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第一章:名著《西游记》概述1.1 简介《西游记》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历史地位1.2 概述《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1.3 分析《西游记》的文学特色和艺术价值第二章:精读《西游记》经典片段2.1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片段进行精读2.2 分析选定片段的文学特色、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2.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选定片段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意图第三章:跳读《西游记》相关情节3.1 引导学生了解跳读的方法和技巧3.2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与精读片段相关的情节进行跳读3.3 分析跳读情节与精读片段之间的联系和差异第四章:比较精读与跳读的效果4.1 对比分析精读和跳读对于理解《西游记》的影响4.2 引导学生探讨精读和跳读在不同情节中的优劣4.3 总结精读和跳读在阅读名著中的应用价值第五章:《西游记》的现代意义5.1 分析《西游记》中所蕴含的现代价值观和人生哲理5.2 引导学生思考《西游记》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5.3 探讨如何将《西游记》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第六章: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性格6.1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6.2 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表现6.3 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格对于整个故事情节的影响第七章:《西游记》中的寓意与象征7.1 分析《西游记》中的寓意和象征手法7.2 引导学生识别书中的象征元素和寓意所在7.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寓意和象征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第八章:《西游记》中的文化背景8.1 介绍《西游记》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古代文化、历史背景8.2 分析故事情节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8.3 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文化背景对文学作品的影响第九章:课堂互动讨论与感悟分享9.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精读和跳读的心得体会9.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9.3 引导学生从《西游记》中汲取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第十章:总结与拓展阅读10.1 对整个《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过程进行总结10.2 推荐与《西游记》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其他名著、评论文章等10.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和研究,提升文学素养第十一章:比较研究《西游记》与其他名著11.1 介绍与《西游记》同期或相近时期的其他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11.2 分析《西游记》与其他名著在主题、情节、人物等方面的异同11.3 引导学生探讨不同名著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文学价值第十二章:《西游记》的影视改编12.1 介绍《西游记》在不同年代的影视改编作品,如电视剧、电影等12.2 分析影视改编对于原著的忠实程度和改编特色12.3 引导学生评价影视改编的优劣,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力第十三章:《西游记》的现代演绎13.1 探讨《西游记》在当代文学、艺术中的创新演绎,如小说、戏剧、舞蹈等13.2 分析现代演绎对于原著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其当代意义13.3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学作品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和价值第十四章:《西游记》的阅读策略14.1 介绍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速读、细读、批判性阅读等14.2 分析不同阅读策略在阅读《西游记》中的应用和效果14.3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和成果15.2 鼓励学生反思《西游记》阅读对个人成长和文学素养的影响15.3 提出对未来的阅读计划和文学探索的建议,激发学生的持续兴趣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整套关于《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的教学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 1. 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运用精读和跳读等方法来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教学重点: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习快速阅读,通过运用精读和跳读等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小说的速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背景音乐: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进入课题.西游记知识大比拼,检测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新知讲解1.作者简介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他勤奋好学,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

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几十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2、名著简介:(出示PPT学生自主观看)看完后(请生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并了解文学地位: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4.《西游记》故事梗概(-)从第一回到第七回,叙述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空的故事(二)从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描写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的由来;(三)从第十三回到第九十九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唐僧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 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安达西天,取得真经;(四)第一百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合作探究西游记中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你都知道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他们的性格特点与相关故事。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一、教学内容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西游记》教学内容:1. 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2. 情节梳理:石猴出世、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火焰山等3. 主题探讨:师徒四人取经过程中的成长与蜕变、团结协作、坚持信念4. 文学手法:神话色彩、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5. 思考与感悟:从《西游记》中汲取的人生智慧二、教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 掌握故事情节,学会概括和梳理3.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学习并运用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5. 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人物形象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会从细节中把握人物形象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学会概括和梳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 主题探讨:结合教材内容,探讨《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 文学手法分析: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西游记》中的神话色彩、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 思考与感悟: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从《西游记》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西游记》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 学生能够概括和梳理故事情节,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 学生能够理解《西游记》的主题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 学生能够分析并运用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5. 学生能够从《西游记》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思考能力二、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运用:提高学生对《西游记》中神话色彩、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文学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精读与跳读的技巧和策略。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精读和跳读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在实际阅读中运用精读与跳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对一段文本进行精读和跳读,观察效果。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精读与跳读的理解仍不够透彻,可能需要我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针对性地解答他们的疑问。同时,我也会在课后加强自己的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这种阅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他们在区分精读和跳读的场合上还不够熟练,有时候过于关注细节,导致阅读速度缓慢,有时候又忽略了重要信息,影响了理解效果。这一点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指导,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两种阅读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精读与跳读的基本概念。精读是指仔细阅读,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跳读则是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筛选重要信息,忽略次要内容。这两种阅读方法是相辅相成的,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获取知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这一精读案例。分析孙悟空、唐僧等人物形象,了解故事情节,体会寓意。同时,我们也会学习如何跳读其他章节,快速把握故事脉络。
2.跳读章节: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筛选重要信息,快速把握故事脉络,如跳读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三界妖魔故事传”等。
3.结合精读与跳读,对《西游记》进行整体把握,了解吴承恩的创作背景,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七年级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运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阅读原著,培养学生探究研究具体材料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师徒四人尤其是___不畏艰险、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等。

2.研究精读,用以精读为主的方法阅读经典片段,进行专题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著,初步了解《西游记》播放___电视剧《西游记》插曲,导入课题。

(板书:《西游记》)老师: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

它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连环画,可谓是家喻户晓。

但是,看这些艺术作品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经初步阅读了这部著作,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部神魔小说,去感悟,去欣赏。

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西游记》的了解。

课件出示:活动一:《西游记》知识知多少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简要介绍其生平。

2.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的成书经过。

3.《西游记》一共有多少回?可以分为几个部分?4.用一句话把《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5.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个。

学生抢答,鼓励其他同学补充)预设1:___(约1500—约1582),___,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生于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中国明代小说家。

___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敏慧,又好研究,博览群书,然而屡试不中,中年后才补为贡生,担任长兴县丞,后又担任___。

晚年归居乡里,贫老以终。

___一生创作了许多诗、文、词,但死后大部分亡佚。

现在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四末附小诗38首。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上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们将要学习的是《西游记:精读和跳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阅读书籍时,是否遇到过难以理解或者不想读的部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精读和跳读的技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精读和跳读的基本概念。精读是指仔细阅读、深入理解文本的每一个细节;跳读则是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捕捉关键信息,忽略非核心内容。这两种阅读方式在不同的阅读场合各有其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西游记》中的一个具体案例。通过分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展示精读在理解人物性格、故事寓意等方面的应用,以及跳读在快速了解故事梗概时的优势。
5.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质。
6.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其从名著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精读方法:指导学生通过细读、品味、感悟《西游记》选段,理解其中的文学语言和表达技巧,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例如:《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分析其语言特色、人物形象塑造、寓意等内容。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阅读实验。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分别用精读和跳读的方式阅读同一文本,然后比较两种阅读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精读和跳读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教学难点
-精读与跳读的结合运用:学生往往难以把握精读与跳读的平衡,需要教师引导如何根据不同阅读材料灵活运用。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教案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习目标:1.通过回目引读,了解章节内容。

2.学习并运用精读、跳读相结合的方法,欣赏精彩片段。

3.通过合作、探究、交流,提高学生对名著的认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学习并运用精读、跳读相结合的方法。

学习难点:提高学生对名著的认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交流法、探究法课前准备: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2.学生小组制作《西游取经路线图》手抄报,完成西游人物档案表格。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现代文学、比较文学学科奠基人贾植芳说:“我少年时读之,老年也读之,越读越觉得有味道,真是百读不厌,我把它看成一部人生教科书……它给人以大眼光、大境界、大醒悟、大触动。

”他为什么对《西游记》这部著作评价如此之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经典,品味中华文化的魅力吧!二、整体把握1.了解作者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文学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现江苏淮安)人。

自幼喜爱神话故事。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

一般研究者认为,他在前人作品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写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

2.主题思想《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长篇神魔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3.内容梳理在结构上,《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天取经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回到第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4.主要人物①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称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

结一段丝路尘缘,读一本旷世奇书《西游记》阅读指导学习目的:1、探索小说阅读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角度的方法阅读古今中外名著。

2、通过学习探究,激发学生深度阅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前学习: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学习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先请大家听一首歌,请大家思考,这首歌跟那部名著有关?这部名著为什么这样取名?对,这是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歌《白龙马》。

大家有想过,这部名著为什么这样取名吗?大家有想过,对一部名著的阅读,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吗?请生发言,老师归纳并板书:PPT显示: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一、对书名的解读;❖二、对作者的解读;❖三、对人物的解读;❖四、对故事情节的解读;❖五、对作品主题的解读……二、解读书名:PPT显示一、因为故事是以唐玄奘到西天取经为原型;二、因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生产力低下,还无条件向东、向南(大海)、向北(草原)发展;玄奘取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个著名的故事,是两大文明碰撞交流的反映;三、关于作者的解读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在古人眼里是一种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创作小说的人,也往往为当时文士所不屑,因此中国古代的小说在刊刻的时候往往并不署名,这就为后世考证作者造成了很多笔墨官司。

和其他小说一样,《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是在几代作者的创作中逐渐成型的,但最后的写定者是谁,迄今并无定论。

现存最早的明刻本《西游记》并无作者署名。

前人曾认为百回本《西游记》为元代全真教道士丘长春所作,2 0世纪初,经鲁迅和胡适等人的认定,作者应为淮安人吴承恩。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此不断提出新的证据质疑,但支持吴承恩的学者也对此进行了反驳。

在目前尚无确证推翻这一结论的前提下,我们还是将吴承恩暂定为《西游记》的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幼年“即以文鸣于淮”,但屡试不第,约四十余岁时,始补岁贡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精读和跳读的方式,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西游记》的故事,对其中的人物和情节有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深层次的含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跳读的方式,去发现和感受作品的美。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通过精读和跳读的方式,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3.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古典文学名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深层次的含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参考资料:《西游记》原著或其他相关资料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西游记》的片段,引导学生回忆起对这部作品的理解和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西游记》的主要情节,总结出作品的主要人物和故事脉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情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出来。

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个重要的情节,引导学生通过精读的方式,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跳读的方式,发现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情节,通过写作的方式,呈现出来。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和跳读《西游记》选段,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学习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手法。

3. 领悟《西游记》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精读《西游记》选段: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

2. 跳读《西游记》选段:如“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3. 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如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

4. 探讨作品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精读和跳读,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

2. 难点:分析典型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中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作品中的问题。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精读选段:引导学生精读《西游记》选段,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跳读选段:指导学生跳读《西游记》选段,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结构。

4. 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意义。

5. 探讨作品哲理:引导学生探讨《西游记》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人物形象,写一篇分析文章,探讨其特点和作品中蕴含的哲理。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他们的阅读效果和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西游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进行阅读和参考。

2. 相关论文和评论:提供一些关于《西游记》的研究成果和评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会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会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会跳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跳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介绍。

2. 《西游记》精彩片段的跳读技巧指导。

3. 学生实践跳读,分享阅读心得。

三、教学重点:1. 《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跳读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跳读技巧的掌握。

2. 学生对名著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准备:1. 《西游记》原著或简化版。

2. PPT课件。

3. 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谈论对《西游记》的了解和阅读体会。

二、精讲《西游记》(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西游记》的一个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分析片段中的重要情节、人物性格等特点。

三、跳读技巧指导(5分钟)1. 教师介绍跳读的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掌握跳读技巧,如快速寻找关键信息、忽略细节等。

四、学生实践跳读(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进行跳读。

2. 学生分享跳读心得,讨论跳读技巧的运用。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跳读技巧的重要性。

2. 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其他精彩片段,进行进一步的跳读实践。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跳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阅读《西游记》时的反馈。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回忆跳读技巧,并提问:你在上节课的实践中,是如何运用跳读技巧的?遇到了哪些困难?七、跳读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章节进行跳读。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情分析《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7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

第8至100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历经81难和师徒终成正果,带经回东土大唐。

阅读方法:根据兴趣和阅读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采取精读和跳读的方法,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的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这两种方法在同一阅读过程中是可以交替使用的,读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就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初看《西游记》,多半是对情节的兴趣比较浓,往往忽略对人物的观感。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过程虽长,却有不少相似的情节。

所以我们选择了人物形象作为切入点,特别是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是中国人最早的英雄形象之一,它深入人心,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选择这个形象,能够激发学生对《西游记》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同时,通过关注孙悟空的成长,学生还能够借以观照自己的人生,能够有所感悟和思考。

七年级学生在阅读大部头作品时,往往有些发怵,阅读的时间拖得长,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系统的阅读方法,习惯眉毛胡子一把抓。

作为一堂名著导读课,教材上有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我们正好针对很多孩子读书不分主次的弱点,教同学们学习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方法,运用良好的方法读书,分析人物,关注人物的成长变化。

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品及人物形象;2、学习跳读和精读的阅读方法;3、能够运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西游记〉:精读与跳读》名师教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西游记〉:精读与跳读》名师教案

《<西游记>:精读与跳读》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阅读《西游记》,感受经典的魅力。

2.指导运用精读和跳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

◎教学过程:一、“西游”阅读“接力赛”1.四句话概括《西游记》。

⑴教学预备。

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图书《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5月第二版,2016年11月第22次印刷),并课前翻阅、浏览。

(2)教学导入。

《西游记》讲述的是师徒4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这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学们从小就耳熟能详,影视剧更是将这本书的故事改成各种版本,深受观众的喜爱。

既然大家很熟悉,所以我们今天不必用上课的时间一字一句地读书了,我们来玩个游戏——“西游”阅读“接力赛”。

(3)规则宣布。

根据自己对《西游记》故事的了解,每组派4名同学,每人依次说一句话,连接起来,概括《西游记》整本书的内容。

概括最完整、最简洁的小组获胜。

(4)活动评判。

《西游记》共一百回,可以分作四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一至七回):石猴出世,拜师学艺,大闹天宫后被镇压;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唐僧的经历及取经的由来;第三部分(十三至九十七回):师徒取经,降妖除魔历劫难;第四部分(九十八至一百回):取得真经,重返东土。

引导学生评判时,不仅给每个人打分,算各组的总分,还要求学生对具体表达作评析。

2.四段话讲述《西游记》。

(1)教学过渡。

第一轮接力赛主要是为了帮助大家回忆《西游记》这本书的故事梗概。

接下来,我们继续开展“接力赛”,这次我们要讲讲《西游记》里的几个人。

(2)规则宣布。

根据自己对《西游记》人物的认识,分别选择师徒4人中的一位,以其口吻简要讲述其在《西游记》中的经历。

各组派3位同学讲述,全班为其打分,课代表给各组加分,讲述最清楚、最简洁的小组获胜。

(3)活动评判。

从四个不同人物不同的角度讲述,在概述人物经历中,可以适当体现其个性。

评判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点。

3.四段话谈论《西游记》。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名师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1. 理解《西游记》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会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技巧。

3. 提高对古典文学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第一章:引言1.1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和作品背景。

1.2 解释精读和跳读的含义和重要性。

第二章:精读技巧2.1 分析《西游记》的开头部分,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2.2 练习识别主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2.3 探讨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跳读技巧3.1 学习跳读的策略,如跳过描述性语言和不重要的对话。

3.2 练习跳读《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概括主要内容和情节。

第四章:精读与跳读结合4.1 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重要章节进行精读。

第五章:讨论与分析5.1 学生分组讨论《西游记》中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5.2 分析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的成长和变化。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对《西游记》情节和人物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在精读和跳读中的阅读技巧运用。

3.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分析中的表现,以及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教材:《西游记》原著,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

第六章:比较分析6.1 引入比较分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西游记》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

6.2 选取几部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进行简要介绍。

6.3 指导学生如何分析《西游记》中的角色和情节在其他作品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第七章:文化背景探究7.1 介绍唐朝和明朝的文化背景,以及《西游记》中的神话、道教、佛教元素。

7.2 分析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如孝道、忠诚、修行等。

7.3 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第八章:创意写作8.1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编写《西游记》中的一个未叙述的故事情节。

8.2 指导学生如何结合作品中的角色、情节和主题进行创意写作。

8.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名著导读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名著导读 《西游记》 精读和跳读——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运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阅读原著,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具体材料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师徒四人尤其是孙悟空不畏艰险、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掌握精读和跳读两种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了解写作背景,分析人物形象,能够复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西游记》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提问:《西游记》,无论是电视剧情节还是名著内容对同学们来说应该不陌生,你能说出几个经典片段名称吗?(出示课件1)教师出示图片:(出示课件2、3)预设: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女儿国遇难。

教师:(出示课件4)大家能说出这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那么阅读整本名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来阅读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魔小说——《西游记》来探讨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出示课件5)二、知识备查,走近名著1.作者简介预设:(出示课件7)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代文学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现江苏淮安)人。

自幼喜爱神话故事。

在科举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

一般研究者认为,他在前人作品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写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长篇小说《西游记》。

2.背景介绍预设:(出示课件8)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僧人玄奘为求佛经真义,不顾禁令,偷越国境,去天竺(今印度)取经,历时十七年,行程5万余公里,途经数十国,备受艰难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经律论657部,堪称历史伟人。

梁启超称他为“佛学第一人”,鲁迅赞扬他为“民族的脊梁”。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优质课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优质课教案

最新部编版教材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段描写选自哪一部文学作品?生答《西游记》二、猜故事激发兴趣师:《西游记》同学们都读过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你能不能根据图片猜出这是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

过渡语:同学们所读的青少版语言通俗易懂,但好多精彩的描述也被删减了,而《西游记》原著在人物的刻画,情节的描写等方面则更加细致更为生动,这节阅读课,我们一起走进《西游记》原著。

三、指导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

1.读“薄”读书是讲究方法的,拿到一本书,我们应该怎么读?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

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主要人物。

介绍作者、背景、人物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梗概。

这本书共分为三部分③采用浏览法、选读法阅读全文,把握大致情节。

你看就这么简单,我们通过观前言后序,观看目录,通读浏览或选读,便对这本书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就是将这本书读“薄”了,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就应该读薄,但光读薄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感受到书的精华,更重要的还要将书再读“厚”。

2.读“厚”①现在老师出示《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被压下五行山”的片段,这段文字选自第七回,原著中的语言表达与我们现在还是有所不同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

出示原文。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

教学设计2024秋季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识别并理解《西游记》中的经典语言表达,包括成语、俗语等,并能在语境中恰当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精读与跳读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意识,提高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西游记》中的奇幻想象与人物塑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西游记》的文化背景与历史价值,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教学重点•掌握精读与跳读的基本方法,并能在阅读《西游记》时灵活运用。

•分析《西游记》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与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区分精读与跳读的适用场景,培养高效阅读习惯。

•深入挖掘《西游记》的文化内涵,理解其深层寓意。

教学资源•《西游记》原著片段(电子版或纸质版)•《西游记》相关影视作品片段•精读与跳读策略指导材料•多媒体课件(包含《西游记》插图、人物介绍等)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精读与跳读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示例法:通过《西游记》具体片段展示如何应用精读与跳读。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精读与跳读在阅读中的实践效果与感受。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教学过程要点导入新课•故事引入:简述《西游记》中的一个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平时阅读时如何区分重要与非重要内容,引出精读与跳读的概念。

新课教学•精读与跳读概念讲解:•精读:深入细致地阅读,注重理解与分析。

•跳读:快速浏览,有选择性地阅读关键信息。

•《西游记》片段精读示例:选取一段典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进行精读分析。

•跳读策略演示:展示如何通过跳读快速获取《西游记》章节大意或故事情节发展。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精读与跳读在《西游记》阅读中的具体应用,分享心得。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会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会跳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学会跳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跳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西游记》简介:《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

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2. 主要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

3. 跳读技巧:略读、寻读、猜读、跳过不理解的部分。

三、教学重点:1. 《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跳读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1. 理解《西游记》中的寓意和象征。

2. 学会运用跳读技巧。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阅读心得。

3.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跳读技巧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讲解跳读技巧:略读、寻读、猜读、跳过不理解的部分。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阅读《西游记》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 分享心得: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跳读技巧的应用。

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跳读技巧阅读《西游记》的相关章节。

6. 总结: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和跳读技巧的运用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跳读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步骤:1. 复习《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确保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介绍跳读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跳读在阅读长篇文学作品时的作用。

3. 演示跳读技巧:略读(快速浏览,抓住关键词和主要信息),寻读(根据问题或线索寻找特定信息),猜读(根据上下文推测不熟悉词语的意思),跳过不理解的部分(暂时跳过难以理解的段落,待后再解决)。

4. 分发《西游记》的章节片段,让学生实践跳读技巧。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之《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o学生能够清晰区分精读和跳读的适用情境。

o掌握精读和跳读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练习,学会灵活运用精读和跳读策略。

o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阅读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阅读兴趣,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

o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体会阅读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理解精读和跳读的特点和方法,能准确判断并应用于《西游记》的阅读。

o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深入理解《西游记》的精彩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o如何在跳读中快速把握关键信息,不遗漏重要内容。

o帮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文本特点,合理选择精读或跳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精读和跳读的概念、特点和方法。

2.示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西游记》片段示例,分析精读和跳读的应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阅读经验和体会。

4.实践法让学生进行现场阅读实践,巩固所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o播放《西游记》的精彩片段视频,如孙悟空大闹天宫。

o提问学生平时阅读《西游记》的方式和感受,引出精读和跳读的主题。

2.精读与跳读的概念讲解(5 分钟)o讲解精读的定义:对重要内容、精彩片段进行仔细研读,深入品味。

o阐述跳读的概念:跳过不重要、不感兴趣或已经熟悉的内容。

3.精读方法示例与练习(10 分钟)o选取《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的精彩段落进行精读示例。

o引导学生从人物描写、情节发展、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o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精读的收获。

4.跳读方法示例与练习(10 分钟)o展示书中一些重复性的打斗描写或冗长的环境描写作为跳读示例。

o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浏览,抓住关键信息。

o学生进行简短的跳读练习,交流跳读心得。

5.综合运用与讨论(8 分钟)o给出一段《西游记》的混合文本,让学生讨论并选择精读和跳读的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运用精读与跳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做读书笔记的方法阅读原著,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具体材料以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感受师徒四人尤其是孙悟空不畏艰险、为实现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从而对学生的人生态度产生影响。

【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了解《西游记》的作者概况、故事情节、篇章结构等。

2.学习精读,用以精读为主的方法阅读经典片段,进行专题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著,初步了解《西游记》播放央视电视剧《西游记》插曲,导入课题。

(板书:《西游记》)师: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影、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这些形式的艺术作品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初步阅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这部神魔小说,去感悟,去欣赏。

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同学们对《西游记》的了解。

课件出示:活动一:《西游记》知识知多少1.《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简要介绍其生平。

2.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的成书经过。

3.《西游记》一共有多少回?可以分为几个部分?4.用一句话把《西游记》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5.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有哪些?简要介绍其中一个。

(学生抢答,鼓励其他同学补充)预设 1.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生于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中国明代小说家。

吴承恩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后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自幼敏慧,又好学习,博览群书,然而屡试不中,中年后才补为贡生,担任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荆府纪善。

晚年归居乡里,贫老以终。

吴承恩一生诗、文、词创作甚多,死后大部分亡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四末附小诗38首。

2.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僧人玄奘徒步去天竺(今印度)游学。

他从长安出发,经姑臧(今甘肃武威),出敦煌,再经今新疆和中亚等地,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天竺。

他在那里学习数年,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广泛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轰动一时。

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玄奘在路上所见各国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及地理交通,没有什么故事。

及至他的弟子慧立、彦悰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这些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3.一共100回。

第一部分(第一回到第七回)介绍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二部分(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的由来。

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入冥”等几个小故事,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第三部分(第十三回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由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4.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5.【示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影片讲述了已被压在五行山下寂寞沉潜五百年的孙悟空被儿时的唐僧——俗名江流儿的小和尚误打误撞地解除封印后,在相互陪伴的冒险之旅中找回初心,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主要讲述了唐僧师徒前去西天取经之前的孙悟空因要杀唐僧被观音菩萨惩罚转世为至尊宝,而后遇见白骨精、蜘蛛精的传奇故事。

课件出示:活动二:《西游记》精彩情节“一句话”故事会。

备选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讲述格式:_______________这一精彩情节,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

学生活动:(1)生选择故事讲述。

(2)生点评,补充。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活动,整理补充关于《西游记》的相关知识,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给学生改编《西游记》提供了示范。

用模式化的叙述方式,训练学生概括情节的能力,为后面编故事做基础。

二、精读名著,读出精彩师:经过之前的学习,同学们对《西游记》已经了解了很多,但是经典名著,需要细读精思,才能体会其精髓,现在我们一起来读出精彩。

1.明确精读内涵阅读教材第133页的“读书方法指导”,思考:什么是精读?精读读什么?预设精读即精细深入的阅读。

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2.精读方法运用课件出示:阅读内容:精彩选篇《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阅读方法:圈点批注阅读(批注)要点:(1)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揣摩人物性格、心理。

(3)读内容的感受,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写法的赏析。

学生阅读、批注后交流。

预设(1)故事情节: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火焰山。

由于山上一片火海,他们无法通过。

得知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能灭火焰山的火,悟空就亲自前往借扇。

铁扇公主误以为是悟空害了她的儿子红孩儿,死活不愿借扇给悟空。

无计可施后,悟空变小,让铁扇公主喝进肚子,逼铁扇公主交出扇子。

铁扇公主腹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

(2)人物性格、心理:①孙悟空: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

(动作描写)——机智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

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

(动作描写)——勇敢,本领高强②唐僧:三藏听说,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浇流,只道:“怎生是好!”(语言、神态描写)——心里着急,性格懦弱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

”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

”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语言描写)——信念坚定③罗刹女: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烧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

(神态、心理描写)——爱子情深,急于报仇3.赏析艺术特色预设(1)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盆里的灼炭,煤炉内的红钉。

你看他左手倒在右手,右手换在左手,只道:“热,热,热!难吃,难吃!”那男子笑道:“怕热,莫来这里。

这里是这等热。

”行者道:“你这汉子,好不明理。

常言道:‘不冷不热,五谷不结。

’他这等热得很,你这糕粉,自何而来?”那人道:“若知糕粉米,敬求铁扇仙。

”(人物对话,个性鲜明,生活气息浓烈,幽默诙谐;俗语、市井言语交错运用,雅俗共赏)(2)山以石为骨,石作土之精。

烟霞含宿润,苔藓助新青。

嵯峨势耸欺蓬岛,幽静花香若海瀛。

几树乔松栖野鹤,数株衰柳语山莺。

诚然是千年古迹,万载仙踪。

碧梧鸣彩凤,活水隐苍龙。

曲径荜萝垂挂,石梯藤葛攀笼。

猿啸翠岩忻月上,鸟啼高树喜晴空。

两林竹荫凉如雨,一径花浓没绣绒。

时见白云来远岫,略无定体漫随风。

(景物描写优美生动,暗中推动情节发展)师小结:通过精读,我们可以细致地了解内容,读出自己细腻的感受,在圈点批注中透彻地理解人物形象,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设计意图】本环节对经典情节做了精读示范,重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用精读的方法阅读原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紧扣文本内容,结合课内做笔记的习惯,在比较中,认识《西游记》的结构特色、语言特色等。

学习精读方法,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对这部文言小说的畏难情绪。

三、自主阅读,读出自我师:精读让我们深入了解小说情节、人物、环境等独到之处。

我们现在一边精读,一边进行创作,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1.分组,推选小组长2.明确阅读要求(1)每人自选一个喜欢的取经故事圈点批注,分析其情节、人物心理和语言特色。

(2)围绕一个精读的故事内容,小组创作一个戏剧表演节目。

(3)根据你精读的故事情节模式,小组一起创作一个妖怪给唐僧师徒制造的磨难。

提示:创作故事情节结构要完整: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妖怪有何来历,唐僧师徒是如何应对;要有细节描写,想象合理,性格符合人物特征。

3.呈现成果呈现形式:思维导图,故事汇报,读书报告,戏剧表演,相声等。

4.小组讨论,分工落实三个专题任务。

【设计意图】本环节要求学生进行精读实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

注重学生活动,结合课本要求,用小组合作方式,用具体的任务推动,使整本书的阅读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四、课外阅读,读成习惯1.每人至少独立完成三个情节的精读任务,做好圈点批注。

准备好讲一个故事。

2.小组合作完成后两个精读专题任务(准备阅读成果汇报交流)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跳读的阅读方法。

2.用跳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品析人物形象,探究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引出课题(播放PPT短片《石猴出世》,学生观看)画面1:一块石头,屹立于高山之上。

画面2:石头熠熠生辉,有细小裂纹出现。

画面3:石头开裂,一猴子随着一道光亮蹦出。

师:跳跃式的画面,用不到一分钟时间,显示了石猴出世的经过。

下面我们用这种跳跃式的方式阅读《西游记》。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继续阅读和了解故事情节。

二、跳读名著,读出异同师:读《西游记》的时候,你是否被生僻字难倒过?你是否对大段的优美的景物描写视而不见?你是否记住了每个妖怪的名字、每个妖怪使用的兵器?是的,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跳过我们不喜欢的内容!选择我们喜欢的内容来读。

这样的阅读方式就是跳读。

1.什么是跳读阅读教材P134的相关内容,思考:什么是跳读?如何进行跳读?跳读读什么?预设跳读,是跳跃式地阅读。

跳读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

跳读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跳过某些不甚精彩的章节。

2.跳读方法运用师:精读与跳读作为两种适应不同情形的阅读方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抓住一部作品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加以解读,而忽略那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

下面我们就用跳读为主、精读为辅的方法阅读《西游记》,我们选择这本书中大家最喜欢的人物孙悟空来探究——孙悟空的性格及其发展。

活动内容:(1)学生跳读,完成阅读任务卡。

(2)学生交流展示完成了的阅读任务卡。

(3)教师示范阅读任务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