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材料作文审题16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材料作文题16例
1. 当下,人们不吝赞美之辞,对一些来自草根阶层的平凡人物冠以“最美”二字,如“最美教师”、“最美战士”、“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司机”、“最美消防员”等。主流媒体不甘落后,大量刊载“最美人物”的“最美事迹”。发现“最美”、宣传“最美”已然成为当下一种社会现象。
2.(1)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泰戈尔)
(2)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和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萨拉)
3. 一位作家曾把两份名单拿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
结果在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而对第二份名单,则大多数人都知道。实际上,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全是落第秀才。
4.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变借题发挥:“这些与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5.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课,教授问他的学生,风是怎样消失的。学生们有的从气压的高低方面来分析,有的用海潮的变化和山脉的走势来解释,还有的从太阳光冷热照射不均的角度来探讨……
教授听完大家的各种解析后说道:“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但你们知道最简单最直观的答案是什么吗?那就是,风不动了就消失了。”教授看着台下的学生继续说:“同学们,你们即将走向社会,你们有美好的梦想,有远天的目标,有丰富的知识,有深厚的理论,但如果不去行动,不去实践,那么,你们的梦想、目标、知识和理论,就会像不动的风一样,消失于无形。”
6.材料一:2010年,国家统计局郑州调查队公布的创建文明城市的自测结果显示:郑州市得分最高的是公交车,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蔚然成风,在被观察的14个班次中,仅有一条线路存在未让座现象,郑州公交车让座率
在全国领先。
材料二:2013年3月10日,在挤满乘客的89路公交车上,一年轻女孩因未给一名60岁左右的老人让座,被其谩骂没道德并拽住头发暴打。3月15日,郑州20多位老人走上街头,手举“给年轻人让座”红牌,倡议给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的年轻人让座。最近,发生在郑州的两则关于“公交让座”的新闻,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7.林清玄对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8.人们处于遥远的地方,看不见一棵在地平线上努力生长的小草。
9.一老板在台湾某小镇停下车来买水果。卖水果的小伙穿着汗衫,光着脚。老板问他:“干嘛不穿鞋?”小伙说:“田就在旁边,跑来跑去,何必穿鞋?”
小伙把莲雾放在篮子里和箱子里卖,老板问:“篮子和箱子里的莲雾有什么不同?”小伙说:“都一样。放在篮子里,让客人可以看到每一颗莲雾都是好的。有些店家会通通放进箱子,上面是好的,下面都烂了。”
10.一个年轻人兴冲冲地向老师讲述自己的经历:“最近,我遇见一位睿智的老人,他能看清未来,还把这绝学传授给了我。先生,您也懂这个吗?”
先生说:“每个人都懂啊,真正困难的学问不是这个。”
年轻人不解:“还有比看清未来更高深的学问?”
先生说:“飞翔的鸟儿,葱郁的树林,这些都是张目即见,我要教给我弟子的,不是让他们看清未来,而是看清身边鲜活的现在。”
11.有个四五岁男孩,平时总爱反着穿袜子,父亲有时帮他把袜子好好地穿上,他还要自己脱下来,再翻个面穿上去。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没想到他竟理直气壮地说:“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
12. 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的人甚少;但若横木置之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
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黑压压的全是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13.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文学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
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14.有一位朋友的座右铭是“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他解释说,群居守口,就是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独居守心,就是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心是根,言是叶,根深才能叶茂。
15.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16.两个孩子得到一个橙子,他们争来争去,最终达成协议,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另一个先选择切好的橙子。他们按照商定好的办法各自取得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一个孩子回家后,把半个橙子的皮剥掉了,把果肉榨成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出来扔了,把皮留下来磨碎,将其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材料作文立意及范文展示
A.我家楼下不远处,有个废品收购站。收废品的来自安徽,一家三口,每天经过时我都会看到他们俯着身子整理废品。这时,我总会想到“艰难”两个字。家里有空饮料瓶或废报纸,我就趁早晨上班时,顺手悄悄放到废品收购站门口,然后离开。
某个早晨,我仍像往常一样,把一袋旧报纸放到收购站门口,没想到,她竟跑过来,拦住我,硬塞给我两枚一元的硬币。我推搡着,那女人说:“大哥,我们是收废品的,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道理不给你钱,快拿着吧。”听了女人的话,我郑重地收下两元钱,看着她高兴地转身离开。
B.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问题是,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附答案1【参考立意】“最美人物”虽然是普通者,但是他们身上凝聚着人间的真情与温暖,彰显着人性的美丽与光辉,他们的身上涵盖了精神领域的诸多方面——大爱、敬业、良知、奉献、感恩、责任、诚信、尊严、执著,传递的是社会的正能量。学生立意的空间很广。①中国普通民众努力拯救道德危机;②社会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③全社会认同和坚守核心价值观;④当下社会呼唤传统道德回归。
2【写作指导】这
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题中两则材料内容相反,各有侧重。写作时,既可以根据其中某一则材料确定立意,也可以将两则材料综合起来确定立意。由材料(1)可得出以下立意: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功、把目光放远些、放弃也是一种美丽、人生处处有风景等等。由材料(2)可得出以下立意:生命之美在于过程;享受生命的过程;抛弃幻想,把握现在;活在当下等等。综合两则材料,可得出以下立意:在赶路时不忘欣赏风景、追求梦想而又注重过程等等。
3【立意示例】(1)真正做出贡献的人才,才会被历史铭记。(2)赢在起点并不能保证赢到终点。(3)死读书,读死书,对个人成长及社会、文化发展无益。(4)学历不等于能力。
4【参考立意】快乐的含义是行动;不要随波逐流;要勇于逆流而上;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等
5【参考立意】①用切实的行动来实现梦想,达到目标;②让知识和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作用;③要学会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④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⑤育人要有巧妙的方法。(①②为最佳角度)
6【参考立意】尊老爱幼相辅相成,不宜有所偏废→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体谅/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不要夸大个例的影响,要共同维护主流价值取向;讲文明树新风需要从自己做起,而不要苛责他人;公德是靠大家共同遵守的;不要让道德成为侮辱人伤害人的工具,更不要祭起道德的大旗为己谋利;不能用法律的手段解决道德问题。(未让座是道德问题,女孩不让座应受道德谴责,但因此打人则是法律问题,老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写作提示】材料中的“窗子”,说的是开阔的视野对个人发展非常重要;而“镜子”,指每个人都要审视自己,勇于自我完善。如果从“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切入题意,可写知识视野、心灵视野、国际视野、文化视野;可以写超越自我、走出个人狭小的天地;可以描写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景、物、情、理给人带来境界上的提升或心灵的顿悟;也可直接论述自己对“视野”的看法。如果从“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入题,可由己及彼地洞察人生百态,借“镜子”探讨人性的弱点:爱听表扬话,听不进逆耳忠言;追求形式而忽略了实质等等。
8【写作提示】小草要想使人们看见它,就要让自己长得足够翠绿、茂密、高大、魁梧;人们要想看到小草,不能只遥远观望,要亲近、走近小草,给小草的努力以鼓励,以肯定;小草无需赢得人们的眼光,它只要努力地生长,活出自我就够了;人们与小草因为距离的遥远而彼此陌生,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
隔阂由此产生;等等。
9【写作提示】 “何必穿鞋?”提醒世人为人最好素面朝天,不要伪装,做真实的自我,如此生活更自由,内心更坦然。“何必放进箱子里?”提醒世人做事要光明正大,不做坑蒙拐骗之丑事。此材料适合写议论文,简要分析材料,突出卖水果的小伙的人性亮点,从而引出论点,再结合现实展开讨论,重点是探讨这种品行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尤其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和品质予以明确,要体现思辨性,具有现实感,行文有条理
10【立意提示】(1)对未来的瞻望,是社会与个人前进的动力。(2)莫要空想未来,要把握现在。(3)未来与现在同等重要。(4)离我们视线越近的事物,反而越会看不清晰。
11【立意参考】1.儿子角度(关键词:自知、适合自己、坚持自己的做法、亲身体验)
与儿子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袜子是我在穿,不是穿给别人看的,线头在里面,会使我的脚不舒服,我当然要把袜子翻过来!”这应该是本次作文立意的关键句。审题的核心要素是如何看待自我行为,“自己”一词为立意的关键点。当然,对于表现出不健康思想的文章,即使紧扣“自己”这一角度,也要从严扣分。从另一个角度看,材料还有一个如何看待他人与外物的角度,这就给学生留下了辩证思维的空间。
(1)为自己而活(不必活在别人的眼光下);(2)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3)勇于打破常规,选择适合自己的;(4)只要适合自己,就应该被尊重;(5)坚持符合自己发展的做法;(6)人生如人穿袜子,苦乐自知;(7)别人只是观众;(8)快乐感受因人而异;(9)实践出真知,行不行要靠亲身体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0)人要根据需要去控制物,而不能成为物的奴隶。(物的价值在为人所用,而非为了好看。)
2.父亲角度(关键词:别人的感受、合乎习惯常规、站在孩子的角度)
与父亲角度相关的关键语句是“有一次父亲生气地问他:‘你为什么总要反着穿呢?线头露在外面,多难看!’”父亲想引导孩子照常规穿袜,孩子却不听从,父亲生气也是人之常情。但父亲也不能不尊重孩子感受,不能一味要求孩子按惯例做事。毕竟,孩子的做法是建立在真实感受上的,看似违反常规,却不违反常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作为父亲有必要予以尊重,这对培养孩子的个性很重要。孩子的童真不应该被扼杀,只要孩子的举动不违背常理,只要适合其成长轨迹都应该被理解、尊重、甚至引导、鼓励。因此,面对孩子的另类表现,家长怎样处理就是一门成长教育的高深学问。
(1)教育孩子时要尊重孩子的真实感受,因势利导;(2)人要努力适应、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行为举止要合乎习惯,顺乎常规。)(3)要多考虑他人感受。
3.综合角度:人既要保有本真,尊重自我;又要努力适应社会规范。
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因而可从男孩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从父亲的角度切入立意,也可综合男孩及父亲的观点立意。对人物观点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
12【审题立意】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运用求同法仔细一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它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材料中的人物均未能把某件事做成功,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13【审题立意】(1)肯定母亲的行为 从母亲对我的训斥的角度: “施舍首先是一种尊重”
从母亲“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的行为的角度:身教重于言教;人性的大爱就在点滴细节;善心不是表演而是发自真诚;
(2)批评“我”的行为 心理:“打发” 语言:“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
爱心不是简单的打发或施舍;行善更该尽善;行善不该盛气凌人
(3)对比“我”与母亲的行为
真诚助人与敷衍;“施舍”(含贬义)与“舍施”(即不顾虑自身而关怀对方);尊重与蔑视。
(4)从材料作延伸:富贵中的行善值得肯定,困境中能行善更应敬仰;高调行善与低调行善;因为有人格的尊敬,悲悯才弥足珍贵等。
14【审题立意】本题的写作范围相当宽泛。按赞成或不赞成“群居守口,独居守心”的说法,可从以下方面立意:赞成的立意:(1)认同“群居守口”的观点,论述为何要做到及如何做到“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2)认同“独居守心”的观点,论述为何要做到及如何做到“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3)认同“群居守口,独居守心”的座右铭,论述为何要做到及如何做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不完全赞成的立意:“群居守口,独居守心”虽体现了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传统道德,但面对当今的现实世界,我们对此还应加以扬弃,除了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一切,还应有嫉恶如仇的精神,敢于、善于同各种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作不妥协的斗争。其他立意:只要符合文章内容“与给定的材料相关”的要求。
15【审题立意】立意:扣住人生奋斗
写“勤奋努力、坚守自我、自信、主动出击、耐得住寂寞、为了梦想不惧受伤、执着、坚忍”等都可以。
16【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内容是两个孩子为一个橙子争来争去,经过协商达成平分的协议,结果却没有得到最理想的结局,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样一个故事,其中心含义是:充分有效的沟通,是使事物价值得到最大利用的前提;而缺乏有效的沟通,结果造成了事物价值的一半浪费。两个人不能说没有协商,也进行了一定的相互合作,但都没有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两个人也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但却都没有告诉对方,缺乏充分的沟通交流,结果没有完全得到自己可能得到的东西。
材料的中心立意就是:在合作中要充分有效地沟通交流。谈沟通交流的,就是最佳立意,在立意上就可以归入一类卷。例如:“充分的沟通是合作的前提”“在沟通的基础上各取所需”“事前充分沟通,才能实现更好的合作”“沟通、交流、双赢”“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向对方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等等。
或者从反面角度立意:“看似公平的分配不一定能实现人或物的最大价值(最大利益)”“不能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公平”“不能只求公平,不求实效”“民主协商不一定都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缺乏充分的沟通,常常不能使问题得到最完满的解决”‘盲目的相争常常会使人看不到问题的实质”等等。以上立意都可以算作一类卷的立意。
二类卷的立意:只谈合作,不谈沟通。虽然高考评分标准的一二类卷立意都是符合题意,但既然分为一二类卷,说明二者还是有一些距离的。谈“合作”也算是符合材料含义,但与材料的最佳角度还是有些距离,所以归入二类卷。例如:“合作则利,相争则弊”“合作共赢”“精诚合作”等等;或者只谈目标的重要性,这也归入二类卷,如:“目标比方法更重要”“目标不明确,即使方法得当也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实际上,二人的目标是都明确的,就是没让对方知道,缺乏沟通)”
三类卷的立意:明显地偏离了题目材料的含义,如一味赞美民主协商,或者说公平就好,凡事双方高兴就好;或者说“和谐比什么都重要”,这些话都不错,但与题目材料脱离太远,归入三类卷。还有的文章谈选择,或者谈价值,谈物尽其用,这也离题太远,归入三类卷。
四类卷的立意:与题目毫无关系,比如“乱扔果皮果肉,破坏环境卫生,立意为保护环境,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风马牛不相及,归入四类卷。
作文评卷,分项分等打分。内容项,表达项,特征
项各占二十分。然后每项的二十分又分为四个等级。五分一个等级。
一篇作文,先看立意,看立意是否准确;结合着内容是否丰富,材料运用是否得当,能否表现中心,确定内容项归入一二三四类中。二看表达。语言只要通顺,结构只要完整,就要从二类卷入手,偶然有个病句,也不要紧,也可归入二类卷。如果有几个优美句子,或者很流畅,就要进入一类卷。如果有三到五个病句,或者连续出现不同的错别字五个以上,表达上就要归入三类卷。如果结构上有重大缺陷,或者字体潦草看不懂,或者病句多得难以卒读,可以归入四类卷。三看特征。立意深刻,或内容丰富,或语言有文彩,或在某一方面有创意,有与众不同之处,就可以给特征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有一方面即可。特征分一般在内容和表达项的基础上进行浮动,高低一类或同类打分,但不能跨类。要敢干打特征分。
附答案A【写作指导】角度一:从“我”的角度,写关爱与尊重。审题时抓住关键句“我隐隐感觉脸上发烫”“我总会想到‘艰难’两个字”,“我”本意是要关爱他人,却没有尊重他人。材料的主旨是谈“关爱与尊重”的关系,关爱即关心爱护,尊重即敬重理解。在关爱别人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别人的感受,不能只顾自己,冒犯他人的人格。关爱他人要从内心尊重他人的人格,真正的关爱不是施舍,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给予。
参考拟题:关爱他人从心开始同情不如鼓励施舍(帮助)要注意保护受施者的尊严……
选材小贴士:选素材时要从关爱与尊重两方而去考虑,不能只侧重一个方面。有一个故事:富商在散步时遇到卖旧书的年轻人,就将钱塞到年轻人手中。没走多远忽又返回,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说:“对不起,我忘了取书。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两年后,富商应邀参加慈善募捐会时,一位年轻书商紧握着他的手,感激地说:“我一直以为我这一生只能摆摊乞讨为生,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我才找到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不难想象,没有那句尊重鼓励的话,富商当初即使再怎么关爱年轻人,年轻人的思想也断不会出现转变,进而发迹,这是关爱与尊重的力量啊!
与此相反,在微博上盛传着一张照片:病房中的女孩苍白的脸与镜头着重表现的“好心人”手中醒目的几十万现金,强烈对比之下,女孩无奈的眼神正是对这种以牺牲他人尊严为代价的“伪慈善”行为的最好控诉。真正的慈善应当从心出发,真正的慈善不是施舍,而是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给予。
角度二:从
收废品的女人的角度,写自尊。自尊,即尊重自己,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有了自尊才活得有尊严。在一些人的眼里收废品的一家人过得很“艰难”,可女主人称自己的职业“虽然挣钱不多,但也算是做生意的,没理由不给钱”,面对他人的可怜与施舍,坚守自己的尊严,相信他们一定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从这个角度,最好写议论文,对“什么是自尊”“人为什么要自尊”“怎样做到有自尊”等问题,可以层层推进展开论述,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参考拟题:人穷不能志短神圣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选材小贴士:选材一定要紧扣“自尊”,体现自尊。古语云:“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松下幸之助说:“我想一个人的尊严,并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或获得了什么社会地位,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过有意义的生活。”龙应台说:“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莫言小说《马语》里的一匹战马,为维护军马的尊严而不惜自毁。
角度三:从收废品的女人的角度,还可写坐享其成不能给人快乐。收废品的女人面对送上门的不用出钱的废品,选择给钱,不愿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生活,她觉得只有劳动才能给人持久的快乐。构思时可以正反对比当今社会上有人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最终遭人唾弃;有人拼搏奋斗,令人景仰。
参考拟题:不劳而获岂能让人快乐坐享其成不能给人快乐
选材小贴士:选材时要注意现实针对性,尽量选取那些有时代感的新鲜素材。如:有的富二代们坐享其成,躺在父母的家产上炫富,遭人唾弃,醉生梦死的生活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可是也有一些富二代不愿坐享其成,而选择另立门户,自主创业,如美的集国老总的儿子何剑峰创立盈峰集团;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之女王雪红选择自主创业……他们成为让父辈们刮目相看的“创二代”,令人佩服。
角度四:收废品的女人说自己是生意人,“做生意没理由不给钱”,显示出了她的职业操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她们一家虽然看起来地位卑微,但坚决不占小便宜,她们有自己的原则,辛勤劳动,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挣到的钱是干干净净的。因此可以从“职业操守”的角度,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参考拟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坚守……
选材小贴士:怎样正确对待金钱?在使用这类话题的素材时,要注意分寸,不可太偏激。钱很重要,经商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只是无良商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我。为了节约成本,追逐更大的利益,无良商人制造了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塑化剂事件,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改为选择外国食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面对这一个个丧失道德和违法的食品安全事件,商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素材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选自《孟子》)
素材点拨:孟子的名言是很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适用于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可以引用、化用,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适用于“骨气”“尊严”“相处”之类话题的作文。
素材二:现实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是很好的反面典型材料,适用于列举现象、引出要议论的话题,也适用于做反面论据。三句话构成排比,能增强文章气势,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引人深思。
【佳作示例】 神圣的尊严
海卡尔说:人的尊严比金钱、地位、权势,甚至比生命都更有价值。在美国纽约中央车站,人们向流浪汉或流浪艺人施舍时,一定得平等待之。他们在表演时,身旁放着收钱的金色盘子或帽子,如果你没有欣赏他们的表演便投钱,会被拒绝,如果你欣赏完没有鼓掌或者发表评论,他们照样不会接受你的钱。因为他们认为:“您的施舍,我的尊严,我们是平等的。”所以人活着,要顶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严。
尊严,是一个人的颜面,是一个人得到他人认可的某种东西。这种颜面不是虚荣的面子,不是用来炫耀的某些东西。
尊严,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自强的精神;是一种通过自尊自爱,从而得到他尊他爱的美好感受。
尊严是神圣的,不可侵犯,不可亵渎,我们应该捍卫尊严。一个人如果连尊严都没有,那他的生命必定是黯淡的,甚至是毫无价值的,人都应带着尊严活着。有了尊严,你才会看得起自己,从而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逾矩;有了尊严,别人才会敬重你,你的所作所为才有意义。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获得尊严,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靠自身的修养,靠骨子里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的精神。自敬者人恒敬之,自贱者人必蔑之,这是最基本的道理。有尊严地活着才有意义,决不可放弃做人的尊严;卑微的生命因尊严而高贵。
在大是大非面前,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视尊严为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美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苏武宁牧羊塞外也不投降,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他们有浩然正气,他们活得有尊严,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就算失去了生命,也要捍卫尊严。
然而也有许多人为了生存,为了追名逐利,为了向上攀爬……出卖尊严。现实生活中有为息事宁人屈辱下跪的,有为金钱触及道德底线的,更有为一时利益出卖人格的……尊严,似乎与我们渐行渐远。奴颜婢膝,阿谀奉承,丢失尊严,丧失人格,就算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只会为世人所不耻。文强、许迈永、曾锦春之流为了一己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李浩之流,为泄私欲,不惜任意限制、剥夺他人自由和生命,完全丧失为人的底线,丑恶至极。
尊严,不是谁特有的,世间万物都有尊严。没有贫富差距,没有高低贵贱,尊严是平等的。上至伟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尊严。
尊严,神圣不可侵犯。
【点评】文章论证层次清晰,结构谨严。首先由一句名言和一个事例自然引入尊严话题,再简要论述“什么是尊严”;接着从正反两方面重点论证“人为什么要有尊严”,既有古代仁人志士的典型事例,又有当今社会上的反面典型,恰当地使用了“素材二”中的句段,增强了论证的力度。使用的素材或典型或新颖,材料非常丰富,论证充分。
B【题解立意】把握材料的内涵,才能选准角度,提取观点。本题的关键字“琐”即“细小、零碎、繁杂”。“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人生琐事,如影随形,人或执爱于琐事,于琐事中发现独特的风景,获得幸福,微妙享受;或为琐事所拘役,困惑惆怅,难以割舍,纠结痛苦。这取决于人之胸怀,取决于是否有一份超脱的智慧、一种和平的心态。
(1)于琐事中捕捉幸福情趣
每个人都想摆脱现实中的纷纷扰扰,不为琐事羁绊。要做到这样,保持平常心最重要,于繁琐中领略世间风光,捕捉生活精彩,享受幸福乐趣。从此角度可确定的立意如:“琐碎的幸福”“细节之美”等。
(2)于琐事之中悟人生苦乐真谛
人生于世,苦乐相伴。真
正的轻松和有趣往往只有通过艰苦和枯燥来获取。就像甜蜜的生活并不只是吃糖,更多的时候是在种甘蔗,在过程中享受琐屑带来的微苦和微甜方是人生苦乐之真谛。从此角度可确定立意如:“转变心态”“心境平和”“苦亦成甜”等。
(3)忍受琐事之缠,直面现实之琐琐碎之中包含着平凡之苦,人世间的磨砺犹如微妙地受苦,而成功的喜悦就如微妙地享受甜的滋味。直面现实之碎,方能享受成功之甜。从此角度可确定的立意如:“直面现实”“生活的强者”等。
选材?微点拨
这则材料紧扣时代脉搏,与当下热议的“幸福”话题不谋而合,引导学生拓展视野,思索幸福的定义。可以写生活中琐碎的点点滴滴,剪辑成几个温暖的画面,细致描写对琐碎的体验。也可寻找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人物事迹来阐明琐碎与幸福、苦与乐的微妙关系,也可撷取名言警句来佐证。
备考?素材吧
素材一于琐事中捕捉幸福情趣:杨绛先生琐碎的幸福
杨绛先生已逾百岁,生活平淡安静,琐碎而幸福。她每天做豆浆,打得非常细,也会做杏仁酱等精致食物。她还常和钱钟书堂弟钱钟鲁的两个孙女一起玩电动玩具,一起玩跳绳,耐心讲童话故事……杨绛坚持做“八段锦”,翻阅报刊看电视,练字抄诗,读旧书。
素材点拨:杨绛先生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的琐事,超然忘我,烦恼无从生。于琐碎中寻找幸福乐趣,忍受变享受,便是她的人生哲学。
运用示范:百岁老人杨绛,“八段锦”早课,感受舒筋活络的愉悦;翻阅报刊看电视,得到新见闻;体会练字抄诗的些微进步,旧书重读的心得,特别是对思想的修炼;杨绛还给孩童耐心地讲故事;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日常琐碎突显老人的单纯和认真,犹如一片清风朗月拂过心头,恬淡的琐碎的温情温暖着这个耄耋老人,启迪我们幸福于琐碎之中生,幸福源于对生活的热爱。
素材二于琐事中感悟幸福自由:小S:幸福其实都是些琐事
小S认为生活琐事最是幸福:听到女儿的声音快速跑到女儿旁边;赖在女儿床上闲聊、讲故事;坐在丈夫车上挖鼻屎;女儿画画,把妈妈肚子里的妹妹也画进去了,画里有四个女生,把她感动得大哭……自由爱所爱之人,并且让他们爱自己,获得心灵的满足,这就是小S的幸福。
素材点拨:无论何时,都要尽量让自己艺术地对待琐碎的生活。智慧而美丽地度过,方能由琐事中感悟幸福自由。
运用示范:小S在琐碎的日子里,体会出身边细小的幸福和快乐,再把它传染给身边的人,爱自己,爱家人。由此,真正从中体会到生
活中的迷人之处,正是源自于生活琐碎中恒久的体贴与关爱。当你把最平常的日子过得浪漫而富有滋味的时候,幸福就会从中应运而生。
素材三于琐事中闪耀人生智慧:《父与子》:些微的幸福,闪耀着智慧之光
这是一套漫画作品,胖乎乎的大胡子父亲有很多缺点,偶尔耍耍家长威风,有时也误会儿子;瘦小古怪的淘气儿子也有许多不足,从来不会为自己的恶作剧感到不安。但他们都善良感性、充满正义、乐于助人……《父与子》是德国幽默大师卜劳恩的作品,因演绎一个个传奇、搞笑、好玩却又温暖人心的故事而誉满天下、风靡全球。
素材点拨:《父与子》漫画充满着琐碎生活中的智慧与幽默,还有浓浓的人情味,表露出朴实、纯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运用示范:《父与子》歌颂了平凡、琐碎生活中的善良、正直、宽容,一幅幅温馨的画面跳跃着智慧的光芒,简单的线条里流淌出纯真的父子之情与融融的天伦之乐。其中生动幽默的小故事均取材于卜劳恩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真实体验,谁说这不是琐碎生活对卜劳恩智慧的馈赠呢?
苦中品甜,乐由心生 (李舒心)
琐碎的生活,犹如一曲苦与乐的乐章,在方格间跳动的音符中,既有快乐美妙的旋律,也有忧伤低沉的调子。正因为如此,我们要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琐碎,细细品味苦乐之中细小的幸福与快乐,体悟人生的真谛。
快乐的邓丽,一位微笑天使,在高原上传递着幸福和乐观,在苦与乐的交响中奏出了奉献的音符。20多岁的女孩子告别优裕的生活和不错的收入,来到海拔1800米的高原做一名“纯粹”的老师。三年坚守,她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70多名孩子的未来,高原之巅,她用热情和青春守护着“高原花朵”的成长。——邓丽,高原的雪莲花,绽放了苦亦成乐的娇艳。
甜蜜的生活并不只是吃糖,更多时候是在种甘蔗之时。“马背校长”徐德光就是一位种植甜蜜与幸福的农夫,把微苦的汗水滴下,滋养了大地。没有路,他花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砍出一条路;没有书,他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徐德光,20年做这些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徐德光,马背上的农夫,耕耘着苦亦成乐的花园。
一个人在艰难忧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质,是肯吃苦,因为艰苦孕育智慧,有了亲身经验,才能体悟到快乐的真谛。你可曾记得“中国的海伦?凯勒”李丽?她自幼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立行走,40岁时一场车祸让她从此与轮椅为伴。但她却直面惨淡的人生,唱出一首快乐的生命之歌。她创办了“李丽
家庭教育工作室”与“丽爱天空”公益网站,帮助数百名厌学孩子重返校园;深入高墙帮助服刑人员重新找回心灵的归宿……五年时间,她温暖了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正是因为热爱,她甘愿体会生命之苦,在微妙的苦中,她尝到了甜。——李丽,轮椅上的歌者,头顶着苦亦成乐的天空。
人生的幸福,就在于苦乐相伴,在苦中寻乐,在苦中领悟,在苦中升华。经历琐碎的历练,吹尽狂沙,经受磨砺,才能在琐碎的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苦亦成甜。
为使人生幸福,热爱琐事之人又必须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须微妙地受苦。
点评:本文采用片断式形式,新颖别致、脉络清晰:每个片段下面对应一个人物,事例简约而蕴含深刻,主旨更突出。生动新颖的素材,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的精神,弘扬了时代主旋律,更好地诠释了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