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及盆腔疾病中医辨证论治(一)
妇人腹痛
盆腔炎诊疗方案(2013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次症:①经期腹痛加重;②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③口腻或纳呆;④小便黄;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
舌脉: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2)寒湿瘀滞证主症:①下腹冷痛或刺痛;②腰骶冷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次症:①形寒肢冷;②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③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④经色紫黯或夹血块;⑤大便溏泄。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3)肾虚血瘀证主症:①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②腰骶酸痛;③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
次症:①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②头晕耳鸣;③经量多或少;④经血黯淡或夹块;⑤夜尿频多。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盆腔炎
鉴别诊断思路
1、月经正常,经后发病。 2、主诉:下腹疼痛伴带下量多7天, 发热1天。 3、症状:下腹疼痛,带下量多黄, 发热,无呕吐及腹泻,无咳嗽咽 痛。 4、查体: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
病案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痛。
5、妇检:子宫及双侧附件压痛 6、血常规:血象增高,血色素正常。 7、妇B超:附件区反射杂乱。
宫颈内口紧闭及宫颈分泌粘液栓,可防病原体入侵。
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是消除宫内感染的有利条件。
输卵管纤毛运动及其蠕动,有利阻止病原体侵入。
病原体及致病特点
内原性病原体(寄居阴道内菌群)
需氧菌 厌氧菌
外源性病原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支原体 衣原体 淋球菌 绿脓杆菌 结核杆菌
盆腔炎传播途径
抗生素治疗原则:
先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 抗生素采用联合用药。 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的抗菌素。 所以,用药之前宫颈分泌物的实验室的检查很重 要!!
治疗原则
抗生素经验联合用药
喹诺酮类+甲硝唑类
病原体: 需氧菌、厌氧菌 性病病原体
青霉素类(或一代头孢类)+甲硝唑类
三代头孢类+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
1)湿热瘀结:小腹或少腹疼痛拒按、有灼热 感,甚或有包块,伴低热起伏,带下量多、 黄稠、有臭味、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 弦滑而数。 治则: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四妙散合失笑散加味 苍术10g 黄柏10g 薏苡仁20g 牛膝10g 五灵脂10g 蒲黄10g 中成药:妇科千金胶囊、金刚藤胶囊、花红 片、妇康口服液等。
根据1可排除异位妊娠 根据2初步考虑盆腔炎性疾病 根据3初步排除急性阑尾炎 根据4考虑有腹膜刺激征 根据5可考虑盆腔炎存在
盆腔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盆腔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称为盆腔炎。
盆腔炎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则可转为慢性盆腔炎,往往日久不愈并可反复发作。
盆腔的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单纯的子宫内膜炎或卵巢炎较少见。
急性盆腔炎多发在产后、流产后、宫腔内手术处置后,或经期卫生保健不当之际,邪毒乘虚侵袭,稽留于冲任及胞宫脉络,与气血相搏结,邪正交争,而发热疼痛,邪毒炽盛则腐肉酿脓,甚至泛发为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
常见病因有热毒炽盛、湿热瘀结。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亦可无急性发病史,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
临床根据病变特点及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经行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内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反复进退,耗伤气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
常见病因有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
急性、慢性盆腔炎的诊断:1.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临床表现呈急性病容,辗转不安,面部潮红,高热不退,小腹部疼痛难忍,赤白带下或恶露量多,甚至如脓血,亦可伴有腹胀、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
2.慢性盆腔炎的诊断: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低热起伏,易疲劳,劳则复发,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鉴别诊断:1.急性盆腔炎需与如下疾病相鉴别(1)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流产、破裂者,腹腔内出血,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甚至晕厥,与急性盆腔炎相似。
盆腔炎者高热,白细胞明显升高。
异位妊娠者HCG(+)。
后穹隆穿刺,异位妊娠者可吸出不凝固的积血,盆腔炎者则为脓液,可资鉴别。
(2)急性阑尾炎与急性盆腔炎都有身热、腹痛、自细胞升高。
慢性盆腔炎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慢性盆腔炎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言娜;雷磊;刘慧婷;范孝盈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0)6
【摘要】慢性盆腔炎是女性患者的盆腔部位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的炎症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症状明显、疼痛程度剧烈、治疗难度大等特点。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妇人腹痛”“癥瘕”“带下病”范畴,发病过程中受到寒、湿、热、虚、瘀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具体病机分型为湿热瘀结、血瘀气滞、寒湿凝滞、气虚血瘀症等,根据相应症型给予针对性的中医治疗。
现从慢性盆腔炎中医病机和辨证论治两个方面对当前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
【总页数】4页(P700-703)
【作者】言娜;雷磊;刘慧婷;范孝盈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妇科;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妇产科教研室;益阳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33
【相关文献】
1.湿疹在中医经典古籍中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之我见
2.路易体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
3.铅中毒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4.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节盆腔炎性疾病
诊断要点
其他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 沉升高>20mm/h,C-反应蛋白升高。
阴道、盆腔、宫腔分泌物:或涂片见白细胞, 或培养见致病菌,并可加做药敏试验。
后穹隆穿刺:可抽出脓液。
B超:可见盆腔积液或肿块。
鉴别诊断
急性阑尾炎
异位妊娠 流产或破 裂
卵巢囊肿蒂 扭转或破裂
盆腔炎性疾病的西医认识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方药:银甲丸(《王渭川妇科经验选》)。
金银花、连翘、升麻、红藤、蒲公英、生鳖甲、紫花地
丁、生蒲黄、椿根皮、大青叶、茵陈、琥珀末、桔梗 。
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疼痛加
重,经来量多夹血块,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 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 黯紫,或伴有瘀点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法:温肾助阳,活血止痛。
方药:温饱饮(《傅青主女科》)合失笑散( 《和剂局方》)。
巴戟天 、补骨脂 、菟丝子、肉桂、附子、杜仲 、白术、山药、芡实、人参。
西医治疗
主要是对症处理。 对慢性盆腔痛,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辅以理 疗等综合治疗。
不孕者多需要辅助生育技术协助受孕。输 卵管积水者需行手术治疗。
症状:下腹部疼痛或坠胀痛,痛连腰骶,常在劳
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或复发。可伴有低热起伏, 带下增多,月经紊乱,痛经,经量过多,肛门坠胀,异 位妊娠和不孕等。
诊断要点
检查
妇科检查:宫体一侧或双侧附件片状增厚或条索 状增粗、轻压痛,或可触及囊性肿块、活动多受限 ;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宫骶韧带 增粗、变硬,有触痛。
脓肿或盆腔脓肿。
二、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1
病因病机
第三节 盆腔炎性疾病
第三节盆腔炎性疾病盆腔炎性疾病(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盆腔炎性疾病多发生在性活跃期妇女。
盆腔炎性疾病未能彻底治愈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以及炎症反复发作。
以往将PID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慢性盆腔炎大致相当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中医古籍无盆腔炎性疾病之名。
根据其临床表现,可散见于“热入血室”、“带下病”、“月经不调”、“妇人腹痛”、“癥瘕”、“不孕”、“产后发热”等病症中。
一、急性盆腔炎【病因病机】本病多因经期、产后、流产后及宫腔内手术后,摄身不慎,湿热毒邪乘虚内侵,客于冲任胞宫,与气血相搏结,邪正交争所致。
常见病因病机分型有热毒壅盛、湿热瘀结。
(一)热毒壅盛经期、产后、流产后或手术损伤,体弱胞虚,房室不洁,邪毒内侵,客于胞宫,滞于冲任,化热酿毒,致高热腹痛。
(二)湿热瘀结经行产后,余血未净,湿热内侵,与余血相搏,冲任脉络阻滞,瘀结不畅,则瘀血与湿热内结胞宫、胞脉,滞于少腹,则腹痛带下,缠绵难愈。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病史分娩、流产、经期及宫腔内手术等期间有感染史。
2.症状常见症状为下腹痛、发热、带下增多。
严重者可有寒战、高热、头痛。
若有腹膜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若有脓肿形成,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频,或腹泻、里急后重和排便困难。
3.检查(1)妇科检查下腹部肌紧张、压痛、反跳痛;阴道充血,大量脓性分泌物,穹窿触痛明显,饱满;宫颈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从宫颈口流出,举痛明显;宫体略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压痛明显,可触及包块,压痛明显;脓肿形成且位置较低时,可扪及后穹窿或侧穹窿饱满且有波动感。
(2)辅助检查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血沉加快,>20mm /h。
宫颈管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可查见病原体。
②B超检查提示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或有炎性包块。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论治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论治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
中医在治疗这一病症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产后损伤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女性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可能会受到过度拉伸、撕裂或损伤,如果产后未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就容易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其次,年龄增长、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便秘、肥胖等)、先天盆底组织薄弱以及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也都可能导致盆底支持结构的松弛和功能减退。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证型:一、中气下陷证主要表现为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小腹坠胀、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带下量多、质稀。
舌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疗应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
常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
其中,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同时,可配合针灸治疗,选取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以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
二、肾气亏虚证常见症状有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或失禁、夜尿增多。
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为补肾固脱。
方用大补元煎加减,药物包括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杜仲、当归、人参、炙甘草等。
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滋补肾阴;杜仲温补肾阳;当归养血和血;人参、炙甘草益气健脾。
此外,还可采用艾灸肾俞、命门、关元等穴位,以温补肾气。
三、气血两虚证多表现为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多梦、肢体麻木。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宜益气养血、升提固脱。
方剂可选八珍汤加减,药材有当归、川芎、熟地、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养血和血;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
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妇科学(妇科杂病)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X型题1.慢性盆腔炎辨证要点A.肝肾阴虚B.气虚血瘀C.肝经湿热D.气滞血瘀E.湿热瘀结正确答案:B,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2.子宫脱垂的临床证型是A.气虚B.脾虚C.肺虚D.气滞E.肾虚正确答案:A,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3.妇科杂病常用的治法有A.健脾B.疏肝C.清热解毒D.益气E.化痰正确答案:A,C,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4.阴痒又称A.阴痛B.阴吹C.阴蜃D.阴蚀E.阴门瘙痒正确答案:C,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5.阴疮寒湿证的治疗选方是A.龙胆泻肝汤B.仙方活命饮C.托里消毒饮D.阳和汤E.五味消毒饮正确答案:C,D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6.不孕症的病人应询问A.带下史B.生育史C.家族史D.月经史E.结核病史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7.脏躁的情志表现常有A.意识错乱B.哭笑无常C.周期性发作D.情绪不稳E.情绪低落正确答案:B,C,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8.妇科杂病包括A.阴道炎B.不孕症C.子宫肌瘤D.子宫脱垂E.盆腔炎正确答案:B,C,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9.阴痒的临床分型有A.肝郁气滞B.肝肾阴虚C.痰湿D.肝经湿热E.热毒炽盛正确答案:B,D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10.?的临床表现是A.推之可移B.瘕聚成形C.聚散无常D.触之有形E.痛有定处正确答案: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11.不孕症的证型A.痰湿B.肾虚C.脾虚D.肝郁E.血瘀正确答案:A,B,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12.《外科证治全生集》中阳和汤的方药为A.鹿角胶B.麻黄、肉桂C.白芥子、生甘草D.银花、连翘E.肉桂、熟地正确答案:A,B,C,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13.养精种玉汤中的药物有A.白术B.菟丝子C.当归D.熟地E.白芍正确答案:C,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14.急性盆腔炎按部位分别称A.卵巢囊肿蒂扭转B.急性子宫内膜炎C.输卵管卵巢脓肿D.输卵管积脓E.异位妊娠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15.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症状A.腹胀腹泻B.带下减少C.劳累后疼痛加剧D.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E.尿频尿急正确答案:C,D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16.脏躁的治法A.养心安神B.甘润滋养C.滋补肝肾D.养心益脾E.清热降火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17.不孕症的病因病机A.肾虚B.痰湿C.肝郁D.血瘀E.血虚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18.治疗脏躁不宜A.滋阴降火为主B.温补肾阳为主C.清心泻热为主D.甘润滋养为主E.清热泻火为主正确答案:A,B,C,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19.下列属慢性盆腔炎的是A.输卵管卵巢炎B.卵巢囊肿C.子宫内膜异位症D.慢性输卵管炎E.输卵管积水正确答案:A,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20.阴痒的常见临床表现有A.剧烈瘙痒B.白带镜检见念珠菌C.易反复发作D.带下量多E.分泌物镜检见滴虫正确答案:A,B,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21.阴疮又称A.阴肿B.阴蠡C.阴蚀疮D.阴茧E.阴蚀正确答案:C,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22.桂枝茯苓丸的组成哪些是不正确的A.桂枝、茯苓、赤芍、桃仁、丹参B.桂枝、茯苓、桃仁、丹参、白芍C.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D.桂枝、茯苓、赤芍、丹参、莪术E.桂枝、茯苓、红花、桃仁、丹参正确答案:A,B,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23.脏躁的病因病机A.邪中心包B.忧愁思虑,积久伤心C.产后精血内耗D.劳伤心脾,化源不足E.病后阴伤正确答案:B,C,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24.气滞血瘀?瘕的特点是A.小腹胀满B.痛无定处C.触之不坚D.胸脘痞闷E.固定难移正确答案:A,B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25.盆腔炎的病机可概括为A.瘀B.湿C.寒D.虚E.热正确答案:A,B,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26.妇科杂病与哪些脏器有关A.肝B.心C.肺D.肾E.脾正确答案:A,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27.不是治疗脏躁的有效方剂是A.阳和汤B.苍附导痰汤C.甘麦大枣汤D.逍遥散E.补中益气汤正确答案:A,B,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28.气滞血瘀?瘕的治疗方剂是A.大黄牡丹皮汤B.府逐瘀汤C.茯苓丸D.大黄庶虫丸E.香棱丸正确答案: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29.《傅青主女科》从肝肾论治不孕,创制了A.养精种玉汤B.宽带汤C.温胞饮D.苍附导痰汤E.百灵调肝汤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30.下列属于阴疮的是A.梅毒后期外阴溃烂B.尖锐湿疣C.外阴溃疡D.前庭大腺脓肿E.外阴肿瘤继发感染正确答案:C,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31.妇科外治法常用于哪种疾病A.阴痒B.阴疮C.阴蚀D.阴门瘙痒E.阴挺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32.妇科杂病的病因病机是A.痰湿壅阻B.气滞血瘀C.湿热瘀结D.肾虚E.肝郁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33.盆腔炎的发病部位A.阴道炎B.子宫内膜炎C.宫颈炎D.输卵管炎E.盆腔腹膜炎正确答案:A,C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34.《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中三品一条枪的药物组成有A.雄黄B.白石比C.没药D.皂角刺E.白矾正确答案:A,B,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35.肾虚不孕症的临床表现是A.性欲淡漠B.腰膝酸软C.经来腹痛D.阴中干涩E.小便清长正确答案:A,B,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36.肾虚子宫脱垂主症A.小便频数B.腰膝酸软C.日久不愈D.子宫下脱E.小腹下坠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37.脏躁与下列哪些脏器有关A.肺B.心C.脾D.肾E.肝正确答案:B,C,D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38.以下描述子宫肌瘤正确的是A.位于下腹中央B.有粘连反射波C.肿块较小D.囊性E.有停经史正确答案:A,C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39.不是治疗气虚阴挺的方剂是A.六君子汤B.圣愈汤C.补中益气汤D.四君子汤E.大补元煎正确答案:A,B,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40.中医文献称子宫脱垂为A.葫芦庶B.阴菌C.阴挺D.阴痔E.产肠不收正确答案:A,B,C,D,E 涉及知识点:妇科杂病。
2021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点精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2021年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考点精选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考点 1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内、外生殖器、邻近器官【难度】★【考频指数】★★★★考点点拨:内、外生殖器、邻近器官1.外阴的范围和组成: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和处女膜)。
2.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常被称为子宫附件。
3.阴道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4.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儿童期为 1:2,成人期为 2:1,老年期为 1:1。
5.中医古籍中将外阴称之为阴户,又名四边、产户;将阴毛称为毛际;将阴道口和处女膜称为玉门(未嫁)、龙门(未产)、胞门(已产)。
阴道又称子肠、产道,宫颈外口被称为子门、子户。
子宫又称为女子胞、胞宫、胞脏、子脏、子处、血室。
【例题·A1 型题】1.成年女子宫体与宫颈的比例是A.2:1B.1:2C.1:1D.3:1E.3:2【答案】A【解析】宫体与宫颈的比例,儿童期为 1:2,成人期为 2:1,老年期为 1:1。
2.下列各项中,关于女性生殖器黏膜上皮的叙述,正确的是A.子宫内膜为单层鳞状上皮B.阴道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C.输卵管黏膜为复层高柱状上皮D.子宫颈管黏膜为单层立方上皮E.子宫颈阴道部黏膜为高柱状上皮【答案】B【解析】阴道黏膜为复层鳞状上皮,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考点 2 正常分娩【难度】★★【考频指数】★★★★★考点点拨:正常分娩1.决定分娩的四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2.枕先露的分娩机制: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及胎儿娩出等动作。
3.临产开始的主要标志是有规律而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 30 秒及以上,间歇5~6 分钟,并伴有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4.总产程及产程分期: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是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分为 3 个产程。
宫颈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宫颈炎的中医辨证论治摘要】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有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之分。
多由病原体感染时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也可以继发于子宫内膜或阴道的感染,多见于产褥感染及感染性流产。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增高,本文将本着辩证施治的中医理论对这一疾病的治疗进行讨论。
【关键词】宫颈炎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有急性宫颈炎和慢性宫颈炎之分。
急性宫颈炎是宫颈受到病原体感染时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也可以继发于子宫内膜或阴道的感染,多见于产褥感染及感染性流产。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增高,急性宫颈炎的发病率也较前明显增高,并且其感染菌谱也较前明显扩大。
慢性宫颈炎是女性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多为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
该病在已婚或有性生活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50%以上,又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之一。
本病属于中医的“带下病”范畴。
一诊断1.急性宫颈炎近期有经行、产后、流产后、妇产科手术、不洁性生活史等发病因素。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常呈脓性或血性。
阴道内灼热、痒痛不适,下腹坠胀不适,腰酸并常有尿频、尿急等尿路刺激症状。
有些患者有性交痛,性交后出血,并可伴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
妇科检查:发现宫颈充血、肿大,颈管内膜外翻,宫颈也可形成溃疡和糜烂。
可见有脓性分泌物自宫颈口流出,宫颈触痛明显。
合并急性阴道炎时伴阴道黏膜红肿,阴道内大量脓性分泌物。
辅助检查:①取宫颈分泌物,可行革兰氏染色及巴氏染色;②取宫颈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或PCR检查;③阴道镜检查发现宫颈上皮呈鲜红色及橙黄色相间,血管网增多,变粗,分布正常;④宫颈活体组织检查,一般不用此方法,当有溃疡形成时,为了与宫颈结核、宫颈癌、宫颈阿米巴病等相鉴别时可行活检,根据病理所见以确诊。
2.慢性宫颈炎有经行、产后、流产后、妇产科手术、不洁性生活史或者曾患过急性宫颈炎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白带增多,有些可无明显症状。
①白带增多,由于不同病原菌引起炎症的程度不同,白带的性质、量、色泽及气味也不同,可呈白色黏液性、豆腐渣样、脓性或带有恶臭。
盆腔炎的中医辨证诊疗
’
:
L
罨 。 一
1 ・
.
主 要 是 产 后 或 流 产 后 摄 生 不 慎 经期房事不洁,邪毒 背 吴 奏 大 1 ; 1 n ’ . … 、
、 , 、 +
,
曼 誊
・ L 金 釜 , 菊 花 6 g , 蒲 公 英 1 0 , 紫 花 地 丁 1 o g , 紫
… … …
i — O g , 善 硝 ÷ : E ‘ 仁 5 ; : … ’
伤 中 曼 銮 , 再 次发病 : 、 纵 璺 苎 : 秦 3 . 2 。 # 湿 v f g 热 O 瘀 结 以致 复感外 邪 , 引 动宿疾 , 。其 主要 机制为 湿 、 , …
… .
、
经期延 长 ; 若有 腹膜 炎 ,则 可有恶 心 、呕 吐 、
,1 治砖
。
。
腹胀 、腹泻 ; 若 有脓 肿形成 , 。
清热利湿
.
,
1 . 3 检 查 1 . 3 . 1 妇科检查 下腹 部肌 紧张 、压痛 、反跳 痛 ; 阴道充 血 ,分泌 物呈脓
血性 ,量多 ,有 臭味 。 1 . 3 . 2 实验 室检 查与其他检查 ①血常规检查 ; ② 宫 颈 管分 泌 物 检 查 ;③ B超 检 查 ; ④ 后 穹 隆 穿刺 : 若 B超 检查 显 示 直肠 子 宫 陷 凹 积液 ,穿 刺 抽 出脓 液 即可 确诊 。穿 刺 物 涂 片检 查 或 细 菌 培养 可 明确 病 原体 ,盆 腔 脓 液 培养 结 果 比宫 颈 管 分 泌 物 培养 更 为可 靠 ; ⑤腹腔镜检查 : 输 卵 管表 面 明显 充 血 ; 输 卵管 管 壁 水 肿 ; 输 卵管 伞端 或浆 膜面有 脓性 渗 出物 。
盆腔炎中医ppt课件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和药敏 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 素,常用的有头孢菌素、 青霉素、氨基糖苷类等。
非甾体抗炎药
用于缓解疼痛和发热等症 状,如布洛芬、吲哚美辛 等。
激素治疗
对于急性炎症期,可以使 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来减轻 炎症反应。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对于有明显的盆腔脓肿、输卵管积水、卵巢囊肿等并发症的患者,需要考虑手术 治疗。
盆腔炎中医PPT课件
目录
• 盆腔炎概述 • 中医对盆腔炎的认识 • 西医对盆腔炎的治疗 • 预防与调护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盆腔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
分类
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病因与病理
病因
多由外源性病原体侵入引起,如 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支原 体等,以及内源性病原体,如需 氧菌、厌氧菌等。
房事不节
房事过度或不洁性行为可能损伤肾气 ,导致肾虚而引起盆腔炎。
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紧张、情绪压抑等情志失调 因素可能导致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 调,从而引发盆腔炎。
体质虚弱
身体虚弱或久病不愈可能导致正气不 足,容易感染外邪,引发盆腔炎。
辨证分型
湿热瘀结型
表现为下腹疼痛、腰骶酸痛、 带下量多、色黄质稠,伴低热 起伏、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苔
病理
炎症可累及子宫内膜、输卵管、 卵巢、盆腔腹膜等部位,引起局 部组织粘连、充血、水肿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寒战等 全身症状。
诊断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诊 断。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
盆腔炎诊疗方案、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方案(2012年)一、概述:盆腔炎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处发生的炎症。
可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急性盆腔炎继续发展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危及生命。
若在急性期未能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
中医的热入血室、带下症亦属于该病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2002年)。
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07年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2008年)。
(1)症状: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
(2)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肌炎时,子宫可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则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多受限,可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
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粘连固定)或压痛;一侧附件区压痛。
(3)实验室检查①妇科超声检查:可探及附件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液或增粗,或子宫直肠凹陷积液。
②血常规、血沉检查: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或血沉加快。
③阴道分泌物检查:可有阴道清洁度异常。
④宫颈管分泌物检测:可发现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菌。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2002年)(1)湿热瘀结证主症:①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②腰骶胀痛;③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
症瘕诊疗方案
癥瘕(宫颈癌)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根据临床表现和古代医籍的描述,宫颈癌归属于“崩漏”、“五色带下”、“癥瘕”等范畴。
(1)早期和最多出现的症状主要是阴道流血及白带増多。
(2)压迫症状,多表现为下腹痛、腰痛、尿频、尿急、肛门坠胀感、里急后重、下肢肿痛、坐骨神经痛等;癌灶压迫或侵犯输尿管,严重时可导致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肾功能损害等,最后导致尿毒症则死亡。
(3)全身症状,晚期病人除继发如尿毒症等全身症状外,往往出现消瘦、贫血、发热、全身衰竭、恶病质等临床表现。
(4)转移症状,除淋巴结转移外,较多见于肺转移、肝转移及骨转移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1出版)。
(1)临床症状宫颈癌早期即原位癌时无临床症状,当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可出现阴道出血、白带增多、组织浸润及压迫症状等。
①阴道出血:是宫颈癌最常见的症状,80%以上的患者有不规则阴道出血。
早期量少,多表现为性交后出血。
晚期出血量大,肿瘤菜花形成或侵犯大血管时可大量出血,甚至休克。
②白带增多:早期白带量增加,呈黏液或浆液性,也可呈米汤样,混有血液。
③晚期因肿瘤坏死及感染,白带混浊或呈脓样,有恶臭。
④组织浸润及压迫症状:宫颈癌向前浸润膀胱可引起尿频、尿痛、脓血尿等,甚至形成膀胱阴道瘘;向后压迫大肠可引起便秘;浸润直肠可引起便血,甚至形成直肠阴道瘘;浸润或转移后压迫盆腔内神经可引起下腹部、腰骶部或坐骨神经痛。
⑤晚期可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和会阴部肿块等。
(2)内窥镜检查①阴道镜检查阴道镜可观察宫颈血管及组织的变化。
宫颈鳞癌在阴道镜下可见镶嵌、点状血管、白色病变、血管异形等。
宫颈腺癌时柱状上皮的中心血管高度扩张,宫颈表面腺口异常增多和/或不规则分布。
②膀胱镜检查中、晚期宫颈癌伴有泌尿系统症状时应行膀胱镜检查,可正确估计膀胱黏膜和肌层有无受累。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本病在中医痛经、带下、妇人腹痛、热入血室、癥瘕、月经不调等疾病中有类似慢性盆腔炎的描述。
运用中药及针刺综合治疗效果理想,现简介如下。
治疗方法:①针刺疗法:由于病位在下腹部,首先以中极、维道、三阴交、太冲针刺。
其中维道向前下方针刺,待针感出现并向下传导方可。
除中极外均双侧取穴,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
中极、维道分别从三个方向疏通腹部瘀滞。
上症多在1周明显减轻,对伴有附件增厚增粗者施以强刺激手法加强局部的气血疏通。
经期停止针刺治疗。
②中药外敷:外敷方:巴戟天10g,防风20g,穿山甲10g,血竭15g,大黄10g,沉香10g。
以上药煎取药液适量,浸于厚毛巾上(4层左右)热敷,以不烫为度,越热越好,敷至皮肤花白,约30分钟。
③调护:慎饮食,忌辛辣肥甘之品,同时要均衡营养;节房事,保养精气,慎起居;畅情志,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适当进行劳动和体育锻炼,劳逸结合。
病历资料患者,女,36岁,4年前于流产后1个月时感左下腹疼痛,以经期及劳累后明显,伴低热,间断以抗菌消炎治疗,四年来上症反反复复。
妇科检查:白带量多,质黄味臭,子宫稍大,后位,宫颈举痛,左侧附件可触及条索状增厚、压痛。
b超:左附件处可见条索状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粗细不一致。
中医诊断:腹痛、带下证。
西医诊断:慢性盆腔炎。
治疗:首先,以上法针刺,并加足三里、关元调动机体能动性,提高抵抗力。
1次/日,5次后症大减,改2次/日巩固,共10次。
经期停针。
其次,由于患者经济条件不允许,以外敷方日3剂外敷,共10剂。
同时嘱患者从饮食、情绪、房事、劳作等方面自我调理,并每日以温白开水加少许盐清洗下部,阻止感染进一步逆行向上发展。
经治疗,自我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左侧附件稍有增厚,压痛不显,b超对比显示左附件处条索状无回声区明显缩小。
本例患者虽已病四年,加之日常劳作辛苦,正气已虚,在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增强抵抗力的足三里、关元进行全身调节,大补元气,疏通全身气血,以面带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炎性渗出的吸收,取得满意疗效,也突出了中医整体辨证的讨论本病病位在下焦,为肝肾所主;本病多发于育龄期妇女,生理特点为肝郁血虚;且本病迁延日久多瘀多痰,故以活血化瘀、化湿通络、补肾健脾舒肝为治疗之大法。
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施治
盆腔炎的中医辩证施治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
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
本病与中医学的“带下过多”、“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等病证相似;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以腹痛、包块、带下多、月经失调、痛经、不孕为临床表现,故又属于“瘾瘕”、“带下”、“痛经”、“腹痛”、“月经不调”、“不孕”等病证范畴。
【辨证论治】1.急性期治疗应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高热阶段属实属热,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热减或热退,则以消瘕散结化湿为法;若邪盛正衰,正不胜邪,出现阳衰阴竭之证,则以急救为先,宜中西医结合治疗。
(1)热毒壅盛[证候] 高热恶寒,甚或寒战,下腹疼痛拒按,口干口苦,精神不振,恶心纳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带下量多,色黄如脓,秽臭,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糙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若热毒传入营分,出现神昏谵语,高热汗出,口渴欲饮,烦躁不宁,舌红绛,苔黄燥,脉弦细而数等气营同病之证者,治宜清营解毒,凉血养阴。
方用清营汤加减。
神昏谵语者,可以本方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芳香开窍。
(2)湿热瘀结[证候] 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黄稠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斑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仙方活命饮加减。
2.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本病多为邪热余毒残留,与冲任之气血相搏结,凝聚不去,日久难愈,耗伤气血,虚实错杂。
治疗除内服药外,还应结合保留灌肠、中药热敷、理疗等方法。
(1)湿热瘀结[证候] 少腹隐痛,或腹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带下增多,色黄黏稠或秽臭;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尿赤便秘;舌黯滞,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方药] 清热利湿,化瘀散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及盆腔疾病中医辨证论治(一)子宫内膜异位症【概述】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主要症状是渐进性腹痛、月经不调和不孕。
以育龄期妇女多见。
本病相当于中医的“血疤”。
【病因病理】1.气滞血瘀情志抑郁,气结则血凝而致。
2.瘀热互结肝郁瘀积,日久化热,热与瘀互结而致。
3.寒凝血瘀经期或产后冒寒涉水,寒气侵人胞络,与血凝结而成本病。
4.肾虚血瘀素体肾虚,精血不足,复又气滞血瘀,导致肾虚血瘀。
【诊断要点】1.症状渐进性加剧的痛经,月经失调,不孕。
2.体征典型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表现为子宫被黏连,后倾固定。
子宫稍增大,宫体后壁或峡部或直肠陷四处有大小不等硬结节,触痛明确,附件可触及囊肿。
3.B超检查提示盆腔内有异位病灶。
4.实验室检查血CA125升高提示病情较严重。
5.鉴别诊断与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等鉴别。
【辩证分型】1.气滞血瘀经前下腹两侧胀痛,乳胀,肛坠,经行则下腹疼痛剧烈,拒按,腰骶酸痛,大腿内侧隐痛,经血或少或多,或不孕。
苔薄,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
2.瘀热互结行经发热,小腹剧痛,泛恶纳少,大便秘结,腰骶酸胀,经量增多,色黯有块,或不孕。
苔黄腻,舌黯尖红,脉弦数。
3.寒凝血瘀经前下腹冷痛,喜暖,大便不实,腰骶酸坠,经期腰腹疼痛加剧,四肢逆冷,经血紫黯伴血块,盆腔内有结节或包块。
苔薄白滑润,脉紧。
4.肾虚血瘀经行下腹疼痛,量少不畅,淋漓不净,腰骶酸楚,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婚久不孕。
苔薄,舌质黯,脉沉细而弦。
【分型治疗】1.气滞血瘀治法:理气化瘀消疤。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9克赤芍IO克柴胡9克延胡索15克木香9克枳壳9克川??子9克川芎6克红花6克生地12克当归9克加减:腹痛剧,有大血块者,加血竭末6克(包煎)、失笑散12克(包煎)、徐长卿10克。
2.瘀热互结治法:凉血化瘀消疤。
方药: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生大黄6克(后下)丹皮10克桃仁9克红藤12克赤芍10克夏枯草9克牡蛎30 克(先煎)川??子 12克枳壳10克加减:服药后大便多而溏薄者,去桃仁或大黄,加淮山药9克;经量多者,加槐花15克、赤石脂12克、生蒲黄12克(包煎)。
3. 寒凝血瘀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消疤。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肉桂5克(后下)三七粉4克(吞,或调冲)干姜 5克川芎 6克小茴香6克当归9克赤芍9克延胡索10 克没药9克生蒲黄12克(包煎)五灵脂12克(包煎)加减:小腹冷痛喜暖者,加细辛5克、乌药10克、木香9克;腰骶冷痛,两膝酸楚者,加菟丝子12兄、怀牛膝10克、鹿角片12克(先前):盆腔内有结节或包块者,加蛇舌草15克、莪术12克、地龙9克血竭末6克(包煎)。
4. 肾虚血瘀治法:益肾化瘀消疤。
方药:归肾丸合失笑散加减。
当归10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川芎6克黄芪12克菟丝子10克仙灵脾9克杜仲10克紫石英12克失笑散12克(包煎)枳壳12克牡蛎30克(先煎)昆布12克炙甘草3克加减:盆腔包块较大者,加夏枯草9克、血竭9克、蛇舌草15克;痛经甚者,加木香12克、没药9克。
【中成药】1.大黄现虫丸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有血瘀而便秘者。
2.七味新消丸每日2次,每次2克,吞服。
用于瘀热互结伴经行发热者。
3.鳖甲煎丸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用于盆腔有包块者。
4.失笑散每日2次,每次4.5克,经前3天,开水泡浸,待温滤汁分服。
用于痛经有瘀阻者。
【简便方】1.地龙、蜈蚣等份研末,装人胶囊,每丸0.5克。
每日3次,每次2~3丸,吞服。
用于化瘀消瘤止痛。
2.灌肠汤丹参30克、石见穿30克、赤芍15克、莪术15克,上药煎取浓汁,经净后第5天开始保留灌肠,每次100毫升,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雷公藤150克,加水1000毫升,文火煎2小时,去渣浓缩成500毫【其它疗法】【注意事项】1.人工流产负压吸引产术可诱发本病,故应做好避孕,避免人流术。
2.如先天性处女膜闭锁、宫颈黏连等经血下行受阻或不畅,使经血倒流入盆腔,可诱发子宫内膜异位症。
妇科手术应避开月经期,以免经血逆流入盆腔。
3.经期避免剧烈体育活动或重体力劳动,尤其是避免增加腹压的劳动,可防止本病发生。
盆腔淤血综合征【概述】盆腔淤血综合征是一种由于慢性盆腔静脉充血、淤血所引起的病证,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腹部坠胀、坠痛,腰骶酸痛,带下增多,性交不舒,精神多忧郁,或神情紧张,失眠不安,月经紊乱,乳房胀痛,神疲乏力等。
可见于输卵管结扎术后。
如静脉内淤血,血流迟缓,血液凝固成血栓,称为静脉血栓形成。
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病因病理】1.气虚血瘀素体气虚或久病气虚,或劳累伤气,气虚血行缓滞而致。
2.气滞血瘀情志忧郁,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而致。
3.寒凝血瘀经产之际受寒,寒凝血脉而致。
4.热盛血瘀素体热盛,或过食辛辣炙?梗?血为火热,煎熬成瘀,导致该病。
5.肾虚血瘀早孕多产,不慎房事,致肾虚精亏,冲任气血瘀滞而致。
【诊断要点】1.症状主要为下腹坠胀、腰骶酸痛,带多神疲,乳房胀痛,失眠不安,情志忧郁等,呈广泛慢性疼痛。
2.妇检盆腔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或在附件处有增厚感,无明显压痛。
3.B超盆腔内无明显阳性体征测到。
4.腹腔镜检查见到盆腔内盆腔静脉淤血扭曲,静脉增粗,有时成团状。
5.与盆腔炎、急性阑尾炎、子宫肌瘤等进行鉴别。
【辩证分型】1.气虚血瘀神疲乏力,懒言少气,头晕目眩,经行量多,腹痛或有血块,肛门坠胀。
苔薄白,舌淡紫,脉细弦。
2.气滞血瘀经行不畅,少腹胀痛或刺痛,两乳胀痛,精神抑郁,烦躁易怒。
苔薄白,舌质黯,脉弦涩。
3.寒凝血瘀畏寒肢冷,下腹冷痛,腰尻酸痛下坠,得暖则舒,经行量少,腹痛加剧。
苔薄白,舌质黯,脉沉弦。
4.热盛血瘀自觉内热,午后发热,口渴喜饮,头痛,口普,溲赤便秘,下腹疼痛,月经量多。
苔薄黄而干,舌红,脉数。
5.肾虚血瘀腰骶酸痛,久站或性交后加剧,带多色清,性欲淡漠,小便频数,头晕乏力。
苔薄,舌质暗红,脉沉细而弦。
【分型治疗】l. 气虚血瘀治法:益气祛瘀。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 15克黄芪 12克白术 12克升麻 9克当归9克柴胡6克川芎6克丹参10克木香6克红枣5枚加减:腹痛腹胀者,加川??子12克、延胡索12克;骶腰酸痛者,加杜仲15克、菟丝子12克、鹿角片12克(先煎)。
2.气滞血瘀治法:理气祛瘀。
方药:加味失笑散加减。
生蒲黄10克(包煎)五灵脂9克延胡索9克丹皮9克桃仁9克川??子10克乌药10克当归9克赤芍9克八月札9克夜交藤12克加减:下腹坠胀者,加小茴香9克、制香附10克、升麻9克;肛门下坠而胀紧者,加升麻9克、柴胡6克、鸡血藤12克;精神抑郁者,加郁金9克、合欢皮9克、青皮6克、麦冬10克。
3.寒凝血瘀治法:温经祛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当归9克川芎6克延胡索12克没药6克小茴香6克乌药9克肉桂4.5克(后下)赤芍9克生蒲黄10克(包煎)五灵脂9克桃仁9克加减:腹痛畏寒者,加荆芥9克、淡吴萸6克;经血下行不畅者,加桂枝9克、路路通12克、益母草15克,去肉桂;腹痛剧烈者,加炙乳没各9克、木香10克、枳壳10克。
4.热盛血瘀治法:清热祛瘀。
方药:大黄牡丹皮汤加减。
生大黄9克(后下)牡丹皮12克桃仁9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忍冬藤15克皂角刺10克丹参12克赤芍12克元明粉6克(冲)红枣9枚加减:月经量多者,加生蒲黄15克(包煎)、赤石脂12克、旱莲草15克、地榆15克;身热起伏不退者,加金银花9克、地骨皮12克、秦艽12克、黄柏9克、知母10克。
5.肾虚血瘀治法:补肾祛瘀。
方药:归肾丸加减。
熟地12克淮山药10克山茱萸9克杜仲12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12克当归9克莪术9克仙灵脾10克加减:下腹隐隐胀痛者,加川??子10克、枳壳12克、香附9克;乏力者,加黄芪12克、白术10克、茯苓9克。
【中成药】1.三七总甙片每日2次,每次3~4片,吞服。
适用于血瘀者。
2.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4.5克,吞服。
【简便方】1.灌肠法丹参15克、赤芍12克、川??子10克、没药9克、细辛5克,水煎至150毫升,保留灌肠。
2.穴位注射八篌穴,每次任选l~2个穴,用复方当归注射液2毫升,每穴各注1毫升,隔日1次。
3.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5支(相当于生药20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滴注,3小时内【其它疗法】【注意事项】1.自我锻炼,做胸膝卧位。
改变睡眠姿势,以侧卧位较宜,可改善盆腔血循环。
2.保持大便通畅,节制房事,适当锻炼身体。
3.及时治疗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
4.本病患者自觉症状比较明显,但阳性体征少,病人很痛苦,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要安慰病人。
疏导病人情绪,有利病情改善。
盆腔炎【概述】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是发热、下腹痛、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等。
妇科检查可们及附件增厚、压痛或有包块。
本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也有少数发生于未婚者。
盆腔炎在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记载,现根据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似乎与经行发热、带下病、疤瘕等有关。
【病因病理】1.湿毒壅盛经期脏腑虚弱,产门不闭湿热之邪乘虚入侵,客干下焦盆腔,久而蕴毒发病。
亦可因经期不避房事、流产或妇科手术等消毒不严,致病菌侵入内生殖器而致病。
2.气滞血瘀湿毒阻滞,气滞血瘀,瘀热成疤。
或忧郁忿怒,气机紊乱,气滞血瘀成疤。
3.脏腑失调劳倦过度,脏腑功能失调汽血失和,滞而成疤。
【诊断要点】1.症状发热,下腹部疼痛,带多色黄,腰骶疼痛或酸痛。
2.妇检阴道分泌物多、呈脓性,宫颈有举痛,充血,宫体水肿感、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或有炎性包块。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中性细胞增多。
宫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可能找到致病菌。
4.B超提示附件水肿,或有界线不清的包块,提示炎症包块。
以上是急性盆腔炎的诊断依据,如治疗后急性炎症未彻底治愈,迁延为慢性盆腔炎,主要症状下腹部隐痛,带多、色白或黄,腰痛,附件处增厚或压痛,或有包块。
【辩证分型】1.湿毒蕴盛经行前后发热,下腹部疼痛拒按,带色黄或臭,小便黄赤,大便不调。
苔黄腻,舌红,脉滑数。
2.气滞血瘀下腹部疼痛拒按,或有低热,腰骶酸痛,痛经,经前乳胀,月经失调,盆腔有包块。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细弦。
3.脏腑失调盆腔慢性炎症迁延多年,骶腰酸痛,经行加剧,神疲倦怠,头晕目眩,纳少便溏。
苔腻,舌淡紫,边有瘀点,脉细弱。
【分型治疗】1. 湿毒蕴盛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止痛。
方药:银翘红酱解毒汤加减。
金银花9克连翘10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丹皮9克山栀9克赤芍10克桃仁9克薏苡仁10克延胡索15克木香9克炙甘草3克加减:高热形寒无汗者,加荆芥9克、防风9克;盆腔有炎块者,加莪术10克、三棱9克;带多如脓者,加知母9克、黄柏9克。
2.气滞血瘀治法:理气活血,消疤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