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解决问题 (2)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 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课件)-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学课件)-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RJ
01. 学习目标 Leaning objectives
1
结合具体情景,掌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个数 里有几个几的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
多样性。
2 通过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培养动手操作和 推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 意识。
58之前一共数了11次,所以能穿11串。
每串5个,11串是55个, 还剩下3个,加起来正好是58个, 解答正确。 口答:能穿11串。
如何验证解答正 确吗?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82块饼干,10 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8袋
82里面有8个十,所以能8袋。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解答正确吗?
●● ●● ●● ●● ●● ●● ●● ●● ●● ●● ●● ●
还剩3块
每次搬4块,5次就搬20块 还剩下3块再搬一次,5+1=6(次)加起来 正好是23块, 所以解答正确。 口答:至少6次才能搬完.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有 21 本书,晓东每次拿5本,小东几次能拿完?
可以用● 代替 书本一数。
●●●●● ●●●●● ● 20 本书 ●●●●● ●●●●● 还剩1本
从上图可知,20 本书需要拿4次,还剩1本书,还需要再拿1次, 因此至少需要拿4+1=5(次) 答:晓东5次能拿完。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方法总结 在解决运物体的问题时,剩下的物体 即使很少,也需要再运1次才能运完。
可以用 ● 代替 砖数一数。
还可以用什么方 法解答?

《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上一课时中,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知道了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探讨如何更好地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五单元的第4课时,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进一步探讨。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实质,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实质,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

2.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实质,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一些特殊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问题和解析过程。

2.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3. 黑板:用于板书问题和解析过程。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买3斤苹果送1斤,小华买了5斤苹果,他实际上付出了多少?”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新课讲解:讲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实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3)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期间,我会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问题和解析过程。

我会将问题写在黑板上,并在旁边标注解析步骤,以便学生跟随我的思路进行学习。

七、作业设计(1)一个篮子里有12个苹果,分给小明、小红和小华三人,如果小明分得的水果数量是小红的2倍,小红分得的水果数量是小华的3倍,请问小华分得了几个苹果?(2)一家工厂生产一批产品,如果每天生产400个,则需要8天完成任务。

数学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数学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第4课时 解决问题



5.量一量,乌龟要爬( 6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教材P10 练习一 第11题]
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巩固练习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对的画“√”,把不 对的长度单位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1.一根电线杆高7米。 2.小军比小明高3米。 3.电视塔高85厘米。 4.一节动车车厢长25米。
长度单位
解决问题
复习导入,直观体验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里了哪些长度单位?(厘米 和米)同学们能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分别有多长吗?
复习导入,直观体验
学习单 问题: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厘 米”?哪些地方用到了“米”? 回答:
解决问题,建立表象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 是13米?[教材P7 例8]
灯管长50 厘米。 √
房间高)3 厘米。 米
字典厚)6 米。 厘米
大树高)8 米。

)教室长10 厘米。 米
3.圈出合适的答案。[教材P10 练习一 第9题]
估计
长○比10厘米短
比1米
○宽 窄
测量
○比10厘米


○比宽1米

长 比1米○短
比1米○


4.谁说得对?在括号里画“√”。[教材P10 练习一 第10题]
巩固运用,强化表象
[教材P7 做一做]
1.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长60(厘米 )长1( 厘米 ) 长28( 米 ) 说说你是怎样确定( )里的长度单位的?
2.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在 ( )里。[教材P9 练习一 第8题]

第1单元第4课时 解决问题(二)(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4课时 解决问题(二)(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1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二)(教案)-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学习使用“<”、“>”符号,掌握“大于”、“小于”等数学概念;3.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使用<、>符号表示大小比较。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新课:1.为学生出示一个讲台,上面有5个苹果;2.让学生思考,如果这5个苹果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3.引导学生向他人发问:如果5个苹果分给3个人,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呢?2. 学习新知:1.出示一张图表示两个人拍卖苹果的场景,其中一个人说:“我出10元”,另一个人说:“我出20元”;2.通过观察这张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符号,并介绍它们的用途;3.练习使用“<”、“>”符号表示大小比较,并教会学生读出大小比较的结果。

3. 合作学习:1.分为小组,提供不同的数学问题,如“一个人手头有50元,一件东西卖了30元,他还有几元钱?”等等;2.引导学生思考,让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3.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表现出色,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参考:1.给学生介绍符号“<”和“>”,让他们熟悉这些符号的使用;2.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实例,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学问题;3.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数学问题,促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四单元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共13张PPT)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四单元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共13张PPT)

探究新知
知道了一些商 品的价钱。
知道了什么
问56元能买几 个地球仪。
解决这个问题 需要哪些信息?
探究新知
怎样解答
一个地球仪8元, 求能买几个就 是求56元里面 有几个8元。
用除法计算。
56÷8=7(个)
探究新知
解答正确吗
问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有一堆苹果,比20个多,比40个少,分得的份数与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口答:一辆小汽车 元。
在解决简单的除 法问题时,要找 准与问题有关的 条件列出算式, 然后根据乘法口 诀求商。
谢 谢 观 看!
24 ÷ 6 = 4 (元)
口答:一辆小汽车 4 元。
基础练习 学校买来36本课外书,要是平均分给
6人,每人几本? 36÷6=6(本) 答:每人6本。
要是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个人?
36÷4=9(人)
答:可以分给9个人。
拓展练习 有一堆苹果,比20个多,比40个少,分
得的份数与每份的个数同样多。这堆苹果有 多少个? 从题目中可以知道:一堆苹果÷分得份数= 每份的个数。并且分得份数与每份的个数同 样多。 25÷5=5(个)或36÷6=6(个)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 今天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8×7=56元,算对了。 今天小明到乐乐玩具店买玩具,让我们来看看吧。
用乘法计算列式为7×8=56(元),56元正好是7个地球仪的总钱数。 (2)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有一堆苹果,比20个多,比40个少,分得的份数与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25÷5=5(个)或36÷6=6(个) 验证计算是否正确:一个地球仪8元,7个地球仪一共花了多少钱?
口答:可以买 7 个地球仪。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课时 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学习内容】:课本第7页【学习目标】: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二、学习新知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

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

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6、总结判读方法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

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课本第9页第8题。

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以下为赠送文档:第5单元圆确定起跑线【教学内容】确定起跑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有用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导学过程】【情景导入】(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100米赛为什么那么吸引人?让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因为公平,才吸引人。

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1. 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2.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辅段,理解问题的本质,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将之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辅段,理解问题的本质,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小朋友在分水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 讲解例题:教师出示例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进行解答;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如“小明有5个橘子,小华给了小明3个橘子,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橘子?”;4.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各自的发现;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题、例题、练习题、小组讨论等,要求板书清晰、简洁,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有10个铅笔,他用掉了6个,请问他还剩下几个铅笔?2. 答案:小明还剩下4个铅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辅段,理解问题的本质,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 (含解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 (含解析)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第4课时-解决问题任务内容温故知新算一算.5×3+2= 4×5-9= 3×2+4=2×2-1= 4×3+2= 5×5-3=预习新知知识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预习课本第84页例5.完成下面的问题.①先算出这辆车的乘客座位数.才能知道租这辆车能不能坐下.②方法一:前面7排.每排有()个座位.最后一排有()个座位.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可先求()个()相加的和.再加1个().列式计算为 . .方法二:空车过道左边2列.每列()个座位.右边2列.每列()个座位.最后一排5个座位.也就是 . .(个).方法三:空车左边2列.每排8个座位.右边2列.每列8个座位.最后中间()个座位.即 . .(个).③老师和学生一共有()人.客车有()个座位.能坐下.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弄清数量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预习检验1.(1)一件短袖的价格是一个口罩的8倍.一件短袖多少钱?(2)妈妈带了80元.买一双袜子和一件短袖.钱够吗?参考答案:温故知新:171****1422预习新知:②4 5 7 4 5 4×7=28 28+5=33 7 7 2×7=14 7×2=14 14+14+5=331 2×8=16 2×8=16 16+16+1=33 32 33预习检验:1.(1)9×8=72(元) (2)6+72=78(元) 78<80 够2. 2×5=10(块) 2×4=8(块) 10+8=18(块) 18<20 不够每日口算:22 42 35 0 12 24 54 0 34 712.桌子上有一盒饼干.每人一块.够20个小朋友吃吗?每日口算7×2+8= 9×4+6= 9×5-10= 3×6-18= 3×3+3= 7+8+9= 9×7-9= 5×4-20= 6×9-20= 8×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练习二十二第1、2、3题。

【教学目标】1.熟练把握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乘法表,卡片。

【复习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7,8,9的乘法口诀,那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依照下面的图示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列式运算。

(1)4个9相加是多少?(2)5个8相加是多少?(3)7乘9的积是多少?3.解决问题。

(1)一颗巧克力糖5角钱,9个小朋友每人买一个,一共需要多少钱?(2)一条红绳长7米,一条黄绳的长等于如此的五条红绳的长,那么黄绳有多长?【进行新课】1.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老师能够在课前预备好题中所示的转盘,然后在课堂上请同学依照转盘上对应数字,说出每两个数乘得的积。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

老师手中有两个圆盘,每个圆盘上有1~9这9个数字,现在老师将两个圆盘钉在一起,并转动其中一个圆盘,得到九组对应数字。

现在,请同学来告诉我,每两个对应数字乘得的积是多少?由同学依次回答,完成一轮游戏后,能够转动另一个转盘,得到九组新的对应数字,再请同学来回答,新的每组数字中两数的乘积是多少。

也可由学生分组练习,一组转转盘,另一组同学作答,再交换练习,看看哪组同学回答得又快又准。

2.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老师先将十二道题目板书在黑板上(或利用多媒体展现).师:同学们,黑板上(多媒体课件上)有四组运算题,下面请四位同学分别完成一组运算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其余同学可独立在练习本上作答,再同桌相互对比一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3.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老师将题目板书在黑板上(或利用多媒体展现)。

师:看到黑板上(多媒体课件上)有一张表格,表格中显示的是张阿姨在快餐店买的A、B、C三种套餐的价格和份数,你能算出每种套餐的钱数吗?(见表格)学生开始运算A、B、C三种套餐各花了多少钱,然后请学生回答他们运算的结果。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解答正确吗?
男生人数:14-5= 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9= 23(人)
14-9=5,男,男 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解答正确吗?
男生人数:14-5= 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9= 23(人)
2 100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二)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有步骤地解决连续两问 的实际问题。
2.会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通过画图、说理等方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 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学会连贯地 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换位置算一算,9+14=23,美术小组确实 是23人。解答正确。
5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 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解答正确吗?
男生人数:14-5= 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9= 23(人)
答:男生有 9 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 23 人。
5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 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人数:14-5= 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9= 23(人) 答:男生有 9 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 23 人。
这道题与之前的解决问题相比,有 什么不同?
5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 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人数:14-5= 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9= 23(人) 答:男生有 9 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 23 人。
2. 小恐龙今天练习了多少圈滑板?他两天一共 练习了多少圈?

二年级下第4课时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第4课时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第4课时解决问题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这第 4 课时,我们将一起探索一些有趣又实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问题:小明有 10 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比小明多 5 个,小红有几个苹果?对于这个问题,孩子们需要理解“多”这个词的含义。

我们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

比如画 10 个圆圈代表小明的苹果,然后再画 5 个圆圈代表小红比小明多的苹果,这样就能很清楚地看出小红有15 个苹果。

再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商店里有 20 个书包,卖出了 8 个,又进货了 12 个,现在商店里有多少个书包?解决这个问题时,要让孩子们明白卖出就意味着减少,进货就意味着增加。

可以这样计算:20 8 + 12 = 24(个)。

接下来,我们看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一辆公交车上原本有30 个人,在第一站下去了 10 个人,又上来了 5 个人,在第二站下去了8 个人,现在车上还有多少人?对于这样的问题,孩子们需要一步一步地进行计算。

第一步,第一站过后车上还剩 30 10 + 5 = 25(人);第二步,第二站过后车上还剩 25 8 = 17(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常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比如,计算错误、没有理解题意、忘记加上或减去某些数量等。

这时候,我们要耐心地引导他们,让他们仔细读题,多思考,多检查。

为了提高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实际的情境。

比如,组织一次班级的小商店活动,让孩子们在买卖物品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另外,鼓励孩子们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很有帮助的。

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可能不同,通过交流,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方法和思路。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培养孩子们认真读题的习惯。

有些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题目中,如果没有认真读题,很容易出错。

二年级上册数学习题第3章第4课时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习题第3章第4课时解决问题
三、下面的角均是由一副三角尺中的两个角拼成的。照样子,先用 三角尺比一比,再在图中加一条线,把右边的角分出来。
能力闯关岛
四、我会做。 1.用三角尺分别拼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并指出每个图形中哪些角是 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

2. 24个
能力闯关岛
拓展训练营
五、数一数,填一填。 直角有( 3 )个;锐角有( 4 )个;钝角有( 2 )个。
热爱教育事业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基础开心园
一、用一副三角尺拼出的角分别是什么角?
基础开心园
二、从两副三角尺中选出两个,照样子按要求拼角,用哪两个角拼? 圈一圈。
答案:
能力闯关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4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4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

第4课时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根据现实的问题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掌握估算方法,能将三位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数或整十数进行近似计算。

2.通过估算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估算在生活实际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前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学生没有学过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精算,在本课的估算中,他们还必须将三位数估成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

又因为估算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

而三年级的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所以,本课必须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

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点突出估算的策略和方法:一是教学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估算的策略。

二是教学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

而这也正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根据现实情境,合理选择估算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问题引入(一)复习旧知1.课件呈现:P9的主题图,这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谁能再次快速地口算出各年级的人数?请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后,再说一说是怎么算的。

2.学生汇报完毕,教师点击课件:小精灵也算了一算,这个学校的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点击课件呈现本课P15的主题图中的巨幕影院:他们参观完了世博园,来到了上海球巨幕影院看一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电影。

(二)引入新课1.点击课件,呈现P15的主题图,出现三条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阅读与理解: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1)学生汇报: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有221人;四到六年级有239人;(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与肯定,最后引出本课的问题是: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3)让学生讨论解题思路:要想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能不能坐得下的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其实就是比较六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与座位数的大小,所以要先求出六个年级学生的总人数,而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1+239=3.适时引导,引入新课(1)师:我们还没有学习过三位数加三位数,怎么办?可能有学生说:我会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2)【教案】

第4课时解决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P48例4及“做一做”,教科书P49~50“练习十”第6~8题。

▶教学目标1.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

2.在独立思考与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学会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进行集体舞表演。

在这个精彩的表演中,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呢!想不想一起来研究呢?课件出示教科书P48例4情境图。

师:请仔细观察,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有2个方阵”“每个方阵有3个小队”“共有60人”等。

师:大家发现的信息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参加表演的共60人,平均分成2个队,每个队平均分成3个组,要求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边讲边指着情境图,让学生明白哪是“队”,哪是“组”。

师:同学们,要求每组有多少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收集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在尝试中形成解题方法。

学生先自行独立思考,并解答出来,再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和大家分享?【学情预设】预设1:先根据“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求出每队有多少人,即60÷2=30(人),再根据“每队平均分成3组”,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即30÷3=10(人)。

预设2:先根据“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求出一共有多少组,即3×2=6(组),再用◎教学笔记【教学提示】解题前,学生们要弄清“方阵、队、组”的含义才能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在课堂练习阶段,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1.基础练习题:主要包括乘法口诀表的应用、长度、质量、面积等度量单位的换算,旨在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2.提高练习题: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购物小票上的总价、比较不同物体的面积等。
3.拓展练习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练习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并运用长度、质量、面积等度量单位进行换算。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口诀表与乘法运算之间的关系,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度量单位进行换算,避免出错。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讨论卡,上面印有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等。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3.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4.部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够适应,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第4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第4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4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角的概念,学会用角来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是第4课时,主要是让学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对角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对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加深对角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等,判断两个角是否相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角的概念,学会用角来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深。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深入理解角的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角的图片、实际问题的情境等。

2.学生准备尺子、量角器等学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钟表等,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其中的角。

引导学生发现角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角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等,判断两个角是否相等。

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并说明解题思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使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图形和角的大小,判断是否相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与反思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第4课时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课本第7页
【学习目标】:
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
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二、学习新知
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
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

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

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6、总结判读方法
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

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课本第9页第8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堂上,对于学生解答问题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而有效地指导来自教师对各类问题对应解决方法的深刻认识与解读,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还需要更深刻地理解各类方法并归纳整理成简洁的语言运用于方法指导教学中,以使课堂教学达到更佳的效果。

【素材积累】
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

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

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二)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二)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25×12÷(12-2) =25×12÷10 =300÷10 =30(页) 答:每天应看30页。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960÷20=48(人) 48×10=480(人) 960+480=1440(人)
滨河公园平时有20条船,每天可满足960人乘船游玩。
每逢节假日,公园都增加10条船。 按原来每条船的乘客人数计算,节假日每天能满足 多少人乘船游玩?
我这样列 综合算式:
960÷20×(20+10) =960÷20×30 =48×30 =1440(人)
?千米
(119+125)×9.5 =244×9.5 =2318(千米) 答:两地相距2318千米。
(教材P52 T3)
3.李村和东旺村共同修一条1690米长的乡间柏油路, 约定同时从本村一端开工。李村每天修16米,东旺村 每天修15米。修好这条路大约要用多少天?
1690÷(16+15) =1690÷31 ≈55(天) 答:修好这条路大约要用55天。
练一练
(教材P52 T1)
1.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8+12.5)×(8-2.4) 1200-(15+20)×32
=17.3×5.6
=1200-35×32
=96.88
=1200-1120 =80
4.6×1.5+13.8÷3 =6.9+4.6 =11.5
(12.4-3.8)÷4.3×7.6
(教材P52 T5)
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25页,12天看完。
(1)现在每天比计划多看5页, 几天可以看完?
25×12÷(25+5) =25×12÷30 =300÷30 =10(天) 答:10天可以看完。
5.小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25页,12天看完。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答:剩下的还要烤__6_次。
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 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巩固练习
1.(1)一共要烤多少次? (2)已经烤了多少次?
(1)用通90一过÷共解9=要决10烤这(的两次次道)数解(减决2去问)已题36经,÷烤你9=的发4次(现次) 答数了:,什一就么共等?要于烤剩1下0次的。要烤的答次:数已。经烤4次。
R·二年级下册Biblioteka 混合运算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
每次能烤9个。
我们一共要烤 90个面包,已 经烤了36个。
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探究新知
每次能烤9个, 要求的是……
一共要烤90个面包
已烤的
36个 要求的是剩下的 还要烤几次?
你知道了什么?
一共要烤90个面包
已烤的 剩下的
36个 每次烤9个, 烤几次?
2.第一组比第二组多花多少钱?
第一组: 第二组:
9个 6个
? 每个3元, 多花多少钱
3.
25
15
?8笼个子笼放子几,只每?个
(25+15) ÷8 = 40÷8 =5(只)
答:每个笼子放5只。
4.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60
已挖的
m 剩下的
15m 5天挖完,每天挖多少米?
4.
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60-15)÷5
=45÷5 =9(米) 答:平均每天挖9米。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 有哪些收获呢?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本第36页
求还要烤几次, 应先知道剩下 多少个需要烤。
怎样解答?
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90-36=54(个) 你会列综合算式表 还要烤几次? 示解答过程吗? 54÷9=6(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单元年、月、日
第4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别时间与时刻。

难点: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
(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
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
二、探究新知
1、创设谈话情景。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
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

(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
(2)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
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
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
引导学生回答。

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
(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155分钟。

比赛什么时候结束?
(1)读题,理解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提问:怎样看着155分钟?(要先把经过时间155分钟改写成2时35分)
(4)学生独立解答。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4题。

(1)课件演示,出示春风饭馆的营业时间。

(2)提问:营业牌上用的是什么计时法?
(3)小组交流解题策略。

(4)集体交流,课件演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