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问答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

绪论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简答)

人体生理机能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通过反射进行调节,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特点:作用迅速,调节精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机体细胞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方式:a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

b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扩散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

c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液达到的体液调节。

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3)自身调节: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

试比较三种能量系统的特点(论述)

人体有三种能量系统,分别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系统、有氧氧化系统。

1)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TP-CP供能,无氧代谢,体内储量少,输出功率大,供能速度极快,持续时间短,不产生疲劳的副产品,适于短跑或任何高功率活动。

2)糖酵解系统由糖原、葡萄糖供能,无氧代谢,供能速度快,ATP生成有限,同时产生乳酸可导致肌肉疲劳,适于耗时2-3分钟的最大强度运动,评价指标为血乳酸。

3)有氧氧化系统由糖、脂肪、蛋白质供能,有氧代谢,供能速度慢,不产生导致疲劳的副产品,适用于耐力或长时间运动,评价指标为最大摄氧量、无氧阈。

第二章肌肉活动

从事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1)时间短,强度大项目运动员:快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2)耐力项目运动员:慢肌纤维百分比高于从事非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

3)既需耐力又需速度项目的运动员(如中跑、自行车等):快肌纤维百分比与慢肌纤维百分比相当。

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

状态反射的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它在完成一些运动技能时所引起的重要作用。(论述)

1)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四肢肌肉紧张性改变。2)规律:头部后仰将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加强,使四肢伸直,背部挺直;头部前倾引起上下肢及背部伸肌紧张性减弱,屈肌及腹肌的紧张性相对加强,四肢弯曲;头部侧倾或扭转时,引起同侧上下肢及伸肌紧张性加强,异侧上下肢伸肌紧张性减弱。

3)状态反射举例:体操运动员进行后手翻、后空翻或在平衡木上做动作时,若头部位置不正则使两臂伸肌力量不一致,身体随之失去平衡,常导致动作失误或无法完成。

4)克服状态反射规律举例:有训练的自行车运动员在快速骑车时,做出头后仰而身体前倾的姿势。

第四章运动与内分泌

比较分析“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的异同

1)“应激反应”指当机体突然受到创伤、手术、冷冻、饥饿、疼痛、感染、惊恐和剧烈运动等不同的刺激时,均可出现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的急剧增高和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

2)“应急反应”指当机体遭遇紧急情况时紧急动员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的过程。

3)“应激反应”与“应急反应”的异同:相同点:刺激是相同的。

不同点:反应机制不同。前者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的增强,后者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的增强。

第五章血液

何为内环境?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作用及意义。

1)相对于人体生存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2)作用及意义:血液能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血液有形成分等的相对稳定,这些因素的相对稳定会使人体的内环境相对稳定。

血液将内分泌的激素运输到周身,作用于相应的器官(称靶器官)改变其活动,起着体液调节作用。所以血液是神经-体液调节的媒介。

通过皮肤的血管舒缩活动,血液在调节体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温度升高时,皮肤的血管舒张,血液将体内深部产热器官产生的热运送到体表散发;温度降低时,皮肤血管则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以维持体温。

所以说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须条件。

第六章呼吸

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要好?

1)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2)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中,总有一部分不能进行交换的气体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上的呼吸道内,这一部分空腔为解剖无效腔。

3)从气体交换的角度考虑,真正有效的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其计算公式如下: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次/分),即在运动过程中当呼吸频率过快时,气体将主要往返于解剖无效腔,而真正进入肺泡内的气体量却很少。所以从提高肺泡气体更新率的角度考虑,增加呼吸的深度是运动时呼吸调节的重点。

4)适当的呼吸深度既能节省呼吸肌工作的能量消耗,又能提高肺通气量和气体交换率。

所以说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要好。

第七章血液循环

1、100米跑后,人体动脉血压有何变化,分析其生理原因。(论述)

1)动力性运动后,动脉血压升高,其中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大致不变。

2)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a搏出量即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100米过后,搏出量增加,摄入主动脉的血量增多,收缩压明显升高。b心率即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跑完百米后,心率加快,心舒期明显缩短,在心舒期内流向外周的血量减少,心舒末期存留于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加,使舒张压升高。

c外周阻力即血液在外周血管内流动时遇到的阻力。主要取决于小血管的口径,运动时,由于骨骼肌血管舒张,腹腔内脏血管收缩,总的外周阻力变化不大,舒张压略有下降。

d大动脉管的弹性,弹性在较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也就是说不会影响到血压。

e循环血量,人体内血量一定,因此也不会影响血压。

综上所述,100米跑后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大致不变,即动脉血压增大。

2、运动中血液重新分配的生理意义

1)血液重新分配即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增加的心输出量将在各器官内重新分配,骨骼肌和心脏的血流量显著增加,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运动初期皮肤血流量减少,随着肌肉产热的增加,皮肤血流增多,这就是运动时血液的重新分配现象。

2)生理意义:a一方面通过减少内脏器官的血流量,保证有较多的血液流向骨骼肌。

b另一方面,在骨骼肌血管舒张的同时,内脏器官的血管收缩,使总的外周阻力不至于下降太多,从而保证了平均动脉压不会明显降低,这又促进了肌肉血供的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