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德才兼备

2020年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德才兼备

2020年高考议论文满分作文:德才兼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德与才的关系,自古便使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

德指的是人们的道德修养,才指的是人们的文化修养。

在我看来,正如司马光所言,德业双修与德才兼备才是人们最理应增强与掌握的关键。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还?”这首《满红红》是陆放翁所作,而在当时又有几人敢为岳武穆而歌呢?其实在此期间,还有一位名人,且先不谈陆游,先来看看这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

蔡京可谓是一代书法大家,但却不符“心正则字端”的名言。

他用他的高超的笔法打动了当时的君主,凭借着赏赐的大权,先后串通了一群奸臣,称霸京师。

豪宅占地几十里,每次扩建,都要强行拆掉上千的民房,他贪婪地忘记了为臣之道。

江河日下的朝廷中,他不顾百姓饥苦,不管金人大举入侵,只有他的笔写下一卷卷的蔡氏书法,来讨得当朝者的欢心。

忽视道德修养,便像蔡氏一样,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与才学,也只会损伤他人和社会。

不过陆游则不然,他不但文武双全,而且拥有着崇高德性,后世称他做“爱国诗人”便是例证。

陆游生于豪门世家,但因为战乱,父亲带着他整日颠沛流离,其间他酷爱文学,也正是这点,让他知道了岳飞,他看书看得痴狂,便拿起剑开始习武,书中的岳武穆让他钦佩不已。

当岳飞的死讯传来,陆游便像一位战士抄起武器一样,写下了这篇《满红红》,其间有谁能明晓他内心的伤痛。

后来他极力想入仕为官,出关杀敌,不过年迈的他怎敌的了数万金兵,后来他便“拜赐头衔号放翁”,虽有“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远大抱负,却不得志。

不过一颗赤子之心还是点燃了他的晚年,一篇篇佳作无一不在证明,他的一生融入了整个国家的兴衰,也正是伴着这坎坎坷坷,使他成为了文学不可磨灭的丰碑。

才华横溢缺少了风骨,变成了一潭死水,没有了生灵的流动,更不会有不刊的铭记。

所以我理应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才能做到德业双修与德才兼备。

才者德之资 德者才之帅

才者德之资  德者才之帅

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作者:谭丁来源:《前线》2016年第04期【引用】“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原文节选】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

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原文释义】臣司马光认为: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

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把它们叫作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

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

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硬之物。

棠溪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不锻打出锋,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

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

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

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

持有才干做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

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

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经典简介】《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高考模拟作文主题“德”与“才”的关系写作指导及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主题“德”与“才”的关系写作指导及范文

高考模拟作文主题“德”与“才”的关系写作指导及范文【作文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智伯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箭术高超,才艺出众,巧言善辩,然而他在宴会上戏弄韩康子,贪婪夺取韩魏的土地,为了抢夺赵地,水灌晋阳城,残酷不仁。

最终,韩魏赵三国联合灭掉智伯,导致智氏家族的灭亡。

司马光说:“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从材料的类型来看,按我的研究,这篇作文属于理论陈述类作文,即材料已经把要写观点的基础意思表明了,考生只要具体论证即可。

材料的意思很明确,思考才与德的关系,即“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翻译过来就是,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简单地说:德才要兼备,便要以德为先。

从写作要求来看,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限定或前提,所以既可以对才德关系泛泛而论,也可以特定为谈个人成才或选才、用才方面的才德关系。

从观点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看,要用比较思维来构思此文。

即先思考才能的重要性,再思考为什么德比才更重要。

当然,从“德才兼备”的角度来立意也是可以。

【作文批改】才与德同行,书写人生华章(标题不错!)王安石曾言:“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才与德兼备者,圣人也。

”(这句话是司马光的话!)智伯有才无德,所以为小人,最终落得亡族的下场。

由此悲惨结局警诫我们:才与德相伴,方可书写人生华章,抵达成功彼岸。

(第一段引述材料,亮出观点,章法紧凑)才在左,德在右,亦可展现人生智慧。

(第一个分论点)智伯虽才艺出众,箭术高超,但又何妨呢!他品行败坏,不善待百姓,不懂礼节,恶意戏弄君主,最终导致家族灭亡。

覃思今日,有才无德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中北大弑母案就是典型例子,虽然优秀,考入中国最高学府之一,但又如何呢!没有德行,竟狠心杀害自己亲生母亲,此小人应被时代唾弃、指责,被法律制裁。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太阳][太阳][太阳]孝德经典沐心
【原文】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
【大意】
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才可以帮助德,实现德,但是如果有才无德,必将对社会造成危害。

所以德是统帅才的,也是对才的引导。

【延展】
古话说:“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


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站稳脚,人品和能力是缺一不可的。

没有人品,再好的能力也不会被人认可。

宋朝的书法家中,有“苏黄米蔡”四大家之称。

即苏轼、黄庭坚、米芾,但其中的蔡,到底是蔡京还是蔡襄,就存有争议。

有人说,蔡氏原本为书法技艺高超的蔡京。

当时蔡京的书法,确实很好,就连同为四大家的米芾也甘拜下风。

由此可见蔡京的书法,确实令人称赞。

但蔡京为人十分阴险狡诈,心狠手辣,在官场惑乱人主、结党营私,他也是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

因为他的品行恶劣,所以后人将蔡京从“四大家”中除名,而替换成了德艺双馨的蔡襄。

德与才哪个更重要

德与才哪个更重要

“德才兼备”原则蕴涵着“德”和“才”的辩证统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所以德与才哪个更重要这个辩题,我方将在德才兼备的条件下来判断德与才哪个更重要一点。

而不能从其中一个方面去解答。

德比才更重要: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思想家司马光有著名论断,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意思是“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表达了很明确的观点:列出了四种人身上的德才体现:“才德全尽”、“才德兼亡”、“德胜才”和“才胜德”,并且分别给与这四种人一个定义:“圣人”、“愚人”、“君子”和“小人”,在此基础上,提出用人时,“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从西周武王开始,我们一直都看重人之德行。

人们都是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也就是说与有才无德的人相比,人们会更加愿意选择有德无才之人。

所以我们的观点是德比才更重要。

对方辩友刚刚说,才比德重要,那么请问,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你会选择有才无德之人么?古代:①唐太宗高超的用人之道,是他建成贞观盛世的重要原因.历来为史家赞颂称道,更为政治家借鉴效法。

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内容丰富,特点突出。

其核心是其唯贤是用、德行为先的用人标准。

②清朝康熙皇帝更是持“德重于才”论的代表人物,他强调“德胜于才,始为可贵。

”他还明确提出:“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

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现代: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的选拔工作。

早在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的。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他说,我们已经有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如果组织问题不解决好,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实现就无法保证,我们向党和人民就交不了账。

干部选拔的“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就此提出。

江泽民同志也一再强调,要正确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正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把那些群众公认并有政绩的人,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2023高考作文备考思辨主题:德与才

2023高考作文备考思辨主题:德与才

思辨主题备考:德与才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60)。

智伯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箭术高超,才艺出众,巧言善辩,然而他在宴会上戏弄韩康子,贪婪夺取韩魏的土地,为了抢夺赵地,水灌晋阳城,残酷不仁。

最终,韩魏赵三国联合灭掉智伯,导致智氏家族的灭亡。

司马光说:“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材料作文审题小技巧:断点分层——整合归纳——迁移立意智伯是春秋末期晋国卿大夫,箭术高超,才艺出众,巧言善辩,然而他在宴会上戏弄韩康子,贪婪夺取韩魏的土地,为了抢夺赵地,水灌晋阳城,残酷不仁。

最终,韩魏赵三国联合灭掉智伯,导致智氏家族的灭亡。

//司马光说:“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断点分层】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智伯的故事,中心意思是智伯有才能却没有品德,最终导致灭亡。

(有才无德至灭亡)第二部分引用司马光的话揭示智伯灭亡的原因,同时点明才与德的关系,“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整合归纳】只有“才”而缺少“德”,势必会招致恶果。

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因此,我们也不是一味求德而不要才,“才”也有重要的作用的。

【迁移立意】人要德业双修,德才兼备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参考立意】1.立德广才,方成其志。

2.德才兼备,方堪重任。

3.德才兼备,不负使命。

4.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事。

5.德才兼备方为人才。

【标题参考】(1)《德才兼备,方为人才》(2)《立德广才,方成其志》(3)《德才兼备,君子风范》(4)《德以载才,德以覆才》(5)《德才兼备,德字当先》(6)《德才并举,共擘华章》(7)《德才兼备,行而无疆》(8)《君子之行,德才兼备》(9)《德才偕行,方为王道》(10)《健才德双翼,翱广阔天宇》(11)《德为才之本,才为德之力》(12)《德才兼备,行稳致远》(13)《春风携美德才华绽枝头》【精选分论】(1)分论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读《资治通鉴》之才德论

读《资治通鉴》之才德论

读《资治通鉴》之才德论对于智伯的败亡,司马温公用“才”与“德”进行了的归纳,认为智伯才大于德,才有余,而德不足。

其所谓的才是指“聪察强毅”(聪明、有辨别力、有魄力、坚韧),德是指“正直中和”(正直、公正、不偏不倚、仁爱),两者的关系就身体和大脑一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者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者谓之愚人,德胜才者谓之君子,才胜德者谓之小人”。

简单说就是智伯这个小人因为无德或者说无道被历史的车轮碾灭了。

想起西方的一种说法:在军队中,聪明而懒惰,这种人可以用来做将军,聪明而勤快,这种人可以用来做参谋,愚蠢而懒惰,这种人可以用来做士兵,愚蠢而勤快,这种人必须马上清出军队。

这个判断的思维逻辑是和司马光一样的,看来东西方人的思维还是有很大共性的。

回归正题,司马光的本意可能是劝说皇帝多亲近一些君子,远离小人,但是这段话说的太过于简单,在我看来,这段话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自我的修身和自律,时刻提醒自己慕德向义,二是劝诫没有能够加以有效监督的领导者(例如最高的皇帝以及各级官僚头目)要治理有道,不可恣意妄为。

实际上,这两种情况都是说对自身的要求。

或许,更为适合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和“人尽其才”。

人才在封建社会的皇权统治下,是非常重要的,甚至都比国君还要重要。

齐桓公曾称自己的工作就是找到亚父,找到后自己声色犬马都无所谓了,照样是春秋五霸的老大。

但是,人总是有一定缺点,德才兼备者是圣人,既然冠以这么伟大的一个称号,当然需要达到凤毛麟角的标准。

也就是说,就像寻找美一样,需要去发现人才,去判明他的优劣所在,在此基础上使其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并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保证他的人性弱点和缺点能够在可控的程度之内。

陈平有盗嫂之讥,但是这与吴起比起来仍有一定距离,吴起母死不归丧,杀妻求将,因不容与鲁,想要投奔魏文候,李克评论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宜弗能过也”,魏文侯因此用吴起为将。

譬如巧匠用木材,不会因部分的腐朽而将其付之一炬,总会扬长避短的加以巧用,甚至是那些剥落的下脚料也会得到完美的利用。

哲理认知题常用例子面试题

哲理认知题常用例子面试题

哲理认知题常用例子面试题(1)对“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话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2)一个领导人如果道德品行很好,能力不强,会把团队带向软弱,如果道德品行不足而能力很强会将团队带向危险。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如何理解“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一用人标准?由上可见,大量的哲理类面试题目都指向处理德行与才能之间关系这一方向。

而在实际工作生活当中,轻德重才这样的理念也基本成为了普遍的价值共识,所以对于这部分哲理素材的论据可以有以下几段,考生们在应对处理德才关系的题目时,可以增加答题的说服力和底蕴。

(1)司马光《资治通鉴》“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2)司马光《资治通鉴》“当初,晋国的智宣子想以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 “他不如智宵。

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短处。

美发高大是长处,精于骑射是长处,才艺双全是长处,能写善辩是长处,坚毅果敢是长处。

虽然如此却很不仁厚。

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灭亡。

而后智宣子不听依然立瑶为储君,瑶而后仗势欺压魏韩赵三大家族后被三家所杀,智氏灭族,一个没有良好德行统御的横溢才华,不仅难于造福自己和家人,反而会带来祸患。

(3)苏联宇航局在为第一艘载人飞船选取宇航员的时候,一共有三位候选人,加加林只是其中一位。

三位候选人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以及政治素养都很过硬,可以说在能力水平上不相上下,而最后之所以会选择加加林作为登入太空第一人,就在于,加加林在每次进出模拟舱时都会主动脱掉鞋子而更好的维护模拟舱的洁净,这个细节被飞船的总设计师察觉,最终为加加林的成功赢得了更多也更重要的认同,人在才能之上更重要的是心性得为,加加林注重细节,更对万物关照,是情怀和修为帮助他赢得了成功。

德才论

德才论

司马光关于德才的论述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他给圣人、君子、小人下定义:“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司马光这一论述是有针对性而发的,他提出的选材标准是:“苟不能的圣人君子,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司马光所说不无道理。

用人最理想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但这一标准的选择空间太小,自古以来圣人就是凤毛麟角。

在才德不能兼备的情况下,愚人是比较保险的选择。

选一个傀儡**********纵,他会很听话,因为愚,他没能力做好事,同样也没能力做坏事。

而小人就不同了,小人无德,但他有才,无德不能做好事,其才却足以做坏事。

选傀儡的前提是,得有一个好的**********纵者,否则,傀儡什么也做不了,结果还是小人得逞。

因才胜德而失天下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大家熟知的“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李煜,死于他乡的徽宗,还有历史上的隋炀帝,他颇有文才,是个很清醒的亡国之君。

这些人,无德不能服天下,其才又不能治天下,亡国在情理之中。

德胜才,就能稳做天下吗?唐高宗为人“正直中和”,不是个昏君。

可是,有德无才的他,却是导致唐王朝一度血腥遍野、李氏子孙几乎被杀戮殆尽的根源。

他没失天下,是因为他的对手有着相当的理智,有才,而又没有没完全失德。

德才兼亡,却只有亡国一条路,那些昏暴之君不用说了,连那颇忠厚的刘禅也不例外。

中国的历史,一向重德轻才。

司马光的标准是历史的“正声”,一向为人们所推崇。

那么,小人真的不可用、不能用吗?也不尽然。

陈平大家都熟悉,当周勃、灌婴向刘邦告状,说陈平“盗嫂受金”时,魏无知替他辩护:“臣所言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

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魏无知的辩护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点到了刘邦的要害,刘邦正和项羽争天下,无德也许成不了大事,无才却是绝对打不赢的。

德与才哪个更重要

德与才哪个更重要

“德才兼备”原则蕴涵着“德”和“才”的辩证统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所以德与才哪个更重要这个辩题,我方将在德才兼备的条件下来判断德与才哪个更重要一点。

而不能从其中一个方面去解答。

德比才更重要: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思想家司马光有著名论断,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意思是“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表达了很明确的观点:列出了四种人身上的德才体现:“才德全尽”、“才德兼亡”、“德胜才”和“才胜德”,并且分别给与这四种人一个定义:“圣人”、“愚人”、“君子”和“小人”,在此基础上,提出用人时,“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从西周武王开始,我们一直都看重人之德行。

人们都是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也就是说与有才无德的人相比,人们会更加愿意选择有德无才之人。

所以我们的观点是德比才更重要。

对方辩友刚刚说,才比德重要,那么请问,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你会选择有才无德之人么?古代:①唐太宗高超的用人之道,是他建成贞观盛世的重要原因.历来为史家赞颂称道,更为政治家借鉴效法。

唐太宗的用人之道内容丰富,特点突出。

其核心是其唯贤是用、德行为先的用人标准。

②清朝康熙皇帝更是持“德重于才”论的代表人物,他强调“德胜于才,始为可贵。

”他还明确提出:“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

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现代: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的选拔工作。

早在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的。

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他说,我们已经有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如果组织问题不解决好,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实现就无法保证,我们向党和人民就交不了账。

干部选拔的“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就此提出。

江泽民同志也一再强调,要正确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正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把那些群众公认并有政绩的人,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论德与才_

论德与才_
11
看法一(小组成员郦琼)
论点:德引领下的才是首选。人最理想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但这一标准的选择空间太小,自古以来圣人就是凤毛麟角。在才德不能兼备的情况下,那么就社会中对于才胜于德的人,我们要学会控制地用不免也是一种选择。论据:曹操用人,唯才以任。刘邦是绝世高手,他身边即有张良这样的圣人,又有萧何、曹参这样的君子,还有陈平、韩信、英布这样“才胜于德”的小人。韩信贪,英布反,都不是“正直中和”的君子,但刘邦成功的利用了他们,又及时地遏制了他们所带来的危害。在如何使用小人上,刘邦是成功的。
8
各抒己见
小组成员李波认为:
从上面的分析和讨论中我个人认为,首选德才兼备,次之君子,实在没人选个愚人也决不能选小人。在社会生活中,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是正当的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唯才是举是不正确的,品德应是最根本的,其次才是才能。
小组成员黄发展认为:
“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与才同时兼备最好,但这样的人少之又少。”在现实生活中,上述四中关于德与才的绝对有无是不存在的。实际情况况是,一个人要么表现为德多才少,要么表现为德少才多,或者德才俱佳,或者德少才也少。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以品德为重。
6
上面四种情况,根据其对社会造成的收益从大到小和危害程度从小到大进行排序,结果是:
德才兼备型德胜于才型德才兼无型才胜于德型 德才兼备方为圣人;德胜于才是谓君子;德才兼无是谓愚人;才胜于德是谓小人。
7
例证一:
如: 近几年,常有歹徒在公交车上打劫的事情发生。假设:德表现为上前制服歹徒;才表示具有制服歹徒解救大家的本领。这时,车一人:(1)德才兼备型,他会成功制服歹徒,救下大家;(2)德胜于才型,他想救少女,但自己无能为力,不过,可能想要报警;(3)德才兼无型,他可能也想当歹徒但是他没有能力,使人们发现端倪,将其的坏念头扼杀在摇篮里;(4)才胜于德型,他本人也是干坏事的,而且有能也是歹徒,甚至是更可怕的歹徒。四种情况中,第四种情况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最大。

《资治通鉴》司马光用人术

《资治通鉴》司马光用人术

《资治通鉴》司马光用人术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恶亦无不至矣。

——司马光《资治通鉴》是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著作,在《资治通鉴》中,他对如何选拔人才给出了定义。

正如上述所说:“德是靠才来发挥的,才是靠德来统帅的。

德是才能发挥的前提,而德又常常在才能中表现出来。

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

但凡是选拔人才的标准,如果找不到圣人,可以让君子来委任;如果没有君子,与其选择小人,还不如选择愚人。

为什么呢?因为君子如果有才干会用在善良的事情上,而小人如果有才干会用来做恶。

有才干做善事,能处处行善。

而借着才干去做恶,那危害性要比愚人大得多了。

我们来看一下,司马光这个选人的标准是从何而来。

“食果去皮”智伯索要土地公元前453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从春秋正式过渡到战国,这个事件就是——韩、赵、魏三家分晋。

司马光将“三家分晋”这个故事放在《资治通鉴》的开篇,足以看出他对这个事件的重视程度。

在三家分晋前,晋国有国君,但是朝政大权由当时的四大卿大夫家族(韩、赵、魏、智)来把持,而其中一家便是智氏一族。

当时智氏家族在四卿当中一家独大。

强大到可以吞并另外三家,独立统治晋国的地步。

智氏一族原本有一手好牌,但由于智氏一族的长老们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选择了以才能出众却德行缺失的智伯作为族长,最后导致整个家族的灭亡。

而才华横溢的智氏族长智伯,不仅没能成为一代英雄,反而成为其他三家分晋的垫脚石。

智伯到底是怎么失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个故事:智伯在四卿里权势最大,在晋国国君的权势渐渐衰落的情况下,智伯就想自己做晋国的国君。

做晋国的国君就需要打压或消灭其他韩、赵、魏三大家族。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双翼才能翔天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双翼才能翔天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一概)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辨别,区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鉴往知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传承至今的人才培养辩证法。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德与才的关系有怎样的思辨和权衡?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试题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双翼才能翔天宇有才能的人是令人羡慕的,具道德的人是让人尊敬的,德才兼备者绝对是使人崇拜的。

才,很重要。

一个人要有一技之长方能维持生活,一个集体要有“业务骨干”才会发展,一个国家要有科技精英才能保证领先。

有时它就是你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基础,真才实学几乎可使你走遍天下,畅通无阻。

古有唯才是举,今有择优录取,也正是看中了才能。

德,更重要。

现代企业都十分注重企业文化。

丁格之所以脱颖而出,并不是因为他的才智有多高,而是他的道德素质符合现代企业文化的要求。

有德而无才者虽不能造福一方,但总能行走于世;有才而无德者,必为人之祸患,小则破坏邻里,大则贻害四方。

古有秦桧、和绅,今有成克杰、胡长清,若论才,虽非才高八斗,却足经纶满腹。

然而,或鱼肉百姓,坐享清福,或以谗言陷忠,丧尽天良,最终祸害四方,殃及民众,自身亦遗臭万年。

原因何在?答曰:“少德。

”因此,作家刘镛说:“坏事都是聪明人干的,笨人做不出最坏的事来。

”是否可以引申来说:做坏事的聪明人都无德,笨人无德也做不出坏事。

当今微软副总裁李开复也曾有言:“宁选才差德高之人,不取才优无德之辈。

”。

德,才之资也

德,才之资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这番话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德”与“才”的关系有启示意义。

“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

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

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

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

有“德”而无“才”,谓之庸人。

庸人误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论述,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才”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与“才”相比,“德”的识别更难一些,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就是指此。

人们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对某一对象“德行”的评价可能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

这种看法上的不一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定了我们在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时,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拔任用机制,以防考察失真,用人失当。

建立健全“公德和私德”并重的导向机制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管理者,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公德和私德。

对领导干部而言,公德和私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梁启超曾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执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这就是说,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公德,必须要“利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利党、利国、利民、利中华民族,如果只管好自己私人的事情,没有国家责任,这只是“私德”好,不算是合格的管理者。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2020年(129)_真题-无答案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2020年(129)_真题-无答案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2020年(129)(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单项选择题1.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有德就有才B. 有才就有德C. 才是才,德是德,二者没有什么关系D. 才与德关系密切,在二者关系中,德占主导地位2. 2.社会主义职业纪律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强迫手段即“饥饿纪律”。

虽然,在一定条件下,也有经济上、行政上的制裁,但它更多地体现着( )的作用。

A. 道德调节B. 经济处罚C. 行政处分D. 法律制裁3. 3.爱岗敬业是( )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职业道德一切基本规范的基础。

A. 奉献B. 为人民服务C. 集体主义D. 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4. 4.每个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应该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

A. 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B.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C. 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D. 劳动纪律的基本要求5. 5.诚实劳动是个人( )的手段,又是为社会奉献、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

A. 掌握本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B. 谋生获取消费资料C. 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D. 热爱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6. 6.服务群众的落脚点是( )。

A. 尊重群众B. 方便群众C. 相信群众D. 为了群众7. 7.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等特点。

①行业性②广泛性③多样性④时代性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8. 8.( )是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一个最大不同点。

A. 大众性B. 教育性C. 示范性D. 直接性9. 9.团队强调的是团队的( )业绩。

A. 个人B. 整体C. 政治D. 经济10. 10.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自律意识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之一。

在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宣传教育的是( )。

A. 健全和完善以行业自律监管为核心、辅以公众舆论评价的社会监督体系,以此约束和监督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B. 行业主管部门结合本行业工作的特点,重点宣讲行业规范和行为要求,结合优秀代表及典型的行业职业道德失范案例进行职业培训C. 企事业单位内加强组织纪律建设,通过树先进、抓典型、批歪风等活动,打造良好的企(事)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引导D. 国家和政府的宣传教育,重点在于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行为的理论和实践11. 11.下列关于出版领域的职业道德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23上半年教资面试真题附解析-时政(2)

2023上半年教资面试真题附解析-时政(2)

2023上半年教资面试真题和答案-时政(2)1.【时政】谈谈对民族复兴需要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的看法?【解析】民族复兴迫切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我非常认同。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德与才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既不能割裂,也不能对立起来。

良好的品德修养,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德行不是的人,借人根基不牢,经受不住考验,难以担当大任,并且很容易走向经途;才能是品德的重要补充,没有才能的人,应对不了复杂形势,解决不好矛盾问题,很难打开工作局面,往往成不了事,在关键时刻还可能就误事。

只有德才兼备,才能干成事、干好事、干大事,成为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人,成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才。

作为老师我们要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坚持特色、争创一流,培养更多听堂话,跟觉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

2.【时政】访问蒙古强调文化强国,你怎么看?【解析】中华借委传统文化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源息。

“文化兴创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对待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创新与弘扬。

首先,传统文化应坚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其次,弘扬传统文化应坚持交流互鉴,以取长补短、博采众长的学习态度,吸收借鉴其他文明成果,提升中国文化先进性。

再次,弘扬传统文化要让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何传承和普及传统文化,是需要政府、学校、媒体共同努力的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

从政府层面,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和形成有利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和机制。

从学校角度,应增加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比例。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从媒体角度,应提供更好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积极探索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经典诵读》等范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节目。

资治通鉴名言100句和翻译

资治通鉴名言100句和翻译

资治通鉴名言100句和翻译资治通鉴名言和翻译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资治通鉴·周纪》【译文】所谓的才学,是道德的资本。

所谓的德行,是才学的主帅。

这其实是说,个人的道德素质,要高于个人的才学。

这是因为一个人无才,但是有德的话,只不过平庸,难以成大事而已,如果一个人有才却无德,那对于社会的危险就大了。

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是对其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的培养,然后才是知识技能方面。

2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资治通鉴·汉纪》【译文】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就会得到加强。

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唐纪》【译文】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话,就会愚昧不明。

4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

——《资治通鉴·唐纪》【译文】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种人是最难让人猜测的。

5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

——《资治通鉴·周纪》【译文】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

6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

——《资治通鉴·唐纪》【译文】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

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7凡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自见。

——《资治通鉴·晋纪》【译文】要去评论一个人,一定要先称赞其所长,这样其短处不说,大家也都知道了。

8贵人当举纲维,何必事事详细!——《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五年》【译文】身为尊贵的领导者,应当举纲执要,又何必所有事情都面面俱到呢? 9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248“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前言在十九大的报告当中,总书记针对我国社会当前进展情况,结合国际外围环境形势提出了重要的发展战略,力争从2020年开始,到2035年结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度,力争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伟大战略目标的达成,需要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位儿女在其职,谋其位,尽其力,担其责,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的坚持奋斗,才能不断地往前进。

作为一名奋斗在教育事业一线的工作者就更加应该为实现这一伟大的中国梦奉献自己,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工作。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曾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端正思想,深刻地认识大学承担着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重任,造就了传播知识、增长阅历、实现梦想的环境,更是提高政治觉悟,学习道德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地方。

只有在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道路中敢于去担当,努力地前行,高等学府成才算是一间合格的,有成就的大学。

立足当下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正逐渐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一部分。

为了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正扮演着一个中流砥柱的角色。

社会各界正把更多资源的投入到高等教育的环节当中,希望能从中挖掘更多的创新知识,培养足够的应用型人才。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座谈会时引入《资治通鉴》的典故。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品德是引领才能发挥的统帅,做人应该以德为行。

人无德不立,为了要实现立德树人,培养一流的人才。

首先,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牢记,我们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时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心指导思想,时刻谨记在弘扬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合格的行动模范,传播正确的科学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青年才俊做坚定的信仰者,为社会谢衎祺(广州工商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7)摘 要: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者德之资也德也才之帅也这句话的意思一、句段意思: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才可以帮助德,实现德,但是如果有才无德,必将对社会造成危害。

所以德是统帅才的,也是对才的引导。

二、原文: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三、译文:臣司马光曰: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

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

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

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

云梦地方的竹子,天下都称为刚劲,然而如果不矫正其曲,不配上羽毛,就不能作为利箭穿透坚物。

棠地方出产的铜材,天下都称为精利,然而如果不经熔烧铸造,就不能作为兵器击穿硬甲。

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

四、出处:选自《周纪·周纪一》作者:司马光。

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

元丰七年(1084)书成五、创作背景: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

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

治平三年(1 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

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

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

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

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对领导干部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

现在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

群众评价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
是毒品。

”很多领导干部犯错误,最后在忏悔书中都说对党章和党规党纪不了
解、不熟悉,出了事重新学习后幡然醒悟,惊出一身汗。

如果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好了、掌握了,又自觉遵守了,防患于未然,就可以防止一些干部今天是“好干部”、明天是“阶下囚”的现象。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

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
原典: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释义:
中国历史上有一次非常惨痛的用人教训,就是春秋末年晋国大夫智宣子错误地选择了多才少德的智伯为继承人,结果导致强大的智氏家族遭致灭族之祸。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对此颇为感慨,在《资治通鉴》“臣光曰”中评论道:“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

”并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著名论断。

意思是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关于“才”与“德”,司马光定义为:“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他按才、德的不同构成将人才分成四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根据圣人、君子、愚人、小人不同的划定标准,司马光提出了发人深省的观点:“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司马光理想的用人标准是德才兼备,有德无才者次之,无德无才者又次之,最不能用的就是有才无德的小人。

因此,司马光的人才思想是以德为先。

用人当先求有德,若才德不能两全,“宁舍才而取德”。

司马光认为,才胜德的人对社会的危害,远比一个无才无德之人要严重得多。

千百年来,人们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