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完成教科书P108~110“练习二十五”第7、8、10、11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1.借助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从不同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对所学的加法、减法、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基本的解题模型。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从多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复习多角度观察问题,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不同视角观察问题,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加减法含义课件出示习题。
师:请大家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解决?【学情预设】求一共有几只兔,就要把8只白兔和2只黑兔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8+2=10(只);求还剩几只兔,就是从10只里面去掉4只,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0-4=6(只)。
师:比一比这两道题,都是求兔子的只数,为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一样呢?【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明确: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加减法含义的复习,学生已对求和、求剩余部分数量的现实问题情境有了丰富的认识。
二、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提示】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熟练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加法和减法的本质。
课件出示习题,回顾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学生观察图,互相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解答。
【学情预设】预设1:左边有3个萝卜,中间有5个,右边有1个,一共有几个萝卜?列式为3+5+1=9(个)。
(教师追问:大括号表示什么?)预设2:一共有8辆车,先开走了4辆,又开走了2辆,还剩几辆?列式为:8-4-2=2(辆)。
(教师可以改变“?”的位置,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
《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上一课时中,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应用题,知道了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探讨如何更好地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五单元的第4课时,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进一步探讨。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实质,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实质,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
2.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实质,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一些特殊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问题和解析过程。
2.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3. 黑板:用于板书问题和解析过程。
五、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例如:“一家超市举行促销活动,买3斤苹果送1斤,小华买了5斤苹果,他实际上付出了多少?”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新课讲解:讲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实质,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3)课堂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期间,我会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解题方法。
(5)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问题和解析过程。
我会将问题写在黑板上,并在旁边标注解析步骤,以便学生跟随我的思路进行学习。
七、作业设计(1)一个篮子里有12个苹果,分给小明、小红和小华三人,如果小明分得的水果数量是小红的2倍,小红分得的水果数量是小华的3倍,请问小华分得了几个苹果?(2)一家工厂生产一批产品,如果每天生产400个,则需要8天完成任务。
五单元 第4课时 解决问题(课件)三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
学习任务一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计算知识解决问题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阅读பைடு நூலகம்理解
一间客厅的地面是长方形,长 6米,宽3米。用边长 3分米的正方 形地砖铺满这间客厅的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你从图中知道了 哪些信息?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分析与解答
一间客厅的地面是长方形,长 6米,宽3米。用边长 3分米的正方 形地砖铺满这间客厅的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花坛
知识总结
summary
1.求客厅铺地砖的两种方法: 客厅面积÷每块地砖面积=总块数 客厅长铺的块数×客厅宽铺的块数=总块数。
2.解决有关面积的实际问题时,先要提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 理清题目间的数量关系,再灵活选择解题策略解决问题。 注意:计算过程中,单位不统一的,单位后再计算。
知识总结
summary
例1.一辆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是600分米/分,滚筒的宽度是8分米。压路 机行驶5分钟,压路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压路机的每分钟行驶速度是600分米,
就是压过的路面,把压过的路面看做 可以转化
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
条件的。
滚筒的宽就是近似长方形的宽;
达标练习
practice
4.一辆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是600分米/分,滚筒的宽度是8分米。压路机 行驶5分钟,压路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米?
先求长可以铺几块 再求宽可以铺几块
60÷3=20(块) 30÷3=10(块)
探究新知
presentation
分析与解答
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你还可以怎 样解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7页例8及做一做,练习一第8题。
例8是一节解决问题的课,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通过前面例1~例5的教学,学生初步建立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会测量物体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这些都为例8尝试估测物体长度打好了基础。
通过例8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初步建立的1厘米和1米的单位长度的表象,提高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和估测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做好铺垫。
(二)核心能力通过这节课,要掌握一定的推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还要结合长度单位的建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通过类比、观察,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感受长度的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长度的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学习重点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五)学习难点有逻辑地表达选择合适长度单位的想法。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解决问题》教学课件,直尺。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预习任务测量自己的一拃有多长。
借助自己的身体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
想一想在学习长度单位“米”时,我们测量了自己的身高,还记得自己的身高有多高吗?(二)课堂设计1.检测预习,新知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比一比的游戏。
要求:我说你比,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1米、2米。
昨天在家大家都已经量过自己的1拃的长度了,谁来说一说你的一拃有多长?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身高?厘米和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复习唤醒学生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表象,为新授课做准备。
】2.问题探究生活中到处都有长度需要测量,瞧:这是每周一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的场景。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4课时解决问题【学习内容】:课本第7页【学习目标】: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二、学习新知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
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
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6、总结判读方法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
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
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课本第9页第8题。
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以下为赠送文档:第5单元圆确定起跑线【教学内容】确定起跑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有用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跑道周长的计算,了解田径场跑道的结构,能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确定起跑线的问题。
难点:综合运用圆的知识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探究起跑线位置的设置与什么有关。
【导学过程】【情景导入】(1)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场面,博尔特以9秒58创新世界纪录。
师:100米赛为什么那么吸引人?让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因为公平,才吸引人。
与学生聊一聊比赛中公平的话题。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400米决赛场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1. 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2.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辅段,理解问题的本质,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将之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辅段,理解问题的本质,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3个小朋友在分水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 讲解例题:教师出示例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进行解答;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如“小明有5个橘子,小华给了小明3个橘子,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橘子?”;4.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各自的发现;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课题、例题、练习题、小组讨论等,要求板书清晰、简洁,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有10个铅笔,他用掉了6个,请问他还剩下几个铅笔?2. 答案:小明还剩下4个铅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通过图片、实物等辅段,理解问题的本质,并运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练习二十二第1、2、3题。
【教学目标】1.熟练把握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预备】乘法表,卡片。
【复习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7,8,9的乘法口诀,那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依照下面的图示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列式运算。
(1)4个9相加是多少?(2)5个8相加是多少?(3)7乘9的积是多少?3.解决问题。
(1)一颗巧克力糖5角钱,9个小朋友每人买一个,一共需要多少钱?(2)一条红绳长7米,一条黄绳的长等于如此的五条红绳的长,那么黄绳有多长?【进行新课】1.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
老师能够在课前预备好题中所示的转盘,然后在课堂上请同学依照转盘上对应数字,说出每两个数乘得的积。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
老师手中有两个圆盘,每个圆盘上有1~9这9个数字,现在老师将两个圆盘钉在一起,并转动其中一个圆盘,得到九组对应数字。
现在,请同学来告诉我,每两个对应数字乘得的积是多少?由同学依次回答,完成一轮游戏后,能够转动另一个转盘,得到九组新的对应数字,再请同学来回答,新的每组数字中两数的乘积是多少。
也可由学生分组练习,一组转转盘,另一组同学作答,再交换练习,看看哪组同学回答得又快又准。
2.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
老师先将十二道题目板书在黑板上(或利用多媒体展现).师:同学们,黑板上(多媒体课件上)有四组运算题,下面请四位同学分别完成一组运算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其余同学可独立在练习本上作答,再同桌相互对比一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3.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老师将题目板书在黑板上(或利用多媒体展现)。
师:看到黑板上(多媒体课件上)有一张表格,表格中显示的是张阿姨在快餐店买的A、B、C三种套餐的价格和份数,你能算出每种套餐的钱数吗?(见表格)学生开始运算A、B、C三种套餐各花了多少钱,然后请学生回答他们运算的结果。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男生人数:14-5= 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9= 23(人)
14-9=5,男,男 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解答正确吗?
男生人数:14-5= 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9= 23(人)
2 100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二)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有步骤地解决连续两问 的实际问题。
2.会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 通过画图、说理等方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 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学会连贯地 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换位置算一算,9+14=23,美术小组确实 是23人。解答正确。
5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 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解答正确吗?
男生人数:14-5= 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9= 23(人)
答:男生有 9 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 23 人。
5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 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人数:14-5= 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9= 23(人) 答:男生有 9 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 23 人。
这道题与之前的解决问题相比,有 什么不同?
5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 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人数:14-5= 9(人) 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9= 23(人) 答:男生有 9 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 23 人。
2. 小恐龙今天练习了多少圈滑板?他两天一共 练习了多少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90页例4,教科书P92“练习十九”第6、7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小数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运用不同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解决小数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用不同的策略、多样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课件呈现教科书P89情境图。
师:同学们,今天小丽要到新华文具店买些文具。
她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够吗?如果把那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换成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的钱还够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帮小丽解决她遇到的问题吧。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阅读与理解。
师:我们先帮小丽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和小丽遇到的问题,把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收集信息并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收集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学生要想找出有用信息,就要学会观察,认真审题。
大部分学生能找出以下信息:小丽想买一个文具盒、一个笔记本和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她带了10元钱,她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
一个文具盒6.8元,一个笔记本2.5元,一支不带橡皮擦的铅笔0.6元。
【设计意图】提出探究问题后,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片,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学生独立计算并解决问题。
2.分析与解答。
师:大家有答案了吗?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看看小组内其他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教学提示】探究新知中,阅读与理解提议是关键。
◎教学笔记◎教学笔记。
二上数学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二上数学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二上数学第一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例8及“做一做”,练习一第8题。
内容简析例8 安排解决问题的内容,意在巩固学生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进而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推测、比较,学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巩固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
3.感受测量物体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建立长度观念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会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在明确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比较。
教法与学法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须建立在估测长度的基础上,因此必须让学生牢记自己的一庹、一拃、身高等长度,用这些长度作标准比较或推测题目中事物的长度。
2.学生主要是通过估测、总结、比较等方法来学习辨别长度单位知识的。
承前启后链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故事导入:师:孙悟空的金箍棒真的很神奇,它能变长也能变短。
(课件出示情境图)当孙悟空的金箍棒变成旗杆那么高时,你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有多长吗?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可能会选择厘米或米标出金箍棒的长度。
师: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金箍棒的长度,看看会遇到哪些新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品析:利用学生心目中的神话英雄孙悟空的金箍棒长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情景导入:爸爸:儿子,你帮爸爸量一量咱家菜园的篱笆有多长吗?奇奇:咱家的菜园是弯曲的,怎么测量呀?爸爸:我绕着菜园迈着均匀的步子走一圈,用22步,我的一步长大约是1米,我就知道了篱笆的长度。
你用什么方法测量呢?奇奇:我用绳子沿着菜园的篱笆边缘围上一圈,再通过测量绳子的长度来推算篱笆的长度。
爸爸:你还真行!师:听了父子的对话,你想说什么?学生议论,交流。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物体都有长度,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还要学会选择不同的长度单位,运用多种方法测量物体或距离的长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5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5 第4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5 第4课时解决问题》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清晰的思路和方法,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对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找到清晰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练习巩固: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1.基础练习题:主要包括乘法口诀表的应用、长度、质量、面积等度量单位的换算,旨在巩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2.提高练习题: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购物小票上的总价、比较不同物体的面积等。
3.拓展练习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练习题,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环节,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5.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表,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并运用长度、质量、面积等度量单位进行换算。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口诀表与乘法运算之间的关系,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度量单位进行换算,避免出错。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给每个小组发放一张讨论卡,上面印有与新课内容相关的问题,如:“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等。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做好记录。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3.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4.部分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方式不够适应,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六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解决问题第4课时》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解决问题第4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第4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能够熟练运用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方程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对解方程的基本步骤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或者在列方程时出现错误。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能够熟练运用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能够熟练运用方程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过程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引导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通过练习题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方程的概念。
2.新课讲解:讲解方程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
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练习环节: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4.总结环节: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方程的意义和解题方法。
《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五单元第4课时,主题为“解决问题”。
本课时将介绍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PPT、教学视频等方式引入本课时的主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示例:教师通过示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板书设计:1. 《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进行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知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后反思: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1. 引入环节的设计需要更具吸引力,可以通过生活实例、数学故事或者数学游戏等形式,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4课时的问题解决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如何分配物品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PPT、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购物场景,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例如:老师带了30元钱去商店购物,买了2支铅笔花了8元,还剩下多少钱?2. 例题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加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让学生列出算式308=22。
然后解释,30元减去8元等于22元,所以老师还剩下22元。
3. 随堂练习: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加减法解决这个问题。
每组给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解释。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购物问题:30元 8元 = 22元苹果问题:10个 3个 = 7个七、作业设计(1)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2)小华有5个糖果,他吃掉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糖果?2. 请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加减法解决,并写出解答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在课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找回的钱,如何分配物品等。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决问题第4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决问题第4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第4课时》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简单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有一定的掌握。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解抽象问题、分析问题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对于复杂问题,能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问题和情境。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如购物问题、旅游问题等,引导学生关注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个具体的问题,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比香蕉多20%,香蕉有10根,问苹果有多少根?”让学生观察问题,找出关键信息。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4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7页例1及第48页的练习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画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用图形来直观地表示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画线段图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线段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线段图来表示问题,并能够通过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线段图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白板、黑板刷、直尺、铅笔等教具,以及练习题和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如果有3个苹果,然后再加入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图形来表示这个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线段图的概念,并展示一些线段图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理解线段图的意义。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1为例,讲解如何通过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我会引导学生一起画出线段图,并解释线段图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
4. 练习环节:让学生尝试解决教材第48页的练习题,我会逐一讲解学生的答案,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以及线段图的示例。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展示教学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答案:小明一共有8个糖果。
2. 请学生尝试自己找一个实际问题,并用线段图来表示并解决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线段图的意义,以及是否能够运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
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会考虑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线段图来解决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课时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四课时,主要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将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识数的能力,对简单加减法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问题分析、信息整理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环节,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信息,确定解决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观察图片或故事,找出关键信息,尝试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明确解决方法。
5.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7.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