盟加速对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研究的进展。他首先建立了隐性肌筋膜触发点的动物模型,然后用肌电生理研究。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例,例如针剌引起的局部抽搐反应(1ocal twitch response)与拉紧的张力带密切相关,还是治疗的关键。在病理生理研究方面,Simons教授首先提出后来得到进一步完善的触发点的“能量危机学说”,阐明了触发点形成机制。以及洪章仁教授的“触发点通路”理论解释了触发点牵涉痛的机制。1993年, Hubbard and Berkoff发现触发点能记录到自发性电活动,这种自发电活动并非动作电位,而与EPN(endplate noise)更相似。后来Simons教授进一步总结发现在活化的触发点区域出现EPN,而潜在触发点或正常组织区域并不出现。提示EPN与活化触发点存在相关性。因此,微电极研究证实了异常肌运动终板神经末梢处的乙酰胆碱浓度在休息状况下存在着病理性增高,结果引起肌的后连接持续的去极化,从而产生持续性肌节缩短和肌纤维收缩,因此出现了运动终板处的收缩结节。这种慢性持续肌节缩短将大大 地增加局部能量的消耗和局部血循环的减少;局部缺血和低氧可刺激神经血管反应物质的释放,这些物质使传入神经致敏而引起触发点疼痛。这些物质又可以刺激异常的乙酰胆碱释放,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环的恶性刺激,对短缩肌节的拉长可以打破这个环(图2)。
1、确定关键触发点:首先必须明确即将给予治疗的那些触发点就是导致病人主诉的那些疼痛的原因。当一个触发点变得异常活跃时,在个区域内的其他潜在触发点的也会激活,这些活化的触发点叫做卫星触发点,他们不是引起疼痛的关键触发点。可以通过让患者指出疼痛最明显的触发点来确定,关键触发点引发的疼痛远大于那些卫星触发点所致的疼痛。另外,这个关键触发点受压时,会诱发或加重卫星触发点的牵涉痛。而如果受压的是卫星触发点,则不会引发关键触发点的牵涉性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