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教案】小学科学7推和拉一、教学目标:1. 理解推和拉是力的两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区分推和拉。

2. 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推和拉的方法与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其动手操作的技能。

二、教学准备:1. 学生实验用具:绳子、木块、小车。

2. 教师准备:推和拉的示例实物,科学小故事。

三、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有一天,小明把自行车拉到了小红家,小红说:“小明,你为什么不把自行车推过来呢?”小明疑惑地问:“推和拉有什么区别?”教师可以结合故事向学生提出问题:推和拉有什么不同呢?讲解与实践操作:2. 教师将一根绳子拿出来,向学生展示推和拉的示例实物,例如:教师推着一个小车向前走,然后拉着同样的小车向后走。

询问学生推和拉有何不同之处?3. 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推动物体的时候,它会朝前移动,而当我们拉动物体的时候,它会朝我们的方向移动。

推是将物体从后部向前方移动,拉是将物体从前方向后部移动。

4. 给学生分发小组实验器材,让他们进行小组实践操作。

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操作,有的推动物体,有的拉动物体。

观察并记录操作的结果。

5.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可以走动在各个小组之间观察、指导与帮助。

鼓励学生思考:推和拉的作用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移动的?实践总结:6. 小组实践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实践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总结:推和拉是力的两种表现形式,我们通过对物体施加推力和拉力来改变物体的位置。

推力是从后部向前方施加的力,拉力是从前方向后部施加的力。

7. 教师进行板书总结,梳理推和拉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力的方向。

精选习题:8. 给学生出示几个场景图片,让他们分析场景中所涉及的是推力还是拉力,并解释理由。

9. 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给予正确答案,并解释为什么。

课堂延伸:10.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推和拉的例子,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并能够辨别推和拉的动作。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推和拉来实施日常生活中的动作。

3.学生能够体验推和拉的力量,认识到推和拉的作用。

教学准备:1.图片或卡片,包括推和拉的动作图示。

2.物品,如纸箱、绳子、书本等,用于示范推和拉的动作。

3.简单的道具,如轮子、推车等,用于实践推和拉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5分钟)1.教师出示推和拉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回顾推和拉的概念。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与推和拉相关的日常活动,如推门、拉扯绳子等。

步骤二:引入(15分钟)1.教师示范推和拉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并辨别动作。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为推组和拉组,分别模仿相应的动作进行示范,并由同伴辨认。

步骤三:练习(30分钟)1.学生继续进行小组活动,利用教师准备的物品或道具进行推和拉的练习。

2.学生可以通过推轮子、拉绳子等方式,体验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步骤四:巩固(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到一个纸箱,并通过推和拉的方式将纸箱移动到指定的位置。

2.学生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将纸箱移动得最快、最准确。

步骤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邀请学生进行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活动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推和拉的作用,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所学内容。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推和拉的知识,如推门、拉拉链等。

2.给学生提供更多推和拉的例子,让他们尝试观察并辨认。

3.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力量大小有什么关系,什么情况下应该用推,什么情况下应该用拉。

教学反思:这堂科学课以推和拉为主题,通过图片、物品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和实施推和拉的动作。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推和拉的技巧。

通过小组比赛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合作性,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此外,教学延伸和引导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并能够深入思考推和拉的原理与规律。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推和拉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力的概念、推和拉的区分等方面可能还存在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深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明确推和拉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推和拉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和操作等方法,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推和拉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小车、绳子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如彩纸、小球等。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动画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吗?推和拉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推和拉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通过推和拉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作用。

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推和拉的实践活动。

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推拉玩具。

3. 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推和拉的图片素材,讲解推和拉的作用和特点。

2. 教师进行推和拉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推和拉的动作。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分发推拉玩具。

2.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推和拉的实践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推和拉的重要性。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推和拉的新玩法。

2. 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六、观察与探索(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推和拉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拉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推拉现象,并总结其作用和意义。

七、小组合作任务(10分钟)1.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推拉游戏,展示推拉的乐趣和实用性。

2. 学生分组讨论,策划游戏方案,并分工合作完成游戏设计。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推和拉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区分推和拉的不同;了解推和拉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推和拉的定义与区别。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小球、弹簧、绳子、拉力计等。

2. 教学环境:教室、操场、实验室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分别列举出推的例子和拉的例子,并解释其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定义是什么?”引导性问题:- 什么是推?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推的概念?- 什么是拉?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拉的概念?- 推和拉有什么区别?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实验演示的方式,详细解释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区别。

教师可以使用小球、弹簧、绳子等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直观感受推和拉的不同。

教师应重点解释以下内容:- 推是指用力推动物体,使其从静止或运动中改变速度或方向。

- 拉是指用力拉动物体,使其移动或改变形状。

- 推和拉的区别在于力的作用方向,推是力使物体远离施力的方向,拉是力使物体靠近施力的方向。

3. 活动探究(60分钟)活动1:观察和记录(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物品,观察并记录其中发生的推和拉现象。

要求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推和拉的具体表现等进行记录,可以使用图表、图片等方式展示。

活动2: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些小球和拉力计。

要求学生在实验中验证推和拉的不同效果,通过测量拉力计的数值来比较推和拉的力的大小。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并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还理解不透彻,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如拉抽屉、推门等,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实验材料,如气球、小车等,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推和拉的现象,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说出推和拉的概念,并提问:你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图片和实验,如吹气球、拉气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力的作用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用手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用气球和小车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力的方向和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巩固对推和拉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如提问:力的方向和大小对作用效果有什么影响?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拉抽屉、推门等。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推和拉的动作,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推和拉的概念还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深化对推和拉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理解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2.实验材料:小车、木板、绳子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开教室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动作?你是如何做到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推和拉的图片,如拉抽屉、推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简要讲解推和拉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动作。

如用小车拉动木板,感受推的力量;用绳子拉小车,感受拉的力量。

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刚才做了什么实验?你们知道推和拉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5.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推和拉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可以举例如推门、拉抽屉等。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科学推和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五、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好!)(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科学推和拉教案篇2教学要求:1、让幼儿在玩玩作作中感知水的性质。

2024版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

2024版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
10
03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2024/1/28
11
导入环节设计
2024/1/28
情境导入
通过描述或展示与推和拉相关的日 常场景,如开门、关门、推车等,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问题导入
提出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如“什 么是推?”、“什么是拉?”,引 发学生思考。
12
讲解与示范环节设计
概念讲解
清晰解释推和拉的定义, 阐述二者在力学上的区别 与联系。
25
下一步改进措施及建议
01
02

03
04
针对课堂小测验和期末考试中 暴露出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不 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
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
2024/1/28
1
2024/1/28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 教学评价与反思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教学效果检测与提升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1/28
3
《推和拉》课程概述
《推和拉》是一门探讨力学基础概念的课程,通过介绍推力和拉力的概念、性质和 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对力学的基本认识。
课程内容包括推力和拉力的定义、方向、大小等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 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推力和拉力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4/1/28

四年级上科学《推和拉》(冀教版)教案四篇

四年级上科学《推和拉》(冀教版)教案四篇

四年级上科学《推和拉》(冀教版)教案四篇推和拉教学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蝙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其他目标:能够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推和拉”教具准备:1、每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纸1张,彩笔、剪刀等)。

2、沙包或纸团、手球、木块等,粉笔、小铲、木棍、纸盒、记分表等。

教学过程:一、引言: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开第四单元“力与运动”。

它是我们这本书的重中之重。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推和拉”,从中感受到力的作用。

进一步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首先请大家看图“推和拉”。

师: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受到推和拉的物体会怎样呢?生:拉动绳红旗升起来了;拉到线风筝飞上了天空;拉动玩具鸟身上的吊线,鸟会抬爪走路。

生:推开篱笆门;割草机割草;用脚蹬自行车都是在用力推。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小组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谁能用概括前面几种事情的一个词的填空()推();()拉()生:(手)拉(风筝);(手)推(门)师:你们前面说的手、风筝、脚、车子等都可用一个词来形容,(学生可以发言说一下)然后老师更正为“物体”。

同学们你们发现无论推或拉都需要几个物体之间发生?生:至少两个。

师:说明无论推或拉都是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

推和拉都是力,推是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

同学们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后,物体有变化吗?从不同的位置施加力,物体变动的方向相同吗?生:力的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力有大小、方向,必须在两个物体间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二年级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精选文档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姓名陈XX学科科学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7推和拉课时1教学目标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观察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找出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力,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教法学法操作法教具学具教学课件气球购物车教学流程2、找学生吹气球,问为什么能吹起来?(用力吹了)教师不用力吹气球,问学生为什么没吹起来?(没用力吹)3、教师小结:气球,还有好多物体的发生变化,都是因为力的作用。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用力以后。

(板书:第三单元用力以后)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7课推和拉。

(板书课题:7、推和拉)学生齐读课题。

2、同学们做很好,总结的也很好,那么会区分推和拉吗?(会)那好,我们来看看这幅图。

PPT出示课本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图中,谁在推,谁在拉?3、学生观察插图,思考问题,指名回答图2人和大象推车子,图3老爷爷在推超市的购物车,图5推土机在推土,这三幅图都是推的动作,用的是推力。

图1马拉车,图4学生拖着箱式书包,图6拖车拖一辆小轿车,这三幅图是拉的动作,用的是拉力。

4、推和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做过这样的动作呢?(学生说说生活中用到推力和拉力的例子)5、我做你猜,进一步认识推力和拉力。

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你做我猜三、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推和拉,了解了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了推力和拉力不但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

力的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板书设计7推和拉推力用力最常见的两种力拉力大小方向。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推和拉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还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力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现象,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4.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科学推和拉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的使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等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推和拉的原理和应用;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的使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等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短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科学推和拉的现象,如用力推一个物体,它就会移动;拉一个弹簧,它会伸长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

2.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摩托车的推力使它前进,人用拉绳可以拉动物体等。

3.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推和拉的规律和原理。

具体实验如下:a.实验一:用弹簧拉起物体教师准备一个弹簧和一些重物,把重物挂在弹簧上,然后拉动弹簧,观察重物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拉弹簧会使重物向下拉伸。

b.实验二:推石头教师准备几块大小不同的石头,学生用力推动这些石头,观察石头的反应。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推石头可以使石头移动。

4.结果整理与概括(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整理归纳推和拉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问题提出与解决(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开车时要踩油门才能前进?”“为什么推车的时候要在后面用力推?”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展示和总结(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解决方案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实验中所学到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推和拉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准确观察实验现象,是否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等。

2.评价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合作解决问题等。

《推和拉》教案及反思

《推和拉》教案及反思
存在问题 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讲解和引导。
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加强相关 训练和指导。
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
输标02入题
针对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和 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深入研究《推和拉》的课程标准 和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要
求。
阅读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了 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
法。
参加学校或教育部门组织的《推 和拉》课程培训,与同行交流学
习心得和体会。
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 视频或现场教学,学 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和 方法。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总结经验教训,不 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 段。
讲解与示范环节
概念讲解
清晰解释推和拉的定义,阐述二者在 力学上的区别与联系。
动作示范
通过现场演示或视频播放,展示正确 的推和拉动作,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 事项。
学生练习与指导环节
分组练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推和拉相关的任务,如搬 运箱子、拉动滑轮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推和拉的力量。
个别指导
不断完善和创新《推和拉》教学策略
引入更多案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可以引入更多 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们在分析中学习和成长。
强化实践教学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感受“推”和“拉” 的力量,提高应用能力和实践素养。
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
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化 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学校科学推与拉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欣赏茶艺初步掌控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预备1.物质预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2.阅历预备:幼儿对茶具有肯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活动过程(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1.老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老师:今日,老师给小伙伴带来了一杯茶,请小伙伴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知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老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老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师:小伙伴说的特别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

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美丽,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运用方法1:老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伙伴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⑵师:小伙伴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⑶边播放视频,老师边解说2.老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特别的精美,小伙伴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⑵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老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运用姿态,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运用姿态。

(包括:顺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2024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推和拉苏教版

2024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推和拉苏教版

摩擦力的影响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尝试通过调 整实验条件(如改变长木板的倾斜角度、增加或减少钩码的 重量等)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
数据整理与分析
将实验记录表上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图表等形式展 示实验结果,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推拉现象。
04
拓展应用:生活中
推拉现象分析
日常生活中推拉现象举例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大部分学生表示能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对推和拉的 基本概念、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力的三要素有清晰的认识。
实践能力提升
通过课堂上的实验和互动环节,学生表示自己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 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态度与兴趣
学生普遍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 论和实验活动。
01
在物流仓储中,推拉门被广泛应用于货架和仓库门的开关,以
方便货物的进出和存储。
推拉窗在温室大棚中的应用
02
温室大棚中的推拉窗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同时方便通风
和换气。
推拉式黑板在教室中的应用
03
推拉式黑板可以方便地展示教学内容,同时节省空间,提高教
室利用率。
自然界中推拉现象探讨
风对物体的推拉作用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通过对物体的推拉作用,影响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位置。例如,风吹动树叶、旗帜等物体。
课程回顾与总结
关键知识点回顾
1 2
推和拉的基本概念
学生理解了推和拉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 能够举例说明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推和拉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学生掌握了推和拉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 括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和形状等。

《推和拉》教案

《推和拉》教案

《推和拉》教案$number{01}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推力和拉力基本概念•物体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在《推和拉》中的应用•摩擦力在《推和拉》中的角色•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导•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01课程介绍与目标《推和拉》课程背景现实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推和拉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如推门、拉抽屉等,它们涉及到力的作用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原理。

学科知识的引入在科学、物理等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而《推和拉》课程可以作为这些知识的一个具体应用和拓展。

123教学目标与要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力的作用方式和效果,能够分析简单的推和拉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教学模型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

02推力和拉力基本概念推力定义推力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朝向自己的力,使被作用物体发生位移或形变。

作用方式推力通过直接接触传递,可以是持续的或瞬时的,其大小取决于施力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

拉力定义拉力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远离自己的力,使被作用物体朝向施力物体相反方向发生位移或形变。

作用方式拉力同样通过直接接触传递,可以是持续的或瞬时的。

与推力不同,拉力使物体朝向施力物体的相反方向运动。

搬运重物乐器演奏体育运动开门和关门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01020304在搬运重物时,我们通常会施加推力或拉力来移动物体。

例如,推箱子、拉行李箱等。

推和拉科学教案

推和拉科学教案

推和拉科学教案教案标题:推和拉科学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推和拉的例子,例如推开门、拉纸张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推和拉有什么区别吗?请举例说明。

实践活动: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些简单的物体(如纸张、玩具车等)。

2. 要求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并讨论它们是如何被推动或拉动的。

3. 学生尝试用手推动或拉动这些物体,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学生讨论推和拉的不同之处,并总结出推和拉的特点。

实验活动:1. 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使用一个小车和一根绳子。

2. 要求学生用绳子拉动小车,然后再用手推动小车,观察两种方法对小车的影响。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与小组成员分享观察结果。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实践和实验活动的结果,让他们总结推和拉的特点。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在什么情况下更适合使用推?在什么情况下更适合使用拉?3. 学生展示他们的总结和讨论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拓展活动:1. 学生自由探索其他推和拉的例子,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推和拉对不同物体的影响。

3. 学生可以用图表或图片的形式展示他们的探索结果。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和实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学生能否准确区分推和拉的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它们的区别。

3. 评估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案扩展:1. 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推和拉在其他科学领域的应用,例如机械力学、物理学等。

2.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与其他运动形式(如滑动、旋转等)的联系和区别。

3. 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更复杂的实验,探究推和拉对物体的加速度和速度的影响。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实践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合作能力。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推和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例子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推和拉的原理4. 实践操作:体验推和拉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2. 难点:推和拉的原理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2. 演示法:展示推和拉的现象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4. 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如拉链、门把手等)3. 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4. 讨论环境布置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推和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例子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 推和拉的原理4. 实践操作:体验推和拉5. 总结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2. 难点:推和拉的原理理解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2. 演示法:展示推和拉的现象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4. 讨论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进行思考和交流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如拉链、门把手等)3. 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4. 讨论环境布置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推和拉的实例物品,引导学生关注推和拉现象。

2. 讲解:讲解推和拉的定义、例子及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 演示:展示推和拉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推和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推”和“拉”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推和拉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应用推和拉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推”和“拉”的基本含义和区别。

2. 能够熟练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和区别。

2. 教具:小推车、绳子、鼠标(或其他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本堂课的内容。

比如,“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推?什么是拉?”步骤二:引导学习(10分钟)1. 教师可以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并让学生念读。

然后,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上台展示一下推和拉的动作,并请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动作,判断是推还是拉。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和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推和拉的区别。

比如,“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推是用力朝前推,而拉是用力朝自己拉。

3. 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和拉的区别,并举出更多的例子。

比如,“同学们,你们用力向前推书包,说明你是在推书包。

但是,如果你用力向后拉书包,那么你就是在拉书包了。

”步骤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将小推车放在教室的一端,并把绳子系在小推车的前端。

然后,教师简单地向前推小推车,并请学生观察。

2.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轮流进行推和拉的练习。

他们可以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放置小推车,然后用绳子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3.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比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使小推车向前运动吗?”学生可以回答,向前推。

然后,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的技巧和方法。

4. 学生还可以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其他物体上。

比如,他们可以利用绳子和鼠标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推和拉的知识进行解答。

比如,“同学们,你们怎样才能将一台沉重的行李箱拉到楼上?”学生可以回答,用力朝自己拉行李箱,然后再推到楼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推和拉》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本课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力——推力和拉力,设计了3个活动,使学生在玩游戏的活动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会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推力和拉力。

难点: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材料与用具:
玩具车、课本、水杯、粉笔盒等。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科学列车今天驶入第9站,你们想知道这一站又有哪些神奇美妙的科学等待我们去探索吗?
学生回答(想)
教师:那我们就赶快进行探索吧!
教师走过去把教室门打开。

教师:请看老师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怎样做才能把门打开或关上呢?
学生回答。

教师:关门是要用到推,开门时要用到拉,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推和拉。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师: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手推和拉这些物体,想一想物体受到推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成果
师:你用手推拉这些物体后,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我用手推小汽车,小汽车动了。

生:……
师:谁能用一句话把它们的看法概括一下。

生:这些物体原来是不动的,推拉使他们运动起来。

师:“不动”在科学上叫静止,“动”叫做运动。

静止和运动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

推和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

所以我们就可以说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知识真棒,希望同学们在下面的学习中表现的更加出色。

师:看老师在干什么?
生:推粉笔盒,拉粉笔盒。

师:无论是手推粉笔盒,手拉粉笔盒都需要在几个物体之间发生?
生:两个。

师:哪两个?
生:手和粉笔盒。

师:推和拉都是手对粉笔盒施加的力,所以我们就说推和拉都是力。

师:那推和拉这两个力是完全一样的吗?他们所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推和拉的练习,找出其中的答案。

生:实验,然后小组交流。

师:谁有了自己的看法,来说一说。

生:我推小车它向前走,我拉小车它向后走。

……
师:推是向前,拉是向后,说明推和拉的什么不同?
生:方向不同。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师:推和拉这两个力的方向不同,所以我们就可以说力是有方向的。

师:那么推和拉这两种方向不同的力,所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生:不同,我推小车小车向前走了,我拉小车它向后走了。

……
师:推和拉的方向不同,所带来的结果也不同。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关于推和拉的知识,不知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大家翻开书P30,看书上这幅图,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
学生:看图并回答。

教师:受到推力或拉力的物体会怎样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的发现。

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这些物体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那同学们想一想是谁使他们发生了变化?
生:推和拉。

结论: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2.活动1:感受推和拉
教师:我们知道了推和拉都是力(板书力)它们是两个什么样的力呢?想感受一下吗?
学生回答。

(想)
教师:做过推手掌和拉手臂的有戏吗?大家想做吗?
学生回答。

(想)
(1)学生活动
教师:我们就做这两个游戏,感受推和拉。

小组讨论,每个游戏你们想怎样做?游戏中应注意什么?
教师:谁来说一说游戏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表扬注意安全很好,同学们在游戏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教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任务来做游戏。

学生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2)活动结束,学生汇报交流。

①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②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感受,要战胜对方应该怎么做?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
小组讨论。

教师:同学们找到生活中这么多推或拉的例子,可见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观察,是生活的有心人。

3.活动2:纸蝙蝠
教师:看!老师这儿有一只纸蝙蝠。

仔细看老师玩纸蝙蝠,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想做一只吗?
学生回答。

教师:好!我们就坐一只纸蝙蝠。

翻开课本32页,看活动2纸蝙蝠,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小组讨论,确定制作方法:
(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个三角形。

(2)将这个三角形再对折成小三角形。

(3)在有四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4)向前拉动它的两只“耳朵”,并在下面画出“眼睛”。

(5)将每一侧的三角翅膀向下折。

学生制作纸蝙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当你用一只手握住纸蝙蝠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两个翅膀时,会发现什么现象?怎么解释呢?
学生玩纸蝙蝠并回答问题。

4.拓展活动:看谁得的分数多
教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爱做游戏,这是什么?爱玩吗?你们平时有哪些玩法?老师这有一种新玩法,想学吗?
学生回答。

(想)
游戏内容:
建议课下分组进行,每组-4—5人,活动时间为20分钟。

1.活动规则:
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将轻重、形状相同或相近的物体投进某一个自选的圆圈(或小坑、纸盒等)内,根据圆圈内的分值而得分。

②投到圆圈外不得分。

③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轮流进行或同时进行。

④每组设计制作一份活动记分表。

2.交流评价
讨论怎样做才能把沙包投到理想的位置。

比一比谁得分最多。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用到用力大小、方向、沙包所落位置的远近等术语,引导学生体验到对物体施加力的大小、方向不同,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落点会不同。

教师:同学们课下认真阅读讨论后,进行游戏和体验。

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的活动中玩得愉快,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