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教案】小学科学7推和拉一、教学目标:1. 理解推和拉是力的两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区分推和拉。

2. 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推和拉的方法与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其动手操作的技能。

二、教学准备:1. 学生实验用具:绳子、木块、小车。

2. 教师准备:推和拉的示例实物,科学小故事。

三、教学步骤:引入:1. 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有一天,小明把自行车拉到了小红家,小红说:“小明,你为什么不把自行车推过来呢?”小明疑惑地问:“推和拉有什么区别?”教师可以结合故事向学生提出问题:推和拉有什么不同呢?讲解与实践操作:2. 教师将一根绳子拿出来,向学生展示推和拉的示例实物,例如:教师推着一个小车向前走,然后拉着同样的小车向后走。

询问学生推和拉有何不同之处?3. 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推动物体的时候,它会朝前移动,而当我们拉动物体的时候,它会朝我们的方向移动。

推是将物体从后部向前方移动,拉是将物体从前方向后部移动。

4. 给学生分发小组实验器材,让他们进行小组实践操作。

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操作,有的推动物体,有的拉动物体。

观察并记录操作的结果。

5.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可以走动在各个小组之间观察、指导与帮助。

鼓励学生思考:推和拉的作用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移动的?实践总结:6. 小组实践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实践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总结:推和拉是力的两种表现形式,我们通过对物体施加推力和拉力来改变物体的位置。

推力是从后部向前方施加的力,拉力是从前方向后部施加的力。

7. 教师进行板书总结,梳理推和拉的概念、特点和作用力的方向。

精选习题:8. 给学生出示几个场景图片,让他们分析场景中所涉及的是推力还是拉力,并解释理由。

9. 学生讨论完毕后,教师给予正确答案,并解释为什么。

课堂延伸:10.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推和拉的例子,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理解推和拉的概念。

此外,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进行推和拉的动作,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推和拉的定义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掌握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能够主动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将推和拉的动作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并能够观察和思考相关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现象。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推和拉的动作。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推和拉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

2.环境准备:布置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推和拉的实例,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推和拉的动作。

教师提问:“你们见过这些动作吗?它们是什么?”,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明白推和拉的动作,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

《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

《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推和拉教案-培养合作意识一、教学目标1.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推和拉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推和拉2.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3.推和拉的区别4.推和拉的综合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推和拉的区别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团队合作来理解推和拉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推和拉的作用及其区别。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可以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合作中体会推和拉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1)老师先为学生展示一张图片,解释推和拉的概念。

(2)老师口头介绍“推和拉”这两个词的定义。

2.发现环节(1)老师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视频,呈现出各种实例,鼓励学生在团队合作的情况下通过推和拉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讨平衡点的概念,不同实例中推和拉的比重以及在实例中的应用。

3.交互环节(1)小组讨论: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让小组内的学生根据给出的实例找出在推和拉中占比最大的是哪一方。

(2)上台讲解:在小组合作完成后,让每个小组安排一名同学来讲解小组合作分析的实例。

4.实践环节(1)实践活动:课堂上由老师发放一些卡片,让学生按照卡片的要求进行分类,比如“该卡片需要拉,那个卡片需要推”,然后组合在一起。

(2)小组合作:同学们分组共同解决各种问题,将小组解决问题的情况反馈给全班学生并给予评价。

5.总结环节(1)简要总结:老师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回顾了推和拉的应用,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提出作业:提出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综合考评。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 《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推和拉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通过推和拉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推和拉的定义及作用。

2. 推和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推和拉的实践活动。

教学资源:1. 教学PPT。

2. 推拉玩具。

3. 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推和拉的图片素材,讲解推和拉的作用和特点。

2. 教师进行推和拉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推和拉的动作。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分发推拉玩具。

2. 教师提出实践活动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推和拉的实践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总结与展示(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推和拉的重要性。

五、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活动要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推和拉的新玩法。

2. 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推和拉》教学设计六、观察与探索(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推和拉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推拉应用。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推拉现象,并总结其作用和意义。

七、小组合作任务(10分钟)1. 教师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推拉游戏,展示推拉的乐趣和实用性。

2. 学生分组讨论,策划游戏方案,并分工合作完成游戏设计。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37《推和拉》(教学设计)推和拉是小学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了解物体运动和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区分推和拉的不同;了解推和拉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推和拉的定义与区别。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小球、弹簧、绳子、拉力计等。

2. 教学环境:教室、操场、实验室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分别列举出推的例子和拉的例子,并解释其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推和拉的定义是什么?”引导性问题:- 什么是推?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推的概念?- 什么是拉?有哪些例子可以展示拉的概念?- 推和拉有什么区别?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实验演示的方式,详细解释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区别。

教师可以使用小球、弹簧、绳子等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直观感受推和拉的不同。

教师应重点解释以下内容:- 推是指用力推动物体,使其从静止或运动中改变速度或方向。

- 拉是指用力拉动物体,使其移动或改变形状。

- 推和拉的区别在于力的作用方向,推是力使物体远离施力的方向,拉是力使物体靠近施力的方向。

3. 活动探究(60分钟)活动1:观察和记录(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物品,观察并记录其中发生的推和拉现象。

要求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推和拉的具体表现等进行记录,可以使用图表、图片等方式展示。

活动2: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些小球和拉力计。

要求学生在实验中验证推和拉的不同效果,通过测量拉力计的数值来比较推和拉的力的大小。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并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部分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还理解不透彻,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意识,培养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用力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如拉抽屉、推门等,用于导入和呈现。

2.准备实验材料,如气球、小车等,用于操练和巩固。

3.准备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推和拉的现象,如拉抽屉、推门等,引导学生说出推和拉的概念,并提问:你们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力的作用效果的图片和实验,如吹气球、拉气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力的作用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用手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用气球和小车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力的方向和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4.巩固(5分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巩固对推和拉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如提问:力的方向和大小对作用效果有什么影响?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如拉抽屉、推门等。

《推和拉》教案锻炼动手能力

《推和拉》教案锻炼动手能力

《推和拉》教案锻炼动手能力。

一、前置知识在我们开始练习推和拉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我们需要知道推和拉的定义。

推是指用手或身体推动物体,拉是指用手或身体拉动物体。

我们需要知道不同材质的力量传导能力是不同的。

例如,钢铁等硬质材料的力量传导能力较强,而木材等较软材料的力量传导能力相对较弱。

我们需要了解安全知识,确保在练习时不会受到伤害。

二、推和拉的技巧在进行推和拉的练习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正确站姿非常重要。

正确的站姿可以确保我们的身体姿势正确,从而避免受伤。

正确的站姿应该是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背部挺直,注意呼吸,保持放松、稳定的状态。

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推和拉的动作技巧。

推物体时,我们需要向前方施力,将物体推向目标方向;拉物体时,我们需要向自己的方向施力,将物体拉向自己的方向。

在进行推和拉动作时,我们需要注意使用手掌和手指的力量,保持手和腕的柔软并避免过度用力。

我们需要经常交替进行推和拉的练习,以提高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推和拉的实践应用为了更好地掌握推和拉的技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实践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练习设备,如各类哑铃等,进行重量的推和拉练习,以增强肌肉力量。

此外,我们也可以应用推和拉的技巧进行家庭物品的搬运。

在搬运物品时,我们需要注意重心的平衡,使用双手、双脚或者身体来协助搬运,并时刻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受伤。

四、推和拉的注意事项在练习推和拉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我们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使用正确的技巧,避免受到伤害。

我们需要逐渐增加练习的重量和难度,以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我们需要定期进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体态。

五、结语通过本次《推和拉》教案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推和拉的基本定义、技巧和应用,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我们强调了正确的姿势和技巧,以及注意事项,重视身体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推和拉的动作,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推和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推和拉的概念还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深化对推和拉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及应用。

难点:理解推和拉的力量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2.实验材料:小车、木板、绳子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开教室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是什么动作?你是如何做到的?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推和拉的图片,如拉抽屉、推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简要讲解推和拉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动作。

如用小车拉动木板,感受推的力量;用绳子拉小车,感受拉的力量。

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刚才做了什么实验?你们知道推和拉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5.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推和拉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可以举例如推门、拉抽屉等。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

2024年科学推和拉教案7篇科学推和拉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五、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好!)(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科学推和拉教案篇2教学要求:1、让幼儿在玩玩作作中感知水的性质。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他们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教具和直观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学会用力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法: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实验器材,如小车、绳子、滑轮等。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和图片。

3.场地:准备实验场地,确保安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拉绳子使小车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介绍力的作用效果,如推和拉对物体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巩固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

四年级上科学《推和拉》(冀教版)教案四篇

四年级上科学《推和拉》(冀教版)教案四篇

四年级上科学《推和拉》(冀教版)教案四篇推和拉教学目标: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蝙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按照制作方法说明制作纸蝙蝠。

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能够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其他目标:能够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推和拉”教具准备:1、每组一套材料(60克的卡纸1张,彩笔、剪刀等)。

2、沙包或纸团、手球、木块等,粉笔、小铲、木棍、纸盒、记分表等。

教学过程:一、引言:同学们好!我们今天开第四单元“力与运动”。

它是我们这本书的重中之重。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推和拉”,从中感受到力的作用。

进一步来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首先请大家看图“推和拉”。

师:找一找,图中哪里用到了推或拉?受到推和拉的物体会怎样呢?生:拉动绳红旗升起来了;拉到线风筝飞上了天空;拉动玩具鸟身上的吊线,鸟会抬爪走路。

生:推开篱笆门;割草机割草;用脚蹬自行车都是在用力推。

(让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小组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师: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谁能用概括前面几种事情的一个词的填空()推();()拉()生:(手)拉(风筝);(手)推(门)师:你们前面说的手、风筝、脚、车子等都可用一个词来形容,(学生可以发言说一下)然后老师更正为“物体”。

同学们你们发现无论推或拉都需要几个物体之间发生?生:至少两个。

师:说明无论推或拉都是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

推和拉都是力,推是物体移开或移动的力,拉是强行将物体拉向自己的力或拖力。

同学们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物体对物体施加了力后,物体有变化吗?从不同的位置施加力,物体变动的方向相同吗?生:力的作用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力有大小、方向,必须在两个物体间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6)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力的概念理解较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游戏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小车、气球、铅笔、木块等。

2.场地准备:教室内的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本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总结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加深对推和拉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答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并记录下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推和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推和拉》,主要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通过教学,学生将了解推和拉的含义、特点和应用,并能够辨别和实践推和拉的动作。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总结,逐渐理解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推和拉的概念,区分推和拉的动作特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辨别不同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发现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推和拉的动作特点。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推和拉的含义,并能够观察和辨别不同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科学知识,如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但对于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例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推和拉,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人在推一辆自行车,另一张图片上有一个人在拉一辆手推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两个场景中的推和拉动作。

-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推?什么是拉?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可以先自由讨论,然后教师引导他们总结出推和拉的基本概念。

2. 概念讲解- 教师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示意图,向学生介绍推和拉的概念和区别。

- 教师解释推是用力使物体朝着自己所在的方向移动,例如推门、推车等。

拉是用力使物体远离自己所在的方向移动,例如拉车、拉绳子等。

-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物体,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推和拉的动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3. 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推和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推和拉的动作。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推和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推和拉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还不能全面、深入地理解力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推和拉的现象,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4.启发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推和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推和拉的现象,了解力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推和拉的现象,探索力的作用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

科学推和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科学推和拉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的使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等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科学推和拉的原理和应用;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的使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等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短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科学推和拉的现象,如用力推一个物体,它就会移动;拉一个弹簧,它会伸长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

2.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摩托车的推力使它前进,人用拉绳可以拉动物体等。

3.实验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推和拉的规律和原理。

具体实验如下:a.实验一:用弹簧拉起物体教师准备一个弹簧和一些重物,把重物挂在弹簧上,然后拉动弹簧,观察重物的变化。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拉弹簧会使重物向下拉伸。

b.实验二:推石头教师准备几块大小不同的石头,学生用力推动这些石头,观察石头的反应。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推石头可以使石头移动。

4.结果整理与概括(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整理归纳推和拉的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5.问题提出与解决(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推和拉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开车时要踩油门才能前进?”“为什么推车的时候要在后面用力推?”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展示和总结(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解决方案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实验中所学到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推和拉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准确观察实验现象,是否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等。

2.评价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合作解决问题等。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

小学科学推与拉的教案6篇学校科学推与拉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欣赏茶艺初步掌控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预备1.物质预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2.阅历预备:幼儿对茶具有肯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活动过程(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1.老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老师:今日,老师给小伙伴带来了一杯茶,请小伙伴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知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老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老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师:小伙伴说的特别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

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美丽,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运用方法1:老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伙伴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⑵师:小伙伴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⑶边播放视频,老师边解说2.老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特别的精美,小伙伴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⑵幼儿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老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运用姿态,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运用姿态。

(包括:顺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推和拉》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推和拉》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推和拉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推和拉的定义、推拉的作用、推拉的例子以及推拉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推和拉的基本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推和拉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和拉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推和拉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推拉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珍惜和爱护公共财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难点:推拉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推和拉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

2.演示法:展示推拉的例子,进行推拉实验。

3.讨论法: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推拉现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推拉玩具,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器材。

2.学具:学生自带的推拉玩具,记录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然后引入推和拉的概念。

示例: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推和拉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推拉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推拉的作用效果。

示例: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玩具,当我推它的时候,它会向前运动;当我拉它的时候,它会向后运动。

这就是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和记录推拉的作用效果。

示例: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进行推拉实验,观察和记录推拉的作用效果。

《推和拉》教案增强实验科学性

《推和拉》教案增强实验科学性

《推和拉》教案增强实验科学性。

一、实验名称推和拉教案-增强实验科学性二、实验目的1.了解推和拉的作用方式;2.掌握物理实验过程;3.能够利用实验数据分析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三、实验材料1.平衡木、两个人;2.拉力计、不同长度的绳子、重物、板条箱。

四、实验过程1.实验1:平衡木上的推和拉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平衡木上的推和拉的作用效果。

(2)实验步骤:① 将平衡木竖起来,令两个人站在平衡木的两端,并保持平衡。

② 在平衡木中间放置一个小球,观察球的位置变化。

③ 请一名学生开始向左边推动平衡木,并观察小球的位置变化。

④ 请一名学生开始向右边拉动平衡木,并观察小球的位置变化。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向左推平衡木,小球会向右移动,向右拉平衡木,小球会向左移动。

(4)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平衡木上的推和拉都可以影响平衡木上物体的运动方向和位置。

2.实验2:绳子和拉力计的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拉力计的示数和绳子的长度对拉力的影响。

(2)实验步骤:① 将拉力计的夹钳固定在一张桌子上,拉力计上方悬挂一根长度为100cm的绳子。

② 在绳子的尾部预先悬挂重物。

③ 以悬挂重物的那一端为起点,在绳子上标注长度标尺。

④ 向上拉绳子,通过拉力计观察拉力的示数,并记录拉力计的示数和绳子的长度。

(3)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拉力和绳子的长度成正比。

(4)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拉力和绳子的长度成正比,拉力增加时绳子的长度也会随之增加。

3.实验3:板条箱的推和拉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推或拉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实验步骤:① 实验前,准备好5个不同大小的板条箱。

② 请一名学生推动一个较小的板条箱,并记录它的运动状态。

③ 请一名学生推动一个较大的板条箱,并记录它的运动状态。

④ 请一名学生拉动一个较小的板条箱,并记录它的运动状态。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

小学科学7《推和拉》(教案)《推和拉》(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区分“推”和“拉”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推和拉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能够应用推和拉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推”和“拉”的基本含义和区别。

2. 能够熟练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 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和区别。

2. 教具:小推车、绳子、鼠标(或其他小物件)。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入本堂课的内容。

比如,“同学们,你们谁能告诉我什么是推?什么是拉?”步骤二:引导学习(10分钟)1. 教师可以板书“推”和“拉”的定义,并让学生念读。

然后,教师可以请两名学生上台展示一下推和拉的动作,并请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的动作,判断是推还是拉。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和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推和拉的区别。

比如,“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什么不同之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推是用力朝前推,而拉是用力朝自己拉。

3. 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和拉的区别,并举出更多的例子。

比如,“同学们,你们用力向前推书包,说明你是在推书包。

但是,如果你用力向后拉书包,那么你就是在拉书包了。

”步骤三:实践操作(15分钟)1. 教师将小推车放在教室的一端,并把绳子系在小推车的前端。

然后,教师简单地向前推小推车,并请学生观察。

2.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轮流进行推和拉的练习。

他们可以在教室的不同地方放置小推车,然后用绳子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3.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学会运用推和拉的技巧。

比如,“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使小推车向前运动吗?”学生可以回答,向前推。

然后,教师可以再次强调推的技巧和方法。

4. 学生还可以将这些技巧应用到其他物体上。

比如,他们可以利用绳子和鼠标进行推和拉的实验。

步骤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推和拉的知识进行解答。

比如,“同学们,你们怎样才能将一台沉重的行李箱拉到楼上?”学生可以回答,用力朝自己拉行李箱,然后再推到楼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和拉
湘乡市育塅中心小学李婵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三、科学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物体受到推和拉之后发生的变化。

2.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推和拉现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推力和拉力。

难点:分析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材料与用具:
课本、水杯、粉笔盒等。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科学列车今天驶入新的1站,你们想知道这一站又有哪些神奇美妙的科学等待我们去探索吗?
学生回答(想)
教师:那我们就赶紧开始吧!
教师走过去把教室门打开。

教师:请看老师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怎样做才能把门打开或关上呢?
学生回答。

教师:关门是要用到推,开门时要用到拉,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推和拉。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推手游戏:
师:首先咱们来做个游戏吧,这个游戏需要两个人配合,请一位同学上来和老师示范。

师生共同示范,学生尝试感受,交流小结。

师:(课件出示)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感受?
师:我推它,它也在推我!我们感受到的这种力叫推力。

2、“拔河”游戏:
师:接下来咱们继续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还是需要两个人配合,请一位同学上来和老师示范。

师生共同示范,学生尝试感受,交流小结。

师:(课件出示)这个游戏你又有什么感受?
师:我拉它,它也在拉我!这种力叫拉力。

推力和拉力都是常见的力。

3、认识“推力和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1)师:每个同学桌子上都有一些学习用品,请同学们用手推和拉这些物体,想一想物体受到推拉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成果
师:你用手推拉这些物体后,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我用手推小汽车,小汽车动了。

生:……
师:谁能用一句话把它们的看法概括一下。

生:这些物体原来是不动的,推拉使他们运动起来。

师:“不动”在科学上叫静止,“动”叫做运动。

静止和运动都是物体的运动状态。

推和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

所以我们就可以说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师: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知识真棒,希望同学们在下面的学习中表现的更加出色。

师:看老师在干什么?
生:推粉笔盒,拉粉笔盒。

师:无论是手推粉笔盒,手拉粉笔盒都需要在几个物体之间发生?
生:两个。

师:哪两个?
生:手和粉笔盒。

师:推和拉都是手对粉笔盒施加的力,所以我们就说推和拉都是力。

师:那推和拉这两个力是完全一样的吗?他们所产生的结果是一样的吗?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推和拉的练习,找出其中的答案。

生:实验,然后小组交流。

师:谁有了自己的看法,来说一说。

生:我推书本它向前走,我拉书本它向后走。

……
师:推是向前,拉是向后,说明推和拉的什么不同?
生:方向不同。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师:推和拉这两个力的方向不同,所以我们就可以说力是有方向的。

师:那么推和拉这两种方向不同的力,所带来的结果相同吗?
生:不同,我推书包书包向前走了,我拉书包它向后走了。

……
师:推和拉的方向不同,所带来的结果也不同。

4.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
(1)(课件出示)说说图片中各展示的是什么力?
(2)师: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推和拉的例子?
(3)(课件出示)读一读:
推一推,拉一拉,
你推我拉做游戏,
开开门,关关窗,捏捏小脸蛋......
变化之中寻道理。

教师:同学们找到生活中这么多推或拉的例子,可见同学们平时都很爱观察,是生活的有心人。

三、游戏巩固:
拓展活动:掰手腕
教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爱做游戏,你们平时有哪些游戏的玩法?老师这有一种新游戏的玩法,想学吗?
学生回答。

(想)课件出示:掰手腕
学生两两练习,师巡视指导,提醒注意安全。

四、课后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同学们课下认真阅读讨论后,可以继续进行游戏和体验。

希望同学们在课下的活动中玩得愉快,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