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真”“善”“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中的“真”“善”“美”

摘要:数学教学中,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严重,笔者认为这与教学中缺少真善美有关。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真善美呢?笔者就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真善美人文精神教学方法教学观念

怀特海曾经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数学的善;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数学的美。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数学未能充分重视美育,深感遗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值得高兴的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已提出了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

精神,特别是”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数学文化在美学方面的一个重要功能,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把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真善美的追求。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真善美呢?

首先,应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的”艺术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感和良好的审美情绪,即注重数学教育的美育功能的发挥。大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数学中的”美无处不在,只是在于发

现”。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体验甚至创造数学中一切美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好奇,是对窥知事物奥秘的追求和了解未知世界的渴望,这是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自然进化得来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能和天性。科学家更离不开好奇心,否则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就不会想到万有引力。好奇心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它既是最重要的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要有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才能取得科学探索的成功。可见,这种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对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是多么重要。对美的追求能丰富人的生活内涵,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品位。发展与升华对美的追求,使之系统化与理性化始终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科学的追求总是求”真”和求”美’’相结合的。人文精神汇集在真善美这三个字上,真善美是统一的。”善”是”真”和”美”对社会与人类关系的反映和体现。科学与艺术是一块硬币的两面。美既存在于自然,如朝霞落日,青山绿水,彩虹飞瀑,令人赏心悦目,也产生于科学家刻意的创造。科学家渴望从纷繁杂呈、变化莫测的现象中发掘、提炼、抽象出简洁、整齐、对称、有序的规律来,这就是美。美是科学家对”真”的感性体验。

其次,应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的”通俗性”。数学是一门科学,抽象的概念、晦涩的术语有时让人难以理解。繁锁的计算、冗长的推理让人望而生畏。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富于通俗化的语言,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繁杂问题简单化,做到深入浅出,才易于让学生理解

和接受,这其中应特别注意语言的通俗化问题。数学课堂的语言通常有书面语言、符号语言和生活语言,其中生活语言又分为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的口头语言。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善于利用通俗化的语言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降低数学公式化、抽象化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例如:对于”等差数列”这一数学概念,课本上的描述是:”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这是书面语言,比符号语言更容易理解,但却显得罗嗦。我们不妨用”后项-前项=同一个数”来表述这一意思,虽然与”科学性”还有一定差距,但通俗的语言表达更有利于理解和接受,这就是生活语言的优势。通俗化语言教学的重要做法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概念,教师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语言的创造性和独立思考习惯,而不是机械地照搬教材上的说法。例如不等式的性质:”若a>b,c>d,则有a-d>b-c”,这一条很不容易记忆,可以用”大头一小头>小头一大头”来加以记忆,通俗易懂,不容易遗忘。

第三,应在数学教育中渗透数学的”应用性”。数学不能离开社会大众与实际生活。过于强调数学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教育的目的性应该跳出数学本身这一狭窄的范围,溶入到整个教育这一宽广的大视野中。数学教育更应该关注思考,关注生存。思考发轫于生存,更好更深的思考才有可能更好的生存。追溯数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数学的诞生发端于生存的需求。在使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应特别强调数学的实践性,尽量体现”大众数学”的教育观和将教材内容”生活化”、”情境化”的理念,把实践作为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

最后.在注重培养学生思维方法的同时,应将数学教育与道德品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以保证正确方向。爱因斯坦曾告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因此,教师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同时,也应教给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总之,只要在数学教学中时时注意渗透真善美,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我相信数学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