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下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假设的策略》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苏教版六下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假设的策略》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苏教版六下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假设的策略》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

并填写右表。

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检验结果。

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五第5题。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内容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可以通过假设使问题变得简单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内容重点是理解两个量为倍数关系时,可以将两个不同的量假设为同一种量,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为下节课学习两个量为相差关系时如何假设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四五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在之前的学习中也使用过假设的策略解决过问题,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小数乘法等,只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一概念。

本课的内容是要给学生渗透假设的意识,让他们学会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知道可以把两个不同的量假设成同一个量,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

通过今天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对假设的策略有所感悟,能正确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能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表达。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68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解决问题,同时体会假设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用假设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课前热身师:前几天华联超市搞活动,有同学去逛了吗?老师看到一种洗衣液1L的小瓶装卖20元,3L的大瓶装卖50元,你建议老师怎么选?(设计说明:创设选洗衣液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不同数量,不同单价来比较选谁更合算,让学生初步感知将两个不同的量化为相同的量来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新授例题,理解假设的策略1.铺垫引入。

师:那天老师买了两瓶饮料,家里正好来了一些客人,老师的第一瓶饮料是这么倒的,课件出示:把720毫升饮料倒入9个大小相同的杯子,正好倒满,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问:谁能列式?(口答)720÷9=80(毫升)(课件)师:为什么能直接用720÷9算出杯子的容量?指出同样大就可以平均分,就可以用720÷9(设计说明:创设倒果汁的情境,呈现对比强烈的可以直接平均分和不能直接平均分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形成认知冲突,进而产生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的心理需求,激发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欲望。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2(六下)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2(六下)

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著的《算法 统宗》中有这样一题:
一百馒头一百僧, 大僧三个更无增; 小僧三人分一个, 大小和尚各几丁?
假设100个都是大和尚 100×3=300(个) 300-100=200(个)
3- =2 (个) 小和尚 200÷2 =200× =75(个) 大和尚 100-75=25(个)
5
3
多了2条
5
3
5×2 +3×4 =22 正 好 相 等
以上各采用的什么策略?如果列式解答,可以 怎样想?说说你的想法。
请独立解答!
假设8只都是鸡 2×8=16(条) 22-16=6(条) 4-2=2(条) 兔 6÷2=3(只) 鸡 8-3=5(只) 答:鸡有5只,兔有3只。
假设8只都是兔
4×8=32(条) 32-22=10(条) 4-2=2(条) 鸡 10÷2=5(只) 兔 8-5=3(只) 答:鸡有5只,兔有3只。
自主导学单:
(1)认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独立想一想可以应用什么策略解决 这个问题,并进行检验。 (3)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说说解决时选择了什么策略? (4)在组长的安排下,各组收集整理好 不同的方法,准备大组交流。
例2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 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例2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 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画图法 列举法
假设法
例2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 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解答并检验。
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案例分析[5篇范文]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案例分析[5篇范文]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案例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案例分析利用视频听了一节陈慧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感触颇深。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在前面的教科书里,已经教学了常用的解题思路,从条件向问题推理与从问题向条件推理;教学了理解题意、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列表和画图以及一一列举。

一、陈慧老师有主体意识,能很好的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整节课的教学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借助于一系列的活动,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以至提炼其中的数量关系,陈老师都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从而给学生提供了真正的自主学习以及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从中也体现了,教师不是一个消极的旁观者,始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

二、“还有补充吗?”、“还有疑问吗?”、“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吗?”、“谁还有问题要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在陈慧老师的课堂中多次出现,这样虽不是直接的提问,但是效果却比提问还要好。

因为原来单个学生的述说,经过这样的引导就成为了多个学生之间的对话。

三、陈慧老师善于应变,及时捕捉来自学生的原始信息,迅速进行判断、分析,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如:“72”是什么?、你这个正方形表示什么”。

四、在课堂实施中,生成的火花时时闪现,我们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点,展开讨论,加以提升,增加课堂的厚度。

这一点我觉得陈老师做的也很好,比如:出现的“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关系”,她让学生说说这个线段图与题目的意思怎么样?鼓励孩子以后学会将“生活中的图变为数学中的图”。

五、真正“自主学习”、真正让“自主学习单”充分利用。

陈老师的课堂中自主学习不是空话,她是真正落实到位了,从4分12秒开始一直到10分15秒结束,时间上给足了孩子,同时教师的巡视也很到位。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说课稿[小编推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说课稿[小编推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说课稿[小编推荐]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说课稿[小编推荐]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二、说教法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

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说教学程序: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策略:昨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回想一下,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板书:画图、列表、倒推、替换2.提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揭题)二、新课:1、出示例题。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条船。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提问: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想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各种假设:假设10只都是大船假设10只都是小船假设5只大船,5只小船。

2、借助画图,初步感知调整策略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三种假设,下面我们先来研究假设成同一种船的情况。

(1)讨论画图:如果10只都是大船,那我们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什么策略来推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呢?学生回答:画图你准备怎么来画呢?引导学生:用简明的符号来表示船和人(出示10只大船图)每只船坐几人?一共坐了多少人?(2)研究调整:发现矛盾引发思考:问题1:假设10只船都是大船,从图上我们发现什么问题呢?(板书:多出8人)追问:为什么会多出来呢?引导学生明确:当我们把10只船都假设成大船时,也就是把一些小船看成了大船;当一只小船被看成大船时,每条船会多出2人,所以会多出8人借助画图,研究调整:问题2:那多出8人需要怎样调整?(板书:大船小船)先想一想,然后再图上画一画。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假设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

通过解决例1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曲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 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

达能饼干和牛奶钙含量里的替换问题除了巩固例1,也还有一种优化替换策略的价值在里面。

“练一练”依然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实际问题。

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倍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

因此在依据题意将大盒替换成小盒或者将小盒替换成大盒后,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这是一个跳跃,也是判断孩子是否真正理解替换策略,而不是机械记忆的一个标志。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上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用等量替换的方法实现问题的简单化,并相应地解决问题。

2、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教学用具:作业纸、多媒体课件、思考纸教学思路:釆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等量替换与差数替换相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运用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学过程:—、回顾。

师:我们已经学会用哪些策略解决问题?生回顾。

师总结:四年级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列表,列表实际上是对信息的一种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策略》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假设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探究问题,具备一定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过于依赖直接计算或者直观的图示方法,对于使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和理解假设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假设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种假设的策略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假设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课

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岑溪市第一小学黄海妮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

并填写右表。

(1)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①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检验结果。

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苏教版六下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案例设计

苏教版六下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案例设计

把课堂还给学生――《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案例分析《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即是学会并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如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理论上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模式仍普遍存在,师生之间处于一种“传承”关系,教师“主导”越位,学生“主体”不到位,这种教学忽视甚至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严重桎梏了学生个体持续、主动地发展。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从而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上《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的经历来谈一谈。

课始,我先复习了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由“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新授中,我先出示例题:六(1)班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 条船。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师: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生1:一一列举生2:替换师:那我们可不可以假设呢?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假设(板书)【设计意图:直接引出本节课课题,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反思: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此处不一定非要学生想到使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如果能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策略解决,同样可以形成一定的解题思想方法。

尤其是学生对于五年级刚学习的一一列举的方法印象深刻,如果让学生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那学生在运用此方法时,其中也会渗透到假设、比较、调整等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步骤方法。

】师:你打算怎么假设?不少学生一脸茫然,因为是教研公开课,学生们都很紧张,没有人举手发言,于是我只好自己“填鸭”。

1、假设(1)、假设10只都是大船师:我们可以假设10只都是大船。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案例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案例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案例分析今天教学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例2,我做了PPT 课件,整节课的教学成效依旧比较好,记得几年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华应龙老师在二年级班上就讲了鸡兔同笼问题,因此要紧是用画图法来解决的,但从中我们应该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并不是一个专门难的问题,我们差不多上面对六年级的学生了。

关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要紧抓住以下三点进行的其一:是弄清与例1形式题的区别,由区别到假设。

要紧区别在于,想连续用替换的方法但不像例1那样有两种船的只数,因此两个不同的量的关系能够从各船的人数中得到。

由此引到先假设船的只数。

其二:是按照下面这条主线进行教学。

想到假设法提出不同的假设画图(或列表)发觉多了或少了进行调整得到结果。

其三:是弄清调整时要选择什么辅助策略。

例2时,学生既用了画图法,又用了列表法,而练一练的两条,教材要紧让学生分别用画图法和列表法来解决。

专门是在练习第2题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数目太大了,画图法太苦恼了,选择用列表法解决方便些。

而且在学生用列表解决后,要让学生先估量大约各要几块,再假设的适应,这一点能够从教材的表格中的数据来明白得,发觉用5块大展板时比176件少了,就不同再往少处假设了,同样用8块大展板比176多了,就不用再往多处假设了。

在假设与调整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估量与算出的数据信息,灵活调整,早早得到确切结果。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仿照,才能不断地把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专门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晰,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如此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觉有的幼儿不用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夸奖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用心听,用心记。

平常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如此幼儿学得生动爽朗,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经历,又进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案例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案例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案例分析今天教学了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例2,我做了PPT 课件,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记得几年前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华应龙老师在二年级班上就讲了鸡兔同笼问题,当然主要是用画图法来解决的,但从中我们应该感觉到鸡兔同笼问题并不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我们都是面对六年级的学生了。

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我主要抓住以下三点进行的其一:是弄清与例1形式题的区别,由区别到假设。

主要区别在于,想继续用替换的方法但不像例1那样有两种船的只数,当然两个不同的量的关系可以从各船的人数中得到。

由此引到先假设船的只数。

其二:是按照下面这条主线进行教学。

想到假设法提出不同的假设画图(或列表)发现多了或少了进行调整得到结果。

其三:是弄清调整时要选择什么辅助策略。

例2时,学生既用了画图法,又用了列表法,而练一练的两条,教材主要让学生分别用画图法和列表法来解决。

特别是在练习第2题时,要让学生感觉到,数目太大了,画图法太麻烦了,选择用列表法解决方便些。

而且在学生用列表解决后,要让学生先估计大约各要几块,再假设的习惯,这一点可以从教材的表格中的数据来理解,发现用5块大展板时比176件少了,就不同再往少处假设了,同样用8块大展板比176多了,就不用再往多处假设了。

在假设与调整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估计与算出的数据信息,灵活调整,早早得到确切结果。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苏教版六下--《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案例设计

苏教版六下--《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案例设计

把课堂还给学生——《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案例分析《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即是学会并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如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在理论上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模式仍普遍存在,师生之间处于一种“传承”关系,教师“主导”越位,学生“主体”不到位,这种教学忽视甚至阻碍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严重桎梏了学生个体持续、主动地发展。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从而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六上《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的经历来谈一谈。

课始,我先复习了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由“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新授中,我先出示例题:六(1)班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条船。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师: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生1:一一列举生2:替换师:那我们可不可以假设呢?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板书)【设计意图:直接引出本节课课题,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反思: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此处不一定非要学生想到使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如果能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策略解决,同样可以形成一定的解题思想方法。

尤其是学生对于五年级刚学习的一一列举的方法印象深刻,如果让学生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那学生在运用此方法时,其中也会渗透到假设、比较、调整等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步骤方法。

】师:你打算怎么假设?不少学生一脸茫然,因为是教研公开课,学生们都很紧张,没有人举手发言,于是我只好自己“填鸭”。

1、假设(1)、假设10只都是大船师:我们可以假设10只都是大船。

苏教版六年级下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多种多样,而假设法是一种非常实用且有趣的策略。

特别是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假设策略的运用能够帮助我们巧妙地解决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

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个简单的例子。

比如,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 8 个头,从下面数有 26 只脚。

那么鸡和兔各有几只呢?这时候,假设的策略就可以派上用场啦。

我们先假设笼子里全部都是鸡。

因为每只鸡有 2 只脚,那么 8 只鸡总共就应该有 8×2 = 16 只脚。

可题目中说总共有 26 只脚,这就比我们假设的情况多了 26 16 = 10 只脚。

为什么会多出来呢?这是因为我们把兔也当成鸡来算了。

每只兔有4 只脚,而我们当成鸡算时只算了 2 只脚,每只兔少算了 2 只脚。

所以多出来的 10 只脚就是因为把兔当成鸡算少算的,那么兔的数量就是10÷2 = 5 只。

鸡的数量就是 8 5 = 3 只。

再来看一个例子。

小明买了 2 元和 5 元的邮票一共 18 张,总共花了 66 元。

问 2 元和 5 元的邮票各买了几张?我们先假设 18 张邮票全部都是 2 元的。

那么总共花费就是 18×2 =36 元。

但实际上花了 66 元,少算了 66 36 = 30 元。

这是因为把 5 元的邮票当成 2 元的来算,每张少算了 3 元。

所以 5元邮票的张数就是 30÷3 = 10 张,2 元邮票的张数就是 18 10 = 8 张。

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关键是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假设。

假设之后,通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假设策略不仅在这类“鸡兔同笼”的问题中有用,在其他很多问题中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比如在行程问题中,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假设它以平均速度行驶,计算出的时间与实际时间有差异,就可以通过这种差异来调整速度的假设,从而求出正确的速度和时间。

小学数学_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81~82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运用一一列举、画示意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2.经历探索规律、建立模型的数学学习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生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自主建立假设策略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掌握假设策略。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答题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停车场情境图。

哪位声音洪亮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遍题目?学生读题后,师问:题目中有那些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重点关注隐含条件),从而引导学生明确题意。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停车场情境,发现数学信息和问题,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引发学生对题目的深入理解,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一)运用列举法,初步感知假设策略1.猜一猜(1)猜一猜可能有几辆小汽车,几辆摩托车?(2)你怎么知道他猜的对不对?(3)看来,光靠无序地乱猜,很难得到答案,我们能用学过的什么策略方法来解决这个复杂的问题呢?2,探索策略,解决问题师:当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都学过哪些方法帮助解决?当学生说出列表法、画图法时,教师板书。

师:你能试着用这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先尝试独立解决,老师巡视指导,捕捉列表法、画图法等教学资源。

3.小组交流师:有的同学已经想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课

六数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教学设计,实录和反思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岑溪市第一小学黄海妮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已学的多种策略来解决问题,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多种思维、多种解法。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假设的策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提问: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学生小组讨论。

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

并填写右表。

(1)列表假设。

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①出示表格。

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

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②检验结果。

学生口答检验方法。

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

(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

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根据题中所给的假设学生自主调整,并汇报调整想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
略—假设》
12月11日教研室成员来我校常规调研,汪主任听了我的一节《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前我是这样思考的:学生在例题1中初步体验了替换的策略,教学例题2时要主动应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要注意把握。

如:提出的假设可以是多样的。

教材呈现了两种比较典型的假设,即假设10只都是大船和假设大船和小船各5只。

另外开展替换活动的载体可以是多样的,图画枚举和列表枚举等,这些都是已经教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有能力应用这些策略。

结合使用画图、列表、枚举,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综合而灵活的。

教学例题2时,一是组织猜想,引发假设,拓展思路。

在创设情境后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10只怎样的船。

通过猜想启发学生思路,引导学生指出自己的假设,激发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营造解法多样化的氛围。

二是验证假设,引导替换,有序思考。

每一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看这些船是否正好能坐42人。

如果学生的假设多样了,那么大多数假设都不是问题的答案,需要调整,即进行相应的替换。

学生的替换活动逐步进行,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三是交流解法,寻找共性,体验策略。

可以先交流各种假设
励自己:教学也;始于自学学也;终于教人,学也。

6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倍数关系(假设法)含答案详解

6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倍数关系(假设法)含答案详解

6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倍数关系(假设法)例题详解例1:学校体育室买来球4个,排球8个,一共花了320元。

已知1个篮球的价钱与2个排球的价钱相等,每个篮球和每个排球各多少元?例2:妈妈买了9袋薯片和4盒巧克力,一共用去210元。

已知3袋薯片和2盒巧克力的价钱一样多,每袋薯片和每盒巧克力各多少元?例3:张叔叔买了1张餐桌和6把椅子,一共用去1035 元。

已知每把椅子的价钱是每张餐桌的13,每张桌和每把椅子各多少元?热身训练1.妈妈买了4千克水果糖和1千克奶糖,一共用去24元。

已知1千克奶糖的价钱与2千克水果糖的价钱相等,每千克水果糖和每千克奶糖各多少元?2.学校买了8个篮球和10个排球,一共用去960 元。

已知买7个排球的钱正好可以买4个篮球,每个篮球和每个排球各多少元?3.王老师和张老师带领52名学生去游乐场,买门票共花了280 元。

已知每张学生票的价钱是每张成人票的12,每张成人票和每张学生票各多少元?巩固练习1.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5倍,李老师买了3支钢笔和4支铅笔一共用去22.8元。

每支钢笔()元。

2.甲数与乙数的和是73,甲数的4倍与乙数的6倍的和是388。

甲数是()。

3.古时候,12只羊可换4头猪,10头猪可换2头牛,16只兔可换2只羊。

1头牛换()只羊,3头猪可换()只兔。

4.8块饼干的含钙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含钙量。

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还喝了1杯牛奶,含钙量共计500 毫克。

每块饼干和每杯牛奶的含钙量各是多少毫克?5.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 50袋,一共重2250千克。

已知1袋大米与2袋面粉一样重,每袋大米和每袋面粉各重多少千克?6.王老师买了2支钢笔和15支圆珠笔,一共花了92元。

已知1支钢笔的价钱与4支圆珠笔的价钱相等每支钢笔和每支圆殊笔各多少元?7.6头小猪和5只小狗共重112千克。

已知2头小猪与3只小狗一样重,每头小猪和每只小狗各重多少千克?8.王老师买了3个篮球和8副乒乓球拍,一共花了400 元。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 (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苏教版 (2)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感受“假设”策略的价值,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策略1、谈话:同学们,我国古代有很多聪明的少年,曹冲就是其中的一位,《曹冲称象》的故事熟悉吗?(1)师生合作讲故事:《曹冲称象》(2)提问: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2、小结:曹冲称象时采用了“假设”的方法,巧妙地用等重的石头替换大象,称出重量。

把本来不容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假设,变成了容易解决的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揭题:其实“假设法”在数学上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要像曹冲一样,开动脑筋,用假设的方法,适时地替换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1.铺垫引入(1)延续思考,完成填空。

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

买1支钢笔的钱可以买()支铅笔。

买3支钢笔的钱可以买()支铅笔。

买12支铅笔的钱可以买()支钢笔。

(2)调整思路,合理表达。

a.苹果树比梨树多30棵。

可以说成:梨树比苹果树少30棵b.微波炉的容量是洗衣机的1/10。

可以说成:洗衣机的容量是微波炉的10倍。

2.教学例1。

(1)读题,思考:问题、条件各是什么?(2)怎样理解:a.“把720ml的果汁倒入1个大杯和6个小杯中,正好倒满”引导学生找到关系式:1个大杯+6个小杯=720ml师:为什么不用720除以7个杯子来求每杯的容量?请学生说说求平均数的要点。

b.“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理解:大杯容量是小杯的3倍。

3.学生相互交流后,展示方法。

(1)方法一:把大杯假设成小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案例分析其一:是弄清与例1形式题的区别,由区别到假设。

主要区别在于,想继续用替换的方法但不像例1那样有两种船的只数,当然两个不同的量的关系可以从各船的人数中得到。

由此引到先假设船的只数。

其二:是按照下面这条主线进行教学。

想到假设法提出不同的假设画图(或列表)发现多了或少了进行调整得到结果。

其三:是弄清调整时要选择什么辅助策略。

例2时,学生既用了画图法,又用了列表法,而练一练的两条,教材主要让学生分别用画图法和列表法来解决。

特别是在练习第2题时,要让学生感觉到,数目太大了,画图法太麻烦了,选择用列表法解决方便些。

而且在学生用列表解决后,要让学生先估计大约各要几块,再假设的习惯,这一点可以从教材的表格中的数据来理解,发现用5块大展板时比176件少了,就不同再往少处假设了,同样用8块大展板比176多了,就不用再往多处假设了。

在假设与调整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估计与算出的数据信息,灵活调整,早早得到确切结果。

友情提醒:此处教学要尽可能的淡化列式方面的要求。

晚上利用补充差时间完成了《补充习题》中解决问题策略例2的作业,练习完后,我追问:这些题都是鸡兔同笼式的习题,但计算后,你怎么知道我们先算出的是鸡还是兔呢?没想到问题刚出口,就有好几位学生脱口而出假设全是鸡先求出的就是兔,假设全是兔先求出的就是鸡。

用刚完成的补充习题中的几道题验证了一下,确实如
此。

我又追问了一下,为什么是这样的呢?生:这帮家伙还真能,都想到老师问题的前头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