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狂飙──美国空军全球一小时打击计划 (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速狂飙──美国空军全球一小时打击计划
5月26日上午,美国空军第419飞行中队的一架B-52H轰炸机从爱德华空军基地起飞,携带着X-51A验证机,执行首次飞行试验任务。大约10时10分,X-51A验证机从载机的左侧机翼下脱离,经过助推和分离阶段后,顺利实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点火和加速,总共持续飞行了200秒,使飞行速度达到了马赫数5。此次试飞实现了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飞行器迄今为止最长的飞行时间,成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制与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为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航空航天局(NASA)和国防部预研局(DARPA)联合提出的一项计划,X-51A验证机由波音公司研制,采用了普惠·罗克达因公司(PWR)的一台SJY61超燃冲压发动机,旨在验证吸气式高
超音速推进技术的可行性,将为全球侦察/攻击、进入空间和商业运输等高超音速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引人注目的是,奥巴马政府借助于本国在高超音速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正在酝酿发展一系列高超音速打击的武器,力图在军事领域建立起绝对优势,早日实现酝酿多年“全球敏捷打击”计划。
全球敏捷打击计划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开始着手研究未来远程攻击武器平台的各种候选方案,旨在探索具有潜在能力的一些新技术,以便尽早地研制出可以在数十分钟内攻击全球任何一个目标的高速打击武器。随着各项作战需求的不断明确和关键技术的日益成熟,五角大楼已经出台了一项“全球敏捷打击”(Prompt Global Strike)计划,陆续提出了一些设计方案,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全球敏捷打击”计划的目标是具备在1小时内实现打击全球目标的能力。美国国防部认为,现有武器已经可以实施精确的远距离打击,但目前任务对于“时间敏感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军方确信,在未来的数年内必须具备超高速度攻击能力,特别是针对一些稍纵即逝的目标采取行动时,必须在一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做出反应。这些目标包括恐怖组织的头目、走私核武器或生化武器的船只等。
五角大楼的决策者们念念不忘多年前的一个深刻教训。1998年8月20日,位于阿拉伯海上的美国“林肯”号航母战斗群发射了数枚“战斧”巡航导弹,攻击阿富汗东部塔利班训练营地,目的是清除本·拉登。“战斧”巡航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为885千米/时,飞行了1770千米,耗时长达2个小时。结果,拉登在导弹飞抵前一个小时刚刚离开了训练营地。这次行动的
失败给美国国防部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从而促使了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制工作开始加速。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首次遭到恐怖组织的大规模攻击,促使布什政府开始积极调整美国的军事战略,以应对新形势下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各种威胁。随后出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强调防务规划必须以迅速和决定性地应对突发事件为中心,必须由过去“基于威胁”的模式转向未来“基于能力”的模式,因此,有必要发展全球打击能力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2003年1月,布什总统在一份秘密报告中赋予美军战略司令部执行全球打击的任务。随着各项作战需求的不断明确,五角大楼制订了一项“全球敏捷打击”计划,旨在大力推动高超音速技术的发展,力求尽快研制和发展出可以投入实战的武器型号。
其实,美国军方目前已经具有能在数分钟内摧毁任何目标的武器,这就是战略核导弹,其所形成的威慑力是当初为了牵制冷战对手苏联。但是,当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家开始怀疑这种核威慑是否有效,毕竟核打击存在太多的束缚。为此,美国国防部在决策时可能必须采取一个中间路线,而不是越过界限而使用核武器。
本世纪初,美国国防部的规划者们开始寻求一种途径,不仅可以对敌对目标实施迅速打击,还希望避免大规模核战争风险,但无人驾驶轰炸机、更快速度的巡航导弹和高超音速“翱翔飞行器”等解决方案却需要超过十
年甚至更多的研制时间。然而,美国海军从1993年就开始试验在“三叉戟”弹道导弹上改装常规弹头,这在技术上似乎是一个比较简便可行的途径,有可能成为一种首选武器。美国国防部认为,只需要几亿美元的研制经费,美国海军的第一艘具备“全球敏捷打击”能力的核潜艇就可以在两年内投入使用。
根据“全球敏捷打击”计划,美国国防部在2006年3月向国会提出了一个5亿美元的“常规型‘三叉戟II’弹道导弹”(CTM)研制项目,计划将12艘“俄亥俄”级核潜艇上搭载的一部分“三叉戟II”弹道导弹的核弹头改装为常规弹头,希望能在2008年开始部署。
为此,美国军方正在研制两种新型常规弹头,用来快速打击恐怖分子据点、敌方导弹基地、可疑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库或应对其他紧急威胁。其中,一种是易碎式弹头,可以在目标上空释放出许多根钨棒或高速钢矛,覆盖很大的地面区域,从而实现面杀伤;另一种是实心动能穿透弹头,其穿透能力远远高于美军目前拥有的任何硬目标侵彻弹药。
战略构想备受指责
凭借着“三叉戟II”弹道导弹的射程,核潜艇可以攻击到全球任意位置的高价值敌方目标。这样,美国海军就有能力在同一时间内,掌控全部热点地区内所有稍瞬即逝的目标。一旦接到命令,核潜艇将会迅速发射一枚
CTM。在两分钟以内,该导弹将以超过6096米/秒的速度飞出海面、冲出大气层,飞越数千千米。在抛物线弹道的最高点,“三叉戟II”导弹的4个弹头自动分离,各自开始尖啸着向地球表面的目标下落。装有20根预制破片钨棒的弹头以高超音速坠落,在目标的正上方引爆,释放成千上万的“弹雨”。由于钨的强度是钢的两倍,每一颗钨弹的破坏力相当于一颗高射机枪子弹的12倍,在这种旋涡形成的近280平方米内,任何目标都将被“金属风暴”彻底摧毁。
如果五角大楼的战略计划得以实施,那么地球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躲过这场毁灭性的打击。对此,大多数人似乎认为,改进“三叉戟II”弹道导弹在技术上能够满足“全球敏捷打击”计划的需要,可以让美军对目标发动常规与精确打击,并会减少相应造成的附带损伤。但是,美国国会的批评者和其他一些分析家却大肆抨击这项导弹计划,而五角大楼也无法解释如何部署这种武器和预计目标等问题,甚至被认为是仅仅为了使用这些武器而提出的这个计划。
首先,存在情报方面的问题。美国总统如果决定在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洲际弹道导弹进行攻击时,需要有绝对充足的证据,但是,即便在最好的情况下,美国仍然缺乏获取确切情报的能力。2003年3月19日,美国为了清除萨达姆和其他伊拉克的军政要员,向巴格达外的三个目标发射了40多枚巡航导弹,但结果证明,伊拉克的领导人没有在任何一个目标地点,这些攻击至少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