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合集下载

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

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

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在教育界,激进的教育者一直在寻求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而近年来“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student-centered instruction)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它的本意是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探索自主学习。

“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理念源于教师的重要性。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独立hinking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等。

因此,课堂改革必须把学生置于中心。

只有通过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探索和学习,教师才能尽自己的义务,成为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创新性的学习活动。

“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首先要求教师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方法。

即使说教,也不要囚禁学生在自己的思想限制之内,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去认识真理。

教师也要重新审视教学内容,应该以矩阵式的认知体系代替传统的知识授予模式,发掘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激发学生思考,助力学生主动学习。

其次,“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还要求教师建立和学生的沟通桥梁。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发放问卷调查、举行讨论会、开展创新活动、搭建互动平台等。

这样一来,学生将有自主选择内容、自主安排时间、自主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而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把握深度与广度的平衡,使课堂能得到持续的改进和发展。

最后,“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还要求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在“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环境中要有自觉的认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之,“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 是一种教育新理念,未来教学发展的方向。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建立开放式的沟通环境,并配合学生的学习节奏和水平,使学生在“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环境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人,把学习融入生活,激发学生自觉追求知识,发掘自己的潜能,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新一轮课改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为了达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真正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不能够有效的进行师生角色和关系的转化,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学生的一些策略。

要想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其给予重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担负着学生学习情况的责任,学生的成绩好,说明老师教的好,学生的成绩不好,就代表着教师的能力低,教师处于教学的绝对核心。

这种教学模式,制约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指出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兴趣对一个人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生只有在觉得教学十分有趣的情况下,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在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所以,要想使课堂生动有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导入情境,利用一切资源,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进行“认识三角形”部分内容的讲解时,借助于多媒体设备,为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然后将其进行抽象化处理,变成教学中的平面三角形,让学生们观察变化的过程,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在屏幕上面,接着为学生们播放一段内容丰富的动画,让学生们找到画面中的三角形。

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学生不仅对三角形有了充分的认识,还了解到了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二、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以教师传授多少知识为依据,而是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来判断,要以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作为依据。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摘要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现代教学理念情境教学启发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个问题实实在在的摆在了每一位政治老师的面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只是我们的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及本校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出类型,拟定出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下边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转变角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目前,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往往由于教师的习惯,仍然不自觉地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在根本上没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相适应。

因此,就需要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另外,我们应该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

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我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

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

学生的课堂,学生做主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的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学生的一问一答,不管怎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真正做主的,实际上还是教师。

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精彩的课堂才是真正精彩的课堂。

那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人呢?一、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传统的课堂中,大多是老师在说或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机会。

所以,每节课教师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根据预习提纲对学生进行检测,只有先学具备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多让学生合作、探究。

记得在讲《伶官传序》时,让学生讨论文中的名句给你那些启示,或者你还知道有哪些实际例子可以印证这些名句,让学生畅所欲言。

刚开始还不是很活跃,但随着一个个同学的发言,学生们越说越积极,把自己知道的故事、人物都讲给大家听,大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我还发现了一个好处,有的学生能在写作文时把这些事例巧妙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这是我的收获,同样也是他们的收获!三、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提问权在以往的教学中,上课总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没有对课文的主动思考。

应该让生在预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想问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他们有问题就可以提出来,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就可以大大的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一次在讲《长恨歌》时,我让学生先预习了整篇文章,而且让他们自己搜集材料,了解李、杨的爱情故事,而在课堂中,我让学生针对这篇文章提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提了很多,但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问题都一一解决了,而且同学们学习热情非常高,解答的同学解答得也非常详细,同学们学习的都非常认真,而且这节课学生理解的很透彻,这节课的任务也轻松的完成了。

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教育家第斯多惠谈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渲染情景,导入新课为了一开始就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好采用比较新颖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导入新课,因为所举的例子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可以了解一个大致的情况,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为后面的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预习环节,教师确定目标、任务以后,提供一段供学生思索的时间,结束预习环节之前,还有一段自我整理内化的时间。

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自主思考的如:本节课主要讲了几个问题;怎样理解这些问题;通过预习,发现了哪些问题等。

三、预习交流,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要求学生全部参加。

然后每组推选一名组员上黑板板书预习中找到的重点内容,这就需要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课前搜集相关内容,需要老师明确任务。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所总结的内容在课堂上就有话说,能够做到几乎人人发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也有助于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弥补老师对有差异学生的不足。

四、展示提升,明理导行展示环节是一个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

它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又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找到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

在本环节中怎样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了话匣子。

为此,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

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五、拓展练习,强化能力。

通过反馈练习,查漏补缺,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能力,达到导学导行的目的。

当然在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如:有个别学生在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混水摸鱼,在下面玩。

在预习环节中,很多学生不会提问题,组内交流有凌强欺弱的现象,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在讨论过程中气氛热烈,但是一合上书,再问他们学到了什么,却又不知道了。

为了让合作交流真正发挥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改动:1、明确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本组不同角色的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教学双边活动中要突显出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题,教师为主导。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快乐还给学生,把创造力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人格、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新兴人类。

由此看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更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针对学生的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后,我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精神的贯彻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切实改变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的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我们的二期课改改了这么多年,再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走地是传统路线。

仍然是“知识”课堂,而不是“生命”课堂,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把学生当成了知识的容器。

教师讲,学生听,当然还有不听的,教师仍然没有转换好自己的角色,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

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加法运算,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而是经验的建构,是知识的重组再改造。

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行为是被实践一再证明不可取的,它扼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打消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数学的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学习本来是一件很轻松快乐的事,如今恰恰相反,我们的学生“谈学色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课堂被学生比作为“地狱”教师比作为地狱里的“魔鬼”。

其实无论教师如何教得精彩,真正有效的要看学生是否学到了真知,又是如何获取这些知识形式技能的。

我们的广大教师应树立这样一种理念,学生不再是一种知识的“容器”,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也不光是为了传递多少知识,而是以知识为载体,通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我们的世界,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和数学素养。

如今的课堂除了知识教育外,我们并未能给予学生生命成长中所需要的其他东西,诸如求知欲、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二、转变教师角色,尊重差异教师要从主演的角色转变为导演的角色,这并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下降了,而是教师的作用和职能发生了改变。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_读后感_模板最好的课堂——读《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有感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王克梅与一本好书的相遇,是偶然,更是机缘。

偶然,我在本真教育的公众号里看到徐洁老师出新书了,正当我想着如何得到一本签名本的时候,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准备了一本,真是心想事就成。

徐洁老师是齐鲁师范学院副教授,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本真教育研究发起人和倡导者,是一位勇敢的课堂探索者,更是构建理想课堂的推动者。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是徐洁老师在2017年九月的新书,里面共有九章,从课堂教学的内在教育使命,基于评价的逆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艺术,到让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有效组织合作学习,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演绎课堂精彩生成,再到巧用反馈评价提升课堂质量,”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一章章,一节节,一段段,一句句,一字字,无不显示着徐洁老师深刻的实践和思考。

于是,我心潮澎湃,幡然醒悟——课堂成全生命,是一种预设,更是一种精彩的生成。

在既平凡又繁琐的生活的每一天,是学生生命的每一天,更是我们生命的每一天。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要向课堂要质量,在课堂上成全生命,它需要教师精巧的预设。

如在教授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学习《四季》一课时,最后一个环节是想象说话,创作成诗。

于是,我先让学生读全诗,说说诗歌的第一、二小节和第三、四小节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朗读后,明确了:第一、二小节是什么对什么说;第三、四小节是什么怎么样地说。

然后出示了桃花和蜜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话训练,在师生的共同思考中,一节小诗应运而生:桃花朵朵,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

”然后我又引领观察图片和想象,学生就创作了这样的一节小诗:蜜蜂嗡嗡,他开心地说:”我是春天。

”就这样,一幅图片,两种不同的语言训练就大功告成。

最后,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的微视频,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就创作了很多成功的小诗,生成了课堂的精彩。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

“理想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它鼓励学生与知识的互动,也鼓励师生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理想课堂画面。在这样的课堂中,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成为了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师生之间的交流与 合作也被鼓励和推崇,这种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这本书的精彩摘录为我们揭示了理 想课堂的本质和特点。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地方,它鼓 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求知欲。教师的角色也需要重新 定义,他们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 潜能。
在书中,作者首先对当前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如过于 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课堂氛围沉闷等。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构建 理想课堂的基本原则,包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等。
为了实现这些原则,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 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多媒体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灵活的学习 方式。
谢谢观看
徐洁老师对于“互联网+”时代变革课堂的见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在信息化 社会背景下,教育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育 技术,更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何构建理想课堂》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 教育工作。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构建理想课堂的理论基础,更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 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建议。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用心去每一 个生命的成长,我们就能构建出真正理想的课堂。

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育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是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是教师政治思想水平、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综合运用的集中反映、也是学生掌握系统知识、发展能力和个性的基本学习方式.所以,课堂教学,对教师来说,无疑是重要的;就学生来说,课堂上如何发挥其本身的主体作用尤显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激发求知欲望,形成学习动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怎样发挥主导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下面笔者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愿和大家共同商榷。

(一)、通过“愉快教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前提。

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整天围着课内课外作业转.从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同学自己支配的时间极少,晚上十点以后才睡觉,睡眠不足九小时,几乎不参加体育活动,不做家务事,再好的电视节目也只有节假日看(少数差生除外),眼睛近视,有的同学甚至连课间十分钟、午间半小时都见缝插针,下午四节课后才回家.他们最讨厌老师人为增加课时,搞题海战术,频繁考试.试想一下,假如每位老师都来加重学生负担,学生岂不成了机器人?长此以往,许多同学招架不了,竟产生了厌学情绪,要么成天陪坐,考试红灯高照,成了班级的弃儿;要么干脆不上学,成了流生.两极分化极端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对教师的讲解、教导具有主观的选择性.因此,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不是呆板死记.要给学生创造乐于学习、愉快学习的环境.要让学生在学中求乐,乐而好学;玩中求乐,乐而创造;美中求乐,乐而发展.“愉快教育”正是符合这个要求.它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启发学生学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自觉地学习.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学得更好.(二)、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获得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根本保证。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习真正发生——扬州路实验学校“三学课堂”校本化推进的思考与实践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习真正发生——扬州路实验学校“三学课堂”校本化推进的思考与实践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扬州路实验学校“三学课堂”校本化推进的思考与实践我校是2015年县委县政府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目前,两个校区共有师生5300人。

学校不仅承担着义务教育的兜底功能,还发挥着联盟教研的辐射功能。

乘着市教研室推行“三学课堂”的东风,以打造高质课堂为抓手,先行先试,勇于争先。

2019年首届中考喜获开门红,中考综合评估位居全市前列,书写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真正发生”的教学奇迹。

回首一年来“三学课堂”的推进与实施,我校的课堂探索迈过了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到“吹尽黄沙始见金”,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实践历程。

首先,力推“三学课堂”,坚定不移引领教师增强课改意识。

1.增强广大教师课改的紧迫意识,力求让“三学课堂”成为集体共识。

我校320名教师来自50多所学校,共识少,推进难。

我们充分利用教师周前会、专题培训会等各类校本教研平台,就“三学课堂”的内涵对全校教师进行了耐心解析、真心点拨。

围绕“三学课堂”的推进,绝大多数教师不仅形成了共识,明确了要求,掌握了流程,而且强烈感受到打造“三学课堂”是深化课改的必然需要,是建构高品质课堂的必然要求。

2.增强广大教师课改的探索意识,力求让“三学课堂”成为核心关注。

遵循“精细指导,全体参与”的操作步骤,精心安排研学活动,学校先后邀请市教研室多位教研员开设讲座,指导“三学课堂”实施路径,优化操作流程。

通过专家引领,我们发现,围绕“三学课堂”的探索实施,许多教学骨干都能娴熟驾驭、运用自如,全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3.增强广大教师课改的渗透意识,力求让“三学课堂”成为智慧选择。

一大批年轻教师经过一年课改理念的浸润滋养,基本做到得心应手。

从学校领导随机听课指导和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左爱玲、黄培成等一批优秀实验教师和业务骨干脱颖而出,都能将“三学课堂”的理论融入课堂,将舞台还给学生,学生都能进行“真学”预习、“深学”思考、“会学”探究、“乐学”展示,逐步进入了“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想境界。

教师,请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请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内外教师,请把课堂还给学生!陈丽芳(镇原县庙渠乡庙渠小学,甘肃庆阳744509)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

”而在今天,新课程改革更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地探究性学习,从而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地提升。

我们一再地高呼新课改、高效课堂。

那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就更应该放手课堂,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该知道,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要能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

但实际上,我们很多老师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许多老师恨铁不成钢,以为在课堂上讲的越多学生就会学得越多,学得越好。

很多老师披着教学改革的外衣,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齐刷刷的用着多媒体手段,却走着“填鸭式”的老路。

甚至(而且)在这条老路上越走越远。

比如说我自己吧,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已经站了五个春秋。

在这五年的工作生涯中,我每天认真看教案书,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我自认为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感觉自己做的还不错。

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甚至有点糟糕。

我有时候甚至有点心灰意冷,感觉自己在课堂上的付出与学生的表现并不成比例。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通过认真审视自己,总结发现,自己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保姆,把学生当成了三岁小孩子,2015年任教四年级数学时,我每天上课上得很费劲,学生也学得很累。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小了,他们完全有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

而我,却一直做着越俎代庖的“蠢事”。

一节数学课,一道解决问题,我生怕学生听不懂,反复的分析讲解,反复的强调,反复的板演。

面对52名学生,有时候讲得嗓子都哑了,有些好学生甚至听得烦了厌了。

但总有那么十几个学生还是什么都没听懂。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1)

把课堂还给学生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双语部王业兵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

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

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

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

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

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

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

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

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

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

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

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

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

《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少教多学”顾名思义是老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有人说:“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

”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可能造成学生的思维被限制,从而缺乏创造能力和实践本领,使他们不再想什么,也不去想什么,最后赖得想。

反之,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讲。

这样学生会快乐地多学,又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去实现少教多学呢?1课前做好调査,以学定教。

精心的课前准备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基础,课前要充分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以此为基础来设计自己的教学内容。

就是做到以下三个不教:①学生已经会的不教;②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③孩子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教。

只有做到了这三个不教,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学习,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多学。

2.把传授变为探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少教多学”的课堂上,学生不再只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来获得知识。

在现在课堂里,教师要通过循循善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摸索、体会去理解新知。

因为只有在解決问题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才是真正的牢靠的知识。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摒弃“满堂灌”,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合作交流,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探索、老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和总结深化。

3.学会等待,关注学生思考的过程。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在解決问题时那么仓促?是因为他们看到问题就想知道答案,而忽视了过程。

经过调查、反思,我们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老师平时上课为了赶时间、赶进度,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一次次地打断他们,然后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他们。

在进行了“少教多学”的研究后,大家发现,在自己的课堂上定要学会等待。

往往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卡住,这可能正是他们思维效率最高的时刻,这种思维结果会留下最深刻印象,如果老师启发得当,全班同学也会进入一个高度集中的思维过程。

把课堂还给学生徐洁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徐洁读后感

把课堂还给学生徐洁读后感读了徐洁老师的这本书,我感触颇深。

以往的课堂,总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被动接受。

而徐洁老师提出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理念,犹如一道光照进了传统教学的迷雾之中。

书中提到,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地方,老师不应该是那个唯一的主导者。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经历过的一堂特别的课。

那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老师决定尝试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

以往,数学课堂总是充满了枯燥的公式推导和习题讲解,让人昏昏欲睡。

但那一天,老师走进教室,没有像往常一样打开课本开始讲课,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按常规来,咱们一起来解开这个谜题怎么样?”老师笑着说。

大家顿时来了精神,眼睛都盯着黑板上的谜题。

那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充满玄机的图形谜题。

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让我们一起讨论、探索。

我所在的小组里,同学们一开始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哎呀,这可咋整啊?”一个同学挠着头说。

“别急别急,咱们再仔细看看。

”另一个同学安慰道。

我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着自己的想法。

有的说从图形的对称性入手,有的说要计算角度和边长。

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可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在这时,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小李同学突然冒出一句:“我觉得我们可以试着把这个图形分解开来看。

”大家听了,都安静下来,思考着他的提议。

然后,我们按照他的思路,一点点地分析,居然真的找到了突破口。

当我们把初步的答案整理出来,准备向老师汇报时,发现其他小组也都有了自己的成果。

在交流环节,每个小组都派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有的小组方法简单直接,有的小组则绕了不少弯路,但最终也得出了正确答案。

这堂课,没有老师的直接灌输,我们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合作,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以往,我们总是害怕犯错,害怕回答问题出错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

但在这堂课上,大家都抛开了这些顾虑,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接下来,我就结合我的日常教学,谈谈如何是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首先,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要老觉得学生需要控制,需要包办,需要约束,需要限制,多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更新教育理念,舍弃一些老旧的教育思想,学习和吸收一些最新的教育思想。

二、激发兴趣,引入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究新知识的开始,从课堂导入环节开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意入主课堂,为充当主角作好心理准备。

因此,新课的导入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快而有效地吸引学生”为立足点。

在新课导入的时候从实际出发
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确立引入的方法和手段。

三、放手参与、自主探究
参与式的教学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一味的老师灌输。

因此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定位要从一个单纯的“播音机”转变为学习活动
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四、循循善诱,鼓励支持
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和支持,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深入探究,取得小突破时,老师要及时鼓励,给予学生继续前行的动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工作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寻求一条适切的教育之路。

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生自己主导和完成的。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在教学中仍存在“教师是主体,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种模式剥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权,结果使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厌学情绪不断增长,教育出来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高。

所以,我们提倡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为将来的创新打下基础。

如何“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值得深究并不断探索的问题。

我县曾组织教师学习,我校率先尝试杜郎口教学模式,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尝试课堂结构的改变,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要求按10+30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课堂40 分钟时间要把30 分钟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仅用10 分钟时间实施点拨、引导,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且把这个要求作为评价一节课成败的标准,这是我校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真正落实。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一、转变教学观念多年来,在课堂上,教师就是教学的主宰,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

而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教师要由教学中的权威者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课堂中,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课堂40 分钟,应是教师和学生共用的时间,如果教师占得太多,一讲到底,学生就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只能被动地“接收”。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讨论、练习和总结。

这样,学生自主学习就不是一句空话,而且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大脑,减少疲劳。

为了在短时间内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我校提倡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按10:30 的时间比例尝试教学,努力把30 分钟留给学生自主学习,而教师仅用10 分钟时间实施点拨、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然而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高中语文教学,只重语言文章,不重思想文化;只重智育开发,不重美育陶冶;只重传授知识,不重培养能力;只重管卡学生,不重激发兴趣。

一句话,只重应付考试,不重培养素质。

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一言以蔽之:教本,学本,考本,唯本至上;编题,作题,讲题,题海战术。

而作为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的语文教学,德育被架空了,美育被抹杀了,人文被淡化了,从而导致学生理想模糊,知识狭窄,文化肤浅,心理脆弱,最终,连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荡然无存。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一、更新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探索语文素质教育,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突破旧的教育教学体制,就必须勇于打破“一切服从应试”的一统天下,彻底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法,打破教师一味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彻底根除教师包办代替、喧宾夺主的做法,大胆革新,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堂教学要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丰富知识的主要途径,而知识的丰富性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知识空洞的语文课是很难培养起学生的主动性的。

这就好比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没有内容的形式,即使辞藻
如何华丽,事例如何风趣,脱离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东拉西扯,虽然一堂课逗得学生笑得前俯后仰,然而却学不到真正的知识。

因此,一堂优质的语文课首先必须具有知识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博览群书、众采百家、博古通今,不断开拓知识领域,用知识来丰富充实自己。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欲望,激发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教师要想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重要的还在于教师要具有幽默、风趣的素质,这样传授知识就具有趣味性。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建议时说:“上课要有趣,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震惊。

”同一个知识点的传授,死板教条的教师讲课和幽默风趣的教师讲课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后者学生会觉得趣味横生。

因此教师在讲课时,力求选用最形象生动的事例,应用最幽默准确的语言,将知识灵活地传授给学生。

这样学生就会情绪高昂,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

三、巧妙设置疑问,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情绪的共鸣处设置一些最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如,在讲《项链》一课时,我曾提问:“玛蒂尔德可谓一夜满足虚荣心,十年青春付东流,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一人物形象的?”有的同学认为爱慕虚荣人皆有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追求,符合人性中爱美爱豪华的心理;也有的认为:她是个可悲可怜的人,为了满足
自己的虚荣心,风流了一夜,竟然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年华,更可悲的和她人生开了个喜剧性玩笑的是那项链竟然是假的;还有的同学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个幸运的人,她虽然青春已失,变成了一位老太婆,然而她找回了自我,值得庆幸!总之,在教学中,我总是在与现实联系紧密的、答案丰富多彩的、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地方设置问题,为学生创造一片驰骋想像、积极思考的广阔空间,真正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

四、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传统的教学中,有许多教师习惯于在自己提出问题后,学生还没有进入思考的状态,教师就代替学生解答问题的教学模式,或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便把自己的答案硬塞给学生,设置问题仅仅成为组织教学的一种形式,教学效果甚微。

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多思考、多质疑、多讨论,使他们有充足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凡能让学生经过思考独立完成的问题,我决不讲解,我追求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

比如,我在讲《阿q正传》时,让学生相互讨论,比较一下吴妈和阿q这两个人物的异同。

学生经过思考,一致认为吴妈与阿q一样,都是被冷漠的社会剥夺了做人和生存的权利的奴隶;甚至许多同学认为吴妈深受封建礼教、封建思想的毒害比阿q更深,更加的麻木、不觉醒。

因为阿q敢于向吴妈求爱,而吴妈不敢,她怕自己身负“不守贞节”的罪名;另外吴妈身上的奴性也比阿q的深重。

从吴妈称赵家的少奶奶为“我们的少奶奶”这一点
可以得知。

这些观点我并没有包办代替,越俎代庖,而是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反复研读、琢磨,水到渠成得出这些结论。

五、精心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的导入是否新颖直接关系到下面的授课能否获得成功。

教师善于运用形象的事例,创造特定的情景来导人新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比如,讲到《灯》这一课时,我曾这样导人:“同学们,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假如你正匆匆地行走在泥泞的归家的旅途中,饥饿、疲倦,而又感到无助时,这时眼前突然有一丝亮光,你的内心会有一种什么的感觉呢?”同学们听后情绪高昂,各抒己见。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人翁作用,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