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横弓与拇外翻

合集下载

足部畸形不可小视

足部畸形不可小视

足部畸形不可小视作者:那江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9年第07期提及身体健康,“默默无闻”的双脚可能最易被忽视。

而事实上,足部健康关乎全身健康,特别是足部骨骼形态或者肌肉结构发生异常时,会对我们自身行走功能等造成严重影响。

医学上将这种异常叫做足部畸形,其类型较多,不同类型所表现出的特点以及对身体和生活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扁平足这是常见的足部畸形种类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足纵弓塌陷或者其弹性功能消失,使患者足部出现足骨变形、足部肌肉逐渐萎缩、足部韧带痉挛等现象。

成人发生扁平足会导致足跟痛、足部易疲劳。

扁平足分为姿势性扁平足以及痉挛性扁平足两种。

姿势性扁平足足部外观表现并无明显异常,主要是在患者行走后或者劳动后出现足部红肿、疼痛的情况,并伴有足背以及足心肿胀,经过休息症状会消失。

痉挛性扁平足常发于青少年群体,多由于姿势性扁平足处理不当或疏于处理发展而成,主要表现为严重疼痛、八字步的行走状态、足部外翻以及外展功能受限,随着时间推移足跟会逐渐变宽,足跟、足底外翻,足部的舟骨结节完全塌陷,给患者的行走带来严重障碍,随着畸形逐渐加深,患者出现足部僵硬、完全丧失行走能力的情况。

确诊扁平足后,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对足部畸形进行纠正,将足弓结构的形态恢复正常。

高弓足这也是常见的足部畸形病症之一,其主要特点是足纵骨异常突起。

高弓足分为多种:一是单纯性高弓足,指前足结构发生固定性的跖屈畸形情况,导致足部内外侧纵弓都出现增高的现象;二是内翻型高弓足,主要表现为足部外侧纵弓正常,但是足部内侧纵弓出现增高,导致人在行走時为减轻疼痛而出现足内翻姿势的不规则负重,最终形成后足内翻畸形;三是跟行性高弓足,指前足出现固定性的跖屈畸形,跟骨出现背伸畸形,进而给人的行走功能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四是跖屈型高弓足,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足部畸形,患者足部的前骨、跟骨以及踝关节都发生跖屈型畸形。

先天性仰指外翻足这类足部畸形是先天性足部畸形病症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特点为足背过度背伸,足部骨骼呈现出外翻状态,使足部跖屈能力受到限制。

踇外翻

踇外翻

手术治疗的并发症
一、畸形复发
二、拇内翻:矫正过度
三、爪形趾畸形

爪形趾是指跖趾关节过伸,趾间关节
屈曲畸形,主要是做软组织矫形手术后拇
趾内在肌平衡失调,通常继发于双侧籽骨
曲肌力丧失,拇长伸肌、拇短屈肌和拇
长屈肌力量增强。
手术治疗的并发症
四、拇趾过伸:手术时损伤拇长屈肌 五、跖趾关节活动障碍:手术时误伤跖趾
4.X线摄片术:(1)第一、二跖骨夹角大于 9度以上;(2)各跖骨头张开,第一跖骨头 跖面的籽骨向外移位;(3)第一跖趾关节内 侧关节附近处可有骨赘形成,严重者可产 生骨性关节炎;(4)足踇的跖趾关节轻度脱 位。
四.诊断
四.诊断
按照临床表现、X线片改变将踇外翻分
为四阶段:
可逆阶段:大踇趾外翻10度左右,影响美观, 没有疼痛感,脚掌有轻微脚茧,不会直接影响 行走.穿高跟鞋会引起疼痛.
三.发病机制
⑤第1跖趾关节骨关节炎:踇跖趾关节 处于半脱位的位置,在长时间不正常 应力的作用下,逐渐出现骨关节炎, 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变硬。
四.诊断
1.患者常合并有平足症,部分有家族史或 长久站立工作或经常穿尖头鞋史。
2.足踇趾外翻、旋转畸形,局部疼痛,行 走困难。
3.第二趾锤状趾,第二、三跖骨头跖面形 成胼胝,第一跖趾关节突出部形成足踇囊 炎。
手术治疗
③矫正第1跖骨内翻截骨术,或同时施行软 组织手术和(或)骨切除术;
④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 ⑤小切口手术。
各种手术包括的主要操作有:①矫正拇趾 近节趾骨外翻畸形;②切除第1跖骨头的骨 赘,必要时切除滑囊;③矫正第1跖骨内翻 畸形;④矫正紧张的拇长伸肌腱;⑤矫正前足 的其他畸形,如锤状趾等,

拇外翻的健康教育

拇外翻的健康教育

拇外翻的健康教育
拇外翻是一种足部畸形,常常引起步态异常和疼痛。

为了维持健康的足部功能,以下是一些关于拇外翻的健康教育事项:
1. 认识拇外翻:拇外翻是指大脚趾向外偏斜,与其他脚趾相比,它向外翻转。

这种畸形可能是由于遗传、足部肌肉失衡、关节损伤等原因导致。

2. 寻求专业建议: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拇外翻,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或足科医生的意见。

他们可以对症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3. 穿合适的鞋子:选择适合脚部形态的鞋子是非常重要的。

尽量避免穿高跟鞋或尖头鞋,因为这些鞋子可能会加重拇外翻的症状。

4. 做足部锻炼: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足部锻炼,例如抬脚尖、用脚掌抓东西等,可以帮助增强足部的肌肉控制力,并改善拇外翻的症状。

5. 佩戴矫正器具: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建议佩戴矫正器具,例如足弓支架或矫形鞋,来帮助纠正拇外翻的姿势。

6. 手术干预:对于严重的拇外翻病例,手术可能是改善症状的最佳选择。

手术能够重建足部的正常结构,使其恢复功能和外观。

7. 日常护理:保持足部的良好卫生习惯,如定期清洗脚部、修剪指甲等,可以减少足部疾病的风险。

请注意,这些健康教育事项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踇外翻”:不仅仅是脚丑!

“踇外翻”:不仅仅是脚丑!

“踇外翻”:不仅仅是脚丑!发布时间:2021-09-02T15:52:17.51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6期作者:陈德[导读] 踇外翻(hallux abducto valgus,HA V)。

是一种足部畸形的疾病,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足部疾病,也被称作大脚骨孤拐,往往是第一跖骨向内推移,第一趾骨向外偏移造成的畸形,陈德自贡市中医医院 (四川省自贡市)643000踇外翻(hallux abducto valgus,HA V)。

是一种足部畸形的疾病,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足部疾病,也被称作大脚骨孤拐,往往是第一跖骨向内推移,第一趾骨向外偏移造成的畸形,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严重者第二趾形成垂状趾,而第一节趾头内侧由于长期受压,皮肤磨损,可能会发生骨质增生,继而引发疼痛,这种踇外翻形成的病因有很多种,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质量。

就目前的研究发现,这种足部疾病在早期时是第一足趾轻度的外翻变形,表现为一种畸形,关节在医院x光的照射下,没有明显的脱位,有轻微的疼痛,可以保守治疗。

如果到了半脱位时期,发炎疼痛严重,轻度外翻畸形,蹒趾向外挤压第二趾,并发生了锤状趾畸形,此时不能采用一味地保守治疗,要适当地手术治疗。

如果除了跑囊炎疼痛外,趾关节肿胀,x光照射下,趾关节有骨关节炎表现。

应及时采用手术的截骨术治疗[1]。

下文中,具体就踇外翻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改变,还有治疗方法,作出一些解释说明,仅供参考。

1“踇外翻”的发病原因踇外翻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女性的发病几率比男性多,可能由于女性的高跟鞋所导致的,鞋面窄小,可能引起踇外翻,还有可能是家族的遗传因素,很多患者都有家族遗传的历史,并且很多人在早年就出现了踇外翻,足部结构畸形,肌肉的受力不均衡第二趾畸形,还有可能导致足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产生,也可能与患者的步态有关。

因此要特别注意。

2.治疗“踇外翻”的方法当踇外翻早期时,症状不严重时,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可以适当地减轻足部疼痛,可以理疗的方式来进行消炎止痛,外用一些消炎止痛的药物,也可以穿一些宽松的鞋,减轻局部压力,也可以利用矫形的器具,也可以使用夜间的矫形工具,可以在沙地里行走,也可以做适当的运动和按摩。

2021拇外翻的诊治策略(全文)

2021拇外翻的诊治策略(全文)

2021拇外翻的诊治策略(全文)拇外翻是足部常见畸形,是指拇趾偏离中线向外倾斜大于正常外翻角度,同时拇趾在纵轴上向外略有旋转畸形。

畸形形成后,难以自行矫正,可在拇趾跖趾关节内侧骨性凸起处形成疼痛性滑囊,影响穿鞋和行走,且可伴有其余足趾的畸形和前足痛等症状。

病因1.遗传因素约有一半的拇外翻患者在20 岁以前即出现畸形,而出生至20 岁正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至成熟的时期。

先天遗传因素对拇外翻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2.鞋袜因素穿鞋因素并不是引起拇外翻的唯一因素,可能只是加重了某些结构不良足的病理变化。

图片穿尖头鞋前后足部X 线对比3.骨性结构异常第1 跖骨内翻:一些学者支持跖内翻为原发,拇外翻为继发。

第1 跖楔关节:拇外翻可能与第1 跖楔关节活动度过大有关。

籽骨系统:当各种原因引起跖骨籽骨系统发生附着肌群的力量失衡,拇趾逐渐倾斜于外侧,改变了正常力线,如图所示。

第1 跖骨头形态:有三种形态,其中方形和方形带嵴较稳定,较少发生拇外翻。

4.其他因素包括肌力失衡、炎症性及神经肌肉性因素、创伤性因素、韧带松弛、激素水平等。

病理表现1.拇外翻2.第1 跖骨内翻合并跖骨头内侧骨赘增生和拇囊炎3.第1 跖趾关节半脱位或合并骨关节炎4.第1 跖骨籽骨系统脱位及退行性改变5.前足横弓塌陷及足底疼痛性胼胝体6.拇内收肌及外侧关机囊过度紧张7.第2 足趾向背侧半脱位,锤状趾畸形8.第1 跖楔关节下移、过度活动病史1.发病年龄,何时发现异常表现;2.加重年龄,询问何时症状加重(包括畸形加重影响穿鞋、静息痛、胼胝痛、锤状趾、叠趾、小趾内翻、隆突症等);3.家族史;4.是否有外伤;5.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疾病(风湿、类风湿、痛风、糖尿病等);6.是否有拇外翻手术史。

体征1.疼痛:了解疼痛的部位;有无向拇趾的放射;行走时痛还是静息痛;疼痛和穿鞋的关系;持续时间和进展情况。

2.胼胝体:检查患足是否患有胼胝体。

3.拇趾位置:检查器趾位置是否中立位,内翻或外翻。

如何自我纠正拇指外翻

如何自我纠正拇指外翻

如何自我纠正拇指外翻生活中,你是不是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穿的美美的去逛街,结果不到1个小时脚就疼的走不动了,逛街的好心情全没了。

夏日炎炎,漂亮的露趾凉鞋只能看看,根本不敢上脚。

尖头鞋、高跟鞋。

漂亮鞋子终究与我无关,漂亮、优雅都是别人的。

造成这些的根本原因是,大脚骨,俗称拇外翻、脚孤拐。

可能很多人对于拇外翻这个词还是比较陌生,但是说起大脚趾突出可能就知道了。

拇外翻是人体足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女性更为高发,俗称为“大脚骨”。

表现为大脚趾向外偏斜,拇趾近节趾骨与第一跖骨成角大于15°。

多数朋友对于自己拇外翻的情况,常常表示并没有太多的不适感,只是很影响脚的美观性。

不过还是有一些朋友因为拇指外翻严重,出现趾内侧疼痛、红肿。

穿鞋时不便,影响行走,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需要手术矫正,拇外翻的发生可由多种因素导致。

今天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给大家好好说说折磨人的大脚骨。

01什么是拇外翻?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脚,从形态上看,拇外翻是指大拇指向外半脱位,同时第一跖骨向内移位。

刚开始只是美观的问题,时间久了会形成拇囊炎造成疼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当然,我们还有必要了解一下拇外翻的严重程度,先从专业的眼光来看一看。

我们需要知道脚的三个结构:大拇脚趾、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

由于拇外翻是拇指向外半脱位,同时第一跖骨向内移位,所以我们衡量轻重程度是看两个角度,一个是外翻角度,一个是跖骨间角度。

外翻角度是指,大拇脚趾和第一跖骨形成的夹角。

跖骨间角度是指第一跖骨和第二跖骨形成的角度。

下面这个图会帮你更好的理解哟:我们正常的脚趾是拇外翻角度小于15度,跖骨间角度小于10度。

拇外翻的程度等级轻度是拇外翻角度小于30度,跖骨间角度小于13度,这是拇指还没有明显的半脱位。

在早期,拇囊炎就有可能发生伴随疼痛。

中度是指外翻角度30—40度,跖骨间角度13—20度,拇指已经出现半脱位,并且大拇指会对其他脚趾向外挤压。

重度是指拇外翻角度大于40度,跖骨间夹角大于20度,此时拇指半脱位明显,拇指严重挤压其它四指,常常叠加在第二脚趾之上或者之下,常常伴随着脚部畸形和疼痛。

大脚趾长歪_当心拇外翻

大脚趾长歪_当心拇外翻

家庭保健大脚趾长歪 当心拇外翻吴佳俊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上海 201318)大脚趾歪斜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临床称为拇外翻,以中老年人和女性为高发群体。

医生可通过观察、触摸及影像学检查等方式,分析患者大脚趾出现歪斜的具体原因,并确定是否出现拇外翻,进而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为什么会出现拇外翻遗传因素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先天性拇外翻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其家属往往也存在拇外翻的情况。

患者从小就存在大脚趾越长越歪的情况,随着年龄增加,歪斜程度逐渐加重,大脚趾向外倾斜角度超过15°,形成拇外翻状态。

先天性拇外翻属于一种先天性畸形,多数患者通过治疗可有效缓解。

对于倾斜角度较小的先天性拇外翻患者,可暂不治疗,持续观察病情进展情况。

此外,部分先天发育畸形也可导致大脚趾发生外翻。

如扁平足的儿童及遗传性足底肌力异常者,发生拇外翻的风险相对较高。

分析原因,主要是足底受力点改变,导致足部前端受力增大,而大脚趾会因为自身的重量压迫逐渐变形,向外侧弯曲,并逐渐发生关节脱位。

穿不合脚的鞋子当鞋子不合脚时,容易出现脚部受力点异常,大脚趾外侧受力集中,长期如此可导致拇外翻的发生。

此外,部分鞋子可对脚趾形成挤压作用,对脚底机能影响较大,同时使得脚趾形态发生改变。

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是女性易发生拇外翻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鞋跟过高、鞋头过尖或过窄的鞋子。

原因是高跟鞋改变了足部的力学结构,即重量集中在足部前端,大脚趾的压力较大。

同时,高跟鞋的鞋头宽度较小,脚趾相互挤压,无法得到有效伸展,长时间穿着可导致逐步韧带松弛发炎,促使大脚趾底部的关节脱位,大脚趾向外侧弯曲,逐渐形成拇外翻状态。

穿着高跟鞋行走时,足前端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对于大脚趾的损伤极大,因此很多人在穿高跟鞋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拇外翻,并逐渐加重,严重者可出现脚趾重叠状态,严重影响足部健康。

年轻女性的拇外翻发生率极高,这与穿着高跟鞋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控制拇外翻要从脱下高跟鞋做起。

拇外翻的健康教育

拇外翻的健康教育

拇外翻的健康教育
《拇外翻:如何正确护理和预防》
拇外翻是一种足部畸形,指的是大脚趾朝外侧偏移,同时足弓减小,可能会导致疼痛和不适感。

对于患有拇外翻的人来说,正确的护理和预防非常重要。

首先,正确的鞋子选择至关重要。

选择合适的鞋子对于缓解疼痛和减轻足部压力至关重要。

应该选择宽松而舒适的鞋子,前端有足够的空间给予脚部摆动的自由。

可以考虑使用托拥垫或者鞋垫来减轻足底的压力。

其次,适当的按摩和伸展也非常有益。

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疼痛和紧张感,同时通过伸展来加强足部的肌肉和韧带。

这能够帮助减轻拇外翻引起的不适感。

另外,定期的锻炼也是预防拇外翻的重要方法。

通过锻炼可以加强脚部肌肉和韧带,提高足部的稳定性和支撑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针对脚部的运动,比如脚趾的抓力训练、脚部的扭转运动等来加强足部力量。

最后,如果症状严重,可以考虑寻求医疗帮助。

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矫形器或者手术来纠正拇外翻。

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并且配合进行康复训练,才能达到最佳的疗效。

总之,拇外翻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对于患者来说,正
确的护理和预防仍然至关重要。

通过正确的鞋子选择、按摩和伸展、锻炼以及必要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和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脚骨拇指外翻原因有什么

脚骨拇指外翻原因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脚骨拇指外翻原因有什么
导语:在生活当中有好多的女性会有脚骨拇外翻的情况,这也是一种脚部的畸形,对女性的脚部美有着严重的影响,而且穿鞋也不会好看,有的女性朋友走
在生活当中有好多的女性会有脚骨拇外翻的情况,这也是一种脚部的畸形,对女性的脚部美有着严重的影响,而且穿鞋也不会好看,有的女性朋友走路时间长了后还会出现脚部疼痛的情况,在有了脚骨外翻的情况后,我们一定要重视,并在生活当中进行积极的调理,脚骨拇指外翻原因有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原因
追究其形成的原因,大约一半的患者有遗传因素。

脚拇指外翻的发生,虽然与鞋子不合适有一定的关系,但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构成脚部的骨骼、韧带存在某些缺陷而引起的; 其次,长时间的站立、行走也会增加韧带损伤,促使发病或加快病情发展; 再次,经常穿尖头鞋或高跟鞋,尖头鞋的前部呈三角形,迫使脚前部强塞入一个窄小的三角形区域内,加上鞋面的皮革没有弹性,脚拇趾被迫外翻,小趾则内翻。

而高跟鞋又使脚部承受的压力加大,关节处的韧带过分拉长,导致脚拇指外翻。

后遗症
波子骨发大及生痛,穿鞋时产生困难;严重者拇指与二趾重叠。

建议
少穿高跟、尖头鞋;使用波子骨夹及分趾软垫控制恶化程度;使用波子骨垫减少摩擦;手术(严重足趾重叠者)。

(注:当足部发展成熟后,扁平足便不会再恶化,但拇趾外翻在任何时候都有机会恶化)选择有科学足弓设计的鞋子或者鞋垫,减少地面来自人体的反作用力。

足拇外翻诊疗常规

足拇外翻诊疗常规

足拇外翻诊疗常规【概述】足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足拇趾向足的外侧过度倾斜、第一跖骨向内收的前足畸形。

病因主要有:1、遗传因素;2、长久站立或行走过久、负重过度;3、经常穿尖头鞋或高跟鞋。

流行病学:好发于成年人,有遗传因素者,青年时期即可发生,老年时常加重,女多于男,双侧多见。

足拇外翻以反复疼痛为主要不适主诉,在中医理论中属“痹症”的范畴,中青年多以气滞血瘀为主证,老年人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主证。

本病重在预防,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法,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临床表现】1、患者常合并有平足症,部分有家族史或长久站立工作或经常穿尖头鞋史。

2、足拇趾外翻畸形,局部疼痛、影响行走,出现红肿炎性反应,局部可溃烂、感染。

3、足拇趾外翻、旋转畸形。

第二趾朝背面挤出,形成锤状趾。

前足变宽。

局部疼痛,行走困难。

4、第二、三跖骨头跖面皮肤因负重加大,形成胼胝。

5、第一跖趾关节突出部皮肤增厚,甚至红肿产生足拇囊炎。

6、X片表现:第1、2跖骨夹角大于10度以上;各跖骨头张开,第一跖骨头跖面子骨向外移位;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关节附近骨赘形成,产生严重骨性关节炎;足拇趾的跖趾关节脱位。

【治疗】1、预防措施:应预防和治疗平足症。

穿鞋应合适,鞋帮不宜过硬,鞋跟不宜过高,鞋头不宜过尖。

2、非手术疗法:轻度外翻、疼痛较轻者,可按摩,搬动足拇趾向足内侧,理疗(中药外洗:本科协定处方活血洗剂加减),亦可在第1、2足趾间用棉卷垫起或夜间在足的内侧缚一直夹板,使足拇趾变直。

同时在沙土上赤足行走,锻炼足部肌肉或穿矫形鞋、平足鞋垫矫正平足。

3、手术疗法:适用于疼痛严重或畸形严重者。

术式根据具体病情可包括:切断足拇收肌,并将其移位于第一跖骨颈外侧;切除外侧子骨;切除滑囊及骨赘,重叠缝合内侧关节囊,使其紧缩;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术,矫正跖骨内翻;近节趾骨部分切除术(Kellers手术:适用于骨关节炎严重者)。

【临床路径】1、仔细询问病史;2、临床体格检查及临床症状较明显,诊断相对简单;3、注意与其它相关疾病进行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4、治疗时可以非手术疗法,也可以行矫形手术。

最为严重的几大拇外翻的危害表现

最为严重的几大拇外翻的危害表现

最为严重的几大拇外翻的危害表现*导读:拇外翻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骨科疾病,如果大家得了拇外翻以后一定要知道这种疾病的危害性,积极接受治疗,只要治……
拇外翻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骨科疾病,如果大家得了拇外翻以后一定要知道这种疾病的危害性,积极接受治疗,只要治疗及时就可以避免出现这些危害了。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拇外翻这种疾病能出现什么危害,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拇外翻的危害表现吧!
*拇外翻的危害表现:
1、由于拇外翻患者的大拇指向外侧偏斜,将第2趾背起,其他的足趾受到来自鞋外的挤压,造成2-4足趾像鸡爪子一样的畸形,这时候足趾北背面受到摩擦以后,容易形成鸡眼。

脚上有了鸡眼以后,走路会非常疼痛,而且还会反复发作,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是拇外翻比较常见的危害之一。

2、由于拇外翻患者的前足变宽了,横弓塌陷,行走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出现拇外翻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踝关节负重面发生改变,造成踝关节出现创伤性炎症,出现疼痛,最后甚至会影响到膝关节、髋关节以至腰部。

3、同样拇外翻患者的前足变宽了,横弓塌陷,足部缓冲震荡和足部弹跳能力就没有以前那么好了,患者的运动能力自然就
会下降了,受到的影响还是蛮大的。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拇外翻的危害表现还是蛮多的,如果您得了拇外翻的话,请您抓紧时间治疗的好,以免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一句那就是大家治疗拇外翻一定要到正规权威的医疗机构进行,一些小诊所是千万不能去的。

足横弓和拇外翻培训课件

足横弓和拇外翻培训课件

足横弓动态分析
精与 确 计 时 器 链 接下
MPEG格式文件
视 频 转 换 仪
透视及录相设备
正常足动态足横弓
摆动相
后跟触地相
站立相全足负重
推离期-1
推离期-2
推离期-3
推离期-4
在步态周期中 从前足开始负重
推离期结束
足横弓随步态的生物 力学变化
A
B
A:前足单独负重,后跟略离地时压敏片颜色变化 B:后跟完全抬起,前足开始推进时压敏片颜色变化
除已熟知的拇趾外翻、拇囊炎、 第二趾锤状趾和前足底痛性胼胝等 症状、体征外
严重拇外翻都有复杂的足 横弓三维畸形:
足横弓塌陷; 第一跖骨籽骨关节半脱位; 第一跖骨的过度旋前等
拇趾基底部
拇外翻的三维重建图像: 1. 足横弓塌陷; 2. 第一跖骨籽骨关节 脱位
足横弓组合图像 示足横弓塌陷, 第一跖骨过度旋 前,第一跖骨籽
A
骨关节脱位
A: H=-0.08
P=54度
B: H=0.016
P=18度
B
拇外翻的病因
1、鞋的推挤

2、肌
赤足与穿高跟鞋
恶性循环:拇趾外翻,拇长屈肌腱呈 弓弦样,更加重拇趾外翻
HVA IMA
第一跖骨负重、拇趾负重
足横弓塌陷
第一跖楔关节过度活动
2,3跖骨头过早、过多负重, 前足痛性胼胝形成
下图为经过第 二、三和四跖骨头 最低点的图像。
组合后的足横弓图像
足横弓三维重建图像冠状面
足横弓三维重建图像冠状面及足底形态
P
H2 H3
L 第一跖骨旋前角度 P,
P=8.75 14.6度 足横弓指数 H,H=(H2+H3)/ L,

足外翻的病因有哪些因素引起

足外翻的病因有哪些因素引起

/足外翻的病因有哪些因素引起足外翻的出现,不仅很影响人的形象美,甚至关于人的健康也不利,于是如今有很多人关于出现的足外翻现象,都想选择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我们首先要了解其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足外翻是因为脚部肌腱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畸形,同时伴有扁平足和舟骨塌陷,小腿中点、跟腱中心、跟骨中心三点连线呈型。

另外,足外翻还会会引发踝关节外翻变形,发病原因有人认为是胫前肌紧张所致,被动矫正踝关节时可恢复到中立位90 °。

另有人认为由于胎儿在宫内受压致使足外翻,并非胫前肌紧张所致。

患儿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支撑相足内侧触地,足跖屈畸形。

可以导致足内侧疼痛,明显影响支撑相负重。

步行时身体重心主要落在踝前内侧。

踝背屈受限,影响胫骨前骨前后移动,增加外翻。

距小腿关节疼痛、稳定性差。

早期支撑相可有膝关节过伸,足蹬离缺乏力量,摆动相肢体廓清障碍。

1、大脚骨好发于成年人:有遗传因素者,青年时即可发生,老年时常加重,女多于男。

足拇趾斜向外侧,第一跖骨内翻,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增大,跖拇关节轻度半脱位;第一跖骨头在足内侧形成一骨赘,因长期受鞋帮的摩擦,局部皮肤增厚,严重时红肿发炎,即形成我们所说的拇囊炎。

2、韧带松弛和肌力减退:韧带松弛是肌力减退后产生的后果。

常见于老年人及消耗性疾病患者,出现明显的纵弓及横弓塌陷,呈平足外形,并出现拇外翻。

这类病人的拇外翻不少见,尤其在女性更年期后。

3、穿鞋引起的拇外翻:几乎所有统计资料表明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之比可达1∶3~1∶15。

上述资料均证实穿鞋是拇外翻发病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穿尖头紧鞋更是其主要原因,故发病率女性大于男性。

少数不穿鞋者也有拇外翻畸形发生,可见还有其他发病的因素存在。

4、骨性原因:第一跖骨的内翻与拇外翻的程度成正比,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众说纷纷。

如Ewald认为第一跖骨的内翻是拇外翻的主因。

Hardy等认为第一跖骨内翻是继发于拇外翻的结果。

然而足拇外翻如果严重时,第二趾会被拇趾挤向背侧,形成锤状指。

拇外翻简介

拇外翻简介

拇外翻简介发表者:曲新涛2090人已访问拇外翻(Hallux valgus)是足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拇趾最多发的疾病。

拇外翻是医学名词,此外还有“大脚骨”、“大觚拐”等说法。

英文中bunion也指拇外翻,特指拇外翻时足内侧的突起。

拇外翻的定义是拇趾向外偏斜,拇趾近节趾骨与第1跖骨成角大于15°,就可以诊断为拇外翻。

这个角称作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 HAV)。

拇外翻是一个形态诊断,并不能正确定义拇外翻的病理过程。

(注:拇通“?”旁,字库中没有,故借用)拇外翻的程度可以通过参考自测图有一个大体的了解:A为正常,B 图中拇外翻角约15°,C、D、E的拇外翻角以15°递增。

病因目前认为拇外翻最主要的病因是遗传和穿鞋,此外平足,第1跖骨过长或过短也是相关因素。

拇外翻有明显的遗传倾向,通常见于家族中的女性成员,发病性别比是:男:女=1:9-15。

穿鞋人群拇外翻发病率是不穿鞋人群的15倍。

Sim-Fook和Hodgson 的调查分析中,118名穿鞋的人,有33%出现了拇外翻,而相对比的107名不穿鞋的人只有2%出现了拇外翻。

Kato报道日本人由于穿西式鞋的人增多,拇外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穿高跟鞋时前足部明显受限,更易于拇外翻形成。

拇外翻是骨骼发育成熟后才出现的疾病。

拇外翻与平足有相关性,但是其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拇外翻发病高峰期为20-30岁和50-60岁。

年青患者与遗传、穿高跟鞋有关;50-60岁的老年女性与遗传、绝经期后内分泌变化有关。

解剖与病理生理从解剖上讲,拇外翻畸形包括的解剖变化有:第1跖骨内翻;拇趾外翻,旋后;拇收肌,外侧关节囊挛缩;籽骨相对于第1跖骨头脱位;第1跖趾关节失去正常吻合度;第1跖骨内侧骨赘形成,并发拇囊炎;第1跖趾关节并发骨性关节炎;拇外翻引起的足部疾病还包括:第2-4足趾锤状趾(Hammer toe);跖趾关节半脱位(MTP joint subluxation);交叉趾(cross-toe deformity);转移性跖骨痛(Transfer metatasalgia);第1跖趾关节由两个长管骨与籽骨以及周围的韧带、肌腱和软组织共同组成。

足拇外翻的预防

足拇外翻的预防

足拇外翻简介
足拇外翻俗称“大脚骨”,是一种常见的足拇趾向外侧过度倾斜、第一跖骨内收的前足畸形,经常伴有其余足趾的畸形,易并发滑囊炎、胼胝、锤状趾等,常感疼痛,且足外形差,影响美观。

多见于女性,可单侧或双侧发病。

二、足拇外翻的病因
其病因主要有:①遗传因素;②长久站立或行走过久、负重过度;③经常穿尖头鞋或高跟鞋。

三、足拇外翻的临床表现
足拇趾外翻畸形,第1跖骨向内侧偏斜,第1跖骨头明显向内突出,粗大,表面有滑囊,压痛明显,如红肿发炎,则成为足拇囊炎,严重者局部可溃烂、感染。

第2趾向足背面挤出,形成锤状趾,如同“鸡爪”,前足增宽,第2、3跖骨头跖面皮肤形成胼胝,第2趾近侧趾间关节处背侧皮肤因与鞋帮摩擦可形成胼胝或鸡眼,病人常合并有扁平足。

严重者第1跖趾关节可形成骨关节炎,活动时疼痛,运动受限。

X线检查表现为拇趾外翻畸形,拇外翻角(第1跖骨和拇趾近节趾骨长轴间的夹角,正常15°~20°)增大,第1跖骨内翻,第1、2跖骨间角(第1、2跖骨长轴的夹角,正常8°~9°)增大,跖趾关节向外侧半脱位,严重时,第1跖趾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缘有唇样增生。

拇外翻 男人这根部往外突疼痛难忍

拇外翻 男人这根部往外突疼痛难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拇外翻男人这根部往外突疼痛难忍
导语:提起拇指外翻,相信各位朋友们也有所耳闻,得了这个病的典型症状就是拇趾根部那块骨头往外突出,越严重的痛感越强,那么大家知道导致拇指外
提起拇指外翻,相信各位朋友们也有所耳闻,得了这个病的典型症状就是拇趾根部那块骨头往外突出,越严重的痛感越强,那么大家知道导致拇指外翻的病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预防拇指外翻呢?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拇趾根部往外突疼痛难忍
拇外翻是一种常见的脚步畸形,拇指根部外翻,出现后会给患者的脚步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大家要对拇外翻的症状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在出现拇外翻时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

那么,典型拇外翻的症状是什么?
典型拇外翻的症状是什么拇外翻即拇趾向外侧倾斜。

约有一半病人有遗传史,家族中发病率较高,但有很多病人是由于年青时穿高跟鞋或穿鞋过小,过瘦造成的。

拇趾外翻畸形后会导致足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拇外翻后会导致第1跖骨内翻,足掌前部增宽。

足的负重点发生改变,足部常感疲劳。

由于第1跖骨内翻,第1跖骨头常受到摩擦、挤压等刺激,形成骨赘,表面形成假性滑囊。

皮肤增厚,形成胼胝体。

因常受到持续性摩擦作用,会出现滑囊炎,皮肤可出现溃疡、感染。

这时,疼痛较重,影响行走。

拇趾外翻畸形不断加重,会出现第1跖趾关节半脱位及骨性关节炎。

这时,关节软骨破坏,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导致关节功能受限。

这是中老年拇外翻的主要特点。

拇趾向外偏移,挤压第二趾,使
生活常识分享。

足拇外翻需要治疗吗

足拇外翻需要治疗吗

足拇外翻需要治疗吗作者:孙长鲛蔡请来源:《家庭医学》2023年第22期足拇指外翻是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的一种前足畸形,俗称大脚骨。

外观上表现为大脚趾底部关节的内侧变肿大,由于大脚趾关节发生了错位,导致大脚趾向外指向其他较小的脚趾。

在某些情况下,炎症会导致骨骼过度生长,也会看起来变得肿大。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看到自己有足拇外翻的外观,觉得影响美观。

实际上足拇外翻不仅仅是一个美容问题,它会引起疼痛并影响身体机能,还会影响整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

由于足拇外翻,我们无法舒适的穿着鞋子,也限制了一些社交活动和体育活动。

足拇外翻多为两侧对称发病。

通常表现为前足内侧疼痛,尤其是在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

第一跖趾关节内侧由于靠近关节充满液体的滑囊发炎,出现发红、压痛和疼痛,称为拇囊炎。

如果出现局部的骨关节炎,则在畸形后期可能会出现更深处的关节疼痛。

足拇外翻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疲劳,是因为该病症会影响足部的平衡和稳定性。

如果发生锤状趾畸形,会发生其余脚趾的疼痛。

此外,由于步态模式改变,负重发生转移,会出现转移性跖骨痛。

由于前足内侧有明显的隆起或疼痛,患者难以找到舒适的鞋子,会影响人们的运动能力,导致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足拇外翻会导致拇趾向外侧翻转,使患者的脚部看起来畸形,患者对别人看到他们的脚感到不舒服。

尽管已经尝试改变穿鞋或活动方式,但患者通常会持续具有症状。

拇外翻主要表现为拇趾外翻及第1跖趾关节半脱位或完全性脱位。

随着畸形的进展,会表现出一系列病理改变,如第1跖骨内收、拇趾外翻、第1跖骨头骨软骨损伤、第1跖趾关节炎、籽骨脱位、拇囊炎、跖籽关节炎、第1跖骨旋转、跖骨头倾斜以及交叉趾、锤状趾和跖痛症等。

足拇外翻在任何人群均会发病,中老年人群和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

足拇外翻在18~65岁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3%,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35.7%。

关于男女患病的比例,文献中报道的比例各不相同,男女的患病比例对比从低至1:2到高至1:15不等。

拇外翻发病机制与症状

拇外翻发病机制与症状

拇外翻发病机制与症状
一、概述
拇外翻,从字面上就可以知道,是拇指往外翻的表现,用医学术语来讲,就是拇外翻即拇趾向脚的外侧过度倾斜的一种疾病。

很多人都认为,只是不好看而已,并且是出现在脚上的,其他人又看不到,一点儿影响也没有的,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拇外翻形成之后将感到外翻处有疼痛感,并且疼痛感会逐渐加重,造成步行困难的,是需要重视起来的,那么拇外翻发病机制与症状都有什么呢?以下就是详细介绍。

二、步骤/方法:
1、
拇外翻从字面上和定义上就可以想象出症状是什么样,其实不光是这一个症状的,比如说会导致第一跖骨内翻,足掌前部增宽。

足的负重点发生改变,足部常感疲劳,严重者就会出现姿势怪异,行走困难等。

2、
拇外翻在每个年龄段表现出来的症状也是不一样的,青少年时期,会发现第一、二跖骨间距增大。

第一跖骨头内侧形成骨赘。

等到中老年时,第一跖趾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周围骨质有增生等情况的,因此,需要重视起来的。

3、
拇外翻症状非常多的,不同的程度表现都不一样的,其实拇外翻有很明显的遗传因素的,另外后天的也有,尤其是女性朋友们,很喜欢穿穿高跟、尖头鞋等,增加了患有拇外翻的几率的,平时可以预防一下。

三、注意事项:
先天遗传性,这个没有办法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后天,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女朋友,穿鞋一定要穿自己舒服的,让脚不会受到什么束缚,以免出现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测量结果,
按人群各个跖骨平均 排列位置,绘制出五 个跖骨的平均排列, 其中第一、二跖骨夹 角取6度,第二跖骨 头通常最长。
足横弓负重后静态 形态变化
A
C
B
A:CT球管; B:活动踏板; C:两侧约等于体重的砝码
放 松
负 重 后面观
前面观
放松时,H=0.22;负重时,H=0.17
放 松
负 重
头最低点的图像组成
足横弓冠面图。
上图为经过第
一和第五跖骨头最
低点的图像 下图为经过第 二、三和四跖骨头 最低点的图像。
组合后的足横弓图像
足横弓三维H2
H3
L 第一跖骨旋前角度 P, P=8.75 14.6度 足横弓指数 H,H=(H2+H3)/ L, H=0.209 0.051,
足横弓塌陷; 第一跖骨籽骨关节半脱位; 第一跖骨的过度旋前等
拇趾基底部
拇外翻的三维重建图像:
1. 足横弓塌陷;
2. 第一跖骨籽骨关节 脱位
足横弓组合图像 示足横弓塌陷, 第一跖骨过度旋 前,第一跖骨籽 骨关节脱位 A: H=-0.08 P=54度 B: H=0.016 P=18度
A
B
拇外翻的病因
头负重略大于中央跖骨头。在步态推进阶段,
外侧跖骨头渐开始抬起,负重向内侧漂移,足 横弓弧顶,通常是第二跖骨头向前、下压低, 开始承担仅次于第一跖骨头的负重。
足底各点的负重是个动态过程。在推
进阶段,足横弓前倾,较长的中央跖骨头
承重增加,此时达到其承重高峰
--五个跖骨头均是重要的负重结构
足横弓与拇外翻治疗
方法(步骤一)
拇收肌止点切断 外侧关节囊松解 内侧关节囊呈 “V”形瓣状切开 内侧骨赘切除 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
方法(步骤二)
第一跖骨 头颈部穿克氏 针,将第一跖
骨三维矫形后
,克氏针穿至
第二跖骨。
方法(步骤三)
骨赘修整植入
截骨缺损处,紧缩
缝合第一跖趾关节 囊,纠正HVA








术前足横弓
术后足横弓
术后足正面


术 后
对于伴有足横弓畸形的严重拇外翻: 足横弓重建法是较好的选择术式 足横弓重建法从96年开展以来, 临床运用了近百例,随着经验的总 结和技术的提高,目前随访中的病 人满意度较论文发表时又有进一步 的提高。
1、鞋的推挤
2、肌力不平衡
拇 收 肌
拇长伸、屈肌
赤足与穿高跟鞋
恶性循环:拇趾外翻,拇长屈肌腱呈
弓弦样,更加重拇趾外翻
HVA IMA 足横弓塌陷
第一跖骨负重、拇趾负重
第一跖楔关节过度活动
2,3跖骨头过早、过多负重, 前足痛性胼胝形成
足横弓重建法治疗拇外翻
推荐用于: 1.足横弓明显塌陷 2.第一、二跖骨间角增大 3.前足底痛性胼胝
A B A:放松时H=0.26,负重后H=0.14 B:放松时H=0.29,负重后H=0.12
足横弓负重后动态 形态变化
足横弓动态分析
精 确 计 时 器 链 接 与 C++Builder

MPEG格式文件
视 频 转 换 仪
透视及录相设备
正常足动态足横弓
摆动相
后跟触地相
站立相全足负重
推离期-1
推离期-2
推离期-3
推离期-4
在步态周期中
从前足开始负重
推离期结束
足横弓随步态的生物 力学变化
A
B
A:前足单独负重,后跟略离地时压敏片颜色变化
B:后跟完全抬起,前足开始推进时压敏片颜色变化
60% 50% õ 40% õ ± õ 30% õ 20% 10% 0% õõõ ·1 õõõ ·2 õõõ ·3 õõõ ·4 õõõ ·5
拇外翻是最常影响足横弓 的前足畸形:
拇外翻矫形手术方法有百余种; 复杂、严重拇外翻,手术总体疗效 仍不满意; 以往的术前检测几乎都以俯视位的 X光片为准; 手术中多以纠正拇外翻角和第一、 二跖骨间角为目的;
除已熟知的拇趾外翻、拇囊炎、 第二趾锤状趾和前足底痛性胼胝等 症状、体征外
严重拇外翻都有复杂的足 横弓三维畸形:
足横弓与拇外翻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骨科 顾 湘 杰
跖骨基底部 跖骨中部
五个跖骨头及两粒籽骨
通常意义的足横弓
组成足横弓的五个跖骨头负重分布 尚是争议的问题
第一和第五跖骨头负重 中央跖骨头负重 所有跖骨头均负重
足横弓形态观察方法:
从第二跖骨头远 端至第五跖骨头颈部 行短间隔CT扫描。
选经过各个跖骨
足跟略离地时五个跖骨头的负重比例
õ õ ± õ õ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õõ· õ1 õõ· õ2 õõ· õ3 õõ· õ4 õõ· õ5
足跟抬起时前足各跖骨头的负重比例分布
研究结果发现:
正常足横弓在前足单独负重,后跟略抬起
时下塌,但仍有一定的弧度,此时内外侧跖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