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力-山楂的炮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楂的炮制研究进展

姓名:张传力学号:MZ11736 专业:中药学硕士

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成熟果实。除此之外,大果山楂、野山楂等的成熟果实也作习用品使用。山楂味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之功效。临床上常用炮制品,规格有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和山楂炭等。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和应用亦不同,如散瘀止痛用生品,消食化积用炒制品等。现代研究表明,山楂炮制后,其化学成分如有机酸、黄酮、磷脂和微量元素等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山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为探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异同,从而为山楂炮制机理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为山楂饮片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及饮片质量的标准化打下基础,作者拟在参考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山楂的炮制沿革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分析[1]。

1 山楂炮制历史沿革

参阅元代以前历代医籍文献,对山楂炮制鲜有记载,亦未见有对炮制作用的论述,只是到了元代以后才提出了“炒”和“蒸”的炮制方法。综合古代山楂炮制方法,主要有不加辅料的炮制(包括炒、蒸)和加辅料的炮制。历代所用辅料分单一辅料和复合辅料,前者主要有酒、姜汁、童便;后者仅见童便、姜汁制的记载,但加辅料炮制记载很有限。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1.1不加辅料炮制

1.1.1炒法:元代《丹溪心法》最早提出了“炒”法[2]明代《医学纲目》,清《良朋汇集》等书中有相同记载。《疮疡经验全书》中提到“炒磨去子”,《本草纲目拾遗》中提到“炒为末”,《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提到“炒炭”,《医宗说约》曰:“捣末用炒黑,炒黑能治血积”[3]。

1.2加辅料炮制

1.2.1 酒制:清《医宗金鉴》中提到“酒炙”[4]。

1.2.2姜汁制:最早见于清《温热暑疫》,提出“姜汁炒”,其后的清《本经逢源》中提出“姜汁拌炒黑”。

1.2.3童便制:清《本经逢源》中提到“去核童便浸”[5]。

1.2.4童便、姜汁制:仅见于清《得配本草》提到“童便浸,姜汁炒炭”。

2 山楂炮制的现代研究

2.1山楂的现代炮制法:参考历版药典和《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山楂的现代炮制法[6]为:

2.1.1山楂:北山楂拣去杂质,筛去脱落的柄及核;南山楂除去杂质,洗净、轧扁、簸去核、干燥。

2.1.2炒山楂:取净山楂至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变深,取出放凉。

2.1.3焦山楂:取净山楂至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放凉。

2.1.4山楂炭:取山楂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外表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凉透。

另外,在《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现代部分)还介绍山楂在我国一些地方目前仍采用的炮制方法。如湖南采用加蜜炒法;云南采用加红糖炒法;河南采用加灶心土炒焦法;上海采用蜜制炒炭法等[7]。蜜炙、红糖炙其目的是和中消食;土炒则增强其健脾消食作用。

3 饮片质量的评价

在所查阅的古代文献中,除主流品种山楂外,尚有南山楂(《良朋汇集》、《医宗金鉴》、《吴鞠通医案》)及“京楂肉”(《幼幼集成》)的记载。在《本草求真》及《本草辑要》中有“山楂:有大小二种,小者入药,去皮核用..”的说法。古代饮片炮制标准甚为粗放,只有炒,炒黑,炒炭的记载。

2000 年版《中国药典》就山楂品种进行了规定,为山里红及山楂的成熟果实。在南方仍有野山楂等入药。在饮片质量评价方面,200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山楂中总有机酸的含量以枸橼酸计不少于5%;炒山楂果肉黄褐色,偶见焦斑,气清香,味酸,微甜,总有机酸含量不少于4%;焦山楂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气清香,味酸,微涩,总有机酸含量不少于4%[8]。各地炮制规范中,饮片质量主要是从饮片的颜色及性状进行描述的。

4 炮制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影响

4.1化学成分的变化山楂的主要成分为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有枸橼酸、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绿原酸、山楂酸、熊果酸、齐墩果酸等。黄酮类成分主要有聚合黄烷、槲皮素、金丝桃苷、牡荆素、芦丁、表儿茶精等。其他还含有脂肪酶、维生素、核黄素、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和磷脂类成分等。

4.1.1对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有机酸具有消食开胃的作用,但是山楂生品中有机酸含量较高,对胃肠刺激作用大,山楂炮制后则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总有机酸的含量,减少了对胃肠的刺激作用,保证了临床疗效的发挥。一些学者研究了炮制对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随炮制时间的延长,炮制温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黄显芬等探讨了炮制对山楂有机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炒山楂、焦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分别保留了82.65%,46.42%,而山楂炭中有总机酸几乎全被破坏,仅存2.58%。在王苹等的实验中,炒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保留82.53%,焦山楂保留42.78%。以上2个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山楂炮制品其总有机酸含量的保留值较稳定。但在其他的实验中,炒山楂、焦山楂中总有机酸含量分别保留了76.59% 和10.67%。由此可以看出,山楂中总有机酸的含量极易受炮制温度的影响,不同炮制品中最佳的总有机酸含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实验中发现山楂中枸橼酸的含量占总有机酸含量的50%-80%,在不同炮制品中,总有机酸含量的下降主要体现在枸橼酸含量的下降[1]。

贾元印等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山楂和焦山楂中熊果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

明炮制前后熊果酸含量无显著差异[9]。

4.1.2对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与有机酸成分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相似,山楂中总黄酮类成分含量在炮制过程中,随受热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毛淑杰等在实验研究中发现焦山楂与山楂炭中总黄酮类成分分别保留41.9%与2

5.8%;陈奇云等的结果表明,炒山楂中总黄酮成分保留约80%,山楂炭保留约50%[10]。

4.1.3对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李飞等对山楂各炮制品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共检出21种微量元素。生山楂、炒山楂、焦山楂、山楂炭4个品种中钙、钠的含量均较高,同时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炒山楂中钠、铂含量增加约1 倍,其他元素的含量变化较小。焦山楂中镍增加约80 倍,钠、铂增加约1倍,其他元素的含量变化亦不大。山楂炭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焦山楂相似,但铁、钛、锂、钠、镁、钡、硼、铅、铂含量增加值高于焦山楂。表明炒制程度对山楂中微量元素含量有一定影响[11]。

4.1.4对总磷脂含量的影响郭戎等采用薄层扫描法和钼蓝比色法测定山楂及其A 种炮制品(炒黄、炒焦、制炭、土制、红糖制、蜜制山楂炭)中总磷脂含量及磷脂组分的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炮制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总磷脂含量明显下降,尤其是炒炭品最突出,与生品相比下降了62.65%,说明高温炮制会造成部分磷脂成分的破坏。以各炮制品磷脂成分的分布来看,随炒制温度的增加,溶血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酸的含量有所增加,而其他磷脂组分则有所降低。前者与磷脂酰胆碱受热易氧化成溶血磷脂酰胆碱的性质相吻合,后者提示高温炮制可能使部分其他磷脂组分分解生成磷脂酸[12]。

4.2药理作用的变化目前已有文献对山楂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但山楂不同炮制品药理作用的变化报道却少见,仅见于消化系统方面的研究。

山楂中含有胃蛋白酶激动剂,能使蛋白酶活性增强,此外还含有淀粉酶,能增强脂肪酶活性促进肠蠕动,从而有助于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达到消食开胃、增强食欲的目的。

山楂不同炮制品在消化系统方面的作用强度不同。南云生等的实验发现山楂生品和炒制品在促进胃蛋白酶的分泌和增强胃肠推进功能方面优于焦品和炭品。陈青莲等比较了山楂不同炮制温度烘制品的胃肠推进作用,发现除240℃(高温)烘制品外,其他的烘制品均有胃肠推进作用,且以生山楂的推进程度最大。烘制温度越高,胃肠推进作用越弱,至240℃时,推进作用不明显[13]。

4.3焦山楂的临床应用焦山楂酸味减弱,苦味增加,长于消食止泻,多用于食积腹泻。代表方剂有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的保和丸、小儿化食丸等。焦山楂对多种痢疾都有抑制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细菌肠炎及小儿腹泻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5 炮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各省市炮制规范中山楂的炮制工艺和标准很不统一一,“各地各法”现象依然严重。以炒山楂为例,炒山楂的工艺参数主.要为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由于目前中药饮片厂炒药机的热源多为炭火加热,炒药锅内的温度很难均匀、稳定,使得炮制过程中温度参数很准确定并加以规范。因此,各地的炮制工艺仍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