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先秦文学总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
THANKS
诸子散文中的现实主义倾向
先秦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虽以议论为主, 但也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以实际事例阐述道理,体现 了现实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精神的彰显与实践
《楚辞》中的浪漫主义诗篇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 、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反抗。
神话传说中的浪漫主义元素
先秦文学中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充满了奇幻、夸张的色彩, 体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烂漫和浪漫情怀。
寓言故事中的浪漫主义表现
先秦寓言故事如《庄子》、《列子》等,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 的哲学思考和人生理想,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
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 学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24-01-24
目录
• 先秦文学概述 • 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 《诗经》与《楚辞》 • 散文的兴起与发展 • 先秦文学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影响 • 先秦文学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01
先秦文学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先秦文学是指中国历史上从远古时期到秦朝统一六国之前的文学,也称为“前秦文学”或“古文学” 。
背景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转变。在这 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秦文学作为这个时期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发展历程
远古时期
口头文学和神话传说为主,如《山海经》、《穆天子传》等。
夏商周时期
06
先秦文学的艺术特色与成 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先秦文学,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例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沈约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
——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宋书·符瑞志》原始歌舞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上古歌谣与初民生活密切相关:源于生活、展现生活、祈愿向上例如: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三七五)己巳卜,贞。
(今)岁商受(年),王占日吉。
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殷契粹编》第九O七片)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易·贲》六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易·离》九四)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易·归妹》上六)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易·中孚》九二)初民歌谣的语言特点:风调简朴、语句平实、声韵协调例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相信语言可以控制自然力,相信自然世界可以随主观意志而改变,正是初民的精神状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神话释义:神话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总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视角一、何谓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中国古代的古代史学家和文学家对文学史的描述1、文学史方面: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áo)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赞》: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
至孔氏籑(zhuàn)之,上继唐尧,下讫秦缪。
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
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籑异同为《国语》。
又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
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兼诸侯,有《战国策》。
汉兴伐秦定天下,有《楚汉春秋》。
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
其言秦汉,详矣。
至于采经摭(zh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
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
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呜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绪论、先秦文学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先秦文学呈现出文史哲不分的综合 状态; 二、《诗经》及史传散文、诸子散文等 成熟的文学作品已出现, 但作者和时代 难以确定。
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一、由巫到史: 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有些反映原始社会生 活的神话传说保存在后人的著作里,如“构木 为巢”、“钻燧取火”等。 商朝已经有了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 由此可以推想夏代也有其文化和文学。殷商宗 教迷信之风大盛,鬼神权威至高无上,出现了 歌舞娱神的巫和掌文字记录的史这两种专职人 员,促进了巫文化和史文化的发展。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由 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 记事、写人。从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 主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文史哲界 限不清,人们的思维还带有文明史初期具象思 维的诸多特点,因而其历史散文带有极强的文 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 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 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使 记叙记言声情并茂。
先秦时期历史散文的大致发展过程。 我国历史散文的产生比说理性的诸子散 文要早得多,它的发展与文字、史官的 产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 文字和史官产生甚早,据考古发现和文 献记载,夏代前夕已经产生。当时史官 分左史、右史等。一般认为,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各有所司。至春秋末战国之 世,史官地位虽不如前,然各国诸侯看 重修史,史官四散在诸侯,史籍大兴, 出现了“百国春秋”,体例颇有融合。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四、早期的历史散文《尚书》: 《尚书》是夏商周三代的历史 文献汇编,分为典、谟、训、诰、 誓、命等类别,总特点是质木古朴, 佶屈聱牙。《尚书》的作品篇幅由 简到繁,说理日趋细密。运用了一 些修辞手段,带有一定的形象性。 运用了语气词,表现了说话人的口 吻,带有一定感情色彩。《尚书》 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正在走向成熟。
先秦文学概论
5、先秦文学思潮:理性主义
重现实,轻玄感 中国的农耕文明 理性早启:中国社会自秦汉后已进入循 环往复之中。“一治一乱”。中国怪圈 的打破是被西方外来侵略 长时间的寿命, 僵化,消极(但同时也是优点:韧性) 文化早熟:在春秋战国、秦朝文化、 政治制度等就达到很高的文明程度,无 以为继
(六)、一些细碎的知识
如《老子》与兵家思想 文献学《左传》 传 注 笺 正义 集解 散文的区分
谢 谢
理性早启的后果: 过早发展了 大脑(心)——对内——人事—— 阴谋 文化的内敛 理学 四肢——对外——自然界——科技
补充:乐感文化 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 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 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 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若《牡丹亭》之返魂, 《长生殿》之重圆,其最着之一例也。《西厢记》 之以惊梦终也,未成之作也,此书若成,吾乌知其 不为《续西厢》之浅陋也?有《水浒传》矣,曷为 而又有《荡寇志》?有《桃花扇》矣,曷为而又有 《南桃花扇》?有《红楼梦》矣,彼《红楼复梦》 《补红楼梦》《续红楼梦》者曷为而作也?又曷为 而有反对《红楼梦》之《儿女英雄传》?故吾国之 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 《红楼梦》耳。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3)乐感文化和罪感文化的基础 • 中国的乐感文化以身心与宇宙自然合一 为基础 天行健 ,积极 天人合一,追求和谐 • 西方罪感文化以灵魂皈依上帝为基础
6、学习先秦需要补充的知识点,结 合哲学、文化、美学论题来分析文学 (一)、中国知识分子哲学思想的发展 (老庄) 从儒道互补到三教合一 苏轼 全真教 理学 (二)、孔子的思想(论语) 礼乐 中 庸和仁
先秦文学总论
总论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
(《汉书·景十三王传》)“先秦”,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
(同上颜师古注)第一节先秦时代的历史特点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论语·八佾》)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论语·为政》)颜渊问为邦。
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武)……”(《论语·卫灵公》)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
契为商,姓子氏。
弃为周,姓姬氏。
(《史记·五帝本纪》)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
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同上)古者禹死,将传天下於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或曰:“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於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
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
”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益干启位,启杀之。
(《晋书·束皙传》引《竹书纪年》)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
桀走鸣条,遂放而死。
……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
(《史记·夏本纪》)纣愈淫乱不止。
……周武王于是遂率诸侯伐纣。
纣亦发兵距之牧野。
甲子日,纣兵败。
纣走,入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
著名历史散文作品赏析
01 02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作者不详,主要记 述春秋时期具体史实的史书,以“春秋经”的内容为基础记述春秋时期 具体史实的史书。
《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 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03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
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历史散文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文化意义
历史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进程,是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它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同时 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例 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以及后世的 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都受到了历史散文的 影响。
《诗经》的艺术特点
总结词
《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上。
详细描述
《诗经》的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三种,这些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达力,使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同时,《诗 经》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多用口语,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记忆。
《诗经》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经》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文化意义与影响深 远。
《诗经》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的瑰 宝。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审美观念等深刻影 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诗经》中的许多诗歌成为了经典 名篇,被广泛传颂和引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同时,《诗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 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影响。
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论.
作品解读
一、《卫风· 氓》 (一)内容分析 1.通过一个妇女的悲惨遭遇,揭露、控诉 了二三其德的负心男子。 2.通过主人公自身的感受,对整个男权社 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作品解读
一、《卫风· 氓》 (二)艺术特色 1 . 善于剪裁 2 . 工于叙事 3 . 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更容易做到抒情 与叙事的水乳交融。 4 . 表现人物用两相对比之法,突出特征, 很是传神
七、诗经的传授与流传 东周时代,贵族重视学诗。 先秦时代,儒家很重视学习《诗经》。 汉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 鲁诗:鲁人申培所传 齐诗:齐人辕固所传 韩诗:燕人韩婴所传 毛诗:鲁人毛亨所传,因汉代毛苌而显。 前三家汉初为显学,先后立为学官。今三家诗亡, 独存毛诗。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第二节 古代神话
三、神话保存及流传的情况 华夏文明最早发祥于黄河流域,早熟而富于理性, 民重实际而黜虚无。长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中 原地区受儒家影响极深,而儒家“不语怪、力、乱、 神”。中国文明一开始即重史,有些神话传说被简 单地曲解为信史。 典籍没有完整的神话著作,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多见于《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 《淮南子》、《列子》等。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三、人物刻画:用多种手法表现抒情主人公 的形象。 1.以第一人称表现的诗,有的直接表现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愿望,有的则体现出一定的 个性。 2. 以第三人称表现的诗,有的在简短的篇幅 中表现人物一定的特征;有的着重于外形和 行动描写。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先秦文学_先秦文学总论
小 结: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 *人类的集体生产劳动是诗歌创作的起源之一; *人类最初阶段的诗歌是诗(辞)、歌(乐)、舞三位一体的; *远古口头文学包括原始歌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和神话传说(浪
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甲骨卜辞——我国最早的散文;
*《易经》之卦、爻辞——我国最早以二言体为主
*审美价值
*文学地位
自然神话 创世神话 英雄神话 传奇神话
*自然神话的定义
*自然神话的种类
《山海经》之‚雷神‛、‚海神‛、‚水 伯‛、‚烛阴(钟山神)‛、‚飞廉(风师/ 神)‛‚扶桑(神树)‛、‚精卫(神鸟)‛
*自然神话的代表作:
《山海经•北山经》之《精卫填海》 《海外北经》、《西山经》、《北山经》、
一 发愤著书的传统:《史记•太史公自序》(P10-7)
二 忧国忧民的传统:儒家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孟子的“仁政”学说与忧
国忧民(P11-倒3)
三 放言无惮的传统:鲁迅《摩罗诗力说》(P13-1);
四 深于取象的传统: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下》(P14-9)
★思考题:
※简述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
※举例说明先秦文学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死化万物之神话
*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八引东汉应劭
《风俗通》(即《风俗通义》)之女娲造人之神话
*英雄神话的定义:
所谓英雄神话是指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人物‛为主要描 述对象的神话
*英雄神话的代表作:
《山海经•海内经》之《繇禹治水》 《淮南子•本经训》之《后羿射日》 《山海经•大荒北经》之《黄帝杀蚩尤》 《淮南子•天文训》之《共工怒触不周山》 《山海经•海外西经》之《刑天舞干戚》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先秦文学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 (《山海经〃海外南经》) 长臂国在其东,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 (《同上》) 厌(餍,吃)火国在其南,其为人兽身黑色, 火出其口中。(《同上》)
三、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一)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 识。 (二)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 意识。 (三)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 神。
《山海经•北山经》: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 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 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
海。
4、刑天舞干戚
《山海经· 海外西经》:
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 操干戚以舞。
(六)传奇神话 欧(呕,吐)丝之野在大踵东,一女子跪据 树欧丝。(《山海经〃海外北经》)
(三)神话的保存 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楚辞》、 《淮南子》、《庄子》等古籍中其中 保存神话较多的是《山海经》和《淮南 子》 。
《山海经》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第一,创世神话。
第二,始祖神话。 第三,洪水神话。
第四,战争神话。
第五,英雄神话。
第六,传奇神话
(一)创世神话
(二)献诗说
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公卿列
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有采集来的作品。 师箴,瞍赋,矇诵” (《国语·召公谏弭谤》)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
(三)删诗说
古者《诗》三千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
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2、后羿射日
文学史1第一编 先秦文学(PPT)
(二)散文 1、历史散文 2、诸子散文
(三)寓言和神话传说 1、先秦寓言 2、神话传说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一节
上古歌谣
一、 上古歌谣的内容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劳动歌谣。 1、劳动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2、祭祀歌谣。 祭祀歌谣。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纂》375片)。 卜辞通纂》375片
黄帝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在思想内容方面: 在思想内容方面: 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 将人神化, 将人神化 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 族性格。 族性格。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1.表现出了为人生、 1.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 表现出了为人生 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 的原始艺术精神 创作发生了重大作用。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周南 ·芣苡 芣苡
采采芣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薄言采之。 采采芣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 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袺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 薄言襭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伐檀》 《魏风·伐檀》 魏风 伐檀
先秦文学总论
第一章先秦文学总论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先秦文学的总体风貌。
教学重点和难点:先秦的概念、先秦文学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第一章先秦文学总论“先秦”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先秦”是指秦统一中国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
狭义的“先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时期。
原始口头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它包括原始歌谣和神话。
先秦文学的主体部分则是诗歌和散文。
诗歌主要包括《诗经》和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
散文主要包括史家之文和诸子之文。
史家之文主要有《尚书》、《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之文主要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散文都是不同体裁的实用文,但由于其中一部分写得相当活泼很有文采,所以被后世当作文学作品传播。
从思想和艺术传统来看,先秦文学具有以下四个传统:1、发愤著书的传统;2、忧国忧民的传统;3、放言无惮的传统;4、深于取象的传统。
学习本章要求掌握:1、先秦文学的发展概况。
2、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一、原始歌谣:艺术起源于劳动。
原始人类在简单而又繁重的集体劳动过程中,为了协调动作、减轻疲劳、提高效率而发出的一种有节奏的呼喊声,这就是劳动号子,它孕育着诗歌的胚胎,是构成原始诗歌的重要条件。
原始歌谣是原始人的集体口头创作,没有文字记录下来,靠口耳相传,所以流存下来的极少。
在现存的典籍中尚可发现少数质朴的歌谣,比较接近原始的形态。
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这是一首原始人类的狩猎之歌,寥寥八字,再现了伐竹、制弓、发丸、逐兽等连续的射猎活动。
这说明原始诗歌在内容方面的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以劳动为主题。
再如《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这是一篇年终为祷祝丰年而举行祭祀百神活动的祭辞,代表了原始诗歌在内容上的又一特点,即带有原始宗教意识。
袁行霈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编 先秦文学(附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现象做描述和解释,通常以神为主人公,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2、《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编选而成的。
全书共18卷,分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部分,内容驳杂,保存神话传说、宗教仪式、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多方面资料。
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地理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中。
三、简答1、神话所蕴含的民族精神:①体现了慎重的忧患意识。
比如女娲、后羿和大禹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分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出境,主人公们则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Iran灾难。
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于现身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中国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女娲、后羿、龙、凤等;中国神话充满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如炎黄二帝为了百姓不惜以身试毒;中国神话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如日月之神羲和不但要掌管日月,还要“敬授人时”,以利生产。
③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生存环境的艰苦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天帝的神话英雄,如精卫填海、刑天段首仍对天地大舞干戚,体现了先民顽强的抗争精神。
2、神话的思维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①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己和自然界分开,感知自然时往往将自身属性转移到自然直上,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XXX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附答案)
XXX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附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社会现象做描述和解释,通常以神为主人公,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XXX。
2、《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编选而成的。
全书共18卷,分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部分,内容驳杂,保存神话传说、宗教仪式、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多方面资料。
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地理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XXX补天、XXX触山、XXX 射日、XXX奔月,保存在《淮南子》中。
三、简答1、神话所蕴含的民族肉体:①体现了慎重的忧虑意识。
比如XXX、XXX和XXX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分量描绘了人类的卑劣出境,主人公们则能正视现实的灾害,并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奋作和斗争,战胜Iran灾害。
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勤的现实肉体,反映了先民对于现身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
②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中国神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XXX、XXX、龙、凤等;中国神话充满对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如XXX为了百姓不惜以身试毒;中国神话还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如日月之神XXX不但要掌管日月,还要“敬授人时”,以利生产。
③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生存环境的艰苦孕育出一大批反抗自然、天帝的神话英雄,如XXX填海、XXX段首仍对天地大舞干戚,体现了先民顽强的抗争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先秦文学
《诗经》和儒家、墨家、法家的散文,产生于北 方,表现了北方人民重实际而轻冥想的特点。屈 原和宋玉的作品,想象丰富,文辞华丽,则是南 方楚文化的产物。《庄子》的奇思遐想,除了受 楚文化的影响,又与齐地有关海洋的传说有关。 同是北方的文学,也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 差异而面貌不同,《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就表 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的差别。
《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短短的四句八字,写出了人们砍削竹子, 制造弹弓,射出弹丸,投击野兽的整个劳 动过程,是一种质朴简略的原始猎歌。
《吕氏春秋· 古乐篇》的“葛天 氏之乐”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 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 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 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第二节 原始歌谣与神话
一、原始歌谣
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最初的诗 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原始人 在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交往和抒发感情 的需要,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会 发出一些抑扬顿挫的呼声。这种呼声就 是歌唱的前身。当人们在有声无义的呼 声中加入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最简单 的诗歌。
1、应用性与现实性 先秦文学尚处在文学的初起阶段,这一时 期,文学还没有同学术及其它艺术形式完 全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带有 很强的应用性。先秦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 性,作品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关,其中 总是大胆地表现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 看法与感受,从来学史
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概况、文 学创作的主要成就、特点及其形成 原因;历史上各种文学体裁发生、 发展及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各个时 期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特点、地 位及影响;各种文学流派的形成及 其文学主张、创作成就、特点及影 响。
先秦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要点.doc
先秦文学发展概况先秦是中国文化发生初创时期,是上古期第一段。
先秦文学尚未从浑沌一体的文化形态中分离,其特征与这时文化形态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远古歌谣和神话,我们称之为传说时期文学。
例:据说是神农时代《蜡辞》(《礼记•郊特牲》)大约是农事祭歌;传说尧舜时《击壤歌》、《南风歌》等,是后人伪托;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遗留。
如《吴越春秋》载《弹歌》,反映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语言古朴, 已具韵律,显是古老歌谣。
《吕氏春秋•音初篇》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候人兮猗”,是夏代诗歌遗文。
二、文字产生后,脱离传说时期。
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是所知最古文字。
甲骨文代表商代晚期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卜辞文句简朴形式单一,仅有少量记事文字,但其产生具重大历史文化意义,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三、诗歌最初与乐、舞结合。
《吕氏春秋•古乐》载八阕,内容从题目看,“载民”歌唱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图腾;“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遵循自然法则;“达帝功”以下反映宗教信仰。
《尚书•益稷》载帝舜时《大韶》。
《诗经》作品都是乐歌。
约在春秋后,诗歌分化独立,向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文史哲不分。
先秦文学非纯文学,先秦文化呈现综合形态。
有些文学作品是史、哲学著作,史、哲学著作也有文学意味。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云颛顼命南正(官名)重掌管天,北正黎掌管地,即掌天文、祭祀事,周宣王之时,重、黎后人成司马氏, 掌周史,可以看出史学与巫术分化过程;据《尚书•洪范》可知商代已形成“五行”思想;《易》卦爻辞,已具备“阴阳”观念;“德" 观念于商萌芽,在周发展,形成敬德保民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探索宇宙人生、进行哲学思辨、关注社会政治、讨论治国之道的诸子说理散文成熟,表现鲜明个性,浓郁情感,丰富形象,具较强文学性。
二、先秦诗歌:宗教颂赞祷祝诗一政治叙事诗一言志抒情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部分
第一节先秦文学总论
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
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
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1.夏朝的文学:
《尚书》中的《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
夏朝的诗歌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2.商朝的文学: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
商代的散文还有《尚书》中的《商书》以及《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
3.周朝的文学:
历史散文空前地发展起来。
《尚书》中的《周书》在记言记事方面都有了突出的进展,显示了古代散文在日益成熟。
《周书》之外,诸侯国也各有国史。
保留至今的《诗经》是周代乐官搜集和编定的乐歌,《诗经》成为我国诗歌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4.战国的文学:
在百家争鸣中出现了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的成就也非常引人注目。
《左传》和《国语》的基本内容虽然是战国以前的史料,但它们的成书都在战国时期,而《战国策》的出现,更是把历史散文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南方的楚地,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战国文学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高潮。
三、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
1、应用性与现实性
先秦文学尚处在文学的初起阶段,这一时期,文学还没有同学术及其它艺术形式完全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带有很强的应用性。
先秦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品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关,其中总是大胆地表现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看法与感受,从来不回避现实问题。
2、独创性与典范性
先秦文学带有初创期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循,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束缚创作的框框,不同的作者都力图在作品中自由地表现自己,作品带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
不同的体式和风格互相争奇斗妍,各放异采。
正是由于先秦文学的独创性,它成了后代文学的典范被人们所称道和取法。
3、鲜明的地域特征
《诗经》和儒家、墨家、法家的散文,产生于北方,表现了北方人民重实际而轻冥想的特点。
屈原和宋玉的作品,想象丰富,文辞华丽,则是南方楚文化的产物。
《庄子》的奇思遐想,除了受楚文化的影响,又与齐地有关海洋的传说有关。
同是北方的文学,也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而面貌不同,《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就表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