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演示教学
护理学基础第12课排泄护理教学教案

第12课排泄护理(3)为截瘫、昏迷引起的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留置导尿管,以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
某些手术后尿潴留患者,避免多次插管。
(4)为盆腔内手术做准备,排空膀胱,保持膀胱空虚,避免术中误伤。
(5)用于膀胱冲洗及膀胱滴药时。
(6)为尿失禁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
【评估】(1)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临床诊断、留置导尿的目的。
(2)患者的意识情况、生命体征、心理状态、对解释的理解合作程度。
(3)腹部触诊了解膀胱的充盈程度,尿道解剖位置及会阴部皮肤黏膜情况。
【计划】1. 操作者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熟悉留置导尿术的目的、方法。
向患者解释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2. 用物准备同导尿术用物。
3. 患者准备患者和家属了解留置导尿管的目的、意义、过程和注意事项,知道如何配合操作,学会在活动时如何防止尿管滑落。
4. 环境准备酌情关闭门窗,屏风遮挡,调节室温。
【实施】导尿管留置术操作步骤及要点说明见表 12-3。
【评价】(1)操作方法正确、熟练,动作轻稳,符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过程无污染。
(2)患者及家属认识留置导尿管的重要性,能够配合。
(3)操作中关心、保护患者。
(4)患者置管期间,护理措施有效,导尿管固定,引流通畅,未发生泌尿系统损伤或感染及脱管现象。
【注意事项】(1)膨胀的气囊不能卡在尿道内口,以免气囊压迫膀胱内壁,造成黏膜的损伤。
(2)留置导尿管患者的护理。
①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应放置妥当,避免受压、扭曲、操作;操作前协助患者排空膀胱。
4. 环境准备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屏风或围帘遮挡患者,光线或照明充足。
【实施】大量不保留灌肠术操作步骤及要点说明见表 12-4。
【评价】(1)操作方法正确、熟练,动作轻稳。
(2)溶液选择正确,灌肠筒高度正确,插入深度正确。
(3)操作中关心、保护患者,患者了解灌肠的目的,能够配合。
(4)溶液流速、压力适宜,患者无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1)保护患者的自尊,减少肢体暴露,防止受凉。
《生物药剂学》课件——药物排泄

三、肾小管主动分泌—机制
有机弱酸、弱碱性药物分别通过两种不同机制分泌 排泄到尿中。此外,还有药泵蛋白转运。
有机酸:阴离子分泌机 制(磺胺类、马尿酸类 酰胺类、噻嗪类等)
Q: Why?
有机碱:阳离子分泌机 制(有机胺类化合物)
P-糖蛋白等药泵蛋白: 促进药物向小管液中转 运,增加药物排泄量
四、肾清除率(肾脏排泄血浆清除率)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胆汁排泄是肾外排泄中最主要途径。 机体中重要的物质如VitA、D、E、B12、 性激素、甲状腺素以及一些药物经胆汁排 泄。
一、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与特性
过程: 胆汁由肝实质细胞的分泌颗粒产生 分泌入毛细胆管
汇入胆管 流入胆囊贮存 饭后向十二指肠分泌 。
胆汁排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在肝细胞中的摄取、 贮存、生物转化及向胆汁转运。
1、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大的非解离型药物重吸收程度大。 多数药物经体内代谢后,变成极性大的水溶性 代谢物,使肾小管重吸收减少。 例:磺胺类药物
3、尿量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形成的渗透压是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的力量。
小管液中溶质浓度
渗透压
水的重吸收 尿量
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升高,肾小管不能将葡萄 糖完全吸收回血,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 渗透压增高,重吸收减少而引起多尿。
GFR (Uin V ) / Pin
Pin:血浆中菊粉浓度; Uin:尿中菊粉浓度; V:单位时间排出的尿量
菊粉清除率(GFR)
菊粉清除率可作为人和动物GFR的客观 指标,其平均数值有性别和动物种属差异。
正常男性:GFR 125 ml/min 正常女性:GFR较男性约低10%。
以菊粉清除率为指标,可以推测其他各种物质 通过肾单位的变化。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PPT演示课件

饮食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食物中的成分可以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溶解度和吸 收速率,从而影响药物作用。
饮食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代谢产物可能影响肝脏和肠道中的酶活性,从 而影响药物的代谢速率和代谢产物。
饮食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食物中的成分可能影响肾脏功能,从而影响药物的排泄速率和排泄 量。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进而影响药物作用。例如,口服给药方 式相对较慢,而静脉注射给药方式则可以快速发挥作用。
给药方式
给药方式也会影响药物作用。例如,定时定量给药可以保持药物在体内的稳定 浓度,而按需给药则可以在需要时快速发挥作用。
03
患者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 响
年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作用。
药物作用的机制还与药物的化学结构、 理化性质、药理活性等有关。
药物作用的分类
根据作用方式不同,药物作用可以分为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是指药物在用药局部发挥作用,而全身作用是指 药物吸收后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各部位。
根据作用效果不同,药物作用可以分为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是指药物用于治疗疾病时所出现的有利于疾病康 复的作用,而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 治疗无关的作用。
生活习惯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吸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01
吸烟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从而影响药物作用。
饮酒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02
酒精可以与许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
排泄,从而影响药物作用。
运动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03
运动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从而影响药物作用。
环境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02
《生物药剂学》第六章 药物排泄 ppt课件

肾清除率( Clr, renal clearane):
在单位时间内,被肾脏完全清除的某物质的血 浆容积数称为肾脏排泄血浆清除率,简称为肾清 除率。 Clr = U • V / P (ml/min) 与肾小球滤过率的关系(推测药物排泄机制)
Clr = fu∙GFR 仅有肾小球滤过 Clr < fu∙GFR 有肾小管重吸收 Clr > fu∙GFR 有肾小管分泌
影响胆汁排泄的因素
• 药物理化性质
极性 :极性 ↑ ,胆汁排泄↑(葡萄糖醛酸 结合物、 谷胱甘肽结合物) 分子量(300~5000) • 生理因素 种属、年龄、代谢状况、蛋白结合率、胆汁流量、 疾病等
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
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 重新被吸收的现象
➢ 主动重吸收(近曲小管)
内源性物质(葡萄糖,电解质、 氨基酸、维生素等)
➢ 被动重吸收(远曲小管)
外源性物质(如药物)Βιβλιοθήκη 肾小管主动分泌(近曲小管)
指药物由血管一侧通过上皮细胞侧底膜摄入 细胞,再从细胞内通过刷状膜向管腔一侧 流出。
✓ 有机酸— 阴离子分泌机制 (对氨基马尿酸、青霉素G、磺胺类等)
✓ 有机碱— 阳离子分泌机制 (多巴胺、普鲁卡因、胆碱等)
生物半衰期长,血药浓度有时出现双峰 (己烯雌酚、强心苷类、 吲哚美辛、华法林、 吗啡、螺内酯等)
第三节 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 乳汁 • 唾液 •肺 • 汗腺
一、药物从乳汁排泄
大多药物能从乳汁排出,并能在乳汁中测出药 物浓度。
一般药物在乳汁中的浓度低,在乳汁中排出量 不足以引起婴儿的治疗效应。
有些药物从乳汁排出较大,如红霉素、卡马西平、 地西泮和巴比妥酸盐等。
影响药物作用因素ppt课件

20
21
种族(ETHNICITY)
INTRINSIC Genes
EXTRINSIC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22 22
运动 站立 静卧
心率降低(%) 心平均动脉压降低率降低(%)
站立 静卧
中国人 白人
23 23
24 24
In the age of the Genome, Why do people respond differently to drugs?
出血;
药物代谢的诱导和抑制。
44
(2)药效动力学性药物相互作用: 生理性拮抗和协同
咖啡因+催眠药 兴奋或镇静作用 受体水平的拮抗和协同
阻滞剂+Adr 高血压危象 干扰神经递质的转运
三环类抑制CA再摄取 Adr升压作用
55
第四章
第二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
Biological Factors
66
1. AGE(年龄)
小儿的药物代谢清除率较高 小儿对药物较敏感 发育阶段,易受药物影响
老年的器官功能降低 对药物敏感性增高
77
功 能 (%)
肾小球滤过率
心脏指数 生活能力
肾血流量 最大呼吸能力
年 龄(岁)
88
2. GENDER(性别)
药物反应和药物代谢酶活性有 性别差异。
酒精在女性代谢较男性慢(女性更易发生 中毒反应;
安
非特异性 绝对效应 医疗效应慰Leabharlann 自然恢复 无治疗剂
总 效 应
16 16
l 源于医患关系、治疗手段和医生对 病人的心理影响
l 有效达30%以上,疼痛、咳嗽、焦 虑、紧张、感冒等。心绞痛和心衰 的控制有效。
药物排泄PPT课件

• 血透是肾衰病人进行药物排泄的重要途径。 • 该技术对于符合下列条件的药物有重要意
义:①有较好的水溶性;②与血浆蛋白结合 不紧密;③分子量低(小于500);④分布容 积小。
• 如肾对某药物清除能力强时,表示有较 多血浆中的该药物被清除掉。
影响肾排泄因素
1.血浆蛋白结合率 2. 尿液pH与尿量 3. 合并用药 4. 药物代谢 5. 肾脏疾病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
➢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肾排泄速度下降。 ➢ 如果合用药物可与血浆蛋白竞争性结合,会
极大影响非结合型药物的浓度,从而影响肾 排泄速率。
尿液pH和尿量 ➢弱酸和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随尿液
➢ 近曲小管中分别具备有机阴离子和有机
阳离子输送系统。
➢ 阴离子转运系统
为许多有机弱酸所共同的肾分泌排泄机制, 如马尿酸、酰基氨基酸等。
➢ 阳离子转运系统
为许多有机胺类化合物所拥有的肾分泌排 泄机制,如吗啡等。
三、肾小管分泌
• 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需载体、能量, 有饱和与竞争抑制现象。
• 机体自身代谢物以及某些药物: 血管→细胞→管腔→尿液 青霉素99%以原形经尿排泄。
• 服用碳酸氢钠后,磺 胺乙噻二唑消除速率 是原来的2倍。
尿量
由于是被动转运,重吸收速率依赖于肾
小管内液的药物浓度。
尿量增加时,药物浓度下降,减少重吸
收;
尿量减少时,药物浓度增加而重吸收量
也增加。
尿量增加,清除率增大
尿量增加,重吸收减少
肾小管分泌
➢ 指药物由血管一侧通过上皮细胞侧底膜
摄入细胞,再从细胞内通过刷状膜向管 腔一侧流出。
最新[药学]第六章 药物的排泄ppt课件
![最新[药学]第六章 药物的排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61213cfb7360b4c2f3f64bd.png)
3.肾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管分泌一定小于重吸收
(如:葡萄糖)。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
药物自胆汁排泄,是药物肾外排泄的主要途径。
药物自胆汁排泄过程 肝细胞摄取 胆管 胆囊
十二指肠
胆汁/血浆比率
肠肝循环的意义
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与药物的不良反应关 系密切。
具有双峰现象。
机体相互代偿作用:
肝肾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中之一受损,另一 个排泄作用代偿性增强,对肾或肝功能不全病人的 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如大鼠结扎肾动、静脉后,头泡唑啉的胆 汁排泄增加4.5倍。而结扎胆管后,其肾排泄率从16 %增加到50%
季铵类药物脂溶性小,几乎不被吸收。
多数药物代谢产物水溶性变大,重吸收减少,利 于排出。
(2) 尿pH值 尿液的pH值会影响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从
而影响其吸收。
能使尿液的 pH上升至8
临床对苯巴比妥与水杨酸类药物中毒时给予 NaHCO3,使尿液碱化,加速其排泄;对弱碱性药 物如阿托品、度冷丁等中毒时则选用NH4CL,使 尿液酸化,加速其排泄。
二、肾小管主动分泌
是指药物由血管一侧通过上皮细胞侧底膜 摄入细胞,再从细胞内通过刷状缘膜向官 腔一侧流出。
近曲小管中存在有机阴离子和有机阳离子 转运系统。
主动分泌主要为有机弱酸(如青霉素)、 有机弱碱(组胺)等药物。
属主动转运,具有以下特点:
1.需要载体、需要能量、低浓度到高浓度等。
2.具有饱和现象,存在竞争抑制作用(如丙磺 舒抑制青霉素或吲哚美辛)。 3.血浆蛋白结合率一般不影响主动分泌速度。
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
最新第六章 药物的排泄 长沙医学院幻灯片课件

为许多有机胺类化合物所拥有的肾分泌 排泄机制,代表物质为N-甲基烟酰胺,吗 啡等。
肾排泄率= (1-FR)( 分 泌 率 + 滤 过 率 )
E.随尿液排泄
影响肾排泄因素
1. 药物脂溶性 2. 血浆蛋白结合率 3. 尿液pH与尿量 4. 合并用药 5. 药物代谢 6. 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会使肾小球滤过率
➢ 肾小球的滤过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压高,管壁上微孔较 大(7-10 nm),故除血球和蛋白质外的 一般物质均可无选择性地滤过。
药物以膜孔扩散方式滤过,滤过率较高, 但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被滤过。
➢ 肾小球的滤过 肾脏血流量为1200 mL/min 肾小球的滤过率(GFR)125mL/min
➢ 肾小管重吸收
肝细胞膜和肝内的窦状隙的内壁上都有 许多微孔,药物透过这种微孔的速度受分子 量大小影响。
主动转运
有些药物由血液向胆汁的转运存在着主动转运 机制,因此药物浓度显著高于血浆中的浓度。
主动转运系统: ①有机酸 ②有机碱 ③中性化合物 ④胆酸及胆盐 ⑤重金属
特点: ①饱和现象; ②逆浓度梯度转运; ③竞争性抑制; ④受代谢抑制剂的抑制。
律师事务所——
•律师事务所设立在县以上的层区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的执业机构 •有自己的名称、住所、章程 •有1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资产 •有符合《律师法》规定的专业律师
公证处——
•公证员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 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 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小杰记得书上说过有事 可以找警察帮忙,于是向人打听哪里能找 到警察。终于找到了一间派出所。
民警把小杰送回了他的父母身边。还 根据小杰提供的线索捉获了拐骗他的人贩 子。
《药物的排泄》课件

尿液和血液检测
尿液和血液检测是药物排泄研究的常用方法。通过检测尿 液和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排泄速率 和排泄量。
尿液检测通常用于评估肾脏排泄功能,而血液检测则可以 反映全身的药物浓度水平。此外,血液检测还可以用于监 测药物的血药浓度,以指导临床用药。
药物经过肾脏以尿液的形 式排出体外,是药物排泄 的主要途径。
胆汁排泄
部分药物经过肝脏代谢后 ,随胆汁排入肠道,再由 粪便排出体外。
汗液排泄
部分药物可通过皮肤的排 泄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但这种方式排泄的药物 量较少。
02 药物排泄的主要 器官
肾脏排泄
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通 过尿液将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
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标记法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排泄 研究技术,通过给药物添加同位素标 记,可以追踪其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 过程。
同位素标记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 性,可以用于研究药物的代谢产物和 排泄途径,有助于深入了解药物的代 谢和排泄机制。
代谢组学研究
代谢组学研究是一种系统生物学方法,通过研究生物体受外源性物质(如药物) 作用后体内代谢产物的变化,可以全面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
际作用情况,预测其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
采用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等方法,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排泄的影响。这 些方法有助于揭示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排泄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药物的排泄
目录
• 药物排泄概述 •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 • 药物排泄的影响因素 • 药物排泄的研究方法 • 药物排泄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 药物排泄的未来研究方向
药物排泄PPT精选课件

曲小管重吸收,分为 主动与被动两种,脂 溶性药,非解离性药 物吸收多。
药物大多经被动重吸
收返回体内
11
影响药物重吸收的因素
药物的脂溶性 尿液pH 尿量
12
药物的脂溶性
脂溶性大有利
于重吸收
大多药物代谢
后,水溶性大, 重吸收减少, 有利于机体将 其清除。
38
己烯雌酚在胆 汁中以单或双 葡萄糖酸酸苷 出现,其循环 途径如图,若 用蔗糖-1,4-内 酯抑制肠内的 β葡萄糖醛酸 苷转移酶,则 肠肝循环被抑 制。
33
由于药物的葡萄糖 醛酸结合物排泄到 肠道后,受到饮食和 酶解过程的影响,有 的药物的血药浓度 有时会出现双峰现 象
34
影响胆汁排泄的因素
1. 极性大小:当有极性强的基团存在时,经胆 汁排泄量就多。
药物以膜孔扩散方式滤
过,滤过率较高,但药 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则 不能滤过。
8
肾小管分泌
指药物由血管一侧通过
上皮细胞侧底膜摄入细 胞,再从细胞内通过刷 状膜向管腔一侧流出。
近曲小管中分别具备有
机阴离子和有机阳离子 输送系统。
这一过程为主动转运,
逆浓度梯度,需载体能 量,有饱和与竞争抑制 现象。
36
影响乳汁排泄因素
(1) 药物的浓度梯度:乳汁中药物浓度与母体 的血药浓度有关,未与蛋白结合的游离药 物越高,药物从血浆到乳汁转运的越快。
(2) 药物的脂溶性。乳汁中脂肪含量比血浆高, 脂溶性大的药物容易穿过生物膜到乳汁中
(3) 血浆与乳汁的pH:乳汁的正常pH范围是 6.4~7.6,比血浆低。通常弱酸性药物在乳汁 中的浓度比其血浆浓度低
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肾排泄,胆汁排泄)、p173
一:生理因素
(一)血流量的影响,当肾脏血流量增加,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主动分泌,两种机制排泄的药物量都将随之增加。
(二)胆汁流量的增加,当胆汁流量增加时,主要经胆汁排泄途径排出的药物量增加,反之则减少。
(三)其他(年龄,种族,性别等)
二;药物及其剂型因素
(一)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分子量和解离状态,水溶性/脂溶性,药物的pKa 和解离状态
(二)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后不能经肾小球滤过消除,所以主要依靠肾小球滤过排泄的药物减少。
(三)药物体内代谢过程及代谢产物的性质
(四)药物制剂因素对排泄的影响
1,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
2,制剂中不同药用辅料或赋形剂
三:疾病因素有肾脏和肝脏疾病
四:药物相互作用对排泄的影响
(一):对血浆蛋白结合的影响
(二)对肾脏排泄的影响:肾小球滤过,肾小球的主动分泌,药物竞争性结合重吸收位点,重吸收减少,排泄增加,尿液的ph或尿量的变化导致药物排泄量的变化。
(三)对胆汁排泄的影响
1,影响胆汁流量
2,竞争性地和载体蛋白结合
3,改变胆汁排泄中相关药物转运的表达
3,影响肠道中相关细菌中酶的活性。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p144
一:生理因素
种属,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年龄,性别,妊娠,疾病
二:剂型因素:给药途径,剂量,剂型,手性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诱导作用和抑制作用)
三:其他因素:食物,环境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p105
主要有毛细血管血流量,通透性以及组织细胞亲和力等生理性因素,理化性质:分子大小,化学结构,pKa,脂溶性,极性以及微粒给药系统。
一;、血液循环与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1,血液循环:主要取决于组织的血液的血流速度,血流量大、血液循环好的器官和组织,药物的转运速度和转运量相应较大。
2,血管通透性:取决于管壁的类脂质屏障和管壁微孔。
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蛋白结合型通常没有药理性活性,非结合的游离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与药物的代谢排泄以及药效相关。
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一种可逆的过程,有饱和的现象,保持着动态平衡。
三: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大小,化学结构,pKa,脂溶性,极性等
四: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的影响
五: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主要对药物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有影响。
影响药物被动吸收的因素p161
1.药物的脂溶性:亲脂性药物分子易被吸收
2.尿的pH:尿液的pH影响药物的解离度,从而影响药物的重吸收
3.尿量:尿量增加时,药物在尿液的浓度下降,重吸收减少,反之则增加
7、影响微粒给药系统体内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答:(1)细胞与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内吞作用;吸附作用;融合作用;膜间作用等
(2)微粒本身的理化性质,包括粒径、电荷、表面性质的影响
(3)微粒的生物降解
(4)机体的病理生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