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艺术形式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论东方文化对西方抽象艺术的影响
身 处 其 中 的 “ 法 绘 画 ” 家 对 书 法 的 东 方 精 神 加 以 书 汲 取 与 提 炼 ,既 继 承 了 近 代 以来 兼 收 并 蓄 的文 化 传 统 , 又不失 创新 精神 。马克 ・ 贝 托 ( r o e ) 是 一 位 深 Mak T b y
受 东 方 书 法 艺 术 影 响 的 抽 象 艺 术 家 。 他 在 美 国 西 雅 图 时 就 经 常 到 中 国 人 居 住 区 去 学 习 书 法 。 13 年 .马 克 . 94 托 贝 专 门 到 东 方 旅 行 ,在 中 国 拜 师 学 习 、 研 究 中 国 的 书 法 艺 术 。 托 贝 对 东 方 书 法 中动 态 的线 条 而 非 块 面 的 艺 术 表 达 具 有 先 天 的 悟 性 。他 发 现 可 以 “ 写 出 ” 自 己 的 情 书 感 , 因 而 ,他 便 把 线 条 用 做 表 达 自 己 连 续 性 观 念 的 载 体 ( 1 。托 贝 在 “ 写 ” 出 自 己的 画 时 ,引 进 了 一 种 类 图 ) 书 似 于 的 “ 书 ”方 式 。这 是 因为 他 在 书 法 方 面 的 训 练 驱 草
体 物 象 联 想 的 艺 术 , 它 不 探 求 表 达 其 他 视 觉 经 验 。 ”
从 本 质 上 说 , 抽 象 艺 术 着 重 研 究 的 是 艺 术 的 自律 性 问 题 , 它 通 过 对 视 觉 方 式 的 解 放 使 抽 象 的 存 在 成 为 可 能 。在 抽 象 艺 术 中色 彩 和线 条 被 重 新 激 活成 为 一 种 自 由 的 元 素 :色 彩 流 淌 出 音 乐 的 诗 , 线 条 则 渗 透 着 构 造 的 活
东方文化对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影响
画、 塑、 雕 音乐 、 戏剧 和环境 创造 等 , 而在理念 上是艺术 家透 过批判的 自我肯定 。 工业 的高度发展造成 r对 自然环境 的破坏 , 上世纪六 从 十年代以来就是一个 1益严 重的事实 , 3 于是 生态 学研 究的呼
声 日益为有识之 士所 注意 , 艺术上 欧洲 便产生 了“ 扑艺 在 平 术” 艺术家不对 自然 巾一切 有机与无机 的小事物 的关 注, , 在 室内创造一个极其 “ 自然的” 环境 , 扬弃一切与工业和机械有 关的东西 。在美 国则产生 了“ 地景艺术 ” 艺术家直接进人广 , 大 的 自然 空 间 中去 制 作 , 自然 融 合 在 一 起 。 与 艺术 家们 为 了使他 们对 周 围~切事 物 的感受更 明确 的 反映 出来 , 他们对理念 的探讨 和追求更 明确无 误地说明起 使
从文艺复兴 以后的一个 重 大转变 。在文艺 复兴 以前 的中世 纪, 西方美术在理念上 , 可以说是 完全被宗教 思想所控制 , 用
象 征的形式来表现而富有神秘 主 义色彩 。文 艺复兴 以后 , 人 文思想及人本位思想抬 头 , 恢复 了两方逻 辑及推 理思想的 并
个画派 的产生 、 发展 、 消亡 。充满着矛盾 的过程 , 因为在衰亡 过度期 已孕育 着新 的种 子 , I ” “f 的逐渐 被 “ 的 所代 替。 = ] 新”
刘 利 民
(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辽宁 铁岭 12 0 ) 10 0
[ 摘 要] 人 类历史上 文化 的产生 , 由于起 源地 点的不 同, 其发展也就 各异 , 因此也 就漫 漫形 成 了各 种不 同的思想和表现 形式 , 绘画艺术 自然也不 出这个定律 。而哲 学与宗教 思想 , 直接 支配 了人 类思想 的发展 , 更支 配 了艺术的发展和 表现 , 西 东、
再论文艺复兴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
王素云(赤峰学院美术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文艺复兴运动处在欧洲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是艺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这个名词本身就涉及对古典的批判与继承问题,即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以人为本的世界观。
这个时期是西方美术史一个群星璀璨的时期,一些天才的艺术家留下了闻名于世的作品,对后人影响极大。
关键词:艺复兴;西方绘画;影响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3-0226-03 文艺复兴,顾名思义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艺的再生,但是这个名称并不足以包括这个伟大运动的全面,这里姑且说是中世纪转入到近代的枢纽。
文艺复兴运动处在欧洲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是艺术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这个名词本身就涉及对古典的批判与继承问题,即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以人为本的世界观。
从广义上讲是指14世纪到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所带来的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是封建主义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分界。
实际上,文艺复兴作为欧洲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其含义还要宽广得多。
一、文艺复兴运动虽然文艺复兴是一次内容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潮,但它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典型和共通的原则、方法以及形式。
它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经过一千年的中断之后,再度被运用的古典艺术形式,也就是希腊和罗马艺术的典型形式;另一个是一种新的技巧“透视法”的诞生与应用。
同时,其他的古典艺术也再度被模仿、运用。
这点可以由这场文化艺术运动开展不久之后来证明。
文艺复兴的倡导人自认为是古典艺术的传承者,他们决心让古典艺术的形式及其灵魂再生。
他们拒绝与古典艺术时代之后发展的任何艺术形式发生关系。
这种态度不仅是由于古典艺术创作在他们心中占有及其崇高的地位,而且他们坚信,和科学一样,艺术创作也有自己的规则,而古希腊与古罗马的艺术家,则可能已经发现并应用了这些规则。
中国传统工艺设计图像对西方的影响
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东西方文化开始相互影响,相互交流。当我们在讨论研究西方美术对中国艺术发展的影响时,西方也在探讨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对西方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传统工艺源远流长,种类繁多,技艺精湛,刺绣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刺绣是一种在织物上用各种线料织出种种图案的工艺。根据各种古墓出土的帛画和刺绣等实物可知,远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代,中国就已有华美的暗花绸和多彩刺绣。目前在河南发现的商代刺绣实物,是中国最早的刺绣工艺品。这种刺绣花纹为菱形纹和折角波浪纹,在花纹线条的边缘使用加绞拈的丝线,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西周的刺绣印痕发现于陕西省宝鸡茹家庄的西周墓中。这种刺绣采用今天还在使用的辫子股绣的针法,运用了双线条,线条舒卷自如,针脚也相当均匀齐整,说明刺绣技巧是很熟练的。 这种丝织刺绣工艺品的生产,不仅对中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西方文化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与影响。到了秦汉时期刺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绣品也成为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清代时各地的民间绣品皆有传统的风味,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名绣,即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解放后,中国将油画、中国画、照片等艺术形式运用于刺绣,使之达到远看是画、近看地绣的绝妙效果。刺绣品的用途也进一步扩大,从戏剧服装到日常生活中的枕套、台布、屏风、壁挂及生活服装等。此外,刺绣品还是中国传统的外贸产品,经济价值很高。 例如法国学者纽霍夫对中国刺绣艺术的精湛大为赞赏,“中国艺术家精于花鸟,他们以'Ambassade versl'Emperur de la Chine,1665,Belevitch-Stankevitch,La Chine enFrance au temps de Louis ⅪⅤ,Paris,1910,p.177.)。
东方艺术形式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东方艺术形式对西方美术的影响首先,在艺术形式方面,东方艺术给西方美术带来了新鲜的艺术表现形式。
东方艺术以其细腻、简约、含蓄的风格而闻名于世,这种风格与西方传统的写实主义绘画有着鲜明的对比。
东方艺术强调表达内在的意境和情感,注重画面的整体感与意象的隐喻,而不仅仅是物象的逼真再现。
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西方美术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其中一些元素被引入西方美术中,使得西方艺术家们的创作更加多样化和富有批判性。
其次,东方艺术的哲学思想对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东方艺术注重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审美感受,追求心灵上的升华和内在的平静。
相比之下,西方艺术更加追求现实生活的表达与社会问题的探讨。
东方艺术的思想观念对西方美术的传达方式产生了启示,使得西方艺术家们更加注重观念的表达和内在的意义。
例如,意象派艺术家们在东方艺术的启发下,开始以隐喻、象征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思考和情感,使得艺术更具有诗意和哲理。
此外,东方艺术的审美观念对西方美术的审美标准产生了影响。
东方艺术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平衡与稳定,注重意境与美感的传达。
而西方美术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逼真主义为基础,强调画面中物象的准确再现。
然而,随着东方艺术的影响,西方艺术家们开始重新评价审美标准,注重艺术的灵气和情感的抒发,从而使得西方美术的审美观念发生转变。
总的来说,东方艺术对西方美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它的独特风格、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等方面为西方美术带来了新的创作灵感和表现方式。
这种影响不仅丰富了西方美术的表现手法,而且拓宽了西方美术的艺术边界,使得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在融合中相得益彰。
通过东方艺术对西方美术的影响,艺术界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了更多的交融和互动,从而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近年来,随着全球交流日益紧密,中西方艺术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
这种碰撞与融合不仅在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更多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创作手法。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探讨中西方艺术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现状,并深入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一、艺术表现方式的互相借鉴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在艺术作品表现方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传统艺术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而西方艺术则更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运用。
在互相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两者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举个例子,中国画受到西方油画的影响,出现了更立体、更写实的表现手法;而西方音乐中的交响乐团演奏方式也开始融入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器和曲调,创作出兼具东方韵味和西方和谐的音乐作品。
二、审美观念的碰撞与整合中西方艺术文化的交流碰撞,不仅使艺术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虽然中西方存在着审美观念上的差异,但在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既有东方元素又贴近西方审美的新型审美观念。
例如,在电影中,中国的武侠元素和西方的动作场景结合,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风格;在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西方建筑的现代风格相结合,创造出富有独特魅力的建筑作品。
三、创作方式的多元化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不仅带来了艺术表现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创作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在过去,中国艺术作品往往以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法展现,而西方艺术则更注重材料的应用和创新。
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使得创作手法更加多样化。
比如,中国陶艺家开始尝试与西方的陶瓷艺术相融合,创作出别具特色的陶瓷作品;在珠宝设计领域,东方的瑰丽与西方的精细工艺相结合,创造出华丽而独特的珠宝作品。
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不仅影响着艺术领域,也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对现代西方艺术的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对现代西方艺术的影响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今天我来谈谈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对现代西方艺术的影响。
先说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拿美术来说,其主要代表有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达芬奇的作品中,著名的有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这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
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而拉菲尔的著有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花园中的圣母》。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最著名是《大卫》。
在绘画方面,完成了三条线路的发展:一条是从中世纪艺术脱胎而出,注重线条与优美造型的走向;二是引雕塑感入画,强调形体的浑重感;三是追求氛围,即借助发挥光、影、色的变化而创造所再现对象的错觉。
这三条走向当然不是各行其路,它们时而交叉汇合,时而又断续分道。
欧洲艺术经历了从线性风格到涂绘风格的变迁过程,文艺复兴艺术代表了线性阶段,因为它以清晰地刻画形体为旨归,而巴洛克艺术则开启了涂绘阶段,因为它旨在以模糊的笔法塑造形体。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这样的区分似乎过于简单化了,文艺复兴艺术就证明这两条途径始终呈现出交叉平行的延展势态。
不过,我认为,艺术风格的变化反映人类观看方式的改变,而由艺术所引起的观看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现在西方人对艺术的理解与改造。
就此而言,艺术不仅仅是西方人生活的点缀,而是现在西方人在艺术上不断探究的重要途径。
在音乐艺术上,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音乐作品主要在西元1400年到1600年产生。
这个时期的结束比开始有更为明确的定义,不像其他的艺术类别。
在15世纪初的音乐表现上没有明显变革,因此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特点是逐渐变化的。
中西方绘画差异的根源
中西方绘画差异一、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取决于中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的感性主义传统和一元论的世界观与西方人的理性主义传统和二元论的世界观是相对立的。
中国人的一元论世界观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道家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体现。
西方的理性主义和二元论世界观起源于古希腊。
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是古希腊艺术的灵感源泉。
而在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背后则是天人两分的二元论宇宙观。
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
正是中西方对待自然态度的不同使中西绘画产生了如此大的差异。
中国画以表达山水为主题,是能让人融入自然中给人以心灵的愉悦感。
而我们从西方风景画中很少能看到人的存在,他们要表达的是一种独立的自然。
二、中西方美学的文化背景不同(一)有与无有与无的哲学观念,是中西方最根本的差异。
西方以有为本,从有到实体;中国则以无为本,从无到有。
依西方的有无观,无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生有的。
你看中国写意绘画是如此的虚实相间,往往留下一片空白。
给予观者的感受是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山一水,但却负荷着无限的深意。
是澈透灵魂的安慰和惺惺的微妙领悟.进而产生了安定静穆和谐的天人关系。
西方古典绘画是这样的写实,看看《最后的晚餐》看看《蒙娜丽莎》西方有与无的对立造就了进取、抗争、追求的精神,同时也含有弱点,在古代暗酝了命运的悲剧,当代则是弥漫开来的荒诞意识.当代西方的现代艺术绘画,用平面色彩、平面构图、平面造型的原则,搞时空的合一来表现精神的迷茫,混乱,骚动,荒诞.(二)形式与整体形式在西方文化中具有根本的意义,因为它是实体的进一步具体化,是科学明晰性的产物。
形式结构是主客观的统一,与西方文化形式原则相反,中国文化强调整体功能,整体功能就是从整体出发,以整体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把握其功能,决不离开整体来谈部分,离开整体功能谈结构.西方也讲整体,但西方的整体功能是个部分功能相加等于整体.从骨子里还是从部分到整体,还是靠解剖和分析.中国的整体功能也讲部分,是从整体而来的部分.中国哲学讲"天人合一",中国绘画讲"气韵生动".把它作为绘画第一原则,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比起来没有什么大变化.平面构图、平面色彩、平面造型、线、墨、气韵、骨法......给中国美学带来独具的特色,"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中国人最反对的是以言为意,以指为月.要达到对事物、对世界最精微的认识不能靠工具,而只能凭心灵.心灵最深层部分与事物的最深层部分与天是相通的.这是庄子的"以天合天"和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正所谓“天人合一”。
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
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邓继荣【摘要】本文用比较学的方法就东方与西方绘画的形成、种类与内容的区别、主要艺术特征以及创作理念的异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探讨。
文中阐述了传统西画尊从“客观观察”,力求“再现现实”,中国画崇尚“天人合一”追求“画中意境”的不同。
又指出东、西绘画相互间的影响,西方现代绘画与中国写意画几乎如出一辙,均强调心意与情感表现的事实。
文中最后提出东、西两大绘画体系犹如两座高峰,应在互相学习中共同发展。
【关键词】东方绘画西方绘画天人合一再现意境人类从事绘画创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当原始人还居住在洞穴里茹毛饮血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人类自身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
在距今两万年前的洞窟里和数千年前的彩陶上,都留下了人类早期绘画的例证。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由于民族历史、文化和地域等不同,绘画的种类、材料、形式也产生了相异的特征,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不同的流派和体系。
东、西方绘画,尤其是作为东方绘画代表的中国画,和西方绘画(先是从希腊克里特岛壁画,到意大利架上绘画的油画),均走过了辉煌的二千多年历程。
它们在表现形式与创作思维上究竟存在那些异同,如何使现代绘画的各画种在兼收并蓄中健康发展,本文用比较学的观点作如下剖析。
一.东、西绘画的种类至今,绘画的种类多种多样,有着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如根据绘画所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区分,可以分为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人物画)、风景画(山水画)、静物画、花鸟画等。
按照绘画工具和材料区分,有素描、油画、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以及版画、雕塑、壁画等。
按照国别或民族文化传统区分,则有中国画、日本画等。
在这众多的画种中,中国画和油画,则是东、西方两大绘画体系的典型代表画种。
油画,是以油为调合剂调和颜料、用短毛硬质棕笔和油画刮刀、画在经加工制作过的不吸油的亚麻布或其它材料上的一种画种。
它发明并流行于西方,主要是欧洲。
由于油画是来源于西方的画种,我国传统上便将素描、油画、水粉、水彩等称为“西画”。
构建中国美术教育新理念——谈中国对西方艺术影响的重要性
构建 中国 美术教 育新 理念
——
谈 中国对西方艺术影响 的重要性 孙 晓岗
( 郑 州 大学
美术 学 院 ,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1 )
摘要 : 在 美术教育 中往往以西方艺术对 中国绘画的影响为重点 , 至于 中国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很 少谈之 , 这不利 于现 代 美术教 育 的发 展 。 中 国艺 术 以独 特 的创 造 法 则 和 审 美取 向 在世 界 艺术 之林 独 树 一 帜 。如 果我 们 仔 细研 究 西方 艺术 , 不
国铜镜 的分 布 和时代 与地 域性 来看 ,主要是 在汉 朝 同西域 诸 国交 流 的大背 景下 形成 的。这些 国 家不仅 从 中 国输 入铜 镜, 而且还大量铸造和仿制这些铜镜 , 这也反映了中国文化 和 铜镜 艺术 对 中亚 、 西 亚地 区影 响 的一个 层面 。 佛 教 的传来 是对 中国 的政 治经 济文 化产 生 巨大影 响 的
馆、 美术馆 , 每年都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 东西方美术展》 、
《 东方文物展》 等活动。西方学者更加关注中西艺术的交流 研究 , 如法 国学者雷蒙 ・ 施瓦布就在 《 东方文艺 复兴 》 中谈 到: 除 意 大利 文 艺 复 兴 之 外 , 还 有 东 方 文 艺 复 兴 这 个概 念
所谓的“ 东 方 文艺 复 兴 ” 是指 受 东方 艺 术 影 响发 展 的西 方 艺 术 。因此 , 在现代 美 术教 学 中 , 我们 如果 不认 识 到这个 问题 的 重要 性 ,就 不 利 于 学 生 更好 地认 识 中 西 文 化 的 异 同, 不 利 于创 作 和 研 究 的N , I J 进 行 。纵 观 中西 文化 的交 流 史, 艺术交流也无外乎丝绸之路 的开通 和《 马可波罗游记》 传播 的影响最 大 , 下 面就此为切入点 , 就 中国艺术对西方 的影响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 对 中国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
论中西方绘画色彩的比较
2018-0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论中西方绘画色彩的比较史峰林雅雯刘元赫(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250000)摘要:色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
本文对中西绘画的色彩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作为中西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艺术样式,中国画与油画在绘画色彩观念上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尝试从中两方绘画色彩的文化、色彩的感受、色彩表现形式以及艺术手段等角度来论述中西绘画色彩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色彩;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J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2-0166-01中西绘画色彩在文化上的差异由于中西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表达方式,心理认知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色彩在展现中西文化中所涵载的信息、意义也各不相同。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代表繁荣,喜庆,顺利和成功。
传统的婚礼中,新娘的服饰是裹红挂彩,新郎胸前一朵大红花,洞房内贴一对红双喜字,这是爱情美满的象征。
每逢传统佳节是,红灯笼,红爆竹,红对子,烘托出喜庆,吉祥的气氛。
然而,在西方,红色则表示残酷,狂热,灾祸,烦琐,血腥等意,由于斗牛的文“红色”为不祥之兆,因此斗牛士用来激怒牛的红化传统中深感被喻为“令人愤怒的事物”。
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白色是悲哀的色彩,而西方人认为白色高雅纯洁,代表着纯洁。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黄色被视为帝王的象征,代表高贵、威严、富贵、荣耀。
黄袍加身即帝王之位,飞黄腾达意即官运亨通。
但是在西方紫色才是王权的象征,黄色则是“卑鄙的”“懦,弱的”的色彩。
中西绘画色彩表现形式的差异在不同绘画历史阶段,其绘画色彩观念各不相同,在原始时代,中西绘画色彩观是相似的,都用简单的色彩来表现。
由于颜料有限,只能由天然植物或矿物质颜料而决定,这种单调的色彩观形成了原始时期中西方绘画色彩单纯、大区域、醒目、搭配变化少等相近的特点。
有所不同的是,中国此时期绘画的色彩更为简练,在大量岩画中,是以单色表现近乎抽象的物象,原始陶器上的描绘虽出现了多种色彩,但也是平面的。
艺术史中的东方艺术发展
艺术史中的东方艺术发展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多种形式表达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
在艺术史中,东方艺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东方艺术的发展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与西方艺术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东方艺术的发展历程,并探讨其独特之处。
东方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诞生。
在古代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和日本,艺术与宗教密切相关。
东方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和建筑等形式,表达对神灵的崇拜和虔诚。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通过精巧的笔触和细腻的表现手法,传达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情感。
印度的艺术则以雕塑和壁画为主,这些作品通常描绘了印度教和佛教的神话故事,展现出神秘而宏大的宗教信仰。
日本的艺术则注重简洁和自然,通过极简的线条和色彩,表达出内敛而深沉的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艺术逐渐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中国的水墨画。
水墨画以墨、水和纸为媒介,通过墨色的深浅和水的运用,表现出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的美感。
水墨画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意境,成为了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另外,中国的陶瓷艺术也是东方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使中国的陶瓷作品成为了世界各地收藏家的宝贝。
东方艺术的发展还受到了西方艺术的影响。
在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东方艺术家开始接触到西方绘画和雕塑的技法和风格。
这种文化交流对东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近代美术教育开始引入西方的绘画理论和技法,使中国的绘画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日本的浮世绘则受到了西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使其作品呈现出更加鲜明和生动的色彩。
然而,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东方艺术更加注重内涵和意境的表达,而西方艺术则更加注重形式和技巧的展示。
东方艺术家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通过艺术作品传递出深邃的思考和内心的感悟。
而西方艺术家则更加注重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描绘,通过形式和技巧的运用,展现出精确和真实的视觉效果。
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
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中国绘画对西方的影响在文化交流中,中国对西方有什么影响?在国内,我们大家都看得非常清楚,西方对我们的影响非常之大,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在我们的美术院校或是美术系都有西画的课程,而且比例很大,而在西方的美术院校或是美术系根本没有中国画的课程。
七十年代中期,我在美国教书的时候,他们专门为我开了一门课,叫我用中国的毛笔来教素描,这是因为我的关系,不是特别地把中国画作为他们的课程。
中国的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可以看得见的,而且比较重要。
我们把世界上的文化共同体分析一下,欧美是耶稣教的文化背景,在中东及中亚是伊斯兰文化背景,在东亚是我们的儒家文化背景,在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
在西方来说,耶稣教的文化共同体和伊斯兰教的文化共同体都是一神教,都有很大的排它性,耶稣教和伊斯兰教曾经打过百年的战争,在中国乃至于东亚,则没有为宗教打仗的现象,儒家的文化共同体是一个哲学的范畴,而不是宗教的范畴,佛教对我们的精神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占主导地位的还是儒家。
在这三个文化共同体里面,耶稣教的文化共同体,它包括天主教,基督教以及以色列的犹太教,在他们的共同体是从油画一直发展下来的。
伊斯兰教的文化共同体宗教的力量非常之大,他们的艺术是为宗教服务的。
东亚的儒家文化,也包括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我们是多神教,而且只要你行善的话,都能成佛,他不是由一个真主,或是由一个上帝来左右的。
儒家共同体的绘画,是以水墨画为主的,这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从艺术史来讲,真正有影响的就是西方的油画的体系和东方的水墨画的体系。
油画的体系因为一神教的观念的支配,上帝创造了万物,整个世界的万物都是上帝的创造,你想要改变神的创造,就是对神的不敬,因此画家一直不敢对自然的万物有所改变。
早期的如安格尔,他说:"一个画家的职责就是像奴隶一样老老实实地把你眼睛看到的画出来。
"甚至到了印象派的罗丹,他还说:"如果说我要改变我的眼睛所看到的,我就创作不出好的作品。
美术教育的中西方差异与统合
美术教育的中西方差异与统合美术教育的中西方差异与统合2023年了,美术教育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的演变。
作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之一,中西方美术教育的差异也逐渐变得明显。
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统合的解决方案。
一、中西美术教育的差异1. 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观念差异导致了美术教育的不同。
在西方,美术教育被看做是一种自由、创造性的表现方式,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术教育被视为一种技艺,需要逐个技巧地学习。
2. 教学方法的差异中西美术教育教学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西方,美术教育强调让学生“有所创造”,注重个别学生的自由、创造性,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中国传统美术教育更注重教育者的“传统”和“模仿”,并强制学生按照历代名家的规范画作。
3. 教学内容的差异中西方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西方美术教育比较注重抽象、理论的讲解和鼓励学生进行创作,而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注重对自然和实际事物的描绘,强化对现实生活的描写。
4. 学科知识结构的差异中西方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差别也导致了其学科知识结构的不同。
西方美术教育知识结构注重广度和深度的结合,知识结构更为不断完善。
而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注重手工制作,重视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但缺少对艺术全面的认知。
5. 学生评价的差异中西方美术教育中,学生评价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学生的作品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表达自我,而在中国,则更注重技巧和准确度。
二、中西美术教育的统合面对中西美术教育的差异,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找到一条“统合”的道路。
就像中国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一样,要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互相融合。
1. 加强西式美术教育的实践操作在中西美术教育差异的框架下,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美术教育的创造与个性,加强学科知识结构的拓展。
2. 引入东方美术教育的观念体系在西方美术教育注重学生自由发挥的基础上,引入一些传统的中国美术教育观念体系,例如“学思察实”、“笔墨精神”等,增强学生对美学的理论认识。
冷战时期东西方艺术与文化的对峙
冷战时期东西方艺术与文化的对峙冷战时期是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特殊时期,东方和西方在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对峙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这场冷战也延伸到了艺术和文化领域。
东西方的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对峙不仅体现了两个阵营的意识形态差异,也影响了后来全球艺术和文化的发展。
在冷战时期,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和文化出现了鲜明的差异。
西方艺术以现代主义为主,追求个体自由、个性表达和艺术的前卫性。
抽象派、表现主义以及波普艺术等西方艺术形式,迅速走红并深受国际认可。
而东方艺术则更加注重传统、群体的精神和对宗教信仰的表达。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都是在这个背景下兴起并得到支持的。
然而,东西方艺术和文化之间的对峙不仅仅是表象的艺术形式的差异,更多的是代表了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
东方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社会公平和平等,强调集体主义、社区精神。
而西方国家则强调个人自由、个人权利和私有财产。
这种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导致了东西方艺术和文化之间的冲突。
一方面,东方和西方的艺术家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观察和反思,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作品。
东方艺术家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庇护下,强调工人阶级、农民和劳动人民的英雄形象,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而西方艺术家则更加关注个人的体验和情感,对社会中的不公和权力运作进行批判。
这种对个体和集体的关注的不同,导致了两种艺术和文化形式的碰撞。
另一方面,东西方的艺术和文化对于现代性和传统的理解也存在分歧。
东方文化强调传统的价值观和智慧,将现代性视为西方帝国主义的工具。
西方文化则将现代性视为自由和个人权利的象征,将传统视为束缚和陈旧的符号。
这种对现代性和传统的理解上的差异,造成了东西方艺术和文化之间的分离。
然而,尽管冷战时期东西方艺术和文化存在对峙,但也存在交流和影响。
东方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和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一些技巧和手法。
西方的波普艺术也受到了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如日本的漫画和中国的年画等。
中国美术对西方艺术的影响
中国美术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孙光先生的博客在《试论西方艺术对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一文中呼吁到:自清代西洋画家入聘宫延画师之后,时世便形成端倪,清末改进主义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思想启迪;“五四”先驱陈独秀的火花扇起;徐悲鸿、林凤眠,刘海粟等人的迷洋学西,继之第二代人物李若禅、朱屺瞻、李可染、关良、吴冠中等无一不是学习西洋画出身的高手。
于是乎,扛鼎中国画美术界大旗的宗师级人物几乎都成为了先学西画后从中国画的“异化分子”。
喜乎?悲乎?当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之后,又一股出国留洋之风盛行,他们再次成为迷洋学西的第三代人物:陈逸飞、陈丹青等。
……中国近代美术史是否会续写从“变异”向“变迁”的历史演变。
纵横历史,汇中融西,似乎早已成为了当代中国美术教育界普遍承认的法则,试问,我们的美术教育体制在哪里?这也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当我们在热烈讨论西方美术对中国近代、现代、当代美术的影响非常之大时,却很少有议中国美术对西方艺术的影响,而且这个点也可在中外美术院校或是美术系所开设的课程上得到验证,中国的美术院校或是美术系都开设有西方美术史和多门类西画的课程,而且比例很大,而在西方的美术院校或是美术系就没有开设相关中国画的课程。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中国美术对西方就没有一点什么影响?我想起文欢著《行走的画帝——张大千漂泊的后半生》中,记录张大千和毕加索东西方两位艺术大师会晤的一节。
毕加索是一位极富传奇和浪漫色彩人物,其艺术天马行空、达到让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和成就。
从1946年以后,毕加索长期定居在法国南部尼斯港的“加尼福里亚”别墅。
这个别墅既有古代宫殿式的繁复豪华之精致,又具有所有的现代化设施。
1956年7月29日的中午11点30分,这幢别墅的大门为到访的著名中国画家张大千敞开了。
毕加索请张大千夫妇和赵翻译落座后,便立即捧出五大本画册,请张大千观看。
张大千吃惊地发现里面的画竟然都是临摹的中国画,画的多是花卉虫鸟之类,而且一看便知是模仿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画作。
中国书画对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
综观西方现代派绘画,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观者几乎无法快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含义。
现代派发轫于19世纪中叶的印象派,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继新印象派、后印象派之后出现的一系列现代主义绘画流派,如立体派、野兽派、未来派、达达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
这些流派的艺术主张虽不尽相同,但都希望突破传统。
他们声言要探索、追求新的艺术形式,以适应新的时代,并宣布和以往的艺术表现法则决裂。
一方面,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出现有其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历史渊源,是与现代西方社会进程紧密相关的;另一方面,东方美术的传入,大大刺激了单一化发展的西方美术。
而这种影响之所以发生的前提,在于西方现代美学观的改变(即西方绘画规律的演变)以及中国和西方现代艺术精神的内在同构性。
西方绘画发展到现代的面貌,有其自身规律的演变,但也不开东方文化的影响。
一、平面性是绘画独有的特性中国画注重在平面上表现抽象的精神世界。
我国清代画家邹一桂认为西洋的写实画法“笔法全无,虽工亦匠”,故“不入画品”。
由此可见中国人对西方传统写实画法的基本态度。
中国画反对焦点透视,认为它是片面的。
中国画以“移动视点”表现空间,以广大和谐的原则表现万物,以求“全”“大”“通”“广”。
英国史论家里德在《今日之艺术》中说:“他们似乎竟会相信一个五千多年之久的艺术文明,一种在各方面达到最高点的精神文明,真的还会这样愚钝,以至于对透视画法以及描绘的逼真一无所知……我们难道不可以把东方艺术之不懂得透视及明暗的理由归之于他们并无此需要吗?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是一个意志的表现,一个欲望的满足。
”①源自中国绘画的浮世绘艺术,对印象派最大的影响在于二维平面性空间构图和取消光影对比。
在凡 高、高更、塞尚的实践之后,现代派绘画逐渐从三维空间的描绘转化为二维空间的平面表现方法。
当画面趋向平面时候,此时组成一幅画面的基本元素——线条、色彩被解放出来。
画家以主观审美感受组合画面形式,内容已经变得不再重要,而画面的形式变成主要的审美对象。
西方美术与东方美术的不同及影响
文法学院艺术设计1002班张天馨100605213西方美术与东方美的不同及影响西方美术与东方美术从本质上就纯在这很大的区别。
首先,中西方绘画用的工具材料不同。
中国绘画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改进而定型的笔、墨、纸(绫、绢)、砚,俗称文房四宝。
笔是指经过精心制作的尖头毛笔,毛是从毛皮好的小动物身上,经过精心挑选而来的,一般有狼毫、羊毫、兼毫等;纸是指中国特有萱纸(有生熟两种,其中红五星净皮为最好),质地柔软晕化效果好;墨是指高级的油烟墨,不是一般墨水或任何颜料可以代替的,它通过水可以分若干层次,有墨分五色之说,即枯、湿、浓、淡、焦;砚是指是用一种特有的石头制作而成的(其中以鸡血石最为名贵),专用来为磨墨的。
西方绘画的工具和材料有笔、纸(布)、色、刀等。
笔是用鬃毛制成的平头的,象刷子,纸(布)都比较粗糙而且厚,有水彩纸、水粉纸、油画纸和油画布等,还有在经过处理过的麻袋布上作画;色是西方各种绘画的主要材料之一,它是通过色相和明度来分层,来表现事物形象的,一般有水粉、水彩、油画等色彩(指不同的画种使用不同的颜色,画油画就用油画颜色);刀是画油画时专用来刮出特殊效果和处理脏颜色的工具。
中国绘画由于所用的笔是尖头,这就决定了是用线来造型。
不过中国绘画中的线是很有要求的,讲究曲直、粗细、浓淡、疏密等形态变化和组织得统一,以及笔法刚柔、轻重、疾徐等所形成的运动感和节奏感,体现出线条造型的艺术美。
如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等古代人物画,特别是梁楷的《李白行吟图》通过潦潦几根线条就把诗仙李白那豪放的性格和才思横益的风度跃然纸上;而西方绘画由于用的是平头笔,一笔下来是一片,这就决定了是用块面来造型,它是利用色彩的色相、明度以及光的明暗表现客观形象,注重立体空间的真实效果,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画面效果就是如此。
中国绘画的用色讲究的是以浓墨淡彩为特点,它所用的颜色是特制的中国画颜色(分水色和石色两大类),以水稀湿济,因而所产生的效果是薄而透明,如五代时期南唐著名画家顾宏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对歌妓舞女的描绘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就是后期的工笔重彩画也讲究滋润、自然的效果;西方绘画用的颜色(包括油画色、水粉色、水彩色等),讲究的是色块厚重,前期笔法细腻,后期笔触奔放,注重对客观对象的色彩的真实再现的描绘,以色彩的丰富变化为特点,强调光色效果,如乔尔乔涅的《暴风雨》等。
西方画的概念
西方画的概念西方画是欧洲传统绘画的一种形式,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西方画在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世界美术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西方画的概念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不同风格、流派、时期的绘画作品。
在西方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古典主义到文艺复兴,再到巴洛克、浪漫主义和现代艺术,每个时期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西方画主要以壁画和罗马壁画为主,这些作品在古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后世西方绘画发展的重要源泉。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画,尤其是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作品,奠定了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开创了新的绘画风格和技巧。
巴洛克时期的西方画则强调光影效果和戏剧性的表现,成为了欧洲艺术史上的一大亮点。
除了欧洲本土的艺术风格和流派,西方画还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
中国的绘画艺术和日本浮世绘等东方艺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对欧洲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派和印象派等艺术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新的艺术观念和表现形式。
西方画的发展不仅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也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变化。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对艺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西方画家将人体和自然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强调个体的表现和人的尊严。
而在现代艺术运动中,西方画家们试图打破传统的绘画形式,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式,表达对现代社会、科技和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西方画在艺术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欧洲文化的象征,也是全人类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画家们通过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巧,表达了对社会、自然和人类内在世界的独特见解,为世界艺术史和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而言之,西方画的概念涵盖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时期和流派,它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欧洲文化的兴衰和变迁,也展现了艺术家们对世界的深刻思考和表现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艺术形式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若干年来,不少中国艺术家大胆借鉴西方现代艺术,“洋为中用”,使中国美术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殊不知,一些西方艺术家也像我们一样,从不同文化的艺术中吸收滋养,对“中为洋用”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在美国教过的一些美术学院学生,当他们选修了中国美术史后,就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程度上使用中国美术的某些因素,“中”为“洋”用,创作出一些具有东方色彩的西方现代美术作品。
当我们在讨论西方美术对近代中国,尤其是现、当代美术的影响时,西方也在探讨东方艺术,尤其是中国艺术对西方的影响。
有的西方学者认为,这种影响甚至导致了人类文化史上继意大利文艺复兴后的另一个高潮——“东方文艺复兴”。
法国当代汉学家雷蒙·施瓦布(RaymondSchwab)在他的专著《东方文艺复兴》一书中就指出,西方历史除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外,还有“第二次文艺复兴:东方文艺复兴”(注:Raymond Schwab,The Oriental Renaissance:Europes Rediscoveryof In dia and the East,1680-188,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Press,1984 ,p.11.)。
“东方文艺复兴”最初由奎内特(Edgar Quinet)在1841年提出。
他指出,“(欧洲的)东方学学者认为,就整体而言,一种比古希腊、古罗马更宏大、更富有诗意的古典主义,正从东方的深沉中显露。
”(注:Schwab,p.12.)他认为,如果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那么,东方文艺复兴则标志着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终结。
在17世纪,与柏拉图的理想主义相呼应,在东方文艺复兴中,东方的泛神论已经超越了古希腊和欧洲的文艺复兴。
法国文豪雨果在他的《东方》一书的前言里也感慨道,“学习和研究中世纪,学习和研究东方,我们不就可以对现代有更高层次的理想和更广阔的视野了吗?”法国东方学家保尔·瓦莱里(Paul Valéry)坦率地承认,“我们的艺术、我们的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东方。
”(注:Paul Valéry,Oeuvres,ed.Jean Hytier,Paris:Gallimard,1960,2:p.15页。
)
也许由于大西洋的屏障,在哥伦布之前,欧洲人探索的视线只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
西方对亚洲的兴趣,始于古希腊时期。
公元前1世纪,希腊学者斯特拉伯(Strabo)就写了六部关于亚洲地理的书籍,其拉丁文译文在1516年印行出版。
1939年在古罗马废墟庞培发掘出印度古代女神雕塑,证明东方艺术早在公元79年前已经传入欧洲。
公元50年一位罗马无名氏在他的《印度洋环行记》一书中,出现了欧洲最早关于中国的文字记载。
而大量西方人进入中国,最初可能是古罗马的残兵败将。
公元53年,被安息军击败的六千余名古罗马帝国将士,曾被西汉西域都护甘延寿打败收编,带回中国,被汉元帝安置在甘肃永昌县,建立了中国的“罗马城”,开始了屯垦卫戍(注:《北京晨报》,1999年6月22日。
)。
古罗马帝国的商人早在公元二三世纪就往来于罗马和中国之间(注:Donald Lach,Asia in the Making ofEurope,Chicago:The Universit y of Chicago Press,1965,vol.I,p.13.)。
孔子和道家学说随着中国商人,在古罗马帝国奥古斯特时代已经传播到罗马城(注:Lach,Asia in the Making of Europe,Vol.I,p.17.)。
中国艺术传入罗马的主要形式是中国丝绸图案。
古罗马进口中国丝绸的重要港口是靠近那不勒斯的普特欧里(现名Pozzuoli),罗马皇帝图密善(Domitian)在公元92年在罗马还修建了专门储藏中国丝绸的仓库。
在此期间,在古罗马的市场上还能见到中国的青铜器壶和陶器(注:L.Petech,"Rome and Eastern Asia",East and West,Ⅱ(1952),p.76.)。
古罗马晚期,中国和罗马的交流中断,此后较为详尽的关于中国文化的记载,见于旅居埃及的希腊学者泰奥菲拉克塔斯(TheophylactusSimocattes)在公元628年写作的《历史》。
中国绘画艺术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还不仅仅限于对大自然的写实。
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圣像描绘,也因与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接触而变得更加丰富。
例如1350年在比萨的卡门坡·桑突的壁画中出现的晦涩难解的带翅怪物,与东方的飞天的影响有关。
佛教绘画中就充满了半人半鬼、多臂多腿的妖魔,它们象征邪恶。
这些使我们联想起16世纪初荷兰画家博施(Bosch)的绘画(注:Lach,Vol.Ⅱ,p.73页。
)。
他的地狱画中的人身兽面形象,也与中国地狱图有类似之处。
意大利学者奥尔西克(Laonardo Olschki)认为,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塔什干壁画的精神和哲学内涵,是受了中国佛教绘画神秘主义的影响,和中国绘画艺术中深邃的思想性、精神性和宗教性的影响(注:Laonardo Olschki,"AsiaticExoticism in Italian Painting of the Early Reneissance",ArtBulletin,ⅩⅩⅥ(1944),pp.95-108.)。
意大利13-15世纪的绘画,至少是受到中国游记中详尽细节的影响,或者受在意大利的东方奴隶形象的影响,开始越来越现实主义地描绘东方人形象,显然是蒙古人和中国人的形象也越来越多地在他们的作品中出现。
例如在乔托(Giotto)、杜乔(Duccio)、洛伦采蒂(Lorenzeti)、安德烈亚(Andrea da Firenze)和秦梯利(Gentile da Fabriano)的绘画中,就能见到一些东方人。
较为真实地描绘显然是中国人的形象,在1373年帕若门特·德·拿尔波讷
(Parement de Narbonne)的十字架刑一画,在1460年的尼德兰绘画《时节书》中均可以见到。
洛伦采蒂的《佛兰西斯教徒在契禺达献身》、1365年安德烈亚的《圣战教士》,是为纪念教会在东方的传教活动而绘制。
欧洲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包括他们对中国人的兴趣。
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领主美蒂奇家族热心收藏中国瓷器,同时还在宫廷中安置蒙古族弓箭手作为跟班。
意大利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也对东方充满好奇心,1498-1499年间,他亲自到当时被称为日出之地的地中海东海岸黎凡特(Levant)一带游览,体会东方的神秘。
他最远可能已到达和印度交界的地区(注:Donald Lach.vol.Ⅰ,p.37.)。
在达·芬奇的《笔记》中,他也记载了中国的风土人情,例如,他注意到,中国人留长指甲,画长指甲,是有身份的表现。
在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蒙德里安用垂直线和水平线之间的关系和张力来表达他对世界万物的理解。
美国的马斯吴异曲同工,“中”为“洋”用,借用中国古代的抽象因素,表达20世纪末现代人对于困扰了人类千百年的天地宇宙之奥秘的一种思维。
马斯吴的另一件雕塑作品《文字》,还借用了中国的书法艺术。
这是一件用混合材料制作的雕塑,类似中国书法笔划的钢片像草书一样首尾相连,构筑成一根接近圆柱体的立柱。
柔软的橡胶在立柱中向上、向外膨胀、扭曲。
此时钢片的“刚”和橡胶的“柔”似相济,又似相争,给人一种有生命的感觉。
这件作品用另一种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易经八卦所表现的同生共存的既矛盾又统一的阴阳、天地、生死、刚柔等因素。
马斯吴虽然不懂中文和中国书法,但是,中国龙飞凤舞的书法的抽象美,打动了他。
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年幼时也曾着迷于中国书法,后来他的泼彩画中就有着明显的书法意味。
马斯吴的这件雕塑上可以清晰地辨认出“人”等中国字。
而且,为了追求中国书法的笔墨味,他还不规则地打磨了每一“笔划”的边缘,以产生一种纸上水墨淋漓的感觉。
我们判断一种文化的发展水平,是绝不能够以“写实”的能力或程度来判断的,如果从作为写实的技巧来看,“逼真”这一目标在文明的很早以前就可以达到,而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没有任何一种成功的视觉艺术文化,他的目标是以“写实”来作为判断标准的,包括我们所最熟知的西方古典艺术。
而凡是以“逼真”这一目标的艺术在文化史上大多是彻底失败的,是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例如前苏联。
就以西方古典艺术为例,从古希腊艺术开始,艺术的目的绝非“写实”,比如我们在今天所看到的希腊雕塑,他们都是以点线面的平面或空间语言作为最重要的表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