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专家共识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症状性出血转化处理
(一)、药物治疗 1.溶栓后症状性出血转化:停用rt-PA,急诊头CT,检测全 血细胞、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 原水平,并交叉配比。必要时可考虑辅助使用冷沉淀,纤维 蛋白原,抗纤维蛋白溶解剂等逆转凝血功能紊乱治疗。
逆转凝血功能药物
逆转药物
剂量
潜在获益
不良反应
3d 硬膜下出血
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HI);脑实质血肿(parenchymal hematoma,PH)
影像表现(海德堡分型)
图 1 出血转化的影像学分型:上左:HI-1;上右:HI-2;下左:PH-1; 下右:PH-2;下中:PH-2;下右:远隔部位出血(3a)
《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 解读
2019.10.26
背景
急性脑梗死出血转化
• 脑梗死自然病程的一部分 • 常见并发症 • 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医师、患者
及家属都出血转化更加恐惧、担忧 • 脑梗死出血转化后何时重启抗栓治疗,
国内外无统一标准
专家共识
• 美国2017年12月发表的《急性 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 出血转化的治疗与预后的科学声 明》只针对溶栓后症状性出血转 化的处理,未涉及其他原因出血 转化、自发性出血转化及无症状 性出血转化等临床热点问题
出血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多样且相互关联。多数研究认为是由缺血损伤、再灌注损伤、凝 血功能紊乱、血脑屏障破坏等导致
缺血损伤
再灌注损伤
凝血功能紊乱 血脑屏障破坏
脑梗死后缺血使内 皮细胞损伤和基底 膜降解,导致神经 血管单元功能和结 构破坏,血液内的 成分(包括血细胞) 逐渐深处,从而导 致出血转化
栓子破裂、溶解或 因远端血管麻痹后 扩张使栓子随血流 移向血管远端,在 血压的作用下破裂 出血;另外,侧枝 循环开放、毛细血 管破裂,也可发生 出血转化
海德堡分型
HBC推荐了7个步骤来一步一步的诊断脑出血。它们分别是:
①应该在治疗后48h内复查影像学,之后在临床提示脑出血时候随时复查影像学。 ②影像学判断应该由独立的人员采用盲法判断。
③按照解剖部位对脑出血进行描述(如上表所示)。
④区分是症状性脑出血(SICH)还是无症状性脑出血(aICH)。 ⑤确定临床症状恶化和影像学表现的关系,分为确定的、很可能的、可能的、不 可能的四种。
⑥按照⑤的分类确定研究的报告标准,确定的 很可能
可能的或不可能
无症状性 。
症状性
⑦判定脑出血(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与
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定义为:静
脉或动脉溶栓后24h内发生的;脑出血发生在血管内治疗的脑区;公认的造影相
关的并发症。相关性也分为确定的、很可能的、可能的、不可能的四种。
二、流行病学
三、病理生理机制
相对基线或最低NIHSS 增加>4分
CT显示脑出血
时限条件过长
分类
10
根据影像特点(部位和形态)分类
NINDS分型
ECASS分型
海德堡分型
急性梗死,血管分布区 内出现边界清晰的点状, HI-1 HI 低/高密度区域。
HI-2
小点状 融合点状
1a
HI1,散在点状,无 占位
HI2,融合点状,无 1b 占位
备注
冷沉淀物
一旦诊断,立即送检纤维蛋白原 水平,经验性输注冷沉淀物
10U,随后持续输注冷沉淀物,直 至纤维蛋白原水平≥1.5g/L(10U冷 沉淀物约升高纤维蛋白原0.5g/L)
溶栓、抗凝、抗血 小板等药物,可致 凝血因子功能异常 或血小板减少而增 加出血风险
氧化应激反应、炎性 反应和血管反应的激 活释放一系列炎性因 子、氧自由基和细胞 因子破坏血脑屏障; 缺血后细胞外基质蛋 白溶解酶的激活可降 解细胞外基质,破坏 内皮细胞之间的紧密 连接,破坏血脑屏障
15
四、诊断流程
五、处理
典型血肿,边界清晰的
<30%的梗死区域,
PH 高密度病灶,伴/不伴 PH-1 伴轻度占位效应。 1c
占位效应。
PH-2
﹥30%的梗死区域, 伴明显占位效应。
2
3a
3b
PH1,梗死区域内血 肿<30%,非严重占 位。
血肿﹥30%的梗死区 域,伴明显占位。
梗死远隔部位脑实 质血肿。
脑室出血
3c 蛛网膜下腔出血
分类
继发性(或治疗性)出血转化:
脑梗死后使用了包括溶栓、血管内治疗、抗栓等有增加出血 风险的治疗方法后,在梗死区内或远隔部位的出血。
分类
小动脉型(血肿型):
远端血管缺血缺氧,血管壁受损、血管再通或血管破裂、血液再灌 注引起出血,其出血量较大,颅内高压症状明显;多发生于基底节 附近,出血灶近梗死中心部,呈单个或多个血肿。
一般处理原则与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类似,包括必要时行循环和呼 吸支持、血压管理、监测神经功能恶化情况、预防血肿扩大、治疗颅 内高压等对症治疗以及处理出血引起的其他并发症包括癫痫发作等, 具体细则可参考《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
寻找导致出血的可调节原因并进行处理,例如 。
症状性出血转化处理
无症状性出血转化处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组织写作组,通过查询和评价现有 研究证据、参考国际相关共识和指南内容、结合国情和国内需求反复讨论,提 出了诊断和处理的共识性意见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J] .中华神 经科杂志,2019,52(4):252-265.
共识要点
1
出血转化的定义和分类
2
出血转化的流行病学
3
出血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4
出血转化的诊断
5
出血转化的处理
6 出血转化后重新启动抗栓治疗的时间窗
一、定义

脑梗死后首次头颅CT/MRI未发现出血,再次头颅

CT/MRI检查发现颅内出血,或根据首次头颅CT/
MRI可以确定的出血性梗死。
一、分类
根据治疗情况分类 根据病理特点分类 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加重分类 根据影像特点(部位和形态)分类
分类
临床 分型
8
症状性脑出血的几个主要定义
SICH定义类型 时限条件
临床条件
影像条件
主要缺陷
NINDS标准 溶检后36h内 任何临床恶化的表现 CT显示脑出血 夸大了SICH风险
SITS标准
溶栓后22〜36 相对基线NIHSS增加>4
h内

CT占/M位R效I显应示的有低血估肿了SICH风险
ECASS-II 标准 溶栓后7d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