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报告底片评定记录
CJJ28记录表式(汇总)150918
![CJJ28记录表式(汇总)150918](https://img.taocdn.com/s3/m/a2ac7489650e52ea54189881.png)
CJJ28 – 201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检测报告、记录及质量验收报告表式
A.0.1 地基处理记录
A.0.2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A.0.5 暗挖法施工检查记录
A.0.6 基础/主体结构工程验收记录
A.0.7 顶管施工记录
A.0.8 支架、吊架安装调整记录
A.0.9 固定支架制作检查记录编号:
A.0.10 管道补偿器预变位记录编号:
A.0.11 补偿器安装记录
A.0.12 自然补偿管段预变位记录
A.0.13 阀门试验记录
A.0.14 材料牌号、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复验报告录
编号:
A.0.15 焊工资格备案
A.0.16 焊缝表面检测报告
A.0.17 磁粉检测报告
A.0.20 射线检测报告(底片评定记录)
A.0.21 超声波检测报告
A.0.22 超声波检测报告(缺陷记录)
A.0.23 焊缝综合质量记录表
A.0.24 焊缝排位记录及示意图
A.0.25 固定支架安装检查记录
编号:
A.0.26 安全阀调试记录
A.0.27 管道/设备保温施工检查记录
A.0.28 供热管道水压试验记录
A.0.29 设备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
A.0.30 供热管网工程清洗检验记录
A.0.31 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
A.0.32 补偿器热伸长记录
A.0.33 供热管网(场站)试运行记录
A.0.34 供热管网工程竣工交接书
编号:
B.0.1 工序(分项)质量验收报告
B.0.2 工程部位(分部)质量验收报告
B.0.3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报告。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5ba3c50f12d2af90242e6a6.png)
《射线检测》补充教材页脚第六章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6.1评定的基本要求-底片质量要求 -评定环境、设备的要求 -评定人员条件要求.6.1.1底片质量要求⑴灵敏度:从定量方面而言,是指在射线底片可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定性方面而言,是指发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
在射线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此最小缺陷尺寸与透照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
用人工孔槽,金属丝尺寸(像质计)作为底片影像质量的监测工具而得到的灵敏度又称为像质计灵敏度。
要求:底片上可识别的像质计影像、型号、规格、摆放位置,可观察的像质指数(Z)是否达到标准规定要求等,满足标准规定为合格。
⑵黑度:为保证底片具有足够的对比度,黑度不能太小,但因受到观片灯亮度的限制,底片黑度不能过大。
根据JB4730标准规定,国观片灯亮度必须满足观察底片黑度Dmin≥2.0。
底片黑度测定要求:按标准规定,其下限黑度是指底片两端焊缝余高中心位置的黑度,其上限黑度是指底片中部焊缝两侧热影响区(母材)位置的黑度。
只有当有效评定区各点的黑度均在规定的围方为合格。
底片评定围的黑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级:≥1.5;AB级:≥2.0;B级:≥2.3;经合同各方同意,AB级最低黑度可降低至1.7,B级最低黑度可降低至2.0。
透照小径管或其它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AB级最低黑度允许降低至1.5。
采用多胶片技术时,单片观察时单片的黑度应符合以上要求,多片迭加观察时单片黑度应不低于1.3。
⑶标记:底片上标记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有关标准和工艺规定,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
常用标记分为识别标记:如工件编号、焊缝编号、及部位片号、透照日期;定位标记:如中心定位标记、搭接标记和标距带等;返修标记:如R1…N。
上述标记应放置距焊趾不少于5mm。
⑷伪缺陷:因透照操作或暗室操作不当,或由于胶片,增感屏质量不好,在底片上留下的缺陷影像,如划痕、折痕、水迹、斑纹、静电感光、指纹、霉点、药膜脱落、污染等。
无损射线检测取证培训 第6章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无损射线检测取证培训 第6章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182670c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c8.png)
• 6.1.2评片环境、设备等要求:
• ⑴ 环境:要求评片室应独立、通风和卫生,室 温不易过高(应备有空调),室内光线应柔和偏 暗,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2.5时,为保证 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30cd/m2, 室内亮度应在30cd/m2为宜。当底片评定范围内 的黑度D>2.5时,为保证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 亮度应不低于10cd/m2,室内亮度应在10cd/m2为 宜。室内噪音应控制在<40dB为佳。
• 2.影像细节观察
• 影像细节观察是为了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因细节的尺寸和对比度极小 ,识别和分辨是比较困难的,为尽可能看清细节,常采用下列方法:
• (1)调节观片灯亮度,寻找最适合观察的透过光强。 • (2)用纸框等物体遮档住细节部位邻近区域的透过光线,提高表观对
比度.
• (3)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 (4)移动底片,不断改变观察距离和角度。
• 要求:底片上是否有可识别的像质计影像,像质 计型号、规格、摆放位置是否正确,能够观察到 的金属丝像质计丝号是多少,是否达到了标准规 定的要求,满足标准规定为合格。
• ⑵ 黑度:为保证底片具有足够的对比度,黑度不 能太小,但因受到观片灯亮度的限制,底片黑度 不能过大。根据NB/T47013标准规定,国内观片灯 亮度必须满足观察底片黑度Dmin≥2.0。底片黑度 测定要求:按标准规定,其下限黑度是指底片两 端搭接标记处的焊缝余高中心位置的黑度,其上 限黑度是指底片中部焊缝两侧热影响区(母材) 位置的黑度。只有当有效评定区内各点的黑度均 在规定的范围内方为合格。
第六章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第六章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 6.1评定的基本要求 • 底片质量要求, 评定环境、设备的要求, 评定人
员条件要求. • 6.1.1底片质量要求 • ⑴ 灵敏度:从定量方面而言,是指在射线底片可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片2020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片2020](https://img.taocdn.com/s3/m/9e4753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6.png)
8
2.1.2影像放大
➢ 影像放大是指在胶片上成像的尺寸大于影像 所表示的物体的实际尺寸。
➢ 当射线源可视为是一点源时,得到的影像将 都是一个放大的影像,从投影关系不难理解这一 点。影像放大的程度与射线源至被透照物体的距 离相关、与影像所表示的物体和胶片的距离相关 。当射线源尺寸大于缺陷尺寸时,缺陷的实际情 况将变得复杂化,这时候需考虑象的位置。简单 地说,可以认为,在一般的情况下,影像都存在 一定程度的放大。
3
4
⑨焊根:焊缝背面与母材的交界处,如图7所示。 ⑩弧坑:由于断弧或收弧不当,在焊道末端形成 的低洼部分,如图9。 11焊道:每一次熔敷所形成的一条单道焊缝,如 图8所示。 12焊层:多层焊时的每一个分层。每个焊层可由 一条或几条并排相搭的焊道组成。如图8所示。 13单面焊:仅在焊件的一面施焊,完成整条焊缝 所进行的焊接,如图8 14双面焊:在焊件两面施焊,完成整条焊缝所进 行的焊接,如图9所示。
9
图1 影像的放大和几何不清晰度形成示意图
0
2.1.3影像畸变
➢ 影像畸变是指得到的影像的形状与物体在射 线投影方向截面的形状不相似。
➢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物体截面上不同的 部分在胶片上形成影像时产生的放大不同,这样 就导致影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不相似。
➢
例如,物体中有一个球孔,当射线中心束不
3
②观片条件对识别度的影响:
A.底片黑度与识别度的关系:在低黑度区域。识别度 ΔDmin变化不大,在标准黑度区域内(1.5~4.0),识 别度ΔDmin随着底片黑度的增大而提高,在高黑度区 域(≥4.0)ΔDmin随底片黑度增大而降低,即高黑度底 片对细小金属丝观察不利。所以底片黑度过高或过低 都不利于金属丝影像的识别。 B.观片灯亮度与识别度的关系:增大观片灯亮度能增大 可识别金属丝影像的黑度范围。 C.环境亮度对识别度的关系:周围光线使人眼感觉到 的底片对比度变小,从而使得可识别的黑度范围减小 ,识别度下降。
钢焊缝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钢焊缝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5459a4c852458fb770b5696.png)
3. 对接焊接接头中缺陷超过Ⅲ级者为 Ⅳ级。
4. 当各类缺陷评定的质量级别不同时, 以质量最差的级别作为对接焊接接 头的质量级别。
2.3.4圆形缺陷的分级评定 与一般的承压设备的规定相同,但对 小径管缺陷评定区取10mm×10mm。 2.3.5条形缺陷的分级评定 与一般的承压设备的规定相同,不赘 述。
评定区的尺寸依母材厚度确定,见 4730标准表8。
要注意的是当一张底片上有多处圆形 缺陷时,评定区一定要框在最严重 的部位。
2. 折算点数 评定区框进的圆形缺陷要分别测量其 长径,然后从本标准表9换算成点 数。
3. 按总点数评级 圆形缺陷是根据母材厚度和折算的总 点数,按4730标准中的表10评级。
①对于Ⅱ级,壁厚≤10mm,按壁厚 的10%作为未焊透的深度限值;壁 厚>10mm,以1.0mm作为未焊透的 深度限值。
② 对于Ⅲ级,壁厚≤10mm,按壁厚 的15%作为未焊透的深度限值;壁 厚>10mm,以1.5mm作为未焊透的 深度限值。
⑶深度未超标时单个未焊透长度与 单个条形缺陷的要求是一样的。
A级 1.5≤D≤4.0; AB级 2.0≤D≤4.0 用X射线透照小径
管最低可允许1.5;
B级 2.3≤D≤4.0 用X射线透照小径管 最低可允许2.0。
4730标准还规定,只要透过底片的亮 度能达到规定要求,黑度D的上限 值可大于4.0。
底片黑度用光学密度计测定。测定时 应注意,最大黑度一般在底片中部 焊接接头热影响区位置,如图2中 的C点和D点;
⑵深度的规定与D0>100mm相同。 ⑶根部内凹或根部咬边总长与焊缝总 长之比规定为≤30%,超过评为Ⅳ 级。
3. 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的深度测定对 比块与未焊透深度测定所用对比块 相同。
102.1射线检测原始记录表
![102.1射线检测原始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fa117063941ea76e59fa0486.png)
要求检测数量:
检测标准及合格级别:
实际检测比例:
实际检测数量:
暗室
处理
记录
药品配制
显影温度
(℃)
显影时间(min)
停显时间(min)
定影温度
(℃)
定影时间(min)
水洗时间(min)
底片评定数量:
其中I级: II级: III级: IV级:
底片透照记录
底片评定记录
序号
焊缝编号
底片编号
管电
射线检测原始记录
检验102.1
工程(产品)名称:
委托单位:
委托(指令)编号:
工件名称:
材质、规格:
工艺卡编号:
检测部位:
坡口形式:
焊接方法:
热处理状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检测时机:
照相技术等级:
透照方式:
透照厚度:
一次透照长度:
胶片型号:规格:
像质计型号:
增感方式:前屏:mm后屏:mm
设备型号:
设备编号:
焦点尺寸:
焊口总数(或焊缝长度):
压
Kv
管电流mA
曝光时间
min
焦距
mm
焊工
代号
缺 陷 评 定
级别
像质
丝号
底片黑度
有效
长度
原始记录编制说明
1.编号说明:SDSA/JL年份(如:2013写13)-工程或产品代号-RT序号
2.缺陷评定一栏应填写可记录缺陷的位置及大小以及数量等信息。
3.缺陷内容: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圆形缺陷、条形缺陷等。
检测人/资格:
年月日
暗室处理人/资格:
年月日
无损检测射线底片缺陷评定
![无损检测射线底片缺陷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8acf157e518964bcf847c6c.png)
15
16
17
18
⑷未熔合:可分为坡口未熔合、焊道之间未熔合、单面焊根部 未熔合。 ①坡口未熔合:按坡口型式可分为V型坡口和U型坡口未熔合: A.V型(X)型坡口未熔合:常出现在底片焊缝影像两侧边缘区 域,呈黑色条云状,靠母材侧呈直线状(保留坡口加工痕迹), 靠焊缝中心侧多为弯曲状(有时为曲齿状)。垂直透照时,黑 度较淡,靠焊缝中心侧轮廓欠清晰。沿坡口面方向透照时会获 得黑度大、轮廓清晰、近似于线状细夹渣的影像。在5×放大 镜观察仍可见靠母材侧具有坡口加工痕迹(直线状),靠焊缝 中心侧仍是弯曲状。该缺陷多伴随夹渣同生,故称黑色未熔合, 不含渣的气隙称为白色未熔合。垂直透照时,白色未熔合是很 难检出的。如图23所示。 B.U型(双U型)坡口未熔合:垂直透照时,出现在底片焊缝影 像两侧的边缘区域内,呈直线状的黑线条,如同未焊透影像, 在5X放大镜观察仍可见靠母材侧具有坡口加工痕迹(直线状), 而靠焊缝中心侧可见有曲齿状(或弧状),并在此侧常伴有点 状气孔。黑度均匀,轮廓清晰,也常伴有夹渣同生,倾斜透照 19 时,形态和V型的相同,如图24所示。
2
1.2缺陷在底片上成像的基本特征
1.2.1圆形缺陷 ⑴气孔:在焊缝中常见的气孔可分为球状气孔、条状气孔和 缩孔。 球状气孔:按其分布状态可分为均布气孔、密集气孔、链状 气孔、表面气孔。球孔,在底片上多呈现为黑色小圆形斑点, 外形较规则,黑度是中心大,沿边缘渐淡,轮廓清晰可见。 单个分散出现,且黑度淡,轮廓欠清晰的多为表面气孔。密 集成群(5个以上/cm2)叫密集气孔,大多在焊缝近表面, 是由空气中氮气进入熔池造成。平行于焊缝轴线成链状分布 (通常在1cm长在线有4个以上,其间距均≤最小的孔径)称 为链状气孔,它常和未焊透同生。一群均匀分布在整个焊缝 中的气孔,叫均布气孔,见图10示。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bb939254b35eefdc8d3336d.png)
6.1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缺陷是否能够通过射线照相而被检出,取决于若干环节。
首先,必须使缺陷在底片上留下足以识别的影象,这涉及到照相质量方面的问题。
其次,底片上的影象应在适当条件下得以充分显示,以利于评片人员观察和识别,这与观片设备和环境条件有关。
第三,评片人员对观察到的影象应能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这取决于评片人员的知识、经验、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按以上所述,对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底片质量要求,设备环境条件要求和人员条件要求。
6.1.1 底片质量要求通常对底片的质量检查包括以下项目1.灵敏度检查灵敏度是射线照相质量诸多影响因素的综合结果。
底片灵敏度用象质计测定,即根据底片上象质计的影象的可识别程度来定量评价灵敏度高低。
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是丝型象质计,评价底片灵敏度的指标是象质指数Z,它等于底片上能识别出的最细金属丝的编号。
显然,透照给定厚度的工件时,底片上显示的金属丝直径越小,其象质指数z越大,底片的灵敏度也就越高.灵敏度是射线照相底片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我国国家标准GB3323—87根据不同透照厚度和不同照相质量等级,规定了必须达到的象质指数Z(表6.1)。
对底片的灵敏度检查内容包括:底片上是否有象质计影象,象质计型号、规格、摆放位置是否正确,能够观察到的金属丝象质指数是多少,是否达到了标准规定的要求等。
2.黑度检查黑度是射线照相底片质量的又一重要指标,各个射线探伤标准对底片的黑度范围都有规定。
GB3323—87标准规定的底片黑度范围如表6.2。
由胶片特性曲线可知,胶片梯度随黑度的增加而增大,为保证底片具有足够的对比度,黑度不能太小,所以标准规定了黑度的下限值,另一方面,受观片灯亮度的限制,底片黑度又不能过大,黑度过大将造成透过光强不足,导致人眼观察识别能力下降,所以标准又规定了底片黑度的上限值。
底片黑度用光学密度计测定。
测定时应注意,最大黑度一般在底片中部焊接接头热影响区位置,最小黑度一般在底片两端焊缝余高中心位置,只有当有效评定区内各点的黑度均在规定的范围内,才能认为该底片黑度符合要求。
射线底片缺陷评定
![射线底片缺陷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44b045c177232f60dccca16f.png)
.
3
(2).斜针状气孔:在底片上多呈现为各种条虫状的影像,一端
保持着气孔的胎生园(或半圆形),一端呈尖细状, 其宽窄变化是 均匀逐渐变窄(细),黑度淡而均匀,轮廓尚清晰,这种气孔多沿结 晶方向长条状,其外貌取决于焊缝金属的凝固方式和气体的来 源决定。一般多成人字形分布(CO),少数呈蝌蚪状(氢气 孔)。如图12所示。 (3)缩孔:按其成因可分为晶间缩孔和弧坑缩孔。
A.晶间缩孔:又称枝晶间缩孔,主要是因焊缝金属冷却过程 中,残留气体在枝晶间形成的长条形缩孔,这种气孔垂直焊缝 表面,在底片上多呈现为较大的黑度,轮廓清晰、外形不规正 的圆形影像,并出现在焊缝的轴在线或附近区域,又称针孔。 如图13所示。
.
4
B.弧坑缩孔:又称火口缩孔。主要是因焊缝的末端未填满, 而在后面的焊接焊道又未消除而形成的缩孔。在底片上的焊 缝凹坑(或弧坑)黑色浅淡的影像中,有一黑度明显大于周 围黑度的块状影像。黑度均匀,轮廓欠清晰,外形不正规, 有收缩的线纹。如图14所示。
③带垫板(衬环)的焊根未焊透:在底片上常出现在钝边 的一侧或两侧,外形较规则,靠钝边侧保留原加工痕迹( 直线状),靠焊缝中心侧不规则,呈曲齿(或曲弧)状, 黑度均匀,轮廓清晰。当因根部间隙过小、钝边高度过大 而引起的未焊透,或采用缩口边做衬垫以及用机械加工法 在厚板边区加工成垫环的未焊透和双面焊未焊透影像雷同 ,如图20、21、22所示。
.
7内的非金属元素偏析在焊接过程中形成的氧 化物(SiO2、SO2、P2O3)等条状夹杂物。 A.条状夹渣:在底片上呈现出带有不规则的、两端呈 棱角(或尖角),沿焊缝方向延伸成条状的,宽窄不 一的黑色影像,黑度不均匀,轮廓较清晰。这种夹渣 常伴随焊道之间和焊道与母材之间的未熔合同生。如 图16所示。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1f8c309983d049649b6658bf.png)
3.定位 每个定位表格可视为整条焊缝,只要标明缺陷的相对位置即可, 不必要测量该缺陷距片端或中心的尺寸;另外,对有“丁”字焊口的 底片须在定位栏中标注,具体填写要求按评片表中规定。 六、缺陷的评级:
应按标准规定进行评级,如需要综合评级,应在备注栏中加以 说明,也可以在定位栏中以方框和长方框表示;另外,对于无缺陷的 底片,在单独评级和最终评级栏都要注明级别。
每张底片左右两端各扣除10mm,其余均属评定区长度,在评定区 内的缺陷如延伸到片端10mm内,其计量也应包含片端10mm内的缺陷的 数量和尺寸
2)评定区宽度 底片上焊缝影像加上焊缝两侧的热影响区均属评定区宽度。
五、缺陷的定性、定量及定位 1.定性 均以英文字母代替,不得写中文。缺陷性质代码按底片评定表上 规定填写。
2.定量
1)在一张底片上存在多处性质不同的缺陷时,要检出其中最严 重的两种,并确定其数量及尺寸。 2)一张底片上如有多处横向裂纹存在时,要找出裂纹总条数, 并测量其中最长的一条长度尺寸,表示方法为(A10×4,即裂纹共4 条,最长的为10mm) 3)一张底片上存在多处圆型缺陷而无其它缺陷时只需按标准规 定找出其最严重的部位,标注其评定区的点数或长径数值φ >T/2, 其余的圆形缺陷不做标识。 4)圆形缺陷的黑度不作为评级的依据。
七、管子对接焊缝底片评定。
1.管子对接焊缝底片评定按钢制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 测质量分级进行评定,对根部内凹和根部咬边不予考虑。
2.对圆形缺陷长径大于T/2的缺陷评定时不需标注点数,只需标注长径 数值φ >T/2即可。 3.评定时应标出哪部分焊缝靠近胶片侧或射源侧。
片 号
板 厚
焊接 方法 手工焊 氩弧焊 自动焊 手工焊
射线底片评定一次性规定
3-2焊缝射线底片的评定
![3-2焊缝射线底片的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db2039242af90242a895e53d.png)
1.圆形缺陷的评定
(1)选定评定区域 确定评定区域 量缺陷的长径
(2)根据评定区域测定缺陷的大小 母材厚度T ≤25 >25-100 >100 评定区域 (3)换算成点数 10×10 10×20 10×30
(4)计算缺陷点数总和并评级 当缺陷的尺寸小于下表规定时,分级评定时不计该缺陷的 换算成点数 点数。质量等级为Ⅰ级的对接焊接接头和母材公称厚度小 长径 ≤1 >1-2 >2-3 >3-4 >4-6 >6-8 >8 母材厚度/mm 于等于5mm的Ⅱ级对接焊接接头,不计点数的缺陷在圆 ≤10 >10-15 >15-25 >25-50 >50-100 级 >100 评 质量等级 形缺陷评定区域内不得多于10个,超过时对接焊接接头的 1 2 5 6 质量等级应降低一级。 2 点数 Ⅰ 1 3 3 6 4 10 15 25 Ⅱ 3 ≤25 6 9 >25-50 12 15 >50 18 母材厚度T Ⅲ 12 18 ≤0.7 24 30 36 缺陷长径/mm 6 ≤0.5 ≤1.4%T
特殊规定:
在拍摄厚焊缝时,12T或6T长度往往大于底 片长度,或者焊缝本身长度小于12T或6T,这时的 夹渣总长可按比例折算,但折算后的数据可能小于 单个夹渣的允许长度;在薄板中,板厚小于单个夹 渣允许长度,都可按单个夹渣长度允许值规定处理 。 例4
例5
3.未焊透缺陷的评定
• Ⅰ﹑Ⅱ级焊缝内不允许存在未焊透缺陷。 • Ⅲ级焊缝内不允许存在双面焊和加垫板的单面焊中 的未焊透。不加垫板的单面焊中的未焊透允许长度 按表7-6条状夹渣长度的Ⅲ级评定。 4.焊缝质量的综合评级 对于几种缺陷同时存在的等级评定,应先各自 评级,然后综合评级。如有两种缺陷,可将其级别 之和减1作为缺陷综合评级后的焊缝质量级别。如有 三种缺陷,可将其级别之和减2作为缺陷综合评级后 的焊缝质量等级。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81cb0913fc4ffe473368aba8.png)
投影的基本概念
• 2.畸变 • 对于同一物体,正投影和斜投影所得到的影象形状不 同,如果正投影得到的象视为正常,则认为斜投影的 象发生了畸变。 • 实际照相中,影象畸变大部分是由投射线和投影面不 垂直的斜投影造成的。此外,当投影面不是平面时(胶 片弯曲),也会引起或加剧畸变。球形气孔在斜投影中 畸变影象为椭园形裂纹影象有时会畸变为一个有一定 宽度的,黑度不大的暗带。 • 畸变会改变缺陷的影象特征,给缺陷的识别和评定带 来困难。
投影的基本概念
• 投影概念对于影象识别和评定具有重要意义: • 用一组光线将物体的形状投射到一个面上去,称为 “投影”。光线称“投射线”。投射线从一点出发的 称“中心投影”,投射线相互平行的称”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称“正投影”, 倾斜的称“斜相就是通过投影把具有三维尺寸的试件(包括其 中伪缺陷)投射到底片上转化为只有二维尺寸的图象, 由于射线源物体(试件及缺陷);胶片三者之间相对位 臵和角度的变化,会使底片上的影象与实际物体的尺寸、 形状、位臵有所不同,常见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 1.放大 影象放大是指底片上的影象尺寸大于物体的实际尺寸。 由于焦距比射源尺寸大很多,射源可视为“点源”,照 相投影可视为“中心投影”,影象放大程度与L1、L2有 关(图6.7),放大率M的计算公式为; • M = W′/ W = L1+L2 / L1 • 一般情况下L1>>L2,所以,影象放大并不显著,底片 评定时一般不考虑放大产生的影响。
与评片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
• 2) 区间偏析: • 焊接时,熔池周围被冷的金属所包围, 该处凝固最早, 冷却速度快,金属纯度较高,熔池中心凝固最迟,杂质 也多。如图所示,这些杂质 的少,与基本金属的污染程 度,合金元素多少以及焊缝 截面形状和冷却快慢等因素 有关。 • 3)火口偏析: • 除上述两种偏析外,焊缝金属断弧处,可能产生火口偏 析,这种偏析是由于断弧熔池内金属冷却特别快和搅拌 不够剧烈,杂质容易聚集,金属收缩不足等因素所造成 的。日常所贝到的火口裂纹,多半是由于火口偏析所引 起的。
第7 章 射线探伤——底片评定
![第7 章 射线探伤——底片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503756d1ed9ad51f01df244.png)
第7 章底片评定7.1.评片基本要求7.1.1 评片的一般程序步骤1)评定底片本身质量的合格性:为了得到准确的评定结果,要进行评定的底片质量必须合格。
黑度:利用黑度计(密度计)测定黑度范围是否处于相应标准规定的范围内,对比度应适当,没有达到标准要求黑度的底片属于底片品质不合格。
例如JB/T4730.2-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 部分:射线检测》第4.11.2 规定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 应符合下列规定:A 级:1.5≤D≤4.0;AB 级:2.0≤D≤4.0;B 级:2.3≤D≤4.0。
用X 射线透照小径管或其它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AB 级最低黑度允许降低至1.5;B 级最低黑度可降至2.0。
采用多胶片方法时,单片观察的黑度应符合以上要求。
双片迭加观察仅限于 A 级,叠加观察时,单片的黑度应不低于1.3。
对评定范围内的黑度 D>4.0 的底片,如有计量检定报告证明所用观片灯在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能够满足4.10.3 的要求,允许进行评定。
注:该标准中4.10.3 要求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符合下列规定:a)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2.5 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30cd/m2。
b)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2.5 时,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10cd/m2。
又例如GB/T3323-2005《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6.8 项规定射线底片黑度(测量允许误差为±0.1)应满足:A 级≥2.0(经合同各方商定,可降为1.5)B 级≥2.3(经合同各方商定,可降为2.0)当观片灯亮度按6.10 中所规定的足够大时,可采用较高的黑度。
采用多胶片透照,而用单张底片观察评定时,每张底片的黑度应满足上述要求。
采用多胶片透照,且用两张底片重叠观察评定时,单张底片的黑度应不小于1.3。
注:该标准 6.10 规定:观片灯的亮度应能保证底片透过光的亮度不低于30cd/m2,尽量达到100cd.m2。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180bcc59ec3d5bbfd0a748d.png)
广州声华科技有限公司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第1页共8页1.评片工作的基本要求1.1底片质量要求(1)灵敏度:从定量方面而言,灵敏度是指在射线底片可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
从定性方面而言,灵敏度是指发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
绝对灵敏度——在射线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缺陷尺寸。
例如点状0.25mm,线状0.025mm;相对灵敏度——在射线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缺陷尺寸与透照厚度的百分比。
例如1%;象质计灵敏度(常用)——用人工孔槽,金属丝尺寸(象质计)作为底片影象质量的监测工具而得到的灵敏度。
用丝号来表示。
具体要求:底片上可识别的象质计影象、型号、规格、摆放位置,可观察的象质计丝号是否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等,满足标准规定为合格。
(2)黑度:为保证底片具有足够的对比度,黑度不能太小,但因受到观片灯亮度的限制D max≤4.0,具体要求:按标准规定,其下限黑度是指底片两端焊缝余高中心位置的黑度,其上限黑度是指底片中心部焊缝两侧热影响区(母材)位置的黑度。
只有当有效评定区内各点的黑度均在规定的范围内方为合格。
(3)标记:标记在底片上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有关标准和工艺规定。
常用标记分为识别标记:如工件编号、焊缝编号、部位片号;定位标记:如中心定位标记、搭接标记及标距带等;返修标记:如R1、R2、R3。
上述标记应放置距焊趾不少于5mm。
(4)伪缺陷:因透照操作或暗室操作不当,或由于胶片、增感屏质量不好,在底片上留下的缺陷影象,如划痕、折痕、水迹、静电感光、指纹、霉点、药膜脱落、污染等。
上述伪缺陷均会影响评片的正确性,造成漏判和误判,所以底片上有效评定区域内不许有伪缺陷影象。
(5)背散射:照相时,暗袋背面应贴附一个“B”铅字标记,评片时若发现在较黑背景上出现“B”字淡影象(浅白色),则说明背散射较严重,应采用防护措施重新拍照,若未见“B”字,或在较淡背景出现较黑的“B”字,则表示合格。
无损检测射线底片评定技术
![无损检测射线底片评定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f2744b0bed5b9f3f90f1ce8.png)
一、底片评定的基本要求评片工作一般包括下面的内容:1)评定底片本身质量的合格性;2)正确识别底片上的影像;3)依据从已知的被检工件信息和底片上得到的影像信息,按照验收标准或技术条件对工件质量作出评定;4)记录和资料。
1.底片质量要求(1)灵敏度:从定量方面而言,是指在射线底片可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定性方面而言,是指发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
在射线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此最小缺陷尺寸与透照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
用人工孔槽,金属丝尺寸(像质计)作为底片影像质量的监测工具而得到的灵敏度又称为像质计灵敏度。
要求:底片上可识别的像质计影像、型号、规格、摆放位置,可观察的像质丝号是否达到标准规定要求等,满足标准规定为合格。
(2)黑度:为保证底片具有足够的对比度,黑度不能太小,但因受到观片灯亮度的限制,底片黑度不能过大。
底片黑度测定要求:按标准规定,其下限黑度是指底片两端搭接标记处的焊缝余高中心位置的黑度,其上限黑度是指底片中部焊缝两侧热影响区(母材)位置的黑度。
只有当有效评定区内各点的黑度均在规定的范围内方为合格。
(底片黑度有一定的范围,才有可能成为影像)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级:1.5≤D≤4.5;AB级 2.0≤D≤4.5;B级:2.3≤D≤4.5;透照小径管或其它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经合同各方同意,AB级最低黑度可降低至1.5,B级最低黑度可降低至2.0。
采用多胶片技术时,单片观察时单片的黑度应符合以上要求,A级允许以双片叠加观察,双片迭加观察时单片黑度应不低于1.3。
对评定范围内黑度D>4.5的底片,如有计量检定报告证明所用观片灯的亮度能满足要求,并经合同各方同意,允许进行评定。
(3)标记:底片上标记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有关标准和工艺规定,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
常用标记分为识别标记:如产品编号、焊接接头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
射线底片缺陷评定
![射线底片缺陷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735b2ae69dc5022aaea00e8.png)
42
434445 4647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谢谢各位
58
底片的椭圆内圈一般是焊缝根部位置, 注意未焊透。 圆形缺陷长径大于1/2T时,评定Ⅳ级
38
39
40
41
4底片上各种非缺陷影像的识别
4.1伪缺陷的识别 ⑴底片表面的机械损伤和表面附着污物:如划痕、 擦伤、指纹、折痕、压痕、水迹等,特征是底片 表面有明显可见的损伤和污物。 ⑵化学作用引起的,如漏光、受曲静电、药物沾 染,银粒子流动,霉点等,特征是底片上伪显示 分布与缺陷有明显的不同。 (3)识别 水平拿着底片,在观片灯光照射下,会 看到底片表面伪缺陷。
28
②凹坑(内凹):焊后焊缝表面或背面(根部)所形成低于 母材的局部低洼部分,称为凹坑(根部称内凹),在底片上 的焊缝影像中多呈现为不规则的圆形黑化区域,黑度是由边 缘向中心逐渐增大,轮廓不清晰,如图33所示。 ③收缩沟(含缩根):焊缝金属收缩过程中,沿背面焊道的 两侧或中间形成的根部收缩沟槽或缩根。在底片焊缝根部焊 道影像两侧或焊道中间出现的,黑度不均匀,轮廓欠清晰, 外形呈米粒状的黑色影像,如图34所示。
②焊道之间的未熔合:按其位置可分为并排道间未 熔合和上下道间(又称层间)未熔合。 A.并排焊道之间未熔合:垂直透照时,在底片上多 呈现为黑色线(条)状,黑度不均匀、轮廓不清晰, 两端无尖角、外形不规正,、与细条状夹渣雷同, 大多沿焊缝方向伸长,5×放大镜观察时,轮廓边界 不明显,如图25所示。 B.层间未熔合:垂直透照时,在底片上多呈现为黑 色的不规正的块状影像。黑度淡而不均匀。一般多 为中心黑度偏大,轮廓不清晰,与内凹和凹坑影像 相似,如图26所示。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
![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https://img.taocdn.com/s3/m/b5b2980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0.png)
探索新的数字化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 在射线照相底片评定中的应用,提高 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动无损 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工业生 产的进步和创新。
THANKS
02
底片上的影像能够反映物体内部 的密度、厚度和缺陷分布等信息 ,从而对物体进行无损检测。
射线照相技术应用
工业制造
用于检测金属、复合材料等产品的内部结构和缺陷。
文物保护
用于检测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内部的保存状况和修复情 况。
医学诊断
用于检测人体内部的病变和异常。
射线照相技术发展趋势
数字化技术
多模式检测
底片评定应基于客观的指标和标准, 避免主观臆断和经验主义。
可靠性
底片评定应具有可靠性,确保评定 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03
02
准确性
底片评定应准确反映工件内部结构 和缺陷,避免误判和漏检。
全面性
底片评定应全面覆盖工件的所有区 域,避免遗漏和死角。
04
底片评定的步骤
底片观察
观察底片上的影像,初 步判断工件内部是否存
术。
02
射线照相检测
射线照相检测是无损检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的穿
透性,通过底片或数字成像技术记录被检物体的内部结构,从而检测其
是否存在缺陷。
03
射线照相底片评定
通过对射线照相底片的观察和分析,对被检物体的内部结构和缺陷进行
评估和判断。
目的和意义
目的
通过对射线照相底片的评定,准确判断被检物体内部是否存在缺陷,为产品质量控制、维护和安全评估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