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劝说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
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巧舌如簧的说客,他们没有在烽火硝烟的战场冲锋陷阵,却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场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那今天我们就追随着“只身赴敌营”的烛之武,去感受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看他是如何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使虎狼之师不击自退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烛之武退秦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解决了生字词以及文言知识,知道了全文可以用四个词语来概括,分别是:秦晋围郑、临危受命、智退秦师、晋师撤离。
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烛之武究竟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口才智退秦军的呢?让我们再次回到文中,走进第三自然段,共同研习这一问题。
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一句话简单概括一下,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来,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看。讲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好,那么这场斗争得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成功了。欸,对,没错,烛之武成功了,他最后不仅说服了秦王退军,还使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成功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那么烛之武究竟是如何说服秦伯退军的呢?下面老师来范读第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划分出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伯的?共分为几个步骤?
好,同学们,老师已经范读完了。那么大家都是怎样划分的呢?老师想听听这位同学的想法,好。
我们来具体说说看。“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首先,第一步,烛之武表明了自己前来的立场,郑既知亡矣,坦言知道自己要灭亡了。而之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则再次分析形势,如果郑国灭亡了对秦国有好处,我又
怎么敢拿这件事来麻烦您呢?指出并不是因为自己国家将要灭亡才来烦扰,而是旁敲侧击的指明,郑国灭亡其实对秦国并没有好处。好,那么这第一步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概括为——分析形势,以退为进,博得好感。(ppt)
好,我们接着往下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境,(PPT 展示形势)您知道这是困难的,那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自然也就相对削弱了。那么在这里,烛之武提出郑国灭亡不但无利于秦,反而有利于晋。好,那么这第二步我们就可以概括为——讲明利害,亡郑陪邻,动摇联盟。(ppt)
我们接着来看第三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看起来如此简短的一句话,烛之武却言简意赅的表达出了,留着郑国对秦国不仅没有害处,反而是有益的。存郑有益PPT,那么在这里,他通过利益的引诱,利益引诱PPT,成功的抓住了秦伯的心。
最后,“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大家来看,烛之武在这里陈述了事实,挑拨了秦晋之间的关系,那么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烛之武的这番说辞又能否动摇秦晋两国的关系呢?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材料,大家请看。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是因为秦、晋都要争夺霸权,均需要向外扩张,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自然要寻找这样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成为自然了。但在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
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就派大臣丕郑赴秦国,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秦晋两个大国都是为了争夺霸权,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而联合的,尽管他们在历史上的关系一直很好,但是在利益面前,是没有永远的朋友的。
那么在这里,烛之武正是利用这一点,以史为例,挑拨秦晋PPT。
好,我们已经明确了烛之武是通过这样的四个步骤来说服秦伯的,他的这番说辞,虽仅百余125字,却委婉曲折,步步紧逼,说秦过程:①坦言知亡,避其锐气②亡郑无益于秦③存郑无害于秦④亡郑有害于秦PPT层层深入,表现了他——高超的劝说艺术、游说技巧。
那么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感受到,烛之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结合全文,小组讨论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好,老师想请这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看法。另一小组的
好,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在文中找到了依据,那我们再来一起说说看。
同学们,分析一个人物形象要注意结合全文进行全面分析,例如,在文章的第二段中,通过我们之前的学习,是不是可以体现出他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同时也是一位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呀。另外通过我们第三段的学习,还可以看出他更是一位——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烛之武面对大国的君主,巧舌如簧,不卑不亢,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也不失本国尊产,语言的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中国古代就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之说,还有“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论。也足以可见口才的重要性。那
么我们今天的作业就是,写一篇劝说辞,三四百字,要重点展现步步深入,打动对方,语言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烛之武与郑伯的对话展现其什么样的个性特征?
“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与郑伯的对话过程中,体现出烛之武虽然因长期不受重用而有所怨言,但是关键时刻还是临危受命,顾全大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可谓识大体,明大义。毅然孤身前往敌营,夜缒而出,则表现了烛之武的英勇无畏。
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根据人物言行举止:
1)烛之武:
1、志士。
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勇士。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