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岛链”与美国“新月形”封锁战略要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岛链的军事地理环境
• 第二岛链北起日本列岛,经小笠原群岛、硫黄群 岛、马里亚纳群岛、威克岛直至加罗林群岛。 • 在上述岛链中,小笠原群岛和硫磺群岛均属日本 领土,其他则大多属于美国领土或美国在太平岛 屿的托管地。
第一岛链
第二岛链
第三岛链
第二岛链的军事地理价值
• 1 .小笠原群岛和硫黄列岛地处日本东南海上交通线的 关键部位,对维护日本东南海上航线畅通,确保其石油、 煤炭、矿石等战略物资的进口具有重要意义,是日本海 上防线的前进据点和战略要地。 • 2 .马里亚纳群岛在地理上扼亚洲、美洲、大洋洲与南 极洲的海上交通要冲,北距日本东京只有 3 小时的飞行 路程,它既可以与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等构成美国 在西南太平洋的弧形基地网,又可直接支援在韩国、日 本和菲律宾等地的第一线美军基地。
冷战结束以后,在国际形势不断缓和的情况下,美国在亚太地 区的军事部署不减反增,说明美军的战略重点已从欧洲向亚太地区 转移,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依托和加强美国在西北太平洋已经 形成的三道防线,封堵西北太平洋地区,保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 “安全领袖”地位已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
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三道防线”
美国针对亚太地区的“新月形封锁战略”
• 二次大战以后,随着冷战序幕的 拉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扼 杀、封锁当时的苏联、中国等社会主 义国家,利用西北太平洋“弧形岛链” 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对亚洲国家实 施“东方弧线”的新月形封锁战略。 • 1950年1月,美国国务卿迪安· 艾 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 御圈是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球 到菲律宾。” • 1951年1月4日,美国国务院顾 问约翰•福斯特· 杜勒斯有公开宣称: “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防务范围应是日 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澳大 利亚这条近海岛屿链。”
此外,美还和 本区一些国家签订 各种条约,建立军 事同盟,增加驻兵 数量,加紧岛链的 封锁力度和对各国 的遏压态势。多年 来,美一直在积极 寻求新的前进基地 和后方支援基地, 不断充实太平洋的 基地带;同时加强 与日本、韩国、菲 律宾等国的军事同 盟关系,在许多重 要的岛屿上部署强 大的海空军兵力, 从而形成了美国在 太平洋地区的三道 防线。
第一岛链
第二岛链
第三岛链
3.第一岛链拥有许多具有重要战
略价值的海峡和航道。1986年美国宣布
要努力控制的世界上16个海上咽喉点,
其中有4个在第一岛链的范围之内:马六
甲海峡、龙目海峡、巽他海峡和朝鲜海 峡。
4.第一岛链所在的东亚、东南亚地区是战后世界上经济发展 速度最快、经济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 大的地区,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5。随着世界地缘经济重心从 大西洋地区向太平洋地区转移,世界地缘战略中心也在进行着 相应的转移。从而使本区在世界地缘战略格局中的地位迅速上 升,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其成为各地缘战略国家竞相控制的重要 目标和各大国矛盾的焦点。目前该区已成为当今世界军费增长 最快和军备最密集的地区便是本区军事战略价值的具体体现。
一、第一岛链的军事地理环境
在这些为数众多的岛屿中,位于亚欧大陆东 侧、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系列岛屿最为引人注目, 这些岛屿自北向南排列,呈一向太平洋突出的弧 形岛链,地理学家将其称之为“花彩列岛”,它 们构成了亚欧大陆东侧的第二海岸。由北向南依 次为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 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和苏拉威西岛。总长达 7000余公里。列岛向大洋突出的外侧都有深达 6000米以上的海沟,是多火山地震的不稳定地区。
西北太平洋“岛链”与中国的国家安全
王 国 梁
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在世界四个大洋中,没有任何一个大洋像太平洋拥有如此众多的岛屿。太 平洋的岛屿约有2万个,其中较大的岛屿有2650个,总面积约为440多万平方公 里,占全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1]星罗棋布的岛屿,在西太平洋形成了两条 向东南突出的岛屿锁链。不仅为岛上居民提供了宝贵的生存空间,是太平洋周 边国家人民友好交往的桥梁和纽带,而且许多岛屿扼守着重要的海上航线,具 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
第一道防线——封锁社会主义阵营的首道“绞索”
• 第一道防线处在亚太地区最前 沿,即亚欧大陆东侧的第一岛链。 这一岛屿锁链控制着西太平洋上几 乎所有的航道、海峡和海域,组成 对社会主义国家包围圈的“东方弧 线”。 • 按照美国的战略部署,第一岛 链是封锁社会主义阵营的首道“绞 索”,该岛链内的阿留申群岛、千 岛群岛至日本群岛,主要是针对原 苏联太平洋地区的;而日本的九州 岛、琉球群岛、中国的台湾岛至菲 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则主要 是包围中国的。
2.第一岛链面积广阔,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海岸线曲折,优良港湾众多,适宜建立大、中型 海、空军基地和导弹基地。特别是岛链东侧有一 绵延数千公里的巨大海沟,是潜艇隐蔽的绝佳场 所。一旦战争爆发,可与设在岛链上的基地有机 配合,迅速控制航线、封锁航道或向敌方发动悴 不及防的突然攻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
为加紧实施这一战略目标,从1952年到1953年,美国先后同 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缔结了安全条约。加 紧拼凑“东亚集体安全体系”,1954年又同菲律宾签订了马尼拉 条约。根据百度文库述条约,美国开始在上述国家以及美国在二战期间 及之后趁机强占的太平洋上大部分岛屿上修建军事设施,扩建海 空军基地,加速构建军事包围体系。
1.第一岛链紧靠亚欧大陆,距大陆边 缘最近处只有数十公里,最远处也仅为数百 公里,是亚欧大陆东侧国家进出太平洋的必 经之路,也是维护本区国家安全或封堵、遏 制亚太地区国家的一道锁链。因此谁控制了 这一岛链,谁就取得了进出太平洋的自由权 和制海权,可赢得巨大的战略活动空间。其 军事地理价值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分。
鉴于第一岛链重要的军事战略价值,长期以来, 美国一直将其视为封锁和遏制亚欧大陆社会主义国 家的前沿阵地。 二战以后不久,美国便发动了朝鲜战争,并趁 机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此后,美 国又相继和日、韩、菲等国以及台湾当局签订了一 系列军事同盟条约,在上述国家和 地区 进驻大量 军队,将它们纳入了美国的全球战略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