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辨证2教程教案

合集下载

第二节脏腑辨证PPT课件

第二节脏腑辨证PPT课件

5、寒湿困脾
• [病因]外感湿邪或久卧湿地导致湿邪伤脾; 或内生阴冷,素有脾阳虚弱,湿从内生。 • [症候群] 耳耷头低、四肢迈步沉重,肢 体浮肿,脉象濡细。 • [治则] 健脾化湿 • [方] 平胃散+五苓散
• [辨证] 心气不足 心鼓动无力 故宗气 不宣 气短,血不营 倦怠无力。 • 心气不足 心鼓动无力 故宗气不宣 血不营 脉象细弱、口色淡白。 • 宗气不宣 卫阳虚 自汗、形寒畏冷、 耳鼻不温。
• [治则] 心气虚---养心汤 • 心阳虚---保元汤 • 养心汤来补心气,党茯肉桂草黄芪 • 当归川芎五味子,茯神柏仁远志随。
6、肝阴虚
• [病因]同肝血虚 • [症候群] 眼红流泪,眼泡稍肿,睛生翳膜, 口干,舌红,低热,脉细数。 • [治则] 滋阴养肾,养血明目 • [方] 六味地黄丸+菊花、石决明、草决明、 木贼、蝉蜕
三、脾与胃经病症
脾病多虚,脾易为湿、寒 所困。 胃气以降为顺,胃喜润。 虚证健脾,实证疏肝
3、心火亢盛
• [病因]多有六淫内郁化热;补益太过。 • [症候群]高热、大汗、气出喘粗、神昏或狂躁 不安、粪干尿少、口渴贪饮、口色赤红、脉象 红数。 • [治则]清心火,养心阴 • [方]黄连泻心汤加味 • 活兽泻心源金匮 更用石膏与灯心 • 竹茹芍药车前子 舌病黄瘟热毒清 • 加入二冬天花粉 生桔玄参养心阴
4、痰火扰心(脑膜炎、脑炎)
• [病因] 热盛化火,火煎津液成痰,痰郁积扰 神明。 • [症候群] 高热、狂躁奔走、吃时紧吃而骤停、 频频口嚼、全身出汗、口色赤红、脉象滑数 • [治则]清心祛痰,镇静安神 • [方] 朱砂散 • 心热风邪用朱砂 黄连参茯胆汁加 • 若去参连加雄黄 方名茯神黑汗嘉
(二)、心火上炎与小肠热移 (小肠炎症)

医学脏腑辨证专题知识宣教课件

医学脏腑辨证专题知识宣教课件

病案1
尹某,女,24岁。1998年4月2日初诊。 主诉:两胁胀痛,经来腹痛5天。 +△病史:患者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上月与人口角后,
性情闷闷不乐,两胁胀,善太息。本次月经于上次月经 干净后27天来潮,经量适中,色红,但来时少腹胀痛, 乳房胀痛不适。检查:苔薄,脉弦。 思考讨论题: (1)肝气郁滞为何会导致痛经、乳胀等症? (2)病人有无化热征象?为什么?
【辨证要点】
以筋脉、爪甲、目睛失养与血虚见症为辨证要点。
二、肝阴虚证
【基本概念】肝阴虚证是指由于肝之阴液亏虚, 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 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 汗,或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舌红少津, 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
【临床表现】手足蠕动,眩晕耳鸣,潮热盗汗, 颧红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外感热病后期阴液耗损,或内伤久病, 阴液亏虚,致筋脉பைடு நூலகம்养而成。
具体分析详见肝阴虚证。 【辨证要点】以阴虚与动风见症为辨证要点。
(四)血虚生风证
【基本概念】血虚生风证是指由于血液亏虚,筋 脉失养导致动风所表现的证候。
肝病以肝主疏泄的功能失常、肝不藏血、阴血亏 虚、筋脉失养、易动风化火为主要病理变化 , 胆病以主决断功能失常及胆汁不循常道致黄疸为 主要病理变化 。
一、肝血虚证
【基本概念】肝血虚证是指肝血亏虚,相关组织 器官失养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眩晕耳鸣,面白无华,视物模糊或 夜盲,爪甲不荣;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 手足震颤,肌肉瞤动;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 闭经;舌淡,脉细。
【辨证要点】

《脏腑辨证》教学课件

《脏腑辨证》教学课件

脏腑生理功能
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负责人体的生命活动;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辅助推动人体各项功能。了解各脏腑的生理特点,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脏腑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健康的脏腑生理功能受到破坏,就会出现各类病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功能失调、结构异常、代谢障碍等,会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了解这些病理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脏腑辨证》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深入探讨中医脏腑理论的精髓,系统讲解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关证候。通过掌握脏腑辨证方法,学员将能够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by Etty Wan
中医脏腑理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述
中医学以五脏六腑为核心,认为人体各个器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了解脏腑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诊疗的思维方式和治疗原理。
肝脏的生理功能
中医认为,肝脏主持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多重重要功能。它能调和阴阳、疏泻气机、调节情志、帮助消化吸收营养,还能储存血液并疏泄关节。肝脏健康关系到人体的整体状态,对维护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肝脏的病理变化
肝脏作为人体至关重要的器官,其生理功能受到损伤或紊乱时,就会出现各种病理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代谢障碍、血液淤滞、功能失调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肌肤色变、情绪失常等临床症状。了解肝脏的常见病理变化,有助于中医整体诊断和精准治疗。
脏腑辨证的重要性
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理念。准确把握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症状,明确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不仅提高了诊疗效果,也体现了中医独特的整体观和个体化思维。
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
【概念】
指心阳衰败,阳气暴脱所表现的危 急证候。
【临床表现】在心阳虚证表现的基础 上,更见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 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或心痛剧烈 、 口唇青紫、脉微欲绝、神志模糊 、 昏迷不醒。
【辨证要点】心阳虚与亡阳证共见。
2021/1/11
【证候分析】 ❖冷汗淋漓(阳衰不固) ❖四肢厥冷(阳衰不温) ❖呼吸微弱(心阳衰,宗气泄) ❖面色苍白(阳衰而血失温运) ❖心痛剧烈、口唇紫(心脉瘀阻) ❖脉微欲绝(阳气外亡)
第九章 脏腑辨证
2021/1/11
【目的要求】 1.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
候分析、辨证要点以及鉴别诊断。 3.初步学会运用脏腑辨证方法分析典型
病例的方法。
2021/1/11
【重点与疑难点】 (一)重点:
脏腑辨证是临床各科的基础知识, 各证候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审 证要点都是要求掌握的内容。 (二)疑难点:
神志异常和痰浊内盛共见。
2021/1/11
【临床表现】本证常见于癫、痫及痰厥等病证:
癫证:癫证为精神失常的疾患。多由肝气 郁结,气郁生痰,痰浊上蒙心窍所致。临床见 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先痴呆,喃喃独语, 举止失常,苔腻,脉滑。
痫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吐吐涎沫, 喉有痰声,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口中如猪羊 叫声,醒后如常人,苔腻脉滑。
鉴别 6.寒湿困脾证与湿热蕴脾证的鉴别 7.胃气虚证与胃阳虚证的鉴别 82.02胃1/1/1阴1 虚证与肠燥津亏证的鉴别
9.肠燥津亏证、肠热腑实证二者鉴别 10.肝火炽盛证与肝阳上亢证二者鉴别 11.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动风和血虚
生风四证鉴别 12.肝胆湿热证与湿热蕴脾证鉴别 13.肾气不固证与肾阳虚证鉴别 14.膀胱湿热证与小肠实热证鉴别 15.肝火犯肺证、燥邪犯肺证,热邪壅肺证,

脏腑辨证小讲课护理课件

脏腑辨证小讲课护理课件
进行调理。
04
脏腑辨证的护理措施
心系疾病的护理措施
总结词
综合护理,关注心理状态
详细描述
针对心系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等,护理措施应注重综合护理,包括药物治 疗、生活调理和心理支持。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帮 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肝系疾病的护理措施
总结词
调整作息,饮食调养
方剂进行调理。
脾系疾病的辨证
总结词
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总结词
肢体乏力、气短懒言
详细描述
脾系疾病常见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辨 证要点包括观察患者的消化功能、舌象、脉象等 。治疗以健脾和胃为原则,可采用香砂六君子汤 等方剂进行调理。
详细描述
脾气虚证常见肢体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治疗 以健脾益气为原则,可采用四君子汤等方剂进行 调理。
肝系疾病的辨证
01
总结词
胁痛、口苦、目赤
02
详细描述
肝系疾病常见胁痛、口苦、目 赤等症状,辨证要点包括观察 患者的情绪状态、舌象、脉象 等。治疗以疏肝解郁为原则, 可采用柴胡疏肝散等方剂进行
调理。
03
总结词
头晕、目眩、耳鸣
04
详细描述
肝阳上亢证常见头晕、目眩、 耳鸣等症状,治疗以平肝潜阳 为原则,可采用天麻钩藤饮等
详细描述
对于肝系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护理措施应强调调整作息和饮食调养。患者 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应遵循清淡、易消化、 营养均衡的原则,避免油腻、辛辣食物。
脾系疾病的护理措施
总结词
注意饮食卫生,调理脾胃功能
详细描述
针对脾系疾病,如胃炎、肠炎等,护理措施应关注饮食卫生和脾胃功能的调理。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 意饮食卫生,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同时,可采用中医调理方法,如针灸、按摩等,以改善脾胃功能。

内科脏腑辨证教案模板及范文

内科脏腑辨证教案模板及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脏腑辨证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脏腑辨证的方法和原则。

3. 能够运用脏腑辨证分析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教学对象:中医学专业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内容:一、脏腑辨证概述1. 脏腑辨证的定义2. 脏腑辨证的意义3. 脏腑辨证的方法二、脏腑辨证原则1. 辨证求因2. 辨证求机3. 辨证求治三、脏腑辨证案例分析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脏腑辨证?为什么学习脏腑辨证?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讲授新课1. 脏腑辨证概述- 定义:脏腑辨证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的观察,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变部位及性质的一种诊断方法。

- 意义:有助于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 方法: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2. 脏腑辨证原则- 辨证求因:分析病因,了解疾病的起因。

- 辨证求机:分析病机,把握疾病的演变规律。

- 辨证求治:根据辨证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病例,分析病因、病机。

2. 教师点评,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回顾脏腑辨证的定义、意义和方法。

2. 复习脏腑辨证原则。

二、脏腑辨证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病因、病机。

2.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3. 教师点评,总结。

三、课堂小结1. 总结脏腑辨证的要点。

2. 强调脏腑辨证在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脏腑辨证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脏腑辨证分析病例的能力。

3. 学生对脏腑辨证原则的掌握程度。

教案范文:一、脏腑辨证概述1. 定义:脏腑辨证是根据中医理论,通过对患者症状、体征的观察,分析病因、病机,确定病变部位及性质的一种诊断方法。

2. 意义:有助于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方法: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二、脏腑辨证原则1. 辨证求因:分析病因,了解疾病的起因。

2. 辨证求机:分析病机,把握疾病的演变规律。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
福建省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年级
06
专业、层次
中西结合专业
授课类型
课堂讲授
学时
4
授课题目(章、节)
脏腑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脏腑的病变范围和病机特点。
2.掌握各常见证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辨证要点以及鉴别诊断。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脏腑辨证的概念、目的、方法和适应范围。
3.肝风四证之鉴别(详见概念辨析11)。
学生学习方法:预习、听讲、记笔记、讨论、练习课后记一、心与小病辨证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脏病辨证
六、脏腑兼病辨证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脏腑辨证是临床各科的基础知识,各证候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审证要点都是要求掌握的内容。
(二)难点
1.心阳虚脱证的辨证分析要点。
2.肝胆辨证中有六证可见头晕,应掌握各自成因。

脏腑辩证课程教案

脏腑辩证课程教案

脏腑辩证课程教案教案标题:脏腑辩证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脏腑辩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脏腑辩证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脏腑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中医理论的兴趣和理解。

教案步骤:引入:1. 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环境,引起学生对脏腑辩证的兴趣。

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

2.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你曾经感到过身体的某个部位不适吗?你是如何解决的?”知识讲解:1. 简要介绍脏腑辩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脏腑的定义、功能以及脏腑辩证的重要性。

2. 详细讲解常见的脏腑辩证方法和技巧,如望、闻、问、切等,以及相关的中医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脏腑疾病,如肝火旺盛、脾虚等。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脏腑病变、症状表现以及可能的辩证依据。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实践活动:1. 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脏腑辩证的过程。

可以使用模拟病例、角色扮演等方式。

2.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互相观察和辩证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反馈和讨论。

总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脏腑辩证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中医理论,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参考书目。

教学评估:1. 设计一份简单的测验或问卷,测试学生对脏腑辩证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或其他多媒体工具,用于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

2. 模拟病例或角色扮演的材料。

3. 相关的中医理论书籍和参考资料。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引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和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脏腑辩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的脏腑辩证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脏腑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中医理论的兴趣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7
六、脾肺气虚证
概念:脾肺两脏气虚,其基本功能减退所表 现出现的虚弱证候。 病因病机: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子病及母,影响脾气 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土不生金,累及于肺
2020/4/17
•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 久咳不止,气短而喘 • ——久病肺气虚损,呼吸功能减弱,宣降失职,气逆
——气虚脏腑机能活动减弱 • 舌淡,脉弱或结或代——心肺气虚,血运无力
2020/4/17
辨证要点:心悸,胸闷(心气虚) ,久病咳喘,气短(肺气虚),加 上一般气虚证。
2020/4/17
四、心脾两虚证
概念:心血虚证和脾气虚证同时出现的虚 弱证候。又称心脾气血两虚证。 病因病机: 久病失调 思虑过度 饮食不节,损伤脾胃,生化不足 慢性失血,血亏气耗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肝血不足,目失所养 • 爪甲不荣,肢体麻木或震颤
——爪甲、筋脉失于濡养 • 月经量少色淡,甚则经闭
——女子以血为本,心肝血虚,冲任失养 • 头晕目眩,面白无华——血虚头目失养 • 舌淡白,脉细——血虚舌、脉失充
2020/4/17
辨证要点:心悸,失眠,健忘(心血 虚),目、筋、爪失养症状,加上 一般血虚见症。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2020/4/17
概述
含义:当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可同 时出现两个或两个脏腑以上的证侯,称 作脏腑兼病辨证。
辨证要领 兼病中各证侯的辨证要点; 证侯间存在什么关系;
2020/4/17
一、心肾不交证
概念:心肾水火既济关系失调,而 见心肾阴虚阳亢的复合证候。
病因病机 忧思劳神太过,郁而化火,耗伤心肾之阴 虚劳久病 房事不节
2020/4/17
辨证要点:干咳少痰,音哑(肺阴虚 ),腰膝软,遗精(肾阴虚),加 上一般阴虚见症。
2020/4/17
八、肝肾阴虚证
概念:肝肾两脏阴虚,虚热内扰所表现的 证候。
病因病机 久病失调,阴液亏虚 情志内伤,化火伤阴 房事不节,耗伤肾阴 温热病久,津液被劫
2020/4/17
•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 胁部隐痛
• 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吐痰清稀 ——肺气虚,呼吸功能减弱
• 语声低怯,自汗,乏力 ——宗气不足,卫表不固
• 呼多吸少 ——肾气虚弱,不主摄纳,气不归元
• 耳鸣——肾虚耳窍失充 • 腰膝酸软——肾气虚,腰膝失养 • 尿随咳出——肾气不固 • 动则喘息加剧——动则耗气,肺肾更虚 • 舌淡,脉弱——气虚
——肝肾阴虚,肝络失滋,肝经经气不利 • 头晕目眩——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上扰 • 耳鸣,健忘,腰膝酸软
——肝肾阴亏,不能上养清窍,濡养腰膝 • 失眠多梦——虚火上扰,心神不宁 • 男子遗精
——肝肾阴亏,相火妄动,扰动精室,精关不固 • 女子月经量少——肝肾阴亏,冲任失充 • 口燥咽干,低热或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
于上 • 咯痰清稀——肺气虚,不能输布水津,聚湿生痰 • 食欲不振,食少,腹胀,便溏——脾气虚弱,运化失
职 • 面部虚浮,下肢微肿——脾虚不能运化水液,水气泛
溢肌肤 • 声低懒言,神疲乏力——气虚全身脏腑功能活动减退 • 面白无华——气虚运血无力,面部失养 • 舌淡,苔白滑,脉弱——气虚
2020/4/17
2020/4/17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心血虚),食少腹胀,慢性出血( 脾气虚),加上一般气虚、血虚见 症。
2020/4/17
五、心肝血虚证
概念:心肝两脏血虚,相关器官、 组织失养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思虑过度,暗耗心血 失血过多 脾虚化源不足 久病亏损
2020/4/17
•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 心悸心慌,健忘,失眠多梦
辨证要点:食少,腹胀,便溏(脾 气虚),咳喘无力,气短(肺气虚 ),加上一般气虚见症。
2020/4/17
七、肺肾阴虚证
概念:肺肾两脏阴虚,虚火内扰所表现的虚 热证候。
病因病机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病久及肾 劳伤太过, 先天不足,老年体弱,肾气亏虚,纳气无权
2020/4/17
•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肾阴亏耗,虚阳亢动,上扰心神 → 心肾不交证
2020/4/17
•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 心烦失眠,惊悸多梦 ——肾阴亏损,水不济火,不能上养心阴 ,心火偏亢,扰动心神
• 头晕,耳鸣,健忘 ——肾阴亏虚,骨髓失充,脑髓失养
• 腰膝酸软——肾阴亏虚,腰膝失养 • 梦遗——虚火内炽,相火妄动,扰动精室 • 口咽干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
少苔或无苔,脉细数——阴虚火旺
2020/4/17
二、心肾阳虚证
概念:心肾阳气俱衰,温运、气化无 力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心阳虚衰,病久及肾 肾阳亏虚,气化无权,水气凌心
2020/4/17
•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 肢体浮肿,小便不利 ——肾阳不振,蒸腾气化无权,水液内停,泛溢肌肤
• 腰膝酸冷——肾阳虚,不能温煦腰膝 • 心悸怔忡,胸闷气喘——肾阳虚不能温煦心阳, • 水气上犯凌心,心阳不振,心气鼓动乏力 • 唇甲青紫,舌质淡紫——心阳不振,温运无力,血行
2020/4/17
•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 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脾主运化,脾虚气弱,运化失职,水 谷不化
•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健忘 ——脾气亏损,气血生化不足,心血不足 ,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 皮下紫斑,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 ——脾虚不能摄血,血不归经
• 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质淡嫩,脉弱 ——气血亏虚
不畅而瘀滞 • 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苔白滑,脉弱——心肾阳虚,
形体失于温养,水湿内停,脏腑功能衰退。
2020/4/17
辨证要点:心悸怔忡,面青胸闷(心 阳虚),腰膝冷痛,肢体浮肿,小 便不利(肾阳虚),加上一般阳虚 见症。
2020/4/17
三、心肺气虚证
概念:心肺两脏气虚,其主要功能 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病机 久病咳喘,耗伤肺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及于心 老年体虚,劳倦太过,心肺之气虚损
2020/4/17
• 临床表现及证候分析
• 心悸怔忡——心气虚弱,鼓动无力 • 咳嗽,气短而喘
——肺气虚弱,呼吸功能减弱,失于宣降 • 胸闷——宗气亏虚,气滞胸中 • 自汗——肺气虚卫外不固 • 痰液清稀
——肺气虚弱,不能输布津液,水液停聚为痰 • 活动后诸症加剧——动则耗气,加重气虚程度 • 头晕,神疲,声低懒言,面色淡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