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译文
墨子怒耕柱子文言文译文墨子怒耕柱子的译文(三篇)
墨子怒耕柱子文言文译文墨子怒耕柱子的译文(三篇)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
”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
”耕柱子悟。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太我没有比别人的的地方吗?”墨子说:太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的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打哪个?”耕柱子说:太那我当然鞭打的马了。
”墨子说:太为什么要鞭打的马呢?”耕柱子说:太的马值得我去鞭打。
”墨子说:太我也认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生气。
”耕柱子醒悟了。
墨子:原名墨翟,战国时墨家学派创始人,太子”是太先生”的意思。
《墨子》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
耕柱子:墨子的门生。
怒:对......感到生气。
愈于人:比别人的。
愈:超过,胜过。
将:准备。
太行:山名,绵延陕西、河北、河南三省的大山脉。
骥:的马。
谁策:即太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
策:驱策。
何故:为什么。
足:值得。
责:鞭责,鞭策。
悟:明白。
子:你。
以:以为;用来。
这篇古文写了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的批评。
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
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
墨子的语言,朴实无华,有时甚至是平铺直叙,没什么文采,也不像庄子那样爱讲寓言故事,但他的话语逻辑性很强。
他认为“文采饰太胜”,反而会使听者“迷于其辞,失之其理”,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表达、传播。
本文体现了墨子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这也反映了墨子是一个光明磊落、坦诚直率的人。
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
”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
”耕柱子悟。
墨子对他的门生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打哪个?”耕柱子说:“那我当然鞭打好马了。
【世纪金榜】初中语文文言文《墨子》原文和译文
原文: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用它去攻打宋国。
老师墨子听到这个消息,从鲁国出发,走了十天十夜,到达郢都,去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先生有什么教导吗?”墨子说:“北方有欺侮我的人,希望凭借您杀掉他。
”公输盘不高兴了。
墨子说:“请允许我献给你千金(作为杀人的报酬)。
《墨子》原文及译文
墨子》原文及译文墨子》墨子亲士【原文】入国〔1〕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2〕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3〕;桓公〔4〕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5〕。
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也,皆于其国抑〔6〕而大丑也。
太上〔7〕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注解】〔1〕入国:治理国家。
缓:怠慢,耽误。
〔3〕文公:晋文公,名重耳。
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出走:逃亡。
〔4〕桓公:齐桓公,名小白。
春秋时齐国国君。
〔5〕遇:遭遇,遭受。
吴王:名夫差。
春秋时吴的。
【译文】治理国家,如果不体恤爱护有才能的人,那么国家就会灭亡。
看到贤能的人不立即亲近,那么这是对国君的怠慢。
没有贤才就不能应付急难,没有士人就无法考虑国家大事。
怠慢贤才,忘记士人,而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的,从来不会有这样的事。
从前晋文公重耳逃亡国外,而后匡正天下;齐桓公离开国家,而后称霸于诸侯;越王勾践遭遇吴王夫差灭国的耻辱,而后成为震慑中原诸侯国的贤君。
三人之所以能够扬名天下,取得成功,都是由于对治理国家能够忍耐奇耻大辱。
最好的是不要失败,其次失败了而能够成功,这叫做善于用人。
【原文】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1〕财也,我无足心也'。
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国国君。
摄:震慑。
〔6〕抑:容忍,忍耐。
7〕太上:最好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君子进不败〔2〕其志,内〔3〕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
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是故逼臣4〕伤君,谄下伤上。
君必有弗弗之臣〔 5 〕,上必有谘谘之下〔6〕,分议者延延〔7〕,而支苟〔8〕者詻詻,焉可以长生保国。
【注解】〔1〕足:充足,满足。
〔2〕败:衰败,丧失。
〔3〕内:退。
〔4〕逼臣:宠爱的臣子。
〔5〕弗弗之臣:直言进谏的臣子。
〔6〕谘谘(Z izi)之下:敢于争辩的臣子。
墨子经说原文及译文
墨子经说原文及译文一、墨子经说简介墨子经说是墨家经典著作墨子中的重要部分。
墨家在先秦时期是与儒家并称的显学,其思想包含了丰富的逻辑、伦理、政治、科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墨子经说对墨子中的经部分进行了解说,在理解墨家思想体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部分原文及译文示例(一)经上“故,所得而后成也。
”•原文:故,所得而后成也。
•译文:“故”(原因、根据),就是得到了它而能形成某一结果的东西。
这反映了墨家对于因果关系的基本认识,强调事物的发展是有其根源和依据的。
(二)经上“体,分于兼也。
”•原文:体,分于兼也。
•译文:“体”(部分),是从“兼”(整体)中分割出来的部分。
例如,对于一个房屋而言,它的屋顶、墙壁、地基等都是这个房屋这个整体的部分。
这体现了墨家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一种思考。
(三)经上“知,材也。
”•原文:知,材也。
•译文:“知”(认识能力),是人的一种材质(本能)。
墨家认为人天生具有认识的能力,就像木材是建造房屋的材料一样,认识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基础材料。
三、墨子经说的意义(一)逻辑思想方面1. 墨家在墨子经说中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逻辑概念体系。
如对“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等逻辑概念的阐释。
这比西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体系要早,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代表。
2. 例如在判断方面,墨家对于不同类型的判断有着细致的区分。
像“尽”(全称判断)、“或”(特称判断)等概念的提出,有助于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和进行推理。
(二)科学思想方面1. 墨子经说中包含了许多科学知识。
在光学方面,墨家对小孔成像现象进行了记载和初步的理论解释。
这一现象的记载比西方要早很多,反映了墨家在自然科学观察和理论探索方面的先进性。
2. 在力学方面,墨家也有相关论述。
例如对杠杆原理的初步认识,虽然没有像现代科学那样精确的数学表达式,但已经能够描述出杠杆平衡的基本条件。
(三)伦理道德和政治思想方面1.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
墨子全文及译文
墨子全文及译文
《墨子》全文如下:
末学纷纷自有师,能言兼爱我独疑。
定知已驾云梯后,却悔初心泣染丝。
译文如下:
末学纷纷自有师,能言兼爱我独疑。
定知已驾云梯后,却悔初心泣染丝。
《墨子》的赏析:
《墨子》的创作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战争频繁。
墨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一员,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和补充。
他主张“兼爱非攻”,认为人人应该平等、互爱、互助,反对等级制度和阶级压迫。
同时,他也反对过度奢侈和浪费,主张节俭、勤奋、诚实等品德。
在墨子的思想中,这些品德和价值观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墨子》的语言简练、意蕴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墨子的论述方式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使得他的思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同时,墨子的文学风格也非常独特,他的文字简洁明了、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但却能够深入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墨子兼爱中译文
• 【译】: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旳原则, 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 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旳利是什么 呢?天下旳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目 前假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 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 臣之间不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慈爱、 孝敬,弟兄之间不融洽、协调,这些都是
• 第四段:然而今日下之士君子曰:“然,
乃若(假如)兼则善(好旳)矣。虽 然,天下之难物于(对于…来说)故 (迂腐)也。
• 【译】:然而目前天下旳士 君子们说:“对!假如能兼 爱当然是好旳。 虽然如此,
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 旳事。
• 第四段:
•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只是)不识其(指兼 爱)利(益处),辩其害故(缘故)也。昔者晋文公好 (喜欢)士之恶(è破旧或粗劣之衣)衣,故文公之臣皆牂 (zāng母羊)羊之裘,韦(熟牛皮,此指围着牛皮 带)以(用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省略“之”, 以:凭借)见于(到)君,出以践(行走)于(在) 朝。是(这)其故何也?君说(同“悦”,喜欢)之,故 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把)一饭 为(看成)节,胁息(屏住气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等到)期年(一年),朝有黧黑(面容焦黑)之色,
• (补)今日下之君子,忠(内心)实(确实)欲 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 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大治) 道(途径)也,不可不务(努力)为(做)也。”
• 【译】:所以墨子说道:“像少吃饭、穿破衣、 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旳事。假如 君主喜欢这么,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彼此相 爱、交互得利是与此不同旳(好事)。爱别人旳 人,别人也跟着爱他;有利于别人旳人,别人也 跟着做有利于他旳事;憎恶别人旳人,别人也跟 着憎恶他;损害别人旳人,别人也跟着损害他。 这有什么困难呢?只但是是君王不用这么旳措施 施政而士人不用这么旳措施行事旳缘故。
墨子全文注释译文
墨子全文注释译文1. 原文-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
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
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
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
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
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子、弟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还会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还会贼?故盗贼亡有。
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还会乱?视人国若其国,谁还会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2. 注释- “焉能治之”的“焉”:乃、才。
- “攻人之疾”的“攻”:治疗。
- “起不相爱”:起源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
- “亏父而自利”的“亏”:损害。
-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
中学语文课本文言课文的普通话翻译
中学语文课本文言课文的普通话翻译《公输》(墨子)译文: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
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
公输盘说:“您将对我存有什么嘱咐呢?”墨子说道:“北方存有一个欺负我的人,愿意利用你杀死了他。
”公输盘不高兴。
墨子说道:“我愿送给你十镒黄金。
”公输盘说道:“我采行义,决不杀人。
”墨子东站出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叩,说道:“恳请向你说道说道这义。
我在北方听闻你所造云梯,将用它攻取宋国。
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存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严重不足。
现在牺牲生命严重不足的人口,劫掠有余的土地,无法指出就是智慧。
宋国没罪却攻取它,无法说道就是仁。
晓得这些,不回去争论,无法称为忠。
争论却没结果,无法称得上弱。
你采行义,不回去杀死那一个人,却回去枪杀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
”公输盘服了他的话。
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
我已经对楚王说了。
”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
”墨子见到了楚王,说道:“现在这里存有一个人,抛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们存有一件衣裳的短衣,却急于回去偷走;抛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们只有乌达河,却急于回去偷走。
这就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提问说道:“这人一定患上了盗窃病。
”墨子说道:“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是彩车与好家伙较之。
楚国存有云楚大泽,犀、兕、麋鹿充满著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没了野鸡、兔子、狐狸都没,这就像是美食佳肴与乌达河较之。
楚国存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这就像是华丽的丝织品与衣裳短衣较之,从这三个方面的事情看看,我指出楚国反攻宋国,与存有盗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
我指出大王您如果这样搞,一定会危害了道义,却无法据存有宋国。
”楚王说道:“不好啊!即使这么说道,公输盘已经给我所造了云梯,一定必须攻下宋国。
墨子的全文和译文
墨子的全文和译文1. 墨子的概述墨子(公元前470年-公元前391年),名翟,字墨子,又称墨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科学家、工程师和教育家。
他出生在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墨子是儒家学派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提出了“兼爱非攻”的理念,主张以仁爱为核心来解决社会问题。
他反对战争和暴力,并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
墨子的思想对后来的儒家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墨子全文以下是《墨子》全文:墨者,齐人也。
其先汤之苗裔也。
庄王之时,有孔丘焉。
孔丘将使于齐而适庄王。
庄王曰:“孰可使者?”孔丘对曰:“臣闻齐有圣人者,名曰墨子。
”庄王曰:“然则可以使者。
”乃遂使之。
既至于齐,庄王乃问曰:“何以名墨子?”墨子对曰:“臣闻之:圣人者,岂有所名?然有所言。
言不称其实,则民莫之信;言不信其事,则民莫之行。
故圣人者,无以自名也。
”庄王曰:“善哉!是亦圣人之言也。
”庄王曰:“吾闻齐有天下第一工匠者,名为鬼谷先生。
今欲以吾所贵宝与墨子赴之。
吾欲观其能否也。
”乃遂与墨子俱往。
既至于鬼谷先生,庄王乃请曰:“吾有宝物,愿先生观焉。
”鬼谷先生曰:“愿闻其名。
”庄王曰:“此物可使天下安宁者也。
”鬼谷先生曰:“愿得而观焉。
”庄王乃呈墨子所贵宝物于鬼谷先生。
鬼谷先生视之而笑曰:“此何为物!”庄王怒而请出之。
墨子进前而请曰:“臣闻古之贤人尊道德而轻利欲,故能弘道义于天下;今世俗以利欲为先,而道德日以衰微。
臣愿得以此物观之。
”庄王许之。
墨子乃取庄王所贵宝物,对鬼谷先生曰:“此物何为?”鬼谷先生曰:“此乃能使人无有疾病者也。
”墨子曰:“然则可使天下无有疾病乎?”鬼谷先生曰:“不可。
”墨子又问:“然则可使天下无有死者乎?”鬼谷先生曰:“不可。
”墨子曰:“然则此物安能使天下安宁也?”鬼谷先生默然不语。
庄王闻之,心中大怒,欲杀鬼谷先生。
墨子急进前而请曰:“臣闻古之君子重信义而轻言辞,故能保全其身;今世俗以言辞为重,而信义日以衰微。
《墨子》《荀子》译文
原文: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译文:现在有些人,看到的黑色较少时说是黑色,看到的黑色多了时就说是白色,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黑色和白色的区别;尝到的苦较少时说是苦的,尝到的苦多了时就说是甜的,那么大家一定会认为这人不知道甜和苦的区别。
现在做了小的错事,就明白是不对的。
大的错事如攻打他国,却不知道不对了,反而随着称赞它,说是道德的。
这能说是知道道德和不道德的区别吗?!“由此可知道普天下的君子们,在区分道德与不道德上是多么混乱啊。
”假如现在这里有一个人,看见少许黑色就说是黑的,看见很多黑色却说是白的,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不懂得白和黑的区别。
少尝一点苦味就说是苦的,多尝些苦味却说是甜的,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不懂得苦和甜的区别。
现在小范围内做不对的事,人们就都知道指责其错误;大范围内做,却不知道指责其错误,反而跟着称赞他为义举。
这可以算是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吗?所以我由此知道天下的君子,把义与不义的区别弄得很混乱了。
二.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墨子辞过译文及注释
墨子辞过译文及注释《墨子·辞过》出自《墨子》,以下是《墨子·辞过》的全文译文及注释:译文墨子说:“上古的人民不知道作宫室之时,靠近山陵居住,住在洞穴里,地下潮湿,伤害人民,所以圣王开始营造宫室。
营造宫室的法则是:地基的高度足以避湿润,四边足以御风寒,屋顶足以防备霜雪雨露,宫墙的高度足以分隔内外,使男女有别——仅此而已。
凡属劳民伤财而不增加益处的事,是不会做的。
(照常规)分派劳役,修治城郭,那么民众就虽劳苦而不至伤害;照常规征收租税,那么民众虽破费而不至困苦。
因为民众所疾苦并不是这些,而是苦于对老百姓横征暴敛。
所以圣王开始制造宫室,只为方便生活,并不是为了观赏之乐;开始创制衣服带履,只为便利身体,而不是为了奇怪的装束。
所以,(圣王)自身节俭,(以身作则地)教导百姓,因而天下的民众得以治理,财用得以充足。
现在的君主,修造宫室却与此不同:他们必定要向百姓横征暴敛,强夺民众的衣食之资用来营造宫室,(在宫室上)修造台榭曲折的景观,讲究颜色雕刻的装饰。
营造宫室如此(铺张),身边的人都效法这种做法,因此财用(被浪费)而不能应付凶年饥馑,振恤孤寡之人,所以国家穷困而人民无法治理。
国君若是真希望天下得到治理,而不愿其混乱,那么,营造宫室就不可不节俭。
上古的人民不知道做衣服的时候,穿着兽皮,围着草索,冬天不轻便又不温暖,夏天不轻便又不凉爽。
圣王认为这样不符合人情,所以开始教女子治丝麻、织布匹,以它作人的衣服。
制造衣服的法则是:冬天穿生丝麻制的中衣,只求其轻便而温暖,夏天穿葛制的中衣,只求其轻便而凉爽,仅此而已。
所以圣人制作衣服只图身体合适、肌肤舒适就够了,并不是夸耀耳目、炫动愚民。
当这时候,坚车良马没有人知道贵重,雕刻文采没有人知道欣赏,为什么呢?这是(君主)教导的结果。
所以民众的衣服之财,家家都足以防患水旱凶饥,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懂得自我供养的情实,不被外界所诱惑,所以民众俭朴而容易治理,国君用财有节制而容易富足。
墨子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墨子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故子墨子曰:‘天下虽治,必笃于其爱。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誉之曰:‘非攻’。
当此之时,天下大治也。
”翻译:墨子说:“如果天下的人都相互爱护,那么社会就会安定;如果相互仇恨,那么社会就会混乱。
因此,墨子说:‘即使天下已经安定,也一定要坚定地实行爱。
’天下的人们如果都相互爱护,那么强大的不会欺凌弱小的,多数的不会掠夺少数的,富有的不会羞辱贫穷的,贵族不会傲视卑贱的,欺诈的不会欺骗愚昧的。
所有天下发生的祸乱、篡夺、怨恨,它们的起因,都是由于不相爱而产生的。
因此,仁爱的人称赞这种行为为‘非攻’。
在这个时候,天下就会达到大治。
”原文:“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
有义则富,无义则贫。
有义则治,无义则乱。
然则天下之大义,将奈何哉?天下之世,相攻相篡相贼,久矣。
天子有善,不称其仁;暴虐,不称其不仁。
举天下以非之,谓之‘义’。
是故天下之所以乱,其说将奈何哉?”翻译:“天下有了正义就会生存,没有正义就会灭亡。
有了正义就会富裕,没有正义就会贫穷。
有了正义就会安定,没有正义就会混乱。
那么,天下的大义,究竟应该怎么办呢?天下的世界,相互攻伐、相互篡夺、相互偷盗,已经很久了。
天子有善行,不称颂他的仁慈;残暴,不称颂他的不仁。
把整个天下的人都用来指责他,称他为‘义’。
那么,天下之所以混乱,其理由又应该怎么解释呢?”。
墨子七患的译文
墨子七患的译文墨子七患的译文:墨子说:国家有七种祸患。
这七种祸患是什么呢?内外城池壕沟不足守御而去修造宫室,这是第一种祸患;敌兵压境,四面邻国都不愿来救援,这是第二种祸患;把民力耗尽在无用的事情上,赏赐没有才能的人,(结果)民力因做无用的事情而耗尽,财宝因款待宾客而用空,这是第三种祸患;做官的人只求保住俸禄,游学未仕的人只顾结交党类,国君修订法律以诛戮臣下,臣下畏惧而不敢违拂君命,这是第四种祸患;国君自以为神圣而聪明,而不过问国事,自以为安稳而强盛,而不做防御准备,四面邻国在图谋攻打他,而尚不知戒备,这是第五种祸患;所信任的人不忠实,而忠实的人不被信任,这是第六种祸患;家畜和粮食不够吃,大臣对于国事不胜使令,赏赐不能使人欢喜,责罚不能使人畏惧,这是第七种祸患。
治国若存在这七种祸患,必定亡国;守城若存在这七种祸患,国都必定倾毁。
七种祸患存在于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必有祸殃。
五谷是人民所仰赖以生活的东西,也是国君用以养活自己和民众的。
所以如果人民失去仰赖,国君也就没有供养;人民一旦没有吃的,就不可使役了。
所以粮食不能不加紧生产,田地不能不尽力耕做,财用不可不节约使用。
五谷全部丰收,国君就可兼进五味。
若不全都丰收,国君就不能尽其享受。
一谷无收叫做馑,二谷无收叫做旱,三谷不收叫做凶,四谷不收叫做匮,五谷不收叫做饥。
遇到馑年,做官的自大夫以下都减去俸禄的五分之一;旱年,减去俸禄的五分之二;凶年,减去俸禄的五分之三;匮年,减去俸禄的五分之四;饥年,免去全部俸禄,只供给饭吃。
所以一个国家遇到凶饥,国君撤掉鼎食的五分之三,大夫不听音乐,读书人不上学而去种地,国君的朝服不制新的;诸侯的客人、邻国的使者,来时饮食都不丰盛,驷马撤掉左右两匹,道路不加修理,马不吃粮食,婢妾不穿丝绸,这都是告诉国家已十分困乏了。
现在假如有一人背着孩子到井边汲水,把孩子掉到井里,那么这位母亲必定设法把孩子从井中救出。
现在遇到饥年,路上有饿死的人,这种惨痛比孩子掉入井中更为严重,能忽视这种局面吗?年成好的时候,老百姓就仁慈驯良;年成遇到凶灾,老百姓就吝啬凶恶;民众的性情哪有一定呢!生产的人少,吃饭的人多,就不可能有丰年。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译文
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译文哎,说起来咱们古代那些个能人异士,可真是个顶个的厉害。
就说墨子吧,那可是位了不起的大思想家、大发明家,他的故事,我今儿个就给您细细道来,特别是他做那木鸢的事儿,简直是传奇中的传奇。
话说墨子啊,他不仅脑瓜子聪明得跟啥似的,还特爱动手鼓捣些新玩意儿。
有一天,他老人家不知怎的就迷上了飞天的梦。
您想啊,那时候又没有飞机、火箭啥的,人想上天,那简直是比登天还难。
可墨子不信邪,他心里头就琢磨着:“我非得造出个能飞的东西来,让大伙儿瞧瞧!”这一琢磨,就是好几年。
墨子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满脑子都是怎么让木头飞起来。
他画图纸,砍木头,敲敲打打,忙得不亦乐乎。
村里人见了,都笑他:“墨子啊墨子,你这是在做白日梦呢!木头咋能飞上天?”可墨子呢,他只是笑笑,啥也不说,继续埋头苦干。
转眼三年过去了,村里人都快把这事儿给忘了。
突然有一天,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奇景——一只巨大的木鸟,在蓝天白云间翱翔!那木鸟,翅膀展开,宛如真鸟一般,飞得又稳又快,引得村里人纷纷抬头观看,惊叹不已。
“快看快看!那是不是墨子做的木鸟?”“哎呀妈呀,这木头还真能飞啊!”“墨子真是神了,咱得好好谢谢他,给咱们带来了这么精彩的表演!”原来,这木鸟正是墨子耗时三年精心打造的木鸢。
它不仅飞得高、飞得远,还巧妙地运用了机械原理,让木鸟能够自如地控制方向。
墨子站在村头,望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木鸢在空中翱翔,心里头别提有多美了。
他知道,自己不仅实现了飞天的梦想,更让大伙儿见识到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无穷力量。
从那以后啊,墨子的大名就更响了。
他做的木鸢也成了村里的宝贝疙瘩,大伙儿都争着抢着要看。
而墨子呢,也继续着他的发明创造之路,用智慧和汗水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财富。
这就是墨子做木鸢的故事啦。
您听完了是不是也觉得特别佩服墨子呢?他那种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啊,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学习呢!。
墨子《万事莫贵于义》原文及译文
墨子《万事莫贵于义》原文及译文
墨子《万事莫贵于义》原文及翻译
墨子
原文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 (出自《墨子.贵义》)
译文
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现在对某人说:‘给你帽子和鞋子,然后斩断你的手足,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这人一定不愿意。
为什么?就因为帽子和鞋子比不上手足可贵。
又说:‘给你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愿不愿意做(这件事)呢?’一定不愿意#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
为什么?就因天下比不上生命可贵。
(可是)为了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正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所以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
注释
1. 今:若,如果。
2. 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
3.子为之乎,你愿意吗?为:愿意
4. 不若:不如,比不上。
5. 以:而。
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争:争论
6. 是贵义于:贵,以…为贵
7. 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之,不译,在句子中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8.子墨子曰:夫子先生子墨
9.争:争辩
10.谓:谁
11.故:原因
12.一言:一句话,既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3.于: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子》译文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且夫仁者之为天下度也,非为其目之所美,耳之所乐,口之所甘,身体之所安,以此亏夺民衣食之财,仁者弗为也。
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刍豢煎灸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
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墨子说:“仁人做事,必须讲求对天下有利,为天下除害,将以此作为天下的准则。
对人有利的,就做;对人无利的,就停止。
”仁者替天下考虑,并不是为了能见到美丽的东西,听到快乐的声音,尝到美味,使身体安适。
让这些来掠取民众的衣食财物,仁人是不做的。
因此,墨子之所以反对音乐,并不是认为大钟、响鼓、琴、瑟、竽、笙的声音不使人感到快乐,并不是以为雕刻、纹饰的色彩不美,并不是以为煎灸的豢养的牛猪等的味道不香甜,并不是以为居住在高台厚
榭深远之屋中不安适。
虽然身体知道安适,口里知道香甜,眼睛知道美丽,耳朵知道快乐,然而向上考察,不符合圣王的事迹;向下考虑,不符合万民的利益。
所以墨子说:“从事音乐活动是错误的!”
子墨子言曰:必立仪。
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
故言必有三表。
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墨子说:“有本原的,有推究的,有实践的。
”如何考察本原?要向上本原于古时圣王事迹。
如何推究呢?要向下考察百姓的日常事实。
如何实践呢?把它用作刑法政令,从中看看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
这就是言论有三条标准的说法。
......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
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
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
“是犹谓”也者,同也。
“吾岂谓”也者,异也。
辟,是举别的事物来说明这一事物。
侔,是两个词义相同的命题可以由此推彼。
援,是说“你正确,我为什么偏不可以正确呢?”推,
是用对方所不赞同的命题,相同于对方所赞同的命题,以此来反驳对方的论点。
“是犹谓”是含义相同。
“吾岂谓”,是含义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