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艺术的完美结合(综述)
中西合璧
![中西合璧](https://img.taocdn.com/s3/m/103909fd04a1b0717fd5dddc.png)
东方的神韵,西方的情结这是一套位于深圳的万科东方尊峪示范单位的样板间,由著名设计师黄志达先生亲自操刀设计。
运用对比与融合的手法,将西式家具和中国古典家具装饰完美地结合起来,充满混合的特殊气质,表现了设计师浓郁的东西方文化情结。
融合中式风格、欧美情调及装饰艺术,保存着现代古典的风雅气韵和西方的浪漫风格,吸取古典风格的优雅气氛,显得格外具有亲和力。
中式家具以中国红为主,西式摆设以淡色系为主,两种风格看似格格不入,但黄志达先生在其它色调、材料、空间的巧妙分配和调剂下,通过对两种不同风格的取舍和融合,使中西风格合璧。
中西合璧,古典亦时尚对于东方美学的不断发掘成为这个居住空间的一条主线。
“中国的古典家具是艺术品,反映了当时的人文内涵和唯美的鉴赏价值,我欣赏它更因为它表现了古人的心境,他们选择用黄花梨、紫檀等那么难以加工的硬木,慢慢地手工制作雕琢出令后人无法企及的家具,这个过程本身就让人叹服。
况且,它们存在的本身——线条、雕花、木材纹理,甚至结合都那么考究,保持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那些通过家具言传意会的思想符号,聚合在一起真会让人沉醉其中。
”谈及中式的家具,设计师的话题不由多了起来。
我相信,在每位设计师的心中,中式家具的精细的做工和匠心独具的雕刻,应该可以称为最完美的物品了。
“而西方的某些元素,恰到好处的点缀在中国风的大环境里,无形中让这个家多了些洋气的感觉,简洁的西式乡村浅色沙发与中式的电视柜太师椅搭配起来,其实并不显得突兀,反而有种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效果。
”中式的复古与西式的简洁典雅,让这个空间充满着既古典又时尚的美感。
因为处在高楼的一层,所以也就多了一个室外花园,加以利用后,这里变成了一个休闲聊天纳凉赏月的好地方,庭院小景花草茂盛,夜晚来临,一家三口坐在石凳上喝喝茶聊着家常,消散了工作的压力,让彼此之间的感情更为亲近。
户型布局非常合理,四个房间,还有一个专门的工人房。
整个样板间阳光充足,这与客厅相连的超大观景阳台不无关系。
中西合璧的例子
![中西合璧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01de9ca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39.png)
中西合璧的例子
1. 中式旗袍加上西式的蕾丝元素,哇,那不是美极了嘛!就像东方的优雅与西方的浪漫来了一场完美的邂逅。
比如有些设计师设计的改良旗袍,蕾丝的点缀让旗袍更显精致。
2. 中国的水墨画与西方的油画技法相结合,嘿,这多有意思呀!不就像是沉稳的君子与热情的绅士相互交流。
像一些画家创作出的作品,既有水墨的韵味又有油画的质感。
3. 中式的武术配上西式的健身理念,哎呀,这不是能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吗?好比力量与技巧的融合。
现在不是有很多武馆都在这样尝试嘛。
4. 中国的古典音乐融合西方的流行元素,哇塞,那得有多好听啊!就如同古老的乐章遇到了现代的节奏。
某些音乐人的创作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5. 中式的烹饪手法加上西方的调味料,咦,那味道得多独特啊!仿佛是味蕾上展开了一场东西的会战。
很多融合餐厅的菜品不就是这样创新出来的嘛。
6. 中国的四合院建筑风格融入西方的设计理念,哟呵,那肯定很有特色呀!好似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处。
看看那些别具一格的建筑就知道啦。
7. 中式的中医养生和西方的营养学,哇哦,这不是很妙嘛!简直像健康的两条路汇聚到了一起。
现在很多人不都在尝试综合运用嘛。
8. 中国的传统节日庆祝加上西方的狂欢元素,咦,那得多热闹欢快啊!就像沉稳的庆祝有了活泼的点缀。
像一些地方办活动就会这样结合呀。
9. 中式的书法与西方的抽象艺术相结合,哈哈,那得多有创意呀!宛如两种不同的艺术灵魂在共舞。
有些艺术家的创作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呢!
我觉得中西合璧真的能带来好多新奇又美妙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华文化韵味与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
![中华文化韵味与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f140f1e1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9.png)
中华文化韵味与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在今天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融合已成为时代的主题。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古国,中华文化的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千年历史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
而西方文化则以科技、思想和艺术为代表,深受世界各国欢迎。
在两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中,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文化的优点互补、交流互动的局面。
本文就探讨一下中华文化韵味与西方文化艺术的融合。
一、文化的交流文化融合,首先要涉及到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在当今的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化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人的生活中,无论是餐饮、电影、音乐还是时尚,西方文化的影响力都在日益扩大。
而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文化的交流,可以促进双方吸收对方的优点,开启融合之路。
二、文化的互补文化的融合,不是简单的西方和东方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西方和东方文化之间优点的互补。
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古老深厚的文化积淀吸引艺术家、文化学者的关注。
而西方文化则以其新潮、前卫、高科技的风格为代表。
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可以产生新的文化效果,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发展。
三、文化的创新文化融合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的创新。
文化的融合,可以激发出无穷的创意,促进艺术家的创新。
例如,现今的唐装许多设计上吸收了西方服装元素,并与传统的绣花、流苏、亲刺绣等工艺相结合,制成了有创意的新款式。
同时,当代艺术中的舞蹈、音乐也吸收了大量中华文化影响,使得西方艺术在东方因境吸取到了新的创意。
四、文化的丰富文化的丰富程度是衡量一方文化底蕴深度的重要标志。
中华文化由于其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世界范围内占有很高的地位。
在文化融合中,中华文化的丰富性也得以充分体现。
当代文化艺术中,华夏文明的元素已经成为了国际艺术的一部分,其中郎朗的钢琴演奏、章子怡的电影、李宇春的音乐、王珂的摄影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性。
五、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文化融合也可以在传承中得到体现。
当一代人消失的时候,文化传承的责任就落到了下一代的肩上。
中西文化结合例子
![中西文化结合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848b72a7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e.png)
中西文化结合例子
中西文化结合的例子有很多种,下面是一些比较典型的。
1. 汉堡包:
汉堡包是比较典型的西方快餐食品,不过它也结合了一些中式元素。
比如,有些中国
快餐店会把汉堡包内的面包换成中式馒头,里面填上用中式调料烤制的肉饼、生菜等,这
就是汉堡包与中国传统食品的结合。
2. 蒜香牛肉:
蒜香牛肉是一道西式菜品,但是它的烹饪方法却是借鉴了中国的炒菜技法,先把牛肉
快炒熟,再加入蒜末等调料翻炒,这样就可以保留牛肉的嫩度和香气,同时增加了一些中
式口感。
3. 模仿戏曲表演:
在西方国家,一些剧团或者厂商会举办中国戏曲表演的盛大晚会。
但是,有些票房并
不高,因为一些西方观众并不太容易理解中国戏曲的文化内涵和细节。
因此,有些西方演
员会把西方文化元素融进戏曲表演回演中,比如加入一些西方音乐元素或者用现代人们熟
知的主题来替换传统的剧情。
4. 中西合璧建筑:
在很多国家,一些寺庙、城堡等古建筑的设计中,都有中西合璧(合成一体)的元素。
比如,建筑外观、装饰等都保留了中国和西方的特点。
这些建筑通常在旅游景点上很受欢迎,给游客带来了视觉和文化上的双重享受。
5. 中式服装:
在一些西方国家,中式服装也很受欢迎。
不少国际巨星、名模、时尚达人都喜欢穿上
中式服装亮相。
这些服装通常取材于中国传统服饰、图案,同时也融入了一些现代元素,
成为一种全新的文化设计。
穿上中式服装,可以让人感受到中西文化的深厚交流和融合。
总之,中西文化结合的例子越来越多,反映了人们对不同文化间的尊重、欣赏和融合,也为构建更美好的人类社会做出了贡献。
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https://img.taocdn.com/s3/m/f38209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9.png)
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近年来,随着全球交流日益紧密,中西方艺术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
这种碰撞与融合不仅在艺术作品中得以体现,更多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思维方式以及创作手法。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探讨中西方艺术文化碰撞与融合的现状,并深入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和意义。
一、艺术表现方式的互相借鉴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在艺术作品表现方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传统艺术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而西方艺术则更注重形式和技巧的运用。
在互相接触交流的过程中,两者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举个例子,中国画受到西方油画的影响,出现了更立体、更写实的表现手法;而西方音乐中的交响乐团演奏方式也开始融入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器和曲调,创作出兼具东方韵味和西方和谐的音乐作品。
二、审美观念的碰撞与整合中西方艺术文化的交流碰撞,不仅使艺术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也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虽然中西方存在着审美观念上的差异,但在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既有东方元素又贴近西方审美的新型审美观念。
例如,在电影中,中国的武侠元素和西方的动作场景结合,呈现出一种别具一格的风格;在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与西方建筑的现代风格相结合,创造出富有独特魅力的建筑作品。
三、创作方式的多元化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不仅带来了艺术表现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同时也推动了创作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在过去,中国艺术作品往往以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法展现,而西方艺术则更注重材料的应用和创新。
两种不同的创作方式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使得创作手法更加多样化。
比如,中国陶艺家开始尝试与西方的陶瓷艺术相融合,创作出别具特色的陶瓷作品;在珠宝设计领域,东方的瑰丽与西方的精细工艺相结合,创造出华丽而独特的珠宝作品。
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西方艺术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不仅影响着艺术领域,也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西结合的画作赏析
![中西结合的画作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f4d2aa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9.png)
中西结合的画作赏析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中西结合的画作展现了不同文化的融
合和交融。
这些作品结合了中国和西方绘画传统,融合了两种风格和
技巧,创造出独特的艺术表达。
中西结合的画作在表现方式上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国画和西方绘画
的写实主义。
在构图上,这些画作常常采用中国传统意境的元素,如
山水、花鸟和人物。
与此同时,绘画技法上采用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和
明暗处理,使画面更加立体和真实。
在题材上,中西结合的画作常常表现了文化差异和交流。
画家通
过绘制中国和西方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展现了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和
交融。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传达了西方现
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在色彩运用上,中西结合的画作通常采用了中国传统的青、红、
黄等颜色,同时也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明亮色彩和鲜艳调调。
这种混合
色彩的运用使得画作更加丰富多变,并充满了活力和张力。
总的来说,中西结合的画作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
这些作品从视觉上展示了中西两种绘画传统的结合,同时也传递了文
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的价值。
中西结合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融合,更是一种文化交流和认同的表达。
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与成果
![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与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1104fd15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0.png)
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与成果自古以来,中西文化就有着交融的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文化交汇所带来的东西越来越多元化,也愈来愈深刻。
其实,中国文化一直以来就非常开放,欢迎外来文化的融合。
早在唐朝时期,唐朝的文化就已经被外部因素影响和改变了。
而在17世纪时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崛起,中西文化交融更是愈加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中西文化相互借鉴、相互影响,逐渐地出现了许多新奇的文化成果。
首先,就是艺术领域。
中国的传统绘画是以写意为主,讲求的是笔法和墨色的自然融合。
而西方的油画,则善于表现光影和颜色的变化。
两种艺术形式的交融,便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风貌。
著名的徐悲鸿,他既善于中国的传统绘画,又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创造了独具个性的画风。
其次,是科学技术领域。
自从欧洲向远东的扩张,中国的科技成果已经为许多西方国家明王朝观,甚至有许多科学理论都源于中国。
比如说,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等等,都被西方国家借鉴和运用。
而现在,随着中西合作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中国发明成果也拥有了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多个领域的合作正在实现聚合效应。
再次,是文化接受领域。
随着外国人对中国文化需求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元素也开始被外国人所接受。
比如说中式服装、中式家具,甚至中医,都在外国人眼中变得新奇有趣,收到了不错的反响。
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普及,中国人也开始更多地接受西方文化,比如说电影、音乐等等,这也意味着双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将越来越深入。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教育领域。
随着国与国的紧密联系,中西方高校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具备跨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
而在教育方法、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也让教学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可谓漫长,但交融所带来的成果却是显而易见的。
在如今的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而这种联系的通道就是文化。
而双方文化的交融,将有着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入的优势,我们也期待着这种交融所带来的新结果。
关于中西文化交融的事例素材
![关于中西文化交融的事例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d9cac774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6.png)
关于中西文化交融的事例素材
1. 饮食文化交融: 中西餐饮文化交融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在过
去的几十年里,中餐在西方国家变得越来越流行,许多西餐厅也开始提供中餐选项。
同时,中国人也开始欣赏并接受西餐,西餐厅在中国的城市中也越来越普遍。
2. 服装文化交融: 中国的传统服饰如旗袍和唐装在西方国家也
越来越受欢迎。
同时,中国的年轻一代也更加接受西方的时尚风格,如西装和牛仔裤在中国也越来越普遍。
一些国际时尚设计师也开始将中西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服装款式。
3. 音乐文化交融: 近年来,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流行音乐之间
的交融变得越来越普遍。
一些中国音乐人开始使用西方音乐元素,如摇滚和流行乐器,并将其融入到传统音乐中。
同时,中国的传统乐器也开始在西方音乐中出现,例如在交响乐队的演奏中使用中国古筝或二胡等乐器。
4. 宗教文化交融: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在中国的发
展和传播,也使得中西文化之间产生了一些交融的现象。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西方教堂的建筑元素,同时在一些西方宗教建筑中,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5. 电影文化交融: 好莱坞影片在中国的票房表现一直非常强劲,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关注。
这使得中国和西方的电影文化之间产生了一些交流和互动,例如中国导演与西方演员合作拍摄电影,或者在电影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情节。
这些例子只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一小部分,实际上,在现代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越来越普遍。
这些交融不仅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也加强了不同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
![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8d81636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9.png)
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是一种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还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审美观。
在这种美学风格中,设计师扎根东方文化,延伸西方审美,横跨东西方思想、文化、美学,大胆发挥对艺术的创想以及乌托邦式理想生活的想象。
在文化的融合包容中,将东方美学中的内敛雅致与西方美学中的华贵精致完美结合,通过设计,打造出包容、高端、典雅、精致的艺术空间,与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
设计师通过形式、设色、内核的钻研打磨,将审美享受与文化作为设计内核,书写全新生活方式,以此诠释东方欧式设计的优雅与意蕴。
运用欧式设计语言,重现中式传统建筑艺术,设计师古典院落建筑中的照壁设计以一种全新的设计方式展现,体现世界文化交流跌宕的大背景下,中式传统设计的延续再生,焕发勃勃生机。
此外,这种美学风格还注重形式美感与功能性的结合。
通过端庄大气的设计,凸显整屋高端格调。
框线严谨,线条分明,端正的空间格局,融合深色木作的深沉与明黄的高级质感,无声诉说着成熟的贵气。
相比于西式建筑的繁复的精致、精妙复杂的花纹,中式审美更倾心于大气的美感、意境的呈现与精神的感受。
在细节之处,中西美学精华的碰撞融合使得整体空间不仅具有大方、沉稳的直观感受,更在细节之处彰显出精致的贵气。
中式文化注重内隐而不是外显。
在照壁遮挡后的客厅,保持欧式的设计风格,华丽精致、贵气逼人,但隐藏于景后,从侧面显示出一种“内秀于心,外毓于行”的内涵之美。
整洁的石膏线条、充满欧式复古风情的壁灯吊灯、线条优雅简洁的欧式沙发座椅,将空间中的欧式美学元素烘托到极致,仿佛是凡尔赛宫的缩影,只有香气弥漫的红茶,才配得上美好的下午时光。
总的来说,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是一种兼具东西方美学精髓的艺术风格,它通过融合与创新,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和生活方式。
东方艺术设计史—中国篇综述
![东方艺术设计史—中国篇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60c5f602e3f5727a5e96263.png)
3.马家窑型
点的运用成为这个时期的装饰特点。其风格较为旋动和流畅。
3.
4.半山型
旋涡纹的流动曲线和网格纹静止的直线形成了对比,大量运用了红色彩绘,产生 了极强的节奏感。 ● 半 山 类 型 葫 芦 壶 纹
5.马厂型
显得粗犷庄重豪放.直线网纹蛙纹是其特点,具有简练刚劲的艺术风格。
它其工艺:玉雕,牙骨雕,纤维,编制
新石器时代:出现了陶瓷
磨制器开始适用于农业
旧石器时代
● 砍 砸 器
刮 削 器
期,制造极为简单和粗陋。从一面或两面把
砾石的边缘打出刃来,将另一端再加工成把柄状,当做手斧来使用。这类石器都 比较粗大,主要用于砍砸、切断、劈柴、挖土等,可以说,他是原始时代的“万 能工具”。 2.刮削器:它是在整个石器时代,特别是旧石器时代应用比较普遍的石器。大 都是选用石英,水品和火石等石材,经过第二次加工,把石片的边缘打至成平刃, 凸刃,凹刃,多边形刃,或者吧圆形石板周围加工成刃。从总体上看,这类石器 一般比砍砸器小,其用途一般是用作刮削木头或兽皮。 3.尖状器:这类石器的制作较前两类要复杂和精致。制作时,一般是把石英或 燧石质的石板加工出尖和刃来,其中两刃一尖最为多见。在我国最典型的是三棱 器
1.半坡型:
代表型陶器有大口圆底陶盆、折腹陶盆、细长颈陶壶。代表器物有人面鱼纹盆, 主要纹饰有:绳纹、线纹、弦纹锥刺纹。 ● ● 细 人 长 面 颈 鱼 陶 纹 壶 盆
●
2.庙底沟型
庙底沟型彩陶是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范围比半坡类型大。以深腹曲壁 的碗、盆为主,还有灶、罐及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颜色黑多红少.文饰主要 有花瓣纹,钩叶纹三角涡纹条纹和网纹。
● 玉 雕
● 米 绿 色 玉 雕 刀
中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性
![中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性](https://img.taocdn.com/s3/m/f868a39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30.png)
中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性中西方艺术文化融合性是指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相互交流、借鉴和合并的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表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下面将从历史、哲学、绘画、音乐等方面介绍中西方艺术文化融合性。
一、历史中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始于古代,早在丝绸之路的贸易交流中,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就已经发生了一定的交流和融合。
东汉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宗教文化,也带来了佛教艺术的影响,这在中国艺术中形成了独特的佛教艺术风格。
同样,在9世纪出现的伊斯兰教艺术中也可见到东方和西方艺术的融合。
二、哲学中西方文化的哲学思想也影响了艺术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注重内在的精神和气质,强调意境和隐喻;西方哲学强调逻辑和理性,追求形式和结构的完美。
这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相互交融,让艺术表达更为丰富多样。
三、绘画在绘画领域,中西方艺术的融合也表现出明显的特点。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常出现一张画中包含多种意象和元素的情况,这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大同小异”的思想。
而在西方绘画中,常常注重细节和光影的处理,追求写实性。
在当代艺术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尝试将传统的东方绘画风格与西方写实绘画相结合,形成新的艺术形式。
四、音乐音乐也是中西方艺术文化融合的重要领域。
中西方音乐的结构和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在现代音乐中,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尝试将两者融为一体。
比如,中国著名作曲家谭盾与西班牙指挥家洛贝尔共同创作的《红楼梦》交响音乐表演,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的情节和意象通过交响乐的形式进行了表达。
综上所述,中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性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扩张,而是在交流和借鉴中形成的新的艺术形式。
通过融合,中西方艺术可以互相补充、影响和促进发展,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中西方艺术文化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独特和多元的艺术体验。
传统技艺中西结合的例子
![传统技艺中西结合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cab687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9.png)
传统技艺中西结合的例子
传统技艺中西结合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
1. 乱针绣:这是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刺绣技术和西洋艺术特色的绣品。
乱针绣的创造者杨守玉不仅擅长刺绣,也擅长绘画,并学习了西方绘画。
她把传统刺绣“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方法,创造成以长短参差的直斜、横斜线条交叉,分层掺色的技艺,绣出人物、风景、景物、动物。
这种绣法的出现,是对中国几千年传统刺绣的重大突破,是将西洋绘画与中国刺绣融为一体的创举,开辟了向更高艺术层次迈进的广阔前景。
2. 翻糖蛋糕:这种蛋糕源于西方,但在中国,一些糕点师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
例如,韩磊在制作主题为“巧克力公园”的翻糖蛋糕时,他想到可以选取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点缀,制作出来效果不错。
他自学工笔画、剪纸、泥塑等技艺,将这种传统技艺融入到翻糖蛋糕的制作中。
以上例子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中西结合传统技艺的资料获取更多信息。
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贯通
![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贯通](https://img.taocdn.com/s3/m/5071aa5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3.png)
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贯通【摘要】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贯通是世界绘画领域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
通过历史背景下的中西绘画艺术交流,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之间绘画艺术所带来的碰撞与融合。
在不同时期,中西绘画艺术展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而当代中西绘画艺术的发展趋势更加多元化,各种风格在融合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展望未来,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贯通将继续推动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为绘画界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创新。
中西绘画艺术的相互影响与借鉴,将不断丰富世界绘画文化,传承并创新绘画艺术的精髓。
【关键词】中西绘画艺术、融合、贯通、历史背景、交流、表现形式、相互影响、借鉴、发展趋势、未来发展、世界绘画艺术、推动。
1. 引言1.1 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贯通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贯通是世界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现象,它代表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中西绘画艺术源自东西方两大不同的绘画传统,其中东方绘画注重意境、笔墨,西方绘画更强调透视、色彩。
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贯通,将这两种不同风格、不同境界的绘画方式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融合不仅仅是风格上的融合,更是文化上的融合。
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贯通,让不同文化间的艺术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形成新的绘画理念和风格。
在当代社会,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贯通越来越明显,给世界绘画艺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新。
通过对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贯通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的绘画文化,推动世界绘画艺术的进步与发展。
2. 正文2.1 历史背景下的中西绘画艺术交流在历史背景下,中西绘画艺术的交流始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西方绘画也逐渐引入中国。
早在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的绘画作品被带到西方,同时西方的绘画艺术也渐渐传入中国。
在元明清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交流更加频繁。
试论郎世宁工笔人物画中“中西融合”的表现
![试论郎世宁工笔人物画中“中西融合”的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0a5d1b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c.png)
试论郎世宁工笔人物画中“中西融合”的表现【摘要】郎世宁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中融合了中西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传统工笔人物画强调细腻精致的笔墨技法和准确的写实表现,而郎世宁的作品中不仅保留了传统特点,还融入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和光影处理。
他巧妙地运用西方画法,使作品更具现代感和立体感。
题材和主题中的中西融合也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又有西方现代主题的表现。
在色彩运用上,郎世宁也借鉴了西方绘画的明暗对比和色彩搭配,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郎世宁的作品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出了丰富的创作潜力和发展空间。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中西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为工笔人物画注入更多创新的元素。
【关键词】郎世宁、工笔人物画、中西融合、传统、西方元素、融合表现、题材、主题、色彩运用、贡献、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郎世宁是一位杰出的中国现代工笔画家,他的作品在中国美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致力于探索中西文化融合的道路,通过他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而郎世宁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郎世宁出生于中国,他接受了传统的中国绘画教育,深谙工笔画的技法和精髓。
他并不止步于此,而是积极地吸收西方绘画的影响,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这种中西文化的融合不仅丰富了他的作品,也为中国传统工笔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意义。
郎世宁的作品不仅在中国艺术界备受瞩目,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他所表现的中西融合不仅体现在题材和主题上,还体现在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上。
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互动。
郎世宁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展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见解和精湛技艺。
1.2 郎世宁及其工笔人物画简介郎世宁(1593-1675),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工笔人物画大师。
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
![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2a3c88a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43.png)
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1. 简介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是一种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相结合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还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审美观。
2. 背景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
当时,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科技和艺术,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逐渐形成,并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3. 特点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融合了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吸取了中西方文化的优秀传统,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开放思维。
它既注重传统的底蕴和哲学思考,又具有现代艺术的创新和表现力。
3.2. 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融合了中西方的元素。
例如,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水墨技法和西方油画的透视法;音乐作品中可以听到中国传统乐器和西方管弦乐器的结合;建筑作品中可以体现中国传统的屋檐和西方现代建筑的线条。
3.3. 多元化的主题和题材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涉及的主题和题材非常多样化。
它可以表现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也可以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城市景观和人物形象。
这种多元化的表现形式使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更加丰富多样。
4. 应用领域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在各个艺术领域都有应用,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
4.1. 绘画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在绘画领域中表现出独特的魅力。
艺术家们通过融合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和西方现代绘画的技法,创作出富有东方韵味和西方现代感的作品。
这些作品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又展示了现代艺术的创新和突破。
4.2. 音乐中西融合的美学风格在音乐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作曲家们通过融合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和西方现代音乐的和声,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
这些作品既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柔美和内敛,又展现了西方现代音乐的活力和多样性。
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文化东方与西方的交融
![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文化东方与西方的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749d08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2.png)
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文化东方与西方的交融拜占庭帝国作为东罗马帝国的延续,承载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与文化传统。
在其悠久的历史中,拜占庭帝国的艺术与文化展现出东方与西方交融的独特风貌。
本文将从建筑、雕塑、绘画以及文学等领域探讨拜占庭帝国艺术与文化的交融。
一、建筑艺术:神圣的大教堂拜占庭帝国在建筑艺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神圣的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这些大教堂通常以巨大的穹顶和壮丽的圆顶为特征,与罗马的万神殿和希腊的神庙不同,展现出东方风格的独特美感。
拜占庭大教堂的穹顶采用了大量的金色涂饰和马赛克图案,这是东方艺术和文化的显著特征。
此外,大教堂内部的壁画和雕塑也是拜占庭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艺术品描绘了宗教故事和圣徒形象,体现了拜占庭帝国宗教生活和文化信仰的重要方面。
二、雕塑艺术:立体的华丽拜占庭帝国的雕塑艺术注重表达宗教神圣和光辉的氛围。
相比于罗马帝国的写实主义风格,拜占庭的雕塑更加注重形象的象征性和精神性。
拜占庭雕塑常常以圣徒和基督教故事中的人物为主题,雕刻师通过线条的流畅和华丽,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氛围。
此外,雕塑还常用金、银、铜等材料点缀,增强艺术品的华丽感。
三、绘画艺术:华丽细腻的艺术拜占庭绘画艺术以壁画为主要形式,常出现在大教堂和皇宫等场所。
这些壁画通常以宗教人物形象为题材,富有象征性和宗教意义。
拜占庭的绘画风格以细腻和华丽为特色,人物形象经过简化和放大,体现出东方的艺术风格。
同时,壁画的背景常常采用金色为主,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庄严的氛围。
四、文学艺术:宗教与文化的交融拜占庭帝国的文学作品承载了丰富的宗教与文化内涵,展现了东方与西方的交融。
例如,作为拜占庭帝国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拜占庭史》是一部宏大的历史著作,记录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与文化发展。
此外,拜占庭帝国还产生了许多诗歌和音乐作品,以及各类宗教文献。
这些文学作品将宗教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拜占庭文学风格。
结语:拜占庭帝国作为东西方交融的重要文化中心,其艺术与文化不仅体现了东方和西方的融合,也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宗教元素。
东西方艺术结合的例子
![东西方艺术结合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293d8f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9.png)
东西方艺术结合的例子东西方艺术结合是一种将东方艺术元素与西方艺术元素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这种创作方式能够展现出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使两种不同文化相互融合,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和体验。
下面将介绍一些东西方艺术结合的例子,并提供相关参考内容。
1. 东方绘画与西方油画的结合:中国画和西方油画是两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技巧的绘画形式。
将中国画的线条和构图与西方油画的色彩技法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既有东方韵味又有西方细腻表现力的作品。
这种结合既能展现出东方文化的内涵和哲学思想,又能通过西方色彩的丰富表现形式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
相关参考内容:- 林风眠(1900-1991)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东方画家之一,他的作品中融入了西方绘画的特点。
他擅长运用东方水墨画的笔法和印象主义的色彩表达手法,创作出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
- 西方画家吉尔·梵高(1853-1890)的作品也融合了东方绘画元素。
他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将浓郁的东方线条和构图风格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2. 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结合: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方式。
将东方传统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与西方的和声和乐器演奏技巧相结合,可以创作出既具有东方古典韵味又有现代音乐氛围的作品。
相关参考内容:- 郭峰(1969-)是中国古筝演奏家和作曲家,他的作品将传统的古筝音乐与西方爵士乐相结合,创造出了新颖的音乐风格。
他的作品《蓝调古筝》融合了古筝的传统技巧和爵士乐的即兴演奏,展现出了东西方音乐的融合之美。
- 西方音乐家尤金·察布里亚科夫(1901-1954)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东方音乐元素。
他受到中东音乐和印度音乐的影响,创作出了结合了西方和东方音乐特色的作品,例如他的《印度序曲》。
3. 东方舞蹈与西方舞蹈的结合:东方舞蹈和西方舞蹈有着不同的舞蹈风格和舞技。
将东方舞蹈的优雅和灵动与西方舞蹈的力量和表现力相结合,可以创造出独特的舞蹈作品。
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研究综述范文
![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研究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183c18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8.png)
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研究综述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研究综述艺术是文化的肖像和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丝绸之路艺术,包括乐舞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丝绸织物和服饰艺术、陶瓷及其他器物艺术、民族民间艺术、宗教艺术等艺术类别,涉及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共几十个国家。
它们是丝绸之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交流的重要现象,取得了丰硕的的成果,也在当时和后世世发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影响。
汤因比在《人人类与大地母亲——一部部叙事体世界历史》中曾曾指出:“最迟从公元前前4世纪开始,欧亚大平平原东端的游牧民族就已已同中国北方的燕国发生生了直接的接触。
”“在在那一度秩序井然的欧亚亚大平原上穿越往返的使使团,其文化上的作用远远较政治上的成果重要得得多。
”他特别强调了“精神实在”交流的意义义:“人类是与生物圈圈身心相关的居民……但但是,人类还具有思想,,这样,它便在神秘的体体验中同‘精神实在’发发生着交往,并且与非此此世界具有的‘精神实在在’是统一的。
”汤因比比所说的人的神秘体验和和精神实在的交流,在丝丝绸之路艺术中得到充分分和具体的体现。
因此,,对丝绸之路艺术研究,,特别是对中外艺术交流流和相互影响的研究,可可以具体地展示在辽阔的的丝绸之路时空中,人类类“精神实在”的交流深深广度及其表达方式,以以及不同文明的差异性、、相通性及其相互影响。
同时,这也是重新认识识和估价丝绸之路对人类类精神文化交流所做出的的贡献和获得的价值的重重要途径,这对新丝绸之之路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借鉴和参考价值。
新时期期以来,对丝绸之路的整整体研究和对丝绸之路艺艺术的研究都有重要收获获,本文根据已经公开发发表的论著梳理综述,只只是管窥之见。
“丝丝绸之路”一词的首创者者,是近代德国地质学家家、地理学家费尔迪南·冯·李希霍芬。
李希霍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的《中国——根据自己的的亲身旅行和在此基础上上进行研究的结果》中多多次使用了“SEid e e nstrasse”这这个名词。
中西融合艺术观研究
![中西融合艺术观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afaec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1.png)
中西融合艺术观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西文化的融合也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西融合艺术观是指在文化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将中西文化元素进行交融、融合创新,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观念。
本文将通过对中西融合艺术观的探讨,分析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中西融合艺术观的历史渊源中西融合艺术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
在那个时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对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中国艺术家开始吸收西方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技法,形成了新的艺术观念。
与此西方艺术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融合中西文化元素进行创作。
中西融合艺术观可以说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二、中西融合艺术观的特点1. 跨文化对话:中西融合艺术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跨文化对话。
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化传统,而是积极地进行中西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吸取两种文化的精华,形成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2. 综合性和包容性:中西融合艺术观不仅在形式上进行融合,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与观念的融合。
艺术家们试图将中西文化的精华融合到自己的创作中,并且展现了较强的包容性,接纳了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各种元素。
3. 创新性和实践性:中西融合艺术观鼓励艺术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创新的方式表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他们展现了强烈的创造力和实验精神,积极地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
三、中西融合艺术观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1. 绘画领域:在绘画领域,许多艺术家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西方绘画技法相融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中国画与油画的结合,水墨画与西方素描的结合等等,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
2. 雕塑领域:在雕塑领域,一些艺术家也尝试将中国传统雕塑形式与西方雕塑技法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中西融合特色的雕塑作品。
这些作品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又展现了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
3. 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受到中西融合艺术观的影响,许多当代艺术家在其作品中融入了中西文化元素,表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和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艺术的完美结合
——综述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
既不是西方现代的,也不是中国传统的,她是创作者们从剧情出发,在不受任何传统观念约束的前提下做的一次尝试,是西方现代与中国传统的有益结合,是一部中国人自己的戏.
——摘自《蒋山.陈其钢谈〈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音乐创作》
人民音乐 2002年第(3)期
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根据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由电影导演张艺谋、旅法作曲家陈其钢、首席指挥李心草、旅德舞蹈编导王新鹏等海内外优秀华人艺术家与中央芭蕾舞团联袂打造的中国芭蕾舞剧。
这部舞剧2001年5月在北京首演时就引起轰动。
为了追求完美,张艺谋在2003年7月对该剧进行了重大改版。
2003年11月新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伦敦和巴黎的演出获得了空前成功。
作为首次采用立体化综合性大制作艺术尝试的新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凭借强烈东方意象和浓郁中国韵味的辉煌舞台形成的富有震撼力的视觉画面,成为国际社会重新认识中国芭蕾的精品剧目。
我综述了关于这部舞剧的一些评论、介绍以及创作者自己的观点,内容主要侧重于陈其钢以及音乐。
一.张艺谋以及舞剧:
《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其独特的演绎风格和时代视角开创了中国芭蕾舞剧的一个时代,促进了中国芭蕾舞的国际化进程。
(1)是典型的传统文化样式和色彩,丰富的视觉艺术符号和细节,出人意料的戏剧矛盾和冲突,极大程度的掀起了观众的情绪,境界出凡。
(2)
是张艺谋舞台艺术所跨越的颠峰,剧中故事情节、人物内心世界、封建阶层的关系的斗争曲折离奇,细腻真实,轰动欧洲的芭蕾舞之乡!(3)
二.陈其钢以及音乐:
陈其钢:“音乐是舞剧的灵魂,应该说,这次创作倾注了我的心血。
这个舞剧情节与原电影不一样,剧情简化了,人物关系也简单了,这要求剧中人物音乐个性更为鲜明。
这是我第一部舞剧音乐,其实,我很早就想写一部作品,把京剧音乐素材用进去。
当初接手这部舞剧的音乐创作,也是因为看中剧本中的民俗性,有很大的创作空间,色彩性很强。
如果要用比例来说明的话,我这部作品40%来自西洋现代手法,50%取材于中国的戏曲和民间音乐,10%属于两者之间的黏合剂。
民俗的部分我更注意保留其原生状态的纯粹,黏合倒是最难的,需要不少思考、经验和内在感觉的新东西。
”(4)
陈其钢:“大红灯笼的音乐创作无论是否成功都是我音乐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它使我更多地了解了不同类艺术表达方式地结合,更深地喜爱京剧音乐特别是京剧人声,第一次用叙事的方式而不是纯音
乐的方式思维。
没有大红灯笼,之后蝶恋花(Iris devoilee)的产生是不可能的。
”(5)
音乐方面,西方芭蕾得柔美与中国上世纪三十年代朴素的农村背景加上传统京剧在剧中得出现,都使得作曲家必须在音乐形式与语言上作特定得选择。
首先是乐队形式,一个单纯的西式交响乐团显然达不到本剧要求,如同当年参加创编的其他艺术家一样,近乎疯狂的对艺术效果的追求大大超过对演出实际的考虑。
作曲家在芭蕾舞乐团管弦乐队的编制之外增加了京剧女声、二胡、京胡、笛子、管子、柳琴、两支唢呐、四个民族打击乐,同时还有在台上的一个京剧乐队(四人)。
除此之外,为了配合剧情音响的需要,还特意将四十五把算盘作为打击乐器发给了每一位乐队队员演奏。
这样一个超大编制的独特的乐团不可避免地为每场演出带来了困难,增加了经济负担,但也恰恰是这个混合编制的乐器群组为大红剧的音乐从形式到内容带来了活力。
大红灯笼音乐的特点有三:
1.主题与变奏。
围绕三太太的纯情少女主体,男主人公京剧演员的浪漫抒情主体和二太太的可变性矛盾主体互相交错发展,在剧终前达到高潮,以第一和第二主题的完美结合告终。
2.传统京剧音乐的直接运用和交响化发展,从序曲开始直至结束。
京剧化的音调和音色以主导形式贯穿全剧,决定了大红剧音乐的色调。
这里有原始京剧曲牌的直接引用(如婚礼场面的柳青娘曲牌
和京剧舞的夜深沉曲牌),但更多的是对传统京剧音乐素材的提炼和发展。
他们主要体现在序曲和尾声的青衣唱段、台上台下京剧音乐音色和交响乐队音色的交流、男主人公京剧音调主题的大段交响性发展及大量的京剧锣鼓与各种交响性音色的结合。
3.台上台下不同音色的交流。
大红剧是张嘴的舞剧,京剧演员不但在乐池里唱,在台上也念也唱。
台下有京剧打击乐,台上也有京剧打击乐;舞蹈演员不但要跳也要说和喊;台上惊心动魄的麻将游戏与台下45把算盘的声浪你呼我应;台下轻盈的雅乐与台上款款青衣道白交相辉映成一幅非常立体的现代音乐意识流。
(6)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无论从题材到形式得每一个细节都渗透了中国传统与西方艺术的不可避免的结合。
我认为这部舞剧有一下几个特点:
第一,是一部中国人自己的芭蕾舞剧;
第二,是中国特有的京剧与西方交响乐的完美结合;
第三,是西方现代音乐与传统民族音乐的结合;
总而言之,这部舞剧在大部分人眼里是成功的,音乐既中国又现代,没有生硬的拼贴和故弄玄虚的技巧,有的是和谐、自然、鲜明、忧伤在剧中张弛有度的流淌。
这种东西方艺术的完美结合也许正是我们今天想看到或是想听到的吧。
参考文献:
(1)文载/advertise/
(2)和(3)同上
(4)文载《<大红灯笼>一系列文章》
/
(5)文载《大红灯笼高高挂》音乐CD介绍 EMI出品(6)参考《大红灯笼高高挂》音乐CD介绍 EMI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