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合乎时宜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发展①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开展的必要条件①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阻力①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2.观察下图,战国时期,秦国从一个落后的边陲之国到拥有“威武的秦军”,这主要得益于商鞅()A.奖励耕织B.实行县制C.统一度量衡D.推行军功爵制3.中国古代最早提出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是()A.魏文王B.李悝C.吴起D.商鞅4.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不同B.改革的方式不同C.改革的发动者不同D.改革的结果不同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6.据统计,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百姓一年收入的80%以上都要用于缴纳国家的各类赋税,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当时东方六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秦国统治者的苛政导致了自身的落后B.秦国建立起了强大的中央集权机构C.东方六国君主普遍奉行儒家仁政思想D.东方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及秦国7.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这些措施()A.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使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8.电视剧《大秦帝国》备受观众好评,秦孝公成为众多网友热议的对象。
当初,导致秦孝公发愤图强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经济、政治、文化落后B.法家学说的推动C.诸侯会盟,拒邀秦国D.晋国分裂,士人游说9.《诗经》记载:周平王东迁后,“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天子之尊与诸侯无异”。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2.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① 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② 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③ 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
三处空格上分别是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3.商鞅在变法中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公平公正 C.维护农民利益 D.实行轻罪重罚4.某历史探究小组就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展开了探究性学习,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增加了本诸侯国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5.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净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6.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 D.“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7.“人无于水监(通“鉴”,以水为镜),当于民监。
”与此话相吻合的是百家中的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阴阳家8.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9.战国初期,楚国虽地广人多,但国力萎靡,后吴起至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
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
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
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9.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商鞅认为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那么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商鞅意在()A. 保护农业的生产B. 抑制商业的发展C. 限制贵族的剥削D. 打击贵族的利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并结合所学商鞅变法重农的政策可知商鞅试图通过此措施把人们限制在农业生产领域 A 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商业发展无关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A2.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A消除了财产等级差别表述错误没有消除排除B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不是限制旧贵族特权而是废除排除C表述错误均田制是租调制的基础表格中表述反了排除市易法节省了政府购买和运输物资的财政开支故D正确3.当今世界树欲静而风不止美国正在中美脱钩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试图再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人类生存状态美国这种做法体现了()A. 儒家学说内涵B. 道家思想观念C. 法家学说思想D. 墨家思想理念【答案】B【解析】“老死不相往来”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因此B正确 ACD排除故选B4.公元前7世纪齐晋两国均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兴兵起事齐桓公北击戎狄援救燕国助邢、卫复国晋文公兴兵勤王护遭狄人驱逐的周襄王还都复位继而灭掉潞、甲氏等狄人小国这些行为()A. 加快华夏共同体的融合发展B. 属于周初分封国间的争权夺利C. 导致各地战火不断生灵涂炭D. 说明宗法分封制已经彻底瓦解【答案】A【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利于巩固华夏族的主体地位使很多的周边小民族融入到华夏文化圈里面B.材料的时间与西周初期不相符C.材料的事情也有利于维护和平和稳定选项是错误的表述D.春秋初期分封制和宗法制没有彻底瓦解材料中的尊王攘夷说明分封和宗法制的影响还在故选A5.公元前4世纪中叶开始秦国每攻克一城攻占一地便就地设县任命长官特别在秦国后期频繁地与六国发生战争其取得的土地都是以一郡一县来计算的由此可见()A. 郡县制源自对六国中央集权模式的移植B. 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实施的前提与基础C. 实施郡县制是秦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D. 秦的统一伴随着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扩张【答案】D【解析】从材料秦国在完成统一前就实行在占领地区设立郡县的制度可知秦朝在统一过程中摒弃分封制利用设立郡县、任命长官的郡县制来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故体现出秦的统一伴随着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的扩张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秦在统一前建立郡县制的过程没有体现出郡县制是源自对其他国家政治模式的移植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秦朝在统一之前就已经实行了标志官僚政治开始的郡县制故不能表明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排除B项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统一顺应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故实施郡县制并不是秦朝能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6.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什伍连坐制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 奖励军功则形成“民勇于公战” 变法的这些条款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强化了法律意识故A项正确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颁布二一九法令解放了农奴制使得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并没有实现了近代化故B项错误C项中结果“迅速发展”表述不合史实应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实施殖产兴业政策之后日本在短短15年内大大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从封建的农业国初步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农业工业国为达到完全的民族独立和产业革命的新阶段创造了条件故D项错误7.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 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A. 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B. 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C. 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D. 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 实质都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故B项正确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瓦解故A项错误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与孟子仁政主张无关故C项错误承认土地私有会加剧土地兼并故D项错误故选B8.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下列选项中与这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A. “相地而衰征”B.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 “燔诗书而明法度”D. “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答案】C【解析】“燔诗书而明法度”是要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是为了适应统一的发展要求符合战国时期的发展趋势故C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国家从分裂走向局部的统一反映不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的特点故A错误B选项的表述是要回到原始社会这不是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故B错误D选项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国家分裂的状况体现不出国家统一的趋势故选C9.下面《商鞅舌战群儒图》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A. 改革必须首先从权贵中推行B. 改革者必须有坚定不移的决心C. 改革者应制定高明可行的方案D. 改革者要有勇于牺牲的精神【答案】B【解析】10.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B.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C.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D. 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表明郡县制的实施有利于国家统一措施的推行和落实说明对统一国家的巩固有利故D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项内容与史实不符在秦朝统一前诸侯国中郡县制已有存在故排除C项中秦始皇首倡郡县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1.(1)依据材料一指出平定六国后秦朝把哪两个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直接管辖范围之下根据所学概述秦朝加强对这两个地区控制的主要举措11.(2)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两部法律依据依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答案】(1)区域岭南地区、西南夷地区举措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开辟了连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西南夷地区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开辟“五尺道”【解析】(1)第一小问通过观察图一和图二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划归中央管理的是岭南地区和西南夷第二小问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这两个地区的管理【答案】(2)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1954年宪法)意义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解析】(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的两部法律第二小问根据“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得出修改法律的意义12.(1)据材料一概括商鞅的法律观12.(2)材料二中商鞅是如何推动法治实施的?概括其效果12.(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认识商鞅法律观的价值【答案】(1)法律观以法治国符合民众认知水平因时而变【解析】(1)据材料一“故圣人以千万治天下……民不尽贤……故圣人之为国也不法古不修今因世而为之治废俗而为之法”归纳【答案】(2)实施力求公平(赏罚分明)严格执法(树立权威)效果改变社会风气提高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强国【解析】(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可归纳出公平无私严格执法第二小问据材料二“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可归纳出改变社会风气提高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强国【答案】(3)价值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社会转型)推动了社会的法治化、有序化【解析】(3)据材料三“将秦国社会生活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使社会成为组织有序、结构严整的有机整体”并结合所学归纳13.(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和措施13.(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关于袁世凯葬礼的不同主张?请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目的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措施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解析】(1)目的依据材料一“欲使国家富强”、“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目的是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措施依据材料一“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答案】(2)论题袁世凯的葬礼之争是当时中国社会形势的反映阐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彻底摧毁旧的思想观念社会上的复古之风依然存在北洋政府在袁世凯的葬礼问题上主张参酌皇帝葬礼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措施社会风尚有了很大改变加上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因而社会舆论反对袁世凯葬礼采用旧礼仪主张采用符合共和宗旨的新礼仪因此袁世凯的葬礼之争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说明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曲折发展【解析】(2)依据材料“只可酌采皇帝葬礼斟酌损益” “其外国礼典则拟搜集德、美两国大总统国及各国元首之国葬礼互相参酌而成”可知主张有两种一是参酌皇帝葬礼二是反对袁世凯葬礼采用旧礼仪主张采用符合共和宗旨的新礼仪看待即是对这两种主张的认识主要从原因角度分析即可14.(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之法”的动力有哪些?14.(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是如何贯彻这一理念的【答案】动力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秦孝公的强烈愿望【解析】“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趋利可威以刑而不可化以善可劝以赏而不可历以名被险而带河四塞以为固地利形便蓄积殷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秦国民风民俗的现实需要秦国地理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优越秦孝公的强烈愿望【答案】理念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贯彻实行文化专制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实行连坐法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重农抑商对商业征收重税并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解析】第一小问“国务在弱民”弱民即将国家与人民对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文化专制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实行连坐法加重对民众违法的处罚力度重农抑商对商业征收重税并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
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A.社会经济的变化 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 D.思想文化的变化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了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3.商鞅之所以能在秦国进行变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关键在于谁的支持( )A.秦穆公 B.秦献公C.秦孝公 D.秦惠文王4.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
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领国而雄诸侯。
”其中所说的“本”是指( )A.农耕经济 B.法家思想C.中央集权 D.轻罪重罚5.《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 D.奖励军功6.商鞅变法后,一夫一妇的农户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商鞅变法( )A.允许生产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B.废除“世卿世禄制”C.禁止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D.建立了严密的户籍制度7.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加强了秦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废除秦国旧制度,使封建经济得到发展C.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D.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8.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以儒家理论为指导思想 ②宗旨是富国强兵 ③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 ④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领域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齐威王当上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都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
中原各国叫它“西戎”,把它看做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自从秦国商鞅变法后“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则父在而子分居财产独立”就成为习俗汉代以后一直通行“兄弟均分遗产” 由此内生为千百年来中国家庭的一种制度文化该制度文化存在的主要意义是()A. 推动了男女平等观念的逐步形成B.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C. 解决了传统家庭内部复杂的矛盾D. 促进了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分家现象并形成了一种制度文化结合所学可知分家现象有利于推动古代中国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B两项从材料信息难以体现 C项并非主要意义故排除2.《商君书·更法篇》言“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遵循)?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材料意在强调()A. 克己复礼的重要性B. 历史进步的必然性C. 传统文化的继承性D. 与时俱进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礼法以时而定制(制度)令(政策法令)各顺其宜”体现了法令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是一成不变的 D项正确ABC并非材料的主要意思排除故选D3.《周易》载“水主阴终数六” 秦朝则数以六为纪如舆六尺乘六马其余也往往以“六”为基数如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铸“金人十二” 秦朝以六为纪的做法()A. 受法家规制严格理念影响B. 意在加强和神化皇帝专制C. 加深了迷信对民众的束缚D. 吸取六国经验完善度量衡【答案】B【解析】秦朝可以选择六或六的倍数作为记数是受阴阳五行家影响阴阳家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认为秦朝主水水主阴终数六所以秦朝是为了宣扬天命论的色彩进而巩固皇权 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法家思想 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神化皇权 C选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与完善度量衡无关 D选项排除故选B4.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表现在()①统一度量衡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实行二十等爵制④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主要体现在废除“世卿世禄制” 实行二十等爵制和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故②③④正确统一度量衡主要是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关系不大故①错误故B项正确5.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 加强刑罚B. 奖励生产C. 推行县制D. 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促进士兵积极杀敌增强了秦国战斗力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涉及的是军事措施 A项是刑罚措施 B项是经济措施 C项是政治措施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6.顾炎武曾批评明代后期学者赵凡夫的《说文长笺》(研究传统语言文字、音韵等方面的著作)过于简陋粗疏现代学者解释“明代后期谈《说文》总是学问上努力的表现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惟我们觉得开风气之先的都是粗枝大叶的”现代学者所说的“开风气之先”指的是何种风气的转变?()A. 从注释经典到谈论心性B. 从空谈心性到注重实学C. 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D. 从固守旧学到西学东渐【答案】B【解析】“学问上努力的表现”“清初研究《说文》成绩卓越的人渐多自然看不惯明朝学者的粗疏”说明清初由于严密的文化专制导致文人更多的从事空谈义理和心性他们引经据典而不注重实学而现代学者则反对这种做法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7.《商君书》写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故知者作法而愚者制焉贤者更礼而不肖者拘焉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其意在()A. 维护传统的贵族政治B. 论证革新的历史依据C. 规劝当政者施行仁政D. 强化周王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题干所示为商鞅关于变法的著作“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制法之人不足与论变”表明历史一直处于变化演进之中以此来论证变法的依据和作用 B项正确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传统贵族走向衰落商鞅变法旨在确立地主阶级专政 A项错误题干所示为强调变法建立地主阶级的集权统治 C项和题干主旨不符商鞅变法时期周天子地位旁落商鞅变法是为了强化秦国的统治 D项错误故选B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有利于加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是()A. 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B. 建立县制C. 奖励军功D. 奖励耕织【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奖励耕织有利于加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9.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A. 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 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 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 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中的分异令该政策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分异令 ACD三项均与其无关排除故选B10.2010年央视电视剧《神话》中主角易小川穿越时空来到秦朝下列情节有可能在当时出现的是()A. 在铁匠那里买了把锋利的灌钢刀来防身B. 被秦始皇任命为九原郡刺史监察辖区内官员C. 带领秦军用火炮攻打岭南地区D. 人们把秦始皇统一全国的事迹画成壁画予以纪念【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秦始皇统一是在秦朝时期完成的 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中的灌钢法是在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排除B选项中刺史是在汉朝时期设置的排除C选项秦朝时期没有火炮排除故选D11.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A. 推行县制B. 法令严酷C. 奖励军功D. “燔诗书而明法令”【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实行什伍连坐法一人犯法与之有关的人均要受到牵连依据材料可知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正是受这一措施的影响体现了法令严酷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12.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③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 商鞅变法B. 焚书坑儒C. 迁都洛邑D. 陈桥兵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地图显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可以推测所反应的时空为战国时期③所在位置为秦国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故A项正确焚书坑儒发生在秦统一后的秦朝故B项错误迁都洛邑发生在东周开始春秋时期故C项错误陈桥兵变发生在后周故D项错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3.(1)根据材料一概述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13.(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涵的不同13.(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因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国际上民族国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解析】(1)依据材料“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限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可概括得出政治上民族国家更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经济上民族国家有利于国内市场的形成发展国际上民族国家能满足资产阶级对外扩张需求壮大国家实力【答案】(2)不同政治上西欧民族主义重视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则侧重反对列强侵略建立平等关系经济上西欧民族主义主张自由贸易扩大市场中国则主张提高关税保护民族经济文化上西欧民族主义宣扬西方文化优越论中国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解析】(2)依据材料“沿海的改革者属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闳、伍廷芳、王韬、郑观应等人当殖民者夸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情的丰富来源”“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冯桂芬向同胞力陈要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可概括得出政治上西欧民族主义重视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中国则侧重反对列强侵略建立平等关系经济上西欧民族主义主张自由贸易扩大市场中国则主张提高关税保护民族经济文化上西欧民族主义宣扬西方文化优越论中国则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重视本民族传统文化【答案】(3)西欧促进欧洲民族国家的统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西欧列强对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促进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觉醒中国政治上有利于科学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推动近代中国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经济上实业救国的思潮、提倡国货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经济的近代化文化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解析】(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4.(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14.(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答案】(1)措施梭伦改革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商鞅变法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解析】(1)依据“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葡萄酒、橄榄油等产品出口”可得出政治上确立财产等级制按不同等级分配政治权利经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依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得出政治上实行军功授爵、郡县制经济上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答案】(2)不同影响制度建设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经济发展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从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从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型梭伦改革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商鞅变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1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商鞅变法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哪些基础15.(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国家统一与秦国统一六国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答案】(1)政治基础分封制被废除推行县制健全了国家机器经济基础井田制被废除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经济发展军事基础奖励军功强化了军力思想文化基础“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了思想【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增强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由材料信息“使中原诸文化种族在他的冲刷与激荡之中融化混合而凝结为一个整个的种族”可知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等四个方面对统一国家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答案】(2)相同通过发动战争武力统一不同秦国统一由新兴阶级领导完成德国统一由旧贵族领导完成秦国兼并六国德国对内排除国内强大邦国对外打败国际强敌原因秦改革取得巨大成效新兴封建地主取得政权德国四分五裂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地主贵族势力强大国际环境的影响【解析】(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和“俾斯麦……要用‘铁和血’来解决‘当代的重大问题’”可知秦国和德意志都是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运用战争手段完成统一大业两国统一大业完成的不同点及其原因可以从领导阶级和国际环境来思考。
商鞅变法练习题(打印版)
商鞅变法练习题(打印版)一、单项选择题1. 商鞅变法的实施时间是: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时期D. 汉朝时期2.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 增强秦国的军事实力B. 促进秦国的经济发展C. 改革秦国的法律制度D. 巩固秦国的统治地位3. 商鞅变法中,以下哪项措施与农业生产无关?A. 推行均田制B. 鼓励农业发展C. 奖励军功D. 建立县制4. 商鞅变法中,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主要体现在:A. 限制商人的商业活动B. 增加农民的税收C. 减少农民的劳役D. 鼓励农民从事手工业5. 商鞅变法中,对秦国军事改革的措施不包括:A. 推行军功爵位制B. 建立常备军C. 强化军事训练D. 废除世袭制二、填空题1.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推行____制度,以确保土地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 商鞅变法中,通过实行____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士兵的积极性。
3. 商鞅变法期间,秦国的法律制度得到了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实行____,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社会秩序和行为规范。
4. 商鞅变法中,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采取了____政策,限制了商业的发展,鼓励了农业的发展。
5. 商鞅变法的实施,极大地增强了秦国的国力,为秦国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最终实现了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商鞅变法中推行的均田制对秦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2. 描述商鞅变法中对法律制度的改革,以及这些改革对秦国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
3. 商鞅变法中,如何通过军事改革增强秦国的军事实力?四、论述题论述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以上练习题涵盖了商鞅变法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变法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对秦国及中国历史的影响。
通过这些练习题,可以加深对商鞅变法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单元综合测评2商鞅变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单元综合测评(二) 商鞅变法(时间:60分钟分值:90分)1.(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董仲舒材料二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虽能骤致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苏轼(1)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董仲舒、苏轼评价商鞅变法是否客观,并说明理由。
(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指出上述评价的动身点。
(7分)[解析] 本题属材料式问答题,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
第(1)问,留意辩证分析董仲舒和苏轼对商鞅变法的观点。
二者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都掺杂了个人观点,既有确定,也有确定的主观歪曲,甚至是错误的观点。
第(2)问评价两人的动身点,要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进行思索。
[答案] (1)董仲舒:指出了商鞅变法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变法后秦国存在土地私有、可以买卖,土地兼并,贫富悬殊等现象,是客观的;但董仲舒只强调变法后农夫的贫困,未相识到变法对促进秦统一全国的作用。
苏轼:看到秦国经过变法,经济发展,国力增加,成为七国中最强的诸侯国,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是客观的;但秦朝快速灭亡的缘由是暴政,苏轼归结为变法,则是错误的。
(2)董仲舒:为迎合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实行思想上的统一,董仲舒站在儒家立场上否定商鞅变法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苏轼: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剧烈反对。
苏轼站在保守派的立场上,认为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召怨天下”,导致秦“旋踵而亡”,以攻击王安石变法。
2.(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视察下列图片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三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商鞅变法练习题
商鞅变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商鞅变法发生在我国的哪个朝代?A. 周朝B. 春秋战国C. 秦朝D. 汉朝2. 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加强中央集权B. 发展农业生产C. 提高军队战斗力D. ABC都是A. 连坐法B. 轻罪重罚C. 废除井田制D. 统一度量衡A. 韩国B. 赵国C. 魏国D. 楚国5.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军事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A. 建立县制B. 实行军功爵制C. 废除世袭制D. BC都是二、填空题1. 商鞅变法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____年至公元前____年。
2. 商鞅变法中,废除井田制,实行______制度。
3. 商鞅变法期间,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实行了“______”政策。
4. 商鞅变法后,秦国实行了严格的______制度,以加强中央集权。
5. 商鞅变法中,为了统一度量衡,制定了______标准。
三、简答题1. 简述商鞅变法的背景。
2. 商鞅变法对秦国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3. 商鞅变法中的“法治”与“德治”有何区别?4. 请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政策。
5. 商鞅变法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四、论述题1. 试论述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2. 分析商鞅变法对我国封建社会制度形成的影响。
3. 从商鞅变法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共同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五、判断题1. 商鞅变法中,商鞅本人因变法有功而被封为贵族,享尽荣华富贵。
()2. 商鞅变法时,实行了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
()3. 商鞅变法中,取消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变法的主要内容之一。
()4. 商鞅变法期间,秦国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禁止人民自由迁移。
()5.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军队战斗力显著下降,导致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一落千丈。
()六、匹配题措施:1. 废除井田制2. 实行军功爵制3. 统一度量衡4. 建立县制5. 重农抑商效果:A.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方便了商品交换E. 稳定了社会秩序七、连线题人物:1. 商鞅2. 秦孝公3. 公孙衍4. 惠施5. 张仪角色:A. 变法的支持者B. 变法的反对者C. 变法的执行者D. 提出连横策略E. 提出合纵策略八、案例分析题材料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一时,但也因变法过于激进,导致民怨沸腾,最终商鞅本人也遭到车裂之刑。
商鞅变法单元练习及答案
商鞅变法单元练习及答案商鞅变法单元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1、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①井田制的确立②铁农具和牛耕出现③新兴地主的出现④百家争鸣⑤频繁的争霸战争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2、以下哪一项最能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A、是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B、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C、是民族融合大发展时期D、是文化科学空前繁荣时期3、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A.改革的内容 B、改革的方式 C、改革的性质 D、改革的成果4、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应是()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②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③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④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①③④②5、《史记·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6、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7、商鞅在秦国变法,后人多以‘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加以评论,这主要是因为A、秦孝公大力支持B、满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C、变法措施为各国所沿用D、“为秦开帝业”影响深远8、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为结束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
其条件有:①实现了区域性统一②促进了民族融合③变法中秦国强大④人民渴望统一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9、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B.“初税亩” C.“尽地力之教” D.“为田开阡陌封疆”10、对秦国来说,商鞅变法起到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B、秦国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D、加速了秦国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1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史载,商鞅在变法失败后的逃亡中投宿旅店遭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最后商鞅被抓捕并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折射出
A.秦国民众对变法内容的遵守B.商鞅变法最终人亡政息
C.秦国社会法制观念深入人心D.商鞅自身富有牺牲精神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20.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B.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简答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C.保障了兼并战争的胜利D.有利于法家思想的传播
7.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纷纷进行变法改革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确立封建专制统治C.争取兼并战争胜利D.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8.《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二单元 《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商鞅变法》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战国中期,诸侯国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不采取分封土地的办法,而给以一定数量的粮食或钱币;战国后期,诸侯国国君已普遍用玺、符作为凭证,用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调遣军队等。
这说明战国中后期A.频繁的变革阻碍社会发展 B.儒家思想受到重视C.专制集权制度已有所体现 D.井田制开始遭破坏2.冯天瑜在《中华文化史》中记载了一个“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的时期,这一时期A.处于中央集权的鼎盛时期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学说C.各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只有贵族子弟享受教育权利3.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室”之间的斗争激烈。
不少国家私家势力逐渐上升,公族势衰。
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而晋国和齐国的公族势力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这反映出A.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 B.王权未完全确立C.诸侯国内部政治失序道德大废 D.私有制逐渐建立4.西周时期,天下有道,征伐礼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天下无道,征伐礼乐自诸侯出,而到了战国时,则是征伐礼乐自卿大夫出,这反映出A.宗法制的逐步瓦解 B.自天子至诸侯势力衰微C.君主专制制度奔溃 D.五霸七雄的局面形成5.战国时期,齐国在国都临淄的稷门附近开办了一所学校,称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当时最著名的文化与学术中心,这里名士云集,他们常常就时政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和争鸣。
出现“稷下争鸣”的主要社会原因是A.齐国国王喜好结交天下名士B.稷下学宫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C.“士”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知识分子D.社会处于变革时期,各家提出治国救世之道6.秦王赢政读韩非子著作后大为惊叹:“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王赢政如此惊叹的主要原因是韩非子A.主张以严刑峻法教化百姓 B.推崇削弱宗法观念C.提出了君主专制的构想 D.主张实行郡县制7.《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儒家学派的基本文献,后来被称做“六经”。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 商鞅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这些措施()A. 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 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 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 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答案】C【解析】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是才能和军功这沉重打击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故选C A、B表述太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 D项不是材料中措施的主要影响排除2.以“客”(宾客)出仕是战国最风行的仕进途径其中秦国相当典型据统计从秦孝公至秦王政担任丞相的23人中有20人是客卿这在七雄中是绝无仅有的对比东方六国秦国()A. 学术氛围更加自由B. 选官制度更为先进C. 宗法势力相对薄弱D. 经济实力十分强大【答案】C【解析】略3.云梦秦简记载“发(拆看)伪书(文书)弗智(知)赀(惩罚)二甲今咸阳发伪传(通行证)弗智即复封传它县它县传其县次到关而得……咸阳及它县发弗智者当皆赀” 这说明秦代()A. 邮传制度比较严密B. 法律制度极其苛刻C. 政令下达的速度快D. 中央对地方控制松【答案】A【解析】4.“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A. 建立县制B. 什伍连坐C. 奖励耕织D. 焚烧诗书【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孝公任用商鞅为相商鞅变法采取的措施虽然不符合古代先王的道理但还是抓住了农业这个根本所以秦国不仅胜过邻国而且称霸诸侯所以“务本”指的是奖励耕织故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C5.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巡游天下采纳齐鲁儒生刻石颂德的建议在齐、楚旧地七处刻石下表是刻石部分内容A. 以法治强化伦理观念B. 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C. 对齐楚旧地恩威并施D. 以神权维护统治的合法性【答案】B【解析】从材料“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普施明法经纬天下”“事各有序”“防隔内外禁止淫泆”中可以看出秦朝比较注重社会行为规范的建设故B项正确A项是只符合“之罘刻石”的内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对齐楚旧地的措施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神权故D项排除故选B6.秦孝公三年颁布了《分户令》规定一个家庭内如果“有二男以上”而“不分异”的就必须加倍课税到秦孝公十二年商鞅第二次变法时又颁布了《分户令》“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两次《分户令》的颁布()A. 大量增加了秦国人口B. 极大地增强了军队战斗力C. 使社会矛盾不断恶化D. 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答案】D【解析】A.“分异令”不能直接增加人口排除AB.材料与军队无关排除BC.“分异令”并不会使矛盾激化排除CD.秦国通过“分异令” 增加了小农户的户数有利于挖掘闲散的劳动力故D项正确7.下图所示箭头的含义是A.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路线B. 秦王嬴政对六国进行各个击破C. 汉代政治稳定与领土的扩张D. 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8.《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始皇)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这反映了()A. 是政权开拓疆土愿望的优先选择B. 顺应了儒家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C. 形成了一道具有军事意义的屏障D. 彻底解决了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可知长城构建了一道军事屏障有效的阻挡了匈奴等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犯 C项正确秦长城的修筑是起到屏障作用而非政权开拓疆土愿望的优先选择排除A项秦朝时期儒学并未受到重视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故选C9.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A. 开辟田畴、戮力农业B. 临阵奋勇争先杀敌C. 经商赚钱积累财富D. 分科取士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商鞅变法实行军功授爵故当时秦国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临阵奋勇争先杀敌故B正确开辟田畴、戮力农业与进入仕途无关故A错误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故经商赚钱积累财富不可能进入仕途故C错误分科取士属于科举制当时还没有形成科举制故D错误故选B10.《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 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 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 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 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废止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调整等级爵制的选定方法并不能说明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按军功授爵制度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也促使选官制度转变故D项正确故选D1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学创立延续两千多年的大一统国家的理论基础发端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医学理论诞生古代小农经济的技术基础铁犁牛耕使用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 华夏民族进入文明时代B. 中国古代文化到达顶峰C. 文化繁荣助推经济进步D. 后世文明基础得以奠定【答案】D【解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学创立延续两千多年的大一统国家的理论基础发端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医学理论诞生古代小农经济的技术基础铁犁牛耕使用”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后世文明基础得以奠定故D正确AC材料未体现排除B错在“顶峰” 排除12.《史记》载韩国制订“疲秦计划”(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大兴水利)嬴政采纳郑国的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郑国渠修成后关中变成沃野秦国富强起来后统一六国这说明()A. 秦王善于纳谏重用儒学人才B. 国家兴衰取决于统治者的才能C. 秦国崛起开始于修建郑国渠D. 招贤纳士助推秦国完成了统一【答案】D【解析】由材料“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作《谏逐客书》改变了嬴政的主张网罗天下英才”可知网罗人才的举措使秦能够充分利用人才优势变阴谋诡计为自身发展的长处和优势增强了秦的实力推动完成国家的统一故选D项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排除A项“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秦崛起于商鞅变法排除C项故选D13.雅典首席将军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结合所学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雅典权力真正掌握在全体人民手里B. 雅典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C. 雅典民主时代的男女地位平等D. 雅典民主还是少数人的民主【答案】D【解析】雅典的民主权力掌握在雅典公民手中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参政权而雅典公民人口占总人口不到10% 因此雅典民主还是少数人的民主故D正确雅典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全体人民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没有公民权故A错误雅典是奴隶制社会所有人平等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雅典民主时代妇女没有参政权男女地位不平等故C错误14.荀子认为“欲恶同物欲多物寡寡则必争矣” 必须对人的恶的本性加以控制并提出了三种社会控制手段使群、隆礼、至法以达到“至平”的社会控制的秩序目标由此可见苟子的主要目的是A. 推动社会的变革B. 适应争霸战争需要C. 达到“克己复礼”D. 重塑社会有序体制【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三种社会控制手段”“社会控制的秩序目标”等信息可知荀子性恶论的主要目标在于社会治理重塑社会有序体制故选D项社会变革与变法运动相关故排除A项B项是法家的主张故排除 C项是孔子的主张故排除15.下图是秦兵马俑请判断其朝向()A. 坐西朝东B. 坐东朝西C. 坐北朝南D. 坐南朝北【答案】A【解析】秦国地处西方六国在东方秦灭六国时秦军由西向东进攻为再现秦军东进的雄姿故兵马俑坑安排在陵墓的东侧兵马俑面朝东方故选A16.秦国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如表所示“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这一举措()A. 提高了人们的进取精神B. 强化了对基层的控制C. 旨在提高平民经济地位D. 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推行等爵制把“士”和“大夫”等旧贵族称谓被压低至十级以下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商鞅有意压制旧贵族势力提升新兴地主的地位进而提高人们的进取精神和积极性故A项正确等爵制不是强化对基层的控制故B项错误等爵制旨在提升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是提高平民经济地位故C项错误等爵制与增强军队战斗力无关故D项错误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17.(1)根据材料一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论是否正确?结合史实说明17.(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跟变法中哪些条款有关?试作简要评述17.(3)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答案】(1)基本正确说明商鞅变法废除了旧贵族的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制度秦国逐渐强大起来【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司马迁的评论基本正确史实方面结合所学与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影响相关的知识作答即可【答案】(2)条款什伍连坐制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 奖励军功则形成“民勇于公战”简评变法的这些条款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强化了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严刑峻法也有消极作用【解析】(2)根据“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可知与商鞅变法对社会治安与军事方面的措施有关即“连坐制”和“奖励军功”简评结合所学作答即可要从正反两个角度作答【答案】(3)特点与什伍制度相结合直接目的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解析】(3)结合所学可知连坐法与什伍制度相结合直接目的结合所学作答即可18.(1)根据材料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18.(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特点及秦国没有废除商鞅实行的新法的原因【答案】主要内容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解析】主要内容根据“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得出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废除井田制废除井田制【答案】特点除旧布新措施全面影响深远新法中“鼓励耕织”等举措既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新法中“奖励军功”等举措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新法中“废井田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解析】特点根据商鞅变法的措施可以看出具有除旧布新、措施全面而且影响深远新法中“法治”“实行郡县制”等举措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得到ア大农民阶级的支持有利于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开阡陌”等举措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1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践行“务实功利”价值追求的主要举措19.(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的“务实功利”价值追求【答案】(1)主要举措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制定《秦律》轻罪重罚【解析】(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答案】(2)评价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但是这种偏执的价值追求也使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呈现出重现实利益轻伦理道德的不良倾向严酷的法律则会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长远统治【解析】(2)根据材料“这次变革在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秦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其积极的一面在于用爵禄和刑罚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到国家需要的道路上来把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思想都引入一种轨道式的模范”“这些繁密的法令使秦人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的道德水平也渐渐降至仅仅遵循法律规定的最低线”结合所学回答20.(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农业的积极影响20.(2)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答案】富国措施废除井田制按亩纳税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积极影响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解析】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井地不得不解放”得出废除井田制据材料一“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得出按亩纳税据材料一“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成为耕者所自有”得出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得出根本变革了农业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注意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角度回答【答案】指导思想重视农战评价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解析】第一小问思想据材料二“使民致身于农战之二事”得出重视农战第二小问评价据材料二“列国环伺时相侵凌非有富强之国力则亦无以自存”得出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的形势结合所学得出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据材料二“几乎欲举一国之学术文化而摧毁扫荡之” 结合所学得出不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为后来秦的暴政埋下祸根从正反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商鞅变法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分,共20题50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风潮迭起。
请回答1~5题。
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酒容器。
这一容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与进步,与这一相关的是()A.铁农具B.牛的使用C.手工业技术的进步D.商业的繁荣2.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3.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4.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思想符合当时统治者要求并被提倡的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5.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B.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C.秦孝公审时度势取变法强国之路D.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变法。
请回答6~10题。
6.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奖励军功②重农抑商③为田开阡陌封疆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 ①③④B. 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7.商鞅变法中提到“燔诗书而明法令”,这一措施的实质是()?A.宜传法家思想B.以法治国C.富国强兵D.思想文化上的专制9.商鞅推行变法,以立法形式确立的封建制度是()A.中央集权制B.土地私有制C.赋税制度D.郡县制10.商鞅变法中为加强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而设立的制度是()A.“为田开阡陌封疆”B.“世卿世禄制”C.行县制D.连坐法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是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之一。
请回答11~12题。
11.下图是出现于商鞅变法之后的砖画,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中哪一条相关()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耕织 C.统一度量衡 D.推行县制12.秦国商鞅变法提出“重农抑商”的主观目的是()·A.确立土地私有制度B.建立地主阶级统治C.发展封建地主经济D.限制旧贵族的权力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在政治上的反映。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2.有学者谈到先秦诸子百家时说:① 思想是保守的,认为社会是退化的,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② 思想是逃避的,视人生富贵尊荣为浮云;③ 思想是一种统御术,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是现在。
三处空格上分别是A.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 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C.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D.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3.商鞅在变法中制定了秦律,秦律的突出特征是A.强调社会和谐 B.倡导公平公正 C.维护农民利益 D.实行轻罪重罚4.某历史探究小组就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展开了探究性学习,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B.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C.都增加了本诸侯国的实力D.结果都废除了奴隶制,确立了封建制5.商鞅变法规定:私自移动田界,将被处以“赎耐”之刑(强制剔去须鬓,以羞辱之)。
此规定的目的是()A.奖励耕织B.重农抑商C.维护净田制D.保护私有财产6.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C.“为田开阡陌封疆,平赋税” D.“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7.“人无于水监(通“鉴”,以水为镜),当于民监。
”与此话相吻合的是百家中的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阴阳家8.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
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
”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 B.法治代替人治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9.战国初期,楚国虽地广人多,但国力萎靡,后吴起至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商鞅变法内容考试题目
商鞅变法内容考试题目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30分)1. 商鞅变法中,废除的旧制度是()A. 井田制B. 分封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答案:A。
解析:商鞅变法中,秦国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是秦国经济制度的重大变革。
2. 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这项措施的直接作用是()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D. 确立了封建制度答案:B。
解析:奖励军功使得秦国的士兵为了获得爵位和田宅而奋勇作战,直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3. 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A. 建立县制B. 奖励耕织C. 按军功授爵D. 统一度量衡答案:A。
解析: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地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A. 努力开垦荒地B. 经商发财C. 当兵打仗建立军功D. 多生产粮食布帛答案:C。
解析: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所以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当兵打仗建立军功。
5.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A. 奖励耕织B. 承认土地私有C. 废除旧贵族特权D. 建立县制答案:D。
解析:建立县制被后世所沿用,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
6. 下列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是()A.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B. 奖励耕织C.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 建立县制答案:C。
解析:商鞅变法的性质是封建性质的改革,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最能体现变法的性质。
二、多选题(每题8分,共40分)1. 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A.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B. 奖励耕织C. 奖励军功D. 建立县制答案:ABCD。
解析:这些都是商鞅变法的重要内容,承认土地私有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奖励耕织有利于农业发展,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高二历史 第九单元:《商鞅变法》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考点阐讲】1、关于春秋战争时期的战争:(1)实质:奴隶主之间掠夺和兼并战争。
(2)原因: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为急需土地、人口和对其他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3)影响:一方面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积极意义:第一,对于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积极作用。
第二,虽以“攘夷”为号召,但对于阻止夷狄等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华夏进步文化,增强各族间的融合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争霸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各霸主都曾进行过改革用以增强国力,其统治下的社会环境直对安定,使经济得以发展。
第四,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奴隶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增长,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第五,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促进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产生。
总之,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中国奴隶制瓦解的反映,它促进了奴隶制的衰亡,也为社会的进步,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制度的产生,民族融合加强等创造了条件。
(4)“春秋无义战”并不能概括此时期战争的实质。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改革(1)改革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适应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出现,为进一步改革残存的奴隶制,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
(2)主要的改革运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成效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3)改革的内容:春秋时期的改革,主要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战国时期的改革,政治上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经济上消除奴隶制土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生产;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军队战斗力。
(4)效果: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封建制的建立和发展。
因此,战国初期变法运动实质是一场封建化运动。
3、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观点,学习商鞅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单元练习题出题:曹红英 审题:李红敏 时间: 2014/2/16一、选择题 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动荡变革 B •争霸战争频繁 C.思想文化繁荣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 (2011 •重庆高考)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孔子称赞管仲,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①恢复了周礼②尊崇周王,会盟诸侯③实行“初税亩”④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 春秋后期,鲁国实行了“初税亩”,齐国实行了“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有①增加了国家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④加速了井 田制的瓦解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4.2012 年是农业税取消的第七个年头,农业税最早始于A.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5. 他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政治家、法学家。
“尽地力之教”是他的经济策略,主持制定 《法经》是他在法律制度方面的重大贡献。
他是A.管仲 B .李悝 C .吴起 D .西门豹6. 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变法改革措施是A. “相地而衰征” B .“履亩而税” C .“尽地力之教” D .“平籴法”7. 李悝说: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 禄,以来四方之士”。
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A.奴隶主贵族 B .商人 C .新兴地主 D.农民&春秋时期改革与战国时期变法①变法内容所侧重的领域不同②春秋时期改革主要是 维护旧贵族的统治,战国时期变法主要是冲击旧秩序A.①正确②不正确C.①②均正确D 9.右图为毛泽东中学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A.改革中取信于民的重要性B C.改革要完全依靠人民群众D 10.《战国策•秦策》: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①不正确②正确 .①②均不正确 。
“南门徙木”的故事主要说明了 .改革要有经济实力作保障 .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B.农耕经济的繁荣C.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1 .《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C.革除了陈风陋习 D .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12. 《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
平阳君赵豹 劝诫赵王: “秦以牛田, 水通粮, 其死士皆列之上地, 令严政行, 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 ” 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 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 •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13. 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 .奖励耕种 C .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D .焚烧诗书 14.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 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莫言大王之法, 是商君反为主, 大王更为臣也。
”(《战 国•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A.新兴地主 B .立功将士 C .没落贵族 D.富裕农民15. “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 “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影响深远 B .体恤百姓 C .改革彻底 D .法令严酷16 .公元前338年,刚继位的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
《史记•商鞅列传》中记 载: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 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最后无处可去的商鞅被逮捕处 死。
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当时的秦国A.变法深入贯彻B .变法遭到反对 C.变法违背民意 D.变法最终失败17. 某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以下研究题目。
其中不符合史 实的是A.《孔子办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B.《诸子百家:筑就中华民族的精神》C.《铁犁牛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D.《商鞅变法:开创大秦帝国的百年基业》18. 九岁的男孩金阳在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道:通过时光魔琴回到了秦朝,他看 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了郑兴的对面。
商鞅变法中的哪一项 规定造成了上述现象A.经济改革B.文化改革C.政治改革D.社会习俗改革 19. 根据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状况的了解,A 处应填 B. “相地而衰征”的实行D.宗法分封制解体 20.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截然相反的是 ①农业政策 ②工商业政策 ③政治主张 ④历史作用A.①②③B .②③C .③④D .②④A.铁器牛耕的使用 C.各诸侯国的变法21.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 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22. 商鞅变法强调轻罪重罚,韩非子对此评价说“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商鞅变法的这一原则A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不完善B.目的是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C.地主阶级不重视人权D.商鞅对贵族决不妥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9题8分,10题10分,共18分)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2 分)材料一商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缪(miao)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奴。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避亲近。
法及太子,黥劓师傅。
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也,愿大王图之。
”--- 《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前汉书•食货志》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回答:(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何在(6分)(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5 分)(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的社会影响( 4 分)(4)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7 分)24.中外历史上的许多重大改革,往往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释也称“军功爵制”。
(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
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
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
)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 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 至300 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 至200 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 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曰佣级。
财产越多,等级越高。
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
(1 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
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
(6 分)(3)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1 分)2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秦占领巴蜀地区之后,实施了从秦本土往蜀地移民的措施。
)“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
”“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徒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
家有盐铜之利,户专山之材,居给人足,以富相尚。
故工商致结驷连骑,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设太牢之厨膳,归女有百两之车,送葬必高坟瓦椁,祭奠而羊豕夕牲,赠禭兼加,赗赙过礼,此其所失。
原其由来,染秦化(秦国文化)故也。
”——《华阳国志》材料二 "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
秦破赵,迁卓氏 .......... 致之临邛,大喜,即铁山鼓铸,运筹策,倾滇蜀之民,富至僮千人。
”――《史记•货殖列传》(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秦在巴蜀地区采取的措施。
(4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采取这些措施的效果。
(11 分)第二单元参考答案1. 答案:A解析:“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分别反映了这一时期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的崩溃,体现社会动荡变革的时代特征。
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管仲改革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据所学知识可知,鲁国实行初税亩,故排除含③的B、D 两项。
结合材料信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可知②④正确,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 答案:A解析: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基本上是在相同的背景下进行的,作用基本相同。
即都增加了国家收入,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4. 答案:A解析:春秋时期,荒地不断开垦,私田数量大增,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向国家交税。
于是,许多国家不得不承认土地私有,征收土地农业税,如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5. 答案:B解析:李悝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
6. 答案:D解析:要防止“谷贵”和“谷贱”这一物价起伏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只能与平抑物价有关,故D项符合题意。
7. 答案:A解析:材料中李悝指出只有对国家有功劳才能享受高的待遇,并且提出要赏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