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县域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县域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作者:倪理远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4期摘要:本文对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县域医共体的有效建设、运行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县域医共体;问题;对策引言县域医共体建设和运行的目的指对医疗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和协同,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降低医疗成本。
在当前县域医共体的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医共体的建设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阻碍。
1.县域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1.1内部利益机制需要改进在县域医共体的建设中必须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相关工作获得各方的支持。
当前在医共体建设中主要依靠医保支付来进行利益共享,但该方法对于利益受损方缺乏合理补偿,利益分配机制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利益共享对于医疗改革推行所能够起到的效果有限,只能够依靠相关政策强制性的推动改革进行。
1.2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有待提升县域医共体中的医疗卫生机构主体为各县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其医疗卫生水平相较于大医院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医共体建设的相关需求。
例如,县医院缺乏带头能力,难以对基层卫生院等起到有效的帮扶作用;基层卫生院、卫生室服务能力较弱,基础设施、设备落后,兜底能力差。
此外,在县医院、基层卫生院等医疗机构中还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难、人才留不住的情况,进一步导致了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机构能力不足。
1.3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偏移在县域医共体中,各级医疗机构分别担任不同职责,形成分级诊疗体系并最终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但在当前的医共体中,医疗机构“各自为政”的情况十分常见,医共体建设对于医疗机构的病种科目、服务范围、业务机构等方面的要求没有得到明确的落实,缺乏相应的分工协作机制和统一的双向转诊服务流程,存在着县医院“高低通吃”、基层卫生院重治疗轻预防的现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做到各司其职。
1.4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当前在县域医共体中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对于各个医疗卫生机构的人事、财政、药物等方面的管理上没有形成共同体,导致医共体内部结构松散,协同能力差,对于各个医疗机构的人财物的统筹能力不足。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1. 经济利益分配不均:在医共体的建设中,各个医疗机构之间往往存在经济利益的分配不均的问题。
有些大型综合性医院通常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而基层医疗机构则面临着资源不足和财政压力大的困境。
2. 医共体合作模式不够灵活:目前,许多医共体采用了统一管理、集中决策的模式,导致协作方式较为僵化,缺乏灵活性。
这样一来,一些低效率或无法适应实际需要的规定可能会对医疗服务产生限制。
3. 数据共享与信息沟通不畅:在医共体建设中,数据共享与信息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然而,在现实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例如数据安全风险、信息传输延迟等问题。
这给有效流转患者信息和协同诊治带来了困难。
4. 缺乏权责明确和监管制约机制:对于参与医共体建设的各方而言,权责明确和监管制约机制的缺乏可能会导致责任模糊,使得各方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同时,医共体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如何实现有效协同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医共体建设的改进建议1. 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经济利益:应当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来合理分配经济利益,避免资源过度集中。
同时,可以通过政策措施来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能力。
2. 探索灵活多样的医共体合作模式:可以尝试将权力下放,给予各个医疗机构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鼓励更多创新型、灵活型的医共体合作方式,在保证基本利益平衡的同时,增加各方参与意愿和积极性。
3. 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推动数据共享和信息沟通更加顺畅,并确保数据安全风险可控。
发展统一规范且安全可靠的信息交互平台,为医疗机构提供高效的患者信息共享和协同诊治服务。
4. 建立健全的权责明确和监管制约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医共体建设的规范引导和监督管理,确保各方责任明确。
同时,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促进多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信息共享,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
5. 完善培训和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
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建议
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建议一、医共体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看病需求,中国推行了医共体的概念,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然而,在实施医共体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1.资源整合不够完善医共体由多个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组成,不同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一些医院仍然存在利益博弈、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平衡,影响了医共体的整体效能。
一些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而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的医共体发展相对滞后。
2.医共体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医共体内部的组织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导致协同效应不明显。
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还存在很大的障碍,临床数据无法共享,医院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够紧密。
这种情况下,协调合作的主要难题是如何形成有效的内外部机制,减少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和调配。
3.医共体服务能力仍有待提升尽管医共体的概念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实际上,一些医共体的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
一方面,部分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专科人才较弱,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另一方面,医共体缺乏对患者的全周期管理,导致患者多次转诊和重复检查,增加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二、下一步建议为了解决医共体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我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要解决医共体资源整合不够完善的问题,需要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倾斜。
同时,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服务。
2.建立健全医共体管理机制为了解决医共体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需要建立和完善医共体的内外部管理机制。
这包括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便于医生之间的交流和患者的转诊。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概述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作为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举措,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然而,医共体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医共体的有效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问题分析1.医共体规模不够大目前,医共体参与的医疗机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
这导致医共体的影响力受限,无法充分发挥医共体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方面的作用。
2.医共体内部协作机制不完善在医共体内部,参与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还不够完善。
协作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缺乏互信,导致医共体整体效能下降。
3.人员配备不足医共体内部的人员配备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
由于医共体需要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但目前医共体中专业人员的配备仍然不够充分,这导致医共体在科研和诊疗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医共体间合作不够紧密虽然医共体是一个合作的整体,但是不同医共体之间的合作仍然不够紧密。
缺乏有效的交流和合作机制,导致医共体之间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整合和共享,影响医共体的整体效果和发展潜力。
三、问题解决方案为了克服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1.扩大医共体规模应当着力扩大医共体的规模,吸纳更多的医疗机构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政策支持、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来激励和鼓励更多的医疗机构加入医共体,形成一个庞大而有影响力的医共体网络。
2.加强内部协作机制建设医共体内部应当建立起高效的协作机制,加强各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和配合。
建立定期例会、信息共享平台等机制,促进医共体内部的协作和互信,提高整体效能。
3.加大人员配备力度为了提高医共体的科研和诊疗能力,应当加大人员配备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医疗机构与高水平医学院校合作等方式,提高医共体内部专业人员的配备水平,提升医共体整体实力。
4.加强医共体间的合作不同的医共体之间应当加强合作,并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医共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医共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医共体建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我省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进一步提高。
本文结合智慧广电医疗项目建设经验,对医共体平台建设路线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智慧广电医共体分级诊疗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当前医院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居民对长期、持续的健康生活的需求。
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出台《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知道意见》推动分级诊疗,而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因能合理整合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基层首诊作用,有效缓解基层医疗资源利用严重不足而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浙江省是全国较早开展医共体建设的省份之一,2017年制定印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水平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在11个县(市、区)开展医共体试点。
笔者所在地的政府部门也开战了医共体建设工作,已基本建立“管理统一、服务同质、责任共担、利益共共享”的工作机制[],但是还有有许多值得总结与思考的地方。
笔者就医共体建设工作实施以来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1.建设目标构建基于整合医疗的县乡村一体化平台,联通县域内各层级医疗机构,构建“分级分层”、“多级多层”的县乡村一体化服务体系,组建“单一型”、“联邦型”多种跨院联合诊疗服务网络形态,创新医疗资源服务协同服务模式,引入“点对点”的新型网状服务模式;全面整合、运营县域内医疗服务资源,构建医疗服务资源交易管理的平台,实现医疗资源供需双方交易的衔接与决算,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放大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半径,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让需要医疗资源的医生(患者)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最合适的资源。
2.总体规划总体建设内容分为5个服务层,基础技术支持平台、医疗资源运营管理平台、院间医疗协助服务、院间联合诊疗服务、数据中心应用服务。
1.基础技术支持平台层:主要承担的是数据的集成、标准化服务的交换。
县域医共体发展问题浅析
REFORM■改革县域医共体发展问题浅析文 / 李明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联体建设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其作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扎实推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017年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当年重点抓好的10项工作,其中第一条就是推进医联体建设。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试点。
2017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深入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总医院(县域医共体)和西城镇七尺村卫生所、三明市医保管理中心尤溪管理部考察。
她指出,通过实地考察尤溪县总医院,看到三明的医改探索又有了新的提升,老百姓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医保支付可持续,有效防范了风险,特别是县总医院向自己开刀,按照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自我革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降低费用,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并通过总医院这种紧密型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了基层医疗水平。
2019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孙春兰到尤溪县总医院、西城分院考察调研。
她详细了解尤溪县全民健康管理、分级诊疗、医联体信息互联互通、医保打包支付、基层卫生院办医条件和服务能力、医生驻乡驻村、患者医保报销、村卫生所管理等情况。
她充分肯定了尤溪县慢性病分级管理,表示医保打包支付、年薪计算工分制等探索有效调动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医生、病种下沉和信息化建设切实增强了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村卫生所“七统一”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县级财政出资保障村医养老解决了村医后顾之忧等。
并在随后召开的全国医改推进现场会上指出,要大力推进分级诊疗,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和医联体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分级诊疗。
医共体建设工作感言
自医共体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我有幸参与其中,亲眼见证了这一项重大改革在基层医疗领域的深入推进。
在这一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意义,也感受到了医共体建设工作带来的深刻变革。
在此,我想借此机会,表达我对医共体建设工作的几点感悟。
首先,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旨在整合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一、医共体建设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过去,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普遍存在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
医共体建设通过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实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更好地下沉到基层,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我参与了医共体成员单位的资源整合工作,亲眼见证了基层医疗机构硬件设施的改善和软件服务的提升。
二、医共体建设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共体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促使患者合理就医,降低就医成本。
同时,医共体内部建立了双向转诊机制,实现了患者在不同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无缝衔接。
我在参与医共体建设过程中,见证了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质量上的显著提升,如诊疗水平、医疗技术、医疗服务态度等。
三、医共体建设有利于推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医共体建设为医疗卫生人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鼓励优秀医疗卫生人才下沉基层,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我参与了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见证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壮大。
四、医共体建设有助于促进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医共体建设通过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我参与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工作,感受到了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的逐步缓解。
在医共体建设工作中,我还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医共体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医共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我市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创建县域医疗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市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创建县域医疗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市县域医疗布局的不断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已经成为我市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研究我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县域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的问题1. 组织协作机制不太完善在县域医共体建设中,由于县区卫生局和医疗机构之间的管理、与区级医共体的协同等问题,会导致一些医共体联合行动的不协调和不顺畅。
2. 人员技术水平不足由于农村医疗水平相对低下,县区内医院技术水平相对薄弱,一些基层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质量不够优质,这会给县域医共体建设带来一些困难和挑战。
二、创建县域医疗服务中的问题1. 基层医疗服务的不足我市一些偏远地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人才匮乏、药品供应也较为难以保障,这就导致了一些患者不便于获得足够的医疗保障,这会影响县域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2. 不合理医药费用医疗服务中的医药费用是患者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合理的医药费用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负担,也不利于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对策建议1. 完善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组织协调机制可以加强县区和机构之间的协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交流经验,共同制定县域协同医疗服务的工作计划等,以便于提高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整体协调性。
2.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县域医疗服务中主要还是要通过教育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在基层医疗服务设施中的推广。
同时,加强对生产、流通及使用的药品的监管,严防虚假广告和暴利药品的出现。
3. 强化基层医疗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可以在农村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施,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完善基层建设和规范医疗服务,为县域医共体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4. 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可采取借鉴国内外现代化医院的管理经验,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压缩不必要的医药费用开支,避免虚高、虚构费用的出现,使患者获得合理的医疗保障。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分配不均衡医共体建设意味着卫生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地区和医疗机构仍然倚重自身资源,未能实现真正的资源整合。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2.信息共享不畅医共体建设需要各个层级、各个环节之间共享信息,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上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目前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仍面临许多技术和政策障碍。
不同层级之间信息共享流程的不畅也导致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开展工作时缺乏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3.组织模式创新不足医共体建设需要推动卫生领域组织模式创新,但目前仍存在创新力度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对于医共体建设并不适用,未能有效地激发各参与方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卫生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的监管和协调机制不够完善,也影响了医共体建设的推进。
4.信任度和合作意愿有待提高医共体建设需要多个不同主体之间的紧密合作,而当前医生、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等之间信任度和合作意愿相对较低。
一方面,医生对于参与医共体建设可能会面临收入下降、权益受损等担忧;另一方面,保险机构对于医疗行为把控的要求较高,容易引起医生及机构的抵触情绪。
二、困难挑战分析1.改革意识不彰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和相关机构在改革意识上仍存在欠缺。
他们往往习惯于按部就班、守旧思维,并且担心变革带来的风险。
这种思维模式使得改革进展缓慢,制约了医共体建设的顺利推进。
2.基层医疗机构薄弱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整体水平偏低,服务能力差。
这导致了患者对基层医疗服务的不满意度增加,也给医共体建设带来了一定困难。
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和人员配备,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效率是医共体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3.政策保障不完善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医共体建设的政策文件,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政策保障的问题。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医共体建设背景与概述医共体建设是指依托现有的医疗机构和资源,通过横向联合、纵向整合,形成多级协同发展的网络结构,共同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一模式旨在解决我国目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就医便利度与获得感。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到管理机制、资金投入、诚信意识等方面,在本文中将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管理机制问题1. 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医共体建设需要政府部门起到主导作用,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特殊性和各级部门间的权力分割,导致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
这使得医共体内部的资源配置存在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2. 医共体组织形式单一:目前大多数地区只采取了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组织形式,没有考虑到社会办医等其他形式的医疗机构,缺乏包容性和多样性。
对策建议:1. 加强上级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与协调工作,尤其要侧重在资源配置、价格政策和医保制度等方面的整合。
2. 鼓励多元化发展,支持社会办医等其他形式的医疗机构参与医共体建设,以增加服务供给的多样性。
三、资金投入问题1. 资金分配不均:由于我国地域差异较大,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分配也存在很大的不均衡现象。
一些发达地区得到了大量的财政投入,而落后地区则资金严重不足。
2. 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由于监管不力和缺乏相应的质量评估指标,部分地区存在着滥用资金、浪费资源和低效运营等问题。
这导致了有限的公共资源没有得到更好地利用。
对策建议:1. 制定合理公正的资金分配机制,将资金重点倾斜给经济相对薄弱地区,并监督其使用情况。
2. 强化对各级医共体组织的监管力度,推进规范经营、效益导向的管理理念,并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估体系。
四、诚信意识问题1. 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透明度不高,患者在选择医共体时往往缺乏准确、全面的了解。
同时,部分医共体组织也可能存在隐瞒真实情况或夸大宣传等行为。
2. 缺乏执业规范和责任制:个别医共体组织在执行过程中违背伦理规范,服务态度差、草率诊疗等问题频发,这严重损害了患者权益和整个医疗体系形象。
县域医共体的未来展望与发展建议
县域医共体的未来展望与发展建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县域医共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已经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县域医共体将各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有关医疗单位纳入统一管理和协作机制,旨在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对县域医共体未来的展望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一、展望1.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县域医共体通过整合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能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大医院相当的优质服务。
未来,县域医共体可以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增加专科医疗服务,提升治疗水平,满足患者多样化的医疗需求。
2. 推动信息化建设:县域医共体未来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推动医疗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通过共享和整合各个医疗机构的信息资源,实现患者健康档案的共享和互通,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强线上线下的协同合作,提供远程医疗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3. 建立多级诊疗制度:县域医共体要在服务网络中建立多级诊疗制度,通过构建层次分明、衔接有序的医疗服务体系,确保患者就医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
未来,可以在县域医共体内建立转诊联动机制,实现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形成优质医疗服务供给的有机衔接。
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县域医共体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引进优秀医疗专家和技术人才,提高县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未来,可以通过与高水平医疗机构和学术机构的合作,搭建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医疗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二、发展建议1. 完善政策支持:县域医共体发展面临着资金、政策等多重挑战。
政府应加大对县域医共体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出相关鼓励政策,提供医疗机构的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激励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县域医共体建设。
同时,建立相应的监管与评估机制,确保县域医共体的良性发展。
医疗信息化-县域医共体建设思考
县域医共体建设思考
一、建设思路
通过一个数据中心,形成县域内医疗业务数据的互通共享,实现数据集成统一化;通过数据共享,一个门户,实现基层与县级医院之间基础业务一体化;通过管理中心,实现医共体综合管理标准化,改变县乡卫生机构碎片化管理,实现资源整合、效率提升;通过五大医疗中心,推动资源共享、人才下沉、技术协作为重点,实现分级诊疗协同化;通过一卡通,集成各类移动医疗服务,实现公众服务便捷化;
二、平台架构
三、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如果需要对接集成平台,可以分步进行。
首先把院内多个系统有公共交集或者有一对多的接口梳理一遍,然后建立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再进行接口改造。
然后再考虑类似EMPI、CDR这种在平台中包含的重要功能,
统一构建新的接口,业务系统再进行重构或者改造。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的增长,医共体建设成为当前医疗领域的热门话题。
然而,在实施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我们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现就医共体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1 医患关系紧张在中国,由于医患关系长期紧张,导致了大量矛盾和纠纷的产生。
虽然医共体概念旨在推动医患和谐关系的建立,但目前仍有部分地区或机构未能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一些患者不信任就诊的医生,对待医生态度消极甚至侮辱恶语相向,这种情况明显阻碍了医共体建设的顺利进行。
1.2 信息不对称在传统的就诊模式中,病人在决策时主要依靠信息提供者(也就是与之交流讨论方)所提供给他们的信息。
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双方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
稍有不慎或无知可能导致错误决策,甚至造成医疗风险。
在医共体建设中,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医生的信息披露,以平衡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1.3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在当前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区经济水平、卫生服务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存在。
一些地区缺乏高水平医疗机构和专业人才,而一些大城市则聚集了更多资源。
这使得患者往往要走很远的路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服务。
因此,在未来发展中需要更加注重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分布。
1.4 缺乏有效管理及监督机制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推进,管理与监督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些地方政府在卫生领域管理和宏观调控能力相对较弱,导致极端情况下甚至出现了滥用行政权力、操纵市场价格等问题。
此外,对于中小型民营诊所等基层卫生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也面临着一系列管理上的挑战。
二、医共体建设的解决方案鉴于上述问题,以下提出了一些医共体建设的解决方案,以期推动医共体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
2.1 加强医患沟通和互信要改善医患关系,首先需要加强医患沟通和互信。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医疗制度改革和医共体建设的理解与认同,以减少误解和矛盾。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背景介绍医共体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和其他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协作、共享责任和资源,形成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协同合作机制。
医共体建设是我国推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整体效能和质量。
然而,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二、问题与困难1. 矛盾与合作机制不够成熟在医共体中,涉及到多个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
不同机构间存在着利益的平衡和纷争,以及管理体制和文化的差异。
这些问题导致医共体合作机制不够成熟,协作仍然存在问题。
例如,在利益分配方面,各方存在分歧,合作难度加大。
2. 医共体内部管理困难医共体内部面临着众多管理难题。
首先是协调管理的问题。
医共体中的成员普遍来自不同的机构,他们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管理思维、产品认知和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差异。
这给医共体的管理带来了挑战。
其次是信息共享的问题。
医共体的成员通常分布在不同的地点,信息共享受到空间限制,影响着医共体成员之间的协作效率。
3. 资源配置不均衡医共体建设的目的之一是将各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方的资源水平和能力不同,存在着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问题。
一些资源丰富的医疗卫生机构更容易吸引其他机构参与合作,而一些资源匮乏的机构可能面临着被边缘化的风险。
4. 信息科技支持不充分医共体建设需要依赖信息化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然而,目前我国医共体建设中,信息科技支持还不够充分。
一方面是技术的局限性,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无法满足医共体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医共体成员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无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 完善医共体合作机制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明确医共体成员之间的权责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解决合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同时,可以加强沟通协调,搭建良好的协作平台,促进医共体间的合作与交流。
2. 加强内部管理与团队建设医共体内部需要加强管理能力和团队建设,构建有效的协作机制。
广西上林县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思考
中国卫生产业[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专项(NO:桂科ZL18077017)。
[作者简介]潘茂华(1967-),男,壮族,广西上林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胃肠肿瘤基础与临床,公立医院管理。
[通讯作者]梁增文(1968-),男,壮族,广西天等人,硕士,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肝病基础与临床,卫生法学,E -mail:lzw ************。
为解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及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我国自2009年起启动了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总目标,明确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改革工作重点[1]。
在随后出台的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文件中,明确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重点内容,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2]。
自2014年10月起,在县委、县政府主导并大力推进下,上林县在广西率先推行了医疗卫生服务县乡一体化改革,经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起“上林县域医共体”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该文拟通过对广西上林县县域医共体建设模式、成效及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为其下一步继续优化推进、为其他地区医疗联合体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1.1组织架构①成立上林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上林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上林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制定上林县医改方案、措施。
县发改委、卫健局成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监督改革工作、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和考核办法。
②按照“一个中心”原则,成立医院内部管理委员会并设办公室,由县人民医院院长、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县中医院院长等分别担任医管会正、副主任,负责统筹协调一体化工作各项事宜,成员由县级三家公立医院相关领导、科室成员组成。
③明确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定位及分工:县级三家公立医院是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和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中枢,主DOI:10.16659/ki.1672-5654.2020.03.114广西上林县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思考潘茂华1,梁增文2,吴祖善1,苏剑飞1,韦贺征1,周国送1,俸道荣2,吴晓丹2,贾宏明21.广西上林县人民医院,广西上林530500;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1[摘要]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医疗体系整体效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医共体建设是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一项重要政策和改革措施,旨在推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然而,现实中医共体建设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问题及建议:问题:
1. 医共体内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合作难度大。
2. 签约医生数量不足,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
3. 医共体内部管理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存在风险隐患。
4. 医共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合作效果不明显。
5. 医共体发展缓慢,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建议:
1. 加强医共体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充分考虑每个成员的利益和需求。
2. 鼓励更多的医生加入医共体,提高签约医生数量,增强医共体的服务能力。
3. 严格落实医共体内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共体的监管,确保医共体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 建立有效的医共体间协调机制,促进医共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高合作效果。
5. 推动医共体内部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医共体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总之,医共体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医疗机
构、医生以及患者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目标。
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建议
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建议引言近年来,医共体模式在我国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协调优质医疗资源的协同机制,医共体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就诊成本,并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
然而,尽管医共体模式在理论上有许多优势,但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医共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第一部分医共体存在的问题1. 区域覆盖不均衡当前,我国各地区之间在发展医共体方面存在着不均衡情况。
一些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相对较好地形成了医共体,而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则缺乏有效运行的医共体机制。
这导致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差异巨大,难以实现全民享有同等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
2. 预算分配不合理政府投入是支撑医共体顺利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目前医共体预算分配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有些地区过多关注协同机制建设和医疗设备采购,而忽视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这使得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在运作过程中难以应对复杂的医患关系和日益增长的患者需求。
3. 数据流通不畅一个有效的医共体需要良好的信息共享平台来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流通。
然而,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水平有限,导致了数据流通不畅、信息难以跨级查阅。
这对于患者就诊时查找历史记录、避免重复检查等非常不便,同时也影响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发挥。
4. 合作机制脆弱在医共体模式下,各级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起相互合作与互信关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协同治理。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医院在合作共赢上缺乏积极性,更关注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医共体成员之间信息不对称、合作机制脆弱,导致无法形成紧密的协同治理网络。
第二部分下一步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和投入为改善医共体模式的运行,政府应加大对医共体的政策支持力度,并适当增加财政投入。
重点关注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确保患者在各地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级标题: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二级标题1:人员配备不足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人员配备不足。
由于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医院普遍存在着医生多、护士多的情况,而农村地区却面临着医生紧缺的局面。
这导致了基层卫生机构无法吸引足够的医护人员前往工作,致使医共体建设无法顺利推进。
这种人员配备不足造成了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存在,患者在就诊时常常需要长时间排队等候,甚至需要到其他县市就诊。
与此同时,基层卫生机构也承担着超负荷运转、长时间连轴转的压力。
因为基层机构没有足够的人力支持,大量药物调剂、检查等服务只能通过转诊实现。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采取措施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吸引人才的能力。
首先是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薪酬待遇的投入,提高医务人员在基层的经济收入。
其次是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技术培训的力度,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加他们对基层工作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和激励措施,鼓励城市医生到农村一线工作,实现医护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级标题2:信息共享困难医共体建设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信息共享困难。
目前我国医疗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电子病历、检查结果等数据无法实时、流畅地传输和共享。
这导致了患者在就诊时需要多次填写相同的基本信息,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浪费。
同时,在跨机构、跨地区甚至跨省份看病时,医疗记录无法有效传递,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
例如,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重复检查或重新开具处方来获取必需药物。
这不仅增加了患者负担,也影响了医共体建设中合理使用资源的目标。
为解决信息共享困难,需要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
应当鼓励不同地区医院采用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并确保各级医院的数据可以互通有无。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监管,提高患者对医共体信息共享的信任度。
二级标题3:利益分配不均医共体建设中另一个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均。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难题医共体建设是当前中国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加强区域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医疗服务,提高居民医疗保障水平。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医共体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就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医疗资源不均衡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医疗资源丰富,而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
在医共体建设中,如何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增加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农村居民医疗服务水平。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城乡之间的医疗资源协调,推动医共体跨地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居民享受到均等的医疗服务。
二、制度机制不完善医共体建设需要建立良好的制度机制,但目前我国的医共体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政策支持不充分,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和配套措施,导致医共体建设进展缓慢。
其次,医共体合作机制不够灵活,难以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整合和协同发展。
此外,薪酬分配机制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为医疗人员提供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其参与医共体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信息共享不畅医共体建设的核心之一是实现医疗信息的高效共享和互动。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信息共享仍然存在阻碍。
一方面,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信息共享渠道缺乏,导致医疗资源的分散使用和信息重复收集。
另一方面,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也限制了医疗信息的共享进程,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保护机制和法律规范,确保医疗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二、解决医共体建设中的困境要解决医共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推动医共体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加大农村医疗资源投入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包括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地区医疗人才培养和流动,吸引更多的优秀医生到农村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在医疗服务方面的获得感。
二、完善医共体制度机制应该完善医共体的制度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医共体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编制“十四五”规划的起点,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是我国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和健康中国建设、拉动基层医疗资源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底,在500个县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各市县也基本上都如火如荼地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规工作,但关于当前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上海国信社会服务评估院(以下简称“上海国评院”)认为开展评估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总结现阶段县域医共体的建设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轮深化医改的政策设计、制度出台与方案实施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或指导。
针对县域医共体的评估应积极引进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估力量,开展调研与实地踏勘工作,结合项目经验和知识积累情况,上海国评院认为应紧紧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完善的医联体运行机制建设情况,二是县域医共体内部的分工协作情况,资源下沉等落地情况等,三是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情况,技术辐射发挥,双向就诊机制等;四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考察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居民群众的满意度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