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和淋巴
高二生物高效课堂资料单元练习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
高二生物高效课堂资料高二假期作业2018.91.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2.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A.组织液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碳酸氢盐的形成C.麦芽糖的水解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4.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系统共同维持的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5.内环境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下面是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长跑后肌肉酸痛是因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不分解造成的B.感冒病毒的入侵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C.人在寒冷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时,会使血浆中渗透压下降6.根据图示判断,正确的描述( )A.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B.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C.组织液中的物质不会发生变化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7.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描述是(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含量存在差异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8.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9.下列有关神经信号的传导与传递,说法正确的是(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不需要消耗ATP的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 D.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10.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11.下列有关人类神经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反射弧中,兴奋始终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B.相邻神经元的细胞膜直接接触,以便于兴奋的传递C.突触只允许兴奋由树突末端传到另一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D.轴突末端细胞质中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可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12.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 ) C.切除垂体的动物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13.关于血糖浓度的调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血糖平衡的体液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②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只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③下丘脑的某些区域参与血糖调节④胰岛细胞只能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分泌激素A.①④B.①③ C.②③D.②④14.下列关于垂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分泌生长激素 B.可调节、控制下丘脑的活动C.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可支配甲状腺的活动15.下列有关糖代谢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素分子能反复作用于靶细胞,因此作用时间较长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16.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
生物必修3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考查血浆、淋巴、组织液三者之间的关系1. (15年新课程I)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2.(14新课标Ⅱ卷)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3.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别最小的一组是A.血浆与组织液的蛋白质B.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C.血浆与与细胞内液的K+D.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4. 右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细胞内液C.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中D.丁中O2浓度比甲中高5. 心肌细胞、白细胞、皮肤表皮细胞中氧气的直接来源是A.血浆、血浆、周围空气B.血浆、组织液、组织液C.组织液、血浆、周围空气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6.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O2进入细胞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B.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由②、③过程排出C.内环境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要通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共同作用D.各种生物的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都是通过内环境来实现的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8.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 )。
简述血浆的组成及生理功能
简述血浆的组成及生理功能血浆是血液中的悬浮液,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液体。
它主要由水,蛋白质,少数脂质,碳水化合物,水溶性离子,溶血素,抗体和微生物组成,其中血浆蛋白质的含量较多,占血浆重量的约60%。
血浆蛋白质包括凝血素、补体、白蛋白和球蛋白,它们通过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维持血液的正常状态。
凝血素是血液中最重要的蛋白质之一,它的作用是促进血小板的凝集和凝血,从而保护生命。
补体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对抗外源病原体。
白蛋白是血液中最主要的蛋白质,它含有浓缩维生素和抗体,维持体内各种细胞的生理运动,以及抗外源感染。
球蛋白把有害物质和代谢废物从体内排出,同时也可以完成复杂的生理功能,例如抗凝血剂反应和调节血糖水平。
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离子,包括氯化钠、氯化钾、磷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草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等。
这些离子可以参与许多有用的生物反应,以及调节血液的酸碱稳定性,在调节体内化学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血浆中另外还含有溶血素和抗体。
溶血素是一种能溶解红细胞的物质,它可以改变血液中红细胞的性质和功能,使血液浓度变高,从而阻止血液凝结。
抗体是人类抵抗外源感染的重要武器,它们可以与外源病毒结合,杀死病毒,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血浆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1)支持营养:血浆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质,糖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满足细胞的营养需求,促进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
2)维持液体平衡:血浆中的水溶性离子可以参与身体器官的各种化学反应,同时也可以调节和维持体内液体的平衡。
3)支持免疫:血浆中的抗体可以与外源病原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对抗外源病原体,保护人体健康。
4)调节血液循环:血浆蛋白质例如凝血素和补体的存在可以参与液体的凝血,调节循环系统,维持血液的正常功能。
总之,血浆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液体,其组成包括蛋白质,离子,溶血素和抗体,可以满足细胞的营养需求,调节体内液体的平衡,参与免疫反应,以及支持血液正常循环,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
成人的造血器官主要是红骨髓。此外还有脾脏和淋巴结等器 官。婴儿时期红骨髓广泛分布于各类骨髓腔内。到了成人则局 限在长骨的骨骺端,以及不规则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红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的共同祖先-多能造血干细胞所在地,在不同的 微环境下它分化成为各种单能干细胞。
红骨髓是各种细胞的共同祖先-多能造血干细 胞所在地。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组织缺 O2 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有效刺激。缺
O2 能促进肾脏产生一种红细胞生成酶,此酶作用 于血浆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它转化为促红细 胞生成素(激素),这种激素由血液运送至骨髓, 作用于原红细胞膜上的受体,促使这些细胞加速 增殖分化发育为成熟的红细胞。此外雄性激素不 但能直接刺激骨髓(成)造血组织,加速红细胞 生成,而且还能作用于肾脏使红细胞生成酶的活 性提高从而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多。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
PO2↓ RBC↓ Hb↓
成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主)
雄激素 T3
生长素
肝细胞(次)
人体解剖生理学——血液
(3)红细胞的破坏 衰老的红脆性增加,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血液
流经脾和肝脏时被吞噬细胞吞噬或被巨噬细胞所 吞噬. (4)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
合成 DNA 必需有 VB12 和叶酸作为辅酶 (5)影响红细胞成熟的因素
5、血清:如果把从血管内抽出的血液放入 部加抗凝剂的试管中,几分钟后就会凝 固成血浆块、血浆块收缩析出淡黄色透 明的液体为血清。
6、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缺乏纤维 蛋白原和少量参与血凝的其它血浆蛋白 质,但又增加了少量血凝时由血小板释 放出来的物质。
高中生物知识点背诵(必三)
1.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2.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和氧,并把废物直接排人水中。
这些单细胞生物只能在水环境中生活,如果水体干涸,它们就会休眠或者死亡。
3.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4.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5.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这是因为血液中既有液体部分—血浆,也有大量的血细胞。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6.血浆的来源:①消化道消化和吸收,②组织液渗入,③淋巴回流,④血细胞代谢产物。
7.动脉中的血浆沿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许多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8.组织液来源:①血浆渗入,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物。
9.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
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
淋巴中混悬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这些细胞来说,淋巴就是它们直接生活的环境。
10.淋巴来源:①组织液渗入,②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代谢产物。
1.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2.不同人含水量不同: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
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3. 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教学案: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Word含答案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体液各部分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为: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5.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含义: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据图填空]:图中①~⑥为人体内的液体,它们依次代表: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3)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连线]: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成分[填图]2.组织液、淋巴与血浆的成分完全相同吗?提示:不完全相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填表]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据图分析:(1)体内细胞只有通过F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据图填出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所需要的系统或器官。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泌尿系统,D.皮肤,E.循环系统。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体液即为人体的内环境(×)(2)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血红蛋白、尿素等(×)(3)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完全相同(×)(4)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5)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渗透压越高(×)(6)人体内的细胞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葡萄糖B.血红蛋白C.唾液淀粉酶D.呼吸酶解析:选 A 分布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呼吸酶)和分布于消化道内的物质(唾液淀粉酶)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动物循环系统
一、循环系统概念: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是生物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及其借以循环流动的管道组成的系统。
循环系统是进行血液循环的动力和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从动物形成心脏以后循环系统分心脏和血管两大部分,叫做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是血液循环的支流,协助静脉运回体液入循环系统,属循环系的辅助部分。
二、动物循环系统发展历程从环节动物门开始出现,环节动物有次生体腔的出现,相应的促进了循环系统的发生。
环节动物具有较完善的循环系统,结构复杂,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组成,各血管以微血管往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构成了闭管式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有一定方向,流速较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
软体动物门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及血液组成血液自心室经动脉,进入身体各部分,后汇入血窦,由静脉回到心耳,故软体动物为开管式循环。
节肢动物门循环系统开管式,包括心脏和动脉两部分。
鱼的循环系统包括液体和管道两部分,液体是指血液和淋巴液,管道为血管及淋巴管。
两栖类由单循环的血液循环方式发展为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双循环,循环系统包括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
鸟类的循环系统反映了较高的代谢水平,主要表现在:动静脉血液完全分开、完全的双循环,心脏容量大,心跳频率快、动脉压高、血液循环迅速。
三、循环系统分类1.开管式循环: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都是“开放式”的,例如蝗虫的循环系统、虾的循环系统。
2.闭管式循环系统:所有的脊椎动物和部分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封闭式”的,如蚯蚓、人类的循环系统。
3.二者区别a.开管式循环:是指动物体内的血液不完全在心脏与血管内流动,而能流进细胞间隙的循环方式.如节肢动物体内,背有心脏和它发出的血管(动脉)。
心脏两侧有具活瓣的心门,动脉直接开口在体腔。
心脏收缩时,心门关闭,血液从动脉的开口进入体腔,浸润各组织和器官。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图1-1-1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三者间关系主要体现在相互之间的物质交换上,①毛细血管分布于组织间隙而且毛细血管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组织液和血浆可以双向物质交换,②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非正常情况下渗入到组织液中的血浆蛋白等物质,这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不再回渗,因此,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单向的。
③当淋巴形成后,通过各级淋巴管,最后经淋巴总管回流到血液循环,淋巴和血浆间的交换也是单向的。
血浆、组织液、淋巴化学成分的差别
血浆、组织液、淋巴化学成分的差别?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各种盐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抗体和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组织液是血浆经过毛细血管滤过而形成的,其中各种离子成分与血浆相同,也存在各种血浆蛋白,但其浓度明显低于血浆;组织液中的物质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因此淋巴的成分与组织液类似。
与血浆相比,淋巴中水分的含量明显较多,另外,由肠道吸收的脂肪绝大部分是经过淋巴而进入血液的。
2021版高考生物讲练一轮复习讲 核心考点·全突破 3.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讲核心考点·全突破考点一内环境的成分及相互关系1.血浆、组织液、淋巴的比较及转化关系:成分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2.举例说明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细胞名称所生活的内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3.分析发生在内环境内、外的生理过程:【高考警示】内环境的三点提醒(1)内环境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内,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2)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和植物人等。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也有可能使代谢速率上升。
(3)内环境的成分并不是只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种,还有脑脊液等其他成分。
【典例】(2019·全国卷Ⅲ)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解析】选D。
血浆与组织液之间隔着由单层细胞围成的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较大,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然后从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被利用,A项正确;CO2和O2都属于小分子,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肝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B项、C项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项错误。
维持血浆与组织液平衡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维持血浆与组织液平衡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血浆与组织液是人体内重要的液体组分,它们的平衡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血浆是血液中液体成分,主要由水、蛋白质和溶解物质组成,它包裹着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形成了我们常说的血液。
组织液则是细胞外液体,包括了细胞外间质液、淋巴液等。
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存在着动态平衡,维持这种平衡对于人体的正常运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浆与组织液平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血浆的正常浓度和体积能够提供细胞所需要的养分和氧气,同时也能帮助细胞清除代谢产物和毒素。
组织液则可将细胞产生的废物和代谢产物收集起来,经过淋巴液系统和循环系统排除体外。
通过维持血浆和组织液的平衡,不仅能保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还能维持整个人体的稳定内环境。
在维持血浆与组织液平衡的过程中,人体需要依靠多种机制来完成。
其中,肾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排泄,可以调节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的浓度。
此外,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也对于维持血浆与组织液平衡至关重要。
血液循环可以保持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交换,同时维持正常的血压和组织灌注。
神经系统也参与了这一平衡的调节过程,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肾脏和血管的功能。
此外,内分泌系统也参与了血浆和组织液平衡的调节,例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会增加肾脏对尿液的重吸收,以减少体内的液体丢失。
综上所述,血浆与组织液平衡的维持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肾脏、血管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多个机制在这一平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这些机制的调节方式和相互作用,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维持血浆与组织液平衡的方法和措施,为保持健康提供更为有效的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按照一定的次序和分段方式组织内容,以达到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观点和论证的目的。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由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构成。
首先,概述部分简要介绍了维持血浆与组织液平衡的作用。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嘿,你知道吗?咱们的身体里有一些特别神奇的东西,它们就像一群小伙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这就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啦。
就像有一次啊,我不小心在厨房里划伤了手指。
哎呦,那可疼了呢!你看啊,伤口那里马上就有变化了。
先是有血渗出来,这血里面可就有血浆哦。
血浆就像是一辆装满物资的小货车,在血管这个“大马路”上跑着,里面有各种各样身体需要的东西,像营养物质啦、氧气啦这些宝贝。
这血浆里的一部分东西呢,就会透过血管壁,跑到周围的组织里,变成了组织液。
这组织液啊,就像一群勤劳的小工匠,在细胞们周围忙活。
它们给细胞送去吃的、喝的,还有氧气,让细胞能好好干活。
你瞧,伤口周围的那些组织,就靠着组织液来维持呢。
这组织液在细胞之间穿梭的时候,就好像是在走迷宫一样,不过它们可熟悉路线啦。
但是呢,这组织液也不能光在那儿堆积呀。
这时候,淋巴就登场啦。
淋巴就像是一个细心的清洁工,它会把组织液里多余的东西,还有那些可能对身体有害的病菌之类的,都收集起来。
就像在伤口这儿,如果有细菌偷偷跑进来,淋巴就会把它们抓住,不让它们到处捣乱。
淋巴系统就像一个复杂的垃圾处理网络,把收集到的这些东西运走处理掉。
而且啊,淋巴和血浆也有关系呢。
淋巴最后会把处理好的一些东西,送回到血浆里。
这就好像是一个循环,血浆把东西送出去,组织液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淋巴来收拾整理,再把一些有用的送回血浆,它们就这么有条不紊地合作着。
后来啊,我的伤口慢慢愈合了。
这可少不了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它们的功劳呢。
它们就像一个默契的小团队,在我们身体里默默地工作着,让我们能健健康康的。
你看,这小小的伤口,却让我看到了它们之间奇妙的关系,是不是很有趣呀?下次要是你不小心受伤了,也可以想想它们在你身体里是怎么工作的哦。
抗体是先进入血浆,还是先进入组织液
抗体是先进入血浆,还是先进入组织液对于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血浆,还是先进入组织液当前有两种见解:一种见解是抗体是先进入血浆,理由是B细胞在血液中被抗原刺激,从而分泌抗体;另一种见解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曾园山主编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认为:淋巴组织(定义为含有大量淋巴细胞的组织)一般分为两种:(1)弥散淋巴组织。
弥散淋巴组织以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为支架,网眼中充满大量T细胞和B细胞等细胞,还常有高内皮的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它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重要通道。
淋巴组织内及其周围有很多毛细淋巴管,淋巴细胞可经此进入淋巴和血液循环,并经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入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
抗原刺激可使弥散淋巴组织扩大,并出现淋巴小结。
(2)淋巴小结。
淋巴小结是由B细胞密集而成的淋巴组织,在抗原刺激下,淋巴小结增大增多,是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标志,抗原被清除后淋巴小结又逐渐消失。
淋巴器官是以淋巴组织为主构成的器官,依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中枢淋巴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它们是淋巴细胞早期分化的场所。
淋巴干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内分裂分化,成为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细胞。
中枢淋巴器官发生较早,出生前已发育完善,能连续持续地向周围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输送B淋巴细胞。
中枢淋巴器官不受抗原刺激的直接影响。
②周围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和扁桃体,它们在机体出生后数月才逐渐发育完善,中枢淋巴器官持续地将淋巴细胞输入周围淋巴器官。
周围淋巴器官是实行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无抗原刺激时其体积相对较小,受抗原刺激后则迅速增大,结构也发生变化,产生大量抗体,分泌到组织液和淋巴中。
陈阅增主编的《普通生物学》认为正常机体浆细胞存有在脾、淋巴结的相对应组织结构处,浆细胞生成抗体并将它们释放到周围的组织液中,通过淋巴结血液通路开放的循环汇集成髓静脉,髓静脉进入小梁静脉,最后汇集成静脉出淋巴结;输入淋巴管经淋巴结后以输出淋巴管出淋巴结,故少部分抗体可直接进入淋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 液血 细 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BACK
淋 巴 系 统
毛细淋巴管盲端示意图
back
组织液
back
组织液、血浆、 淋巴之间的关系
back
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液体
不同点 细胞 存在部位 组织 和组织 外液 细胞 血浆 血管中 红细胞 血液 白细胞 血小板 组织液 一般组织 组织细胞 淋巴 淋巴管 淋巴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与细胞 化学 的关系 成分 细胞外 课本 液是细 p4 胞直接 生活的 环境 相同点 都属于 细胞外 液,共 同构成 人体内 环境, 基本的 化学成
分相同。
back
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1. 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 于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 的细胞内液提出的。 2.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 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 分。
3.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 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 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空气 呼
体
淋巴 血浆
代 谢 终 产 物
组织 细 液 代谢终产物 胞
CO2
O2 营养物质
吸 气体 系 CO2 统 统
O2
系
O2
CO2
代谢终产物
泌尿系统
皮 肤
尿液
汗液
外
外
1、在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D )
① 血红蛋白 ④ Na+ A. ①②③ ② 葡萄糖 ③ 二氧化碳和氧 ⑤ 血浆蛋白 B. ①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⑤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A. 血浆 B. 血浆和组织液
B)
C. 淋巴和组织液
D.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3、人体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 A. 细胞液 B. 血浆 C. 组织液 D.淋巴
A)
4、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C)
第 一 章 人 体 的 内 环 境 与 稳 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2节 内环境的重要性
第 一 章 人 体 的 内 环 境 与 稳 态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
1. 单细胞生物
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 多细胞生物
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二 、体液
体 液 概念 成分 细胞内液 血浆 分类 分 类 组织液(细胞间隙液) 细胞外液 化学组成 淋巴 = 理化特性 内环境
“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结果汇报
请同学汇报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 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 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 差异?
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处于动态平衡中。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渗透压
酸碱性
温度
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 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 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 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 透压越高。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 ,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 Na+和Cl-。在37℃时,人的血浆渗 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 液的渗透压。
列表比较组织液、血浆、淋巴液
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单细胞生物-草履虫
back
体液
体 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细 胞 内 液
细 胞 外 液
注意: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1.为专有名词。 2.仅对动物和人体的细胞而言。 3.与“细胞液”区分 细胞液--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
细胞外液的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 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 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细胞外液的温度:人体的细胞外液一般 维持在37℃左右。
消 化 系 统
呼 吸 系 统
呼吸系统
呼吸 系统
泌 尿 系 统
体
消 循 食物 化 营养 营养 物质 系 物质 环 统
细胞外液的成分: 从血浆的化学组成上可以表明, 既然内环境与外界环 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包括无机盐 境是相对区分开的 , 那么 (1%)、蛋白质(7%~9%),以及血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 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 些差别呢? 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组织 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 但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而组织 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B.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5、在人体组织内的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 是( B )
A. Ca+ B. 呼吸酶 C. 血浆蛋白 D. 胰岛素 6、下列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 症( C ) A. 浮肿 B. 手足抽搐 C. 贫血 D.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