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课》老舍(已完成)使用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课堂笔记摘要:一、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概述1.课文标题:《草原》2.作者:老舍3.主要内容:描述了作者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草原美景的赞美和对牧民生活的钦佩。
4.主题:自然之美、民族风情二、课文主要情节梳理1.描述草原的广阔无垠2.描绘草原的翠绿与明暗变化3.讲述牧民们的生活场景4.赞美草原人民的豪情壮志三、课文中的写作技巧1.景物描绘细腻生动2.人物形象栩栩如生3.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四、课文学习心得与启示1.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2.更加了解我国多元民族的文化特点3.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欣赏正文: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四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一课选择了老舍先生的名篇《草原》。
这篇文章以自然之美和民族风情为主题,描述了作者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草原美景的赞美和对牧民生活的钦佩。
文章开篇,作者便以“一碧千里”来形容草原的广阔无垠。
草原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望无际,与天相接。
在这片广阔的绿色背景上,阳光照射下来,明暗变化使得草原更加富有层次感。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草原的翠绿与明暗变化,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接着,作者讲述了牧民们的生活场景。
他们骑着骏马,挥舞着套马杆,英勇矫健。
在这里,人们不仅能感受到牧民们的豪情壮志,还能领略到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
他们与草原息息相关,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草原》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写作技巧。
首先,作者在描绘景物时细腻生动,使得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草原的壮美。
其次,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通过这些人物,我们仿佛看到了草原人民的日常生活。
最后,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得文章更具感染力。
通过学习《草原》这篇课文,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还能更加了解我国多元民族的文化特点。
同时,这篇文章也能培养我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欣赏。
第一课老舍《我的母亲》
母亲 的 性格 品德
勤劳 认真 待人 热情
母亲的 性格品德
分 析 形 象
母
亲
“我”
爱清洁 爱 花 守秩序
黑如铁的布袜洗得雪白 院子屋中收拾得清爽 浇 花 她们做事,我老在后面跟着
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姑母闹脾气,没有看见反抗过 给亲友邻居帮忙,总跑在前面
好
客
被搜两次,保护着儿女
宁吃亏,不斗气 软 而 硬
品味语言
• (2)句式的抑扬之美,即一句话内要注意词 与词平仄相交,而几句话连用则要注意尾句平 仄的互相呼应。 • 例: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 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 • (3)句式的错落之美。整段文字中或骈散结 合,或用语上的雅俗结合,参差有变,就显出 一种错落之美来。 • 例:第11段中用了一些俗语,也有并列句,交 错变化,却有哲理,有韵味,有错落之美。
• 例2、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 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 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 增强了表 “旧”与“净”,“残” 达效果。 与“光”形成一种比较, 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勤劳、 爱整洁的特征,平实的语 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学习写法
学习写法:
• 例3、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 看花轿徐徐的走去。 • “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 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 心活动。 • 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 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 女之心。
品味语言
• 例2: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 母亲的辛劳困苦。 • 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 • 例3: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 已入了土! • 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大白话。
《第一堂课》老舍阅读答案
《第一堂课》老舍阅读答案你们上第一堂课的是心情是沉重的还是开心的呢?老舍的《第一堂课》你们阅读过了吗?下面是小编为你们准备的《第一堂课》的文章习题以及相关的习题答案,希望能帮助你们。
《第一堂课》老舍铃声,对一个做贯了教员的,有时侯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的好好的。
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
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
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
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
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
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
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
低着头,他进了课堂。
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上了讲台,把颤抖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
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仰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
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
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
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
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
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
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点的把泪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
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
今天,今天,不上了!”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
他也很想说,好像他们或者能够得到一点点安慰。
可是他说不出来。
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课文原文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老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草原》教案1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境界、回味、洒脱、拘束、羞涩”等词语。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课笔记知识点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满族,生于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
主要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我会写:蒜:suàn(大蒜、蒜泥、鸡毛蒜皮)醋:cù(米醋、吃醋、添油加醋)饺:jiǎo(饺子、水饺、蒸饺)摊:tān(摊位、地摊、烂摊子)拌:bàn(凉拌、搅拌、拌嘴)擦:cā(擦洗、擦脸、摩拳擦掌)眨:zhǎ(眨巴、眨动、一眨眼)宵:xiāo(元宵、通宵、通宵达旦)燃:rán(燃烧、点燃、燃眉之急)贩:fàn(贩卖、商贩、二道贩子)彼:bǐ(彼此、彼岸、顾此失彼)贺:hè(祝贺、贺岁、贺喜)骆:luò(骆驼、骆驿不绝)驼:tuó(驼铃、驼背、驼绒驼峰)恰:qià(恰好、恰巧、恰到好处)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多音字:铺:pū (铺路)pù (店铺)分:fèn(分外)fēn)(分开)间:jiān(中间)jiàn(间隔)更:gēng(三更半夜)gèng(更加)近义词:热闹——喧闹娴熟——纯熟分外——格外规矩——规则欢喜——欢乐预备——准备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持续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娴熟——生疏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著述丰富,善于刻画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心理,同时也努力表现时代前进的步伐;文笔生动、幽默,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主要作品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有《老舍全集》行世。
二、我会写醋:陈醋米醋醋酸醋罐子饺:水饺饺子蒸饺煎饺拌:搅拌拌和凉拌拌嘴杂拌儿擦:摩擦擦眼擦洗擦黑擦肩而过眨:眨眼眨巴宵:元宵通宵宵禁春宵通宵达旦旦:元旦旦暮旦夕枕戈待旦燃:燃烧燃料自燃燃灯燃放戚:亲戚戚谊戚友哀戚休戚相关贩:贩卖小贩摊贩商贩贩夫摊:摆摊摊主摊子摊牌摊放摊点轿:轿子花轿抬轿轿车轿夫骆:骆驼驼:骆驼驼背驼绒驼峰浒:水浒《水浒传》三、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四、多音字铺:pù店铺pū铺张看:kàn看见kān看守五、近义词规矩——规则预备——准备充足——充裕热闹——喧闹娴熟——熟练各形各色——各式各样照常——照旧截然不同——迥然不同六、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连续娴熟——生疏高潮——低谷淘气——乖巧七、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间断】(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
【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元旦】本文中的“元旦”指农历正月初一。
【光景】境况;状况;情景。
【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一、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满族。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二、生字词1. 蒜(suàn):大蒜。
2. 醋(cù):陈醋。
3. 饺(jiǎo):饺子。
4. 摊(tān):摆摊。
5. 拌(bàn):搅拌。
6. 眨(zhǎ):眨眼。
7. 宵(xiāo):元宵。
8. 燃(rán):燃烧。
9. 贩(fàn):商贩。
10. 彼(bǐ):彼此。
11. 贺(hè):祝贺。
12. 轿(jiào):轿车。
13. 骆(luò):骆驼。
14. 驼(tuó):骆驼。
15. 恰(qià):恰好。
三、词语解释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
2. 腊月:农历十二月。
3. 腊八粥: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4. 空竹:一种用竹子和木头制成的玩具,在圆柱的一端或两端安上周围有几个小孔的圆盒,用绳子抖动圆柱,圆盒就迅速旋转,发出嗡嗡的声音。
5.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
6. 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7.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
8.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9. 娴熟:熟练。
10. 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四、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7 自然段):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为过年做着各种准备。
第二部分(8-13 自然段):详细描述了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的高潮部分。
第三部分(14 自然段):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五、课文内容理解1.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答: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从腊月初旬开始,依次介绍了腊八、过小年、除夕、初一、元宵等重要时间节点的习俗活动,最后写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第一堂课一课时 老舍
第一堂课课前预习:熟读诗文,通过查字典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能够赏析背诵经典诗文,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
”评价任务:感知内容、品悟语言研讨写法、主题探究拓展延伸、达标检测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及重点词语、相关的文学知识。
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2.分析小说中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理解本文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
3.体会作品中的悲痛情绪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各种描写方法的作用。
2.探讨本课与《最后一课》的异同。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最后一课》中,我们认识了两位普通的小人物——哈墨尔先生和小弗郎茨,他们在沦为亡国奴时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热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在我们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屈辱的历史,今天,我们的目光跟随着老舍先生,看一看我们中国人民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如何表现的,同样是教师,看看他们的爱国感情是否一样。
二、了解作者。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有《骆驼祥子》等四部长篇小说。
抗战爆发后,以主要精力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坚持创作,写有20多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
解放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并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20多部剧本和几百万字的曲艺、散文、诗歌作品。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文革”开始时因受迫害而死。
三、关于《四世同堂》及时代背景。
(幻灯片放映)四、解读文章内容。
1、文题理解:指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瑞宣老师上的第一堂课。
2、整体感知:本文描写了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某学校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情景,表现了他仇恨敌人,却无法反抗的痛苦。
五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中国近代文学名人Ⅱ之老舍
老张的学堂,有最严的三道禁令:第一是无论春夏秋冬闰月不准学
中国近代文学名人Ⅱ
老舍
网络课程
生开教室的窗户;因为环绕学堂半里而外全是臭水沟,无论刮东西南北 风,永远是臭气袭人。不准开窗以绝恶臭,于是五十多个学生喷出的炭 气,比远远吹来的臭气更臭。第二是学生一切用品点心都不准在学堂以 外的商店去买;老张的立意是在增加学生爱校之心。第三不准学生出去 说老张卖鸦片。因为他只在附近烟馆被官厅封禁之后,才作暂时的接济; 如此,危险既少,获利又多;至于自觉身份所在不愿永远售卖烟土,虽 非主要原因,可是我们至少也不能不感谢老张的热心教育。
“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还是像“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路”那 般骄傲。“他没有一般洋车夫的那些恶习,不愿学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也不讲价争座,绕点远也没关系。”
第二阶段:“骆驼祥子”
半年后,家当被军阀抢了个一干二净 命运,有时也给祥子一点小运气。他从部队中逃出来,还顺手捡 了三匹骆驼卖了三十五块钱。回到车厂,存下钱,又拼命积蓄,开始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 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 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 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小说家的十三堂课_王安忆
小说家的十三堂课王安忆第一堂课小说的定义我只是告诉你们,有这么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我们对其基本上的了解是,和我们真实的世界没有明显的关系,这个明显关系还不是指表面上的,它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对应,或者说是翻版。
不是这样的,它是一个另外存在的,一个独立的,完全是由它自己来决定的,由他自己的规定,原则去推动、发展、构造的,而这个世界是由一个人创造的,这个人可以说有相对的封闭性,他在他心灵的天地,心灵的制作场里把它慢慢构筑成功的。
我们说它封闭也不对,因为这个人的心灵一定受到他的经验的影响。
我所说的封闭只是指制作它的过程,制作它的瞬间是封闭的,他一个人的。
它带有很强的心灵特征,即完全个人的精神的特征,你是怎样的人,怎样的性情、性格,都会在此有所表现,而且,绝对只是你个人的。
你这个个人里面,没有真理性的,没有什么道理的,没有什么大家可以公认的对和错这一说的,没有是非,不是可以被大家用科学的东西或用社会意识形态的东西去检验、规定、衡量,没有这一说的,完全由他个人所决定。
它是存在有一种反自然的性质。
它不是和自然同一的,好像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这就是自然。
它却不一定这样。
它完全不一定这样。
它有它自己的升起和落下。
所以它也是反现实的,一定是另外的。
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搞清楚。
当我们看到一个东西,实在和我们真实的生活一模一样,何苦再要去制作这样一个生活翻版呢?第二堂课处女作我非常重视作家的处女作。
我觉得在这之中有一些东西是非常可贵的,等到作家成长起来,成熟以后,他会写下许多好的作品,可是他处女作里的一些东西却是他永远不可再得的,而且是依然具有价值的。
我为什么给它这么高的评价呢?因为我觉得它带有非常纯粹的感性,这种感性没有受到污染有一些类似我们上堂课谈到的原始人艺术的特征,原始人世界的特征。
这种世界的特征就是完全的独立性,没有受到前人的经验和约定俗成的法规的约束和影响,它相当自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一下子面临这个世界,他的整个感官都处在张开来尽情吸收的状态。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课《草原》优秀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的教学则始于对教材的认知。
《草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自然风情,作者老舍先生生动地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们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品质。
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到了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
整篇文章层次清楚,易于朗读,非常适合六年级的学生去研究和诵读,感受蒙汉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说学情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展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
我此次面授的学生是六年级的学生,此阶段学生能主动进行预习,能在预习本就课后题进行初步理解,在书上做简单批注。
绝大多数学生课上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并能根据课前预习有侧重的记录或发问。
能对自己不清楚的、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地方质疑,积极思考,敢于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这为本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但此阶段学生年纪尚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尺度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认并会写“羞”“陈”“蹄”等生字,精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分析修辞手法,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3.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4、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之美。
四上难忘的一课批注
四上难忘的一课批注【文章】《最后一课》(都德)+《第一堂课》《最后一课》(郑振铎)情感意蕴探究课【自学目标】1.掌握三篇文章相关的文学知识,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
2.品析人物形象,领会作者所必须抒发的爱国主义精神。
3.三篇文章比较探究,进一步理解家国情怀。
【自学重点难点】品析人物形象,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学过程】谈话导入:从你第一天上学到现在,哪一堂课最让你难忘?学生提问。
这堂课有可能是你人生中的“第一堂课”,但绝不是你的“最后一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几位作家笔下的难忘的一课,看一看当国土遭到践踏,民族尊严遭受凌辱,爱国主义这个永恒深刻的主题将怎样在老师和同学们身上呈活动一:言背景晓文体1.介绍三篇文章的背景资料链接——都德《最后一课》:年7月发动的普法战争就是法国发动的,但没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围困了马黎。
法国政府继续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定了耻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予给普鲁士。
资料链接——郑振铎《最后一课》:年,大半个中国仍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 12月8日这天清晨,暨南大学校长召开了全校教师会议,决定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学校门口,就立即停课,关闭学校。
会后,郑振铎走进教室,向学生宣布了学校的决定后照常上课。
大家明白,这是“最后一课”。
2.明晰三篇文章的文体都德的《最后一课》、老舍的《第一堂课》属于小说,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属于叙事散文。
小说就是文学作品的两大样式,通过描绘完备的故事情节和具体内容的环境,刻画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为地多方面地充分反映社会生活。
活动二:品语言析形象首先我们去自学都德的《最后一课》出示读书要求:找到文中能彰显小弗郎士听课前后心态变化的语句,想一想他的思想感情都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提示信息:可以从对自学、老师、敌人、祖国等方面去谈论大弗郎士的具体内容变化。
)小弗郎士的变化:从“胆小、不快乐自学”至“不忍心、悔过、疼”。
《草原》第一课时教案
《草原》第一课时教案《草原》第一课时教案《草原》第一课时教案1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你们知道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吗?板书:16、草原二、看图说感受1、你们看,这就是美丽的大草原。
播放草原的风光美图──老师简单解说。
(并播放音乐短片《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草原给你怎样的感觉?大、绿……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们想知道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吗?2、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求: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四、检查自学情况1、那个同学有信心读准生字词?(出示生字词)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景美人美五、学习第一段,领略草原之美1、老舍先生初到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美丽的景色,还与内蒙古人民欢聚一堂,由衷写下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诗句。
(出示句子投影)2、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草原的美景呢?谁想读读这一段?要求:边听读边画出描写草原的美的句子。
3、自由读:“那里的天比边处的天……轻轻留入云际。
”4、在这段话里,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来写?按什么顺序写?板书:空气…………(清鲜)天天空…………(明朗)小丘平地……(一碧千里)地羊群…………(白色的大花)5、小结:不愧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不但能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自己初到草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还用优美的文笔写出了草原的美。
你认为哪些句子写的特别美?美在哪?6、小组交流、汇报(相机出示句子──品读句子):“在天底下……并不茫茫。
”理解“一碧千里”、“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小丘也是绿的。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静态”描写。
“羊群一会儿……白色的大花。
”理解这个比喻句,这是动态描写。
“那些小丘的线条……轻轻流入云际。
”理解“翠色裕流”,“渲染”与“勾勒”的区别。
7、小结:作者笔下光辉,一会儿把草原写成一幅画,一会儿把草原的“动”写出来,动静结合,真是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草原》知识点总结一、课文简介《草原》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
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描绘了草原风光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风俗习惯,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人民友谊的赞美。
二、生字与词语1.生字毯(tǎn):毯子、地毯、壁毯陈(chén):陈列、陈旧、陈述裳(shang):衣裳、霓裳、红裳虹(hóng):彩虹、长虹、虹膜蹄(tí):马蹄、蹄疾步稳、蹄声腐(fǔ):腐烂、豆腐、腐朽稍(shāo):稍微、稍许、稍纵即逝微(wēi):微笑、微风、微妙2.词语解释渲染: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随风飘动,形容一个人奔跑或快速走动时,衣服飘动的样子。
陈巴尔虎旗: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辖的一个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西北部,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接壤,南部与鄂温克族自治旗毗连,西部同新巴尔虎左旗交界,北部和西北部与俄罗斯隔额尔古纳河相望,边境线总长达677公里。
三、重点句子解析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在这句话中,“一”字用在“碧”的前面,让人感到“碧”的范围是那样的广,是那样的无边无际;“千里”这个词语也说明草原的辽阔;“并不茫茫”说明了草原不仅辽阔,而且碧绿,给人一种明朗、开阔的感觉。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句话把小丘比作中国画,突出了小丘线条的柔美,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第14课《最后一课》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初中语文
第14课《最后一课》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初中语文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介绍小讲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讲情节进展的四个时期。
3、明白得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威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小孩,一个执教四十年的一般教师,又将是如何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爱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讲写于1873年,以刚刚终止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落后,当地人民在入侵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依照预习,理清小讲情节进展的四个时期。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讲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情况节进展的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看和感受。
第二个时期〔\'平常生活\'——\'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看,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形。
——课前第三个时期〔\'我看见这些情形\'——\'不记得不了\'11—23〕进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形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讲的主体。
《第一堂课》
从主人公内在感觉(怕、颤抖、和外在感觉、脚把 他领到讲堂上去、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 和外部感觉(学生的麻木表情和脸上的泪痕) 从断断续续的话语(今天,今天,不上了!) 从内心的自我谴责(不能安慰学生,也耻于安慰学 生) 从动作不灵便(迈门槛)、反常(一口气跑回家中, 想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老舍,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 代作家。著有《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等长篇小说。 抗战爆发后,以主要精力组 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 宣传活动,并坚持创作,写 有20多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 品。话剧《龙须沟》、《茶 馆》等深受人民喜爱。1951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 “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1899----1966)
本文选自《四世同堂》 故事以北平一条被称为“小羊圈”的普通胡 同作为古都沦亡的缩影,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 塑造了北平群众的亡国之痛,和他们精神上所受 的摧残和激愤。小说写的就是祁老太爷一家和他 的邻居们在抗日战争中的故事。祁老太爷的最大 愿望是过80大寿,维持四世同堂的局面,而这个 愿望的实现需要用和平来保障。战争打破了四世 同堂的太平局面,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祁瑞宣是 个温文尔雅的的教师,对学生负责,凭本事吃饭。 作品突出的成就表现在通过对祁瑞宣灰色市民生 活和敷衍、妥协、怯懦的市民生活性格的描写, 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
读一读:
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刻画主人公心情的语句, 体会他的感情。
议一议:
瑞宣老师都有哪些痛苦?
国土沦陷他自己很痛苦 作为老师却无法解救学生的痛苦
为民族感到耻辱,为自己的无所作为感
到耻辱的痛苦
想一想: 作者从哪些方面细致入微的来刻画 这种痛苦?试举例说明
老舍《我的母亲》课后作业题答案
第一课我的母亲课后作业题答案作者简介:老舍, 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 北京人。
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
满族人。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全文共有17个自然段结构划分第一部分(1-6), 写母亲的家庭、婚姻、子女。
第二部分(7-12), 写守寡后的母亲的勤俭、朴实、宽厚、坚韧和为人热情的性格以及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
第三部分(13), 写母亲为子女所做的几件感人事件。
第四部分(14-17), 写我远离母亲后, 母亲的领子之情以及我对母亲的内疚之情课后题答案一、[cuō](niàn)[chēng][diàn]2.1.“终年”一词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辛劳着, 没有休息。
突出了母亲任劳任怨、勤劳质朴的美德。
二、“这里”指的是“我跟着母亲与三姐做事”。
“这些习惯”指的是爱花, 爱草, 爱清洁。
三、文中连用“怕”字, 是急切盼望家信与迟疑打开的家信的心理矛盾的体现。
“失了根的花草”在文中的意思是没有了娘的孩子。
四、第一问:主要写了“缝洗衣服”“收拾家务”“款待客人”“善待姑母”“保护儿女”“筹款上学”“三姐出嫁”“送我返校”等事。
第二问:分别写了母亲认真、诚实、善良、热情、宽厚、坚韧等思想性格。
第三问:勤俭诚实;任劳任怨;爱花菜草爱清洁;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宁可吃亏, 不斗气;在灾难面前有着保护儿女的铮铮硬骨;为了子女的前程, 不辞辛劳;深明大义, 把对子女的爱深深地藏在心底。
五、1.依依不舍之情2.百感交集的感情3.写出了母亲对三姐的爱“笑”写出了母亲的激动之情;“愣”和“叹”写出了母亲失望而无奈的心理。
“去吧, 小子!”写出了母亲的深明大义和无尽的爱意。
《第一堂课》老舍
质疑探究
1、为什么“瑞宣从来不讨厌铃声”?从中可 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明确】因为它可前准备充分,教学水平高, 不怕学生的提问,所以才不讨厌铃声。通过 这些可以看出,瑞宣老师是一个有事业心、 责任感,对工作认真负责,并且有较高水平 的老师。
2、哈墨尔先生在最后一节法语课上,“想在 他走以前把自己全部的知识都传授给我 们……”。而瑞宣老师在第一节课堂上,只 “挤出了两句话:‘明天上课,今天,今天, 不上了!’ ”对于这截然相反的表现你有什 么想法? 【明确】因为哈墨尔先生讲的是最后一节法 语课,再不讲就没机会了,所以他要尽可能 的多讲。而瑞宣老师上的是日本侵略者占领 北平后的第一节课,亡城的痛苦、对敌人的 仇恨充满了胸膛,所以他无法讲课。不管是 哈墨尔的多讲,还是瑞宣的不讲,都是爱国 激情的使然。
朗读课文,分析下列问题:
(3)“他迷迷糊糊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 上”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人物及其复杂和痛苦的心情。 (4)文中心理描写的作用? 通过对心理描写,反映了他仇视敌人, 去无法反抗的痛苦。面对亡国的命运,他 陷 入痛苦之中,不知如何应付,那种悲惨的心 情。
“城亡了,民族的春花变成木头”这就话的 表达效果。 •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形象的表现了当时的 情态,表现了他们不愿意做亡国奴,不甘 在侵略者统治下灵魂遭受凌迟的痛苦、惶 惑。
1966年8月24日凌晨年近古稀遍体鳞伤的老舍先生独自走出了生活了16年的百花小院来到德胜门外城西北角上的太平湖在太平湖边坐了整整一天和大半个夜晚然后步入湖水自尽
第一堂课
—— 老舍
老舍(1899年2月 3日-1966年8月 24日),本名舒 庆春,字舍予,北 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 家、文学家、戏剧 家.代表作有: 《四世同堂》《骆 驼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之死
迫害至死
文革开始的时候害死了伟大的老舍先生。 1966年夏天,“文革”风暴呼啸而至,我们的国家和人 民顷刻间陷入一场空前浩劫。 1966年8月23日,老舍去北京文联“参加运动”,受到 了“造反派”和“红卫兵”的批斗。他们强加罪名在老舍头 上,使老舍遭到了人格上的侮辱。如此不堪忍受的侮辱降临 到头上,老舍毫不犹豫,平静而坚定地选择了死亡。 1966年8月24日凌晨,年近古稀遍体鳞伤的老舍先生独 自走出了生活了16年的百花小院,来到德胜门外城西北角上 的太平湖,在太平湖边坐了整整一天和大半个夜晚,然后步 入湖水自尽。没有人知道,在老舍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坐在 太平湖边都想了些什么。
关于《四世同堂》
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7.7) 爆发、北平
沦陷的时老代舍背景先下生,以以祁深家厚四精世湛同堂的的艺生活为主线, 形象、真术切功地描力绘和了炉以小火羊纯圈青胡的同住小户说为代表的各 个叙民了的阶北悲层平 惨、技大沦 遭各艺赤陷 遇色后 ,人刻包的 那等画 、畸一的了冠形派荣世古辱祁晓态老浮老荷中、沉人等,宁、、一日静生寇生死瑞系铁活存宣 列蹄 被亡、下 打。广 破作大 后品平 的记 不安、惶栩惑栩与震如撼生,的狠狠艺地术鞭形挞象了附,敌展作恶者的丑 恶灵魂,现揭了露了风日味本浓帝国郁主的义北的平残暴生罪活行,更反映 出扬百了姓中们 国画面 人卷对 民强 伟,敌 大至愤的今而爱反国传抗主读的义不英精衰勇神无和,畏坚历, 贞讴 高歌 尚、 的弘 民 族气节,久史弥诗般新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
他曾经说过:“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 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 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 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 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却做到了。 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 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 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 里。”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駐豐台步兵旅團第1聯隊第3大隊 在北平西南通往河北南部的咽喉要地盧溝橋附近演習時, 詭稱一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國守軍 拒絕後,便炮轟宛平城,向盧溝橋發起進攻。中國守軍奮 起反擊,將日軍擊退。
「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標誌著日本全面侵 華戰爭的開始。7月8日中共中央即通電全國,號召國共兩 黨合作,實現全民族抗戰。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電 令全國備戰。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表示如果和 平已根本絕望,便只有抗戰到底。
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 恢弘,可歌可泣。
小说背景
日本自侵佔中國東北三省後,更得寸進尺地相繼入侵 上海,攻佔熱河,進犯河北。1935年日本又開始策劃「華 北自治」,想製造「第二滿洲國」。自1936年4月起,日 軍不斷向其華北駐屯軍增兵,並頻繁進行軍事演習,借機 尋釁以發動大規模戰爭。
【志公【动【感力1故 排 (( 的 那 不 命 是 花 的 【 如 是明 , 内、( 只 ( 头参 读 明 觉 。( 了 【 亡 因 【事 下 2意 情 ( 不 ( 也1人 帮 是 , 2课 3上 习 明 此 痛作 心确作)4能 1。)者 特考 确喉5明 国 此 明情 去) )23志 和 上 耻确的 赴 可 这 前 。 惯 强 苦对者 的】)者“听 ”) )“, 点】答中确确的,节的““如脸课于】行刑怕是准他,烈至于以:痛“没真到从从今现他即::案。】】现“没?低城鲠上了安:动场的为备似他,极一这不苦他有正自断内天在迷是】以在张::实变有着亡在的!慰主的的,什不乎这呀位种是。的明的己断心,迷这情: 痛了““,成波头了喉泪”学人铃号可么充不脚是。教,意身声显苦的续的他糊里完苦动几民 真学 了澜, ,) 痕 ) 生公声 声 是 ? 分 晓 把 一师是 志不音的痛心续 自可 的 糊全,使人次族 正生 木起他 民和 ) )的, 或 今 吗 得 他 种来指由痛,开是跳的 我是 手 地得凭形。嘴的 的们 头伏进 族外 ;内像 鼓 天 ? 往 领 说说挥己苦好端说。话 谴怕 也 往借自象,春 苦只 ”,了 的部在一 声 却 哪 到 不,脚。 的像、不”语 责听 在 外己主的他花 痛能 。那教 春感感个 似 怕 里 讲 出上,感一发出( (见 袖 走人失点并” ”把文室 花觉觉受 的 了 走 台 的课而觉根展来“ 不那 口 ,公去出没喻 是悲章也。(如感死 。 , 呢 上的是来细、的今 能个 里 脚内了了有指亡愤是都屋学此觉刑”而。去铃表脚鱼高!天安管颤好心语主说学国压靠变里生特,的且平。声现指刺潮”,慰辖起像感言人出生之在什成极的殊简囚怕这”主挥似、今学着来踩觉的公话。痛心么了静麻而直犯得几本人意的结天生全。在打能的来面“底安木,又就怕要年来横局,,校”棉。对说。他表在,” 【 不(明 出4)确来从】”动:是作痛因不苦为灵。亡活国(的迈悲门愤槛无,法不用利语落言,来几表 达乎。绊了一跤)和反常(他一气跑到家中,想
第一堂课
—— 老舍
老32庆京文害2含西代馆沟子堂44日北满,表舍 春 革 冤 》 》》 》日 日-的族 作(,期自1、 、、 。)深19太正 有字 间 沉1《 《 《96, 夜866平红舍 受 于龙 骆 四9本 ,6年:9年湖旗予到北驼须世名老年 8《8月畔,人迫京祥同舒舍2茶月月,北, 原终被姓 年 录入舒 67课舒岁本觉。的罗夫作氏人, 中胡品国絜:现 青《代( 林著1海9名》05小、- 说 家2《0、 猫01文 》)学、。家《、 济戏南剧 家的冬.另天有》笔等名。絜青、 鸿来、非我等。
笔名来历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 口青等笔名。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 含有庆贺新春、前景美好之意。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 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含有 “舍弃自我”,亦有“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 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 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这个“老” 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 老舍 ,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 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他的笔名。
fù
管辖 绑赴
chàn sou
发颤 咳嗽
装聋卖傻
chírǔ
耻辱
luo
利落
迈 绊 偷手摸脚
朗234、读【找主分明课出人析确文文公体】中的味,:刻内下分画心列析主 痛 重下人 苦 要公 是 语列心 真 句问情 实题的:句 ,子那,么并作体者会是
他 怎的 样(感 巧1)情妙从。地主表人达公出的这内种在感感情觉的(呢怕?、颤、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