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图文稿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理解推和拉的概念。

此外,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进行推和拉的动作,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推和拉的定义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掌握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主动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将推和拉的动作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能够观察和思考相关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现象。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推和拉的动作。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推和拉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

2.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动作。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动作吗?它们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明白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推和拉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力的作用效果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力的概念、推和拉的区分等方面可能还存在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深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明确推和拉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推和拉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观察、实验和操作等方法,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认识推和拉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小车、绳子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如彩纸、小球等。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动画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吗?推和拉有什么区别?”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推和拉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区分推和拉的不同;了解推和拉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推和拉的定义与区别。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小球、弹簧、绳子、拉力计等。

2. 教学环境:教室、操场、实验室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分别列举出推的例子和拉的例子,并解释其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定义是什么?”引导性问题:- 什么是推?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推的概念?- 什么是拉?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拉的概念?- 推和拉有什么区别?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实验演示的方式,详细解释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区别。

教师可以使用小球、弹簧、绳子等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直观感受推和拉的不同。

教师应重点解释以下内容:- 推是指用力推动物体,使其从静止或运动中改变速度或方向。

- 拉是指用力拉动物体,使其移动或改变形状。

- 推和拉的区别在于力的作用方向,推是力使物体远离施力的方向,拉是力使物体靠近施力的方向。

3. 活动探究(60分钟)活动1:观察和记录(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物品,观察并记录其中发生的推和拉现象。

要求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推和拉的具体表现等进行记录,可以使用图表、图片等方式展示。

活动2: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些小球和拉力计。

要求学生在实验中验证推和拉的不同效果,通过测量拉力计的数值来比较推和拉的力的大小。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推和拉的动作,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推和拉的概念还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深化对推和拉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理解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2.实验材料:小车、木板、绳子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开教室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动作?你是如何做到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推和拉的图片,如拉抽屉、推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简要讲解推和拉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动作。

如用小车拉动木板,感受推的力量;用绳子拉小车,感受拉的力量。

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刚才做了什么实验?你们知道推和拉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5.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推和拉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可以举例如推门、拉抽屉等。

2024版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

2024版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
10
03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2024/1/28
11
导入环节设计
2024/1/28
情境导入
通过描述或展示与推和拉相关的日 常场景,如开门、关门、推车等,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问题导入
提出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如“什 么是推?”、“什么是拉?”,引 发学生思考。
12
讲解与示范环节设计
概念讲解
清晰解释推和拉的定义, 阐述二者在力学上的区别 与联系。
25
下一步改进措施及建议
01
02

03
04
针对课堂小测验和期末考试中 暴露出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拓展学习, 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不 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水
教学设计《推和拉》教学设计
2024/1/28
1
2024/1/28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 教学评价与反思 •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 教学效果检测与提升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1/28
3
《推和拉》课程概述
《推和拉》是一门探讨力学基础概念的课程,通过介绍推力和拉力的概念、性质和 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对力学的基本认识。
课程内容包括推力和拉力的定义、方向、大小等基本概念,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 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推力和拉力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4/1/28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力的概念理解较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小车、气球、铅笔、木块等。

2.场地准备:教室内的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答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推和拉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还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力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现象,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4.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推和拉的定义、推拉的作用、推拉的例子以及推拉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推和拉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推拉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珍惜和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推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演示法:展示推拉的例子,进行推拉实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推拉现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推拉玩具,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器材。

2.学具:学生自带的推拉玩具,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然后引入推和拉的概念。

示例: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推和拉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推拉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推拉的作用效果。

示例: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玩具,当我推它的时候,它会向前运动;当我拉它的时候,它会向后运动。

这就是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和记录推拉的作用效果。

示例: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和记录推拉的作用效果。

冀教小学科学四上《8推和拉》word教案(1)

冀教小学科学四上《8推和拉》word教案(1)

推和拉教学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2•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能够找出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

3•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纸一张、彩笔、剪刀、纸团、木块、粉笔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课时安排:用1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通过引入,帮助学生理解推和拉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知道推和拉都是力。

约用8分钟。

实施过程:先由教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推和拉,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看一看图中的人做什么,判断哪些活动用推,哪些活动用拉。

想一想物体受到推或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观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推或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的结论。

一、感受推和拉活动目标:1.能与同学使用身体的运动感受推和拉是两种不同的力。

2.愿意参加推和拉的活动。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产都是力。

4•能举出生活中更多推和拉的例子。

实施过程:1•活动在室内进行,用15分钟。

先帮助学生了解活动的内容、方法和过程。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思考:他们分别做什么活动?每个活动应该怎样做?活动中应该注意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活动规则:(1)教学设计3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为裁判,交替进行。

(2)教学设计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拉手臂双方逆向侧面站好,手掌相握。

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3)教学设计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2•分组活动。

活动中要按规则进行,注意不要大声喧哗,影响他人。

7.推和拉-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7.推和拉-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7.推和拉-苏教2017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推和拉这两种基本的力•能够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现象•能够口头描述一些物体被推或拉的运动状态2.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推和拉这两种基本的力•帮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一些物体被推或拉的运动状态3.教学难点•让学生对推和拉这两种力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推和拉现象的兴趣4.教学准备•教学用具:书籍《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小黑板、电子屏幕、笔记本电脑、实物模型等•实验用品:绳子、木块、推车等5.教学过程5.1.引入教师用示意图向学生解释一些物体被推或者拉的现象,介绍推和拉的基本力量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2.探究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利用木块、绳子、推车等实物模型,让学生自己完成推和拉的概念实验。

保证学生们能够清楚地看到木块受到推和拉的力后的运动状态,并且能够进行口头描述。

2.教师介绍推车以及推车的制作,并且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和做出一些小手工模型,以便理解“推和拉”的概念。

3.讨论学生的实验结果并记录下来,引导学生总结他们的观察和描述。

5.3.巩固教师向学生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例如倒垃圾、推车、拉扯等,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中发生的推和拉的运动状态。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来总结出当前推和拉的一些主要表现。

5.4.拓展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更多推和拉的实例,并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和探索更多的问题。

6.教学总结教师进行复习并思考教学效果,并检查学生是否正确理解这个概念及其应用。

如果能够理解并且描述发送的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他们的想法就是正确的。

7.作业1.学生自己观察清洁工倒垃圾时的动作过程,并包含在于1页纸上的报告中。

2.学生回家后还要收集更多其他执行推和拉操作的一些生活案例,例如扫地、洗衣、打扫等等,并且为他们作出相关的精美作品。

《推和拉》PPT教学课件苏教版科学1

《推和拉》PPT教学课件苏教版科学1


6.由于不同转基因食品在人们食品消 费中的 比重大 不相同 ,其可 能的危 害性自 然也不 会一致 。但就 原则而 言,在 没有明 确的科 学结论 之前, 任何对 转基因 食品在 安全性 之外其 他方面 的重大 意义的 欢呼, 都不是 一件明 智之举 。

7..穿越浩瀚的银河,被月亮镶嵌的梦 ,具备 了无限 的属性 。自然 之子天 真而崇 高的想 象力是 对我们 神五、 神六的 理想设 计。当 我们通 过超越 自身而 实现人 类对月 的最好 抵达。 华夏人 几千年 的美好 向往, 终于与 多少代 人的热 烈渴望 有了一 个完美 的对称 。

4.在我们看来,转基因食品在当下中 国所引 发的争 议,看 起来相 当复杂 ,但归 结起来 ,不外 是科学 逻辑与 商业逻 辑共同 作用下 的结果 。从科 学角度 看,这 件事情 很麻烦 ,是因 为转基 因食品 的安全 性在短 期内得 不到明 确认证 。

5.鉴于转基因食品,特别是主粮的安 全性研 究需要 一个漫 长的周 期,主 管部门 断不可 急于宣 布转基 因主粮 的安全 性。
推力和拉力
大象出版社 二年级下册
东方二小 潘贝贝
玩玩儿小水枪: 1.水枪口对准桌面,不断 的推和拉。 2.玩儿的时候注意安全。 3.说说怎么玩儿小水枪的。
生活中的推和拉
1

拉3
2

推4 拉 5
是推还是拉?
推还是拉?抽屉 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发生这 个变化 ?
游戏:谁动了
推手掌游戏规则
(1)两个同学面对 面站好,两脚分开, 用手推对方,脚不动 的为胜利者。 (2)游戏中注意安 全,不要弄伤对方。

2.对于人类而言,转基因技术或是天 使,或 是魔鬼 ,既可 能给人 类社会 的发展 带来福 音,也 可能对 人类的 健康造 成损害 。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推和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推”和“拉”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推和拉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应用推和拉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推”和“拉”的基本含义和区别。

2. 能够熟练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和区别。

2. 教具:小推车、绳子、鼠标(或其他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本堂课的内容。

比如,“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推?什么是拉?”步骤二:引导学习(10分钟)1. 教师可以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并让学生念读。

然后,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上台展示一下推和拉的动作,并请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动作,判断是推还是拉。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和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推和拉的区别。

比如,“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推是用力朝前推,而拉是用力朝自己拉。

3. 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和拉的区别,并举出更多的例子。

比如,“同学们,你们用力向前推书包,说明你是在推书包。

但是,如果你用力向后拉书包,那么你就是在拉书包了。

”步骤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将小推车放在教室的一端,并把绳子系在小推车的前端。

然后,教师简单地向前推小推车,并请学生观察。

2.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轮流进行推和拉的练习。

他们可以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放置小推车,然后用绳子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3.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比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使小推车向前运动吗?”学生可以回答,向前推。

然后,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的技巧和方法。

4. 学生还可以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其他物体上。

比如,他们可以利用绳子和鼠标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推和拉的知识进行解答。

比如,“同学们,你们怎样才能将一台沉重的行李箱拉到楼上?”学生可以回答,用力朝自己拉行李箱,然后再推到楼上。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

推和拉教学设计思想:《推和拉》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本课围绕学生生活中常经常使用到的力——推力和拉力,设计了3个活动,使学生在玩游戏的活动中,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进程和方式,让学生容易同意,从而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讨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转变。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讨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会依照制作方式说明制作纸蝙蝠。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愿与同窗合作一起完成活动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以后发生的转变。

2.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使劲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找诞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受推力和拉力。

难点: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使劲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教学方式:教师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纸、彩笔、剪子、沙包等。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进程:(一)导课教师:同窗们,咱们的科学列车今天驶入第9站,你们想明白这一站又有哪些神奇美好的科学等待咱们去探讨吗?学生回答(想)教师:那咱们就赶快进行探讨吧!教师走过去把教室门打开。

教师:请看教师在干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如何做才能把门打开或关上呢?学生回答。

教师:关门是要用到推,开门时要用到拉,今天咱们就来探讨推和拉。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1.看图回答下列问题教师:大伙儿掀开书P30,看书上这幅图,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学生看图并回答。

教师:受到推力或拉力的物体会如何呢?学生试探并回答。

教师:大伙儿能够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的发觉。

小组讨论。

结论:推和拉能够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转变,推和拉都是力。

2.活动1:感受推和拉教师:咱们明白了推和拉都是力(板书力)它们是两个什么样的力呢?想感受一下吗?学生回答。

(想)教师:做过推手掌和拉手臂的有戏吗?大伙儿想做吗?学生回答。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7.推和拉》 苏教版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7.推和拉》  苏教版

7.推和拉【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阶段关于“力”的内容的第一课。

对于二年级儿童来说,因为力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本课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推和拉的动作,区分什么是推、什么是拉,认识常见的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

本课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从动物、人、机器三个方面识别图中推或拉的动作。

第二个活动,在认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的基础上,通过拉力器比赛和“单手推掌”游戏,意识到拉力、推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第三个活动,在图片呈现的“推箱子”情境中判断箱子往哪边移动,初步感知力的大小与方向之间的关系。

三个活动围绕推力和拉力,层层递进。

【教学目标】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分析开关抽屉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初步认识推和拉1、提问:请一位同学将车移到讲台上来?再请一位同学将车移到后面。

2、学生做推、拉的动作。

3、教师出示板书课题。

4、屏幕上出示几张人、动物、机器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推还是拉。

5、小结:推和拉是最常见的两种用力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让生将学习到分析生活中哪些是推的动作,哪些是拉的动作,也引导学生得出不仅是人会做出推或拉的动作,动物和机器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推和拉是常见的两种用力方法]二、实验探究,认识推力和拉力1、出示一个抽屉,老师要怎样才能打开它呢?2、学生汇报3、提问:拉抽屉时使用的力,我们称为拉力。

那关抽屉又要怎么做呢?4、学生汇报5、小结: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开抽屉是拉,用的是拉力。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开、关抽屉的过程,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有推力和拉力。

]三、认识推力和拉力有大小1)拉力有大小、方向1、请两位力气悬殊的同学进行左右两边拉力器比赛,你们发现了什么?2、学生汇报。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推和拉2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推和拉2

推和拉设计理念:为了贯彻执行《科学课程新标准》提出的:“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而科学学习要以探讨为核心”这一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操场为活动地址,让学生在宽敞的场所尽情地去活动、观看、研讨,在游戏中既锻炼了躯体又学到了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推和拉的动作要领与方式。

技术目标:能做好单人、双人和多人的推拉游戏活动,了解使劲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目标:能认真参与,吃苦耐劳,发挥小组合作精神,锻炼躯体并注意平安。

教学方式:学生自主探讨,教师组织,以实践活动得出结论。

教学预备:一、场地:学校操场(草地)。

二、设备器材:墙、大树、篮球架、游戏器材(纸币、圆圈等)教学时刻:一、本课1课时完成。

二、教学内容分两部份:第一部份:推拉伸展。

第二部份:双人、多人推拉游戏,小组套圈竞赛游戏。

活动进程:一、预备运动为头、颈、手臂、肩膀、腰部……等伸展性暖身运动,为后面猛烈运动做好预备,以便拉伤。

二、推拉伸展1.双手互拉:双手互扣,可向左、右、上、下、双侧等方向使劲拉。

2.比手划脚:运用手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跪撑手猜拳、俯撑手猜拳。

3.双脚屈伸:双脚左右侧拉及前后分腿等。

运用脚来做猜拳的游戏活动。

站立脚猜拳、坐姿脚猜拳、躺撑脚猜拳、仰撑脚猜拳、俯撑脚猜拳。

4.使劲推墙:运用单手、双手或脚使劲推(墙、大树、篮球架等都可)。

三、双人推拉游戏:推拉动作以定式使劲的方式进行,幸免使劲碰撞。

1.用背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背互推,可用站立或蹲式、坐式等不同方式进行。

2.用手互推:两人一组(体型相近为宜),用单手或双手互推,可用弓箭式、骑马式等配合手部的互推动作。

3.双手拔河:两人一组,双手彼此互扣做拔河状,使劲后拉,松手或被拉距离愈长者为负,对方为胜,可增加不同组別胜者与负者彼此挑战的机遇,以增加课堂气氛的有趣性。

4.搬运:背扛、背負走、同心协力。

5.手推车:6.鼓励学生自创其他双人的推拉游戏:教师从旁协助或指导,并适时让学生发表或演出、示范等。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推和拉1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推和拉1

推和拉教学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转变;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讨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能够依照制作方式说明制作纸蝙蝠。

2.情愿与同窗合作一起完成活动任务。

能够找诞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

3.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以后发生的转变;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使劲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材料预备:每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纸一张、彩笔、剪子、纸团、木块、粉笔等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体验、探讨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课时安排:用1课时。

教学进程:引入通过引入,帮忙学生明白得推和拉会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转变,明白推和拉都是力。

约用8分钟。

实施进程:先由教师举例说明什么是推和拉,引入新课,接着让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插图,看一看图中的人做什么,判定哪些活动用推,哪些活动用拉。

想一想物体受到推或拉后会发生什么转变。

在观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推或拉能够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转变,推和拉都是力”的结论。

一、感受推和拉活动目标:1.能与同窗利用躯体的运动感受推和拉是两种不同的力。

2.情愿参加推和拉的活动。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实验体验、探讨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产都是力。

4.能举诞生活中更多推和拉的例子。

实施进程:1.活动在室内进行,用15分钟。

先帮忙学生了解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进程。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试探:他们别离做什么活动?每一个活动应该如何做?活动中应该注意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活动规则:(1)教学设计3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为裁判,交替进行。

(2)教学设计活动前,要做好预备工作,推手掌两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拉手臂两边逆向侧面站好,手掌相握。

在预备进程中,不许诺使劲推或拉对方。

(3)教学设计裁判员下达命令后,两边使劲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2.分组活动。

活动中要按规则进行,注意不要高声喧哗,阻碍他人。

推和拉的实用教案图文稿

推和拉的实用教案图文稿

推和拉的实用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9.推和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会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教学重点:感受推力和拉力。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材料与用具:纸、彩笔、剪刀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怎样做才能把门关上呢?生:推师:那当同学们下课走出教室的时候,需要把门打开,用到的一个动作是?生:拉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打开抽屉需要往外拉,关上抽屉需要往里推。

推和拉都是一种力,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开门和关门的动作,让学生直接的感知推与拉两种不同的动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推和拉”这两个概念,体会科学就在身边。

】(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推”,什么是“拉”推——是使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

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

二、新课教学(一).看图回答问题师:请你打开书30页仔细观察,说一说,图中的人在做些什么?生:放风筝、骑车、玩牵线木偶、推小车……小组交流:(1)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推,做哪些事情需要用到或拉?(2)受到推和拉的物体会怎样呢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情况预设:修剪草坪的工人剪草坪时用推,剪草机在受到推力时会向前运动;放风筝时用力拉,风筝会改变在空中飘动的方向;升旗时用力拉绳子,国旗会向上运动,而绳子的另一端会向下运动;进门来的人用的是推,门就会向里打开;手拉玩具鸟的线,玩具鸟会做动作;骑自行车用的也是推,是脚对自行车的推力使自行车向前运动。

)总结板书: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判断:推的方向都是向前的,拉的方向都是向后的。

()生举例:提水桶用的是拉力,水桶受到拉力后向上移动了;用拖把拖地时,向左右推,拖把就会向左右移动;拔笔冒用的也是拉力,笔冒受到拉力后向左边或右边移动了;拍皮球时给了皮球一个向下的推力,皮球就会向下运动……总结:受到推或拉的物体都会向着我们用力的方向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9.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推和拉》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本课围绕学生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力——推力和拉力,设计了3个活动,使学生在玩游戏的活动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到科学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会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推力和拉力。

难点: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材料与用具:
玩具车、课本、水杯、粉笔盒等。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科学列车今天驶入第9站,你们想知道这一站又有哪些神奇美妙的科学等待我们去探索吗?
学生回答(想)
教师:那我们就赶快进行探索吧!
教师走过去把教室门打开。

教师:请看老师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怎样做才能把门打开或关上呢?
学生回答。

教师:关门是要用到推,开门时要用到拉,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推和拉。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师: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手推和拉这些物体,想一想物体受到推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成果
师:你用手推拉这些物体后,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我用手推小汽车,小汽车动了。

生:……
师:谁能用一句话把它们的看法概括一下。

生:这些物体原来是不动的,推拉使他们运动起来。

师:“不动”在科学上叫静止,“动”叫做运动。

静止和运动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

推和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

所以我们就可以说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知识真棒,希望同学们在下面的学习中表现的更加出色。

师:看老师在干什么?
生:推粉笔盒,拉粉笔盒。

师:无论是手推粉笔盒,手拉粉笔盒都需要在几个物体之间发生?
生:两个。

师:哪两个?
生:手和粉笔盒。

师:推和拉都是手对粉笔盒施加的力,所以我们就说推和拉都是力。

师:那推和拉这两个力是完全一样的吗他们所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推和拉的练习,找出其中的答案。

生:实验,然后小组交流。

师:谁有了自己的看法,来说一说。

生:我推小车它向前走,我拉小车它向后走。

……
师:推是向前,拉是向后,说明推和拉的什么不同?
生:方向不同。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师:推和拉这两个力的方向不同,所以我们就可以说力是有方向的。

师:那么推和拉这两种方向不同的力,所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生:不同,我推小车小车向前走了,我拉小车它向后走了。

……
师:推和拉的方向不同,所带来的结果也不同。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关于推和拉的知识,不知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大家翻开书P30,看书上这幅图,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
学生:看图并回答。

教师:受到推力或拉力的物体会怎样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大家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的发现。

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这些物体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那同学们想一想是谁使他们发生了变化?
生:推和拉。

结论: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2.活动1:感受推和拉
教师:我们知道了推和拉都是力(板书力)它们是两个什么样的力呢想感受一下吗
学生回答。

(想)
教师:做过推手掌和拉手臂的有戏吗大家想做吗
学生回答。

(想)
(1)学生活动
教师:我们就做这两个游戏,感受推和拉。

小组讨论,每个游戏你们想怎样做游戏中应注意什么
教师:谁来说一说游戏中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表扬注意安全很好,同学们在游戏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教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任务来做游戏。

学生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2)活动结束,学生汇报交流。

①通过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②在游戏中手臂有什么感受,要战胜对方应该怎么做?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
小组讨论。

教师:同学们找到生活中这么多推或拉的例子,可见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观察,是生活的有心人。

3.活动2:纸蝙蝠
教师:看!老师这儿有一只纸蝙蝠。

仔细看老师玩纸蝙蝠,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师:想做一只吗?
学生回答。

教师:好!我们就坐一只纸蝙蝠。

翻开课本32页,看活动2纸蝙蝠,小组讨论制作方法。

小组讨论,确定制作方法:
(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个三角形。

(2)将这个三角形再对折成小三角形。

(3)在有四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4)向前拉动它的两只“耳朵”,并在下面画出“眼睛”。

(5)将每一侧的三角翅膀向下折。

学生制作纸蝙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当你用一只手握住纸蝙蝠的身体,用另一只手推或拉它的两个翅膀时,会发现什么现象怎么解释呢
学生玩纸蝙蝠并回答问题。

4.拓展活动:看谁得的分数多
教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爱做游戏,这是什么爱玩吗你们平时有哪些玩法老师这有一种新玩法,想学吗
学生回答。

(想)
游戏内容:
建议课下分组进行,每组-4—5人,活动时间为20分钟。

1.活动规则:
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将轻重、形状相同或相近的物体投进某一个自选的圆圈(或小坑、纸盒等)内,根据圆圈内的分值而得分。

②投到圆圈外不得分。

③游戏在规定的时间内轮流进行或同时进行。

④每组设计制作一份活动记分表。

2.交流评价
讨论怎样做才能把沙包投到理想的位置。

比一比谁得分最多。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用到用力大小、方向、沙包所落位置的远近等术语,引导学生体验到对物体施加力的大小、方向不同,物体的运动轨迹和落点会不同。

教师:同学们课下认真阅读讨论后,进行游戏和体验。

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的活动中玩得愉快,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